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考研真题(共11篇)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1
2010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80分)
1、绝对主义国家
2、寡头统治铁律
3、诺斯悖论
4、全方位政党
5、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
6、《使民主运转起来》
7、民主和平论
8、迪维尔热定律
9、地方自治
10、社群主义
二、问题回答(每小题35分,共70分)
1、简述国家自主性概念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当今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
2、简述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无政府状态
2、相互依赖
3、全球治理
4、特别提款权
5、英布战争
6、雅尔塔体系
7、上海合作组织
8、尼克松主义
9、京都议定书
10、中美建交三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文化观。
2、简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代表和成果。
3、简述90年代美欧关系。
4、简述胡锦涛同志的“和谐世界理论”。
三、论述题(40分)
论述2007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总体影响。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2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 若选择就业, 本科学历含金量不高, 在求职大军中竞争力不强, 难以找到满意的职位;若选择考研则可暂缓一时, 但两三年后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数又难以预测。这正是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选择时的两难境地。因此, 面对考研与就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当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抉择。本文将通过分析社会现状, 对考研与就业做出客观的分析比较, 进而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之路。
通过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了解和调查, 以及对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访谈得知, 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术追求, 喜爱所学专业, 想要在本学科领域继续研究, 期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2) 逃避就业, 习惯了大学校园里舒适安逸的生活, 无法忍受找工作的纷乱复杂和巨大的压力; (3) 曲线救国,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继续读取研究生学历, 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改换专业, 部分同学被大学录取到一个自己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 考研可以重新选择专业; (5) 学历情结, 多数为背负着父辈的期望; (6) 为未来增加筹码, 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 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生在“扛大头”, 明天也许就演变成硕士生的天下, 趁年轻多拿一个学历, 未来更有保障。
一考研能否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 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 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他们解释道, 虽然从2000年起,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其录取增长率仍不能满足以更快速度增长的考研人数需求。首先,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 而非大众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学生落榜, 同时也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机遇期。其次, 即使研究生顺利录取, 两三年后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很难预测。最后, 研究生毕业后, 学历起点高, 就业定位会更高, 但其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却几乎仍为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则更不利于就业。因此, 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
二你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本
一位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结合自身经历建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综合自身优势, 明确自身劣势, 充分评估自己, 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如不适合考研, 或没有竞争的优势和实力, 则应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两年前, 这位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由于自制力不强和身体原因, 在考研中名落孙山, 同时也因为考研错过了多次较好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考研。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考研准备过程中, 复习资料及形式名目繁多, 图书资料、复习班费用及到考研学校路费等均不可小视, 还有研究生录取后的学费。因此, 经济负担也应予考虑。
三先就业再考研
部分同学称考研队伍如此庞大, 竞争如此激烈, 倒不如先就业。若工作过程中发现知识累积不够, 个人发展受限, 再有针对性地考研究生。不少专家也认为,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若有较好的就业机会, 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 基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再进一步求学, 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这时自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用担心读研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 选择考研或就业要因人而异。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 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乃至个人特点等方面的条件各不相同, 关键是要把握自身特点, 为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南熙、张南翔、韩娜.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2 (2) :77~80
[2]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 (35) :125~126
2010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解析 篇3
Part A
真题回放
Directions: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for th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a notice to recruit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he notice should include the basic qualifications for applicants and the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you think is relevant.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00 words on ANSWER SHEET 2.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notice. Us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instead.
命题思路解析
这篇小作文考查的是告示类应用文。2009年8月出版的“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中将小作文明确分为书信类应用文和告示类应用文两大题型,并详细介绍了告示的写作方法,具体如下:
标题应位于首行正中央;日期应写在标题右下方,与标题之间不应空行;正文写1~3段,5~7句即可;落款应写在中间偏后位置,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
由于很多考生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书信与摘要两种题型上,因而忽视了告示类应用文写作的练习。由此提醒大家,Part A的写作题目对书信类应用文、告示类应用文和摘要三大题型的考查可能性各占三分之一,考生在复习时应“一视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考研小作文的考题均来源于近年的四级写作真题。2009年1月考研英语小作文的题目来源于2008年12月四级写作真题“Limiting the Use of Disposable Plastic Bags”。而此次考试的小作文题目来源于2006年6月的四级写作真题,题目如下: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poster recruiting volunteer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① 校学生会将组织一次暑假志愿者活动,现招募志愿者;
② 本次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等;
③ 报名条件及联系方式。
由此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重视历年的考研写作真题外,还要关注近年来的英语四级、六级以及专业四级的写作真题。这些考试考查的重点与考研英语写作一样,也是大学校园生活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考生可以相互借鉴,积累相关表达,背诵重要范文。
参考范文
Volunteers Needed
January 9, 2010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enrich thei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is recruiting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o be held on April 10, 2010 in Beijing. To begin with, applicants should have Chinese nationality, strong professional spirit, cheerful personality, and be aged under 35. In addition, candidates are supposed to have outstanding skills at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ability to speak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fluently. Finally, students with relevan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re preferred. Those 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it may sign up with the monitor of their classes before February 1, 2010.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join in it.
Postgraduates’ Association
范文详解
本文共六句话,110个词。首句为全文总论,阐述了本次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主办方等几大告示要素,运用了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和后置定语等用法。第2~4句紧扣提纲,分别说明了申请者的三点基本要求,使用了平行排比结构和不定式短语作定语等用法。第五句提供了报名的方式、时间及地点,使用了定语从句。尾句采用了告示常用结尾句型。
范文中出现了一些亮点词汇,如enrich、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professional spirit、cheerful personality、outstanding skills、fluently、preferred、sign up with等,并有效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词to begin with、 in addition和finally。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将来时方面,范文先后使用了现在进行时is recruiting、不定式短语to be held等不同方式。考生可以此为参考,积累多种表达方式。
Part B
真题回放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①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②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③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HWER SHEET 2.
文字说明:佛、解构、人本、功夫、毕、儒、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天鹅湖、启蒙、京剧等。
命题思路解析
此次大作文的考查形式为图画作文,这已是考研英语写作第12次考查图画作文,相信考生应该不会陌生。图中的“火锅”里包含了诸多文化元素,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古今中外科技与文学方面的文化名人,包括毕昇、老舍、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二是古今中外的文化术语,涵盖儒、佛、道、仁、礼、启蒙、人本、后现代和解构;三是中外文化艺术,包括京剧、功夫和天鹅湖。文字说明显示: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显而易见,本文的主题是一种正面观点:多元文化融合不但使世界丰富多彩,而且有益于社会进步。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2~2010这九年期间,有四年的考研写作真题都是以“文化”为话题。2002与2010年分别考查的是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2006与2009年考查的是偶像崇拜与上网成瘾这两大文化现象。这表明了“文化”这一话题为命题组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高度重视这一方向,千万不要以为同样的考题不会重复出现。
词汇解析
2010年的“考研英语大纲”有一个显著变化,即要求加大对词汇的考查难度,这就要求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大纲词汇的中文含义,还需掌握大纲附录中提到的众多前缀、后缀及其他内容。此篇作文就响应了“考研英语大纲”的这一要求,图画中出现的众多文化术语难倒了不少考生。
其实,图画中的绝大多数词汇均不超纲。图中“火锅”一词可译为hot pot、chaffy dish或chafing dish;文化术语“道”“毕昇”“老舍”“功夫”可用汉语拼音直译为Dao (或Tao、Daoism、Taoism)、Bi Sheng、Lao She、kung fu;而“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均为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英美文化常识,应为Shakespeare和Einstein。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中有construction一词,意为“构造”,大纲附录中提到了前缀de-意为“解”,所以图画中的“解构”一词应为deconstruction;“人本”即为大纲词汇human,或加上大纲附录中的后缀-ism,形成humanism (人本主义);“礼”即大纲词汇ritual;“后现代”应为大纲词汇modern加前缀post-,形成postmodern或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天鹅湖”为两个大纲词汇Swan Lake;“启蒙”即大纲词汇enlighten加后缀-ment;“京剧”译为Peking Opera。
上述表达均非超纲词汇,真正考到的超纲词汇只有“儒”“仁”“佛”三个词,可分别译为Confucianism、benevolence和Buddha (或Buddhism)。作文的主题为“文化融合”,可译为cultural integration或cultural blending。而“多元文化”可译为multi-culture、mosaic culture或pluralistic culture,这些词汇均为考研大纲词汇或大纲附录的前后缀,考生只要认真复习大纲词汇,掌握大纲附录中前后缀的用法,就不会被这些词汇难倒。
参考范文
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portrayal, there is a boiling hot pot containing various ingredients of multi-cultures. These pluralistic cultures can be categorized as cultural celebrities home and abroad as Bi Sheng, Lao She, Shakespeare, and Einstei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Buddhism, Taoism, Confucianism, benevolence, ritual, humanism, enlightenment,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performing arts as Peking Opera, kung fu, and Swan Lake. We are informed that the cultural “hot pot” is both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
The cartoonist implies that cultural blend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maintained. On the one hand, mosaic cultures are part of the universal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are powerful means of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peoples and social groups. Consequently, cultur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as a way of promoting further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n the other hand, for China, as for any other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is a danger that age-old customs and traditions may become lost in the shadows of modernization. If kung fu, Peking Opera, or Swan Lake ballet ever perished from the earth, it would be a tragedy of immeasurable proportions.
In my view, multi-cultures should be kept alive, and are extremely vital in ensuring a communit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s a consequence of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efforts, unwaver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growing interests overseas, the future of cultural blending looks brighter and more secure than ever before.
范文详解
本文共三段、十句话、227个词。首段为图画描述段,共三句话,为“总—分—总”结构。首句为总体描述;第二句挖掘图画细节,将图中的文化名词分为三类,即文化名人、文化术语与文化艺术;第三句提出了文章的主题。此段使用了symbolically、illustrate、portrayal、boiling hot pot、philosophical concept、performing arts、delicious、nutritious等精彩词汇。在表达“多元文化”这一概念时,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multi-culture和pluralistic culture,避免了语言的重复表达。
第二段是意义阐释段,共五句话,为“总—分”结构。首句是主题句,点出图画的象征寓意,也是全文的中心思想;第二、三句正面论证了这一主题;第四、五两句为反面论证。本段中使用了on the one hand、consequently、on the other hand三大关联词,使得段落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同时,本段中出现了universal heritage、powerful means、promote further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age-old customs and traditions、in the shadows of modernization和immeasurable proportions等精彩表达。在表达“文化融合”这一含义时,此段先后使用了cultural blending、mosaic cultures和cultural integration进行同义替换。
第三段是归纳结论段,共两句话,为“总—分”结构。首句为全文结论句,呼应图画的象征寓意;第二句为结束句,展望了美好未来,运用了比较级结构、平行排比结构以及介词短语作状语和后置定语的用法。此段先后使用了be kept alive、extremely vital、as a consequence、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efforts、unwavering government support、growing interests overseas、brighter and more secure等精彩语言。
长安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篇4
试题代码: 432 试题名称: 测量学
一、术语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 大地测量学 2 摄影测量学 3 测绘学 4 地理信息系统 5 地形图 6 方位角 7误差传播定律 8载波相位测量 9 矢量数据 10 地图数据库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简述地图投影的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地形图测绘对地图投影的要求。2 数字测图方法有那些?分别简述它们的作业步骤。3 简述地面数字测图的特点。GPS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有那些?试比较 GPS控制网与常规控制网布设的异同点。DEM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表达形式是什么?举例说明各自的用途?
三、(20分)请结合专业将所学测量坐标系加以归类,并叙述各坐标系的建立及表示空间点位置信息的方法。
中山大学2010社工考研真题 篇5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接纳
2、社会福利
3、社会工作实务
4、社会问题
5、越轨
二、简答题(不太记得了,貌似有5题好像)
1、2、社会制度的功能
3、中国的社会组织类型及特征
三、论述题(也太不记得了,大家补充)
1、下午:441社会工作实务
一、试以人为本和以社区为本基础上,试构建社工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介入程序(可选择个案、小组、社区其中一个模式选择介入)(60分,没错,就一题60分)
二、从下面选出三个例子说明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充当的角色(45分)
1、怎么维护案主自决?
2、在小组工作中如何解决组员沟通冲突?
3、4、社区工作中如何网络资源?
5、在社区工作中如何协调居委会与NGO的关系?
三、试从老人、单身母亲、高中学生、残疾人中选取一个对象,针对其特殊需要,设计一个社会工作实务方案,包括需要、介入手段、目的、过程、评估等(45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回忆的学术型的 基础是总共5道题目
案例分析:某社区是由下岗工人组成(工厂破产),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贫困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贫困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50分)论述题:论述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的理论。(50分)
下午的内容很多,那份试卷是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第一张是社会学专业试题,第二张才是社会工作试题,社会学专业的题都很难,很深。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6
200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综合卷A卷真题
宪法学:
1、某作家出版某书对某宗教团体的所做所为予以批评,该宗教团体不满该书,到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要求政府“给个说法”并禁止该书的出版发行。现你为政府法制局的工作人员,利用中外宪法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给领导讲讲该如何处理此事。
行政法
1、简述行政法上“比例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2、简述行政许可法上有关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
1、一个德国法学家的一段论述,考察直接言辞原则,题目涉及直接言辞原则的含义,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践和规定在这方面的违背?
2、有关辩护律师阅卷权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上的具体规定、不足以及该如何完善? 刑法
1、简述犯罪未遂
2、简述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3、案例分析:
甲乙六人,高中毕业,待业两年,某日,通谋,携钢丝鞭往木场偷木。甲乙门外放风,余四人入内偷盗。为门卫丙丁发现,甲乙在门外以巨木顶门,使丙丁无法外出,并剪段断电话线,使丙丁无法报警。丙丁眼睁睁看原木(价值4000元)为余四人推出门外窃走,问:甲乙六人的刑事责任如何?
国际法:
1、简述《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如何?
2、简述自卫权。
200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综合卷B卷真题
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汇编!
法理学:
1、给了周旺生老师论文:《论法之难行之源》和《中国法理学的若干迷点(上)》之中有关“法之难行”和“法学的特质”的各一段论述,选择其中一个议题,进行阐述。
经济法:
1、结合相关市场理论,简述其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中的作用。
2、简述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3、简述《证券法》上有关证券发行的界定以及对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
1、给了一段材料,论述“一元钱官司”在民事诉讼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简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种类。
民法:
1、何谓诚实信用原则?它的具体要求如何?它在民法上有何体现?
2、简述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区别。
3、案例分析:
甲乙买卖房屋,乙已付钱,甲已交付乙房屋入住,但未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后,甲为贷款与信用社订立抵押合同,以房屋做抵押,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甲未能到期还钱,信用社欲实行抵押权,卖房,乙不同意,认为其拥有所有权,发生争议。现问:
1、抵押合同是否有效?
2、乙与信用社谁有优先权,为什么?
3、乙该如何救济?
国际经济法:
1、何谓“最密切联系地原则”以及它在国际私法上的应用
大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研究 篇7
当今社会, 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 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面对考试的紧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形式, 考研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考研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因为过度焦虑可以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容易产生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情绪反应, 此时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鉴于此, 本文研究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力图通过考研学生考研前良好的情绪调节以改善考研学生考研前的焦虑状态。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农业大学大四考研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问卷104份, 问卷回收率为86.7%。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检查, 根据如下两个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一是问卷有漏答项目;二是问卷答案出现规律性作答。依此准则删除无效问卷24份, 得到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76.9%。总体分布情况:性别:男24人, 女46人, 总数80人;专业:文科30人, 理科50人, 总数80人。
(二) 研究工具
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组成一个问卷发给被试, 明确写清指导语, 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在被试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大学生考研焦虑的研究
1. 考研学生焦虑总体水平的分析。
状态焦虑:80人, 平均数2.13, 标准差0.48;特质焦虑:80人, 平均数2.10, 标准差0.46。
2. 考研学生焦虑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whether for only children
whether for only children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专业上没有明显差异
(二) 考研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
1.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性别上差异T检验。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
2.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专业上差异比较。
(三) 大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相关分析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 (r=-0.485, p﹤0.01) 、“情绪评价”维度 (r=-0.294, p﹤0.0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 (r=-0.478, p﹤0.01) 、“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 (r=-0.471, p﹤0.01) 、“情绪控制”维度 (r=-0.431, p﹤0.01) 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 (r=-0.249, p﹤0.05) 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 (r=-0.395, p﹤0.0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 (r=-0.368, p﹤0.01) 、“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 (r=-0.432, p﹤0.01) 、“情绪控制”维度 (r=-0.397, p﹤0.01) 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 (r=-0.243, p﹤0.05)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高校考研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1.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评价”维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4-214.
[2]申鲁军, 杨磊, 马仁娥.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教育心理研究, 2009 (8) :237.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8
Part A:传统阅读
Part A部分主要包括四篇传统阅读文章,笔者将从文章来源、解题原则和题型分析三个方面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和评析。
文章来源
纵观历年考研英语传统阅读部分的真题,考生可以发现,这些阅读篇章通常来源于英美报刊的网站,例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新闻周刊》(Newsweek)、《时代周刊》(Time)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等。所选的这些文章一般是近几年发表的,选题多是考生熟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并不回避社会热点。
在本次考试中,Text 1选自《时代周刊》2011年4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Herd Mentality”,主要谈论的是从众心理,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Text 2选自Boston.com网站2011年4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Vermont Yankee Plant’s Owner Must Honor Its Own Promises”,主要谈论的是美国某能源公司违背承诺的事,属于商业经济类文章。Text 3选自《科学家》(The Scientist) 2011年2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The Evolution of Credibility”,全文围绕科学发现的可信性的证实过程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属于科普类文章。Text 4选自《经济学人》2011年3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Enemies of Progress”,主要讲述了工会阻碍公共部门改革的问题,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从著名的英文报刊网站上选择一些与考试中出现的篇幅相仿(400~500词左右)、话题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提前熟悉文章的语言风格、行文难度、思维逻辑和论述方法,这样在考试时就不会感觉陌生了。
解题原则
在本次的传统阅读部分,考生可以按照以往的解题思路答题:运用关键词定位原则和同义替换原则。下面我们逐一解析。
解题前——关键词定位原则
在解答传统阅读题目时,很多考生喜欢先细读文章,再去看题目,认为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觉得心里有底。但由于个别词句和段落较难理解,运用这种方法的考生往往会迷失在阅读篇章的过程中,最后的结果是没有抓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答题正确率也不高。在答题前,笔者建议考生先看题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即运用关键词定位原则。出题者在设置题干时通常会使用一些关键词,这些词是考生回原文寻找正确答案的线索,可以帮助考生找到答案出处。关键词通常包括明显的段落提示词、专有名词、数字、核心动词、时间等。考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迅速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例如,此次考试中,Text 2讲述的是新英格兰一家公司购买了核电站后,不遵守核能源的一些相关规定而引发的争议。考生在解答与文章对应的第26题至第30题时,就可以利用reneging on (Line 3, Para.1)、the 2002 agreement、Paragraph 4、the Vermont case、the last paragraph等题干关键词依次而下地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一、三、四、五和最后一段中。明确了每道题的答案区域之后,考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再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答案所在的段落或区域,把原文内容与选项逐一对比,进行解题。
解题时——同义替换原则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出题者在设置正确选项时都是以原文内容为基础的,有的是选项直接用原文词句,有的是对原文句式进行了改写,但更多的是运用改写的方法对原文进行了同义替换,以增加试题的难度。因此,考生解题时首先要把握住原文句子的基本含义,然后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信息。下面我们以本次考试Text 3中的第31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例:According to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_________.
[A]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B] misconception and deceptiveness
[C] logicality and objectivity
[D] systematicness and regularity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first paragraph和the process of discovery,考生很容易在文章第一段中找到该题的答案区域,即原文第一段第二句话:“But in the everyday practice of science, discovery frequently follows an ambiguous and complicated route.”通过把原文和四个选项对比,考生可以发现,原文中的ambiguous and complicated与选项A中的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属同义替换,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但此处笔者要提醒考生注意一点,出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也会设置一些看似但并非是同义替换的干扰选项,给考生的答题造成一定难度,比如加大或缩小原文所述概念的范围。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对照选项与原文,谨慎答题。
题型分析
按照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传统阅读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六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猜词题、态度题、推断题、例证题。虽然考查的题型众多,但是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练习时应以细节题为主,其他题型只要能掌握大致的答题方法即可,因为其他题型的出题量很少。此次考试也印证了传统阅读部分仍以考查细节题为主的出题思路。
细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事实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是考试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题型。细节题有难有易,对于较容易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然后根据原文相关句子直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较难的题目,考生需在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后,再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得出正确答案。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考生要耐心和细心。笔者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备考时一定要把单词和句法复习透彻,以防因不认识个别词或看不清句式结构而导致失分过多。在本次Text 1后所给的五道题目中,前四题均为细节题,只有最后一题为态度题。接下来,我们以Text 1的一道细节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In the author’s view, Rosenberg’s book fails to ________.
[A] adequately probe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B] effectively evade the flaws of the social cure
[C] illustrate the functions of state funding
[D] produce a long-lasting social effect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Rosenberg’s book,考生可将该题的答案区域定位至文章第四段第二句:“Join the Club is filled with too much irrelevant detail and not enough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make peer pressure so powerful.”通过将原文和四个选项对比,考生可以发现,题干中的fails to是对原文not enough的同义替换,选项A中的probe是对原文exploration的同义替换,原文中的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在选项A中原词复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Part B:新题型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 B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该部分题型有如下三种,每年出题者会从中选取一种进行考查。
①选择搭配题(7选5):出题者给出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五处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文后所给出的6~7段文字中选择恰当的五段填入原文空白处。
②段落排序题:出题者给出一篇长约500~600词的文章,文章各段落的原有顺序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段)重新排序。
③标题对应题: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五个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继2005年开始考查新题型以来,选择搭配题(7选5)被考查的次数最多,段落排序题次之,标题对应题考查次数最少。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考的就是选择搭配题(7选5)。对于如何快速、正确地解答选择搭配题(7选5),笔者建议考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考生在阅读新题型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文章首段和全文重点词句(一些专有名词、段首句或段尾句),通过首段和重点词句判断文章的大意。如果考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文章所讲的要点,理不清文章的整体结构,不知道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那最好不要再重新阅读,以免浪费时间,此时建议考生边做题边阅读原文。就2012年的新题型来说,出题者所选的文章内容通俗易懂,结构也比较清晰。文章选自《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2011年7月的一篇题为“How Computers Can Cure Cultural Diabetes”的文章,主要讲的是计算机改变人们被动消费的趋势,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
第二步,利用句间关系解题。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要重点阅读原文空白处附近的句子,并在原文圈定关键的线索词(包括名词、动词、连词、代词等),最后从各选项中寻找在内容和语法结构上都与原文衔接合理的选项,确定答案。
第三步,回原文检查,验证所选答案。
得出答案后,考生需将答案放回到原文中,通读全文,检查所选答案是否与文章主题一致,从而验证所选答案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以2012年新题型第41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aw a collection of geniuses, warriors, entrepreneurs and visionaries labor to create a fabulous machine that could function as a typewriter and printing press, studio and theatre, paintbrush and gallery, piano and radio, the mail as well as the mail carrier. 41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9
一、(2012年,好像有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的证明,没有区间套定理)
1、上确界的定义
2、闭区间套定理
3、利用单调定理证明闭区间套定理
4、利用区间套定理证明一个有上界的数集上确界的存在二、f x ,g(x)在、[a,b]上可导,g′(x)≠0,limx→a+g x 证明:g x 在[a,b]上一致收敛 f(x)在[a,b]上一致收敛.三、f x 在、[0,1]上连续,(0,1)内可导,f 0 =f(1), f′(x)≤1,其中x∈(0,1),求对∀x1,x2∈[0,1]都有 f x1 −f(x2)<21f(x)
五、分段函数、幂级数
六、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x2+ y2+z2 −1=02在,z=x2+y2+z2的最大、最小值.x+y+z=0
七、已知p0=(x0,y0,z0), r=(x0−x,y0−y,z0−z),Σ为任一封闭曲面,n取外方向为正,计算 Σ
2009年武汉大学法学考研真题 篇10
一、简答
1.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哪些主要途径? 2.简述消极人权及其基本特征? 3.法律解释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宪法部分(30分)
一、名词解释5分*4=20)
1、宪法修改
2、市民社会组织
3、国家元首
4、平等权
二、简答10分
1、简述中国宪法关于弱势群体宪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民法部分
一、概念辨析(6分*3=18分)
1.(损害赔偿的)损益相抵和过错相抵 2.(合同的)约定解除和协议解除 3.(物权的)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
二、简答(12分)
1.简要叙述我国物权法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
行政法部分
一、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
用规则
2、《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法律可以
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请运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此立法予以说明
3、简述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刑法部分(15*2分=30分)
一、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都不得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刑法的补充规
定并施行。B. 公共财产不包括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
产。C. 减刑由执行机关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
院进行审理。
D. 无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为13年以上18年
一下有期徒刑。
E. 因受贿被判处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下列表述错误的有()A.刑罚就是判处徒刑 B.罚金在本质上就是罚款
C.附加刑包括非刑罚处罚措施 D.拘留就是拘役
E.没收财产就是附加刑
3.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A. 单位可以构成共犯 B. 单位的内设机构不能够成单位犯罪 C. 单位犯罪后破产或者被注销的,对单位
不再追诉
D. 单位犯罪后只对单位判处刑罚 E. 单位犯罪不包括私营公司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 故意杀人 B.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C. 放火
D. 走私毒品、投放危险物质 E. 决水、投毒
5.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A. 预备犯、接续犯 B. 情节犯、危险犯 C. 中止犯 D. 未遂犯 E. 中断犯
6.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包括()A.共同实行犯 B.主犯 C.从犯 D.胁从犯 E.教唆犯 F.片面饭
7.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缓刑适用于所有的犯罪分子 B.缓刑就是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C.对于罪犯可以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保留公职 E.战时犯罪的军人不使用缓刑 8.下列属于对行犯的罪名有()A. 受贿罪 B. 伪造罪 C. 重婚罪 D. 诈骗罪
E. 重大责任事故罪
9.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属于金融诈骗罪的有()A. 逃汇罪 B. 洗钱罪 C. 贷款诈骗罪 D. 信用卡诈骗罪 E. 骗购外汇罪
10.某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的扶贫款。公楼,其行为构成()A.挪用公款罪 B.滥用职权罪 C.渎职罪 D.徇私舞弊罪 E.挪用特定款物罪 F.挪用资金罪 G.破坏生产经营罪 H.职务侵占罪
11.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宽严相济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 谦抑化原则
E.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F. 刑罚个别化原则 G. 无罪推定原则
12.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 属人管辖 B. 属地管辖 C. 协议管辖 D. 普遍管辖 E. 保护管辖 F. 指定管辖
13.某甲到某乙家里讨要自己的工钱500
元,乙不给,甲到厨房里拿刀威胁乙,强行从乙身上抢走了700元,某甲的行为属于()A. 普通抢劫罪 B. “入户抢劫”型的抢劫罪 C. 民事行为 D. 敲诈勒索罪 E. 转化型抢劫罪
F. 敲诈勒索转化为抢劫罪 G. 抢夺罪
14.下列表述错误的()A. 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 B. 刑罚分为主刑、附加刑、驱逐出境 C. 附加刑包括非刑罚处罚措施
D. 迅训诫或责令具结悔过不是刑罚 E. 职务侵占就是贪污
F. 直系亲属间的盗窃不是犯罪,但旁系亲
属间的盗窃是犯罪 15.下列表述错误的()
A.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
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B.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只要及时退还或者
上交的,不构成受贿罪。C. 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拒贿,但客观上收
受了请托人的财务后及时退还的,不是受贿。
D.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教兴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如今, 考研究生的情况正如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考取大学一样重要。现在社会从各个方面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更是加剧了考研的热度。2008—2012年, 考研报名人数从120万增长到了165. 5万, 报名增率由 -6. 8% 到9. 6%, 录取人数也由38. 6万增长到51. 7万[1]。与此同时, 女大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比例正在急速增长。女大学生考研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比普遍的大学生考研这一现象更值得深思。
1. 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
为了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跟得上高等教育整体发展速度, 跟得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长, 研究生教育也随之扩大发展规模和加快发展速度。各个高校纷纷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资, 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支撑与保障, 这一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
2. 高校扩招使女研究生数量增加
加大教育投资, 改善办学条件, 从而为扩大教育规模, 增加教育机会奠定了基础。所以, 随着本科生中的女大学生人数的激增, 使参加考研的女大学人数也相对地在增加[3]。另外, 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 尤其是外语女生比男生掌握得更好[4]。研究生考试科目中外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女大学生在研究生考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3. 企业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逐渐增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 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涨, 反应到学历上就是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增长。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外企、国企和事业单位等。事实证明,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不仅影响人们最初的职业选择, 而且对以后的职业变换, 与较低学历相比也更为有利[5]。
二、女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现在考研的成本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本, 也包括机会成本。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 选择考研或者就业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也使得女大学生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那么女大学生自身会有哪些问题纳入考虑因素呢? 女大学生是就业还是考研, 这一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因为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 这都将影响一生。而对于家庭、社会来说, 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们选择的道路对其在社会上的职能完成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帮助女大学生做好二者之间的选择非常有必要, 也非常重要。为了解当前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探究女大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就业的影响因素, 针对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以供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参考, 我们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结合调查统计结果, 从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大角度具体探究女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影响因素。
1. 社会因素
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31万, 而到了2013年全国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由于高校持续扩招, 以及现在大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口的情况依然存在, 在本次所做的调查中女大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预判不容乐观。51% 的女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有点严峻, 但比起其他较低学历的人群仍有优势。26%的人认为十分严峻, 本科女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将就业形势与就业预期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 如果女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直接就业, 那么找到自己的理想中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而在此就业形势下, 女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单位就要另辟蹊径, 倾向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综合素质。
当代社会选择机制越来越强调教育资格和职业竞争能力。教育在精英地位获得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出。教育与训练成为社会地位分配的主要机制。教育以及现代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确认, 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社会成员自身发展包括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未来的中国, 人们将更注重于人力资本的投入, 教育和收入在决定人们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中所起的作用将稳步上升, 政治权力的作用将逐步下降。”[6]“如果以前的大学可以作为精英阶层与非精英阶层的分界线的话, 很快这个分界线将上升为研究生[7]。这个观点已经在现实中获得了验证。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 女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员, 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涨, 以便于自己能够完成社会地位向上流动。
2. 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 家庭对其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人生的规划上父母的意见或多或少影响着女大学生的选择。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家庭这一因素进行了探究。
“多数女研究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8]由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生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休息娱乐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影响, 尤其突出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继续深造, 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家庭是女大学生考研的重要支撑后盾。”[9]
在探究家庭经济条件对选择考研或者就业的影响时, 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时你会选择考研还是放弃考研? 67% 的人选择了放弃考研直接就业, 从而缓解家庭经济困难。21% 的人选择考研, 但是若考不上就会选择就业。只有12% 的人选择了考研并且一定要考上。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来, 家庭经济条件会对女大学生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时候会对选择考研或者就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与此同时, 除了经济上家庭对女大学生考研有很大影响之外, 在思想上也如此。“在我国子女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往往服从或依赖于父母的安排。很多女大学生考研的动力是家长, 是为了给父母增光。”[10]由于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 自主性较差, 因此比较容易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如果家庭支持女大学生考研并给予鼓励, 女大学生便容易选择考研。
3. 个人因素
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者中, 年龄在22岁的人数有187人, 年龄在21岁的有104人。二者加起来占据了调查人数的80. 8%。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44人, 占总数的12. 2%, 23岁以上的有15人, 占总数的4%。而在后续统计结果中显示, 在被调查者中, 有225人认为自己的年龄适合考研, 占总数的62%, 78人认为自己的年纪选择考研有点大, 但是不妨碍考研, 占总数的22%。而有40人认为自己年纪过大, 不会选择考研, 占总数的11% 。占据总数5% 的人认为自己选择考研时不存在年龄的顾虑。
女大学生之所以会将年龄列为考虑因素, 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从企业用人的角度, 二是从自己结婚年龄的角度。
( 1) 从企业的角度看年龄的影响
正常女性在23岁左右大学毕业, 完成研究生硕士的学业的年龄正常范围为26 ~27岁。而这个时候正是女性结婚生子的高峰时段。市场经济迫使企业以效率第一的原则选择劳动力, 从企业长期用工的经验来看, 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相比成本高效率低。成本高具有多方面的理由: 其一, 生育和抚养孩子会耗费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家庭和工作不能兼顾。其二, 我国政策规定女性生育费用由所在的单位报销, 产假期间的工资和奖金照发。其三,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 比男性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要长。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意投资于预期工作时间不长、不稳定、精力不集中的女性员工。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刚刚聘任未生育的女研究生, 很有可能在其进入公司的一到两年内结婚生育, 这样将会使企业产生低效率、高成本。
( 2) 从女性自身的因素来说
当女大学生考上研究生后, 随着眼界的开拓, 她们的择偶观念和择偶范围都会发生改变, 对男性伴侣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男性更希望女性在学历上至少不要高于他, 因为在我国这样的一个男权社会里, 男性是不太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学历高的妻子, 他们需要在妻子面前保持优势, 树立男性的权威[11]。当女大学生成为研究生, 不仅眼界到得提升, 择偶标准也会随之提高。但是, 面对具有高素质的女研究生, 一般的男性不是因为自己学历够不上不敢追求, 就是高品质的男性因为对配偶同样的要求, 以自身条件完全可以找到学历稍低但是其他条件更好的女性, 不一定非要要求是女研究生的学历。这就使很多的女研究生特别是女博士在择偶的自我限制下错过了恋爱的最佳年龄。
( 3) 个人的就业预期
现代的女性越来越独立自主, 随之而来的便是女性越来越高要求的经济独立。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来说, 选择自己今后自己满意和喜欢并以此为乐的工作是意义重大的。为此, 我们特地针对女性的就业预期作了相应的问卷与分析。
本次调查将就业单位划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等类型, 女生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收入、升迁机会、能运用所学知识、压力、挑战性。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女大学生中, 24% 选择了收入高的工作, 28%选择了职业稳定, 18% 选择了要有升迁机会的工作, 12%选择了能运用所学知识的工作。而选择压力小工作轻松的和富有挑战性工作的各占9% ( 见表1和图1) 。
而在表2和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 54% 的问卷参与者选择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37% 的女大学生选择了三资企业, 9%的人选择了私营企业和其他。
根据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得出,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的理想单位分成两类: 一是事业单位这类非常稳定的职业, 二是具有升迁机会或者收入高的单位。前者对女大学生的学历有着硬性的要求与规定, 而后者成为研究生女性更容易具有升迁机会和高收入。
( 4) 就业预期对考研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女大学生为了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单位, 更加倾向于选择考研。现在对于女大学生就业门槛越来越高, 许多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很高, 简单的本科文凭已经远远不够。尤其是高校、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研究所这些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单位, 在引进人才时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女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在思想上和意识上走在社会的前列: 追求好的工作环境、较好的待遇和福利、自己喜欢的工作等等。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她们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这样考研就成为满足高层次需要, 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捷径。
三、应对措施
1. 学校采用适合适当的方法促进女大学生考研
( 1) 利用学校各类资源对女大学生进行宣传。针对目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就业形势, 学校有义务、有必要动员大学生选择考研。专业课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向大家宣传提升学科专业学习深造的必要性, 学院可以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为大家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也可通过召开动员大会, 指导大学女生进行合理选择。
( 2) 为女大学生提供最新的考研政策、动向解读等。学校可以以学校为大本营, 以二级学院为基本单位, 及时关注各类考研咨询, 经过整合处理传达给女大学生, 帮助她们对目前的考研形势进行分析, 从而有助于她们合理利用及时信息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 3) 利用各种资源为提高女大学生考研成功率助力。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以及校友的关系网, 可以获取一定的信息, 将信息及时地告知考生, 有助于考研成功。
( 4) 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应着重考察和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 根据用人市场的需要变化设置或更改专业, 并且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 从而顺利地就业。
( 5) 针对性地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该在学生毕业之前给予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并给予面试技巧等指导培训, 从而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
2. 家庭应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女性考研
作为女性想完成社会向上层流动, 首要途径就是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因此对于女大学生来说, 选择考研是快速提高社会地位, 完成向上流动的最佳途径。因此父母首先从经济上给予支持, 至少不会因为经济的问题而困扰孩子。其次从思想上支持鼓励孩子继续深造, 提升他们的各项素质指标。
3. 女大学生自己考虑清楚, 留有余地
( 1) 确立方向, 选择考研
近年来, 受就业形势恶化的影响,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在就业形式恶化的背后, 女性就业者更是首当其中。为防就业歧视, 创建公平就业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了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强调, 用人单位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 招聘高校毕业生, 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等。就业歧视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有, 公司招人有很大的自主权, 歧视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女大学毕业生唯有通过不断学习, 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吸引用人单位。
( 2) 把握时机, 利用学校较好的环境进行考研准备
学校所能提供的环境与条件, 以及师资力量都是可以接触到的。相较于家庭或者社会的其他环境, 女大学生应该将学校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在安定的学术环境下, 为考研成功增加几率。
( 3) 多种渠道了解新的政策规定, 了解考研的最新动向
考研成功与否一方面是靠着自己的努力, 但是也有部分是依靠收集的信息是否完整齐全, 是否紧跟时代趋势等等。因此掌握最新的动向十分有必要, 而女大学生可以多种通过渠道了解信息: 政府网站、各大新闻媒体、各大培训机构、亲朋好友以及学校教师等等。
( 4) 确定考研, 坚持到底
如果女大学生确定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家长的催促, 同学积极找工作等等都会给考生造成影响, 从而半途而废。因此女大学生在确定考研之前, 最好能够自己分析选择考研的原因、考研的目的、考研成本等等。经过合理的综合分析之后, 女大学生可以调整好心态, 坦然面对周围环境中的种种变化, 从而坚持到底。
发展女性高等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女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从五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选择考研或者直接就业的因素,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 在中国这样较为传统的社会里, 女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需要考虑的因素颇多: 年龄、婚恋状况、就业预期、就业形势以及家庭条件。这五个方面中年龄、婚恋状况和家庭条件紧跟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女儿、妻子, 一旦这样的角色完成起来有障碍, 即使自己想继续深造, 女大学生也很难选择考研这条道路。与其相应的对策是: 社会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国家加大法律政策的落实力度, 家庭为完成女大学生的社会向上流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女大学生自己也要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摆正心态对待考研,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报考研究生, 但是会在毕业直接就业和考研之间犹豫不定。基于此, 通过问卷调查, 从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角度, 研究分析女大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就业的影响因素, 据此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以期帮助女大学生做出理性合理的选择, 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考研,就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2[K].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100-150.
[3]李艳.当前女大学生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探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5]陈京.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析我国女大学生考研现象[D].南阳: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6]许欣欣.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学研究, 2000, (3) .
[7]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8]翁少娟.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基于对16名大学生的访谈分析[M].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
[9]吴伟伟.女大学生考研心理解析[D].聊城: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0]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30-134.
【山东大学考研真题】推荐阅读:
山东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06-27
2023年山东大学翻译硕士真题回忆01-12
山东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课真题09-11
中南大学考研真题10-24
北京大学考研真题07-14
江南大学考研真题07-16
广州大学考研真题01-03
四川大学考研890真题06-13
西北大学社工考研真题07-08
北京大学文学考研真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