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2024-09-17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共9篇)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篇1

18、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茂盛肥壮)

或者另一种板书设计:

敕勒歌(北朝民歌)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 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敕勒歌教案 篇2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识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美丽的风光,请看~ 2.师:看!裁员的填空,蓝的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茂盛!

师:看着一碧千里的草原,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再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快乐啊!

3.师: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谁能说说美丽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看来啊你们已经被草原的风光深深地迷住了。)

4.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做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吧!(出示课件,朗诵)

5.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南北朝时期,有人仅用了27个汉字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对,就是《敕勒歌》(师板书题目)

二、趣味连线识字

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师:大家诗歌朗读的真好,你们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

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他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一千多年仍然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找找答案吧!

2.同学们,你们知道川是什么意思吗?川在课文中指的是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呢跟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呢。读者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师: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民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无比雄伟的印象。请你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4.请人读第二句。

5.要读懂这句诗,就要先了解“穹庐”是什么。看,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感受一下:

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往前看的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身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6.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吗?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7.家永远是最温馨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了敕勒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吧!

8.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空旷是个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呢? 9.(出示课件)齐读——风吹草低见出了什么?(牛羊)出现的仅仅是牛羊吗?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单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一群,那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啊?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

10.草原理只看到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现出了有限吃草的牛羊,骑着马换换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显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11.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么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这就表现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12.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描写的这么美呢?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请呢?(热爱家乡)

13.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可以说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了27个字,变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正式这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仍然具有强生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超过他呢。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去草原,心中涌起的也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的读读这首诗吧!

14.听着你们清脆、响亮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那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之后,2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师生齐读)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600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朗诵着——

中班语言教案 敕勒歌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2.对古诗有兴趣并尝试吟诵。

活动准备:

语言磁带,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地翻阅并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一看,说一说。2.请几位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感受。3.教师将诗歌的主要意思介绍给小朋友。4.教师有表情地吟诵古诗。

提问:老师朗诵这首诗和平时朗诵儿歌一样吗?哪儿不一样?(教师必要时可以朗诵一首儿歌让幼儿进行比较。)5.教师再次有表情地吟诵古诗。6.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吟诵。教师的速度可以先慢再快。

7.幼儿在集体面前吟诵,组织幼儿评议。8.请幼儿吟诵其他的古诗。

教师:哪位小朋友学过其他的古诗?请朗诵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自由吟诵古诗: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篇4

山瀑布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学习两首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2.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表达清楚。

重点

难点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两首古诗豪迈的意境。

2.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表达清楚。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敕 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①穹庐②,笼盖四野。[句导读: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和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句导读:写出了草原上特有的静态和动态之美。]

赏析:诗歌描绘了敕勒川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③生紫烟④,遥看⑤瀑布挂前川。[句导读:描写了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景色优美、神奇。]

飞流⑥直下⑦三千尺,疑⑧是银河⑨落⑩九天。[句导读:勾勒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赏析:诗歌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字词导读☜

②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③香炉:指庐山西北部的香炉峰。

④紫烟: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⑤遥看:远远看去。

⑥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⑦直下:直着落下。

⑧疑:怀疑。

⑨银河:指银河系。

⑩落:下降。

○11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学习《敕勒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出的一望无际、苍茫辽阔的草原美景。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公元4世纪到6世纪,也就是历史上的北朝时期,人们主要过着游牧的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民歌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2.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敕勒歌》

二 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对照拼音读一读古诗《敕勒歌》。

2.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读音。

3.把这首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4.巩固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诗首川似笼盖野苍茫

指名读准字音。学生边读,教师边按照古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分析记忆字形: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地记忆呢?

①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寺—诗 以—似 ②编儿歌记忆:野,左里右予就是野。

③猜字谜记忆:首,给自己戴上一顶大帽子。盖,锅盖咬住了羊尾巴。

5.开火车抽读词语卡片。

三 再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把学过的生字、新词带入古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2.学习古诗的意思。

自己朗读古诗,圈出不懂的词语。

学生质疑。

教师解疑。

结合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播放多媒体,展示古诗描绘出的草原风光。

四 在意境中朗读古诗

.自由朗读。

2.观看多媒体,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1.这首诗的语言朗朗上口,重在写景,意境优美,是描绘景物的名篇。它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象,语言精练传神。这首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意境开阔。要让学生多读,读熟读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2.《敕勒歌》在内容上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重点要做朗读方面的指导,应让学生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

.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

一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背诵《敕勒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古诗 两首 敕勒川 阴山 笼盖 四野 苍茫

3.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 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产生。紫烟:紫色的烟雾。

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7.观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 课后延伸拓展

.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填空。

敕勒,下, 似穹庐,笼盖野。

2.扩词练习。

烟 挂 流 看

3.填空,再回答问题。

照香炉紫, 遥瀑布前。

飞直下三, 疑银落。

这首古诗有4句,作者是李白,主要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4.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庐山的瀑布呢?

一 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 民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 篇5

秋山中心学校 俞慧娟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对于少数民族我们应该不陌生,我们跟着周恩来总理,参加了泼水节,见到了开心幸福的傣族人民!还去过美丽的葡萄沟,认识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今天,我们要跟着1500年前的敕勒族,去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师“敕勒”这个词有点儿难,谁能读准它?

请你来,翘舌音读得真好,越读越棒了!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读好它!师:小朋友们,敕勒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歌》,就是这个民族流传下来的民歌,谁来把课题读一下?字正腔圆,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二、初读古诗

师:学习诗歌前,老师有个温馨的小提示,谁来为我们读一下? 师: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

师:你们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同桌两人再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又正确又好听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请你来,真是声音洪亮,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真了不起,能流利地读诗歌了!

小朋友们,如果在读诗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仔细听哦!

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读诗有技巧,要注意停顿哦!你想读得更棒吗?那就快试一试吧!

请你来,真棒!你也想来,好的!一听你的朗读,就知道你学会了读诗歌的方法。

小结:学会停顿,把诗读出节奏,诗歌就会读出韵味,读的好听。(板贴:读出节奏)

三、诗歌赏析

(一)学习“敕勒川,阴山下,”

师:小朋友们,敕勒族居住在哪里呢?诗里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看谁的眼睛最亮,能从诗中找到呢? 师:你真是一找一个准(板贴)师:阴山下的又是什么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诶,诗里用一个字概括了大草原,你找到了吗?对了,“川”就是平原。我们一下子找到了敕勒族居住的地方,你都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找一找

(二)学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景色,真棒!请你用诗里的句子带我们去看看吧。“似”是平舌音,我们一起来读好啊,“似”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同学们看看,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最后一笔是“点 ”不是捺哦

拿出小手和老师书空,好,打开书本把它描一个写一个

小朋友们写得都很认真,我们来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好在哪?单立人的竖写得真直,好像整个字都站起来了,送你个五角星

这个小朋友的呢?注意了左窄右宽,写得不错,也送你个五角星

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写得正确送她一颗星,写的端正、漂亮再送她一颗星 师:孩子们“似”又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我们可以请教字典老师,请看。有1、2、3种意思,选一选,用手指告诉老师!

这里的意思是好像,“似”和“好像”是一对近义词,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看屏幕,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也能这样说,弯弯的月儿似小船,你会变吗? 真棒!老师再考考你们,天似穹庐就是—— 哇,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

“庐”你还记得我们在哪见过它吗?真棒!《望庐山瀑布》中就有,读起来就更简单了,一起来

穹庐是什么呢?是呀,就是蒙古包上的大屋顶,让我们走进蒙古包,从下往上看,就更像了!边画边说:你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谁能读好这个词?“笼”第三声读得真标准,了不起,我们一起学着他读一读。

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诗,就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

什么感觉?哦,天是那样的辽阔无边,草原是那样的无边无际,让我们把这无边的景象读进诗里。

小结:原来理解了字词就能更好的明白诗句的意思,这也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板贴:理解词语)

(三)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

师:小朋友们,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我们来读准他,“苍”是蓝色,“苍苍”是很蓝很蓝的颜色,天很蓝很蓝就可以说“天苍苍”。除了蓝色,还指绿色和白色,松柏很绿很绿,我们可以说“松柏苍苍”头发很白很白我们可以说“白发苍苍”真能干,都能活学活用了!

还有这个字“茫”很标准,什么是“茫茫”?猜一猜,一起来。当大雪覆盖,大地无边无际,可以叫做白雪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我们可以叫做大海茫茫,在这里,原野无边无际,就叫野茫茫。真厉害,一下子就说出来了

师: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把画面描述的真美!肯定有很多感受,先和小组里的成员分享一下

是呀,蓝蓝的天底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你能读一读吗?

还有呢?哦,你从插图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很悠闲地吃草,看得真仔细!也请你读一读

谁也想补充?是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一定很快乐!那就把这快乐读出来吧!

师:是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牛羊悠闲地吃草,马儿自由自在地奔跑,人们在骑马比赛,孩子们你追我赶,这样的日子真是开心快乐

师:小朋友们,越说越开越开心了,都露出了笑脸,想去这样的草原吗?请你把心里想的,都读进诗里吧。

谁想先来试一试?读的好,就把掌声送给他吧!

你来,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肥美的牛羊,心情也,谁来读读? 听得出你很喜欢这片草原

看你们都这么好好,好多同学也迫不及待想试试了,那我们一起来吧,真美!

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用上想象和优美的语言,一幅草原图画展现在眼前,想象画面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让我们带着想象,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师:能背的同学试着来背一背,小朋友们,《敕勒歌》是北朝民歌,除了有感情的诵读,还可以像歌一样唱出来,你们听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敕勒人走进草原,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富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草原的喜爱,也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了节奏,理解字词,想象画面,希望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也能用用这些好方法!

板书: 敕勒歌

读出节奏

理解字词

敕勒歌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并试着去吟唱诗歌。

2、展开想象,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歌吟唱来了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文本,学习诗歌

1、歌曲导入新课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导入新课。

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还有成群的牛羊。那么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之韵味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诗,根据注释把字音读准,还有拿不准的字互相交流一下。

⑴读准字音。

特别纠正“野”和“见”的读音。

⑵集体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读出节奏和韵味。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

⑵“下”“野”

“苍”“茫”“羊”

3、交流体会,品味诗意

二、吟唱诗歌,升华情感

1、马背上的歌谣(1)简介背景

首领斛律金,能征善战,一位常胜将军,但这次打了败仗,战士们士气低落,斛律金便高歌一曲,为战士们鼓舞气势,重振威风!

(2)身临其境,放声吟唱

如果你是一位远征的大将军,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骑着雄壮的战马,身后是十万铁骑,北风吹过,战旗猎猎,你不由得高歌一曲:“敕勒川,阴山下……”

(3)升华情感,用心吟唱

请同学们策马扬鞭,驰骋草原,唱出《敕勒歌》。

2、谈谈你心中的感受!

三、走出文本,延伸拓展

1、试着吟唱另一首诗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通过学习课文《敕勒歌》,延伸到了一系列马背上的歌谣,还有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三首诗都与骑马有关,三个骑马是不一样的。草原上骑马,战场上骑马,西湖边骑马,背景和节奏各不相同,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诗歌的韵味,何乐而不为呢?

3、把你学到的诗歌吟唱给家人听,分享你的快乐!板书设计:

马背上的歌谣

吟唱诗歌

敕勒歌 破阵子 钱塘江春行

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篇7

1、欣赏并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2、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并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难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材料与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画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吗?

(二)欣赏:

(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儿歌中的主要角色:小溪、麦苗、桃花、柳树、燕子等,以及它们在春天里的样子

2、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称和主要角色。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春天来了,谁醒了呢?

(3)、请幼儿倾听故事一遍,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a、师:春天来了,谁醒了?它在干什么呢?

b、师:小溪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叫长跑?为什么说小溪在练长跑呢?(集体朗诵这句儿歌)

c、师:麦苗醒了,它在做什么?麦苗为什么会弯腰?(请幼儿模仿麦苗弯腰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诵这句儿歌)

d、师:桃花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是绽笑脸?

e、师:柳树醒了,它在做什么?柳树的辫子是什么?

f、师:燕子唱起了什么歌?什么是春之歌?

4、教师幼儿共同完整地将图片放到匹配的位置上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篇8

1、通过集体创作壁画(美丽的春天),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2、练习棉签画涂色。

准备:

设计“美丽的春天”壁画,广告色,各种花型的图画纸、棉签。

活动与指导:

1、向幼儿提出布置画栏的任务,春天里,百花开放,景色很美,大家齐动手,把班上的壁画布置起来。

2、想想你观察到的花都是什么颜色的,请幼儿为花用棉签涂上美丽色彩,注意顺花瓣方向均匀涂色。

3、老师将花剪下贴在壁画中,和幼儿共同布置美丽的春天的壁画。使幼儿看到自己美术活动的成果,有成功的自信。

建议:

给幼儿的花要各种形状的,可以是一枝花,也可以是两枝、三枝花。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花,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3朵、4朵在一起的花。

1、学习用泥塑材料做平面花的技巧。

2、发展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准备:

各色泥塑材料、塑料垫板。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用彩泥揉小圆球,将小圆球在垫板上压平做花瓣,拼摆成花朵。

2、用搓的技能,搓出绿色的花茎和叶子,组成美丽的花。

3、引导幼儿用泥条摆成花朵或其他图案,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散步》教案及反思 篇9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浓浓亲情;

2、品读语言,分析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感受一家人和谐的氛围,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法指导:

品读探究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教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亲情无处不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瞧,丈夫正稳稳地背着年迈的母亲,妻子正轻轻地托着年幼的儿子,他们的举动定格成一幅温馨的画,无言地诉说着爱的真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散步》!

(多媒体播放轻松欢快的乐曲,老师用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营造一份温馨和谐的画面,让学生自然进入本课学习)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读课文,注意课文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2、分组读文,思考回答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母亲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

(3)思考“我”是如何对待这个矛盾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4)“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5)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结合录音范读,展示文字画面,让学生在听读、分组朗读中感知文意)

三、跳读课文,探讨人物形象

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自由探讨,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四、品读语言,探究细节,归纳主旨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会黑体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描写?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如何理解这句话?

7、“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选择文中一些关键语句语段来品读语言,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亲情,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的主旨)

五、拓展思维,感受亲情

1、议一议: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2、说一说: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3、教师小结(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轻音乐)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园。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议一议,说一说,然后教师小结,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亲身体验并诉说亲情,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六、教后反思

教读本课前,我随堂听了同年级一位新来的年轻语文老师的课,题为《散步》,听后有一些感想,于是同课异构,作为本学科的一节公开课,目的是为取长补短、互为启发。同时我也想到一个研究话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多媒体发挥作用,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上了本节公开课。

我教读本文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一学时,本节课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朗读感知、人物探讨、语言品读、拓展思维及感受亲情。教后反思如下: 我认为本课教学环节设计简明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注重了学生阅读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不足处是对调动学生思维还欠缺,教师还是讲得略多,学生自主探究不够充分。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多媒体发挥作用,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做了一次尝试,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来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这些资源在课堂中的作用;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推荐阅读: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06-14

敕勒歌标准朗诵06-03

北朝东府民歌——《敕勒歌》06-04

上一篇:高一地理趣味知识竞赛下一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