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亲(通用8篇)
13、第一次抱母亲 篇1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从母亲体重轻,生活负担重的反差上感受母亲对家庭、对儿女的无私、无畏和博大的爱;从“我”的语言和行动上感受“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课前准备:
师:
1、拟定导学单发给学生预习;
2、制作好课件输入班班通。
生:按导学单上的要求完成预习任务。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向同伴请教;同伴没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入导学单,由老师指导解决。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交流预习成果,学习生字词,解决疑难问题。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呈现母亲和母爱的图片,看完后让学生自由说“你先对母亲说什么”。
2、板书课题
二、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验证家人评价
(同伴帮助指正,赞美优点,提出建议。)
三、了解学生感知文意的质量
1、说说主要内容。
2、介绍划分的段落和归纳的段意。
四、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和积累词语的
1、朗读你划出的词语和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你画出的词语和带生字的词语。
3、同位互相欣赏生字描红和《写字》里的描红、田字格里临写的生字,优秀的推荐给老师欣赏。
五、了解学生是否对课文有比较深度的理解
1、“我”做了什么感到“妈妈怎么这么轻”?
2、与母亲很轻的身体反差大的是一些什么事?你从这个反差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向大家展示你的其他预习收获
七、我有问题向老师和大家请教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八、师总评这次预习质量,提出改进意见。
13、第一次抱母亲 篇2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叙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 表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旨在引导学生感悟母爱, 学会感恩。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把握关键词句体验感悟, 加深理解, 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呢?反复读了课文之后, 我觉得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
[原文再现]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曾经听过一堂研究课, 学生自由朗读完1-3节后, 老师问:读了这几节文字, 我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小组讨论之后, 学生纷纷举手:伟大坚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力大无穷……
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 就能找到答案。我是“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这只是一种错觉, 是基于“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做出的判断, 是根据“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做出的推测, 所以我“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面对我的愧疚和护士的动情, 母亲反而显得非常平静, 正如她所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读到这里, 一位尽管娇小瘦弱却含辛茹苦、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承载生活重担的伟大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二.第一次抱母亲到底指哪一次?
文章题为“第一次抱母亲”, 但文章中却两次写到抱母亲, 第一次是“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 右手托住她的腿弯, 使劲一抱”, 第二次是“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到底哪一次才算第一次呢?从时序看, 毫无疑问是抱母亲下床那次, 但从表现儿子感悟母爱并感恩母爱看, 很显然是把妈妈抱在怀里的那次。我突发奇想, 要“好好抱一回”, 这是理解了母爱的博大之后内心的一种强烈震动, 是感悟母爱后愧疚心理的延续, 是对过去没能体会母爱的一种补偿, 是报得三春晖的寸草心, 是母亲“无数次”付出之后“第一次”收到的回报。“为了让妈妈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摇动”, 此情此景亲情洋溢, 催人泪下。教师可随机形成如下板书:
三.母亲能睡着吗?
[原文再现]我以为母亲睡着了, 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
曾经读过一边文章, 题目是《生日》, 文章中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 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问, 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些许表示呢!是啊, 母爱是无私的, 她并不需要子女做出太多的回报, 子女的只言片语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足以让她心满意足。母亲无数次拥“我”在怀中, 她用透支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方无雨的天空, 构筑了一个宁静的港湾, 但是做子女的却没有觉察, 因为在很多时候, 我们一直认为只要让父母吃穿不愁就算尽了孝道。其实不然, 父母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尤其是在上了年岁之后。“我”把母亲抱在怀中, 轻轻摇动, 这深情的一抱深深地感动了母亲, 母亲醉了, 沉醉在儿子的拥抱之中, 肯定无法入眠!
《第一次抱母亲》文本解读 篇3
凡是“第一次”,总会有深刻的体验。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生体验。这是一篇散文,此文之神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是由这“第一次”抱母亲而引发的对母亲“无数次”的深刻体验。
这体验来自一种机缘巧合。你看: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母亲住院治疗,“我们”轮流照料,在情理之中;轮到“我”时,要换床单,母亲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来抱母亲,也是情理之中。
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但作者笔锋突然一转,因为这“一抱”,“我”差点摔倒,“我”惊讶之余还引来护士的“责怪”。
写到这里,如果简单地写出“我”面对“责怪”是如何解释的,或者发一点感慨,那么这就无法成为一篇美文了。
“责怪”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让作者内心感到十分难过,很自然地,勾起了作者对母亲“无数次”抱“我们”的回忆: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这段回忆,将母爱浓缩成两幅画面——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两幅典型画面,在生活中应该出现了无数次,这种联想就定格在两个“总是”上。这联想一旦与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放到一起,读者自然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包括那名护士。而“我”,作为儿子,更多的是愧疚。
感悟母亲是“轻”,还是“重”
有一个问题一直贯穿这篇课文:母亲是“轻”还是“重”?
母亲是轻的。因为“我”“使劲一抱”“差点仰面摔倒”,因为母亲告诉“我”,“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我”以为母亲是重的。所以“我”才会“使劲一抱”,才会“用力过猛”,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这让笔者想到了《爱心树》,想起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一截树桩的大树,她迎回了游子,她仍然很快乐。而游子呢?他坐在树桩上在沉思,他想了些什么呢?他可曾想到他身边的这棵树?而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想到了,“我们”去“轮流守护”母亲,“我”想到了要去抱母亲,“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所以,母亲“睡”了。那两行泪水,是母爱,更是享受“反哺”的幸福、温馨。
是“一个”母亲,也是“无数个”母亲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听了“我”和护士的话,母亲只是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是天下母亲的缩影。一句话,已然从一位母亲升华为无数位母亲。此时,“我”无语,护士也无语。此处的空白,正是引发学生体验的绝好“地带”。
如果文章只是到此结束,那么,也可以画上句号了,高潮似乎也达到了。但作者还写了自己的“突发奇想”——抱母亲入睡,还有最后的两行泪水。
结尾——“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才是真正的高潮,才是真正的震撼。这震撼里,让我们对母爱的体验,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形散,神聚
回到“形散而神聚”这个散文的文体特点上,我们发现本文无论是对“我”、母亲,还是护士的描写,都是与对母爱的感悟、体验、敬意、回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从旁观者护士的“不忍”“静静地”“很小心地”等细节,我们发现旁观者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这些画面、这些细节描写,散落在文章的每一个角落中,构成了这篇散文的“形”,而“形”背后让人心动的那份情,却在文章的结尾凝聚成“两行泪水”……情至真,文传神!
(作者单位:浙江永康市实验学校)
第一次抱母亲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阎维文《母亲》,ppt播放有关母亲的图片
2、是啊!每每看到“母亲”这个词,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温暖。再读。
3、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曾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的辛劳。母亲身上最让你感觉温暖的是什么?(怀抱)(板书:抱)
4、是啊!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从小到大,母亲曾无数次抱过我们,那我们有没有抱过母亲呢?说说你抱母亲时的感受。
5、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第一次)
6、请同学们读题目,针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下面我们先来看几组词。
(1)第一组:脖子 瘦小 仰面 翻山越岭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组词跟谁有关?(母亲)B.“翻山越岭”
a.“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生:翻越山岭)
b.看了“翻山越岭”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那翻山越岭辛苦不辛苦?谁能把这种辛苦读出来!(确实很高,一山连着一山,一岭连着一岭,真是辛苦!)
c.所以“翻山越岭”是形容旅途异常地辛苦劳累。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在哪里,谁来读读?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d.找的快,读得准。注意到了多音字(背)。齐读多音字 e.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这样的劳累经历了多久?(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春天,和风细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秋天,西风瑟瑟,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冬天,寒风刺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就这样,年复一年,指导我们长大,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2)第二组:摔倒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次词又是描写谁的?(“我“)
a.指导“摔“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描一个 b.“愧疚”
“愧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心里装着事情,就像长久生病了似的,所以记住是竖心旁和病字头)齐读
三、理清层次
师: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不但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也读出味道。(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前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咱们课前提出的一些疑问你是否已经能够自己的理解而解决了?
1、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生交流)
师引导:虽然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但实际上作者抱了母亲两次,第一次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板书:换床单)
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在课文出现了三处没想到,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②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③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3.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下面请同学读一读2、3自然段。这两段话能用几个字概括吗?(板书:忆往事)
4.过渡:是啊,作者感到十分愧疚,所以他又一次抱起母亲,同学们,你知道作者第二次抱母亲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报母恩)此时作者是怎样抱母亲的?(生读第5自然段)
5.你能根据板书,给文章分分段。
第一段(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段(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第三段(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6.谁能把这三个短语连起来,完整地说一段话?(同桌交流)
小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段意连贯起来,并进行简要整理,这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总结:因为换床单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抱了母亲,但是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的心里为什么这么难过?“我”又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带花边的卡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怎样?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投影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把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妈妈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就用这首歌传达我们共同的心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无私 博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指名读“抱”字,读到这个字,会让你想到哪些词,哪些温馨的画面? 师生交流。[出示图片,感受亲情;联系生活,体会母爱。]
是啊,我们会感受到在母亲怀里的甜蜜感觉,也会回忆起拥抱母亲时的幸福眼泪。今天,吴老师与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课文。谁来读题。
[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畅谈“母亲”这一熟悉的话题,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做情感铺垫。]
二、读题质疑
指名读题。适时点评。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他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带着问题读书,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思考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这种有理解的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在进行思考。]
三、初读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母亲生病住院,我守护在床前,第一次抱母亲,发现母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壮,这才感受到瘦弱的母亲承担着全家生活的重担,是多么不易。
2、文中处处流露出儿子对母亲的照顾和感激,细细品读,感受为人子女的应尽孝道。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语句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品读感悟
1、师:“父爱像座山,母爱像条河。”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幸福地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可是……
2、出示: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3、指导朗读,体会病重的母亲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4、师:见母亲艰难地做着转身下床的动作,做儿子的赶紧说(生):“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母亲正费劲地转身,做儿子的赶紧说(生):“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母亲坚持要自己转身下床,但她每做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做儿子的着急了,赶紧说(生齐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反复朗读,语气逐步加强,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5、师:话音刚落,只见我的左手已经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没想到母亲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啊!母亲竟然这么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到的是……
6、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爱情深似海,母亲力大无穷。]
7、指导朗读。读懂母爱的无私和博大。“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那样的强壮,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8、师: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很难过。和同桌分角色朗读作者和护士的对话,体会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
9、学生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10、分角色朗读,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护士的话,老师读母亲的话,不读旁白。
11、师:有时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这世界还会有阳光,有温情,有我沉甸甸的泪水吗?我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心里……(十分愧疚、万分懊悔、自责不已)
师:一旁的护士也动情地说(女生读)“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很平淡地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无言,只是默默的换好床单,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又吩咐我(女生读)“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12、师:此时,我突发奇想……
出示: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回报母爱的激动心情。
13、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没有拒绝我的请求。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品味字里行间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交流学生读后的感受。[体会母亲流泪时的幸福滋味。]
14、师: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此时,我想起了儿时的一首歌。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让我们重温母亲的怀抱,感受妈妈深深的爱。齐诵《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
[深情朗读,体会像文中这样的好母亲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
15、师:同学们温馨的话语是送给妈妈的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一起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妈妈!”
五、情感体验 作业:
1、把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读给家人听,分享读后的感受。
2、拥抱母亲,对亲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让我抱抱你。” 教学反思:
第一次阅读《第一次抱母亲》,我落泪了,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品味了伟大的母亲;备教案时,我又落泪了,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那些文字,我情不自禁;上课时,我来到孩子们中间,共同品味母爱的博大,心底的感动难以自抑,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文章越读越有味,越品越有情。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以导带读,以读悟情,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中母子的心理世界。同时,也不忽略孩子的实际生活,课前的谈话及诗歌的朗读,把文中的母亲带到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好母亲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本文如同一首小诗,叩开了孩子们的心;本文也像一支歌,唱响了爱的旋律。教者应和孩子们共同徜徉于这温馨的情感世界,品味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了一天的课,肯定很累,那让我们先看一组温馨的画面吧。(播放《摇篮曲》音乐,然后出示一组温馨的画面。)
同学们,透过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母亲)
是啊,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板书:母亲)
谁读?
(慈祥的母亲、是的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母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
二、讲解
1、了解抱母亲的原因。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那么,我为什么会去抱母亲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划出来。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母亲很吃力,所以,我赶紧说——
你从“赶紧”一词中体会到什么?“赶紧”就是抓紧时间,毫不拖延。“赶紧”说,速度很快,很急。
因为“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所以,我赶紧说——
我听出一种急切。还有谁试一试?
(我听出了一份担忧。我听出了一种关心。我听出了一种疼爱。)
2、感受作者的心情。
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读读1、2自然段,想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画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谁来说一说?(板书:难过、愧疚)
●“我”心里为什么难过?
① 没有想到母亲很轻。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
出示: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关心不够)(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他猛的一下,使出很大的劲!——他不能少用一点力气吗?他以为母亲——很重,其实他母亲——太轻了。有多轻?(板书:轻)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对母亲不了解)
②没能帮母亲减轻负担。
出示: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
你发现了吗,文中有三处“没想到”,谁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小结:看到母亲这么轻,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竟然没能帮母亲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呀。
●为什么跟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会看不准母亲的体重?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①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那一座座的山岭,是无法一下子跨过、跳过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过,上坡„„下坡„„你能想象出母亲手里拉着、背上背着、肩上挑着翻山越岭的情景吗?
在崎岖的山路上,母亲总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在泥泞的道路上,母亲总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在骄阳似火的晌午,母亲总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在寒风凛冽的黄昏,母亲总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母亲!虽然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所以,我心目中的母亲,就是那个挑着重担翻越山岭,力大无穷的母亲。(随机板书:重)
②母亲瘦弱的肩上扛的是100多斤的重担,会读书的人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那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要走过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啊。
3、感受母亲的心情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瘦弱的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看得见的担子,看不见的担子,她要担负起多少!这就是母亲!用整个生命去承受这份重担的人。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
寒来暑往,母亲老了,疾病缠身,竟无转身下床之力„„轻轻地被托在儿子的手上。现在,我们都是她的孩子,望着她瘦小的脸,你难道不想对妈妈说点什么吗?
[(妈妈,对不起,您是为我们才累病的。)(妈妈,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您了。其实您并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你是在拼命啊!)(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却总是让您挑重担,真不应该。)(我没想到您那么轻,心里很难过。我还以为了解您呢,其实却并不了解,没有帮您分担忧愁。)]
惭愧、内疚,一齐涌上心头。当护士让“我”把母亲放到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说——
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这是一个儿子的心声,这是人间最美丽的声音。谁再来读一读?
那,“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呢?
出示书上插图“抱母亲”,让这段文字缓缓移入“抱母亲”的画面——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让我们再读“抱母亲”的情景——
我们读着,仿佛是在抱着自己的母亲。这最简单的方式,却表达了最深的爱。母亲的眼角留下两行泪水,这又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无怨无悔)
4、走进学生的心田
母亲无数次抱过我们,我“第一次”抱母亲。仅仅这“一次”,竟使得母亲如此震撼!(板书:无数次 第一次)
当把这“无数次”与“第一次”放在一起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
学完了这篇课文,马老师想到了一句诗歌,孟郊的名句,谁知道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学到这里每一位同学对母爱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如果说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那么,母爱还是
——
母亲,你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让我也为您
——
妈妈的恩情是我们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千言万语道不尽母爱,正如孟郊所说——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双手是最温暖的,妈妈的眼神是最温柔的,妈妈的付出是最多最多的,今天,让我们回家也轻轻地去抱一抱妈妈,在妈妈的耳边道一声:“妈妈,我爱你!”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要说的,那就把你的心声写在你的日记本里好好珍藏吧!
换床单,叫母亲起来。
师:先坐下。读书要注意停顿。一是给自己留出想像的时间,二是给听者留出想像的时间(教师板书:停顿)读书是要思考的。(教师板书:思考)第三是要想像的。(教师板书:想像)
师:听我读。(教师读刚才学生读的文字)。注意停顿,读的时候要自然,像说话那样自然。(指刚才读书的同学)重新读。
生:读第一段
师:进步了!明显感到她进步了。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弯”在这里读儿话音
生:(齐读)腿弯
生:读第三段
师:句号停的时间好要长些,一起把这段读一下,这段很重要。
生:(齐读)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竟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笑,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是八十九斤。”
生:读第四段(”背上背着妹妹“没有读好)
师:”背上背着妹妹“很拗口,一个字两个读音都出现在这里。”背上背着妹妹“一起读。
生:背上背着妹妹 师:一起把作者的话读一遍,作者的话很重要。
生:(齐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生:读第五段
师:注意看,写护士的那两句话,多好的人哪!“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记住这个细节,读书要注意细节,细节非常重要。生活中有很多细节,课文中也有很多细节。这两句非常平淡的话,但他告诉我们很多。读……
生:(齐读)第五段
师:记住!
生:读第六段(读得不是很流畅)
师:一字不差,很不容易。谁读最后一段。(一生站起,师帮她拿麦克话筒:“我给你拿”)
(生读毕,师赞扬)到目前为止,他读得最好,很有感情。当然,停顿还需要练习。
师:读书要反复读。我在备课的时候,读了七八遍,但我不敢说自己读得好,我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注意听,第一,老师是怎样停顿的;第二,怎样体会各种人物心情、思想,怎样把语气读出来的。(教师声情并茂范读,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读到”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了出来“,教师的声音有些哽咽,脸上挂着泪水。)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反复去读,用心去读。我相信,你们听了我的读,想到了自己的读。一个有心的同学会从我的读想到自己的读。用心去读,一声音不要高,二速度不要快。
生:轻声投入读全文
师:下面再读课文,谁愿意第二次读。(指一名学生起立)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注意停顿;第二,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生:读第一段到第三段
师:板书:赶紧
责怪
师:(表扬刚才学生的读)大家都感到,他读的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和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读得停顿好,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出来了。(指着板书的“赶紧”和责怪“)这两个词体味好。”赶紧“看出了作者关心、照顾、体贴的那种心情。
生:齐读第一段:母亲病得不轻,起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速度快了,再轻点,声音高了。
生:母亲病得不轻,起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第二个次,读
生:责怪
师:”责“怎么讲?
生:责备
师: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责备是严厉的批评,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是责怪。我们祖国的语言多好!多丰富!再读护士的话。
生: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谁起来读四五两段,大家看书,一边看一边听。生:读课文(教师板书:重担)
师:读书很流畅,注意体会,用心读。“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读
生:重担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生活的压力,还有别的吗?这就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请坐好,请看我。
生:(大略)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一个个困难
师:说得好,请你再读作者的话: 生: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读得多好,刚才这一部分谁读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请你再来读最后两句
生: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现在读得一定比刚才读得好。一起读“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生:紧接着往下读
师:在学生读书时板书“笑---?---?---?”(学生读完)当护士夸母亲的时候,母亲笑了笑,请大家画下来这个词语。请看后面两句做记号“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生:标画后面母亲的话
师:眼睛盯着画的词语和两句话,细细品味。读书要品味。你发现了什么?
生:沉思
师:我想听你们的感受。人家夸她,她为什么不让?(指着一名同学)她虽然没有举手,但心里不一定没有。
生:母亲心里害羞,不好意思
师:不管怎么说,他在思考。害羞有点太浅,继续想。(指着刚才坐下的学生)如果正确答案出来,应该感谢他!
生:(答略)师:他在思考
生:不想让儿女为她伤心。
师:有道理
生:这些事对她来说很平常,有句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对于她来说,她平时都是这样做的!
生:她很谦虚
师:对的。但有点浅了、轻了。这标明母爱怎样?
生:伟大
师:太空
生:无私
师:看我。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宽阔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在座的同学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带着感受读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生:齐读母亲的话
师:母亲突发奇想,想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但母亲不同意。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同意了。谁来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在生读书的时候板书:“泪水”)一起读
生:齐读“泪水”
师:默读这段,体会一下,母亲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仔细读书,教师巡视。
师:(提醒学生)静心思考,智慧在宁静中。(一段时间后)想好了吗?可以交流了吗?
生:这是感动的泪水
生:欢喜的泪水
师:不仅仅是这两个
生:幸福的泪水
师:她有这样孝顺的儿子,她会感到怎样?
生:欢欣
生:自豪
生:欣慰的泪水
师:体会的多好!感动的、自豪的、更是(学生一起)欣慰的泪水。把书拿起来,请第一次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
生;(第一次读第五段的同学站起来读)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了出来。
师: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板书(无数次)(生读完毕)读得真好呀!看黑板上。现在黑板上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被母亲无数次的怀抱,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我们震撼了。一次抱母亲,让母亲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作者只抱了一次,母亲就这样的欣慰、感动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第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讲课 篇6
执教人:李智慧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过课文,现在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师:这是我第一次抱母亲,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文).师:文中有句话,集中表达了我抱母亲时的感受。谁来说一说?
出示课件: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师:看到母亲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难过?
生:母亲很轻,作者感到难受。
生:作者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感到很意外。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感到意外的 ?
生:我是从竟然这个词看出来的。.师:你真会读书.师:一个和母亲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的儿子,为什么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请大家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感到意外的原因。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那么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板书:重)
师:板书:100多斤+背妹妹+拉着我师: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当时的画面并把句子补充完整。
想好之后,小组同学可以交流讨论一下。
春天,阴雨绵绵,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
夏天,烈日当空,汗水早已湿透了母亲的衣衫,母亲依然――
秋天,落叶飘零,在萧瑟的秋风里,母亲还是――――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母亲依旧――――
师: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个酷暑,直到我们长大.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坚持!而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母亲(引导学生说).生: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师:看到母亲这么轻,儿子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难怪作者的心里会这么难过。
正因为母亲把所有的重担都自己扛了起来,所以我一直心安理得地以为: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母亲肩上挑的担子仅仅只有那100多斤的东西吗?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 “担子”一词在词典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一种是比喻担负的责任。此时你觉得这里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是指什么?
出示: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
这就是“重担”的含义。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指名读,齐读)
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相信大家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练习一下。(练习读、指名读、指导读、再练习读、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当得知了一切之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面对赞扬,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师: 母亲认为她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提,那些事指哪些事
生: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生:母亲为养育我们吃的苦.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师:那么多的苦和累,就被母亲这样一笑而过,在母亲的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儿女始终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也许你的妈妈不需要肩负重担,不需要翻山越岭,难道她的肩头真的没有担子吗?
生:妈妈每天起来为我烧早饭,也很辛苦.生:我的妈妈常为我的学习担忧.生:我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得照顾我.母亲就是这样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她的爱比海洋更深邃,比大山更厚重!(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四,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师:作者此时也想到了许多许多,内心充满愧疚,于是提出要抱母亲入睡.当我第一次抱母亲入睡时,文中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感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吗?师: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读边想象母亲当时心里的感受。
生:母亲的心里很激动.生:她可能想,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儿子懂事了,那些苦也算不上苦.生: 母亲感到很欣慰,满足.生: 儿子抱着她,她有一种幸福感.师:出示最后两段话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师:母亲闭上眼睛,没说话,但母亲眼角的两行泪水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这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是感动, 是激动,是欣慰,是幸福,是满足。(引导学生说)
师:妈妈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溪流,天下的妈妈都特别容易满足,儿女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淡淡的牵挂,都足以使他们感动万分.请同学们想象着自己的母亲,练习读第5自然段,是否能读出母子相依相偎的深厚感情。
(练习读、指名读、指导读、再练习读、再指名读)
五,欣赏歌曲,感悟母爱
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世间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啊!此时此刻相信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了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出示图、音乐)
师:小时候,妈妈扶着你蹒跚学步;长大后,妈妈陪着你学习游戏;病床前,有妈妈的悉心照料;风雨中,有妈妈的温情呵护。妈妈的爱,一路相伴、一路同行。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静静的想一想。六,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坚信,终有一天,你也会用你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亲,与她分担忧愁,共挑重担.让我们把对母亲的这份爱深深地铭记在心。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3、第一次抱母亲 篇7
阅读教学, 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 唯有高扬主体之魂, 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 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 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 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 直抵学生的心灵, 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 感悟母爱的无私和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选准切入点——启情
在我们生活中, 有太多太多意料之中的事情, 也有太多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正是这些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组成了我们真实的生活。这意料之外呀, 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没想到”这三个字, 课文中就有几处“没想到”, 同学们去读一读课文, 如果找到了这几处“没想到”, 就划下来。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通过“没想到”这三个极富召唤情味的字眼, 吸引着学生, 约请着学生, 走进那感人肺腑的“母爱”之中, 走进那烫灼着心灵的“文本语言”之中。
二、夯实训练点———悟情
1. 交流后出示三句话:
(1)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 右手托住她的腿弯, 使劲一抱, 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用力过猛, 差点仰面摔倒。
(2) 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 从这三个“没想到”, 你揣摩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母亲这么轻, 儿子与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 怎么没想到呢?
(板书:力大无穷)
2. 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的力大无穷吗?出示: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 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 读着这段文字, 你的心头有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 告诉大家, 这段文字中蕴藏着一道加法算式。用心去读一读, 你一定能发现。
(3) 交流:我+妹妹+100多斤的担子+生活的坎坷+…=80多斤的身体
(4) 将等式左右两边, 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5) 透过这一“重”一“轻”, 你最想说些什么?
(6) 一天如此吗?一个月如此吗?一年如此吗?这就是“年复一年”!
(7) 是呀, 日日如此, 年复一年!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幅幅让你感动的画面, 将自己最受感动的那一幅画面描述给我们听听。
(8)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道看似不可能相等的算式画上了等号, 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么轻的身体挑起这么重的担子?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吗?
(9) 再读一读这段话中的“没想到”, 你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头的复杂滋味!
(10) 是呀, 愧疚、难过、感激一起涌上我们的心头。同学们, 用你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去读一读这段话, 读出你心头的滋味!
设计意图: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状态, 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悟解、领会、关照、深思状态, 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当明澈的情感拨动了体验之弦, 心灵便会震撼与鼓荡。那“比山高, 比海深”的母爱藏在一道让人心酸的加法算式之中, 藏在催人泪下的一“重”一“轻”之中, 更藏在令儿子悔恨交加的“没想到”之中, 怎不让人为之动容?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体验之中, 一回又一回的矛盾冲突之中, 一遍又一遍的叩问之中,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掀起阵阵波澜, 触动的是爱, 激荡的是爱, 浸润的还是爱。那份因爱而激荡的感动, 绵延在学生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3. 读一读第35自然段, 课文中还
有一些让你“没想到”的细节, 读一读, 划一划, 如果有想说的话, 就在旁边写下来。读完之后交流讨论。
(1)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 改成陈述句, 引导学生辨析、体会母爱的无私, 不求回报。
(2) 作为子女, 那些事要不要提?不但要提, 还要永远刻在心中, 再读: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 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 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 我忽然看见, 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 我小时候, 母亲是无数次抱我, 可是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从这“第一次——无数次”中, 你读懂了什么?
(2) 这两行泪水中, 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作为子女, 那些事要不要提?不但要提, 还要永远刻在心中, 再读: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 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中, 对意义的探问即沟通了当下与过去的隔离, 直接指向生命关怀、自我超越与实现的境域, 体现了语文教学之于生命个性、情感与精神的抚慰、滋养。你听, “作为子女, 那些事要不要提?不但要提, 还要永远刻在心中!”此时的“生”已不再是“生”了, “师”已不再是“师”了, 这里只有感动人心的子女, 只有泪流满面的子女, “我”已被伟大的母爱所淹没。
三、激活迁移点——生情
1. 每一个母亲都是一首诗, 一首朴实而秀丽的诗;一首歌, 一首催人泪下的歌。作为子女, 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一腔诚挚的情, 去聆听, 去歌唱。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 现在, 你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妈妈表达, 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生命气息的语言、音乐, 进一步渲染“感动”的情感磁场, 进一步唤醒、激活学生的生命状态, 用最真切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去讴歌最质朴却又最最神圣的母爱。一颗颗感动之心、感恩之心, 在这一刻, 被深度唤醒!
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力大无穷?
我+妹妹+100多斤的担子+生活的坎坷+…=80多斤的身体
抱一抱母亲 篇8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生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象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真地需要他了,他真地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他的生意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有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
母亲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
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
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到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拥抱,就足以表达。
【13、第一次抱母亲】推荐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06-07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09-15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设计08-29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10-20
答案母亲第一次阅读训练10-10
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08-14
13级新生做好了全校第一次内务检查的准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