春之声音作文

2024-11-22

春之声音作文(通用17篇)

春之声音作文 篇1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春天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了。春不像炎热的夏,也不像黄叶飘零的秋,更不像寒风呼呼的冬。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如诗般美丽的季节。

春天的声音是花草树木一起钻出叶芽那拔节的声音。看,树枝上密密麻麻的叶芽拱破了芽苞,探出头来,尖尖的,细细的。花儿绽开了笑脸,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一枝枝,一簇簇,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春天的声音是春风吹拂着杨柳,掠过清波的声音。“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柔和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它轻轻地梳理着姑娘们的秀发,似乎正在和姑娘们嬉戏、逗趣;它轻轻地拂过沉寂了一冬的池塘,池水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绽开了美丽的笑靥,妩媚动人。

春天的声音是春雨沙沙,飘洒在解冻的泥土上的声音。春雨是春姑娘给人们带来的珍贵的礼物,她把它们精心地调制好,然后绵绵不断地把缕缕雨丝洒向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雨,落在田野上,庄稼苗贪婪地吮吸着这甜美的甘露。农民伯伯见了,笑得眼睛迷成一条线,还说:“春雨贵如油。”

春天的声音是人们在草地上蹦跳玩耍沸腾起来了,五颜六色的风筝点缀着天空,小鸟与风筝竟飞,孩子与风筝赛跑。

春之声,如诗般瑰丽,如梦般甜美,如酒般香醇。

我爱你,春之声!

春之声音作文 篇2

(一) “听音想象作文”的基本意义——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个性化教育中, 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的讲课者, 而是诊断教育者、教学指导者、教学促进者。教师在“听音想象作文”教学中扮演学习的倡导者的角色,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题, 按自己的好恶去选材, 再由写作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起跑线———写作功底, 给他们划出不同的、相应的终点线。“听音想象作文”的教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多接受学生的感想。由此, “听音想象作文”教学, 也应因人而异, 没有一刀切, 更没有因为对某个学生的写作功底、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差, 教师就对他冷嘲热讽、漠不关心。虽然学生所说的、所写的, 并不都是准确无误。但是学生所说的、所写的, 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得出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表扬, 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和写, 给他们自信, 让他们知道:我能行!这样, 使写作能力低的学生也欢欣鼓舞, 越写越爱写, 越写越会写。如《欢呼声》中, 我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声音“数时声”、“欢呼声”、“鼓掌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有这三种声音呢?教师不加以过多的指点, 让学生运用自己独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去描述。

“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两旁围满了喊加油的同学, 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全力以赴, 个个都想为班级争光, 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校园中洋溢着欢乐的笑声。我们班正在进行激烈的成语接龙限时比赛, 阵阵加油声振奋人心。你看, 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台上台下都连成一片,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想好的成语写在黑板上……”

“我们全家正在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现在已到了新年钟声敲响的倒计时了。“10、9、8、7、6、5、4、3、2、1”我们跟着主持人一起数着, 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我们全家发出一阵欢呼声……” (以上的句子都是选自学生的习作)

看, 精彩的构思, 精彩的语言。生活中获得的体验, 外部世界对学生心灵的撞击, 在这里多姿多彩地呈现出来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二) “听音想象作文”的基本原则———引发兴趣与创新

“听音想象作文”通过有关音响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兴趣, 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重点鼓励学生主动创新, 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巧创教学情景,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会“入迷”, 才肯刻苦钻研。因而, 在“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望知识的火花。即使是学生异想天开的, 你也要制止他。

教师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可以利用详实的资料、生动的事例、有趣的实验、灵活的方法、幽默的语言、即兴表演等手段达到目的。比如, 在教学第十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 课前我先收集本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本班一个贫困生交不起打预防流脑针的钱, 她的好朋友得知后, 毅然拿出自己积攒很久的2元钱给她。在这个热心同学的影响下, 本班的其他同学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你1毛, 他1块, 很快地凑足了3块钱, 而且还剩出很多, 留给那位贫困生以后买书、买笔用。学生的主动和爱心, 令我震撼极大, 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上课时, 首先把这件事讲给学生听, 然后给学生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引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让每个学生由自己听到的, 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说写写自己想到的。

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既有经验世界, 又有想象世界。在学生对观察事物产生了兴趣的基础上, 同时还必须引导、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想象,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生动、具体、形象。我经常采用再造想象, 即依照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为了让学生能灵活综合地掌握这一方法, 在进行三年级上册“选一项活动写一写”的作文指导时, 我有意带学生参加了一场“50米短跑比赛”, 指着赛场上的6位运动员, 问“他们跑得快不快?”“快!”“像什么一样?”“像6只猎豹。”“像龙卷风。”“像6匹飞奔的战马。”“像6束锐利的激光。”……同学们立即插上想象的翅膀, 迅速调节思维器官, 许多优美的词句在这次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写作指导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而且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三) “听音想象作文”的基本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引导, 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 创造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就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尤其是想象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证明, 有些学生作文写不好, 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好或不努力, 主要原因是写作不得法, 光靠抄袭和模仿, 如此写法, 写作水平何从提高。不同的文章, 都有不同的写作意图, 但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 它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而“听音想象作文”的关键环节, 是搜索适合写作的内容, 是说话和作文的基础。教师只要教会学生牵着“文眼”这个鼻子,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文, “听音想象作文”的写作就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当然学生这一能力的形成, 需要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因为“听音想象作文”是由学生听着音响来发挥想象的, 不同的物体, 不同的场面发出不同的声响, 不同的声响表达不同的感情, 反映着不同的故事。习作时让学生听音想象场面, 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想象训练。因此, 在“听音想象作文”课上,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确定“文眼”, 然后给学生选好音源, 再让学生自己选定一种或一组声音, 确定文章的中心, 最后, 由这组声音, 紧抓“文眼”, 想象有关的人物和情景, 把围绕中心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 在第十册《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作文训练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抓住“发明”这个文眼深入地了解某样东西, 然后播放预先准备好的声音, 精心设计提问:这种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它给你带来哪些不便?这些不便, 你想发明一种什么东西来解决?加以想象:这种东西是怎样的?联系实际, 展开想象, 把你想发明的这种东西的构造和用途具体写出来。

聊出作文教学和谐之声 篇3

感悟生活,聊出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悟。

1.丰富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在孩子们紧张的学习之余和他们痛快地“疯”。我先和他们聊聊喜欢玩的游戏,怎么玩,然后和他们一起玩“扳手腕”“哑剧配音”“扔绣球”“阿水的故事”等。“疯”过,玩过,学生体验到了一次酣畅淋漓和刻骨铭心,心灵的言说如汩汩清泉自然流淌,生活的精彩在笔尖宣泄而出。

2.凭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学不久,在布置班级“我爱我家”栏目时,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得意照,也迫不及待地向我讲述照片的来历,于是便有了《一张照片的故事》这一作文题的教学。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聊: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影集吗?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翻开我们的影集,一张张照片总能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且一张张照片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就这样以聊天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唤醒了沉睡的记忆,盘活了习作库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写出具有个人生活体验的习作成为可能。

创设情境。聊出氛围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情满于胸、思绪万千、乐于表达,才能聆听到他们心灵的声音。

中秋节即将到来,我们学习《但愿人长久》一课,孩子们沉浸在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中。于是,我的脑海中便萌生和他们一起品月饼、话中秋的想法。

上课前,看到我带来的月饼,孩子们异常兴奋,有些喜出望外,我就这样开始和孩子们聊中秋。“后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们知道有关中秋的诗句和故事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位男生居然声情并茂地吟诵着《水调歌头》,俨然进入了情境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和中秋有关的故事。精彩的故事让他们赢得属于他们的奖品——一枚精致的月饼。

打开包装,仔细端详着,细细品味着,故事继续着……

及时反馈,聊出实效

当今的作文教学,常常在反馈上严重滞后,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作文,满怀期待,最想知道自己的作文成绩,最想知道老师的评价。可是等待了近两周,老师才说“今天我们讲评上次的作文……”,这时学生已经丝毫没有什么激情了,草草看一眼分数或者等级就放在一旁。怎样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褒奖激励。每次学生写好作文后,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简便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学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我随手挑一篇作文,在语文课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写的佳作。学生纷纷猜测,最后老师念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全班即会鼓掌祝贺。

2.自我推荐。新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分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话题,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作文中也会有闪光之处。每次批改学生的习作,我不是把重点放在费心劳力不讨好的“改”上,而是带着轻松的心情,用赏识的眼睛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點,一句话,一个词,哪怕只有一个字也标示出来。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养成了寻找美言佳句的习惯,每次习作写好后,我总让学生选取自己的作文中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在全班进行自我推荐。

3.博客交流。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平台,它能及时反馈,在短时间内和世界各地的人切磋交流。它能弥补作文本、日记本的不足,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尝试搭建了这一新的交流平台,创建了属于班级的博客群组,聘请两位有经验的家长协助管理,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写日志,然后像聊天一般互相评论交流。这对学生作文兴趣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春之声作文 篇4

春天的声音,藏在唰唰的雨声中。天空平静如水,在不知不觉中布上了片片乌云,越聚越多,把太阳遮了个结结实实。过了一会儿,天上哗哗的下起了雨。风、雨奏出一曲春天的歌谣:“唰唰、呼呼”。多么美妙,多么动听,宛如天籁。

风儿吹动着柳叶,发出“沙沙”的耳语声,唤醒了沉睡的小麻雀。他们看着屋檐外莎莎的雨声,左一句,右一句地议论起来。“叽叽喳喳”几只小鸟也怯生生地探出头,欣赏着雨中美景。

屋后的竹林里,一声声沉闷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着的竹笋。它们打着哈气睁开眼睛,使劲地往上探出头,打量着这美丽的大千世界,发出“沙沙”的响声。雨点儿打在竹叶上,为小笋们加油打气,快快长大,快快长高。

小河也从梦中醒来,“哗啦啦”地冲走了盖在它身上的冰被子。雨点打在水上发出“啪啪”的响声,似钢琴在演奏,听得的鱼儿们如痴如醉,置身于梦幻之中。

不一会儿,大河动起来了!“哗哗”的流水声与“沙沙”的雨声融合在一起,奏出一首空前绝后的交响曲,加上竹叶的“沙沙”声,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哎呀!美妙绝伦。

春之声音作文 篇5

每当三月来临,春总是姗姗来迟,她总先把人间打扮的生机盎然,才飘到人间。在这里春尽心尽力为民造福,她赶走了寒冷,带来了阳光;赶走了冰雪,带来了绿色……人们都很爱她!

春像细雨滋润着大地,似微风吹拂着植物,如阳光温暖着人心。她无处不在,走到那里都渲染了大地,染蓝了天空。她与自然融为一体,时刻为他人造福。

春五彩缤纷,有那青翠欲滴的杨柳、明媚的春光、多彩的花朵,这些美景构成了一副多美的“春意山水画”。

春虽没有夏天的温暖,秋天的丰收及冬天的洁白,但她有自己的韵味,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伴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宁静的花园,悠闲地欣赏着满园的新绿。最能吸引目光的是那些刚刚吐出嫩芽的小树苗。那棵小银杏树,圆圆的树干上星星点点地有一些翠绿色的小嫩芽,像这样美丽的作品,一定是那似剪刀的春风的杰作。还有许多小树,在春风的吹拂下,也陆陆续续地发了嫩芽,加上夕阳的余晖的照耀,另有一番风韵。

春之声作文450字 篇6

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隐身在无边的绿丛中,它们吸吮着晶莹的露珠,它们歌唱美好的未来……

听!鸟儿们在欢唱,“啾啾”地低吟浅唱,一阵阵悠扬婉转的歌声便与浓郁的花香混合成一片,浸淫入每一丝清新的空气中。它们是在召唤么,召唤着蓬勃的青春和希望。于是,天蓝了,草绿了,万物都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恍惚间,我的耳畔响起了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每一寸土地上,深植入我们的心田。

温暖的春风拂面而来,令人困倦,不知从哪儿响起了大山老人的鼾声,鸟儿也沉默了,仿佛陷入了昏昏欲睡中。“唧唧”一棵松树上的小鸟耐不住寂寞了,哀怨地鸣叫起来。顷刻间,寂静便被鸟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所取代。

话多的当属古灵精怪的小麻雀了,仗着身轻灵巧,一会儿飞到这凑凑热闹,一会飞到那发表“高见”,忙忙碌碌又自得其乐。最有发言权的当属欢快的喜鹊了,它受到人类的喜爱,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的使者,也被鸟儿们敬重着。啄木鸟当属鸟儿中的绅士了,它话语无多,一旦发言则掷地有声。还有……

春之声音作文 篇7

两人不和两人关系不和睦, 感情不融洽, 有隔阂。表现为思想抵触, 爱争吵、不能相互宽容, 互不过话, 不能和睦相处。 (一般是显性的, 是二人不合的集中表现, 往往表现为正面冲突。“两人”可具体为“妯娌”“兄弟”“婆媳”等) (和:和睦, 融洽, 谐调, 和美, 配合很好)

(161) 喝风呵烟比喻不吃不喝。 (呵:饮)

喝风屙烟喝西北风。即不食人间烟火, 空着肚子过日子。比喻缺吃少喝。 (屙:从肛门排泄)

(162) 魂不附体 (1) 形容极度恐慌, 失去常态。 (2) 形容为情所感, 不能自主、克制。 (3) 谓人死亡。 (魂:古时迷信认为附在人身体上且能离开人躯体而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东西)

魂不赴体同“魂不附体” (1) 。也作“魂不负体”。 (赴:依附)

(163) 叽叽咯咯形容鸡的叫声。

叽叽嘎嘎 (1) 形容说话声嘈杂。 (2) 形容说笑声。

(164) 叽叽喳喳 (1) 形容鸟叫等细碎杂乱的声音。 (2) 形容杂乱细碎的说话声。

嘁嘁喳喳 (1) 形容众人细碎杂乱的说话声。 (2) 低声议论, 搬弄是非。也作“嘁嘁嚓嚓”。

喳喳同嘁嘁喳喳 (1) 。

(165) 按图索骥按照相马的图经去寻找好马。 (1) 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知识、物品等) 。 (2) 比喻按教条办事, 机械死板, 不知变通。也说“按图索骏”。 (索:寻求。骥:好马)

按图索籍复查地图, 搜索典籍。

(166) 简截了当 (1) 简单直截, 清楚明白。 (2) 同“简捷了当”。 (截:了结。了:清楚, 明晰。当:停当)

简捷了当语言、文字简明、干脆爽快。 (简捷:直截了当;简明。了当:干脆, 爽快)

(167) 经情直遂随着心愿顺利达到目的。 (经情:人性, 随心。遂:如意;成功)

经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168) 飘飘渺渺飘忽不定;生活动荡行止无定。 (飘飘:形容行止不定;飘忽。渺渺:辽阔无际的样子)

缥缥缈缈 (1) 虚无, 若有若无, 隐隐约约。 (2) 烟气随风飘散。 (缥:随风飞扬, 随水浮流;高远隐约的样子。缈:高远隐约)

(169) 七菱八落形容菱角熟时无不自落。 (菱角易落, 故民谚有此说法)

七零八落语出禅宗语录。 (1) 形容零散纷乱、不整齐的样子。 (2) 形容破败、破残的样子。 (3) 形容稀少的样子。

(170) 翘足而待 (1) 一举足的工夫即可等到。形容时间极短。 (2) 同“跷足而待”。 (翘:举起)

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 (1) 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2) 形容盼望的心情十分迫切, 希望事物马上到来。 (3) 形容某种情况即将发生或出现。 (跷:脚后跟抬起, 脚尖着地)

(171) 稍安毋躁 (1) 暂且耐心等待一下, 不要急躁。 (2) 同“少安毋躁”。 (稍:聊;暂且;略微)

少安毋躁略微安静一会儿, 不要急躁。 (少:稍微。)

(172) 山穷水尽山与河都到了尽头, 前面再无路可走了。 (1) 原指地处荒僻, 交通闭塞。 (2) 比喻陷入绝境。 (穷:终端;终极)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 河流盘旋曲折。 (1) 形容重重山水阻隔。 (2) 形容风景或文艺作品情节起伏变化, 引人入胜。 (重:重叠。复:转过去、转回来。水复:河流委曲回绕)

(173) 时移世易时代变迁, 世间之事也改变了。 (易:改变)

时移势易时代、情势 (事情的现状、发展趋势) 都发生了变化。也作“时异势殊”。

时移世异时光推移, 世情或处境也不一样。

时移事异时代不同, 事情也不一样。

(174) 时不再来时机过去就不会再回来。指要抓住有利时机。

失不再来失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与“失而复得”相对。

(175) 深情厚意深厚的情意。 (指主体单方面的, 也指主客体双方面的)

深情厚谊极为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仅指主客体双方面的)

(176) 事与愿违客观实际情况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指事情不能称心如愿。

时与愿违时运或时机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指时运或时机不能称心如意。

(177) 无心恋战 (1) 无意继续战斗下去。 (2) 泛指没有心思继续进行某项竞技性活动或工作。 (战:战斗, 战场;争胜负, 比高低。恋战:为了获得更多战果, 舍不得退出战斗或竞技)

无人恋栈 (1) 无意留恋自己的职位, 意欲退出。 (2) 泛指无意再继续自己正在从事的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业。 (栈:饲养牲畜的栅子或栅栏。恋栈:马、骡等牲畜舍不得离开马栅。比喻做官的人贪恋职位)

(178) 礼仪之邦人民言谈举止懂礼貌、讲文明、知谦让、守公德、重仪表的国家或民族。 (侧重于外显性)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泛指国家)

礼义之邦人民遵守社会规范、遵循一定伦理道德准则、崇礼行义、节操德行高尚的国家或民族。 (侧重于人的内在素质、特征) (礼:社会法则、行为规范和各种礼节。义:正义、公正、合于一定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等)

春之声音作文 篇8

关键词:东方意识流小说 西方意识流小说 差别

1978到1980年间,王蒙先后发表了《春之声》等六篇创新小说。这些小说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小说惯用的叙述方法,比如描述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个性突出而复杂的典型人物,以及描绘人物性格生成的典型的社会环境等,而是尝试采用了意识流等新的表现手法。这一举动在文艺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有关意识流的讨论。但是,有人很快发现这些创新小说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有本质的不同。于是,评论界就把王蒙的六篇创新小说,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下面,我们就以《春之声》为例,分析王蒙的创新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

要认识二者的不同,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识流。从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佛吉尼亚·沃尔夫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启发下,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即通过描述人物的想象、联想和回忆,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所以,严格来说,意识流不是一个理论流派,只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在西方曾风靡一时。它对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传统小说擅长表现外部世界,而意识流小说则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

《春之声》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比较:

(一)使用意识流手法的目的不同。《春之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一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人公岳之峰的一连串的意识流动。从进入闷罐子车那一刻起,岳之峰就浮想联翩:由天真而甜蜜的童年、落后而淳朴的黄土高原,联想到改革开放后广州人丰富多采的生活;由落后的中国联想到科技发达的美国、德国;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繁华,联想到之前中国的落后;由回家过春节,联想到1956年因回家探望地主身份的父亲,而检讨了22年。全文虽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是,通过主人公绵延不断的意识流动,我们看清了这个工程物理学家大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欢离合,了解了他的思想、感情、性格。同时,通过人物的经历,再现了中国20年来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转机。可见,《春之声》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来刻画岳之峰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他的生活情感经历,并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巨大变迁。所以,这篇小说,仍然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生活本质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过是表现手法更新了而已。

但是,西方意识流小说对意识流的描述,并非是为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是为了展示人物“心理的真实”。什么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呢?沃尔夫曾说:“向内心看看——仔细观察一下一个普通日子里普通人的头脑吧。”某一时刻普通人的头脑在想什么,就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可见,“观察普通人的头脑”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目的。所以,沃尔夫认为,传统小说看重的是物质世界,而意识流小说则更注重精神世界。

(二)所描述的意识流呈现不同的特点。《春之声》中的意识流基本是靠时空推移串起来的,种种意识或意识流之间是有时空的线索可寻的。其中,时间线索常由“历史”联想到“现实”,由“过去”联想到“现在”“未来”;空间线索则常由落后的故乡、黄土高原联想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由中国联想到外国等。可见,《春之声》中的意识流并非是原生态的,而是经过作者理性处理、加工过的意识流,它是有序的、理智的。

西方意识流小说则不然。沃尔夫认为,“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它们落下的顺序,真实记录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给意识映上的痕迹,不管表面看来它们是多么互不相干,全不连贯”。这种意识流是原生态的意识流,它没有顺序、互不连贯、互不相干,没有什么线索可寻。尽管这种对心灵的纯然的客观观照很难做到。《墙上的斑点》是沃尔夫的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文中,由墙上的一个斑点,引发了人物一连串的想象、联想,甚至无意识活动:她由那个斑点,联想到是在冬天第一次看到它,联想冬天火红的炭块儿、城堡火红的旗帜、红色的骑士;又由斑点可能是钉子留下的痕迹,联想到肖像画、老房客、人类的无知、生命的神秘、自己曾丢掉的几件物品、人生下来的一无所有以及人的来世;然后,又由斑点联想到特洛伊城、莎士比亚、历史的虚构等等。从整篇文章来看,人物的思路纷乱,没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或人物、事物、思想等线索。

以上两点是《春之声》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不同之处。另外,西方意识流小说除了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外,还同时使用多角度叙述、特殊的象征意象和语言手段,而且还吸收了戏剧、音乐、诗歌中的某些因素,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朱力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瞿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春之声三年级作文 篇9

春之声,如画般美丽。柳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嫩的新叶。阵阵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丝。这时的柳树如同一位位爱美的姑娘,正在照着“镜子”梳妆打扮。小草悄悄地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探出头来,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野花也纷纷从“大衣”里钻出来,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把大地妈妈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玫瑰花穿着华丽的衣服,在花丛中光彩夺目;向日葵闪着金光,向着太阳快乐地成长;油菜花金灿灿的,不知是哪个画家手中的颜料染成的……

春之声,如诗般神秘。我来到花园,放眼望去,梨花雪白雪白的,如一位位纯洁的少女穿着一袭美丽的白纱裙,在枝头翩翩起舞,这不禁不让人感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桃花也急着赶来报道,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位贪睡的小姑娘,沉浸在甜美的梦中不肯醒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害羞地探着脑袋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花蕊。这幅美景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之声,如梦般甜美。我跑进田野,农民伯伯正辛勤地锄地,播种,一滴滴晶莹的汗珠落下来,把田地瞬间变成了一片金灿灿的丰收的海洋。我跑进校园,小朋友正精神饱满地早读,声音穿过山谷,走过树林,给大自然带来了希望的音符!

春之声题目作文高一700字 篇10

春之声,如梦般甜美。如果你在江南,这种声音很快会被发现。暖风吹过一丛干枯的枝干,在风的潜移默化下茶树的枝丫上冒出嫩嫩的新芽,毛茸茸的、绿莹莹的,采一片含入嘴中,再慢慢咀嚼,有一股清凉的味道,透心的清凉。面前是一面镜般的湖,真是应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飘零的浮萍、水草也是碧绿碧绿的,清亮中也透出泼墨般的绿。那悠悠垂柳的倒影,也斜斜地散在轻盈的水面上,显得平静而恬然。蓬松的阳光随意地漏入竹林,立在竹叶上;洒向湖水,飘在湖面上。如若你此刻静坐岸边,再闭上眼聆听,这恬美的画卷会变成一首悠扬的乐曲。阳光倾泻的声音、水中倒影抖动的声音、竹叶被阳光抚摸时的声音,交织、融合、旋转……缭绕于你耳畔,你看不见,却听得清。这想必也是春之声吧!多么甜美。

春之声,如酒般香醇。静态的声音足以令你领会到春日的情趣,如果再加上动态之声,那你将会感悟得更加透彻。广场上,人们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来此活动筋骨。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你追我赶,活力四射,这活力让所有在场的人心里暖洋洋的。三五个老人,熟练地练着太极拳,让人有种醇美的感觉,大概这就是“越陈越醇”的韵意吧。数十只形态各异的风筝乘着和煦的春风此起彼伏,与人们一样悠哉悠哉。当你来到广场,看够了,闻够了,不妨闭上双眼,同曾经一样,静静的,听。如果你听到了,那春之声的音韵就被你完全悟透了。听,和风拂面时淡淡的笑声、练太极时双手在空气中挥舞的声音、风筝慢慢上升的声音……一切如酒般香醇、耐人寻味。

春之声音作文 篇11

日常音、语音、音乐音三者都属于音响的范畴, 具有音响所具备的一般特点。其不同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各自所辖的内涵和外延存有差异, 日常音的外延大, 它可以包含语音和音乐音, 反言之, 就是语音和音乐音都是从日常音中按照一定的依据经过特选后的音响, 所指范围和含义相对狭小。第二、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认知特点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日常音、语音的认知特点

日常音就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音响, 它具有四个方面的认知特点。第一、日常音在信息接受方面具有从属性, 也就是从属于事物事件本身, 一般情况下不太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并且从属于人的视觉特性。比如当我们听见一种日常音响的时候, 我们首先是不由自主的举目于产生音响的事件本身以了解该日常音的全部信息。第二、表现力方面的无意识性。通常情况下, 我们不会有意识地去注意日常音的表现力, 但是如在特定的恐惧或恐怖的情景下, 我们就会特别注意所在环境的日常音。第三、意义呈现方面对发音体的指示性具有模糊性和不安定性, 只是表明是什么东西发出的该音响。第四、信号传递性。比如在大街上听见某些乐曲响起, 我们就知道是洒水车来了, 这时候的音乐就变成了日常音并指示出“洒水车洒水”这一事件。

语音本身就是指元音、辅音和音节, 是人们在几千年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用来表达或表述人的思想的手段。其认知特点区别日常音和音乐音。第一、注意的对象, 也就是语音的目的。第二、指示发音体作用的减弱, 语音表述过程中更加重视内容的表达,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听话听音”的“音”的意义所指。第三、具有明显的完形性。第四、具有超越的象征作用。

二、音乐音观念的来源及认知特点

音乐音的观念取自于日本美学理论家渡边护所著的《音乐美的构成》一书, 他在第二章“音响”的第三节中论述到:“这里说的音, 是指在音乐中发出的声音”。因此, 必须把它和音响学上所说的乐音明确地加以区别。我们, 名之曰的音乐音, 是作为艺术作品的声音, 是其本身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声音。它不是指构成音乐作品单个的音, 而是指音乐作品已经音乐化时所发出的声音。维列克曾说:“不是声音创造出音乐, 而是音乐创造出声音, 后者意味上的音才是音乐音。”音乐音属于音响大范畴的分支, 更是语音的下属分类, 它是人类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因此, 音乐音不等于乐音, 乐音只是构成音乐音的一种材料, 音乐音要表现出意义, 也即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 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 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 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练习曲的音是乐音但是不是音乐音, 因为它只是为了达到练习某种音乐技巧而产生的音响, 没有注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 因此, 练习曲里的音是乐音而不是音乐音。

综上所述, 音乐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与任何其它感觉对象相比, 它所起的不是次要的, 而是主要的作用;第二、音乐音具有指示发音体的关系;第三、音乐音是人创造出来的, 是经过选择而形成的, 因而具有显著的完形性和内在象征性”。音乐音就是音的感觉性与音的表现力在意味作用下的有机结合, 也即音乐本身加上音乐意味。

三、音乐音的认知特点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 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演唱, 将观念中的音响或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实际的音响, 音乐的美才能真正的展现出来, 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的继续, 因此, 正确理解音乐音的概念, 能对音乐表演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音乐表演者并不单单是音符的传输器, 表演者要充分发挥二度创作的创造性, 要使这种创造的确是美的创造, 需掌握以下几种美学原则:

1、音乐本身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从音乐本身来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但作曲家写出的作品还不是声音, 只是记录声音形式的乐谱符号。从乐谱到声音, 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奏或演唱才能实现, 因此音乐又是表演艺术, 离开音乐表演, 谈不上音乐创造, 也谈不上音乐欣赏。音乐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把音乐作品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 并传达给欣赏者。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作曲家写下的乐谱, 只是一种音乐幻想, 只能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把这种幻想变成声音的现实。同时, 音乐表演也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传达和再现, 而且也是一种极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诸如表演者的表演水平、程度高底与否, 对音乐作品内涵挖掘深刻不深刻, 准确表达形象与否, 以及音乐音响美听与否, 都取决于音乐表演环节的表现, 直接影响音乐整体表现本身。因此, 音乐表演也被人称为“二度创作”。

音乐表演环节应当包括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表演者根据对作曲家赋予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感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运用熟练的演奏 (唱) 技术, 借助表演形式, 将乐谱变成现实的音响, 并充分表达出作品深刻的感情和思想内涵, 即所谓“音乐表现”。它常和表演者的技术或乐曲练习 (包括练习曲练习) 、节目排演等活动联系在一起。二是当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把握达到得心应手, 对作品的技术要求达到充分熟练、游刃有余时所进行的舞台音乐表演活动内容。这时, 表演者通过舞台上的现场演奏 (唱) , 充分调动一切有关的舞台表演手段及办法, 将成竹在胸的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出神入化地表演出来, 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观。通过这个极赋创造性的活动内容, 使欣赏者获得艺术美的与享受。

2、音乐意味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从音乐的意味来看, 意味和音乐是合二为一的, 意味就在内心的音乐中, 音乐的自然属性中就渗透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情。倘若缺少运用内心音乐的技能, 或内心音乐断断续续, 歪曲了音乐形象, 他就感受不到音的动力性。用空洞的内心、歪曲的形象、没有完形的内心音乐, 肯定不能揭示音乐的意味, 因为音乐的意味在于它本身。因此 (奏) 全靠“自动化”来完成。如此“炮制”的音乐不仅不是真情, 可能还有许多矫揉造作的成分。但也不是说有了内心音乐就可以表现得很好, 内心音乐既要保留知觉的表象, 又要进人音乐规定的情景, 只有将内心音乐和感情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我们完全被音乐所陶醉时, 这时心理意识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就会唤起深层精神世界中的理性, 并且和音乐表象互相渗透, 赋予音乐表象更深远的意味。

由此, 演唱 (奏) 只有正确理解音乐意味, 超越乐谱的认知层面, 达到主客体情感的交融, 才能正确地诠释音乐的意味, 才具音乐的审美价值。

3、音乐本身+音乐意味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由于音乐音是是音乐本身与音乐意味的有机结合, 所以要把作品表现的近乎完美, 需要表演者不仅要将作品的音乐本体, 如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熟练的领悟, 而且在诠释作品时要考虑到作品作为音乐音所具有的内在象征性, 把音乐作品本身与其象征的内容结合起来, 这样就使对音乐的表演不仅仅是停留在给人以美的感觉层次方面, 而是让听者能从表演者的表演中体会到音乐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

音乐具有理性的价值, 它常常对理性有启示作用, 并与现实有着普遍的联系, 往往也是社会各种法则的反映。作曲家在音乐中创造的美, 并不单单是依靠灵感的“信马由缰”, 而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 因此作曲也具有严密的伦理性。作为表演者在体验音乐的价值时, 同样也属于理性的范畴, 而不是美学性质的东西。在揭示音乐的意味中, 包含有许多联想、统觉、人文和理性的内容, 因此表演者的阅历、知识、性格, 都是作为动因来发挥作用的。虽然理性对音乐表现的作用是间接的, 但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表演者要重视人文知识、音乐理论的修养。只有把自己对作品的历史、风格、民俗人情等知识用于体验和理解音乐, 音乐意味的丰富性、深刻性才能揭示, 才能提高音乐表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2]、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姜万通.耗散系统与音乐作品中的自组织现象[J].黄钟, 2004 (2)

[5]、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初二作文题目生命之声作文 篇12

每当听着这艘巨轮的音乐,微风轻拂我的脸颊,温柔的余辉印在我的发丝上,我仿佛就站在那艘巨轮上,倾听海的声音,倾听巨轮发出的声鸣。这首神秘而又美妙的乐曲,谱写着这艘巨轮的兴衰。它已不在是一个迷,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揭开了面纱。虽然结局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是每个人都想理解的。这首优美而磅礴的乐曲还在继续高鸣着,它不知征服了多少想轻生的人的心。

还是黄昏,还是音乐,还是影子,还是巨轮,我永远铭记!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

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声向东流

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

爱已走到尽头恨也放弃承诺

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

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

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

多年望眼欲穿过红尘滚滚我没看透

词嘲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

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夜之声作文 篇13

如两军相对,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先是稀稀疏疏的雨点,打在栏杆上、落在路面和树叶上,时而慢慢增大,时而又寂静无声。十分缥缈不定,又让我感到几分神秘。像双方的前锋,互相试探着。

一声雷鸣,似战鼓,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雨在那一瞬间骤降,如春笋在途中蓄力后破土而出。雨还在增大,变大,变得更大,像短跑运动员一样,努力达到自己的极限。军队势如破竹般冲杀向前,战鼓齐鸣,两军相交。风霎起,如那战场上掀起的沙尘,让战场变得迷茫,若影若现。雨点打在栏杆上的“叮当”声,像兵器相交时的金属相撞之声。远处雨落在路面和树叶上的声音,又犹如接连不断的马蹄声,双方的骑兵正冲锋陷阵。我感到一股洪流之势,想要把我压倒,那种千军万马相交时的恐怖和压抑,让我喘不过气来。

闭着眼听雨,像《三体》中描写的黑暗森林,最让人恐惧的不是知道对手有多么强大,而是不知道对手是谁,在哪里。睁眼和闭眼原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体验到了。

春之声音作文 篇14

寻声而去 (1) 追寻着声音或为寻找发声处而走 (跑) 过去。 (2) 同“循声而去”。 (寻:觅;找;循着。寻声, 是动态的且有跟踪查找意)

(480) 眯起来呆在某处;躲藏起来。 (用于人)

密起来暗中将财物据为己有;藏起来。 (用于物)

(481) 做功课 (1) 学生做教师布置的作业。 (2) 佛教徒按时诵经念佛等。 (3) 指事先的准备和研究。

做功果指请僧人诵经追荐亡灵;泛指僧尼晨昏念经礼佛。 (功果:念佛, 诵经, 斋醮等)

(482) 为人处世做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 (为[音“唯”]:做。为人:做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处世:在社会上活动, 与人往来相处)

为人处事做人和处理各种事务。 (处事:处理各种事务)

为人处事替他人处理各种事务。 (为[音“卫”]:替;帮助)

(483) 口无烦言不说气愤或不满的话。 (烦言:气愤、不满之言)

口无繁言说话不繁琐不唆。 (繁言:繁琐唆的话)

(484) 鬼哭神号 (1) 形容哭叫声凄厉悲惨。也说“神号鬼哭”。 (2) 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令人惊恐。 (号:大哭;大声呼叫;大风发出的巨响)

鬼哭神嚎同“鬼哭神号” (1) 。 (嚎:“号”的后起分化字。多用于动物叫声。如“鬼哭狼嚎”。注意, “鬼哭狼嚎”释义同“鬼哭神嚎”, 但含贬义)

(485) 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玩弄花招哄骗他人, 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使人看不出来。 (瞒:欺骗)

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 (漫:广远;穿越, 跨过)

(486) 三翻四复 (1) 多次重复。 (2) 反复无常, 忽而这样, 忽而那样, 变化不定。

三翻四覆同“三翻四复” (1) (覆:重复)

(487) 十分爱看非常喜欢看;很乐意看。 (爱:喜欢;爱好;乐意)

十分耐看 (景物、艺术作品等) 很经得起反复细致地观看、久看、欣赏。 (耐:经得起)

(488) 成绩卓然成绩非常突出、超群出众。 (卓:高超;超绝。卓然:十分突出的样子)

成绩灼然成绩十分明显。 (灼:鲜明;彰著。灼然:清楚, 明显的样子)

(489) 反之亦然反过来说或做也是这样的。 (亦:也。然:这样)

反之宜然从相反的方面看或说也应该如此。 (宜:应当;应该)

(490) 人浮于事人员的数量超过事实的需要, 即人多事少。 (浮:高于;超过)

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 宁使人浮于食。”“人浮于食”即指人的任职能力高于所得的报酬。其反义词是“食浮于人”。 (人:指人的才能。食:俸禄;报酬)

(491) 龙飞凤舞 (1)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 (2) 形容书法笔势雄奇遒劲、飘逸奔放。 (3) 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4) 戏称字写得十分潦草。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翥[音“住”]:鸟向上飞)

(492) 尽力而为 (1) 竭尽能力或用尽全力去做。 (2) 尽量来做。 (尽:全部;达到极限。力:能力;气力)

进力而为努力或使劲去做。 (进:增进;加强。进力:尽量多使出气力)

(493) 重返故地重新回到过去曾生活或游览过的地方。 (故: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地:过去生活或游览过的地方)

重返故第重新回到过去曾居住过的房屋。 (第:本指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住宅;泛指大的住宅。故第:旧居)

(494) 反复掉个儿躺着翻来覆去地翻身。 (掉:本义为“摇”, 引申为翻转;转过。个儿:指人的身材;泛指身体。如, 长个儿, 大个儿, 个儿矮)

反复掉过儿 (人或物) 一次又一次地交换位置。 (掉:交替;更换。过:转移;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

(495) 兴趣不同人的爱好、关切的情绪不一样。 (兴:喜欢, 兴味)

性趣不同人的秉性、气质、脾气、意志趋向等不一样。 (性:人的本性, 天赋)

(496) 破烂货詈辞。指荡妇或丧失贞操的女人。也省作“破货”。 (烂:放荡, 不节制;对人的蔑称。货:对人的贬称)

泼辣货对凶悍女人的称呼。也省作“泼货”。 (泼:凶悍;蛮横。辣:厉害, 狠毒)

(497) 泼墨山水 (1) 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挥洒在纸上, 随其形状画出的山水画。 (2) 也指用此技法画山水画。 (泼墨: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像把墨汁泼洒上一样。山水:山水画)

破墨山水 (1) 为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 使画面滋润鲜明, 物象生动, 用笔蘸水破浓墨而成淡墨画出的山水画。 (2) 也指用此技法画山水画。 (破墨: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以水破浓墨为淡墨)

(498) 自制能力自我克制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也说“自制力”。 (制:控制, 强力约束)

音乐之声作文 篇15

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是我多么《向往》的地方啊!我好想《在那遥远的地方》交到许多《朋友》。希望在那里找到好的工作,因此,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走出高原。我畅想着会在枫树林找到那属于悲伤的《黄色枫叶》,让它不要再唱响那悲哀的《离歌》了。希望《白色恋人》们一起《手牵手》在《月夜》浪漫的欣赏美丽的《流星雨》。

我喜欢在我悲伤的时候,用《快乐练习曲》来打发悲伤,赶走《寂寞》;我喜欢唱歌,因此我的音乐宗旨是“《想唱就唱》《唱的响亮》”,让我的《朋友》们都听到我的“《天外宵音》”;我喜欢在《月夜》观察美丽的《星座》;我喜欢寻找《北极星》的影子,虽然我找不到;我喜欢想象《一千年以后》的我,也许那时的我已经在走过N回《奈何桥》后以一个新的躯体,新的《灵魂》在《蝴蝶泉边》听妈妈讲《童话》,讲《蝶恋花》,讲《独占神话》,讲《阿拉丁神灯》,讲《宝莲灯》,讲《美丽的神话》美丽的故事,让我在《河滨公园》度过快乐的《童年》。

四季之声作文 篇16

夏天来了,昆虫多了起来。忽然,我的耳边想起了嗡嗡的叫声小学。哦,原来是小蜜蜂呀,它这么早就出来采蜜,可真勤勉啊!天气十分炎热,赤日当空。蝉大声的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渴死我了,快给我点水喝吧。上天似乎看懂了它的心思:狂风“呼呼”地吹起来,天上布满黑云,一道闪电划过,随后,雷声“轰隆隆”地向了起来,好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吼叫,又好像有一千个歌手在云头激情歌唱。这动人的歌声让热情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响起了“掌声”,哗哗的掌声让气氛变得更加热闹!雨下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歌手不唱了,“掌声”也慢慢停了下来。我来到池塘边,听见青蛙“呱——呱——”地叫着,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夜,深了;人,静了。蛐蛐姑娘这才“唧唧吱”地唱起歌来,它的歌声那么优美,那么动听,但它却那么害羞,每次都是深夜才敢登上属于它自己的舞台,它的歌声让很多歌手都望尘莫及。

秋天,我来到田野里。听见了农民伯伯收获的欢呼声,听见了果园里的欢笑声。仰望天空,只见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嘎嘎”地叫着,行色匆匆地赶着路。它们这是要去哪里呢?我想,一定是一个很远、很温暖的地方吧!

冬天,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雪花“唰唰”地飘落下来。我听见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的打闹声、嬉戏声。随后,我还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哦,新年到了,春天又来了……

春之声音作文 篇17

×型…属于某种类型、型号的。如, T型人才, O型血, A型血, L型细菌, X型活性染料, C型肝炎, Y型服装, D型性格, M型社会, B型人格, N型半导体, J型效果等。 (用“型”有时也指其形状, 但用于抽象事物某一形象特征。如“M型社会”“T型人才”)

(749) 营营役役劳劳碌碌 (含繁忙劳苦意) 。 (营营:联绵词。来往奔走忙碌;劳而不知休息。如“一生营营”“营营何所求”。碌碌:联绵词。繁忙劳苦的样子。如“碌碌无为”“碌碌营营”)

蝇蝇翊翊形容虫子蜿蜒爬行的样子。 (蝇蝇:联绵词。虫爬行的样子。翊翊[音“役役”]:联绵词。虫蠕动的样子)

(750)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听不进别人意见, 只凭主观意图行事。 (刚:倔强;执拗。愎:固执, 任性。用:行事;信赖。自用:自行其是)

刚褊自用气量狭隘,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褊[音“扁”]:狭小;气量狭隘)

(751) 名声大震名誉、声望很高, 震撼人心, 广为关注。 (有轰动效应的意味) 犹“名震天下”。 (震:响雷;震动, 轰动)

名声大振名誉、声望显赫, 广为传诵, 犹“名扬四海”“名显天下”。 (振:显扬;扬起)

(752) 俗务缠身生活中日常的事务、琐事缠扰身心, 难以脱身。 (俗:大众的。俗务:生活中日常事务、琐事)

庶务缠身各种公务、政务缠扰身心, 无法分身。 (庶:众多。庶务:众多政务;各种公务)

(753) 置身世外语本宋·陈师道《后山诗注》:“更欲置身须世外, 世间元自不关人。”把自己放在人世间之外。表示对世事漠不关心, 以使身心超脱、闲适。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 形容对某事不参与、不过问、不关心, 或表示自身与某事无关以推卸责任。

(754) 天气晴朗没有云雾、日光充足的天气。 (晴: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朗:明亮;清澈)

天气清朗凉爽晴朗的天气。 (清:凉;清新;天气晴朗)

(755) 仁者爱人语出《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 义者政理。”意思是:仁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 义的核心是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仁者安仁语出《论语·里仁》:“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然地去实施仁德, 安心守仁, 聪明人懂得仁德对自己有利, 所以力行仁德。 (知:知识。引申为智慧、聪明)

(756) 踔厉风发 (1) 形容雄辩恣肆, 议论纵横。用于文章也说“踔厉骏发”。 (2) 形容精神振奋, 斗志昂扬。 (踔[音戳]:腾跃;疾行;超越。踔厉:雄健, 亢奋昂扬)

踔厉奋发同“踔厉风发 (2) ”。

(757) 毫无改进原来落后、保守、停滞等情况一点儿没有改变;依然如故, 即使改变了也无明显起色, 根本谈不上改观、改良、改善。 (改进:改变旧有的情况, 使有所进步)

毫无改劲一点儿要改的意思、样子也没有, 说明根本没有要改的打算。 (劲:神态, 情绪, 如:兴奋劲, 霸气劲;样子, 如:认真劲, 干净劲)

(758) 矫矫不群卓异出众。 (矫:高举;雄健。矫矫:超然出群;很显眼的样子。不群:不平凡, 高出于同辈)

娇娇不群 (1) 美丽出众。 (2) 出众的美人。 (娇娇:美丽可爱;借指美人)

(759) 首尾相连一个跟着一个, 后者的头与前者的尾相衔接。 (连:互相衔接)

首尾相接一个跟着一个, 后者的头挨近或者接触到前者的尾。 (接:挨近;碰;触)

(760) 绚丽多姿灿烂美丽, 姿态各异。 (侧重多彩的样子) (绚:多彩的样子;华丽;照耀)

炫丽多姿鲜艳华美, 姿态各异。 (侧重色彩鲜明, 交相辉映) (炫:艳丽;光亮)

眩丽多姿 (1) 艳丽迷人, 姿态各异。 (侧重使人迷恋陶醉) (2) 同“炫丽多姿”。 (眩:迷乱;通“炫”)

(761) 气势汹汹 (1) 盛怒凶狠的样子。 (2) 形容声势凶猛而嚣张。 (气:气恼、生气;气焰, 威势。势:姿态, 架势;气势, 力量。汹汹:形容凶猛、盛气凌人或声势盛大的样子)

其势汹汹语出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两个拳师放对, 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 而蠢人则其势汹汹, 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 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形容来势凶猛或样子凶猛。 (含贬义) (侧重到来的势头, 且与“生气”“气愤”无关)

(762) 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级的学校毕业, 而具有相同程度的知识水平或学术造诣。 (同等:相等, 一样。学力:实际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

上一篇:节能的演讲稿下一篇:学包饺子五年级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