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听课反思

2024-10-21

杨柳青听课反思(共15篇)

杨柳青听课反思 篇1

歌曲《杨柳青》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音乐课改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本课设计,我从教材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首先抓住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以一首《烟花三月下扬州》来导入新课,然后请学生说说它的歌词,同学们都能够说出其中涉及的扬州风光,我再以语言引导导入新课。后来在学生听范唱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又采取让学生模唱的方法进行学习歌曲,在模唱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法、探究法选择歌曲的演唱技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我们要对这首歌曲进行创编活动,你可以为歌曲实际演唱形式,也可以加入自编动作进行表演,还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等。看谁的思维最活跃,谁的表演最精彩,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由组合了器乐表现组、舞蹈表演组。学生的创作兴趣很浓,都分组进行了展示,师生进行讲评。学生们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了音乐课。

反思本课,有如下启示:

1、教学目标制定和完成情况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即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的和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美。因此我把《杨柳青》的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能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杨柳青》,感受轻快活泼的情绪;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学唱歌曲,我教育学生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总的来说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2、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的解决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应遵循参与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以情动人,以美育人。

在学习歌曲之前,我设计了一组节奏练习,让学生用小乐器敲击节奏,这一环节同学们积极性较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为了能让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示范了“急吸气”法。在学习用“急吸气”的方法表现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技巧时,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根据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先听辨教师的范唱,让学生模唱,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选择气息方法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采用比较法和探究法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呼吸方法唱好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能主动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现音乐作品。

音乐实践活动,能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创作活动的热情,采取启发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表演,学生自愿组合,看谁的思维最活跃,谁的表演最精彩,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器,也可以以舞蹈、方言演唱,领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现。教师还为学生准备充分的道具。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感受创编的乐趣。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不足:

1、教师不足:

整堂课中,我觉得自己的节奏有点快,教学状态不够松弛,急于把课上完上好,反而弄巧成拙,不利于学生的放松。

2、学生方面:

双声部合作及演唱技巧都有待加强。

一节优质的课需要不断地修改与磨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完善突破自己,让每节课都能少点遗憾,尽量完美。

杨柳青听课反思 篇2

怎样听课才能让上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收获?

一、要虚心

俗话说得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去听课,你才会听有所得。别人的教学说不定哪一方面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启发、有借鉴。再者,课听得多了,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就会形成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带着新理念听课,我们就会更快地领会别人的教学精髓,也能更好地鉴别别人教学的优缺点。

二、听方法

任何一堂课都有可借鉴的地方,成功的课例我们更多地借鉴他成功的方法,失败的课例我们更要分析它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风格,决定了每一堂课都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但我们一定要透过纷繁的表象,去抓住这节课最根本的东西。教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调动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形成什么样的学习能力或习惯?这样的方法,包括教师处理教材的手段、方法,教师组织驾驭课堂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等等。

在听课中应当转变传统听课中过多关注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等,应将目光转向学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是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观察学生能否自主地进行学习,是否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生情绪的变化、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注意状态等,透过外在言行来体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然后去观察、分析教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各方面潜能的。

三、看效果

我觉得一节好课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学得认真主动,学得充分,不但学会了目标预定的内容,而且还有新发现。教师的讲解点拨简洁明了、准确到位。

有时候,我们听课发现教师准备充分,一节课目标多、程序多、涉及的内容也多,教师讲得更多。教师讲得多、挤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发言的时间,致使一节课表面看繁华热闹,学生的动脑、动手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致使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看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关注:

(一)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不代替学生做一件学生能做的事,而是引导学生一定能做好某事,那么一堂好课就是学生能做到的、已知的,教师不讲;学生未知的、不能自己知道的,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学得还会乐此不疲。

(二)是否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备课有一个很主要的环节,就是了解学生。教师听课也应关注讲课教师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关注了学生的需求,是否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此知识的关注程度、学习难度,从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课堂。

如果一个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意外,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样的课,即使没有生硬完成预定目标,也是一堂好课。

(三)是否科学管理课堂

科学的管理可以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时候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教师所提的讨论话题过难或过易,小组人员分工不明,教师在巡视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讨论就会杂乱而没有好的效果。在听课中一定要注意教师课堂管理是否科学的问题。

四、抓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是由一个个的教学细节构成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听课的老师关注细节,将细节放大,细细琢磨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与无穷的魅力。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生成建立,在听课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授课教师对教学意外的处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激励,教学机智的形成……从中窥探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探索教育的意义。

五、找差距

听课听的是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的却是自己的教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是的,这是我2006年参加全国远程教育培训时曾听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上语文课时,经常让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尽量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前几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按惯例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开诚布公地谈这节课的得与失。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尖锐地说:“我认为韩昊同学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下面杂音顿起。教师想起来,这个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内向男孩,确实在这节公开课上举手提了个问题。他看了看韩昊,这位学生已经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了。“我认为有价值。价值不在问题上,而在勇气上。”教师斩钉截铁地说。教室里掌声骤起,韩昊的脸被热血涨得通红。

“价值不在问题,在于勇气”,这个老师的心中是怎样装着学生啊?他爱学生是多么的细腻啊!?初次听到这个案例,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教师的一句话,却带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轨迹。

还记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真的让我震撼!也知道教师很重要,但重要到“可以制造痛苦”“可以让人活得悲惨”“可以让人丢脸”“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是从没有想到的。平时总是想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没有想到“她”不仅神圣,也很罪恶;既能制造人才,也能扼杀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那么案例中的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是不简单!

是的,我们应该尊重知识,但是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试想,如果这个老师此时仅仅以知识的正确与否、是否有价值来衡量

学行为。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发现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还有在处理教材上或组织教学中,思考我和名师有怎样的差距,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听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个善于听课的教师,记录的常是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我们需要练就的就是这样一种反思自己教学的自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说此时老师的眼里

识讲得多么完美,把问题提得多么有价只有知识,没有学生,那么即便他把知“着值,但却伤害了一颗上进的心,一个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人!其损失是不可估价量的。从这一点来说,也就是今天的课值程堂改应革该更是关人注文的化是的,人应的该发是展,尊今重天学的生课的不

发展仅仅是,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不在“价值不在问题个内向的孩子多少鼓,励啊在于!当“勇气”这个平给了那◎问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内向男孩”在公开课于题啊!上举?当他回手发言,答完“已经把头低得不能他应该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彦,既紧再低”张的,因为时候,他怕招来同学们的嘲笑试想他的内心是复杂的;,又在后悔,应该把自己埋藏得更深一些也许于更语:“安我全认。为而有此价时值老。师价一值句不斩在钉于截问铁题的上,话勇阳光照射到而在勇气上。孩”子的心房这一句话!不然孩子的脸仿佛一道灿烂的气简单的一句话温暖不会被热血涨得通红。了一颗需要关怀、”需要爱的心灵;简单一句话挽救了一个孩

子、甚至改变了孩子的一生;简单一句话让同学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看待别人;简单一句话看出那位老师极高的素质与修养!简单一句话震响了天下所有的教师们:用真心去关心你的学生,欣赏你的学生,用心灵与孩子们碰撞、交流……简单一句话真的不简单!

高明的教育者知道如何把理论变成很人性化的教学实践,可这正是我们做教师需要努力的。真诚希望我们也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话”去激励一个个幼小稚嫩的心灵……

觉,有了这样的自觉,我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敏锐起来,我们教育教学水平就会有提高和飞跃。

多年听课的经验告诉我,在听课中如果能做到这五点,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学校如果能引导教师这样去听课,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也会大幅度地提升。

我确信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师内部的资源,挖掘优秀教师教学的潜能。

在听课反思中整合生成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 反思; 整合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61-001

听课后,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反思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反思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反思如何优化课堂设计;反思课堂中施教者在施教环节中对生成问题的处理机智;反思教者对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处理的技巧。

一、合理整合情境生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计侧重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并不一定与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吻合,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思维去合理引导,而不是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去开始一堂课的教学,将教案、教材作为剧本去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后,经过反思,对本节的课堂导入情境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多教者都以旗杆的影长为课堂导入,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夏天,在烈日下,行人选择在路边的树阴下行走,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为: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可以避免受到太阳曝晒,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这样很自然地将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应用的问题串起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影长有长有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影长全部落在水平面上)。这样可以达成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化,把实际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以趣激学,以情励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思考,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较好地体现了“生本化”教学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习题变式生成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保证。下面是听课后,經过反思整合一个例题的生成变式设计,说明习题的变式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已知:如图(1)在△ABC中,∠B=45°,∠C=30°,AD⊥BC,垂足为D,AB=3■,求CD长。

设计意图:在Rt△ABD中,∠ADB=90°,已知一边AB=3■,一角∠B=45°,属于解直角三角形基本类型之一,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很快能够解决问题;在Rt△ADC中,已知一角∠C=30°,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公共边AD,学生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在Rt△ABD中先求出AD边,再在Rt△ADC中利用已知一边一锐角的解题思想解决CD长。

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深挖变式,而是就题论题,听课反思后,觉得可以这样继续探究这一道题:

变式1:已知:如图(1)在△ABC中, ∠B=45°,∠C=30°,BC=3+3■, AD⊥BC,垂足为D,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元素不能满足基本图形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如何转化为基本图形”,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一是用Rt△ABD中边角关系列方程;二是用Rt△ADC中的边角关系列方程,三是以BC边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列方程关键是抓住两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AD这一元素。

变式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C=135°,∠C=30°, BC=3■-3,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上题基础上,主要引入图形变换翻折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创新进行图形变化,同样用上题的方程思想解决。

变式3:已知:在△ABC中, ∠C=30°,AB=3■,AD⊥BC,垂足为D,且AD=3,求BC长。

设计意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上述变式(1)(2)进行整合,学生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考虑一种解题情况。通过本题的教学探究,让学生明白无图的几何题,在根据题意画图时,需考虑满足题意的图形有几种情况,常常出现无图双解甚至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思维问题的严密性和创新构造图形的能力。

三、追问生成问题是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动力

在听一位教师上《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时,有一道例题为:小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处,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CD处,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求旗杆AB的高度?教师让一位学生板演,该学生利用“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这一结论来解题,但是学生以11.6米作为AB影长,最终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的否定。

教师分析时,提问学生AB影长是多少?学生答为11.6米,听课后经反思,认为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未按自己的预设要求来回答而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点去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教者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如果此时拿去建筑物CD,那么AB影长是多少?”学生能够将CD作为物长求出对应的影长为2.4米,由此得出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AB在水平面上的影长为12米,问题就此迎刃而解。最后,教师可以对前面结论加以进一步明确:“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垂直于水平面物体的物长与落在水平面上的影长成比例,与落在另一垂直于水平面上的影长相等”。追问生成问题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教师的技巧运用得如何,而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由“被追问”走向“主动追问”。

英语听课反思 篇4

宋淑娟

每次听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这次到武宁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或者说是感想。

首先,这两位教师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小组的优势,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老师坚决不插嘴。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错了一定要知道为什么错了,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你做题的理由是什么,每一步都要有根据,学生训练有素,这个很值得我学习。

其次,这两位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个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尤其是教学的自然过渡,导入的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就是教学中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能够适当拓展延伸。在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少用一些集体性回答,尽量用对个体提问,老师不要植根于讲台,适当时机要走下讲台,要多用一些开放式的提问,如:“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每节课应该有一个目标意识,确定明确的目标,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复习课,而且一节课中只能有个最重要的目标,不能树立的目标过多,别超过三个。及时的将重点点出来,并能够总结,语言要简洁、精炼,三两句话对所讲内容进行解释,越多越乱,切记,话多必失。

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尽量不要讲,防止课堂乱,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关注学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找学生的错误,同时能够讲解错误之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同时训练学生对语音的关注。提问的时候要掌握整个班级的平衡,每一排的学生都要兼顾。

科学听课反思 篇5

12月中旬我去参加了海宁市小学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转型研讨活动,听了两位老师上课,最后还有教研员的讲话,使我对科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课堂教学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

课堂教学策略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均成功、高效地运用了“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步骤清晰完整,环环相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每节课抛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质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对问题的产生加以科学的猜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去验证猜想,在充分做好研究准备,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动手实验,从而获得科学结论。

二、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短短的40分钟内,教师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自主探究科学秘密。学生从中学会了质疑、释疑,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增长了实验能力,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

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科学实验往往是需要团队的合作性探究,教师均设计了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人人参与,都感受到了科学知识得来的过程。

四、鼓励性的评价。

听课后反思 篇6

近日我听了三节骨干教师示范课,听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就我对这几节课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老师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非常的“精细”。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然后启发学生识记生字,接着要学生依字组词,拓展词语,学生带读。读生字认生字大约用35分钟,加上写字指导,一节课上了五十多分钟。2年级识字教学真的需要占用这么多的时间吗?我认为不能!因为你别忘了,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另个任务——学习课文。如果识字教学用了那么时间,又剩多少时间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而随文识字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随文识字的精华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字,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让学生领会这个字要怎样去使用它。离开课文理解字义是很难的,这节课学生组词有些不对的,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理解字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汉字规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文读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知有个充分的估计,也要对生字进行区分,哪些是只要求认识,哪些是要求会写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优化了识字过程,而且还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四年级阅读教学

1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这两节课学生读的少,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根据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背诵,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这就是诵读理解法。进行阅读教学时,给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朗读、背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 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2、课的设计建议

《圣诞老人的礼物》一课我认为结尾时应让学生谈一谈:这个陌生人的关爱会给小女孩带来什么,会对小女孩的一生有什么影响,会给她的家庭带来什么。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重要性。

《南辕北辙》一课,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再请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杨柳青听课反思 篇7

一、学会听课,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础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在现实中,不乏有一些老师,拿起笔记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听课过程就是摘抄上课教师的板书。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表象听课,对听者的启发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听同学科课,还是不同学科的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只有学会听课,才能听出味道,获得最大化收益。

1. 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听课前,是否做一些听课准备,是决定你能否真正从听课中得到收获的前提。听课前,不妨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然后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想方设法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这样,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听,最终听课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

2. 听课中,要做到细心观察

教师听课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要带着“取经”的态度去听,带着事先准备的问题去听,要有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去听。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听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单纯是听,还要多观察。一是观察教师的教,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感受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二是观察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反应,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一些互动环节的表现、教师教学的方法、提问的角度、交流的方式是否能达到课前预设的效果。下课后,可以和教者及时进行一些交流反馈,做到相辅相成,这样的听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授课者都会有所启发,对教师专业的成长会大有裨益。

3. 听课时,要做好听课记录

写好听课笔记,这是听课的必备动作。听课记录通常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听课记录要记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根据听课对象、上课类型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地如实记录下来。当然,采用哪种形式进行听课记录,这些与听课目的和要求都息息相关,最好能做到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二、听后反思,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升华

反思是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优秀教师不仅要懂得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更可贵的是也要能从听课角度出发,把听课对象的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进行实时的反思与研究,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听课是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琢磨。如果用心,你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会有很多的感悟。这种体验和感悟,不能变成“三分钟热度”“耳边风”,要尽快内化为自身素质,最佳的途径就是及时进行听课反思。

在反思中,一方面分析总结在听别的教师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经常性反思,也是我们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我们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8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课的内容,歌唱课《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感受江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引导学生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指导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八分休止符的空拍时值。

2、用江苏方言演唱,体验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用葫芦丝吹奏“吐音”,为歌曲中四处旋律相同的小节(111)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示范提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通过闭口音与开口音母音交替的练习,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范唱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江苏方言演唱《太湖美》。

师问: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风景啊?

2、出示太湖、苏州园林、瘦西湖、五亭桥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1、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及方言的魅力。2、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江南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加上生动的视频与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扬州民歌做准备。)

三、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初听歌曲。

(1)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和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非语义性、非概念性、非确定性的艺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思考中去听,在聆听的过程去领会音乐、并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介绍江苏方言,分析“吴侬软语”的特点。

师: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其特点就是细声细语、温柔细腻。

(3)学生跟随教师按节奏用方言读前两句歌词,体验方言的韵味。

(4)介绍课题含义。

《杨柳青》是一首具有江苏民歌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

(设计意图:1、通过介绍方言,让学生了解方言的特点与魅力;2、通过课题介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与风格;3、用肢体语言体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对比与变化)。

1、再次聆听,要求学生看乐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小节,并在此处加以拍手。

2、教师自弹自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读音发声变化的字(生谈感受,师作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1、分小组找出歌曲中最难唱的是哪句?(最后一句扩充句)

2、教师对难点乐句进行范唱,引导学生对此句的唱名、歌词分别进行师生的接龙对唱,突破难点。

3、分析本首歌曲的衬词部分和实词部分。

4、师生互动进行整首歌曲的接龙对唱。(教师唱实词,学生唱衬词)。

5、教师弹旋律,鼓励学生自主填词演唱歌曲的实词部分,并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突破难点我采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与视唱的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学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6、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教师给以评价,指出问题并提出新要求,并强调歌曲诙谐性与轻巧性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进有效地评价,既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会促使学生树立唱好歌的自信心)。

五、体验方言、激发热情。

1、带领学生大胆的用方言来演唱《杨柳青》第一段歌词,并讲解江苏方言的发音特点:zh、ch、sh发音为z、c、s。

2、学生分组通过分析讨论第二段歌词,在用方言演唱时,关注哪些字会发生变化,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1、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江苏方言并感受衬词在歌曲中重要的地位和表现作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情感共鸣、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3、学生完整演唱两段歌词。此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评,在评价的同时强调歌曲的演唱情绪和用轻巧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唱。

(设计意图:A、从歌曲情绪人手,准确把握歌曲内涵;B、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C、引导学生用正确歌唱的方法进行演唱,关注保护学生的嗓音)。

六、小乐器进课堂。

1、葫芦丝吐音练习。

11 1|O O|11 1|OO‖

(葫芦丝)tututu,tu tu tu

2、用葫芦丝为歌曲的旋律部分伴奏(1 1 1)。

(设计意图:运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使课堂气氛活跃富有创意,既增强学生对演奏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七、拓展延伸,资源共享。

1、通过了解扬州的民俗文化,师生共同探究我们陕西的地方特色文化。

2、让学生观看视频《陕西八大怪》,了解陕西本土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南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差异。

“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凳子不坐蹲起来。姑娘不对外,房子半边盖,手帕顶起来,锅盔馍赛锅盖”。

3、学生可随音乐说唱出以上陕西特色的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江苏民歌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故土的热爱。)

八、总结提升。

刷子李听课反思 篇9

山下小学

方姿

在《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很多亮点,我就选择几点谈谈。一是确实在舍中得了,在教学中只抓了“奇”和“如何写奇”这两个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重点,而大胆地放了过多细的东西,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体会,有效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样样不精个个不透的现象。二是采用板块式推进教学结构,不象精读教学那样追求线性,环环相扣的进行教学。在这处板块式的设计中,教学跳跃进式的前进,给了学生更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三通过扩展“刷子李”这种命名方式和结尾由介绍《俗世奇人》进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此书的兴趣真正实现了增加文本的宽度而非厚度的目标。四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继续运用浏览、默读、勾画读书、写批注,用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物等这些以前学到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自悟,基本体现了略读课文的应用性。五是在课件的使用和教学的进行配合的较为恰当,达到了“用课件”而不是“秀课件”的目的。

《触摸春天》听课反思 篇10

左 婷 杨玉环老师声音甜美,始终面带微笑,她创设了一堂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特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春天!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深远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下面,我就最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内涵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想象感悟、品词析句感悟、朗读感悟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生命内涵的理解。比如,“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儿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含义挺深的。一个什么也看不见得盲童要想抓住一只蝴蝶令人无法想象,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具有的“神奇的灵性”,这个“神奇的灵性”可能是是指小女孩儿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力量,因为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她就像一位仙子,蝴蝶也愿意和她做朋友。在林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是安静对于生活的挚爱,创造了生活的奇迹。朗读─体验、体验─朗读,两者融会贯通,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朗朗书声,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杨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听、读的训练,更在说、写的训练上加大了力度,在感受“安静为什么放飞蝴蝶,还要仰起头张望”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组说话训练:安静的心和蝴蝶一起飞起来了,她仿佛飞到了,看到了。通过这样的说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小女孩。又如:在引导学生向安静学习,也做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时,林老师又设计了一组说话训练:()有生活的权利,()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杨柳青赶大营与美食交流(上) 篇11

在我国西北边疆的乌鲁木齐市,旅游者会发现。当地居住着不少讲话带有浓重的天津杨柳青口音的居民,攀谈起来会使来新疆旅游的同乡备感亲切。原来,他们的祖辈都是清末至民国初年“赶大营”到新疆创业的,最早的大约在光绪年问,到新疆后多以经商或打工为生。生活安定了,有的就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与新疆各族人民荣辱与共,共同建设新疆。如今,“赶大营”的杨柳青人已经传到五六代了。不仅在乌鲁木齐,杨柳青人的踪迹遍布天山南北,伊犁、塔城乃至喀什、和田也有“大营客”的后裔在工作生活。也有一些“大营客”在新疆创下基业挣下第一桶金后,带着资金回归故里,或颐养天年,或在故乡第二次创业。无论如何,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为繁荣新疆和家乡的经济、文化诸项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津杨柳青镇以年画出名,但实际上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影响要超过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人“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自发而又成功的移民。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入新疆。成立所谓“哲德沙尔国”。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清军西征。击败了盘踞新疆多年的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至光绪三年(1877年)收复了全疆。当时天津一带连年饥荒,兵祸不断,杨柳青受灾严重,人们纷纷外出谋生。于是“跑西北”的杨柳青人挑挑担担。跟着左宗棠的大军做小生意糊口,因经常跟随部队大营不断迁移,且处于西北边疆,故也谓之“赶西大营”。战事停止后,已无大营可赶,此后的杨柳青人进疆谋生就称“上西大营”或“跑西大营”。“赶西大营”简称“赶大营”,“上西大营”或“跑西大营”则是“赶大营”的继续和延伸。进疆“赶大营”的人,则被称做“大营客”。

这一批批饱受苦难的杨柳青人当时并没有想到,“赶大营”者居然会在古今商贸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篇华章。这些杨柳青人,紧密配合清军的军事行动,历经大小战役百余次,克复南北疆16座大城,收复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他们出生入死。为部队提供了坚强可靠的后勤支援,为收复祖国西北边疆立下了赫赫功勋,很多人甚至为此英勇捐躯,成为客死异乡的无名忠骨。

“赶大营”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高峰。一次是在光绪元年。杨柳青人用货郎担担着毛巾、肥皂、布袜、腿带、针线、茶、烟、糖、辣椒、常用药品等,就是这些平日里不被人注意而又生活必需的“针头线脑”,连接了天津与新疆的一条血脉,靠着这一点一滴的物质与精神积淀,使天津人的精神、天津人的生活味道遍布了天山南北。杨柳青人从肩挑小篓逐渐发展为开设店铺。一时,在新疆的历史上破天荒地出现了津京风貌的商店铺面遍地开花的局面。第二次出现在光绪八年。杨柳青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天津商帮,构成了覆盖整个新疆的经营网络,为新疆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时,“津帮”曾遍布新疆各大中城镇。形成“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局面。“津帮”当时翘居先后进入新疆的燕、晋、鄂、湘、豫、秦、陇各帮之首。《新疆图志》称,新疆商业“津人植基最先,分支遍及南北疆”。肯定了津帮在新疆商业史上奠基者的地位。第三次在光绪十六年。在经济交往上出现了商业、手工业、工业等多业并举的局面。在文化交流上,年画、蔬菜种植等百余种艺术、技术传人新疆,史称“百艺进疆”。

“百艺进疆”为新疆带来了内地的各种技艺和文化习俗,如天津的年画、风筝、剪纸、春联、珠算、社火(包括龙灯、武术、秧歌、音乐会)、水会、花轿扎彩、建筑(京式楼阁、四合院、庙宇及雕刻、彩绘)、造纸、毛巾、供电、电影、金银工艺、游艺(抖空竹、踢毽子)等。当然,还有一系列的饮食文化,如蔬菜种植、海昧、烹调及风味小吃。

饮食文化的交流也是和“赶大营”的杨柳青人分不开的。当年,左宗棠率兵入疆取得了胜利,乌鲁木齐经过多年的战乱恢复平静之后,城内市面冷清,日用商品极度匮乏。杨柳青和从各省“赶大营”来的商贩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解决了老百姓一时的生活难题。这其间有一批杨柳青人经过艰苦创业定居在乌鲁木齐的大十字一带。比如曾有姓杨和姓周的两个人凭着做糕点的手艺开办了“复泉涌京津糕点店”,兼营酱菜和调味品。还有人开办了津京风味的饭馆。在乌鲁木齐的大十字等繁华地带,不仅可以看到家家贴着杨柳青年画,而且可以在饭馆中品尝到天津厨艺的山珍海味、脱骨酥鸡和各种风味小吃。在糕点店可以买到精美的京津糕点,以至大十字被称为“小杨柳青”。

杨柳青人除了能吃苦之外,在经营上最讲诚信,坚持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利为义、仁心为质,这种诚信贸易促进了汉、维、回、哈、蒙等各族群众的团结和融合,为巩固和发展边疆做出了贡献。

后来,天津杨柳青人商帮在宣统二年的(1910年)“王高升纵火案”中受到重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因交通受阻和货源断绝而转向衰落。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新疆与天津两地的饮食中找到两地饮食文化交流乃至融合的痕迹。

馕和缸炉烧饼

新疆的馕历史悠久,它源于古波斯,当今的伊朗人还在食用这种食品。吐鲁番当地博物馆里陈列着在此出土的属于唐代的馕。说明至少在二千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烤制这种美味的面饼了。在敦煌文献中所载的“胡饼”、“炉饼”指的就是新疆的馕。只是它的原名叫“艾麦克”,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新疆,才改称“馕”的。如今,馕早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在天山南北,到处都可以闻到它那独特的香味。馕是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熟食。

馕的基本原料是面粉。用小麦面粉做成的,当地称为“阿克馕”,用玉米面粉做成的叫做“扎克尔馕”。阿克馕是用小麦面、水、适量的盐和酵母掺和起来,稍发酵之后,用一种叫做“图努尔”的火炉烤制而成。它有略厚而滚圆的边沿,中间宽展。上有戳成的圆形麻点花纹。大的馕用2公斤的面粉做成,直径有40至50厘米。可称馕中之王。小的馕只有茶杯口大小,厚约2厘米,面里放有羊脂和植物油,还有的用新鲜牛奶或羊奶与油和面。还放上鸡蛋,做工精细。小馕吃起来香脆,久储不坏、不干,见茶水就酥,是旅途生活中最理想的方便餐。用玉米面做的馕顶饥耐饿,是家中常备的干粮。这种馕与维吾尔饮食生活中特有的酸奶、沙枣汤、羊肉汤等搭配。泡着食用别有风味。当地还有在馕刚出炉时趁热就着核桃仁吃的习惯,那更是满口喷香。

在新疆市面上出售的馕主要有用麦面做成的三种系列:一种叫“喀克恰馕”,即薄馕。这种馕有宽展而薄的中间和略厚而滚圆的边缘。做工精细,外观讲究。在戳成的麻点花纹上沾有“皮亚孜”。即洋葱末和芝麻。有的馕不仅把边沿做成美观的波浪形,还在洋葱末里掺进沙枣水或往刚出炉的馕上涂抹一层沙枣水,使馕面变成红黄相问,勾人食欲。第二种叫“格尔德馕”,它厚约4—5厘米,呈圆形。中间有一个肚脐眼。这种馕因为揉面时间长、揉得透,趁热吃时特别有嚼头。它水分少,像是中原地区的“锅盔”,常被游客误认为是用死面烤成的。第三类是里面包有肉馅的“肉馕”,像中原地区的“烤包子”。这种馕色泽黄亮,面皮酥脆,肉嫩鲜美,咸中带香。馅用的是肥多于瘦的羊肉丁、洋葱末、盐、胡椒粉、孜然粉等,以其特殊的口味成了新疆各族人民欢迎的风味食品。

(待续)

青年教师听课反思 篇12

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认为要想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除了要吃透教材,还要不断地学习同行的经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去听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课,去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吸取经验,这样才可能少走弯路,刚好学校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个学习的机会,在这3个月里我从其他的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的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开始我的听课记录就像流水帐,把一节课从头记到尾,结果经常会分不清重点,有时甚至会不明所以。现在明白了听课也要像备课那样要划好教学环节,记录好全课的教学环节,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知识铺垫、按层次讲授新课、总结全课、提高升华或交代规律等。分好了步骤才能更加明确授课者的设计意图,才能为后面的分析起到帮助作用。

每位讲课老师都很认真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使课文内容“活”起来。感悟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同时,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热情,这种激情也带动了学生,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愉悦的在读书,快乐的学习。

这次听课感触最深的是民语老师上的课,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很有耐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鼓励学生要大胆,总之就是教态非常好,而且讲课的条理非常清楚,70%都事用汉语来讲的。每个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次活动每位老师都讲了两堂课,我们都认真的做课后的反馈,保留我们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的地方,在第二次的讲课中来完善先前不足的地方,我们还通过听别人的课吸收其中的有点,这样就是集中大家的优点来共同的进步。

特别是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还迎来了41小和75小的青年教师,这个交流更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后在我们平时结对的时候也要重视集体备课,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学校和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么好的平台来学习,来展示我们青年教师,希望以后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能有学习,交流的机会。

谭丽萍

教学反思 ——听课有感 篇13

第一节课是由范村小学的薛红梅老师主讲,本堂课安排的很好,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很扎实,通过听这节课,我有很多感悟:在课堂不论是哪一环节,老师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多说,说过程;多想,多想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把新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进一步理解,使同学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听课有感》。真正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这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课是由实验的薛老师主讲。这位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强,当时这节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并且作业全批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上把新方案的内容转化为让学生用多种方案板演,并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来转变成一题多解,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值得学习的地方是本节课老师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整堂课实在欢乐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的,学生的愉快教师的轻松,是课堂气氛活跃的条件。

《复韵母》听课反思 篇14

《复韵母》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李莉老师讲的复韵母,让我耳目一新。明明刚代过一年级,却觉得拼音教学很新鲜。李莉老师的确是个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老教师。

时刻强调坐姿、表扬及时。声音抑扬顿挫,语调响亮。是李老师最主要的特点。

导入课题新颖有趣。在教学āi时让两个孩子背靠背站好,形象生动而直观的教授了āi这个复韵母。知识点落得很扎实。教完复韵母直接把四个音调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从这一过程就可看出李老师平时对他们班级的孩子要求很明确。孩子们的回答干脆利落,声音洪亮。很值得肯定。

图文结合,锻炼孩子敢于表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鲜艳的图片,注意力自然被吸引。整堂课教师讲得十分精彩,可见备课认真,准备充分。

标调歌我也让孩子背过,但李老师拍手背的方法的确很能激发孩子兴趣。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摘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李老师苹果制作的精美可爱,就是有点小。也是由于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原因。苹果摘的有一点点乱。在这种游戏教学时间一定要组织好学生,不然很容易出乱子。我就没少受过摘果子的苦。也是因为孩子们太喜欢李老师制作的卡片了。

听课反思 篇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大家都有共识: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怎样真正落实识字这一目标呢?

最近,观看了学校组织的“个性课堂”展示和竞赛系列活动。几堂低年级的识字课给人印象深刻。课上老师们或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或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情趣。以下是我的一些听课记录与反思:

片段一:(《最大的“书”》周静执教)

出示“岩”后,周老师先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读准“岩”的字音,然后问:仔细看看这个字,你能猜猜它的意思吗?学生的思维迅速激活,学生说:我猜“岩”指的是山上的石头。周老师给予热情赞扬:“你真会思考!”并小结:“像这样„„会意字„„”及时教给学生方法。以为老师会就此打住,但周老师接下来的引导可谓锦上添花:“我们的家乡重庆,是一座山城,与这个岩’字有着不解之缘。很多地方的地名里都有这个字„„随即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红岩”等地名,在认读地名时,既体会到“岩”的丰富内涵,也使这个生字反复在与孩子们反复见面中成为了朋友。

片段二(《画家乡》李丽执教)

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李老师创设情境说:“欣赏了涛涛的家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青的家乡吧”“别急,几个字宝宝也要一起去,愿意带上他们吗?”读准字音后,李老师说:“大家开动脑筋,一定有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的识字兴趣瞬间被激活了,纷纷举手,说:“我有办法!”“我来说!”„„)

师:别着急,先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随后的发言相当积极,识字方法多样,如:猜字谜、区别形近字、加一加、组词、生活中识字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

片段三:(《最大的“书”》周静执教)

在学习“刨”时,周老师创设情境先与学生分角色合作读对话,再让学生课文,勾勾画画,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生回答“六个。”周老师顺势小结:是的,一共提了六个问题。像川川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提问,就叫刨根问底。”并出示词语齐读。这样,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情景中自然轻松、明白通晓地理解了。接下来,落实“刨”的识记。周老师先是启发学生,它的形近字特别多,再出示形近字儿歌,最后引导学生把“刨”也编进儿歌里。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识字课堂充满情趣。

〖听课反思〗

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大家都这么说。听到的几堂课里,真正在课堂上落实目标而不是口号,扎扎实实地识字而不是满堂跑,老师们做得真好。

第一,静下心,备课时落实到每一个字,对每一个字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片段中,周老师对每个生字的处理各具特色,实际上,在她的整堂识字课里有许多这样精妙处理。简单的字一带而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字理不不同,识字方法自然不同。象形字“册”就看图识字,“岩”是会意字,就看字猜义,形声字“刨”通过字形比较识记。识字方法多样而巧妙。

第二,音形义结合,积累语言,扎实识字

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是让学生自己尽早地自主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力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得的字音形义结合,更具生命力——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周老师引导学生对“岩”字的学习时,相信心中,这绝不是一个硬生生的字,而是富有亲切感的老朋友。

第三,自主选择识字方法,体验识字过程中的快乐。

当然,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自主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法去自主识字,体验识字过程中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在片段一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猜出“岩”的字义。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自主。片段二中,李老师创设了富有趣味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孩子们识字 的愿望,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成为了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

上一篇:酒店年终总结会议流程下一篇:《美人何处》经典语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