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历史故事

2024-05-08

杨贵妃历史故事(共13篇)

杨贵妃历史故事 篇1

历史上的杨贵妃故事

正是因为杨玉环精通音律,才能和唐玄宗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话题,而杨玉环更是以一曲霓裳羽衣曲惊艳四座,成为大唐第一美人。

关于杨玉环,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她的两次感情,第一次是和寿王李瑁,杨玉环曾是寿王妃;第二段则是和她的公公唐玄宗李隆基。我们好奇的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究竟是不是真的?传说二人共浴华清池时,李隆基和杨玉环共吟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李隆基更是对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证,可见二人感情有可能是真的。

而大家更好奇的,可能就是有关杨玉环的生死之谜。史料上记载,安史之乱后,杨玉环为了保全李隆基一代明皇的形象,选择在马嵬坡自缢而死,可是后人知道,马嵬坡的贵妃墓只是个衣冠冢;也有人猜测,杨玉环被李隆基送去了东瀛,可是东瀛的两座贵妃墓中,只有两座佛像。所以直到现在,杨贵妃的死都是个谜。

杨贵妃与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一代圣君,年轻时,征战杀场,为唐氏基业打下了一片江山,后因和其亲哥哥感情不和,闹下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也因此留下了狠毒名声,不过他在位时,却是重用功臣,远离小人,建下了一代盛世,为以后的唐朝繁荣垫下了很好的基础。

唐太宗一生功绩不小,而后宫也是繁多,留下了子孙也不少。

杨玉环是唐玄宗的皇妃,也就是他曾孙媳妇儿,原本是他曾孙的儿媳妇儿,后来种种原因,才入宫做了贵妃的,而杨玉环要说和唐太宗李世民除了这层关系外,其他,也许就是玉环的曾祖父,是被唐太宗处死了的。

杨玉环出生名门,儿时之名叫玉奴,后来出嫁时叫玉娘,跟了唐玄宗后,才改名玉环的,而这名字后来,也被后人当作了她死后的打趣名,这原因就要从杨玉环的死说起了。

杨玉环因生的貌美,又深通琴棋,音律,而得唐玄宗盛宠,可是她却因为深得唐玄宗的宠爱,持宠而骄,让自家亲戚都毫无顾忌的无所非为,其堂哥更是权倾朝野,这还不知足,还要贪得无厌,收取贿赂,将朝中大臣不放在眼里,就连皇室的人也不屑一顾,让其皇室中人在同席用膳时,还得让座,这种种行为大大激怒了朝中其他大臣,也惹了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子,又加之当时正赶上安禄山之乱,众大臣变借此为由,说是杨氏家族坏了朝纲,将其堂哥乱刀砍死,又强逼唐玄宗赐死了杨玉环,也就是三尺白绫自缢而死的,这就是所谓打趣的名字,玉环,白绫环颈。

杨贵妃荔枝的故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绝唱,为历史留下两扇窗,以供后人窥探千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和唐宫秘史。

这句诗,其实描述的是唐玄宗为杨玉环运来荔枝的历史典故。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可是当时的京城在北方,荔枝生长在南方。荔枝是娇贵的水果,一日失其香,二日失其色,三日失其味。随意,如果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是很困难的,但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荔枝,送荔枝的人一路上到一个驿站就换人换马,而荔枝却始终在运往长安的路上,就这样一路马不停蹄的将荔枝运到长安。所以后来连荔枝的名字也叫“妃子笑”,足以看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

另有一说,统治者在竭尽全力的骄奢淫逸,快马加鞭本来应该是军事紧急或者是国家大事才要用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里“一骑红尘”,尘土飞扬,并不是为了国家大事,“无人知”三个字更是意义深远,“无人知”的是送来的不是军情是荔枝,“无人知”的是如此紧急的只是为了贵妃一笑。这短短两句,足以见得当时的统治者整日沉迷于酒色声乐,沉迷于温柔乡,不理朝政。这是对唐玄宗莫大的讽刺,而对杨玉环而言,她只是个想吃荔枝的女子,却不幸背上了祸国殃民,红颜祸水的骂名。

猫贵妃的故事 篇2

春天到来的时候,男猫和女猫们都聚集在屋顶,情意绵绵地唱着情歌。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可猫贵妃是不屑加入的。那些歌声叫它烦躁不安,最后它终于忍不住了,翻身蹿上屋顶,声色俱厉地说,滚下去,你们这些狗男女!

当然,这并不证明猫贵妃漠视爱情,其实它也在等待。它知道,它的主人即将把一只猫介绍给它——那是一只来自欧洲的猫,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贵族的气息。而当那一天到来时,猫贵妃大失所望,原来贵族也是有差别的,而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老了,还一个劲地搔首弄姿。后来有一天,贵族老猫在喝牛奶的时候被烫了一下,引发了心脏病,它打了一个滚,死了。

在此后的若干年里,猫贵妃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迅速发胖着。偶尔它忧郁的面孔会在窗前一闪而过,那是它在窥视外面的树丫和春天的气息,可那不是它的世界。有事实证明,后来它又遭遇过一次爱情,是的,它爱上了一只流浪猫。那是个野蛮的家伙,喜欢打架,扯着嗓子唱歌,在树杈上睡觉。在某一次,流浪猫吹着口哨说,喂,小妞,让我们私奔吧。

猫贵妃激动不已。还有什么比浪漫的爱情更叫人心动?它们决定在半夜碰头,地点是后街的树下。快到半夜的时候,猫贵妃突然发现自己的披肩不见了——这真可怕,作为一只优雅的女猫,我怎么能失去披肩呢?一个小时以后,它终于找到了披肩,同时,也错过了那只野猫。后来别的猫都知道了这件事,它们嘲笑说,瞧你胖得像人一样,它怎么会喜欢你呢?

猫贵妃漫不经心地反驳说,人怎么了?一个叫杨贵妃的就是个胖女人。它看起来镇定自若,其实,有些疼痛是不可告猫的。

在余下的岁月里,猫贵妃变得心灰意懒了,它整天躲在沙发下,写着一本书,名字就叫做《猫贵妃》。后来这本书出版了,上面还印着它早年的照片,不认识它的猫都叫它是“美猫作家”。在书的最后一节里,它透露了真相——我只是个孤儿,根本就不知道纽约在哪里,而我的一生都是在牢笼里度过。还有很多话它没来得及说,比如,会吹口哨的猫是有魔力的,它可以带走你的灵魂。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蓦然听到一声放荡不羁的口哨声,然后是——喂,小妞,让我们私奔吧。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篇3

一、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臵的女人很少。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认识了杨玉环。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

二、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三、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第二次是天宝9年,贵妃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后来贵妃认为自己骄悍不逊,有些过分,便剪下一绺头发,让人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玄宗大为感动。通过这两次,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

四、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杨太真外传》栽: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柑橘,玄宗发现其中有一个“合欢实”(即两个柑橘长在一起)。他欣喜万分,与贵妃一起玩赏,并说此橘似通人意,知你我心心相印,固如一体。然后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他们完全沉浸在两人相爱的喜悦中,他们欣赏和分享“合欢实”的情景如一幅画映在你我的脑中,难道还要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着玄宗与贵妃温柔缠绵、相亲相爱的故事。一次 玄宗酒醉,两天后方醒,醒后他拥着贵妃同赏牡丹,并摘折一枝与贵妃交臂相闻,玄宗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言毕,抱手呜咽。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在七夕之夜,对天起誓,足见爱的至深,情的至诚。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

杨贵妃简介 篇4

杨贵妃(开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五)(公元7-公元756年),名玉环,号太真。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

杨贵妃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另有同名电视剧和电影。

杨贵妃,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鲁迅为杨贵妃鸣冤? 篇5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历代诗词歌曲中有诸多反映。

鲁迅有过一个以杨贵妃为主题的写作计划,他对许寿裳、郁达夫、孙伏园、冯雪峰等许多关系亲密的友人都曾谈起过,有些情节的设想已经相当具体,可见不仅他的计划是认真的,而且已经有了创作的兴奋。1924年暑期,西北大学邀请鲁迅到西安讲学,他觉得正好可以体味一下大唐旧都的实地风光,便欣然答允。然而这一次旅行的结果却是让鲁迅打消了原有的念头,其中缘由颇有意味。

关于鲁迅想要写的《杨贵妃》,许寿裳、郁达夫的回忆说它是一部长篇小说,鲁迅本人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夫人的信中也说到“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但当初陪同鲁迅去西安的孙伏园以及在西安负责招待鲁迅的李级仁都明确地说他计划写的是一部剧本,并且都具体说到鲁迅向他们谈起过某些剧情的安排,这显然也不可能是误记。看来鲁迅对长篇小说和剧本都有过考虑,只是并未作最后的决定。

但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主旨和基本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对此郁达夫在《奇零集》中回忆说:“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破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心里有点厌了……到了马嵬坡下,军士们虽说要杀她,玄宗若对她还有爱情,哪里不能保全她的生命呢?所以这时候,也许是玄宗授意军士们的。后来到了玄宗老日,重想起当时行乐的情形,心里才后悔起来,所以梧桐秋雨,生出一场大大的神经病来。一位道士就用了催眠术来替他医病,终于使他和贵妃相见,便是小说的收场。”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记忆的情节也大略相似。作为剧本的《杨贵妃》,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回忆说:“鲁迅先生原计划是三幕,每幕都用一个词牌为名,我还记得它的第三幕是‘雨淋铃’。而且据作者的解说,长生殿是为救济情爱逐渐稀淡而不得不有的一个场面。”恰好李级仁的回忆与孙伏园所说形成了补充:“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我任招待,曾两次到他的寝室中去。谈到贵妃的生前、死后、坟墓、遗迹等,记得很清楚,说要把她写成戏剧,其中有一幕,是根据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写玄宗与贵妃的月夜赏牡丹。”

看来鲁迅去西安时心中考虑的主要是剧本,而且,按孙伏园“全剧为三幕,每幕分别以词牌为名”的说法,其中两幕已经是可以知道的,即《清平调》和《雨淋铃》。近时日本学者竹村则行有专著《杨贵妃文学史研究》问世,他认为鲁迅所拟两幕的名称都有历史沿袭的成分,所以根据历代杨贵妃文学的主要素材,推想鲁迅所拟的另一幕或许为《舞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他又根据诸家回忆录所记,对鲁迅拟想中的《杨贵妃》剧本作出假设性的“复原”:第一幕《清平调》,写玄宗与杨贵妃情爱正浓的情形,主要场景为二人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召见翰林供奉李白,李献《清平调》词三首;第二幕《舞霓裳》,写二人情爱在貌似热烈的气氛中无奈地衰减,主要场景为七月七日长生殿密誓,以及在之后的宴饮中贵妃作霓裳羽衣舞,至安禄山叛变;第三幕《雨淋铃》,写二人情爱的悲剧结局,主要场景为马嵬坡事变,玄宗以不能庇护为借口任凭杨贵妃被害,继而在逃亡途中又回忆起往日情景,而懊悔莫及。这当然未必是鲁迅准备写出的《杨贵妃》;但既然他没有写出来,这样的猜想也还是很有趣的。我们知道鲁迅打算把杨贵妃之死处理成玄宗假兵乱之机解脱已感厌倦的情网,这种情节可能酿成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以鲁迅的冷峻之笔,如果真的写出来恐怕不知是怎样令人心惊。

鲁迅写作《杨贵妃》的`计划因西安之行而变得热切,也因此行而彻底灰冷。论其原因,首先是他到达西安之后所见景象衰败、暗昧而颓废,破坏了他对古都原有的想象。再就是陕西军阀刘镇华滑稽而蛮横的举止,大概也令他败兴。刘当时以督军兼省长,是西北大学的创办人,也是此次举办暑期学校的实际发动者,他广邀文化名人来陕,本有为自己沽名钓誉的用意。暑期学校讲演完毕后,刘镇华邀请鲁迅去讲武堂讲演,鲁迅回复他说要讲也只能讲中国小说史,别的不会,不肯答应刘镇华请他另换一个题目帮忙捧场的示意,结果弄得“兼座”大不高兴,几乎扯下面皮。当时的《新秦日报》透露了这消息,被罚停了几天刊。总之十多天住下来鲁迅心情大坏,后来他在给山本初枝夫人的信中说:“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原来还是凭书本摹想的好。”

鲁迅终于没能写成他的《杨贵妃》是令人遗憾的。但要说这后果完全缘于那次西安之行,却未必得其真实;换言之,即使鲁迅没有在西安受挫的经历,这部小说或剧本恐怕也不可能写成。杨贵妃的文学故事包含了各种华丽的因素:宫廷风情、帝王生活、权力斗争、突发兵变,以及美貌、恋情和悲惨的死亡,极富浪漫气息,不管鲁迅看待它的眼光如何较前人为尖锐,上述基本特质是不可能清除掉的。而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势的贫弱、艰困、暗昧,足以阻止任何感受敏锐的人进入到那种华丽和浪漫的故事氛围中去。鲁迅说西安“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别处又何尝能见到“唐朝的天空”呢?盛唐一直是中国人的旧梦,然而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尤其对于鲁迅这样具有诗性敏感的思想者来说,这个梦已经不再有在文学中存活的能力。西安之行只不过使必然的结局更早显现而已。

杨贵妃生死奇遇 篇6

陈玄礼顿时吓了一跳。李亨见他还在犹豫,便直盯着他说:“你怕什么怕?父皇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安禄山这一乱让他焦虑不安,他要是有个什么不测,这帝王之位—哼哼。”

陈玄礼见李亨如此说,果然不敢违命。他“请”杨国忠前来慰问各营近侍官兵,杨国忠心想安禄山造反的借口乃是诛杀自己,眼下须得仰仗陈玄礼等人,便欣然前来。没想一进军营,便被事先埋伏的士兵杀死。陈玄礼趁机跑到李隆基面前说:“启奏皇上,近侍军营发生了兵变,众人已将杨相打死了。”

李隆基大吃一惊,旋即发怒说:“真是岂有此礼!他们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谁是肇事之人,快给朕抓来,将他凌迟处死。”

陈玄礼说:“皇上息怒。这里不比皇宫,谨防再生变故。”

李隆基明白陈玄礼说的是实情,只好同意不追究。没想陈玄礼说:“皇上,杨贵妃是杨相的妹妹,现在大家都担心会遭到事后报复,所以恳请皇上将杨贵妃赐死。”

“什么?”李隆基气得暴跳如雷。但他知道眼下若是君臣不谐,其结果只有自己吃亏,他一下子急得说不出话来。高力士明白圣意,不待唐明皇下旨,便与陈玄礼一道将杨玉环用丝缎绞死。

李亨借机向父亲说:“启奏父皇,儿臣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希望能够留在北方杀敌。恳请父皇由陈玄礼陪着南下巴蜀。”

李隆基见他言辞诚恳,便应允了。李亨于是前往灵武,李隆基率众继续南下。没想李亨一到灵武,便宣布称帝,不等当年过完年便急急改年号为“至德”,并遥称李隆基为太上皇。说是蜀中山清水秀,希望太上皇能够在那里安度晚年。

李隆基这才知道中了太子的奸计,非常气愤,便想带兵北上問罪。众人忙劝住说:“皇上不可,如今外患未平,怎可又生内乱?还望皇上以大局为重。”

其实李亨称帝时,李隆基仍然控制着实权,他若是北上原可废掉太子,但这样一来只怕当真会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便只好忍住了。

到蜀中又能到哪儿去呢?有人建议说阆州是风水宝地,去那里可以韬光养晦,兴许能够恢复帝位。李隆基也听说过阆州的传说,盛传那里在开国初便有皇气。大唐皇帝历来都尊道教为国教,颇信风水之说。李隆基便命人请来术士,要求培植皇气,希望自己能够重返帝位。

陈玄礼因为逼死过杨贵妃,知道李隆基要是重返帝位对自己肯定是有害无益,便将这一消息连夜传给李亨。李亨大惊,便派人南下宣旨,说是现在北方战事吃紧,要陈玄礼等人即刻回北方随军讨伐安禄山。陈玄礼也趁机请求恩准自己北上。李隆基知道他这一走,自己便无人保护,只好放弃阆州,重新选址定居。

这时有术士建议李隆基移居绥安的太蓬山,那里原是巴人李特的出生地,后来他的儿子李雄曾入主成都。其时也有人反对,说是皇上贵为大唐天子,不能到南蛮部落那里居住。但大唐祖上也曾流着鲜卑族的血液,历代皇帝对民族观念甚是淡薄,李隆基并不认为巴人就低人一等,众人便不再异议。

李隆基来到太蓬山,见那里松木秀茂,浓荫蔽日,幽兰黄花,香满山谷,令人忘俗,脱口而出说:“当真是个好住处!即便不能当皇帝,只要住在这里养老终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与高力士等人兴步来到山顶,发现那里有座茅屋,他知道太蓬山是道家名山,心想茅屋中定有高人,能够问一下自己前途也好。

李隆基前去敲门,半晌,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来一位道姑。李隆基一见,顿时惊叫起来。高力士听见李隆基叫声有异,忙定睛一看道姑,顿时吓得半死。那道姑见是李隆基,也是面色大变,转身进屋关了门。

过了好一会儿,李隆基颤声问:“力士,这不是玉环吗?”

高力士扶住李隆基说:“皇上,怎么可能呢?是我亲手葬的她呀。我检查过了,她肯定断了气。即便当时没死,那也给活埋了啊。”

随来的术士说:“贵妃娘娘不是做过道士么?道家有种炼气之法,炼到最高境界便可闭气,形如死人,三天三夜仍可醒来。难道娘娘也会这种神术?”

高力士说:“娘娘长居宫中,如此高深的本领她怎能炼得成?”

哪知李隆基欣喜地说:“那肯定是的。我与她在华清池中嬉戏,她便曾闭过气,只是不到半个时辰便醒转,这事我咋就没想到呢?”

李隆基说完,便敲门说:“玉环,原来你还活着。我可是日日夜夜都在想着你哪。”

茅屋里半天没有声响。李隆基无奈,只好在屋外苦苦哀求,屋内之人渐觉心软,终于开了门。原来那道姑当真就是杨贵妃。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知难逃一死,不忍心李隆基因己而遇害,遂使出闭气之法。陈玄礼虽然发动兵变,但不敢过分拂逆李隆基的意思,李隆基要他给杨贵妃留下全尸,陈玄礼用丝缎套住杨贵妃的脖子,发觉她断气后便任由高力士将其埋葬。由于众人逃跑匆忙,杨玉环下葬时甚是草率,埋得不深。过了一天,杨玉环从墓中爬出,心想到哪里去呢?最后选择了蜀中,因为她的父亲曾在四川为官,而太蓬山是道家名山,适合修行。不期李隆基为李亨所逼,也来到了这里。

两人合好如初,如此过了些时日。这天,李隆基与杨贵妃正在谈论《道德经》,高力士慌慌张张来报:“启奏皇上,大事不好,似有官兵上山。”

李隆基也是一惊,旋即说:“不知逆子李亨要怎样?他总不至于要行弑于朕吧?难道会是安禄山的叛军?这里是四川,谅他也不敢冒此大险来行刺于朕。”

太蓬山山势陡峭,而山顶却甚平坦,那伙官兵瞬间即至。对方为首之人看到李隆基,忙快步上前跪下说:“原来是父皇在此,孩儿找得你好苦!”

杨贵妃墓导游词 篇7

杨贵妃,名玉环,今陕西华阴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她出生在官僚氏族大家,聪慧明敏,丽质天成。虽然早年丧母,被叔父收养抚育,但是她能够熟读儒家诗书,接受传统教育,通晓五音六律,歌舞技艺尤为娴熟。由于杨玉环美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才华,在16岁时,被唐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选中,成为王妃。

开元末年,在经历了空前繁荣兴旺的“开元盛世”之后的唐玄宗,渐渐对于朝政慢怠不理,日益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公元 736年,他十分宠爱的武惠妃离他而去,这使唐玄宗心理上无法承受,精神上极度空虚,便急于想另寻新欢。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美若天仙,仪态万方”的杨玉环,从此唐玄宗为这位倾国倾城的佳人茶饭不思。在宦官高力士的建议下,唐玄宗诏令把杨玉环召人宫中的道观——太真宫,为宫女,号杨太真,并且令寿王李瑁另娶。

5年之后,即公元745年,得到唐玄宗万般宠爱的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父兄姐妹也跟着显赫富贵起来。唐玄宗宠爱杨玉环后,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并不断地给杨玉环的家族成员封官加爵,追赠他的父亲为太尉、齐国公,封母亲为凉国大人,叔父为光禄卿,她的3个姐姐也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他的堂兄杨钊也被赐名国忠,封为右丞相,把持朝政,操纵天下。杨国忠本来就是纨绔子弟,只知吃喝玩乐,作威作福,毫无政治才干。特别是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中央集权在不断削弱、社会矛盾在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他根本无力对付和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公元755年爆发了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安禄山提出以“清君侧”为名,借机要铲除杨国忠。他率领叛军自范阳(今北京、河北一带)长驱南下,直奔京城而来。就在这样严峻的政治形式下,杨国忠依然不顾政治大体,忙于派系倾轧,这使大河南北相继失守,叛军攻陷洛阳,打进潼关,使整个京师都被震动。

唐玄宗无奈之下,带着杨贵妃匆匆逃往四川,京畿地方官吏纷纷弃职逃跑,一路之上狼狈不堪,紧张仓皇。当西逃的部队来到马嵬驿时,疲惫劳累的御林军已是饥饿难耐,怨愤难平,他们将愤恨的焦点首先集中到了祸国殃民的根源—— 杨国忠,于是发动了军事政变。当时,在杨国忠和吐蕃使者交谈时,士兵们齐声呐喊“杨国忠与吐蕃使者谋反”,他们把杨国忠拉下马背乱刀杀死,并且把头颅挂在驿门外,接着喧哗的士兵包围了驿站。唐玄宗派人劝解遭到士兵阻挠,他亲自出面劝谕也没有什么效果。此时,策动这场兵变的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虽死,可杨贵妃还在,士兵们仍然不放心。”周围其他官吏也连连叩头,请玄宗能在这紧要关头以大局为重,能够忍痛割爱,以平军心。玄宗无可奈何,只能下诏书将已是38岁的杨贵妃赐死。被白练勒死的杨玉环,尸体陈放在佛堂边的梨树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当时,杨贵妃就葬在马嵬坡。据史籍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平息,都城长安被收复,唐玄宗从成都也回到长安。他曾经密令把杨贵妃迁葬。现在的贵妃墓,究竟是迁葬后的新坟还是原来的墓地,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据说,马嵬兵变事出突然,当时后有安禄山的叛军追赶,形势十分严峻。杨贵妃死后,人们在附近胡乱挖了个墓穴埋葬,由于时间仓促,没有作出任何标记。因此,尽管玄宗皇帝事后再有想法,宫监们也十分努力,但怎么也找不到墓地。后来,他们打听到当地有这样的传言:在为杨贵妃搬尸时,失落了一只靴子和罗袜,被驿站中的一名驿卒捡去,带回家中交给母亲保管。可是这靴子和罗袜异香扑鼻,引得附近百姓都争相前来观看。宫监们经过寻访打听后,找到驿卒的母亲,用重金收买贵妃的遗物,然后建冢立碑,这就是现在的杨贵妃墓。院内的一块石碑上有:“怨粉愁香委路歧,只有罗袜使人悲”的诗句,也正印证了这座衣冠冢的由来。

不过,关于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后的下落,日本却流传着许多曲折离奇的说法。传说杨贵妃并没有死于兵变,统率御林军的陈玄礼怜惜杨玉环的姿色,不忍心将她处死,于是和高力士秘密商议,用侍女替换,代杨玉环去死,接着再由陈玄礼派遣亲信护送贵妃向南逃离,并经海上东渡日本。杨贵妃到日本后,辅佐孝谦女皇,并屡次平定了内乱。日本久津县的二尊院,至今保存有杨贵妃的墓地,墓旁有座五轮塔。二尊院内供奉着释迹牟尼和阿弥陀佛两尊佛像,据称就是杨贵妇临别前玄宗所赠,在日本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日本神奈县的金泽称名寺也保存着曾经是杨贵妃使用过的玻璃珠帘。由于有了这种种的传说,1984年日本作家南宫博写出《杨贵妃复活秘史》,1987年渡边龙策写出《杨贵妃外传》,这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更增加了对杨贵妃生前死后的演绎。这也充分地说明在唐代,尤其是盛唐,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密切。

杨贵妃墓历朝历代也有一定的修葺保护。据史书记载,明代就成为“百步耕耘之禁”的地方。1937年,在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竭力倡导下,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现在,杨贵妃墓园大体上就是邵力子主修的格局。进入大门,墓园内正面的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进入庭院,院落正对中央就是杨贵妃墓冢。高3米左右,占地0.16英亩,封土四周均用青砖砌垒而成。墓前有一小石碑,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为什么杨贵妃墓要用青砖来砌垒呢?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擦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被人们称为“贵妃粉”。因此,远近的乡里乡亲纷纷赶来,都要以土擦脸,甚至外乡人也要带包墓土回去,一时间,取土之人络绎不绝,使得墓堆越来越小,虽然守墓人不断添土,可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保护墓坟,只好用青砖将墓冢包砌起来,以阻止人们再来取土。

围绕墓冢的东、西、北三面回廊构成了碑廊,上面嵌刻着大小不等、内容丰富的石碑,这些石碑都是历代名人游览后的感受和题咏。晚唐诗人罗隐曾做诗:“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輿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鸦片战争后被发配伊犁的林则徐途经陕西题太真墓诗,其中一首:“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清人何承燕诗:“霓裳惊破太仓皇,掩面君王失主张。七夕盟言忘不得,牵牛要骂李三郎。”清人赵长令诗:“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秦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杨贵妃是个大胖子? 篇8

记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这里的“羞花”就是用来形容杨贵妃的.绝代芳姿,那么,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杨贵妃究竟长得有多美?

王双怀:大文豪白居易曾在他的名篇《长恨歌》中就这样形容过杨贵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杨贵妃,但是他却用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无限遐想的想象空间。关于长相,文献中没有系统的记载。杨贵妃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所以不可能留下真实的图像资料。唐玄宗虽然让人给她画过像,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能够存留下来。但是,我们根据古人的一些画像和文献中的一些零星记载,就可以大致勾画出杨贵妃头像的轮廓:柳叶眉,丹凤眼,蒜头鼻,樱桃口,贴脑耳,五官端正,鬓发腻理,花肤雪艳。

京津联手《杨贵妃》喝彩奥运 篇9

本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是京津艺术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了能顺利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天津歌舞剧院派出了包括合唱队、管弦乐队、舞蹈队及舞美中心等各部门组成的共计200多人的强大演出阵容。

天津歌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张鹤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王燕在剧中担任女主角杨贵妃,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孙学翔扮演唐明皇。在第四幕“东渡扶桑”、第五幕“贵妃遥望故乡”中,张鹤把作曲家金湘以中、日传统音乐素材并运用日本筝、木琴、小堂鼓等特色乐器所创作的《开元惊世鉴》《推心置腹》《滴滴祭酒》《感恩天皇》《凝望西天》等诸多咏叹调,一气呵成。

气势庞大的管弦乐队以及华美的宫廷霓裳羽翼舞的衬托下,合唱演员烘托并调剂着戏剧的情感波浪,推动着歌剧逐渐走向高潮。最后,演出在大唐盛世的辉煌盛况中结束,将歌剧《杨贵妃》所表现出的“给世界一个震撼的传奇,还贵妃一个浪漫的真实”的音乐主题得以完美诠释。

参加演出的还有日籍演员深见东州、日籍华人富永程波等艺术家。作为歌剧《杨贵妃》出品人之一的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在演出后对记者说:文艺院团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歌剧作为高雅艺术的皇冠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的体现,是民族音乐文化浓缩的经典。我们在2008奥运会举办前夕能为北京文艺舞台增添新的喜悦而倍感荣幸。

红颜并非祸水杨贵妃议论文 篇10

她的美艳在华夏千年史册上无人比肩;她的柔情让父子两代皇帝为之神迷;她的故事烙刻着红颜祸水的万世骂名。

——印刻在书面右上角的文字

合上1010页的历史巨作,百感交集。她的爱,她的怨;她的笑,她的泪。都仿佛真实而又虚幻地浮现在我茫然的脑海中,让我不知所措。

中国历史的悠悠长卷,烙刻着这么一个充满色彩、同时又具争议性的的人物——杨玉环(杨贵妃)。听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你想到的是“四大美人”还是“安史之乱”?

如果凡是不分青红皂白,都只把责任往女人头上加的话,那显然是不公的。正如杨玉环所承受爆发“安史之乱”最大元凶。这显然儒家思想‘女子和小人不可养也’大肆影响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的.结果。随着唐朝大国的烟飞云散,随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之花无情地凋谢,杨贵妃也就落下了挥之不去的千古骂名。

一个与唐玄宗生活十几年的弱女子,对政治毫不感兴趣,对政治没有任何野心,从没弄过权,更从未干涉过任何关于朝政任何事情。就算后来杨国忠的叛变,也不能和杨贵妃扯上任何的关系。就凭杨贵妃与唐玄宗只间的深厚爱情,就落下了狐媚圣上的罪名,最终甚至还成了爆发最后的“安史之乱”的最大缘由,千古以来人们都在指责杨贵妃,唾弃杨贵妃。可是,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为什么最终爆发惨不忍睹的战争就是杨玉环一人的罪过,就只让一个女子背负这样一个万世骂名、千古冤屈。难道理由单单只是因为杨贵妃是女人?还是身为一国之君就没有爱情的权利或者真的是没有触碰过政治的杨贵妃亲手毁了这一切?显然都不是吧。

杨贵妃与安绿山“私通”真相 篇11

杨玉环到宫中被封为贵妃两年之后,安禄山方才正式入朝做官,便与杨玉环朝夕相见了。

被后世推崇为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不仅天生丽质,雍容华贵,而且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堪称大唐演艺圈的“一姐”。作为红极一时的唐代“大明星”,难免被整点“花边新闻”或“桃色新闻”。于是,杨贵妃便在野史稗记与戏剧舞台上,不时被娱乐八卦,不仅给她杜撰出一个最大的“情敌”——梅妃,还让她给唐玄宗送上一顶“绿帽子”,说她曾跟安禄山私通。看来这“大明星”确实不好当,你身子最正,也会有人给你抹黑涂鸦,古今皆然。

据史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率15万大军长驱直入,下潼关逼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仓皇出逃蜀中,行至马嵬驿,禁军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之后,唐朝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平定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在马嵬驿被赐死的杨贵妃

安史之乱”无疑与杨玉环有关联,至少可以说是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借口图谋不轨。《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有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大意是说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出杨贵妃及几个姐姐的罪恶。但翻阅新旧唐书,实难找出杨玉环与安禄山有暧昧关系的.任何记载或暗示,倒是《新唐书》中有说:玄宗宠信安禄山,命他与杨家诸姨结为兄弟,,而安禄山“母事妃”(拜杨贵妃为干娘),每次朝见天子,杨家人必定设宴招待。这里的“杨家人”应该不包括杨玉环,她可是大唐“皇家之人”。

安绿山拜见干娘

那么,杨玉环与安禄山的艳闻又从何而来?是纯属类似当今娱乐八卦性质的坊间传闻,还是唐朝的“狗仔队”潜入后宫卧底“偷拍”之?

无论是《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禄山事迹》等野史稗记,还是《唐史演义》、《梧桐雨》等小说杂剧,我们都能看到对“杨安恋”的大肆渲染,有的说得活灵活现,几近当今的某些“写真集”,着实让人难辨真假。其中便有“贵妃三日洗禄儿”的趣闻,说杨玉环为干儿子安禄山三天洗身。“洗三”是古代的一个习俗,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日,便举行沐浴仪式,召集亲友为婴儿祝吉,也称“三朝洗儿”,意在“洗污免难、祈祥图吉”。杨玉环在禁宫中为比她大二十几岁的安禄山洗澡,似乎让人感觉有些啼笑皆非!

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则说,安禄山进入宫廷后,因与杨贵妃有暖昧关系,被杨国忠察觉而奏明玄宗,安禄山被逐出宫外,改封渔阳节度使,去镇守边关。安禄山离开后,杨贵妃日夜思念,心生烦恼。安禄山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唐史演义》中描写说,“禄山与贵妃鬼混一年有余,甚至将贵妃胸乳抓伤。贵妃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笼罩胸前。”这“诃子”是唐代贵妇中流行的一种无带内衣,也相传是杨玉环为掩饰所伤之乳而发明的。

最要命的还不在于此。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6中竟然也记载有“贵妃洗禄儿”事,说是杨玉环用锦绣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禄山,让宫女用彩轿抬起。唐玄宗还亲自去观看“洗儿”并予赏赐。又说“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司马光也倾向于杨玉环与安禄山有私情,但又说玄宗“却不怀疑”。唐玄宗知道杨贵妃与安禄山通宵鬼混,但又毫不怀疑,这堂堂唐明皇岂不成了一“白痴”。

其实,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之说当属坊间八卦传闻,从诸方面都难圆其说。

首先是正史上毫无记载,就连暗示也没留下一点。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也是依据野史,不足证信。《资治通鉴》本是用来警示皇帝的“警示教育”片,或许司马光觉得这“杨安恋”实在是个难得的“噱头”,弃之可惜,便腆着老脸放进了“正史”。再说司马光所记“贵妃洗禄儿”的时间是天宝十年,这正是杨贵妃受玄宗专宠的时期,俩人“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几乎形影不离,安禄山实无机可乘。

再则,杨玉环“傍”安禄山之动机安在?杨玉环贵极实际上的“皇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朝宰相又是自己的族兄杨国忠,安禄山不过一封疆大吏,不值得她去投怀送抱。如果说杨玉环是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这安禄山不仅比她大二十几岁,而且十分肥胖,其貌不扬,言语粗鲁,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怎么会瞧得上他呢!

杨贵妃与安绿山“私通”说,不仅有娱乐八卦的成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掺杂其间。李唐王朝的追随者,需要给那场著名的“安史之乱”找只“替罪羊”,杨贵妃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杨贵妃便成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又是一个“红颜祸水”论。

《杨贵妃》导演:最爱盛唐的磅礴 篇12

6月13日,影片《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定档发布会上,十庆发出邀约:“七月三十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终于要将细细打磨两年的故事端到大家面前,他却像所有为人父母者一样,为了让一手养大的孩子以最好的状态呈现于人前,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忙碌着。通宵赶工后,十庆只简单休息了几个小时便赶来与《环球人物》记者见面,他拿出随身的iPad,调出影片的片段提前与记者分享,诚恳地问:“这样的正剧,你们年轻人会喜欢吗?”

没当过导演,反而是优势

《杨贵妃》这部影片,原本和十庆一点关系都没有。

2009年3月,影片成功立项,几经停摆,终于定了主演范冰冰,也请了韩国导演郭在容,并于2012年1月正式开机。可刚拍了两个月,因为和导演在创作理念上出现分歧,制片方被迫中止了合作。制片人刘岩找到十庆,请他写一个“更纯粹”的剧本,十庆答应一试。

他很快构建出新的故事框架,并约请了两位朋友参与。拿到新剧本后,制片方十分满意,想干脆请他来当导演。十庆想推辞,他找到田壮壮、张艺谋等一批圈内好友商量,谁知他们的想法和制片方不谋而合:“你最适合执导这部电影,缺的只不过是技术层面的经验。其实,没当过导演,反而少了些程式化的束缚和惯性,这是你的优势!”

“可我连镜头号都说不清!”

“这有什么关系?这都是技术上的事,你就用手比划,‘卡到这儿(齐肩)、这儿(齐胸)、这儿(齐腰)……’摄影师就都给你办了。”

再想推辞,他们一句“我们全力帮你”,将十庆彻底推上了前台。

田壮壮和张艺谋说到做到。2013年9月1日影片开机那天,他们站在十庆身边,和十庆共同组成了导演组,十庆任导演。

春日的黄昏,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在石阶前一下马车,毫无心理准备地,一下子面对着大明宫那铺天般的千重石阶。紧接着,他亲眼见证大唐皇帝李隆基将庆祝胜利的狂欢变为祭奠双方死亡将士的丧典。十庆的电影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将自己对那个迷人时代的解读写了进去:“单从建筑上说,今天的故宫已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了,可唐朝的大明宫是故宫的4倍。今天有几条街能比大明宫前的朱雀大街更宽?以丧典的方式面对胜利,也是因为李隆基有那种情怀和生命为大的意识。我喜欢盛唐的自信与包容,还有它的磅礴和开放,各种信仰、各个种族可以和睦共处、共冶一炉。唐朝是中国人千余年来的一个情结,也是一个分水岭,自它之后,由宋而始,整个中国的文化都变得敛持和阴柔起来了。”在他看来,这样的一个盛唐,虽只是影片的时代背景,却也和今天有着呼应,“它的自信、包容和开放,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向往。也许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后会想到,自信的人、自信的民族是可以这样对待每一件事情的。”

此前,十庆看过郭在容剧组的服装、道具和场景后,觉得过于简陋,体现不出盛唐之“盛”。到了自己做导演,他对美术、服装、道具、场景都重新提出要求,他觉得这些都是语言。比如,十庆要求从大殿的柱础到床架再到琵琶的装饰,全面突出“螺钿”元素的应用。“这种贝壳镶嵌的工艺,在光线的映照下会发出七彩的光泽,而这也是唐朝器物之美的一个特色。”

虽是“赶鸭子上架”,但十庆的故事有着自己的角度:“放眼全世界,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那段爱情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今天,在任何一种道德标准之下,一个父亲娶了儿子的前妻都是不被认可的,一个君王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也是不被人接受的,可即使有了这么两个‘原罪’,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仍成了千古绝唱,成为爱情的典范。‘若非死别,绝不生离’‘情用命赌’,现在有几段感情能有这种重量?”而他要做的,则是用镜头语言,将这个矛盾表达得合情合理。

就这样,4个月的拍摄加上漫长的后期,前后近两年时间,十庆看着自己脑海里的故事从文字变成影像,再从一个个零碎的影像变成完整的情节,仿佛亲历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虽然让人操碎了心,但也让人着迷。“我进组的时候,因为还有其他工作要处理,便带了一个秘书。影片拍摄过程中,她在剧组谈了恋爱,后来结婚,现在连孩子都有了,可这片子还没上映呢。”

2015年6月,当一切尘埃落定,几个主创人员重新聚首再聊起这部戏,张艺谋、田壮壮都非常感慨。“这里面所表现的盛唐300年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在张艺谋看来,“历史正剧和爱恨情仇是最难拍的,最考验导演讲故事的能力”。田壮壮则说:“杨贵妃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敢碰的人不多,我真挺佩服十庆的。特别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样。”

可如今想起来,十庆还是觉得自己有点“不知深浅”。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样一部大体量的片子,到我这里,筹备期只有两个半月了。早知道拍电影这么复杂,我会更慎重。最起码,下次如果还要拍,不准备充分了绝不开机。”

两部编剧作品“打底”影视圈

因为田壮壮、张艺谋的加盟,以及冯小刚、姜文、顾长卫、徐静蕾、李玉等大腕导演的支持和关注,这部《杨贵妃》的“超豪华导演班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大伙儿都好奇极了:这个“新晋导演”十庆在圈内怎么有这么好的人缘?

十庆是1959年愚人节那天出生在北京的。“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学校基本都停课了。虽少了系统的教育,但也少了考试的捆绑,多了时间和自由,我就用大把的时间来看书,看我当时能看到的所有的书。”就这样,在16岁前,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军事、政治,有什么他看什么,“有时候半懂不懂的,但读过了,它们就存在脑子里了,在那个年代,我的视野就因为这些书而打开了,而它们又帮我构建出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

1978年,十庆高中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专业。那时候,各系同学是混住的,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世界。在老同学顾晓阳的印象里,十庆是个“书虫”,看书很杂,脾气也好,从没见过他为什么事、什么人不高兴过。另一位老同学刘冬则回忆说:“十庆像那个时候许多城里考来的大学生一样,经常在下课后东游西逛。他经常跑到中文、新闻等其他系,或者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去玩,也常常把那些院校的同学带到我们宿舍来,和我们聊天。”十庆和文艺圈的交情,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1985年,十庆26岁,这个文艺圈的“圈外人士”写出了反恐题材的电影剧本《超国界行动》。那时候,反恐还不是热点问题,但他认为政治对抗中力量对比的不对称,必然导致恐怖手段更多地被使用,这个趋势应该被提前表现出来。剧本后来被交到著名导演黄蜀芹的手上。在影片开拍前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及剧本创意,黄蜀芹评价说:“十庆思路开阔,许多情节不是可以凭空想出来的。”影片公映后获得不少好评,也让十庆和这个圈子走得更近了。

1987年,张艺谋刚拍完《红高粱》,还没琢磨好下一部戏要拍些什么,十庆便又写了一个剧本《代号美洲豹》。在台湾当局刚刚开放大陆探亲、两岸还未在官方层面直接接触的1987年,《代号美洲豹》所讲述的两岸联合反恐的故事,无疑是很“前卫”的。影片1988年上映后,巩俐凭借在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1989年第十二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跨界”这个词只是职业划分

2000年,十庆转投商海,成为电讯盈科集团的中国区总裁。对他的这一选择,刘冬评价为“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环球人物》记者问十庆:“在文艺与经商之间是否有一条通道?”他说:“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些偶然的机缘去做一些原来没曾想过的事情,就好比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起导演。在我看来,‘跨界’这个词只是基于职业的划分,实际上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他的观念、感知力和行事的方式都是相通的。”

就因着骨子里满满的文化情怀,十庆又干了不少跨界的事情。1999年,他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女士促成“李嘉诚基金会”与导演顾长卫等人合作,策划拍摄了40集大型公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从张艺谋一边当着棉纺厂助理工一边偷书学习,终于在1978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到张海迪在病床上学会写字,跳起自己心中的芭蕾;从程胜利受希望工程捐助终于当上了小学教师,到打了一辈子井的村民终于在地质勘测队的帮助下吃上了自来水……每集不过1分钟,却将一段段因知识而发生改变的命运娓娓道来。这一系列短片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无线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后,引发了各方好评。

对于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国学,十庆同样花了心思去推广。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领导设立国学院,培养专门的国学人才。本硕连读的国学院成立后,他又在那里设立了“‘咏而归’国学奖励基金”,以奖励为国学研究与传承作出贡献的学者和学生。“咏而归”出自《论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十庆说,这是《论语》中最明媚的篇章,也是自己最喜爱的状态。“它既是郊游的图画,又是尽情尽性的人生,蕴含了对生命的坦然和从容,也展现了国学的人生力量。”

在和国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时,十庆说:“生命只有在最适合它的土壤和环境中生长,才能是强健和卓越的,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情怀更是这样。我们今天像是将它们丢在了家门口。今天的土壤也感觉少了什么,一个答案就是:我们曾经无知、轻率甚至妄为地抛弃了祖先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抛弃得太久了,也抛弃得太多,而那些东西正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一个根基,也是其他的民族和文明对我们尊重的原因。”

揭秘杨贵妃与安禄山真实关系 篇13

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真实关系又是什么呢?

为讨皇帝欢心,在他认杨玉环做干娘的认养仪式中,安禄山竟扎了小辫,戴上肚兜,打扮为“小儿”,前来拜见“母后”。杨玉环虽从恩命,但对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却要认养一个五十岁的男人为养子,总觉得不是滋味。

安禄山是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他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晚年,朝政腐败,禁军虚弱。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他又与权臣杨国忠不和,遂阴谋叛唐。但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头脑清晰,反应敏捷。李隆基曾经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说:“你这蛮子的肚皮里,有什么东西,大成这个模样?”安禄山回答说:“什么都没有,除了一颗赤心!”李隆基 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真实关系又是什么呢?

为讨皇帝欢心,在他认杨玉环做干娘的认养仪式中,安禄山竟扎了小辫,戴上肚兜,打扮为“小儿”,前来拜见“母后”。杨玉环虽从恩命,但对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却要认养一个五十岁的男人为养子,总觉得不是滋味。

安禄山是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他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晚年,朝政腐败,禁军虚弱。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他又与权臣杨国忠不和,遂阴谋叛唐。但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头脑清晰,反应敏捷。李隆基曾经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说:“你这蛮子的肚皮里,有什么东西,大成这个模样?”安禄山回答说:“什么都没有,除了一颗赤心!”李隆基大为喜悦。李隆基曾经命安禄山晋见皇太子李亨,安禄山却不肯叩头,左右侍从催他跪下,他拱手肃立,问说:“我是一个蛮子,不懂得中央的礼仪规矩,不知道皇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说:“皇太子就是储备君王,我死了之后,他可以代替我!”安禄山说:“我非常愚昧,从前只知道陛下一个人,不知道更有储备君王。”假装万不得已,只好跪下叩头。李隆基以为他说的全是真话,对他更加宠信。

历史上有关杨贵妃与安禄山的传说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不一般。《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记载,天宝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禄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生日礼物。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特召安禄山晋见,替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嬉戏取乐。

电视剧中的情节与野史有所不同,尽管安禄山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皇帝和贵妃,但杨玉环始终不太喜欢安禄山。

那年六月一日,将是贵妃38岁生日,皇帝试谱新曲,但想不出一个好曲名。就在这时,安禄山买下了别人万里迢迢进贡的荔枝亲自带进宫进贡给贵妃娘娘。禄山驰至御前,马扑前而累死,禄山昏迷。皇帝救治,听说其乃得知“南海荔枝,比四川的更加好看好吃”,而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故亲赴南海,驰驿而进。皇帝感其愚忠,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欢呼,声动山谷。而贵妃怏怏不乐:此荔枝之事已成为她的心结——她怕世人会视她为骄奢淫逸的罪魁祸首。

安禄山总是以一副愚憨之态示人,尤其在皇帝面前大演忠心耿耿的戏码。为讨皇帝欢心,在他认杨玉环做干娘的认养仪式中,安禄山竟扎了小辫,戴上肚兜,打扮为“小儿”,前来拜见“母后”。杨玉环虽从恩命,但对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却要认养一个五十岁的男人为养子,总觉得不是滋味。

朝政之上,安禄山称契丹进犯,请旨返回边关,忽然大哭,一再表明对朝廷的衷心,皇帝宣旨同意其归去,杨国忠得知消息时,安禄山已快马扬鞭远去。杨国忠扼腕叹息,此次的放虎归山,终有了之后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知识扩展:杨贵妃和安禄山真的通奸过吗?

关于杨贵妃的“秽事”,以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的 “洗儿”之事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司马温公书中如是说:“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司马温公学识渊博,治“史”严谨,可为了给帝王编一本好的“素质教育”教材,竟然腆着老脸,弃正史不顾,把污水往杨玉环身上泼。对此,许多人都看不惯。清代的《历代御批通鉴辑鉴》里曾明确地指出:“通鉴载……考此皆出《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诸稗史,恐非实录,今不取。”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直接地为贵妃鸣不平:“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温公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说,乃村巷俚言……乃据以污唐家宫闱耶?”而关于《天宝遗事》一书,早在南宋初,洪迈先生便指出其“固鄙浅不足取,然颇能误后生”。真是不幸言中,贵妃洗禄儿的讹传,竟被一位老学究公然放诸正史,一讹千年!

旧《唐书》杨贵妃传:“(杨妃)有姐三人,皆有才貌。……并承恩泽,出入宫掖。”但牵出个安禄山来,则另有所据。李肇《国史补》云:“安禄山恩宠寝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谑,而贵妃常在座。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由是禄山心动。及闻马嵬之死,数日叹惋……”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玄宗为何要“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根据唐崔令钦《教坊记》记载:“坊中诸女,以气类相投,约为香火兄弟……儿郎既聘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云学突厥法。”

如前所述,唐时“胡风”盛行,其实也是上古姊妹共夫风俗的遗存。杨氏三夫人全都结过婚,又不是皇帝的妻妾妃嫔,怎能随便“承幸”?

那么三夫人只有按“突厥风俗”,以贵妃姐妹的名义“约为兄弟”,这样才可“并承恩泽”,名正言顺地和玄宗发生性关系了。因为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所以杜甫才可以不避圣讳地写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然而,这种社会风气只是对皇权或者男性的纵容,对于女性并非如此,贵为皇帝的宠妃,更不可能也绝不允许随意出入宫掖。安禄山“心动”,只是羡慕唐天子的艳福罢了。而后来安禄山认小他20多岁的杨贵妃为干娘,只是讨好唐玄宗的无耻手段罢了。

再看看患有严重肥胖症的安禄山本人,“……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禄山肚大,每着衣带,三四人助之,二人抬起肚……”退一万步讲,便是有偷情的可能,他这样之人,又凭什么来打动尊贵美丽的杨贵妃呢?大为喜悦。李隆基曾经命安禄山晋见皇太子李亨,安禄山却不肯叩头,左右侍从催他跪下,他拱手肃立,问说:“我是一个蛮子,不懂得中央的礼仪规矩,不知道皇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说:“皇太子就是储备君王,我死了之后,他可以代替我!”安禄山说:“我非常愚昧,从前只知道陛下一个人,不知道更有储备君王。”假装万不得已,只好跪下叩头。李隆基以为他说的全是真话,对他更加宠信。

历史上有关杨贵妃与安禄山的传说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不一般。《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记载,天宝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禄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生日礼物。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特召安禄山晋见,替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嬉戏取乐。

电视剧中的情节与野史有所不同,尽管安禄山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皇帝和贵妃,但杨玉环始终不太喜欢安禄山。

那年六月一日,将是贵妃38岁生日,皇帝试谱新曲,但想不出一个好曲名。就在这时,安禄山买下了别人万里迢迢进贡的荔枝亲自带进宫进贡给贵妃娘娘。禄山驰至御前,马扑前而累死,禄山昏迷。皇帝救治,听说其乃得知“南海荔枝,比四川的更加好看好吃”,而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故亲赴南海,驰驿而进。皇帝感其愚忠,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欢呼,声动山谷。而贵妃怏怏不乐:此荔枝之事已成为她的心结——她怕世人会视她为骄奢淫逸的罪魁祸首。

安禄山总是以一副愚憨之态示人,尤其在皇帝面前大演忠心耿耿的戏码。为讨皇帝欢心,在他认杨玉环做干娘的认养仪式中,安禄山竟扎了小辫,戴上肚兜,打扮为“小儿”,前来拜见“母后”。杨玉环虽从恩命,但对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却要认养一个五十岁的男人为养子,总觉得不是滋味。

【杨贵妃历史故事】推荐阅读: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06-05

安禄山与杨贵妃06-04

贵妃杨玉环的故事06-09

上一篇:品尚巴马高端矿泉水市场分析下一篇:玩皮球小学三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