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

2024-07-02

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精选11篇)

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附:板书设计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1> 人物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2> 语言特点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80> 形象特征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1> 女主人 吴太太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2>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80>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1> 大学生 杨长雄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2>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80> 敢想敢说、仗义直言 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肋弱抑强、性格刚烈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1> 大学生 成众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2> “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 篇2

作者简介:蔡绪光,高级教师。先后获宁波市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多次;多次承担区级、市级、省级的课堂教学展示。

点评: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课的始终。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巧妙构思,定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本节课来说,为解决直线运球的问题,教师设计了“沿线运球”的游戏,学生有着非常直观且具体的感受,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沿着直线去运球,可能练不了几次,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此节课,教师将直线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拓展,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可见,善于动脑筋的教师更有创新意识,选用一个简单的游戏进行教学,被教师拓展变通,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还意犹未尽,这不正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吗?

就本节课而言,个人认为游戏1“如影随形”的效果可能并不好,对待水平一的学生,选用简单的游戏,效果可能更好,这个游戏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学生理解为比赛,追求“快”,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阻碍直线运球这个内容的学习,如果直接分组进行边线的运球,接着再开始游戏2,个人认为效果可能更好,整个课很流畅,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游戏3“运球达人”也可稍作改进,如,让学生听到音乐必须在场内的各种直线上进行运球练习,然后听到音乐再停下来原地运球。这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是否效果更好,有待实践操作。

点评人: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李莉

点评:本课的亮点是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游戏“沿线运球”,巧用直线引导学生进行“人在线上、球在线外”,“人在线外、球在线上”及“人球都在线两侧”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巧妙适时,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达成了目标,也提高了学练质量。由于行进间直线运球需要在熟练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一课时来学习原地运球,学生按拍球的部位和手控制球的能力是否能够牢固掌握,可否多安排2课时原地运球技术的学习,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左右手反复体验,以提高学生原地运球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之前的热身时间为2分钟,学生不能充分热身,如能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进行充分热身后,再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这样就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及重难点的解决充分作好了铺垫。在选择游戏时,如能针对行进间运球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就显得充实多了,另外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探什么、探到什么程度、是否适合等还值得商榷。

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篇3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中二年级英语教案Canada 篇4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了解和重点介绍加拿大的概况,因纽特人的历史和现状,如: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天气情况、主要资源及生产情况等;学习主谓一致的语法规则,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主谓一致现象。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ords

notice, settle, differently, deal, race, skin, tool, tap, eastern, official, settler, struggle, freeze average, natural,exploit, ordinary, refer, tent, basic

2.Phrases

generally speaking, all the year round, a great deal of, clear up, official language, refer to, settle in, be famous for, make use of, from time to time, struggle against, below freezing

3.Useful expressions

1.I thought you were from the States.2.A lot of people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merican accent and a Canadian accent.3.What do you mean by…?

4.American spellings are used more and more in Canadian now.5.That sounds strange.教学建议 课文建议

本单元涉及到加拿大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教师应精心设计此课的活动,形式以分组讨论,问答,图片展示,经历故事等。如:1)教师可展示加拿大的地图,教师通过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及面积等。2)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典型的句子归纳加拿大的概况,并且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加拿大与中国的差异。3)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加拿大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照片,相关的背景材料给学生们阅读,如:加拿大的主要城市,民族,国歌,宗教,名

胜,河流等。

写作建议

本单元训练学生写中国和加拿大的区别,首次出现这样的练习,老师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提醒学生都包括哪些方面,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口头说出,再写下来。老师可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学生回答对了,让学生把这些答语写出来,老师再指导学生将这些答语连成句子文章,比如:

Same as China Different from China

Large land

Canada has 2 official languages

Weather is different from area to area, long and hard, winters in the north

Six time areas

Many lakes Smaller population

Much coal, oil and gas No places as hot as south China

More fresh water

A lot of forests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对话课中主要介绍了美国英语和加拿大英语的不同点:如发音、用法和拼写等方面。课文用两篇文章让学生们简单了解加拿大国家的概况及文化背景知识,在27课中教材用一些练习帮助学生们了解

和掌握主谓一致的用法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be famous for的讲解

以……著名[其同义词组为be(well)known for

Hangzhou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杭州以优美的风景而闻名。

be famous for 与be famous as的区别

1)当主语是表示人的名词

be famous for表示“以某种知识技能、作品或特征而出名”

be famous as则表示“以某种身份而出名”

Einstein was famous for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爱因斯坦以他的相对论而出名。

Einstein was famous as a great scientist.爱因斯坦以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著称。

2)当主语是地点名词

be famous for表示“以某种特产而出名”

be famous as则表示“以什么样的产地或地方闻名”

The area is famous for its green tea.这个地区以绿茶而出名。

The area is famous as a great tea-producing place.这个地区以绿茶产地而出名。

3)当主语是事物名词

be famous for表示“以其内容、特征、价值等而被人所知”

be famous as则表示“以某种形式而出名”

This grammar book is famous for its practical usage.这本语法书以其实用性而为人所知。

This book is famous as a reference book.这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注意:be famous for后的介词宾语是主语所属内容,而be famous as后的介词宾语与主语是同位成分。

例如:

Einstein was famous as a great scientist.可说成:Einstein was a great scientist.2.kind, sort和type的区别

kind指性质相同,且有极相似之物质,在分类中可作为一类者。

What kind of cake do you like best?你最喜欢哪一种饼?

sort 可与kind互换使用,但较为含混,有时只表示大概此种而已。Sort有时有轻蔑的意味,相反kind

要庄重得多。

He makes friends with all sorts of people.他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

type则指型,类型,比较具体,肯定等,而kind比较笼统,模糊。

Men of his type are not to be trusted.像他那种类型的人不可信赖。

3.As in China, the weather is different from area to area.同中国的情况一样,加拿大的气候也随着地区的不同

而不同。

本句相当于一个省略的方式状语从句,相当于“As it is in China, …”。as用作连词,后面接从句,意思

是“正如;和……一样”。例:

1)As is the last experiment,he got the same result this time.正如上次的实验一样,他这次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2)As in your country, we grow wheat in the north and rice in the south.正如你们国家的情况一样,我们在北

方种小麦,南方种玉米。4.A lot of people can’t tell difference between an American accent and a Canadian accent.很多人区别不了美国

英语口音与加拿大英语口音。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判别……的区别,tell在这里意为“判别,区分”再如:

The twin brothers arc very much alike.People can’t tell one from the other.孪生兄弟长得很相似,人们简

直没法区分他们两个人。

Young as he is, he can tell right from wrong.尽管他还年轻,但他能辨别对错。

the difference between …指的是两者之间的区别;the difference in…指的是在某些方面的区别。如:

What’s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day and night? 白天和夜间的温差是多大?

Coins have some differences in size, weight, shape and metal.硬币的差别体现在其尺寸、重量、形状和质

地上。

5.We fill our cars with “gas”…,fill…with…, “将……装满……”或“使……充满……”,如:

Jack filled his pockets with chestnuts.杰克将口袋装栗子。

fill with有“充满……”之意,是不及物动词,如:

Her eyes filled with tears.他的两眼充满泪水。比较:

Tears filled her eyes泪水充满了她的两眼。

The room filled with heavy smoke.满屋浓烟。比较:

The heavy smoke filled the room.浓烟满屋。

be filled with与be full of的区别:

be filled with为系表结构,如:

The young man is filled with joy.那青年内心充满喜悦。

full of是短语形容词,含义与filled with相近,可充当状语、定语(后置)或表语。如:

《三块钱国币》教案 篇5

1、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戏剧的情节。

2、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3、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4、体会丁西林剧作文理交融的特点。

5、比较丁西林与老舍的幽默。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4、5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咱们是理科生,对文科总会有距离感,其实文科和理科可以彼此渗透,文学与科学就应该相互融合。能够横跨文理两个领域的人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而丁西林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他的第一身份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在物理科学领域,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第二职业是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领域,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很难想象,在戏剧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交织会是怎样一种天地。这一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去体味他文理交融的独特风格。

二 概括情节

师:尖锐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而矛盾冲突的载体是戏剧的情节。那么情节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这是一部独幕剧,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所以对情节的安排更须独具匠心。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

明确:讲一个女仆李嫂打扫卫生时不慎打破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要她赔偿,可是李嫂身上仅有三毛钱,无力偿还,可是吴太太不依不饶,非要当掉她的铺盖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个时候,大学生杨长雄看不过去了,挺身而出,替李嫂打抱不平,与吴太太展开舌战。久经沙场的吴太太骂起人来是专业水准,杨长雄自然不是她的对手,吴太太句句紧逼,杨长雄忍无可忍,抓起她的另一只花瓶摔在地上,花瓶碎了,杨长雄随即赔给她三块钱国币。这时帷幕缓缓落下。

师: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

生:打破花瓶、要求索赔、激烈争吵、打破“花瓶”。本剧以打破花瓶开始,又以打破花瓶结束,只是,此花瓶非彼花瓶。

三 鉴赏内容

师:刚才我们概括了情节,接下来我们说说内容。根据事情的起因,这部剧本来应该是写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可是却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且发展成为焦点。那么大学生和女主人究竟过了几次“招”?他们每次争论的核心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解决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师(该不该赔,该不该当,该不该骂),就是这三次激烈的争吵使吴太太和杨长雄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脑海。我们知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现。我们在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在这部剧作中,除了有个性化的语言之外,作者在舞台说明部分,给每个人物都有一句经典的评价,请同学们抓住作品中的这些要素,讨论分析吴太太、杨长雄、成众的性格,分析时要有理有据。

吴太太 “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告诉我们吴太太是外省人,不好惹。)

师:这只是描写了吴太太的概貌,而性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请同学们以事实为依据,剖析吴太太的性格。

(尖酸刻薄,表现在对杨长雄的辱骂上。冷酷无情,表现在对女仆李嫂的态度上,明明知道人家没有偿还能力,还要强人所难,让李嫂当掉仅有的家当——铺盖。)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花瓶该不该赔——该,谁损坏,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该以这样的形式,可以象征性地赔三毛钱,李嫂会领你的情或者延长他的工期,用劳动来偿还债务,这都合情合理也合法;该不该当——不该,因为吴太太不是铺盖的主人,因此无权处置它;该不该骂——该,打,是不合适的,因为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她的那种行径,非骂无以解气。她的得理不让人使她的处境由主动变为被动,由有理变成无理。

在这场争吵中,与吴太太唇枪舌剑地大战三个回合的杨长雄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还是先看看舞台说明的评价吧。

杨长雄 “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师:这句话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他也是外省人,但不护短)

师:具体谈谈杨长雄的性格。

(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看到吴太太欺侮李嫂,便挺身而出。)

师:通过同学的陈述,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有悲悯情怀的大学生。在吵架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口才。从小到大,我们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争吵:当周朴园斥责侍萍“谁指使你来的”时候,侍萍满含悲愤之情的还击——“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吵架,可以讲情;有琐碎的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人因为无意的碰撞,要争一个是非曲直,吵架,可以论理。那么杨长雄同吴太太交锋是哪种情形呢?

(生:杨长雄同吴太太讲情,论理,说势。)

师:讲情、论理是吵架中常见的模式,我们暂且不提。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势”。“势”指的是状况或情势。一般的人吵架时会讲情、讲理,但很少有人讲“势”。因为“势”这个词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性,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不会讲“势”;而作为大学生的杨长雄,因为他的身份,所以他有讲“势”的可能性。这种新颖的吵架模式也很精当地体现了丁西林作为横跨文理两个领域的学者的风采。无独有偶,比如:吴太太: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杨长雄:„„吴太太所说的“别人”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而杨所认为的“别人”相对的是“自己人”,而李嫂是吴的仆人,是与吴关系密切的人,不是别人。另一处是“叫”,吴认为“叫”是允许,听任的意思,杨则认为是派,命令的意思。这两处都是逻辑学中典型的偷换概念的现象。这种对逻辑关系的良好的把握,体现了丁西林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工作要素的工作性质,这就是于细微处见本色。看到这些充满理性的语句,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文理交融原来可以如此的精彩。

师:在这出戏里有一个人,戏并不多,却很有看头,他就是成众。我们还是先看舞台说明部分对成众的评价“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罗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为什么在公例前冠以“好像”?“好像”有不确切的意思。统览全文,我们看到成众没有助战,更没有参战。朋友那边骂得天翻地覆,他却不动声色,显出异常的冷静。为什么他不“拔刀相助”?(不愿和一个与自己不对等的人浪费唇舌,在他看来,沉默便是最大的蔑视,与杨长雄比,他显得更沉稳)。再看结尾处他说的台词“和棋”更是可圈可点的。“和棋”顾名思义,就是平棋,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在这里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吴太太得到了物质的赔偿,理应是胜利者,可是她在精神上确实一败涂地,不但在作为本省人的当铺少奶奶那儿颜面扫地,在杨长雄那儿,她被骂作“泼妇”;而杨长雄,骂出了风采,摔出了个性,解气了,灭火了,总应该是赢家了吧,他却白白地搭上了三块钱国币,在物质上,是吃了败仗的。所以由这个词语,我们不难看出成众的幽默与智慧,其实也是丁西林式的幽默与智慧。

四 拓展延伸

师:结局是“和棋”,作者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创作一场没有胜负的争辩,让我们欣赏其中的吵架艺术吗?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免流于肤浅了。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身为大学生的杨长雄也难逃此难。按照他的身份,他本应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可是他却与一个比兵匪还要难缠的泼妇展开争吵。由此可见,乱糟糟的形势使每个人的生活和心态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而作为自然科学家的丁西林,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把他的目光聚焦在沉重的生活上,聚集在平凡普通的国民身上,这是为了表明:科学家没有置身世外,他们是具备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的介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虽然科学是没有界限的,但是科学家却是有国籍的,所以丁西林必然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丁西林横跨文理两个领域证明了科学与人文是能够携手并肩的。

老舍与丁西林 同样是幽默,丁西林不同于老舍。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悲愤。老舍是一位温和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作家,他有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观察体味人生百态,世情千姿,敏锐细致,精微独到,是中国文人幽默的典范。丁西林的剧作求“雅”,多反映一种带有绅士味道的知识分子情趣,这与他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他的幽默是含蓄的笑。老舍的剧作是大雅若俗,以俗求雅,他的幽默多是披着喜剧形式的悲剧,用笑衣裹着苦果。这已得到公认。冰心认为“老舍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臧克家说“他的心思是苦的,或者可以说,强颜欢笑,狂歌当哭”。《茶馆》便是典范,当唐铁嘴向王利发炫耀自己抽上海洛因时,我们对他的愚昧感到可笑,明明身受毒害,却陶醉其中;同时我们又对民族尊严的沦丧和国运的衰微而痛心。

无论是丁西林的“雅”还是老舍的以俗求雅,都是雅俗共赏,异曲同工!

下课!

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 篇6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 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 因此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艺术 篇7

情节:小事件掀起大波澜

剧本写的是大学生杨长雄和邻居吴太太的一场矛盾冲突。由于佣人李嫂打碎了吴太太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让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杨长雄认为不应该赔偿;当吴太太知道李嫂只有三毛钱时,打算当了李嫂的铺盖,杨长雄坚决反对;最后,因为杨长雄骂吴太太“无耻的泼妇”,吴太太一逼再逼,杨长雄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摔坏了另一只花瓶,交上了三块钱国币。由此看来,三块钱国币将一个本来平静的小院闹得沸沸扬扬,扬、吴二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么三块钱国币在当时究竟有多大的价值?1939年,在国统区,经济危机,价格飞涨,尤其是国币就更不值钱,用吴太太的话“猪肉一块五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来推论,三块钱国币只能买二斤肉,十棵白菜。为了二斤肉,十棵白菜,掀起轩然大波,差点大打出手,实在没有太大的价值,因此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可见,作家有着“在不笑中发现可笑,把可笑变得更可笑”的高超技艺,从中挖掘出了让人发笑的喜剧因素,小中见大,寓庄于谐。

人物:对比衬托,凸现个性

剧中杨长雄和吴太太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两个人物。吴太太抗日战争期间从上海逃到西南省城,住的是每月四十块钱的有廊子的三间正房,廊子上有无处可放的“桌子、椅子、茶几、板凳和小孩子的车马等”,屋里摆放的是花瓶这样的奢侈品,对“一桌酒席,一场麻将,一双丝袜,一瓶雪花膏……”可以想办就办,想买就买,毫不在乎,衣食起居又有姨娘伺候的人,因此相对李嫂和杨长雄来说,该是一个阔人。可就是这样一个阔人,由于佣人打碎了一只花瓶,就不依不饶,不赔不行,自然让我们想起了因为“两根灯草”死不瞑目的严监生,其贪婪、吝啬、自私的性格呼之欲出,可恨而又可鄙,可卑而又可怜。对于杨长雄,作者也没有把他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在突出他的正直热情时,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性格弱点。他和吴太太在四合院里朝夕相处,对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胡搅蛮缠,应该了如指掌,可是他却在那里大谈“情”“理”“势”。毛泽东说过“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和写文章可以不看对象吗?”,看来杨长雄的长篇大论对于吴太太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无的放矢。作者用近乎夸张的笔法,写了他的可爱可笑。喜剧作家雄佛西说过“幽默家所以要幽默他的国家或社会,都是因为爱护他的国家与社会”,我想套用一下,作家之所以要幽默杨长雄这个人,也是因为爱这个人。

语言:违背常理,有些牵强

高尔基曾经说过“剧中人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依靠他们的台词。”可见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对刻画人物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当然戏剧人物的语言还必须“轻松、俏皮、幽默夸张等等”。我们先看看吴太太:“这样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三个人的饭,我并没有扣他的工钱呃。”有谁听说过仆人为自己干活,每顿多吃了几碗饭还要工钱的?不扣就对了,吴太太却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心地善良,实在是大言不惭,可笑至极。退一步讲,如果这还可以说吴太太有一点善心的话,那因李嫂打碎了花瓶而辞了她就显出吴太太缺少人情味儿了。作者让吴太太自己充分表演,让他的语言和行动形成强烈的反差,她越是自诩善良就越让人觉得滑稽,文章的喜剧色彩就越浓。而杨长雄的慷慨陈词,寸步不让,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语言有很多不合逻辑之处,甚至有些狡辩,让人哑然失笑。如“擦花瓶是姨娘的义务。姨娘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姨娘有打碎花瓶的机会,有打碎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姨娘有打碎花瓶的机会,这不假,可怎么就有打碎花瓶的权利呢?吴太太无论如何不会请一个可以随便摔碎他家物品的人做佣人,这样的推理显然荒唐,可细想想对吴太太这样不讲理的人又有什么理可讲呢?因而这样的强词夺理也就“化腐朽为神奇”了。

三块钱国币高中二年级教案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 调查 启示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Heloc(1981)认为,一个自主的人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设定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反思和评估自己学习的效果。认知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佛拉维而(转引自赵虹,2007)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为了顺利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本课题组对高中二年级学生英语自主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情况和特点,发现问题,寻求应对策略。

2.调查对象 高二年级4个班(共256名学生,男生145名,女生111名)。

3.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是在学习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中的中小学生自主性量表并结合农村中学生的特点编制的。Wen和John(1997)指出,学习中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对英语学习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即学习目标、学习观念、情感态度等通过管理策略(反思能力)影响学习策略,进而影响英语成绩。据此,量表包括英语学习观、动机和态度、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调节5个方面。

4.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采用5级计分制,从非常同意到很不同意,分别用A 、B 、C 、D、E表示,记5、 4 、3、 2、 1 分,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在所给选项中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近的选项。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6份,并运用 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结果分析

学习观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认识,它包括对学习者自身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策略知识的了解。对高中学生学习观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学生调整和改变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主地学习英语。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是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感兴趣和愿意付出努力的关键因素。从第2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有困难(2.77)。基础差,语音语调不过关(2.98)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6),学生的反应是积极的,他们认为男女生都具有学好英语的能力。

学生有逐步摆脱对母语依赖的意识,他们喜欢使用英汉双解词典(19),喜欢通过上下文猜词悟意(11),有通过文章、句子、短语来记忆单词的倾向。尽管如此,传统的教学观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课堂学习、记忆单词和背诵课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有关记忆背诵(9,10,12,13)和词汇学习(15,18,19)的问题得分较高。他们更多地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按单词表记单词的得分高达3.87。对于阅读和写作训练(2.66)有抵触情绪,更不用说口头交际活动。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还不是很了解。

英语学习资源利用率不高。除了勤查字典(3.79)外,很少使用其他的学习资源,很少向老师同学求助。这种情况与英语教师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完全一致。

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农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为考取大学和为将来找到好工作而学英语的分值很高(4.1, 4.02)。这种动机特点外加学生对学习较强的责任心和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英语。但同时对英语感兴趣和学英语是因为不得不学的分值几乎相等(3.5, 3.42)。这种矛盾主要是由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困难造成的。学习困难严重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习英语的动机水平。

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策略之一,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技能。监控就是检查任务执行的情况,看时间是否合理,学习进展如何,及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做出分析评价(黄远振,2003)。

表Ⅲ表明学生有制定学习计划的意向(3.33),但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2.63),不能多渠道地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2.38)。除主观上的原因外,老师占用课堂或自习的时间较多,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较多,使学生根本没时间完成自己计划内的学习任务。学校老师为学生组织的活动少之又少。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心就落在预习(3.83)、专心听讲(3.83)、参与课堂活动(3.32),课后复习(3.44)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3.65)。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与英语有关的学习活动,最多做一些与词汇语法有关的练习题。

自我评估是学习者评估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技能。学生能在英语考试后自觉查找差距(3.64)并能有意识地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3.53)。在学习评价上,他们持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不愿意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2.85),另一方面却又期待老师肯定自己的进步。这说明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不够。他们将考试成绩做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标准和反思存在问题的主要依据。这样他们的学习处于被考试和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状态,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反思,不能为自己的学习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

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置明确的目标,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监控,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使用的方法。

表V表明學生的自我调节意识比较强。但是学生没有明确的自我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也不是很强,无法准确地找出学习上的差距和不足,所以看上去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大打折扣。

四、启示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是阻碍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农村学生勤奋刻苦,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这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动力。这一结果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如下启示:

1.以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开展基于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

2.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3.建立学习档案和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4.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重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开展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吉利,李秀萍.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赵虹. “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调查和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6.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百块钱五年级作文 篇9

哥们你说我这有200美元和100美元你要那张?小男孩笑了笑说我当然要100元的。

中年男子说好给你!中年男子回到家说妈妈爸爸哥哥姐姐妹妹我告诉你们一件事。

我问一个小男孩说我这有一百和200你要哪个?他说他要100。

中年男子的`妈妈爸爸哥哥姐姐妹妹不信第二天去说小朋友我这有100和200元你要那个。

小男孩100元立刻说道中年男子的妈妈爸爸哥哥姐姐妹妹每个人都试了试可小男孩都要100。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10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及卫星问题.

3、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近几年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神州一号、二号、三号等).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或自制教具展示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过程,使学生了解卡文迪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攻克难关、战胜困难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是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通过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讲解例题

例题1:已知地球的半径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在赤道上空有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解:关于同步卫星的知识请学生回答:

1、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

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等;

3、同步卫星必须在赤道上空;(追问学生为什么?)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在解决此题时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充分理解,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卫星绕地球的轨道。

例题2:已知地球的质量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求万有引力恒量是多少?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学生在解决此题后,教师提出问题:

1、万有引力恒量是谁首先测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说明:卡文迪许是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并对卡文迪许加以较详细的介绍。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一生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许这位科学家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出色者,但在科学研究中不愧为一颗闪亮的明星。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公爵的后裔,因为他的母亲喜欢法国的气候,才搬到法国居住。当卡文迪许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由于早年丧母,他形成一种过于孤独而羞怯的习性。

2、万有引力恒量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

教师可用展示扭秤实验的图片并详细解释有关物理问题。(教学建议中有资料)

需要注意两个地方:

(1)两个1千克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他是如何解决的?

(2)力很小读数如何解决的?

3、测量的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和单位?

4、在现实生活中,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我们无法观察到呢?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同时在完成题目1的基础上分组自行设计一种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方法.

1、万有引力常量测量的历史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11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杂合子 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高茎 DD X 矮茎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F1)Dd X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高 1 : 1 矮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1. 黄圆 YYRR X 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 9 : 3 : 3 :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1 杂合子 X 杂合子: 1 杂合子 X 隐性纯合子: 0 纯合子 X 纯合子 ;纯合子 X 显性杂合子

1.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2 4......4 16......3 9......2 4......3:1 9:3:3:1......2n 2n 4n 3n 2n(3+1)n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XWXW X 白眼XwY XW Y 红眼 XWXw 红眼XWXW :红眼XWXw:红眼XW Y:白眼X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X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 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

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单链)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

46、XX或XY

3.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 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新物种

全书小结

一、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

[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

(2)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C和E图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基因符号用A、a)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aY,他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XAXa,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XaY。(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D、R四个字母代表。

(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1)4个染色体组(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上一篇:忆,老师 初三作文下一篇:“慈心一日捐”活动捐赠仪式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