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统美德故事

2024-10-25

经典传统美德故事(共15篇)

经典传统美德故事 篇1

我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经典故事我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经典故事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结交朋友的尺度和标准。的确,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很正直的朋友。”可见,有几个“有德之朋”非常重要。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好的朋友,他们的好习惯就会影响到自已,使自己的坏习惯慢慢消失,而且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马克思跟恩格斯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所以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因为他们是一对“有德之朋”,所以他们之间才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事业。

相反,整天围在一群“无义之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一些坏习惯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自己也会被传染,一些小偷成群结队的去偷东西,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因此,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一定要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让好朋友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经典传统美德故事 篇2

【关键词】传统美德;特点;内容

一、运用通俗、精彩的传统美德故事,能有效改善幼儿不良家庭常规问题

1.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千百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教育目的,在这里称之为德目。

(2)故事内容重品德教育、重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真人真事。如“黄香扇枕”“孔融让梨”等典故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辈有序的道理。“立木为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虚怀智救灾民”是培养幼儿善良的品性。

2.幼儿家庭常规的分类及内容

幼儿家庭常规具体分四类: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和纪律常规。实验期间对参与联动教研实验园及联手园内42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写出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难于教养的困惑问题及应对方法。经过回执242份问卷整理,总结出家庭常规的具体内容。

(1)生活常规。能轻拿轻放茶杯、碗勺,每天都能按时吃饭,吃饭或吃点心、水果前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大、小便后洗手。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刷牙,睡觉前有固定的程序,例如刷牙、换睡衣、听故事、然后亲亲家长道晚安,睡觉前能把脱下的衣服鞋帽放在固定的地方,睡觉时能保持安静。洗澡时有固定的习惯,例如和家长一起唱歌或玩玩具。

(2)活动常规。每天都和同伴或家人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能和家里来的客人小朋友一起玩,团结友爱不争抢,学会礼貌和谦让。喜欢新鲜事物,例如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或活动,勤于探索和思考,喜欢问问题。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周末早上起床后有固定的活动,例如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玩具。

(3)学习常规。每天都进行与年龄相称的学习活动,例如数数或给图形涂颜色。每天阅读图画书,能认真地看一本书,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爱护图书,不撕书、扔书。培养勤于学习读书习惯。能认真听大人讲故事,不做小动作,遇到问题会向大人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每天都和家长有单独交谈的时间,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外出时会带一些玩具或图书,例如就餐馆等餐时孩子会玩玩具、画画或者看图画书。

(4)纪律常规。等待和家庭成员一起吃水果点心。安静听别人讲话。知道如果不遵守家庭常规有什么后果。知道如果进行下一个活动会被提醒,例如家长说:“在玩五分钟睡觉。”

3.传统美德故事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教育的应用

李岚清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美德”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要科学地运用美德故事,从不同的德目中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发现的眼镜看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正确引导家庭常规的具体做法,对孩子产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相对接的传统美德故事进行正面教育。

例如: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常规中某一现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能与其好好相处,不把玩具和水果送给小朋友)发生问题,家长就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礼让教育。 在生活常规中发现幼儿由于方法不得当,不小心做错事了,害怕爸爸妈妈说他,于是就说谎不敢承认。家长就可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进行诚实教育。在学习常规中发现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玩具,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就可以用“鲁班学艺”故事进行做事细心教育,借用“囊营夜读”故事进行勤学教育。在纪律常规中出现不遵守时间限制问题,就可借用“鲁迅遵守时间”故事进行说话算话、守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利用恰当方法,促进幼儿常态化家庭常规发展

1.情境熏陶法

情境熏陶法,就是创建趣味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如:家长可利用服装、道具、图片进行讲故事。

2.音乐教育法

音乐教育法,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有段,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有效促学习速度与质量。音乐的渲染,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往往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如在讲故事时配上相适合的轻音乐,或在故事中的对白中,家长和孩子进行唱着说,趣味更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绘画表现法

绘画表现法,是艺术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指南》中强调,艺术重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视频,通过视、听觉刺激,故事的情节画面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进行把故事画出来,再讲一讲。

三、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家庭常规培养起推动作用

1.创建了合理、适度、宽松、自主的精神文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能够注意到对幼儿的教育张弛有度,创建自由、自主、的空间,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家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不要过于严厉、适当即可,给孩子们一个渠道去疏导自己的情绪。

2.家长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方法,提高自己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是所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所以家长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一,善学、勤学、会用。在实验期间,我园家长能够认真研读我们课题组选编的传统美德故事与教子妙方,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传美故事寓事渗透;还参加一些国学公益讲座,经常阅读一些与传美教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学习其中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等等,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善于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人物,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把榜样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家长要善于提供良好的榜样。“曾参杀猪”的故事就是家长自身注重修养的一个榜样。

3.幼儿园支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渠道,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在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园一般会把教育孩子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家长通知栏,或通过家长微信平台、家长会等渠道及时呈现给家长,家长可以以此为据简单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设施,使家园环境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传统美德德育教育有效载体,在一家一孩的今天,要从具体家庭具体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现状出发。搞好家庭常规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对接,不断寻求美德故事在家庭应用的新方法、新途径,以科学的态度,艺术的手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名言 篇3

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篇4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忠孝仁义礼智信”

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 篇5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家的院子里悄无声息地掠过一道黑影,大病初愈的朱氏脚底生风,欺身闪入王祥房内,只见点点寒光迸出,朱女士出手如电,刹那间便在王祥床上砍了七八十刀。

不巧的是,当晚王祥并未在房中(真的是凑巧吗),所以朱氏一击不曾得手,立即疾风般遁走。

朱氏回到房中,气呼呼地啜了口茶,只见王祥一言不发地走进来(怎么这么快),扑通跪下,咚咚咚磕头如捣蒜,大声喊道:母亲,你要杀我,我竟敢不在,真是太不孝了,现在我来了,请你动手吧!

按照官方口径,朱氏被王祥感动了,双方抱头痛哭,从此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那时候的主流价值观比较抗拒依法治国,崇尚的是道德教化,也就是用道德光环让坏人感动,然后主动改邪归正。王祥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痴心,成功让继母撕下恶毒的面纱,露出贤妻良母的本来面目,这个正能量的故事不胫而走,感动了整个大汉朝。

父亲去世后,王祥也长大了。他继续呕心沥血地伺候朱氏,整整三十年。王祥可能患上了现代人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症,对伤害自己的人有一种莫名的依赖。

但真相可能并不简单。汉朝是一个盛产孝子的朝代,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素质特别高,而是汉朝当孝子不仅是一项道德品质,也是一种职业技能。

汉朝还没发明出科举制,想进入体制内,就得“察孝廉”,也就是推荐制。推荐的几条标准里,什么“经中博士”、“明习法令”,都是要天道酬勤的,唯有一条“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也就是品德高尚,很有遐想的空间,而所有的道德里,最易于操作的,大约就是做一个孝子了。

强化礼仪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 篇6

一、构建礼仪目标,培养文明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我校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体验,实践内化。培养良好习惯,一是要求学生说话文明。讲普通话,语言规范,不讲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挖苦讽刺他人,不喝倒彩。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文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拥挤打闹,不闯红灯。三是要求学生文明做人。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从开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培养他们学会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供行为导向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总体安排了三项教育内容,即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含12章100多个条目。并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按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把三项礼仪内容分解量化,明确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校礼仪”,我们共设计了“语言、服饰、交往、升旗”等4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三、四年级的学生知书达礼,能在升旗、领奖等场合熟练运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五、六年级的学生谦躬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家庭礼仪”设计了“就餐、会客、电话、邮寄、购物”等5章4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自尊、自律,会在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社会礼仪”我们同校设计了“乘车、探视、集会、”等3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乘车、探视病人(无保户)、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为深化礼仪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学科渗透,注重学用结合

一是突出学科课礼仪教育。学科教学是深入开展礼仪教育的基本环节,我校采取了以思品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礼仪观念的渗透作用。在备课时,挖掘教材潜在的教材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严格的礼仪要求和本身严谨的礼仪示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全面渗透礼仪知识,从而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强活动课礼仪教育。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不受时空限制,更易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孩子们知礼、学礼、用礼兴趣的理想阵地。活动课上的礼仪教育概括起来共有四个字:即“学、训、用、评”。

“学”。我校每年都要订购一些与传美教育、礼仪常识相关的书籍刊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图书、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每学期、每周、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内容,课间师生一起做自编礼仪操,遇有客人一定要行九十度鞠躬礼。

“训”。在学生掌握一定礼仪知识的基础上,训练规范的礼仪举止。①榜样仿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②随机导向。。③礼仪问答。组织进行试卷检测,礼仪常识有奖征答,礼仪知识竞赛等,④情境激励。身临其境地接受礼仪教育,从中感受讲礼仪的愉悦。

“用”。设立学校“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宣传小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和工作中,用礼仪规范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检验礼仪规范落实深度、广度和信度。

“评”。加强对礼仪示范生和礼仪示范班的评比。学校要定期评出“礼仪文明班”和文明礼仪标兵,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在评比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自我建立新的行为标准和礼仪观念,使礼仪教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四、深化礼仪活动,促进行为养成

一是深入开展雏鹰礼仪争章活动。我们把礼仪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形式生活化,与“新世纪我能行”雏鹰争章活动联系起来,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体礼仪教育。共设立了文明礼貌章、卫生环保章、勤奋学习章、团结友爱章等10余个包含各项情感因素的特色奖章,还制订了详细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自我评价体系和争章评价细则,凡获得3枚奖章者可参加单项优秀的评选,获8枚奖章者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获10枚奖章者可参加“十佳少年”的评选。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我们本着“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原则,激发队员们争章的积极性,号召人人争章,人人进步,让每个队员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传统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四月份结合清明节以“发扬光荣传统,学习先烈精神”为主题,召开了“英雄丰碑树心中”主题大队会,举行了新生入队仪式,还开展了革命故事、演讲比赛和栽树、种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学英烈、继传统,爱护花草树木,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五月份,结合“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以“动创造一切财富”为主题,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六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以“我为队旗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举办了“庆六、一才艺展示综合运动会”。七月份结合“七一”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日,以“向党的生日献礼”为主题,党支部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召开了“党旗、队旗相辉映,队旗飘飘歌声扬”主题班会。学生们谈打算,表决心,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厚礼。九月份结合“9.10”教师节和“9. 18”国耻日,开展了“尊师爱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①组织召开“我爱我师”主题班队会。②组织四至六年级以“红烛的风采”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③大队部主办了一期“红烛颂”板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呕歌了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抒发了队员们对教师无比崇敬的心声。④各班组织召开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松原市“百米长卷书画”活动。以书法、绘画的形式,赞颂了祖国五十多年的辉煌业绩,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决心以加倍的努力刻苦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十月份,结合“十一”国庆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①国庆节利用板报、手抄报、广播图片展等形式让队员了解祖国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队员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②各中队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一”活动。低年级同学每人会讲一个爱国故事;中年级组织学生看一部爱国影片,学唱一首爱国歌曲;高年级同学每人读一本爱国书籍,绘一幅爱国图,抒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指导学生自觉养成礼仪意识,强化自身的礼仪行为,使礼仪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五、加强家校联系,监督行动落实

近年来,我校尤其重视家、校、社会联合育人的网络建设,把礼仪教育与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加强行为养成训练。学校印发《礼仪规范条例》(含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礼仪三字歌》。要求所有学生要遵照去做。学校的所有教师、员工、每位家长、社会公共场所的领导、群众,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是学生行为养成训练的监督、考核员,通过建立联系卡、民意测验、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了解学生行为养成情况,收到明显的效果。家庭在礼仪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强调创设家庭小氛围,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讲座,向家长们讲述有关礼仪知识,要求家长“教子先正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表率。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礼仪联系卡》,老师把一个时期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填写在卡片上,让家长协助检查孩子的执行情况。这样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要求一致。

六、注重实践体验,增强礼仪观念

除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途径外,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人心的。我们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这个大课堂,由学校出面,把社会上一些离退休的干部、工人、教师以及一些热心于校外教育的人士组织起来,共同负责学校校外礼仪常规教育工作。由于社会礼仪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教育内容形象具体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能将社会有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所以,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实践、自我磨练、自我确立短期目标,自我监测,从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培养自信,不断地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创造性地完成达标争章任务。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锻炼、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礼仪知识,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少年团队精神和礼仪风范。

七、营造文明气息,积淀做人底蕴

(一)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民族情结

学校创建了民族文化墙,通过会说话的墙,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崇尚勤劳、扬善弃恶等文化精神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学校组织开展了民族板报展示评比活动,主要研究回族、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汉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使学生懂得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要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开展经典诵读,弘扬国学文化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作为人类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它们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贤哲精英,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滋养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而有益的丰富人生。诵读经典,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还会使其口语能力、写作水平迅速提高。我校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编写了《弟子规》、《国学入门》两本校本教材,并把《弟子规》内容配以卡通图片悬挂在走廊,形成了亮丽的走廊传统文化。从浅显易懂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到典雅深奥的经典《论语》、《老子》、《庄子》等,这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丰富的哲理、凝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的经典之作,是人世间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加人到诵读古典经文的行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也因此日益显现出其魅力和价值。

八、注重育人实效,彰显德育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首先,在礼仪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师生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全校上下一致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校风,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善、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

第二,德育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礼仪教育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广大教师更加崇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加自觉地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言行,文明的举止熏陶学生,用大方得体的服饰、现代人的风采感染学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第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融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礼仪教育,对少年儿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信念、意志、情感、行为、知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形成。学生中粗话、脏话、争吵、打架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新风。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最新 篇7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1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那是一种可以让人改变亲情的东西。孝敬父母,似乎是个久违的话题,也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

古时候,以仁孝而闻名天下的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神话中,人类之母女娲受人类祭拜。这些虽然有实有虚,但这种美德应该被中国人学习并且继承。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的陆绩在六岁时,跟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在地上,袁术笑道:“陆郎来我家里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道:“我的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於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後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孝敬父母是夫妻合一、为孩子做表率、创建其乐融融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2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於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後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3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许就是道德的宗旨吧!

今天我听到一条新闻:一个反腐败分子8年打倒一名腐败官员。8年啊!整整8年才打倒一名腐败官员,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妻离子散。只为人民服务,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便是反腐败与腐败之间的道德差距。

就象莎士比亚说的:“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只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是等于没有一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道德。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中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学而时习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精神,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天空,我们会让全世界仰望!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4

讲公德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这种讲公德的意识却被大家渐渐忽略。现在,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把公德二字抛在脑后,不顾环境卫生,在大街上乱贴小广告,原本整洁美好的市容市貌被弄得乱七八糟。小广告成了今城“牛皮癣”

周三,我乘车外出,车站上,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眼球:不高的个子,硬朗的腰板,宽额深纹显得饱经风霜。他手里拿着小铲子,正一丝不苟地清除着早已挡住站牌的小广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广告在铲子一上一下的舞动中,乖乖投降,一块跟着一块地脱落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过来微弯着腰,对老大爷说:大爷,您这干一次能拿多少钱呀?老大爷打量了一遍年轻人摇摇头说:“哎,现在的年轻人脑袋里怎么光装着钱啊?”他的话语中透露了些不满,“这人啊,活着就得有点公德心。一个人的公德意识可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甭说远了,就说这奥运会,眼瞅着就要召开了,咱可不能让外国人笑话咱中国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老大爷说完,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便拿起小铲子,转身离去了。年轻的小伙子听完之后,挠了挠后脑勺,对老大爷喊:“大爷,我明白了。”老人停下脚步,转头回报了他一个慈祥的微笑。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身影,老人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许多。他那布满汗水的额头和朴素的话语将永远印在我心间。

生活中,不仅是乱贴小广告与“礼仪之邦”这个名词不协调,还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极其微小的行为在你眼中,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每人都多乱扔一片纸屑,那么,这个城市会不会变得脏,乱,差?我们还会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吗?

社会是一个整体,需要大家的维护。大家现在行动起来吧,共同提倡和维护社会公德。

传统美德简短故事5

今天,看到着名画家华君武的一幅《假文盲》的漫画,使我感触很深。这幅漫画,及其有力地批击了社会上那些文化水平高,道德水平低的人群,尖锐地讽刺了有些人的极端利己的主义思想。

一天傍晚,在马路边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拿着几袋东西站在上面。寒风凛冽,天色阴沉,车站上的“母子上车处”显得十分显眼。母亲望了一下,咦?母子上车处里,怎么会有四个大男人在这呢?难道他们不识字吗?可是看他们绅士道衣冠楚楚的衣着打扮,怎么也不像一个文盲呀!

母亲瞧了瞧他们,排最前头的那位大爷,胖墩墩的,穿着笔挺的大衣。他眯缝着双眼微微一抬,又耷拉下眼皮,没有丝毫反应。再看看第二个人,戴顶军帽,穿着军大衣,双手插进兜里,平视前方,旁若无人。第三位,矮矮的个子,戴着一顶十分时髦的帽子,闭着双眼,嘴角向下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再瞅瞅最后一个人,简直无法形容。大个子,大皮衣,再加上一个大口罩,真是滑稽可笑。

母亲提着嗓门儿,大声说:“难道你们不识字吗?这里是母子上车处呀!”可是,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时候,车来了。那几个男人一窝蜂地冲到车上。母亲看了看车里挤得满满的人群,又看了看怀里冷得发抖的孩子,年轻的母亲只好无奈地站在旁边,等待着下一班车的来临。

英国的弗o培根先生讲过:“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公民。图中的那几个男人真的不识字吗?他们装聋作哑,面对寒风中的母子熟视无睹,毫无怜悯之心,真是让人痛心啊!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这些人明明认识字,为什么要装成文盲呢?难道他们早已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遗忘了吗?

我要在这儿呼吁:让这样的”假文盲“消失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8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两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两人合抱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雨。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兄弟,荒原千里,风雪无边,与其两人冷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羊角哀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左伯桃举起双手,搭在羊角哀的双肩上深情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咱俩共同实现,还是你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目的了,你说是不是?”两人真诚相让,最后还是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羊角哀到楚国见到楚王后,立即带人回到荒原。这时左伯桃已冻死在空树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祷告:“伯桃,我一定要实现咱俩的理想。”

弘扬孝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9

孝感,是我国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三孝”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孝感市教育局出台《孝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孝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立足学校,弘扬孝文化与学校工作“两融合”

与学校特色创建相融合。营造孝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打造孝文化墙,建设孝文化走廊,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的校园、培育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结合学校实际,以孝文化为立足点,将学校文化向外延伸,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如黄香故里的云梦义堂中心小学,开展“读一本黄香书籍、讲一个黄香故事、写一篇主题作文、做一件行孝事情”实践活动,建立机制,把孝德教育推向常规化。

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孝心、提升学生的孝能、引导学生的孝行,逐渐形成德育特色校园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学校。如安陆接官初中,每年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父母,争做小天使”的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推行“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孝昌县丰山镇红卫小学通过展示《二十四孝图》,开展“道德之星”评选等活动打造孝德校园;孝南区三汊镇中学通过撰孝、学孝、评孝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立足学生,弘扬孝文化向日常教学“三渗透”

向养成教育渗透。始终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着重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如云梦县在推进养成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诵读孝文化著作,观看以黄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动画片、木偶戏、楚剧,让学生践行孝道,争当“小孝星”。

向课堂教学渗透。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手段,全市各中小学校将多元化的德育课堂打造成为传播“孝”文化的主阵地。语文课上,让学生诵读《论语》《孝经》《弟子规》等民族经典作品,从而让学生积淀了深厚的“孝”文化功底;政治课上,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交往他人,关注社会,了解国情,从而逐步提升“孝”文化的道德境界;历史课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知其得失,吐故纳新,继往开来,从而为传统的“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去年,孝感市举办首届“孝文化”主题班会现场课及课件、教案、论文评比活动,展示课堂教学中融于孝德文化的成果,成效显著。

向课程实践渗透。各地各校结合新一轮课改和教材建设,加强德育渗透。既精心组织好常规教学工作,同时研发校本教材,如市教育局编写了《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孝昌县编写了《孝感人间—孝昌孝文化专辑》《孟宗文化研究文萃》《孟宗的故事》《画说孟宗》《说唱二十四孝》,云梦县编写了《黄香三字经》《千古孝子黄香》《孝子贤臣黄香》、皮影画册《汉孝子黄香》等,成为各中小学校校本教材的首选。全市7所省级示范高中都开设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断践行孝德教育。全市有22所小学、初中学校参与了湖北省德育“五项专题”研究,其中市玉泉小学承担的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新型孝德》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立足实践,弘扬孝文化与各项活动“五结合”

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弘扬孝文化方面,通过开展感恩书信、孝行孝心月、十大孝子评选、孝廉文化研究和“日行一孝、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唱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书籍、为班集体或同学做一件好事”等孝德实践活动,把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贯通起来,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老助老、勤劳节俭的社会风尚。

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通过清明节网上祭扫英烈、端午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六·一”儿童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中秋重阳开展孝敬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历史人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妇女节或者母亲节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母亲或者长辈献上一支花,给亲人写一句感恩的话,为家人做一件感恩的事。

与学习先进人物相结合。大力开展“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和“孝感市美德少年”“湖北省美德少年”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校园广播站、校报、橱窗等,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知孝、行孝、扬孝、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秉承“小孝立身,恩泽校园;大孝治国,孝行天下”的德育理念,在孝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担任孝文化使者,走上大街争当环保小卫士,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需要社会救助的地方充当义工,学会奉献爱心,承担责任,服务他人,感恩社会。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主课堂、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的孝文化建设模式,重视并发挥好“家庭小课堂”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孝文化,要求家长自觉担负起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并将它同培养子女和改善社会风气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孝德教育融入千家万户,促进先进、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德行天下”是孝感市继承孝文化、发扬孝文化的完美诠释,是弘扬孝文化、实施孝德教育、实现“孝心孝行”、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实践。

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感 篇10

小旭

几天前,我和妈妈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车胤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 篇11

徐悲鸿因经常画马,对马有一种特殊感情,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顿感心旷神怡。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很爱惜自己的马,马奔驰了一程,身冒热汗后,他便勒紧缰绳吆喝着马放慢步子缓缓而行,但不久马又自动奔驰起来了。于是,他摇动着满头白发回过头来说:“我这匹马呀,虽然老了,但跟人一样,还很好强呐。”

徐悲鸿愉快地接腔说:“老大爷,你这匹马养得真不错呀!”老人说:“养马,你必须爱它。不要看它是畜牲,其实它什么都懂,有时候,比人还明白呐。比如说,今天我拉上了你们,有了生意,它比我还快活。我就靠这匹老马过日子,它也靠我过日子,我们俩谁也离不开谁。唉,我什么都卖了,就是没卖这匹马。有时候,我自己挨饿,也要喂饱它。

我自己冻着,也不能让它受冻。它要是歪着脑袋,我就知道它不高兴,我就什么也不让它做,我自己用肩膀去扛活……”

徐悲鸿被老人的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动情地说:“老大爷,你说得对,说得好。我就喜欢你这样待马好的人,马是既勤劳又忠实的。”

老人受到称赞,话更多了,他把萍水相逢的大师当成了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便敞开了心扉,说起了他的家口,说起了战争的灾难,说起了物价的飞涨,说起了生活的艰难……

几十公里的路程很快结束了,徐悲鸿愉快地付了车钱,又伸手抚摸着马的背脊像对一位亲切的朋友似的说:“谢谢你。”

临别,他把一幅才画好准备在归途中送到裱画店装裱的《奔马》送给了老人。

老人打开看了画,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深深的皱纹里堆满了微笑。廖静文担心老人不识此画的价值,便提醒和叮嘱说:“老大爷,这张画的价钱比你这趟车钱多得多啦,你可千万不要随便给人呀!知道吗?”

乖巧女孩儿放大传统美德 篇12

2008年汶川大地震,揪扯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刚刚上学的刘佳琦正在为患重感冒的妈妈测量体温,突然她“哇”一声哭起来。原来电视新闻里正播放着一位已逝母亲尚未发送完的短信:亲爱的女儿,如果你能活下去,请相信我爱你……在这位伟大母亲被抬起的身躯下,压护着一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女婴。妈妈纳闷地问:“女儿,你怎么会使用体温计呀?”小佳琦回答:“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学的。”妈妈又不解地问:“那……你刚才看电视大哭什么呀?”小佳琦哽咽着,半晌才小声说:“妈,我想把压岁钱捐献给灾区,正好500元,我想让那些没妈的孩子和我一样活。”妈妈搂住女儿,动情地说:“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好孩子。你这么小,还为妈洗脸、喂饭、梳头、量体温,真是妈的贴心小棉袄呀!”在县实验小学的捐款名单上,刘佳琦是学生里捐款最多的一个。

2010年5月的一个周末,佳琦一家三口准备去本溪市动物园。一下楼,蹦蹦跳跳走在最前头的刘佳琦就大喊起来:“爸妈,我捡的——钱,这是谁丢的钱哪。”只见她举着一个蓝色布兜,布兜里面装着两千多元现金,还有其他东西。这下有活儿干了,三口人分散开去,挨家敲门问询,不厌其烦地到处寻觅。终于在当天找到了失主——居住在同一小区里的佳琦父亲单位的老职工王方林,两千多元如数奉还。原来王大爷是早上取的钱,顺便买了水果和物品。剩余的钱就放进蓝色布兜里,骑自行车回家后就发现钱不见了。正上着火,拾金不昧的人居然主动找到他了。事后,刘佳琦发自肺腑地表白:“帮助别人才能令自己快乐,虽然我和家人没去成动物园,可是我做了一件比去动物园更有意义的事。”

学校的外籍教师莎丽即将回美国了,身为班长的刘佳琦和几个同学编排了英语对话小品《过生日》。节目里本来拟定用假蛋糕,可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意,刘佳琦特意拿出平日里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大蛋糕。当她捧着蛋糕送给外教时,看到了外教泪光闪闪的激动样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文明礼仪 篇13

韩皋敬慎。三世大臣。祖父遗笏。不授仆人。

【原文】

唐韩皋、字仲闻。休之孙。滉之子也。貌类父。既孤。不复视鉴。资质厚重。有大臣器。官至户部尚书。其家三世为大臣。传执一笏。皋以笏经祖父所执。未尝轻授仆人之手。归则躬置于卧内榻上。明日出。复自取之。

韩休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韩滉仕至将相。皆事君尽礼。一门三代为大臣。皆止于敬。而皋且敬及其笏。未尝将祖父所存之手泽。轻授于仆人。其礼也。亦即其忠也、孝也。於戏。不愧为韩休之孙矣。

【白话解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14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孔融分梨

什么朝代?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高祖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轲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轲从地图中

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轲英勇牺牲。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硬汉子董宣

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特殊遗嘱

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

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颜真卿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书牙友谊深厚,但在王子们争夺王位时却各为其主,管仲还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鲍书牙为了国家的利益推荐管仲出来治理国家,自己却隐退归家了。

暖不忘寒

晋公子重耳率随从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拥他回国为王。临行前,壶叔收拾旧衣物,重耳不以为然,狐偃以旧衣物来比喻他们这些相随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难中相处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状元还乡

新科状元王沂公回家省亲,他谢绝了地方官赠送的银两和宴请。王沂公不愿摆排场,知府组织乐队热热闹闹的迎候,他却换上平时穿的衣服,在热闹的人群面前走过,使人们没有发觉。

郑和灭海贼

明朝航海家郑和率大明船队来到古里国,同古里国国王互相交换了礼物。夜里,海贼陈祖义前来劫宝。早已得到情报的郑和派士兵设下埋伏,一举活捉了海贼。

金孝拾银

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返回原处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

被判归金孝母子。

伯乐举贤

秦穆公欲寻好马,相马师伯乐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荐了年轻的九方堙。经过多方努力寻找,九方堙发现了真正的千里马。寇准罢宴

寇准要过生日,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奶奶却向寇准忆起了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不要过于铺张。寇准醒悟之下,取消了这个寿宴。

三遇恩师

刘勰自幼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他听从老婆婆的话,到寺庙里学习读书,并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写出读书心得。后又根据老方丈的建议,前去拜见司徒沈约。在不断的努力中,刘勰写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龙》。

别出心裁的赛马

蒙古老王爷在庆功会上提议举行一场比谁的马跑的慢的赛马,结果使得比赛迟迟无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变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很快结束了这场别出心裁的比赛。钟隐拜师

钟隐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轻画家,但他对自己的花鸟画仍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画艺,他不惜投身名画家郭乾晖家做仆人,终于感动了郭乾晖,破格收他为徒。

毛遂自荐

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 篇15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 )

上一篇:唯美万圣节祝福朋友圈话语40句下一篇:全国警察学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