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2024-08-28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共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1

第六节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②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

①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

②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③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们进一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④培养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⑴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⑵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9—32(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⑶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⑷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⑸在测完课本图9—3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再做图9—32丙图的实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⑹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⑺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6.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教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2

一、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 但好多老师对此并不重视, 实际上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 没有它, 物理课堂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 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教学, 我更是特别重视。在教学中, 我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经常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 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使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 同时我还扮演学生的角色,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例如, 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内容时, 在学生自己解决了“放大镜、投影仪的原理”以后, 又提出:“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问题一提出, 学生就开始忙起来了, 有的分析理论、有的动手实践、有的查阅资料, 最后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比老师讲“怎样怎样去做, 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要感兴趣的多,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会更有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力争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探索性、创新性, 使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有兴趣,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放手要让学生提问题, 让他们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大气的压强》一课的内容时, 有的学生曾经提出: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教师利用“空瓶吞蛋”进行演示实验, 然后把进一步探究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这时, 课堂气氛异常浓烈。有的小组商讨如何设计实验, 再小组讨论实施的步骤;有的小组先进行讨论, 再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创设的覆杯实验、塑料吸盘实验, 都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每个小组探究过程中, 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交流、实验中, 他们还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物理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可以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与运用, 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同时, 物理知识的运用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为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知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 在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时, 让学生结合平时用的照相机,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分析, 最后得出“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的条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论。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照相机的原理, 也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八年级下学期“压轴题”选析 篇3

不等式篇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解题思路点拨]

解不等式和解方程类似,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步骤和解方程几乎一样.但进行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时,若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如果系数里含有字母,则要对系数分情况进行讨论(大于0、小于0及等于0).

对于和方程相结合的混合不等式组,我们可先解出方程,再代入不等式,最后解出不等式就行了.如果是给出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把不等式化简到“系数化为1”这一步,观察不等号的方向,再对系数进行讨论.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典型例析]

例1 解不等式:x+2+>7+.

分析:两边消去可解得x>5.但原不等式中含有分式,故应考虑分母不为0的条件,即x≠6.

解:将原不等式变形为x≠6,

x+2>7,解得x≠6,

x>5.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5且x≠6.

例2 若x满足不等式≤≤,求x能取到的最大整数.

分析:要先把原不等式化成常规不等式组.

解:原不等式可转化为不等式组

, ①

. ②

由①得x≥-,由②得x≤.所以-≤x≤.可见,x能取到的最大整数是0.

例3 解关于x的不等式:-2>.

分析:先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a2.因a≠0,故a2>0,去分母后不等号不改变方向.再对x的系数进行讨论,可得不等式的解集.

解:显然a≠0,将原不等式变形为3x+3-2a2>a-2ax,即(3+2a)x>(2a+3)(a-1).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3+2a>0,即a>-且a≠0时,解集为x>a-1;

(2)当3+2a=0,即a=-时,不等式变为0·x>0,无解;

(3)当3+2a<0,即a<-时,解集为x<a-1.

<\server2photosSL8Sjjgg.TIF>[现在就练!]

1.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x≥,那么m的值是.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解题思路点拨]

分解因式时,我们应先提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难以分解时再用拆添项法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多项式,我们可以考虑用换元法.提公因式时,要一次提彻底,这样便于下一步分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时,一定要先写成公式的形式,再用公式,这样不易出错.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典型例析]

例4 分解因式:-2x5n-1yn+4x3n-1yn+2-2xn-1yn+4.

分析:对于含字母的指数,要找到最小的指数,先提公因式,再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注意要分解彻底.

解:原式=-2xn-1yn(x4n-2x2ny2+y4)=-2xn-1yn[(x2n)2-2x2ny2+(y2)2]

=-2xn-1yn(x2n-y2)2=-2xn-1yn(xn-y)2(xn+y)2.

例5 分解因式:(x2+x+1)(x2+x+2)-12.

分析:把原式完全展开再分解较麻烦.我们可将x2+x看作一个整体.

解:设x2+x=y,则

原式=(y+1)(y+2)-12=y2+3y-10=(y-2)(y+5)

=(x2+x-2)(x2+x+5)=(x-1)(x+2)(x2+x+5).

注:也可用y代替x2+x+1来进行分解,请同学们试一试.

例6 若x2+xy+y=14,y2+xy+x=28,x+y的值为多少?

分析:通过解方程,很难分别求出x和y.但我们可整体求出x+y的值:把两个方程相加,通过完全平方公式进一步配方,再分解因式可得结果.

解:把x2+xy+y=14和y2+xy+x=28两边分别相加,得

x2+y2+2xy+x+y=42,(x+y)2+(x+y)-42=0,(x+y-6)(x+y+7)=0.

所以,x+y=6或x+y=-7.

<\server2photosSL8Sjjgg.TIF>[现在就练!]

2. 把多项式x2-y2-2x-4y-3分解因式之后,正确的结果是().

A. (x+y+3)(x-y-1) B. (x+y-1)(x-y+3)

C. (x+y-3)(x-y+1) D. (x+y+1)(x-y-3)

3. 分解因式:(x2-1)(x+3)(x+5)+12.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解题思路点拨]

化简分式最重要的工具是分解因式,只有分解因式后才能找出最简公分母,才能对分式进行约分.常用的化简技巧有拆分法、取倒数法、分步通分法、设参数法等.

使用拆分法时,要明确拆分是为了相互抵消,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必要拆分.使用取倒数法的前提是分子不为0,再者要整体取倒数,多项式各项分别取倒数是不行的.分步通分要起到一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达到逐步化简.设参数法要结合解方程组来使用,注意方程之间的加减消元,想办法求出参数或把参数消去.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典型例析]

例7 化简:++.

分析:三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比较复杂,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因每个分母的两个因式相差1,故可将每个分式拆分,然后再化简.

解:原式=++

=-=.

例8 当a=2时,求下式的值:+++++.

分析:直接通分显然很复杂,可将各分式分步通分,逐步化简.

解:原式=++++

=++++

=+++

=+++

=…=.

将a=2代入,原式=.

<\server2photosSL8Sjjgg.TIF>[现在就练!]

4. 若a+b+c=0,化简a

+b

+c

+2所得结果是().

A. 1B. -1C. 2D. 0

5. 若=a,=b,=c,求++的值.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解题思路点拨]

相似问题可类比全等问题考虑,但其解法要比全等问题解法更灵活.首先要观察哪两个三角形可能相似,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把有用的边想办法向两个三角形中转移.如果不存在相似三角形,我们要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常用的作辅助线方法有连接、延长、作平行线、作高、作角平分线等.

证相似的目的若是为了得到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在选边时要选择有用的边,有时需和全等结合,找出相等的边进行替换.

对于相似中的动态问题,我们要学会用静态的方法来考虑,在动中找出不变的量、不变的关系,这样动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server2photosSL8S8s3p6.tif>[典型例析]

例9 如图1所示,△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

分析:证明线段成比例,显然要证两三角形相似.而题中没有明显的相似三角形,故可利用角平分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证明:过B作BE∥AC,且与AD的延长线交于E.如图2.

∵ AD平分∠BAC,∴ ∠1=∠2.

又∵ BE∥AC,∴ ∠2=∠3.

∴ ∠1=∠3, AB=BE.

显然△BDE∽△CDA,故=.

而BE=AB,所以=.

例10 如图3,△ABC中,∠ABC=60°.点P是△ABC内一点,且∠APB=∠BPC=∠CPA.若PA=8,PC=6,求PB的长.

分析:由条件知∠APB=∠BPC=∠CPA=120°,而PA、PB、PC分别是△ABP和△BCP的边,我们是否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通过条件∠ABC=60°可得到∠BAP=∠CBP,从而问题出现“转机”.

解:∵ ∠APB=∠BPC=∠CPA,

∴ ∠APB=∠BPC=120°.

∴ ∠BAP+∠ABP=60°.

又∠CBP+∠ABP=60°(已知),所以∠BAP=∠CBP.

∴ △ABP∽△BCP.

∴ =.PB2=PA·PC=8×6=48,PB=4.

<\server2photosSL8Sjjgg.TIF>[现在就练!]

6. 如图4,在△ABC中,AB=AC=,BC=2.在BC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1,P2,…,P100,过这100个点分别作△ABC的内接矩形P1E1F1G1,P2E2F2G2,…,P100E100F100G100.设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l1,l2,…,l100,则l1+l2+…+l100=.

练习题参考答案

1.

2. D(提示:原式=(x-1)2-(y+2)2)

3. 原式=(x+1)(x+3)(x-1)(x+5)+12=(x2+4x+3)(x2+4x-5)+12=(x2+4x)2-2(x2+4x)-15+12=(x2+4x-3)(x2+4x+1).

4. B(提示:原式=++++++2=++++++

-1=

-1=(a+b+c)

-1)

5. 1(提示:根据比例的性质,由=a=,得=.同理有=,=.三个式子相加).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4、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1、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六、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 b、用改锥拧下螺钉: ;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四章,他们分别是:压强、浮力、机械与人、小粒子与大宇宙。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七、课时计划:

第1周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3课时

第2周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3课时 第3周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1课时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课时

复习

1课时 第4周复习、本章测试及讲评

3课时

第5周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1课时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2课时

第6周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1课时

复习、本章测试及讲评

2课时

第7 周复习、本章测试及讲评

3课时 第8周 半期复习

3课时 第9周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课时 第10周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2课时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习题讲评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习题讲评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效能

习题讲评

复习、本章测试及讲评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教师们应该怎么样的去编制一份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工作总结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一)

一.提高觉悟,以思想为行动指南

一期来,我时时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内生活,收看、收听各类新闻报道,了解时事;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带,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这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思想上的目标──我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立足本职,积极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1,本期, 我担任了的是初三年级106班的物理教学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一滴水”的需要,我在认真备课、上课之余,还尽可能地利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自学各类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最近,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工作,我又在努力自学电脑基础知识,还尝试着学习电脑FLASH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

2,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中,我积极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诸如兴趣教学法、交互探求法、情感交流法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我深知学生组织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巧妙组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五自”显得更为重要。本学期, 我精心设计、编排了以下活动,做了以下工作:

⑴科技作品制作比赛;

⑵ 开辟了物理科学知识探讨专栏;

⑶解难题竞赛活动;

⑷寻找身边科学知识的活动。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学期,我所教的八(3)班的物理课程,在同年级的统考中,平均成绩达60分,优秀率30%,及格率80%,其中的肖化云同学每次的考试中均获同年级的第一名。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工作亦无止境。二十一世纪才是人才培育的时期。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我一定更加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二)

一、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新教材的第一年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汗水。

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期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三)

一、精心备课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我是全新的接逐这门课程,面对全新的学生,用全新的教材来教。在备课过程中我丝毫不敢马虎,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用书(教参),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教案,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其取舍、增补、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当我挟着满载心血的教案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节课,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很高,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讲台上的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所有这些不能不得益于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 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很显然,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如果说备课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那么上课就是“真枪实弹”了。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以静致动”,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素质。这学期,我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崩着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下每堂课的感到有遗憾的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前面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我所教的三个班,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作业也因为错题太多而找别人的来抄,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要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了解原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没有努力去学的,要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的,要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增强他们自信心。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时地表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这些都有待今后改进。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7

问题化学习是一个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构问题系统发展学科思维。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里,学生从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以及能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自构问题系统,到能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并为完成这个任务设计自己的学习步骤。

在本课教学时,学生处于问题化学习较为成熟阶段,已经学会了从标题、关键句、文体特征提出核心问题,也能够初步构建起自己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有限,他们初步构建的问题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问题系统中问题间的排序不够清晰合理,对于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随意性比较大。

以此课为例,有小组以中国为什么成了一个“懒人国”为核心问题,分别按序设计了以下问题:中国成了懒人国与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以差不多先生为榜样?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倒过来排的话,解决核心问题更加容易些。

其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

在问题化学习中,我们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称为“问题系统”。在学生尝试构建问题系统的初期,他们设计的问题系统通常呈现比较单一的问题链形式,问题集、问题网、问题树等形式运用得较少。这不利于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很难把文本挖深挖透。

再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具有多变性。

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显性的静态设计,问题的设计、排序、衔接等比较固定,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课堂设计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的问题化学习课堂中,学生虽然在课前会设计出自己的问题系统,但他们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发新的问题,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问题系统。

[学与教的设计与过程]

(一)《差不多先生传》预学设计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学习内容:

1.词语积累(略)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表格略)。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一”,具体包括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身份、外貌特点(眼睛、耳朵、鼻子和嘴)、记性、思想、口头禅。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二”,包括对差不多先生死后的评价与产生的影响。

3.请完成以下任务。

(1)作者运用夸张、反语等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并充满着幽默讽刺的效果,请摘抄这样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摘抄的句子。

(2)在阅读本文时,我产生了哪些问题?

(3)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认为本文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4)我们小组设计了3~4个问题,按序排列后,发现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是怎样的?

(二)学与教的过程设计

1.确立核心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简要分析问题单,确定核心问题及解决路径。

课堂实况:各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以不同的核心问题设计了自己的问题系统,教师发现这些问题系统具有相似之处,6组学生中有5组围绕关键句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其中3组是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另两组分别是:“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呢?为什么作者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最有名的人”?还有一组则从标题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人们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

课堂实录:

师:有3个小组都以为什么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这一问题为核心问题,我们就暂且以这一问题为核心研读文章。接下来,请大家参考问题单上的问题系统,一起来看看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一条怎样的路径。

生:我们可以看看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

生: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有哪些特点。

生:我们组设计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差不多先生?

师:建议大家在设计路径时设计四五个小问题,那针对我们的核心问题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生:差不多先生有哪些影响?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刚才大家围绕着核心问题的解决共设计了这4个小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些问题为路径走进课文《差不多先生传》。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确立了本组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核心问题,找到集体学习的切入点。

2.梳理情节

学习活动设计:1.什么是人物传记?2.文章中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这几件事是如何安排的?4.作者为何要选这些材料?5.这些事例表现了差不多先生怎样的特点?通过这5个问题的解决,结合预学单,进行以下教学:“传”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梳理情节(买错糖、记错地名、记错账、错过火车、请错医生);按时间顺序,叙述由简至繁,事情后果及程度逐渐严重;体验这些材料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差不多先生一生做事马马虎虎、从不认真、敷衍塞责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关注情节的选择及排序,让学生初步感受差不多先生在做事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个性特点。

3.赏析人物形象,丰富问题系统

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5~10段,与差不多先生进行问答辩论,重点关注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及他的心理表现,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

学生分组按序散读,然后每组派出两名学生为大家朗读,要求读出差不多先生不肯认真的特点。

生:朗读“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

师:你们有没有问题问这位差不多先生?

(学生沉默)

师:老师有个问题,差不多先生,你怎么会认为千字比十字只是多了一小撇呢?

生:写的时候并没有算这个账到底是多少。

师:那千字和十字真的是差不多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学生最初问不出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提问的示范,用步步追问让学生体会提问的视角并意识到差不多先生把“十”字和“千”字写错就是一种危害他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了这种示范,接下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学生问答辩论片段示例:

片段一:

生:朗读“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师:哪个字是我们可以嚼一嚼的?为什么?

生:“总”字,表现出差不多先生始终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问题。

师:看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差不多先生的问题,可惜的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针对这一段,我们还有问题吗?

生:差不多先生,都迟到了,你还“从从容容”“慢慢地”,为什么呢?

生:那是因为“我”对任何事情都看得透,想得通。

生:既然你想得通,为什么还要生气?

生:“我”是对火车司机这么认真想不明白。

师:原来他对自己是想得明白的,但是对于火车司机的做法是无法理解的。

片段二:

生:朗读“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

生:我想问差不多先生,你的家属为你买药,为什么患上了和你差不多的毛病?这两者有关系么?

生:我们每个人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珍贵,为什么他知道找错人了,还是让牛医给他治病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朗读与问答进一步揣摩差不多先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感受与理解。因为对于问题化学习而言,课堂就是学生、教师、学科(文本的作者、故事中的角色、历史人物、历史学家、自然定律的科学发现者)之间的基于问题不断发现与解决的对话过程。

4.析环境,悟写意

学习活动设计:为什么差不多先生会成为“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作者胡适先生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围绕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朗读末段,分析“差不多先生”死后众人的评价及影响。学生小组讨论文中运用反语的表达效果,再读末段,反复体会(“格言”“德行”“圆通”“榜样”等)。总结:运用反语,讽刺了差不多先生的凡事从不认真、敷衍苟且的行为。结合第2、第3段及末段内容,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针砭了国人的劣根性。文章传达了作者对此鲜明的讽刺与深刻的忧虑(“人人”“处处”“各”“天天”“中国全国人”“不很”“一命呜呼”“绝气”“不肯”)。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语言,通过品读文中的反语、夸张及虚词、实词,体会字里行间潜藏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差不多先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理解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尖锐批判,从而达到警醒的目的。

5.巩固

学习活动设计:试运用反语或夸张,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差不多先生的故事。

课堂实况:回顾今天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课的开始我们设定的路径(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名字为什么叫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影响)解决了核心问题——为什么他是全国人的代表?当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新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另外一个大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而这又是我们另外一组学生在设计问题系统时找到的核心问题。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学会带着各种问题有序而又深入地仔细解读文章内容,我们就能把文章读得更透。

设计意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话锋一转,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对问题解决路径的回顾上,并通过课后练习来达成这一目标。

6.练习举隅

(1)课外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阿Q正传》。

(2)以《我不行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B.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C.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专家点评]

所谓问题化学习者,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在面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主动介入元认知系统,综合高效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与方法,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解决为主线,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智慧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境下,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与环境(任务)的交互,一种能产生并发展高阶智力的智慧行动,它体现为对事物认知的识以及对事物施为的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转知成能”“转识成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化学习是一种智慧学习。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年里,在学校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有了进一步提升,我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我积极参加数学组的集体备课、区进修校组织的研修,参阅各种教学资料做好备课工作。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与学生一同参加模拟考试,及时总结各种解题技巧。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常听本组有经验教师的课。与此同时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积极的向各位教师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作为毕业班,许多学生开始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反叛”时期,常常会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适时地在学期伊始,召开班会,重新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体会遵守规范的重要,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从而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积极的投身于中考的各种活动中。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会同各学科老师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状况,适时的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班、团会等活动,或者跟部分学生谈心地方式,并结合模拟考试的成绩及时的让学生在写出个人的短期、长期目标。

三、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

由于天气逐渐转暖,各种传染病接踵而来,加之班级学生人数少,学习任务繁忙,所以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远离疾病,我重新编排值日生表,并且及时检查值日情况,对获得卫生流动红旗的小组给予嘉奖。

四、待进步生工作

班级工作中,我尤其是对待进步生的转化,总是给予他们以充分的尊重与足够的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独立自主性,尊重他们的爱好,努力做到营造环境与激发兴趣相结合。同时,我也比较注意坚持说服教育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那些待进步生认识到错误并有悔改之意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此外,我还注意密切联系家长,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学生不是直线式的一帆风顺的成长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我意识到:在班级工作中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找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耐心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待进步生的转变,不只是班主任工作的结果,而是所有教师和社会、家庭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班主任应该与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战斗。

班主任是本班教师集体的核心,对有关班级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负起主要责任,对工作中涉及的人际关系,都要谦虚热情地予以协调。只有充分调动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工作才能全面完成。所以在早自习时间安排上我就尊重课任老师意见。同时我以身作则对课任老师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爱戴教给他们知识的老师。

班级是一个整体,各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老师对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在工作上关心、支持任课教师。班主任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心情愉悦。老师应该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经常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本班活动。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与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战斗,才能产生神奇的力量。

六、班级工作的不足: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

学,搞好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

二、基本情况

我校八年级共6个教学班,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八(1)(2)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较好,八(3)班次之,四五六班学困生较多。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开始有一些两极分化,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本期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7—12章,包括力、力和运动、压力压

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能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

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

自己的头脑。

六、课时计划:(八年级一二班可适当加快进度,加大难度)

开学评期末试题

1课时

第七章:力

6课时

第八章:力和运动

6课时

第九章;压力压强

6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

4课时

第十章:浮力

5课时

第十一章:功、简单机械

8课时

第十二章: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10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拿1个鸡蛋的力大约0.5NB、一名中学生游泳时所受浮力约为50N

C、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500PaD、大气对我们手掌的压力约为50N2、下列现象中哪一个起到了增大压强的作用()

3、如图所示,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锁摆回后能碰到鼻子

B、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铁锁的机械能逐渐变小

D、铁锁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4、“”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天平B.C.钓鱼竿D.铡刀

5、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6、如图所示的各个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B.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

C.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D.大家用力推汽车,汽车不动

7、关于以下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甲:独木舟 图乙:北京奥运会圣图丙:悉尼奥运会圣火图丁:蛟龙号载人

火在珠峰传递 在海中传递 深潜器

A、由图甲可知,原始人向后划桨船就向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图乙中,火炬手穿着特制的服装,是因为珠穆朗玛峰顶海拔很高,所以大气压也很高 C、由图丙可知,火炬手在匀速水平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图丁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m深的海底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大。

8、我县是莲藕生产大县,出产的莲藕粉嫩可口,深受群众喜爱。但民挖莲藕的情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挖之前莲藕不能浮上来是因为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B、穿着橡皮防水服往深水处走时,衣服会贴着身体越紧 C D9、歼——31 A B C

D

二、填空与作图

10)班小明同学勇夺第一。质量为48kg的小明同学在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因为刀口变钝,使刀口对指甲的压强____________(填“变大” 或“变小”)。劣质饮用水桶的塑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食品级卫生标准,而且较薄较软的水

桶装上饮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桶会变瘪,这是因为外界大气压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桶内的气压。在地摊上购买的塑料吸盘挂钩沾水后挤压在光滑的瓷板上,几分钟后就掉了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根弹簧压缩后用细线捆在一起,再把弹簧放到两辆无动力的模型小车中间,如图甲所示。用剪刀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状,把小车向两侧推动,如图乙所示。分析实验现象,可知:

(1)弹簧能推动小车说明被压缩的弹簧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对A小车的弹力__________(填“>”、“=”、“<”)弹簧对B小车的弹力。(3)A小车被推动的距离较近,是因为A小车的质量大,所以大,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13、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破坏说明地震具有__________。地震导致植被被破坏,山体松动,不少志愿者因为被飞石砸中而受伤甚至牺牲,飞石坠落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山上岩石裸露,遇到大雨就会产生泥石流,泥石流比洪水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因为相同体积的泥石流比水的________大,在速度相同时,泥石流的动能更大。

14、如图为撑杆跳高时,杆恢复原状把运动员向上甩的情景,画出此时运动员所受力示意图。

15、如图为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单桨赛艇的照片。赛艇的桨可以理解成是一根杠杆,图中已经画出了此杠杆的支点和动力,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

2及阻力臂L2____________。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三、实验与探究

16、则斜面的高为_______cm,拉力为_______ N。

17、夏琛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实验记录如下表:

(1)分析上表的数据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kg。(2)当浸入深度为4cm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N。

(3)下面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4)由以上实验,还可以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

18、刘琅同学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

(4)分析数据,可结论:

19入同种或不同种液体。

(1_____(填“左”或“右”)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

(2)向左侧水中加盐,可察到橡皮膜的凸起程度变_______,这说明。(忽略加盐后水位的变化)(3)8cm,右侧注入酒精,酒精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3

3。(ρ酒精=0.8×10kg/m)

四、综合应用

202014年下水,试航后将沿当年郑和航线“八下西洋”。仿古宝船长71.1米,宽14.05米,吃水深度4.6m,满载排水量1800吨,有六桅六帆,主桅高38米,帆面积600m2。(1)仿古宝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有多大?(2)仿古宝船船底所受水的压强有多大?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滑轮》教学设计 篇11

教授课形式一对一个辅导 育

教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师沟通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教学习理念:相互学习共享知识 案工作理念:快乐工作有效执行 简单机械杠杆 学法指导:(1)杠杆支点的辨识:杠杆转动时(瞬间)唯一不动的点;

(2)力臂的确定: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量取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3)动力和阻力没有绝对的分别,具体分析时可以认为以使杠杆朝某个方向转动的力动力,反之则为阻力。(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先调整杠杆平衡,注意记录数据,应用表格(P154)分析数据归纳关系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1.认识杠杆。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4.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天平5.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的平衡

1、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呢?

归纳结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2、实验探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滑轮

1.定滑轮2.定滑轮的作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4.动滑轮的作用: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滑轮组

6.滑轮组的作用: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承担动滑轮的绳子的几根,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7.滑轮、滑轮组的应用。

8.现代复杂机械的许多部件老师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小的如手表,大到机械人、大型挖机等。机械功

1.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2.做功的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 3.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4.功的单位:牛顿·米,专用名称: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1J的大小: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约为1J;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飞,做功约10J;„„ 功率

1.做功有快慢。2.如何描述变化现象的快慢? 3.功率: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4.公式: 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5.单位:

基本单位:焦耳/秒。专用名称:“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辅助单位: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1MW=1000kW,1kW=1000W 6.功率的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7.常见物体功率的大小:(课本P135)

8.机器上都有一个小牌子,叫做铭牌。上面标明这台机器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特征的一些数据,功率也是其中一项。机械能

1.能源危机与能源

2.能量,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能量与做功的关系:物体做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量为别的形式的能量就越多。

4.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J)。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

6.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8.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统称。

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就是它所具有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11.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结论:形变程序越__________,弹性势能就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上一篇:公司员工读《快乐工作》的学习心得感悟下一篇: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