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可爱宝宝的故事(共11篇)
拉姆可爱宝宝的故事 篇1
拉姆可爱宝宝的主人生日了,许多朋友都送了她礼物,可爱宝宝也想送一份礼物给她主人,
拉姆可爱宝宝来到礼品店,可是她觉得礼品店里的礼物没什么好看的,于是她决定要自己做一份礼物`送给主人。她到服装店拿了一些五彩布,又采了一些棉花做成了棉布,又弄了一些粉色毛线,准备做一件棉袄给她主人。
她来到服装店,准备做衣服时,旁边的魔镜说:“可爱宝宝,干么那么费力,来我房间选礼物吧!”“好啊!”拉姆可爱宝宝高兴地回答。于是魔镜把拉姆可爱宝宝吸进去了。。。。。。
拉姆可爱宝宝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地方墙上到处是水晶,“这是哪呀?”拉姆可爱宝宝很疑惑,突然,她想起来了,这是水晶洞!主人
拉姆可爱宝宝正为难的时候,一扇门打开了,出口打开了,拉姆可爱宝宝来到了城堡地下,然后又来到了摩尔城堡,然后来到了淘淘乐街,然后又来到了服装店,她想:我应该自己做礼物给主人,怎能向魔镜要!不如马上做好,送给主人!“
于是,她马上做好棉袄,准备回家时,主人出现在服装店,拉姆可爱宝宝把棉袄送给主人,喊了声:”主人,祝你生日快乐!“主人高兴极了,买了许多零食给可爱宝宝,
。。。。。。。
任何东西都要靠自己的手得来的哦!
雷克拉姆出版社的故事 篇2
在当今的德语中,Reclam几乎成了有价值而又廉价的书的同义词。人们信任它,不管是专业学者还是业余读者,都愿意将它的书目作为个人阅读的书单。简洁明快的装帧风格,内容又有着专业的品质保障,这样的出版物,从十九世纪以来引领着世人从“藏书”走向“阅读”的历程,以至于几乎整个德语文化界都受其影响。用出版社早期员工流传的一句话说,在那个时代(指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这种角色,即便没有雷克拉姆出版社,也会有其他同道者争相扮演。这与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印刷技术的升级,以及资本流通、社会阶层变化等诸多因素都息息相关。
雷克拉姆出版社的创始人安东·菲利普·雷克拉姆(Anton Phillip Reclam),出身于一个商人世家,祖上可追溯到十七世纪法国萨沃耶地区一个胡格诺派家庭。安东的父亲卡尔-亨利希·雷克拉姆(CarlHeinrich Reclam)放弃了父辈经营珠宝的事业,举家迁到普鲁士,之后又来到萨克森,来到当时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之都、已在欧洲大陆知识文化界享有“书城”美誉的莱比锡。
安东·雷克拉姆继承了父亲经营的书籍贸易。起初他们不过是拥有几家不大的书店,他们为莱比锡书商引介法文书籍,同时也从法语区直接进货,在自己的书店零售。当时的莱比锡,已经有了所谓“有教养的读者群”(gebildetes Leserpublikum),除了德文书以外,各种外文书籍亦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一八二八年,安东抓准商机,由专营法文书,转而开始引荐其他语种图书,包括意大利文、英文、俄文、捷克文等,同时也经售一些拉丁文、希腊文的稀见版本。当年,安东将家庭经营的书店搬迁到Grimmaische大街,地处莱比锡书商云集的中心地带,掷重金购置一座办公楼,取名“文学博物馆”(Literarisches Museum),以其丰富的藏书聚集人气,成为莱比锡的人文沙龙。青年时期的托马斯·曼曾是这儿的读者,他后来写道:“他(当时年仅21岁的安东。雷克拉姆)是怎样的一个纯精神的孩子,这所谓的文学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而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精神场所,是阅读、讨论、批判的地方,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在此展开,美丽的莱比锡的所有虚伪或虔敬的、传统的或叛逆的、作家或者普通民众,都只需花一点钱,便可来此阅读德文或者外文的各种报刊,也可以使用大借阅室里所有的书籍,畅快地思考。”
一年后,安东购置了印刷机器,并将“博物馆”更名为“文学博物馆出版社”。不久又更名为“安东·菲利普·雷克拉姆出版社”。一八三。年,雷克拉姆出版社正式开始运营,就此关闭了阅览室和图书借阅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在这里聚集的政治、人文热情,就此流散到别处。相反,出版社头几年经营乏善可陈,倒是出版社主人和他的许多知识分子朋友共同主导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吸引了其他更早在莱比锡立足的书商和文化圈的注意。
当时,莱比锡人是一八三。年波兰民族起义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是相关政治活动的中心。一八三一年,名望更大的布洛克豪斯出版社(Verlag Friedrich Brockhaus)率先组建了一个由文化机构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支持波兰民族解放联盟”,他们发行报刊和宣传册,许多知识分子在出版社旗下的杂志上撰文讨论时局。雷克拉姆是“联盟”中最活跃的一员。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它以自己的出版影响享誉世界之时,人们仍然没有忘记,它的创始人一开始就给自己作了定位:知识和教育的先驱,政治和公民生活的批判者和向导。
雷克拉姆在政治上的活跃,很快引来了远在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权贵的不满。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哈布斯堡家族决定全面封禁雷克拉姆的出版物在奥地利发行。尤其是声震一时的杂志《莱比锡火车头》,这是德语世界第一份售價低廉的政治期刊(廉价,也成为这个出版社自始至终最重要的关键词),奥托·冯·科文在回忆录中将其评价为“没有其他任何一份政治刊物,在反抗权威、树立公民自由言论的方面上,比它的影响更大”。除了撰文的作者群本身的影响力之外,主编威廉·亚历山大·赫尔德(Wilhem Alxander Held)的个人影响也不可忽视。同时,“廉价”这一对于任何出版物而言最至高无上的也是最便捷的推销手段,使得它很快成为德语世界读者最多的刊物。
读者群体的壮大,很快带来了多重的影响力。仅仅是发刊之后的六个月,杂志发行量已超过两万。然而好景不常,在第二十五期刊物发行之际,雷克拉姆便不得不宣布停止发行。他们最终向权威低了头。主编威廉t赫尔德也被取消了在莱比锡的合法居留权。从一八一五年维也纳和会重新确立欧洲秩序,到一八四八年革命,这三十多年间,在法国和英国被称作“修复时期”(Restoration),在德国被称作“彼得迈尔时期”(Biedermeier)或Vormgrz时期。这是欧洲政治界和文化界无比动乱的时期,是浪漫派退出舞台,现实主义、实证派逐渐重新掌权的时代。是政治权威重新对自由主义实行压制的时代。雷克拉姆出版社和它的《莱比锡火车头》也从一个侧面完整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欧洲大陆知识分子的政治活动。
二
一八六七年,也就是出版社成立的第三十七个年头,一个德语出版史上重要的事件,改变了这个原本经营惨淡的小出版商的命运。是年十一月九日,一项关于文学遗产和版权的法律正式通过并开始施行:任何一位德语作家,在去世三十年之后,其作品版权将不再属于他个人或家族,而属于全人类。一九三四年,这个三十年被延长至五十年,而在一九六五年又增至七十年。对于当时云集莱比锡的书商们而言,德语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最为群星闪耀、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从“狂飙突进”和魏玛古典主义到耶拿浪漫派甚至晚期浪漫派,或者简言之“歌德时代”——的绝大多数作者笔下的文字,一时间全部变成了世人可以共享的财产,这意味着,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合法地印刷、经营这些作者的作品。
雷克拉姆出版社抓住了机会,很快出版了全套的歌德文集、席勒文集,并由此正式建立起“万有书库”,而其中一八六八年出版的《浮士德》全集,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仍是德语学界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当时,莱比锡有超过二百家重要出版商,初版书籍的首次印数平均为七百五十册,而雷克拉姆当年的《浮士德》第一卷,首印就有五千册,不到两周就售罄,于是很快又印了五千册,又在两个月内售完。于是第三次印了接近一万册。一家出版社,同一本书在三个月内卖掉两万册,这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而这不过是雷克拉姆出版社之后半个多世纪辉煌业绩的一个开端。
nlc202309012030
《浮士德》的成功,并没有让雷克拉姆忘记之前经营“世界文学”的传统。到一八七。年,出版社销量前三位的分别是《浮士德》的两卷和莱辛的《智者纳坦》,紧随其后排在第四位的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早在启蒙时期,就有不少德语学者开始系统地翻译莎士比亚,到了“狂飙突进”时期和德国浪漫派那里,翻译莎士比亚成为一种潮流,一种知识挑战,甚至’是一种让人着迷的再创作。除莎士比亚之外,拉辛、莫里哀、高乃依、塞万提斯、普希金也很畅销,甚至荷马、维吉尔、埃斯库罗斯、奥维德等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也开始热卖。这其中最大的读者群,除了学生、教师和相关学者,则是大量所谓“新兴中产阶级”的普通工人。正像同时期维多利亚英国的工人们争相阅读狄更斯的精彩故事,德语区的商人和工人们也在工作之余以阅读小说作为消遣。不同的是,由于雷克拉姆这类出版社的存在,这些读者比同辈的英国读者更多地涉猎其他语言的文学,更有一些“世界文学”的视野。而这种实践中的“世界文学”,和歌德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Weltliteratur观念遥相呼应。
一八六九年,雷克拉姆出版了卡尔·马里亚·韦伯(Carl Maria Weber)的歌剧《普列乔沙》的唱词,开始涉及音乐出版。自启蒙时期以来,音乐书籍始终是莱比锡各大书商重点争夺的领域。在十九世纪中叶,維也纳、巴黎、柏林、伦敦等工业都市作为音乐家活动中心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有着巴赫和门德尔松传统的莱比锡。然而在音乐书籍出版领域——不论是音乐学经典论著还是当下乐评,不论是音乐家作品还是音乐教育书籍——莱比锡始终处于最中心的位置。而这一地位,直到东德时期的末期(1980年代)才彻底丧失。
一八七三年,雷克拉姆翻译出版了《贝奥武甫》、《古德伦》等中世纪史诗,出版社开始着手中世纪文本的整合编辑工作。雷克拉姆现今的书目中,中世纪作品已多达四百余部;一八七七年又出版了全套柏拉图对话集,以及康德的“三大批判”,雷克拉姆开始涉足哲学书界;一八七八年,出版社迎来了出版第一千种书目的时刻;一八八二年,开始出版法学书籍。直到一八九六年,出版社创始人安东去世之时,“万有书库”已经拥有超过三千种书目,编辑部和印刷部门共有超过二百名员工,并在莱比锡书商最密集的Graphischer Viertel地区拥有两处共计一万五千平米的办公楼。在世纪之交的欧洲文化之都莱比锡,雷克拉姆出版社已经在文化界享有盛名。二十世纪初,连托马斯·曼都公开宣称,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后自己的文字能进入雷克拉姆的“万有书库”。这是一代文豪对一个出版商的品位和定位最有力的肯定。
三
如今的莱比锡,在出版、印刷业以及其他很多方面,显然已不如法兰克福、纽伦堡、慕尼黑或者斯图加特重要了。跟二十世纪初不同的是,如今的人们,来到德国旅游,不再有暇光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名字似乎有些暗淡无光,不消说法兰克福、慕尼黑、德累斯顿,就连海德堡、魏玛、耶拿那些小城市,都有更大的吸引力。那么,在二十世纪初它是怎样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中心,又是怎样在二十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衰落?
自从古腾堡(Gutenberg)发明并最早使用活字印刷技术以来,德语区最重要的书籍印刷和出版行业起初都集中在莱茵河和美因河流域,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中心便是美因茨、法兰克福和科隆。中世纪末期,德语区(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内和疆界附近的一些小邦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是莱茵河区域,或者说所谓“西南区域”。一三八六年,海德堡建立了德语区第一所大学,自十二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和十三世纪的巴黎大学之后,在十四和十五世纪,欧洲大陆和英国很快建立起了数十座以之为模板的大学,赫赫有名的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和牛津大学都位列其中。
海德堡大学的建立更加稳固了“西南区域”在德语区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在文盲率极高的晚期中世纪,书籍的主要使用者,除了王公贵族和教会人士,几乎只能是学者、教师和学生。中世纪晚期,大学的建立,使得以书本印刷为基础的文化流通呈辐射状聚集在少数一些城市,这些享有出版之利的城市有幸成为“文化中心”。
靠近海德堡大学城,并处于莱茵河商圈中心地带的法兰克福,便是十五世纪以来德语区最早的文化重镇。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书籍需求的不断增长,这座城市很自然地成为当时印刷出版业的中心。一五六。年至一六三。年,每年两次的法兰克福书市成为超过两百家出版商展示自己的机会。参展的书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八十多个城市。最早,书市侧重于“市”,跟一般商品集市没有区别,目的在于直接销售书籍。而在一六一八年,也是著名的“三十年战争”打响的第一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下令,所有书商不再在书市中直接零售书籍,而是只列出样品和目录,供参观者观赏,交易过程则在书市之外。法兰克福书市也转而变成了“书展”,这也是现代“书展”和其他类似展览会的雏形。
一七一0年,莱比锡人调整了书市的时间,使得莱比锡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的时间相重叠,人们首次面临了“二选一”的难题,而人们选择的结果却让莱比锡人感到满意。人们更愿意来到远离莱茵河、在萨克森西部的莱比锡,而渐渐抛弃了历史更为悠久的法兰克福书市。人们选择莱比锡的原因很简单:自从十七世纪中叶,第一座不属于皇家或贵族的平民歌剧院在这里建立以后,各种大小剧院、音乐厅、咖啡厅、酒馆、文艺沙龙和娱乐场所在此聚集起来,这里没有皇宫,没有城堡,没有主教座堂,但是却有无数远道而来的自由叛逆的艺术家、知识分子。这也是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之后,歌德把这里称作“小巴黎”的原因。
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中叶,是启蒙的世纪,也是莱比锡正式走向文化重镇和出版业之都的重要时期。一六四六年,德国近代哲学创始人莱布尼茨出生于莱比锡,他不到十六岁就在当时已经远近闻名的莱比锡大学注册入学,主修神学,兼修古典语文学和哲学课程。十七世纪末叶德语文化圈是莱布尼茨的时代,启蒙时期许多最重要的著作家,这一时期都活跃在书城莱比锡,其中有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也有被称作启蒙时期“文学教皇”的戈特合德(JohannChristoph Gottsched)。
nlc202309012030
与此同时,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也正当此时。巴赫在莱比锡的托马斯教堂兢兢业业,几乎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了其后半生。直到门德尔松来到莱比锡担任布商大厦乐团音乐总监之时,才出现了音乐史上经典的“门德尔松发现了巴赫”。在此之间,在这座城市,有贡献有名望的音乐家、艺术家太多,连巴赫这样的巨人也在不经意间被埋没。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甚至包括启蒙晚期新兴的各门自然科学同时在此繁荣发展的前提下,在十九世纪初,雷克拉姆出版社创办了,并加入了这艺术与文学的庞大潮流之中。
四
一八九六年一月,雷克拉姆出版社的创始人安东·雷克拉姆平静地离开人世,享年八十八岁。长子弗雷德里希·亨利希·雷克拉姆继承父业,接管了“万有书库”的全部业务。安东去世之时,“万有书库”已在近三十年内出版了超过三千七百多种书目,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里,他和儿子亨利希一起为“万有书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曾在德语学界闻名一时的(《世界历史大人物百科全书》对亨利希有如此评价:“这个杰出的男人,是德国精神在革命与修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中存在的典型,他是他那个时代的古腾堡:他带领人们以全新的方式进入古老的精神世界,未来几代人的命运将由他改变。”
进入二十世纪,剛从“万有书库”的成功之中获得在书城稳定地位的雷克拉姆出版社,很快在半个世纪之内,接连经历了三次灾难。灾难之后,进入五六十年代,十九世纪那个在书城莱比锡艰难求生存的致力于“传播文学,继承伟大文化传统”的中小型出版社,早已面目全非,它搬迁到了位于西德的斯图加特,现如今,两德合并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在莱比锡它的诞生之地,已经很难找寻它的踪迹。
一九一四年它迎来了第一次灾难。这一年是充满悖论的一年,“一战”爆发使得“万有书库”的出版品种较前一年有大幅缩减,战争导致人力资源缺乏,通货膨胀,使得出版社运营困难重重。但与此同时,一大批新的经典作者进入他们的视野,而且瓦格纳的全部作品版权保护期已过,音乐作品是“万有书库”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们又有了新的业务。
然而一九一七年,在德国大规模发生的通货膨胀最终给雷克拉姆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创办五十年来他们首次调整了“万有书库”的书价,起先是二十五芬尼,随后是五十芬尼,然后更多。到一九一八年战争结束时,“万有书库”已经被迫经历了七次价格上调,这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奉行“以廉价书传播文化”观念的雷克拉姆家族看来,几乎是无法承受的打击。
一九三三年纳粹上台,这是它的第二次浩劫。为了继续生存,雷克拉姆不得不将许多犹太名字从刚刚整理完毕的书目中划去。奥尔巴赫、海涅、施尼茨勒、奥尔海默、亨利希·曼、斯蒂芬·茨威格,这些文化史上永远不可能被抹去的名字,却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从各大出版社的书目中被粗暴地抹去。原先“为了国家公民的知识和教育”原则被“为了元首”所取代——很快在雷克拉姆出版了一套“元首语录”。这是在专制和独裁恐怖下,几乎所有出版商都经历过的劫难。
一九三五年,托马斯·曼逃亡瑞士之前,他在几封信中嘱咐友人将他收藏的雷克拉姆书籍保存好,一部分通过安全渠道寄往了瑞士,另一些则保存在费合尔(Fischer)出版社一些值得信赖的朋友那里。一部分重要的犹太作者的书籍,就这样得以躲过焚尸灭迹般的销毁。然而这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流于消亡。
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五年间,盟军对德国的大轰炸是它的第三次毁灭。仅在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的一次对莱比锡的空袭中,雷克拉姆出版社大楼几乎被完全炸平,资料库和档案室里的七千五百多种书目被彻底焚毁。三代人的努力化为灰烬。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时,莱比锡地处苏联红军占领的东德,在战火中残存的出版社为苏联军方接管。
“雷克拉姆从不向各种新鲜的野蛮妥协,它总是在浩劫之后换一种面貌继续在文明中存在下去,即使是在一九四五年之后,即使是远离了精神故乡,承担着政治割裂,它仍旧存在了下去。”一位编辑在雷克拉姆的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仪式上如是说。
作家斯蒂芬·赫尔姆林(stephanHermlin)在一九七八年写道:“当我回首过去三十年的所有出版社的作为和影响之时,我必须承认,没有哪一家能够比新雷克拉姆出版社做的更多……如此简单,如此严肃,如此纯粹:他们没有一本坏的书,没有任何一次不负责任的出版,他们承担的是人文和人性的继承与发扬,是知识和品位的重新确立。他们做的太多了。太多了。”
一九一四,一九三三,一九三九,这是三个对当时所有的出版社、文化机构或者任何什么文明的象征带来毁灭的年份。无数的出版商和作家选择了流亡或者躲藏。而雷克拉姆则加入了另外一方阵营,他们选择了坚守。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坚守。
那些经受同样灾难的出版社:布洛克豪斯、斯普林(H.Sperling)、因泽尔(Insel)、费合尔、韦伯(J.J Weber),没有哪一家在战争期间比雷克拉姆经历更少的困难和打击,然而它们总有办法生存下来。它们面对独裁权威,不得不妥协一些,但它们不曾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大量的反纳粹文学、流亡文学,甚至直接诉诸民主和自由主义政治的书籍亦由它们印刷出来,在欧洲大陆被占领地区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即便在战时,莱比锡和柏林等一些大城市,仍有一些新的出版社建立起来。比如一九四五年在柏林建立的“人民与科学出版社”(Verlag Volk undWissenschaft),同年在莱比锡创办的“书与人民出版社”(Buch und Volk Verlag)。
在一九四五年,莱比锡仍有超过三百家出版社,到一九四八年,只有其中的三十七家获得了它们重建所需的运营执照。盟军推翻了旧的独裁,苏联带来了新的极权,美国对东德出版社的毁灭不负责任,也没有重建的义务,但美方同时却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将书城莱比锡大批出版界人士引向西方。那些无法忍受黑暗的出版商们,打点行囊去了法兰克福,去了西柏林,去了斯图加特,去了慕尼黑……雷克拉姆也是其中一员。
nlc202309012030
如今的雷克拉姆总部坐落于斯图加特,至今它仍旧不断为自己具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万有书库”增添新的书目。如今的读者们,有着无以计数的新的选择,信息爆炸的时代,雷克拉姆和其他的出版社则又面临了全新的危机和挑战,而这种危机属于所有纸质书出版社。
五
我第一次认识雷克拉姆的“万有书库”时,除了联想到另一家德语出版社“苏尔坎普”(Surkamp)的“彩虹书库”外,更联想到在中文出版界,商务印书馆成套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翻阅资料,得知商务印书馆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出版了整理国文经典的“万有书库”,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两套书库的源起是否来自雷克拉姆的启发。然而在日本的另一家举世闻名的出版社,旗下的“岩波文库”的创立,则是直接来自雷克拉姆的影响,这家出版社便是日文出版界最负盛名的岩波书店。
一九二七年,岩波书店创始人岩波茂雄直接以雷克拉姆的“万有书库”为蓝本,推出了日文版的“世界书库”,出版社由世纪初主要出版日文和东方经典,转而开始出版大量的西文经典学术书籍的日文译著。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于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受到这套文库的影响。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或者在现今的中国大陆,这种“万有书库”的概念,已经改变了许多青年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在拓宽眼界的同时,放慢了思考的节奏,放下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丢开了一切外在于阅读本身的目的或利益,他们沉浸在这一堵堵的“彩虹墙”里,觀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个社会,或者之前的某个社会。他们比较,同时看着未来。
我参观法兰克福的应用艺术博物馆,其中一层展厅专门展览六十年代德国家具布置。其中一个“典型的起居室”让我印象深刻,在书桌对面是一面挂满了东西的墙,有音箱,有一层层的CD盒,有一台老旧小巧的电视机,有桌灯,还有一堵“彩虹墙”。上面摆满了“苏尔坎普”出版社的书籍。整面墙精简而舒适,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的法兰克福,那个时代的西德社会:屋外是嘈杂的车水马龙,是嬉皮士和重金属摇滚,是波普文化和满大街的自由青年,是政治和文化的混乱交响;屋内则是安静,“彩虹墙”上的每一块“砖”消除了“趋势”和“潮流”的喧腾,起居室里,人们品味着时代的复杂和丰富一
他们的时代和以前的时代,都是如此的丰富,只有一种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人完整地体验到整个时代的精彩。这大概是“万有书库”之概念最隐蔽的任务。
雷克拉姆出版社获得的成功、遭遇的劫难,书城莱比锡的兴衰,整个德国、整个民族两个世纪来的知识分子们,他们活跃过,逃亡过,整个文化史的地图——那个不曾有过的德意志疆界——不断变更:波西米亚或许如今属于捷克,十九世纪末却是德语区的文化重镇;西里西亚如今属于多国交界,而在启蒙时期(甚至更早)它是德意志文化中心之一;哥尼斯堡如今远属别国,却不能遮盖它在康德时期辉煌的历史。文化的疆界不同于现今的地理与政治疆界,它内在于整个文化史进程之中。
我后来才得知,按规模分类,雷克拉姆只能算是“中小型出版商”,而如今的德国出版界,已经形成了几个大的传媒出版集团。一些重要的出版社,如费合尔、布洛克豪斯都隶属于一些集团。雷克拉姆侥幸不是,它一直独立。它虽然曾多次向权贵低头,但它的延续至今,便是它最终极的原则和尊严。翻阅很多关于出版社和雷克拉姆家族的资料,都没有找到介绍家族中任何一位成员的资产、物质生活或是与出版社收入相关的记录。留下来的只是几代出版家与文化人交往的佳话,他们如何与赫尔曼·黑塞讨论小说,或者与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商谈出版事宜,这些故事拼凑起来就像“文学博物馆”,供人们品读与讨论。他们从室外的喧腾中脱身出来,坐在一堵“彩虹墙”边上,消磨一整个下午。
这是一个出版社为一个时代所能做的全部:让更多的人们坐到这堵墙旁边来,听听这堵五颜六色的墙有什么好说的。
二0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小拉姆的故事二作文 篇3
小拉姆的故事二作文
。
我的小茜主人也拿了一张卡:“馨儿你看!姐姐的玲儿已经成了超级拉姆,我们也不该落后对吧?我现在就把你带去神父那里让神父也把你变成超级拉姆!”我心里暗自想着:超级拉姆是什么?变成它会有什么效果?我有些忐忑不安的跟随小茜主人来到了爱心教堂―神父那里。“克劳神父,请把我的馨儿变成超级拉姆吧!我把卡带来了!”小茜主人将卡递给了神父,神父朝我撒了一些粉末。呀!我长了金黄的叶子!“馨儿,来我们去挑一件跟玲儿一样好看的衣服吧!”小茜主人笑眯眯的对我说。我们来到了‘拉姆服装店’,我和小茜主人挑了好半天才决定买下一件紫色的裙子。我回到家以后不久小茜主人和茵茵主人都因为是寄宿在‘摩尔大学’而回到了大学宿舍。
“馨儿!你也是超级拉姆了呀!别的拉姆肯定都会羡慕我们!”玲儿惊讶的说道,
可爱的黄豆宝宝教案 篇4
活动内容:《可爱的黄豆宝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2,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辨认黄豆与豆制品,并了解其生长过程与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与他人分享共同快乐的美好体验。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在认识了解黄 豆和豆制品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共同快乐的美好体验。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活动准备: 1,课件。
2,黄豆,红豆,绿豆若干。
小盘子若干。
纸巾,黄,绿油光纸,白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动引出课题。〈1〉 教师给幼儿带来了什么礼物?
〈2〉 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幼儿兴趣,小黄豆
藏哪儿了?
二,基本部分: 认识黄豆与豆制品。认识,了解,辨别黄豆。
〈1〉 播放课件,让幼儿认识黄豆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2〉 组织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找出黄豆宝宝。
(3)小结并肯定黄豆的营养价值。
认识豆制品。
〈1〉 提问幼儿:黄豆对人体这么有用,小朋友知道人们是怎样使用黄豆的吗?(幼儿回答)
〈2〉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豆制品,说出豆制品的名称和用途。提问:
这些豆制品分别叫什么名字?你们吃过它们吗?是怎么吃的?(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并思评教育。
黄豆除了可以做成豆制品使用外,还可以用来生豆芽和炒着吃。豆制品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要养成不挑食不贪吃的好习惯。
结束部分。
美工活动(撕纸)。引导幼儿分组学做美味豆制品。启发幼儿用绿色的纸做配菜,黄色的纸做豆干或豆皮,白纸做白豆腐。教师先示范,并且给自制的菜起上好听的名字。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并鼓励幼儿共同协作,互相帮助。
总结并鼓励幼儿。
可爱的蚕宝宝 篇5
它们很小很小,像最细小的蚂蚁一样,让人分不清眼睛、鼻子。我一天看它们好几遍,给它们喂最鲜嫩的桑叶,盼望它们快些长大。随着食量越来越大,它们慢慢长大,白白胖胖的,很可爱。每条蚕上有很多对脚,有的脚上还有细细的绒毛,难道是为了爬起来不摔跤而长的?它们的身子一节一节的,每两节之间有一个白色的环,像细小的缎带。它们蠕动起来特别有趣,先是中间的身体拱起,前头前倾,后尾不动,如此往复循环,加上脚部的支撑和着力,便实现了波浪重复前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蚕儿们一天天长大,它们吃东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感觉就想饿死鬼投胎一般,每天必须投几次桑叶才够它们吃。你若仔细听,沙沙声一片。它们嘴巴还很刁,只吃又肥又嫩切干净没有水份的桑叶,否则会拉肚子。
它们还会蜕皮,经过几次蜕皮之后,它们就会慢慢变得全身透明,而后就会开始吐丝了。它们习惯靠着盒子的角落来回奔走,直到结成一个鸽子蛋大小的洁白光亮的茧。其中有一只蚕宝宝可能是害怕孤单,它紧挨着它的邻居结它的茧,像一个小鸟依人的女子。茧壁刚开始很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蚕宝宝在里面蠕动,慢慢地随着茧墙越来越厚,我们就看不见它了。爸爸说等到丝吐尽蚕宝宝也就死了,它们牺牲了自己,把美丽的蚕丝奉献给了我们,蚕丝可以做成丝绸和蚕丝被呢。
可爱的蚕宝宝 篇6
它刚来我们家的时候,身体小小的,白白的,它身体两侧的气门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黑宝石。它吃的食物是桑叶,而且很挑剔,一定要新鲜又脆嫩的。
那天,我兴奋地跑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看我的蚕宝宝。我惊奇地发现,蚕宝宝们比原来胖了许多。当我靠近蚕宝宝的时候,它们就昂起头来,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快给我们一些桑叶吃吧!”我刚把桑叶放进蚕宝宝的房子里,它们就开始狼吞虎咽。桑叶一下子就被它们咬了一个大口子。不一会儿,吃得只剩下一点渣渣。我一边看,一边笑,觉得蚕宝宝真的很可爱!很快它们就吃得饱饱的了,然后就懒洋洋地睡大觉。
过了几天,它们变得又白又胖的了。这时候,它们爬的速度比以前慢了许多,但是桑叶却吃得更多更快了。又过了十几天,我突然发现蚕宝宝不吃桑叶了,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我还以为它们生病了,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它们快要结茧了。
它们用吐出来的细丝慢慢地把自己一层一层地裹起来结成茧。茧有白色的,也有金色的。它们的样子是椭圆形的,像一个个迷你橄榄球。又过了不久,它们破茧而出变成了飞蛾,而且还生了许多小宝宝。它们的卵是淡黄色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变成紫色或黑色的了。
可爱的蚕宝宝 篇7
有一天,它们不吃不喝,我以为它们死了,急的“哇哇”直哭。可过了三天,奇迹出现了,有一条蚕屁股后面黄了,它吃力的爬到盒子边上,拼命蹭自己的皮。我突然想起蚕一生要脱三次皮,我就松了一口气。
我精心照顾它们,不久这几个小家伙全脱皮了。一脱完皮它们就寻找食物。
一条蚕快要脱皮了,它不吃不喝全身发黄。我想试一试它是不是真的不吃桑叶,就在它的面前放了一片嫩叶,可它只望了一眼一动不动。
另外几条蚕移动着肉乎乎的身体,一步一步的向这里移动,它们爬上嫩叶用剪刀一样的小嘴吃起桑叶来,只要认真听就会听见“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那是它们在吃桑叶呢!
可爱的小宝宝 篇8
小宝宝是个女孩,是小舅舅的女儿,小名叫囡囡,出生才两个月大。她的脸很小,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总是闭着眼睛在睡觉,还握着小拳头,脚趾头就像十颗雨幕粒。我真想抱抱她,妈妈不让我抱,说:“小妹妹的脖子还太软,你不能抱。”我又问妈妈,天有点热,我们都穿一件短袖,她怎么穿那么多呀。妈妈说:“妹妹出生才两个月,婴儿体温低,又不运动,需要保暖,所以要穿厚一点。”
这时的小妹妹特别喜欢有人逗她玩。有时拉拉她的小手,有时亲亲她的小脸,她就笑个不停;有时你一弄她,她就生气哭个不停……
可爱的狗宝宝作文 篇9
国庆节我去外婆家看小狗。他们出生十天了,胖乎乎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亮亮的,脑袋只有我的拳头那么大,耳朵小小的,眼睛还没有睁开,四只脚短短的还不会走路。
我轻轻地用手去碰了一下,没想到小狗竟然发出了“呜……呜……”的哭声。我连忙拿出准备好的火腿肠去哄它们,可它们却不张口。这可是小花的最爱啊,哦,也许是它们闭着眼睛看不到的缘故。这时,小花走过来躺在小狗们的身边,狗宝宝们争先恐后地吃起妈妈的奶。我恍然大悟,原来刚出生的小狗是吃奶的。
小狗满月后我又去看了它们。一进门,小狗们就冲过来缠住我的脚,把我的脚当成“游乐场”,我都迈不开步了,生怕踩到它们。喂给它们的火腿肠被一抢而空,还用黑溜溜的小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
可爱的蚕宝宝作文 篇10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样去给蚕宝宝喂桑叶。喂桑叶前,我拿尺子量了一下,发现蚕宝宝已经有一厘米长了,比昨天多长了一毫米左右。蚕宝宝的头比较大,从头到尾巴逐渐变细。身体上有一个个均匀的结,每个结中间都有一个黑黑的斑点,叫气门。科学课老师告诉我们,蚕宝宝就是用身体上的气门呼吸的。我还发现,蚕宝宝大大的头上有一个黑点,那就是老师所说的口器,这是蚕宝宝吃东西的器官。蚕宝宝的脚很短,还不到一毫米呢!细心再看看,还可以发现蚕宝宝差不多到尾巴的地方有一个尾角,就像一个小小的金字塔。
忽然,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身体的后半部分变成了棕色,连尾角也是棕色的了。妈妈说:“这只蚕宝宝可能是生病了。”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我猛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会不会是彩色的蚕宝宝呢?因为我买回来的时候就有一包是彩色的,也许是现在开始变颜色了吧?因为不敢确定,又怕其他蚕宝宝被传染细菌,我们决定把它单独放一个地方养。
以后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和观察这只特殊的蚕宝宝。
可爱的蚕宝宝作文 篇11
蚕宝宝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可它的生命却非常短暂。如果蚕宝宝的生命很长,那就太好了。
蚕宝宝的脚十分多,嘴巴、鼻子、眼睛都非常的`小,整个身子都是白颜色的,像一列微型火车。那天在老师家里,我和一个五年级的姐姐观看蚕宝宝,突然发现有一个蚕宝宝的眼睛发了一道光,像射灯一样。
蚕宝宝的生长非常奇妙,首先从爸爸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经过四次蜕皮而长大。当长大以后就要吐丝,一生可以吐一千五百米到两千米那么长,而且还要吐到自己死为止。死之后就睡在丝里,睡了大约两三个星期后,就从丝里面出来,变成飞蛾。有一话叫着“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这个意思。
蚕宝宝虽然脚非常多,可是它跑得很慢,因为,蚕宝宝的每一只脚的每一步最多只能走三毫米。蚕宝宝的食物是桑叶,别看蚕宝宝的嘴巴很小,其实蚕宝宝一口就能在桑叶上咬出一个大洞,几口就能把桑叶全部吃掉。
总之,蚕宝宝非常有趣、可爱。
可爱的蚕宝宝作文350字
【拉姆可爱宝宝的故事】推荐阅读:
晒宝宝的可爱搞笑句子07-11
丽梅小拉姆日记(3)作文07-15
可爱的蚕宝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25
幼儿园小班教案《可爱的水宝宝》09-21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可爱的蔬菜宝宝》12-02
幼儿小班美术课教案《可爱的糖宝宝》10-04
幼儿园中班主题之可爱的蛋糕宝宝教案设计11-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可爱的图形宝宝》及教学反思12-02
关于老师的故事:可敬可爱的老师06-02
适合少儿的可爱睡前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