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明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05-26

何兴明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何兴明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

为清江有活水来

--全国劳动模范、红花岗区深溪镇清江村党总支部书记

何兴明先进事迹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清江村距离中心城区16公里,村域面积1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015人,村党总下辖3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有党员90名。清江其实无江,是一个喀斯特地貌较为典型的黔北小山村。80%以上是旱地,15年前,这里还是一穷二白,村民们居住大多是低矮的木板房或泥石房子,过着肩挑背磨,种地只能填肚皮的拮据日子。如今的清江村,白墙青瓦之间绿意盎然,全村近700余户人家全都散落在群山之间。走进清江村,到处是鸡鸣猪叫,家家都用上了沼气灶、卫生厕所、干净的自来水。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村民们都喜上眉梢,笑声连连。村民们都说,“没有何支书,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57岁的何兴明个子不高,略显刚毅的脸上却留下了岁月太多的沧桑。自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清江村党组织书记。10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村改革百名优秀人物,贵州省劳动模范,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务工作者、科技拔尖人才、市人大代表等光荣称号。面对这样的荣誉,何兴却很淡定、坦然,他说:“我只是按照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得起乡亲、对得起自己就行。”

“共产党员是要干事的”。在1998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历任生产队记分员,村会计、委员、主任的何兴明被一致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主任,两副担子一肩挑。他郑重地向村民们承诺:尽管眼下村里还很贫困,但自己一定要设法当好全村人的家,带领大家闯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来!何兴明认识到,要想彻底改变清江村贫困的面貌,让群众过上富裕的日子,首要解决好“路”的问题,一是发展的思路;二是致富的公路。2000年春,何兴明参加全市乡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前往江苏省华西村考察学习。华西村的发展历程深深地触动了他。考察归来,他立即组织召集村、支两委全体成员和村民代表,就“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创建活动契机,找到一条适合清江村情的发展路子,更好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借助党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搞特色养殖,首先要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三大问题。可村财务账上只有21.36元的公共积累,还欠了5万元的外债。正好,在示范带创建活动中,红花岗区残联挤出5万元帮扶清江村。当大家都在讨论如何使用这笔钱的时候,何兴明已经有了主意:启动养殖的本钱有了。他马上用这5万元钱购买了4万多只鸡、鸭苗,分发经有发展想法的农户饲养。他自己也带头养了50多只。鸡、鸭出栏后,农户除了归还成本外,还要按0.30元每只的标准上交管理费给村里,用于技术指导费用。当年就出栏了2批鸡、鸭,村里也有了近1.3万元的积累。2002年,在和村委同志商量后,又拿出村所有的 2

积累,到习水县购买了80多头“黔北黑猪”,分到有养殖经验的农户手中,鼓励他们饲养。专门成立了清江村生猪养殖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与村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他任会长。在协会内实行“五包三统一”(包猪舍设计、包饲养及管理技术、包防疫、包死亡赔偿,统一引种、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管理和指导全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动村干部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筹集了10万元痑,建起了清江村集体养猪场。第一批生猪出栏后随后,净赚了1.3万元。到2009年,全村有140多户养猪大户,“外二元”种猪和“外三元”商品猪更是供不应求,每天都要发一车销往湖南、广东、广西、重庆、深圳等地。喜出望外的村民们平生第一次数着大把的钞票,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村级集体经济也有了近30万元的积累。2009年清江村“无公害”生猪养殖品牌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奖,2010年,国家环保总局对清江村的生态养殖模式(即猪—沼—菜,猪—沼—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将此模式作为经验向社会推广。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有钱了,就要考虑给老百姓做实事。“要想富,先修路”。在他的努力下,陆续改建了大山到大窝、大山到竹元、井坎等通村、组公路近30公里,使得全村90%的村民家门前通了汽车,彻底结束了过去“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到2010年止,共协调、争取上级和发动组织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建成了大坝至大山人畜饮水工程、马天洞水利工程,竹元组、谢坝人畜饮水工程;全村共建成使用沼气池850余口,改厕1200余间,硬化“连 3

户路”近120余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根本问题。引进发展了遵义九九公司、遵义清江村泡椒厂、清江村石灰厂、遵义市汇丰食品园等近20家企业,解决近350余民村民的就业,让村民不出家门也可在工厂打工。同时为积极推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民丰、井坎32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7个玉米高产种植基地、2个脱毒马玲薯种植基地,300亩韩国生辣椒种植基地。何兴明还亲自去四川引进了4万株“新世纪”梨树苗,组织全村大力种植无公害蔬菜与水果,很快地全村涌现出了熊厚华等252户种菜大户与胡运琪等45户果林上规模的种植水果专业户,在全村形成了农业科学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喝水不忘挖井人”。自从担任了清江村党总支书记那天起,何兴明就明确了这样的党建思路:在全村培养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党员数也从当初的27名发展到90多名。他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网络的优势,广泛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类培训。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村办公大楼,大楼里村政务综合办公室、远程教育学习室、农民工创业就业办、森林资源保护中队办、以及医疗卫生所等一应俱全。他带领党员干部们一步一个脚印,先后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兴修公路,;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发动全村家家户户进行了改水改厕改灶建沼气池。在他的主持下,村里专门制定了“党总支+生猪养殖协会”的工作制度,将村党总支与村生猪养殖协会的工作有机 4

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制定出“联席会议制度”、“会员代表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等。为确保党员质量,村党总支还专门推出了“发展党员五制度”:即考试制、公示制、票决制、考察制和失误追究制,并始终坚持不懈与严格执行。何兴明还积极参政议政和撰写议案,在他的大声疾呼下,近年来市里相继开通了“红花岗——深溪”、“深溪——兴隆场”、“红花岗——松林”的公交车;他还利用进城开会办事之便,不厌其烦地协助当地过路车辆办理了相关手续。他因此被当地老百姓和公交车驾驶员们誉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人大代表”。

清江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何兴明,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山头与每一丘田土,长期以来,他做梦都在盘算怎样才能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好日子!自从在全村当了家,乡亲们有目共睹:何兴明绝大部分时间考虑忙碌的都是全村人吃饭穿衣的大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去开会出差,他总是清晨第一个来到村办公室,而每天又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手机也是响个不停:村民们没饭吃了也来找他,没钱用了也来找他,就连两俩口扯皮都来找他。作为村干部他每月有着几百元的工资,而其中有不少是被他开支在为全村人跑项目办实事上,如今只要提起他,方圆四周的群众谁不羡慕:“选到这么一个好当家,清江村人民好福气啊!”

上一篇:造价工程师《安装工程》知识点:安装工程常用材料下一篇: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聘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