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2024-09-04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精选12篇)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篇1

又是一年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汇聚亲情、友情、乡情的理想港湾。

而对于爱吃的国人来说,任何节日里,“吃”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秋节尤甚。中秋节可以没有别的活动,但是不能不吃月饼,否则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中秋节没有过。月饼已经成为中国中秋节的必要元素,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象征物。

人们都吃过月饼,却不见得清楚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是怎么来,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典故?除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现在的中秋节氛围越来越淡,中秋节都快成了月饼节,这种误解又是怎么来的?

月饼何时出现

就像围绕着年糕、饺子、粽子等食物都有许多传说,月饼也不例外。那国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呢?

围绕着月饼主要有这么几个著名的传说:

一说是,唐朝时,唐高祖李渊(也有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并于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高祖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另一个著名的传说,则与朱元璋有关。元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豪杰起义抗元,但官兵搜查的严密,消息传递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几年后,大将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说更多是先人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寄托着先人的某些情感和诉求,大多是不可信的。学界对于月饼的来源虽也有所争议,但有学者提出,月饼出现于明代,因为明代才有确切的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记载,在此之前虽然也有诗文描述中秋吃饼,但未明确这是月饼,比如苏轼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小饼”并不一定是月饼。因此,杨琳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一章中对中秋月饼出现时期的几种观点做了简要的评述并对几种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做了辨析,认为:“真正明确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文献……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被人们普遍认同是从明代开始的。”

明代文献出现了关于中秋月饼的大量记载。比如沈榜所写的《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条目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这里的月饼跟现代的月饼已经很相近了。

而经历代发展,如今的月饼纷呈异彩。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总有一款适合吃货。

月饼不仅仅是用来吃的3

刘侗、于奕正所著的记述明朝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如是描述那时候的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跌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这里道出了月饼的功能:祭祀月光神,吃月饼,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不同的功能,也寄托着不同的寓意。

月饼首先与祭祀有关,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祭祀相关。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他们有自然崇拜,崇拜某些对人类最有影响的自然力,天体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太阳和月亮,先人对其进行了臆测性的解释和拟人化的描述。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成了月神。而出于现实的功利目的(比如祈求幸福、祈祷丰收),原来人格形象化之神的崇拜习俗也定型化、神圣化。

因此,祭月之后,先人还会围坐赏月、吃月饼。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写道:“皓月瑶池怨,碗中泛青光。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明代很重视亲友间的人情往来,月饼还跟时令瓜果等成为中秋期间亲友馈送的礼品,送月饼代表着祝福圆满。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近代诗人施景琛的《中秋词》也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的变与不变4

但时下,古诗词里过中秋的仪式感几乎消失殆尽了。

很多人感叹,跟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的味道变淡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型商超里月饼种类琳琅满目,于小孩来说它早不是什么有吸引力的食物,注重养生的成年人吃个月饼还得提防着月饼里有多少脂肪和热量。而在水泥森林的城市里,夜晚抬头看得到雾霾或霓虹灯,但可能看不到月亮,何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抬头看过星空。许多人依旧在过着中秋节,仅仅因为这一天是法定假日。

节日的氛围变淡了,但消逝的并不仅仅只是氛围。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就像月饼,它既是食物,更是一种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天伦之乐的向往、对时序更替的感喟;而月饼的完整、月的圆满、人的团圆,也深刻体现着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可是,当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消失了,寄托于传统节日的文化积淀和情感密码也会随之流逝,传统节日最终就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干巴巴的“放假一天”。

当然,也有人会说,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持续向我们生活渗透,它也必然改变着节日的形式,依旧刻板地追求所谓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是抱残守缺的文化原教旨主义。他们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新的节俗文化也会逐渐形成。中秋节也是如此。赏月不必到户外,到窗外拍张照片发朋友圈,刷一刷朋友圈就有无数月亮;也不见得要团聚一起吃月饼,微信里说一声就好了……

的确,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进步,过节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丰富,因为传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不过,无论形式如何变,唯一不能变的就是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这是文化的守成定力。但现在的问题是,建立于现代化与互联网基础上的种.种过节新形式,能否承担起传统节日的厚重感和历史感?

一种习俗如果要沉淀成为一种文化,不仅需要广泛的参与度,还需要时间的沉积,方能最终固化为一种文化和集体记忆。但在物质高达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凡事求新求快,一些所谓新的过节形式能否最终沉淀成为一种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文化呢?如果不能,若干年后,在互联网的浸润中长大的孩子,有关节日的集体记忆将会变得零散而破碎。

月饼里寄托的对自然的敬畏、对圆满的渴求、对天伦的向往,中秋蕴藏的家国天下天人合一、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在当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管过节形式怎么变,它的内核必须是“万变中的不变”。只是,在一个没有月饼、没有团聚、没有访友,也没有赏月的中秋,那些有关团圆、和谐、感念亲人与故土的文化情感,又该何处安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妨在今天重过一次传统的中秋吧,拾起那些你早已丢失或忘却的仪式感。与家人团聚,吃一小块月饼,赏那一轮照见千年的月亮,赓续那延续千年的情感记忆。在久违的仪式感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月饼不一样的滋味,会明白传统的意义。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篇2

据说, 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 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 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传说到了唐代, 月饼还不叫月饼, 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 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 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 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 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 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 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 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 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 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 又到中秋节, 家家户户把月饼切, 香蜡纸马兔儿爷, 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 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 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近日, 本刊记者走访市场, “品”到了今年月饼的一些新“滋味”。

拼颜值商家瞄准年轻人市场

新生代年轻人不再热衷吃传统月饼反而青睐外表精致的新式月饼。今年的月饼品类众多, 既保留了往年月饼“花好月圆”的传统, 又融入了新生代年轻人的创意, 月饼市场靠拼颜值、拼口味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需求。

在淘宝、天猫网上商城里, 一些卖家叫卖的自制月饼, 有小兔、爱心、大白等形状;有些定制月饼礼盒包装上, 出现了“小鲜肉”、“我想静静”等网络热词。一改传统月饼清一色的烘焙黄外形的还有实体商家, 今年月饼形状上也放弃传统的方形及圆形, 改以星星、花瓣、小兔、爱心等各种形状的高颜值月饼。星巴克、哈根达斯、Costa等“洋品牌”也针对国内市场推出咖啡、冰淇淋等结合自身品牌的特色口味月饼。哈根达斯今年新推出的酸奶冰淇淋月饼, 饼皮上饰有以黄、红、粉等颜色的“鲜花浮雕”, 精美的外形让人不忍下口。除了造型、色泽上让人欲罢不能外, 稻香村、全聚德等商家还在外包装上做足了功夫, 将传统中国元素融入其中, 剪纸、青花瓷等活跃在外包装封面上, 素雅中不失古典大方。

月饼“颜值”不低但价格实惠亲民。据记者了解, 在崇文新世界百货超市搭起的月饼促销展示台前, 促销员介绍月饼已然成为各商家“争战”的又一重头戏, “价格方面, 我们没有做出调整, 每斤售价九元, 与去年一样, 但口味上却更加丰富, 传统的五仁、枣泥依然是主打, 可就这几天而言, 销量较好的还是各种水果味的月饼。”北青报记者注意到, 今年月饼的销售还有一部分散装品种, 以云南火腿、鲜花月饼为主。在超市散装月饼专区内, 前来选购月饼的消费者并不少, 虽然人工成本涨价, 但各月饼生产厂家在月饼的定价上却甚是谨慎, 多个品牌不管是散装月饼还是推出的部分盒装月饼, 其售价都与去年的售价大抵相当。便宜坊推出散装月饼每块售价10元, 据店员介绍比去年每块15元的价格还低了5元。

据调查, 今年商家更多的开始瞄准年轻人市场。“我们用纯天然茶粉制作馅料, 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月饼口味都是无蔗糖, 无添加剂, 保质期也只有45天, 吴裕泰有一批固定粉丝, 其中40%左右都是更注重饮食健康的年轻人, ”吴裕泰相关负责人员表示。同时一家超市里专门负责月饼销售的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不再是一提到月饼就让人想到传统烘焙出来的五仁、豆沙、枣泥的概念, 也突破了传统的规格, 很多月饼如同精致的小糕点, 除了在色泽、形状、外包装等方面做了改变外, 其制作工艺上也进一步突破, 部分品牌率先打出了‘蒸’的概念, 水晶般清透的外皮, 配以榴莲、紫薯、相思红豆、抹茶等馅料, 即使不是中秋佳节, 也很招人喜爱。”

广式月饼受冷落青红丝老月饼受宠

今年中秋节, 很多品牌都争相推出了传统的手工老月饼。与广式月饼比起来, 老月饼外形不那么漂亮, 价格也相对较高, 但在青岛仍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业内人士分析, 人们的怀旧情结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促使了老月饼再次走红。生活林、立华园等当地品牌也因为老月饼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法月饼”、“老月饼”、“老口酥”……在山东省青岛市, 今年各大月饼品牌都争相推出老月饼。丹香、笑蕾、皇家美孚、立华园等品牌都专门推出了老月饼, 其中皇家美孚和立华园还专门制作了针对老月饼的礼盒。除了在名称上纷纷向“老”靠拢之外, 老月饼在包装上也十分复古。价格方面, 老月饼相比普通广式月饼稍高, 立华园老口酥38元/斤, 皇家美孚老月饼9.8元/个, 而同类口味广式月饼价格多在每个6—8元左右。口味方面, 老月饼不像广式月饼一样种类繁多, 老月饼的口味主要集中在五仁、枣泥、豆沙、什锦等。尽管口味相对单一, 但并没有阻挡人们购买的热情。

虽说名称不同, 包装也五花八门, 记者调查发现, 市场上销售的老月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表看起来较为粗糙的桃酥皮老月饼。第二种则是传统的酥皮月饼。立华园销售人员介绍, 桃酥皮月饼顾名思义月饼面皮采取的是桃酥的制作方法, 与广式月饼面皮光滑细腻不同, 桃酥皮月饼外观看起来较为粗糙, 从口感上说也更加酥脆, 它们通常采用的是老式做法。这类月饼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见。酥皮月饼也就是传统的苏式月饼, 表皮呈白色, 层次分明。据介绍, 受传统北方居民口味影响, 桃酥皮老月饼在青岛更有市场。既然是老月饼, 除了口味外, 其在制作工艺上也十分讲究传统。老月饼对食材的选择上, 以什锦月饼为例, 它集合了多种果仁, 并且要求所有的果仁新鲜、饱满, 这样烘烤出来的月饼才能口感上佳。

“海淘”门槛高出入境或被查扣

随着海外代购的流行, 如今不少商家从事起了境外代购海淘月饼的生意。众多消费者也想尝尝鲜, 打算从境外代购月饼。不过, 相比起衣物、箱包等商品, 月饼的“海淘”门槛较高, 有消费者就反映, 自己通过代购购买的月饼, 在入境时被查扣了。

在选择购买境外月饼或计划携带月饼入境的消费者则需要注意有关的规定。“9月9日, 就截获一批从境外入境的月饼。”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 该类月饼邮寄入境, 以散装形式为主, 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集中出现。不仅在广州, 在深圳、重庆、浙江等地近期均截获一些境外月饼。据报道, 9月7日,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辖区某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截获一批网购直邮入境的月饼, 该批月饼从香港入境, 由香港半岛酒店生产, 共190盒, 1500多枚, 货值达4.6万余港元。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邮局办事处近日也截获一批由美国入境的美心三黄莲蓉月饼, 重1.5千克, 1盒4个装, 将对其做销毁或退回处理。“我国禁止含蛋黄、肉类月饼入境。”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根据我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规定: (生或熟) 肉类 (含脏器类) 及其制品禁止邮寄进境;蛋及其制品, 包括鲜蛋、皮蛋、蛋液、蛋壳、蛋黄酱等蛋源产品禁止邮寄入境。含蛋黄、肉类的月饼通过蛋黄、肉类本身带毒或二次污染, 存在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风险, 禁止携带、邮寄入境。港澳制造月饼同样受到限制, 因为从港澳地区邮寄、携带物品到中国内地属于进境行为, 也适用于上述规定。

给海外亲友寄月饼也需谨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我国对进口月饼有限制, 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禁止收寄月饼。据介绍, 目前有包括德国、法国、丹麦等34个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收寄月饼。部分接受邮寄月饼入境的国家, 对月饼进境也有不少限制性规定。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禁止寄递含有蛋黄成分的月饼;马来西亚、加拿大、巴基斯坦、尼泊尔、柬埔寨、伊朗、埃及等国禁止寄递含有猪肉成分的月饼;埃及、蒙古、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寄递月饼时需有相关证明。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具体限制措施。如澳大利亚规定, 寄往本国的月饼要注明为“节日礼物”;新西兰禁止含蜂蜜馅的月饼邮寄入境;美国要求收件人预先申请FDA食品注册, 并将确认号标注在详情单上;波兰要求邮寄入境的月饼必须取得该国农业部的许可证并写明糖分。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市民, 在邮寄月饼前, 向邮政部门询问清楚相关规定, 再邮寄。

古董月饼添加了防腐剂安全吗

最近网上有一则消息称, 家住浙江杭州的方先生, 在家里发现了一盒存放十年的月饼, 切开之后月饼的馅料却依然完好——这会不会是月饼里加了过量的防腐剂呢?根据方先生拍摄的照片, 这盒月饼这盒外皮金黄饱满, 花纹精致清晰, 生产于2005年, 包装盒上月饼的保质期是30天。而月饼从外观上看丝毫没有发霉变质的痕迹, 方先生切开一个月饼结果发现月饼的馅料同样依旧完好。随后, 在西安市的大小商场里购买了不同品牌的月饼, 也发现这些月饼的保质期都在90天。月饼能放这么久, 是因为防腐剂的关系吗?有专家表示, 杭州那盒存放十年的月饼防腐剂是否超标还需要进一步化验, 但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带包装的月饼都添加了防腐剂。

西安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赵曾表示, 在购买月饼的时候, 大家可能会在配料表中发现, 添加了一些食用防腐剂, 比如山梨酸钾, 这类防腐剂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是允许添加的, 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因为月饼当中含有糖分和水分, 容易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 并且容易造成腐败, 因此需要添加安全的防腐剂, 来便于存放。有很多人会关心, 我买一些现做的月饼, 存放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呢, 在购买现做的月饼时, 尽量做到即买即吃, 不要长时间存放。

专家表示, 只要大家购买正规品牌的月饼, 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此外, 由于月饼本身就是一种容易变质的食品, 因此未添加防腐剂的月饼也不一定吃着安全。除了带包装的月饼外, 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现烤现卖的月饼, 在购买这类月饼时也需要多加注意。

50克蛋黄月饼油脂含量相当于25串烤肉

和许多人一样, 每到中秋节, 西安市民王阿姨的家总少不了月饼, 朋友送的、儿女拿的, 总有那么几天时间, 家里的月饼礼盒随处可见。50多岁的王阿姨一直保持着节俭持家的习惯, 家里那么多月饼总不能扔掉吧, 于是每年的中秋节前后, 王阿姨和老伴早饭和晚饭总以月饼为食。王阿姨回忆, 去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 看见市场上大批处理月饼, 一块月饼一块五毛钱, 比平时便宜很多, 就买了一些, “那个月我和老伴的早餐、晚餐都是月饼”。但是没过多久, 王阿姨和老伴就觉得身体不适, 常有恶心症状, 而且中午也不太想吃饭, 她想这是不是和老吃月饼有关系。去医院一检查, 果然是这样, 月饼中富含脂肪和糖, 他们吃了过多的月饼加重了脾胃负担, 引起消化不良。

月饼味道大多以甜为主, 吃得多了, 对人身体是否有危害?危害有多大?一些特殊人群, 如糖尿病人、脂肪肝病人, 吃月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解答市民心里的疑问, 我们需要先知道月饼中的油脂含量。记者了解到, 在西安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 在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张婳的带领下, 营养师李艳虎、刘冰、胡丽通过实验来提取不同口味月饼中的油脂, 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 50g蛋黄月饼含油脂14g。据华商报一篇题目为《烤筋一半都是油怎样吃才健康》的实验文章, 实验采集60g的烤肉样本和60g的烤筋样本, 通过蒸馏与分馏的实验, 结果显示每60g烤肉 (20串) 中油脂含量约为11克, 每60g烤筋 (11串) 中油脂含量约为30.8克。以此来推算, 吃一块50g蛋黄月饼其中的油脂, 相当于吃25串烤肉或5串烤筋的油脂含量。

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 篇3

“可是,我只喜欢吃肉,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咪咪不解地问。

我不喜欢吃芹菜,为什么还要让我吃呢?

为什么要吃鸡蛋?

为什么要吃肉和海鲜?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在孩子小的时候早一点给孩子吃蔬菜可以避免日后厌食蔬菜。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或者不喜欢吃某些种类的蔬菜。

孩子不喜欢吃蔬菜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不喜欢某种蔬菜的特殊味道;二是由于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不容易嚼烂,孩子的咀嚼能力差,难以下咽;三是孩子有挑食的习惯。

父母可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

对于那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父母不妨经常给他们吃些带馅的食品,例如饺子、包子等,因为这些食品大多以青菜、肉、蛋等做馅,便于儿童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鲜美,营养也比较全面。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炒菜、炖菜,父母可以让孩子适当吃一些生的青菜,例如黄瓜、西红柿、水萝卜等,这些菜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做成凉拌菜吃。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尽量变些花样,比如做带馅食品时加入一些蔬菜,使孩子慢慢适应。

“蔬菜也好吃啊,你为什么不吃呢?”

“鸡蛋多好吃啊,你为什么不吃呢?”

父母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吃什么东西,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最没有效果的!

“蔬菜里面有肉没有的营养,如果不吃蔬菜,会影响宝宝的身体,会生病,还要打针吃药噢!”

“孩子,吃东西不仅讲口味,最主要的还要看营养,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你个子的长高,而且也会让你变笨的!”

这种回答比较适当。如果举出孩子切身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会生病,不能去幼儿园,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许会更有效果。父母平时应向孩子多讲解吃蔬菜的好处,不要随口批评某种蔬菜不好吃。因为对于尚未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常常会成为他们判断某种蔬菜吃与不吃的依据。

“宝宝要是不吃蔬菜就不能像蓝猫(孩子经常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那么聪明了,那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借助孩子比较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教育,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宝宝,你尝一下这个菜,妈妈做得可好吃啦!不信你尝尝看!”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篇4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中秋节来历民间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为什么要供月

中秋赏月、祭月是中秋活动的重要内容,当明月在东方冉冉升起,人们便设案于庭院,祭拜月亮,供品以月饼为主,另加瓜果之类,特别是柚子是不可少的,祭品多具圆形,是取团圆之意。祭毕,家人团坐,饮桂花酒,吃月饼,赏明月,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比如牛郎织女、吴刚伐树等等。有些地方的青年男女,祭拜月亮之后,便乘着清亮的月光,成群结队到夜色悠美的野外对歌,往往通宵达旦彻夜不歇,对歌后带着露水成双结对窃窃私语,有的从此结下百年之好。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篇5

柚子是中秋节必不可缺的水果,一来中秋节前后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节,错过可惜;二来柚子又大又圆、象征“团圆”的寓意,同时“柚”与“佑”谐音,柚子即“佑子”,寓意吉祥,在欢庆佳节之余讨了“彩头”,另外,在南昌方言里,“柚子”谐音“有子”,因此中秋节吃柚子也有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反映出人们的美好祝愿。

吃柚子都有哪些好处

柚子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中秋节吃柚子的禁忌

1、脾虚泄泻者不宜多吃。

柚子性寒,脾虚泄泻的人吃了柚子会腹泻。故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经常拿柚子来降火,降过头也会出现拉肚子等症状。

2、柚子不能与某些药品同服。

高脂血症病人用一杯柚子汁送服一片美降脂药片,结果相当于用一杯水送服12~l5片同类药的降血脂作用,病人会因此出现肌肉痛,甚至肾脏病变。

一些病人在服用抗过敏药特非那定期间,若吃了柚子或饮了柚子汁,轻则出现头昏、心悸、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可能猝死。另外,与柚子产生不良作用的药物还有:环孢素、咖啡因、钙拮抗剂、西沙必利等。

3、服避孕药的女性应忌食。

柚子会抑制人体酶的代谢,从而影响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又以柚子对避孕药的影响最为突出。即妇女服用避孕药后又食用2—3个柚子,或者直接用一大杯柚子汁送服避孕药,那么这个避孕药是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的,因为柚子阻碍了女性对避孕药的吸收。

中秋节吃柚子如何挑选好的柚子

要选“不倒翁”,即上尖下宽,颈短的柚子最好,底部如果是平面的更佳。其次,还可从眼观、比重、手感等方面筛选优质柚子。如果柚子皮细腻光洁,表面油细胞呈半透明状态,颜色呈现淡黄或橙黄的,说明柚子的成熟度高,汁多味甜。

如果想把柚子放段时间再吃,最好选择颜色黄绿的柚子,在通风处可放1个月左右。同样大小的柚子,要挑分量重的。用力按时,不易按下的,说明果实紧密,质量更好。

2021中秋节吃月饼有什么寓意 篇6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寓意团圆,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吃些什么食物

月饼

这个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这天基本上都会食用,这也是中秋节最传统的食品。

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人们通常会买来送礼吃食,古人认为其寓意保佑团圆,很多地方都有吃柚子赏月亮的风俗。

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桂花鸭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大闸蟹

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篇7

惊蛰是立春之后的另一个节气,天气开始转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苏醒,而农耕时期惊蛰一到农民就开始准备春耕了。这时人们要开始在饮食上进行调整,才能让身体适应接下来的劳作。所以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有惊蛰吃梨这一习俗,因为吃梨可以润肺健脾,滋阴清热,有益于身体健康。

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梨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食用时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生梨去核后蒸熟、切片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惊蛰吃梨的好处:

1、止咳化痰,清热降火

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却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

2、可治疗“春季季节病”

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春季季节病”。

3、促消化,补水分

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4、可解酒,保护肝脏

梨子清凉润胃还解酒。梨虽然甜,但热量却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个梨能清凉润胃,特别对于喝酒人士而言,因为梨含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润燥消风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篇8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另说:春秋时期的水饺在东夷地区薛国(今山东滕州)墓葬中发现,说明这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区。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各种饺子馅的吉祥寓意

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

勤:即勤奋、勤劳;经常,勤密(频繁)源源不断,谓之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

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

百:量词,即百种、百样之意,谓之百财。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

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或为股票大盘的势,向上、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或为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

算:即核计,清算。如果钱多到要算一个晚上,那是多少呢?谓之算财;或为对选择的祝福,选择大于努力,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选择好。

油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

有:即存在,凡是看过赵本山的小品人,谁会忘记“有才,太有才了!”这句名言呢?。谓之有财;祝福你有财,更祝福你有才。

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

余:即剩余,多出来的,祝福您年年有余,谓之余财。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余留下来的是健康。

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

牛:即牛气之意,炒股朋友们的最爱,天天逢牛市,牛谓之牛财;更祝愿朋友身体健康,牛气十足。

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

洋:即广大,众多;比海还广阔,祝您发洋财,谓之洋财。

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

招:即招唤,有如财神,天下间的财富,由你调遣,谓之招财。传统是喜欢在饺子里面包上钱币,吃到的就是运气最好的,可又不是很安全、卫生,所以包上大红枣,祝愿吃到的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招气十足。

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

野:即野外,或为意外。试问,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谁不喜欢呢?谓之野财。

蔬菜馅—即财到之意故为财到饺

财到:即财到了、财神到、既有接财纳富之意。蔬菜馅,即为素馅、菜馅,谓之财到。

甜馅—即添财之意故为添财饺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 篇9

说法一

立春这一天吃春饼,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为的就是庆祝春天的来临。早在晋代就有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

说法二

立春这一天吃春饼的寓意有很多,最广泛的一种说法就是,吃了所包的各种蔬菜的春饼,寓意农苗兴旺、六畜茁壮。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吃春饼的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不久,陈皓赴京赶考,阿玉又制作春饼并用油炸,给丈夫当干粮。结果,陈皓得中状元,高兴得把妻子做的春饼干粮,送给考官品尝。考官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称之为“春卷”。从此,春卷名声大振,传到民间各家各户,形成家家户户都吃春卷的风俗。后来,春卷竞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被雅称为“玉饼”;皇帝赐食群臣,称“玉饼琼肴”,寓意迎春、咬春、祝福。根据史料的记载,春饼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从那时起,春饼就与春盘共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在明代,春饼已经成为朝廷的赐品,《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砻清代的春饼在南方和北方都是立春的重要节日食品,但是各地的春饼也不尽相同。在北方,春饼是以麦面制作的,以小面团擀成薄饼,烙制而成。春饼一般与春盘一起上桌,萝卜细丝和其他的辛辣菜蔬用春饼裹卷共食。河南《汝州全志》载:“立春日,杂切生菜日春盘,裹以薄饼食之日咬春。”

各地吃春饼有讲究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时讲究配上酥盘或酥盒子,这种酱肉店的特产用的是一锡制大圆盘,分隔成九格,当中一个圆格,周围八方格,分置各种酱味,如酱肘子、熏鸡、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熏肉、烧鸭、小肚之类,一律切丝以便卷饼。如果不备酥盘,也可以另备一些酱肉丝,就简单多了。

厦门春饼包裹的菜与云贵、两广的有所不同,佐料也不一样。厦门春饼一般不用豆芽菜,而是用高丽菜、冬笋、胡萝卜、青豆荚、三层肉,一概切成细细的丝,再掺进虾仁、海蛎,一起用重油炒,然后熬烂。最好是起锅后、搁冷了,再熬第二遍,味道更加鲜美。

夏至节气为什么要吃鸡蛋 篇10

补充体力

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生病吃鸡蛋可以帮助恢复体力。

保健身体

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更是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的理想食品,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白水煮蛋是最佳的吃法,煎蛋维生素损失较大,未熟的蛋最好别吃。

营养丰富

就营养的消化或者吸收率来看,煮蛋为99%,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用开水或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从而看来,煮鸡蛋是绝佳吃法,但要重视细嚼慢咽,否则危害消化或者吸收。

夏至养生运动注意事项

做好防护措施

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最好洗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岸、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功、广播操等。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锻炼要适度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出汗不宜过量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出汗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散热降温,大量的出汗会流失体内的水和盐份,导致人体处於失水状态,这样只能暂时减轻体重,却起不到减肥效果。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骑车,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那些稍微一运动就汗如雨下的人,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夏至养生注意

养生重点:“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

夏至宜吃食物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多吃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

夏至忌吃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还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精神调摄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切忌暴喜伤心。

防病保健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篇11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为什么除夕要吃年夜饭 篇12

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团圆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是人们心里最美好的时光。

年夜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1、年夜饭吃腐竹:寓意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年夜饭不可少的一道菜。而腐竹是黄豆的衍生物,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也更丰富。因而即便是平日里,多吃一些腐竹,也是很好的饮食习惯。

2、年夜饭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3、年夜饭吃生菜:寓意生财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自然也是过年必备的蔬菜。若是生菜上面再摆一把金灿灿的油炸馓子,便是“金条生财”了。

4、年夜饭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因而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鱼都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因而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寓意连年有余。

5、年夜饭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平时奔波在外的游子在这一天都得回家,一家人坐桌子前吃顿饭,称之为“团圆饭”。汤圆也因此而产生,它寄寓了人们渴望一家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望。

除夕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南方年夜饭吃什么

在南方吃年夜饭的时候是非常丰富的。总体来说,年夜饭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所以说会倾其所有来犒劳家人,而且年夜饭也是属于新一年的开头,为了图个吉祥,为了好的兆头,所以说是不会吝啬的。所以说年夜饭是不折不扣的盛宴,而且不仅表现在物质上,同样是表现在精神上的。所以说外出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都会回家,吃上一顿吃过情暖意浓的年夜饭之后,可以让人重拾信心。

北方年夜饭吃什么

上一篇:三年级班主任管理细则下一篇: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