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2024-09-19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精选15篇)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1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通过本次幼儿教师的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精彩的报告,精炼的话语,幽默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从实际出发,将自己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我们分享,并通过各种互动、故事、案例、加以剖析,让我们对照自身的教学,从中找出不足,吸取案例中的先进经验,引导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下面我也想分一下享我个人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县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划与创设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幼儿园室外、室内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创设,通过学习,使我对室外、室内的环境创设要求更加明确。室外要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综合考虑,要巧妙的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间。室内要合理拟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区域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数量要适宜、安全、有教育性、趣味性,材料的摆放要有条理性,层次性,并让幼儿参与区域布置,因为布置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主题墙则要一目了然,分类清晰,充分体现主题的进程和幼儿对事物的学习过程。

二、县幼儿园长讲述了幼儿园报教工作管理,从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给我们讲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面对两方面的发展需要。一是个体,就是要让幼儿健康、快乐、感觉有趣味,学得轻松,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因为幼儿都是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而且还喜欢称赞的。二是社会,老师的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既要体现德、能、勤、绩,德、智、体、美、劳,还要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总之,教师的教育既要对照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对照个体的发展需要。教学活动源于好的活动素材和内容,优良的活动设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还要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关注,良好的师幼互动,适宜的组织实施策略,还要教师灵活的调整,做出科学的评价。

三、同时听了12节示范课,各位教学能手从五大领域示范引领,通过设置情境性、活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等环节。比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5的分法”时,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很多物品上有数字,而且应引导幼儿观察数字数量的多少及其排列的规律。使幼儿解决问题。今后,我要以这次的培训为动力,不断的充实自己,给自己增加

能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更好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精彩的讲座,让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给自己增加能量,我们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教学,区域活动,指导

幼儿教学目前是全国都为之关注的教育话题, 不仅是青少年需要全面、个性化发展, 幼儿同样应该在这些方面着重培养。因此, 区域活动就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区域活动, 也称之为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 它是幼儿教师以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发展水平、兴趣, 有目的性地将幼儿活动室划分为不相同的区域, 例如积木区、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等, 按照各个幼儿的喜好层次, 事先投放相应活动室的活动材料, 让幼儿们按照各自的想法和能力, 摆弄材料, 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的活动。在开展幼儿教学区域活动的情况下, 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指导幼儿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因此, 本文就将着重分别阐述幼儿教学、区域活动以及对幼儿教师的指导, 同时就这个活动开展所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策略。

一、对区域活动的定义和认知

1. 从教育角度认识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并非是对幼儿放任自流, 很多家庭、学校里面总是放任孩子自我捣鼓, 却不加以引导, 在孩子的意识里没有形成一种引导性的学习, 而是随性发挥, 当然, 不是说发散思维不好, 只是过犹不及, 这点值得大家思考。区域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否起到指引作用从而让孩子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 不至于漫无边际, 也不会导致思维固步自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围绕教育目标, 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和其已有经验, 巧妙地开展区域活动, 才能充分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效能。总的来说, 区域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了强力的坚实的平台。

2. 孩子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区域活动认识各不相同, 但其共同认知就是区域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无论从现在的幼儿来看还是拿过去的孩子比较, 区域活动无疑是吸引他们的所在。孩子们能考虑到的当然不是区域活动对其自身的发展, 他们很多东西无法用语言详尽地表达出来, 仅仅是出于孩子的天性———玩、乐、开心。但是通过开展幼儿区域活动他们也能够自己组织小团队, 互相竞争。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和魅力

1. 区域活动的特点。

所谓区域活动, 简单的说就是小组活动。教师将活动范围划分成小区域的活动空间, 然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投放材料, 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而相对其他教育形式, 区域活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儿童可以自选活动内容。在区域活动中, 活动内容多由儿童自己选择, 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这种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全体授课形式, 孩子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与环境的适应, 从中获得延伸的发展。在能力提升的情况下, 思维扩展了, 孩子就更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甚至有些孩子就可以专挑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操作。 (2) 孩子的自主性活动。孩子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方面。就是说, 在他们不依赖老师、家长或其他同伴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负责自己部分的个性特征。两岁左右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叛逆期, 现在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备受呵护, 部分家长就忽视了这一自主性的萌芽时期, 事事为孩子包办。有的孩子养成了长久的习惯, 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大学时期, 孩子的独立性就被埋没了, 从而诸事都不经过自己操作, 完全缺失了自主的能力, 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隐患, 因此, 通过区域活动,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协调孩子的发展能力。 (3) 个体活动和组队活动。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小组, 当然个体活动同样适用, 现在的区域活动更多的是小组之间的活动, “有竞争才有进步”, 这就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努力和表现的机会, 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通过大家的相处, 优劣也可以相互指出, 相互改进。偶尔教师的加入会为孩子的活动带来更大的帮助。

2. 区域活动如何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教师们要想通过区域活动来培养孩子, 那么怎样通过实际证明区域活动的魅力从而引发孩子兴趣呢?这就需要根据班级的人数、幼儿的年龄阶段、活动室的空间、以及现有的材料布置各种“有型”的区域。比如, 泥工区, 投放形形色色的泥, 以及各种模具, 最好将整体的模具进行拆分, 在孩子折腾出各种图形时拼凑了整块的模具。娃娃家, 则是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大家构成一个大家庭或是组成几个小组, 一起模拟做客游戏、招待游戏等。总之, 区域活动中丰富的材料、创新同时具备意义的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吸引孩子们感兴趣的主要理由。

三、对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和策略

1. 语言层次方面的授受策略指导。

语言层次授受策略, 顾名思义, 就是说在区域活动中着重以语言为主, 动作为辅的策略介入儿童的活动中, 对孩子进行“讲授———接受”的指导。这是最为简洁明了、意图明显的教师指导策略,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发挥语言功底, 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建议、鼓励、帮助、联结等。例如, 创建活动规则制度, 这是为孩子们顺利进行活动的基本要求。孩子们刚接触新区域新材料的时候, 但却对即将接手的事物迷茫, 不知道该如何去玩, 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名称和活动的玩耍规则。首先, 应该建立区域活动规则的常规性指导。对于不同类的材料, 幼儿教师应该把握分寸如何来介绍这个“度”, 不能过于简单以致孩子无法理解, 亦不能过于详细, 导致简单化, 降低了孩子的兴趣。而对结构以及操作方法的繁杂材料, 就应该清晰明了的介绍, 以免幼儿误解或是误用材料。从人际关系活动规则方面着手还需对幼儿进行整理玩具、爱护玩具、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方面进行规则指导, 减少孩子之间的摩擦、争执。

2. 物化层次的暗示策略。

物化层次就是指通过设置好环境和投放材料, 转化成特定的信息, 以此来影响和规范孩子的活动行为,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可以看出,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方法, 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地专业化地思考, 并且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 环境设置以及材料投放是此活动的基本要素。老师得想办法让环境和材料“说出话来”, 进行引导。因此, 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操作性。要考虑不同发展情况下的幼儿的需求, 细分材料, 体现材料的层次性, 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投放等认真思考。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活动区域范围。

3. 幼儿互动的建构指导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不得不提到互动层次的建构策略, 它是指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相互之间讨论在活动中所遇到的难题, 互相帮助, 从而建立起幼儿经验体系, 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而促进稳定的成长。这方面的指导方法是从人际影响的策略上延伸出来的想法, 人际关系当然是从小培养起, 一般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在这个互动指导方法中, 需要幼儿教师扮演角色给孩子一定的影响从而带动孩子的活动, 协调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孩童们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老师的意图, 从而转变成自己的意愿。互动, 就是多人之间的合作, 要善于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精神, 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将事情圆满地完成。要及时引导孩子解决突发的矛盾和冲突, 孩子之间虽然心无芥蒂, 但是有了矛盾不及时解决只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这即是“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四、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 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定位的合理性。

最初, 区域活动的展开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需要从指挥者的角色转变成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众多角色。我们了解传统的教师角色是指挥者, 无论是课程还是活动都由教师事先安排, 幼儿能做的就是配合。对比区域活动, 活动安排却是灵活无比的, 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相应的调整。接下来, 需要制定合适的目标, 那么就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要, 发现儿童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但是孩子在初始接触材料到操作、讨论、得出结果是有个过程的, 这时就要给孩子们相当的时间让他们由发现新问题、运用之前的经验探讨, 从而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退缩, 急需寻求答案的时候, 教师就应适当地引导孩子自行解决, 而非直接给出答案或是定论,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国教育有个传统的观念———答案的唯一性, 其实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一个问题的答案成千上万也有可能,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不应该老是讲究答案的唯一性、固定性, 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因此, 对待幼儿教学就该告诉他们, 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取得答案的过程,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会的方法。另外, 教学中有一点却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每个人的观点、看法不尽相同, 所以在这里需要提醒幼儿老师切不可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衡量幼儿之间的水平, 导致幼儿之间反差过大。

2. 区域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活动、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不紧凑。

区域活动的开展毋庸置疑为孩子的发展带了必然的好处, 可是在这个活动的开展同时, 却存在了一些弊端。因为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活动的过程里, 忽略了与幼儿园的其他正规教育活动存在的联系以及发展价值。因此, 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同其他常规教育联系起来同时与幼儿家庭之间互动, 这并不是指简单的幼儿家庭提供区域材料, 而是指家长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些时间来参与区域活动的展开, 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 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家庭之间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更适应于孩子的发展。

3. 区域活动与幼儿园正规教育之间的冲突。

其一, 独立性的缺乏。正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发展趋势, 相比之下, 区域活动却成了正规教育活动的辅助和补充。通常我们是将正规教育发在课堂之前, 一天的正规教育结束后才进行区域活动, 以此来巩固所学到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区域活动的独立性却受到了挑战, 它在根本上需要依附正规教学活动, 作为对正规教学的延伸或者是补充。其二, 区域活动与正规教学活动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不够充分。区域活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目标、材料的投放等, 这样就和正规教学活动之间堆砌了一道“无形的墙”, 一定程度上毁损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 区域活动中所设置的自然角, 里面长期放置的植物果实和种子, 这些东西究竟用来做什么, 幼儿却什么都不知道, 只是停留在对果实和种子的外表欣赏上。在区域活动里, 很多事物过分关注外表的美观, 实用性却不强, 很多幼儿不能持之以恒, 同时使用期限又短, 不能反复利用, 这样就造成了现象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针对以上, 就必须正视一点, 区域活动并不是附属品, 而是与正规教学活动一样的存在, 不分主次、高低, 更非相互独立, 而是融会贯通的, 有效互动的。

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存在就是必然的, 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在开展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的时候对幼儿教师的指导就需要全面、合理, 需要对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考评, 对区域活动的深层次认知等。从各个层次详尽分析不同区域活动以及在同一区域活动的不同阶段, 指导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运用, 争取使得幼儿得到最好的学习。开展区域的活动意义重大,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伙伴之间的交际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区域活动的自由性、多样性、趣味性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自主活动以及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同时它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慢慢地挖掘出来。为了使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实施活动时正确地认识区域活动, 有效地指导区域活动, 建构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等, 这样, 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邓淑冬.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1, (8) :22.

[2]周桂芳.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4) :235.

[3]董航.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J].快乐阅读 (上旬刊) , 2011, (10) :56-57.

[4]李翠平.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2, (9) :118.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3

【关键词】双语活动;师幼交往;教师语言;幼儿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01-08

面对持续升温的幼儿“学英语热”,一些学者从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可能性等角度赞同幼儿学习英语,另外一些学者则针对我国现有的幼儿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仔细分析这两大阵营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共同的结论:在目前我国缺乏合格教师和合适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大张旗鼓地在幼儿园教幼儿学英语是不合适的,但对幼儿学英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缺乏自然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第二语言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语言交往过程中,其中,教师指导的核心是提供有利于幼儿无意识习得(subconscious acquisition)的语言输入。〔1〕这种语言输入的本质不是教师说出的只具有符号本意的第二语言符号的孤立呈现或教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围绕一定话题展开的真实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2〕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动态社会性活动。〔3〕只有在真实交往情境中使用的语言,才能成为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才能为幼儿提供鲜活的语言材料,使幼儿能使用语言参与理解、感知、表达的实际互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交往的内容和功能上,〔4〕从而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积极影响。〔5〕因此,了解教师在用英语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在集体活动情境下学习英语的规律。

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教师对幼儿在园英语学习的语言指导(即语言使用)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性描述,少量实证研究也只是将教师的语言使用作为整体指导策略之一加以考虑,很少对教师语言使用的不同作用进行研究。国外有关教师语言使用的研究很多,早期的研究较多将教师的语言使用纯粹看作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外部因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教师语言的特点以及这些语言对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结果的影响。近些年来,受社会互动学习理论的影响,国外许多研究将教师与幼儿的语言使用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把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看作是与教师共同使用语言进行“意义协商和建构”的过程,〔6〕开始分析教师的语言使用对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使用以及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当教师和幼儿的交往集中在协商意义和合作完成某一真实任务时,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语言和非语言能力都获得发展。〔7〕Nystrand等人(2003)在研究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提问时发现,教师使用的真实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高水平认知过程的参与,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8〕

幼儿有效的语言习得发生有意义的、真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之中。〔9〕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使用(包括使用英语和汉语)过程反映了幼儿通过参与师幼交往学习语言和获得非语言经验的过程。教师与幼儿围绕一定话题的语言使用通过多个来回构成了一个交往活动整体。一个连续的包含诱发行为(initiating moves)、应答行为(response moves)和后续行为(follow-up moves)的“交往片段”(episode)是师幼交往结构中最小的意义单位。〔10〕教师与幼儿的每一种交往行为总是诱发行为、应答行为和后续行为中的一种,至少包含交往的目的和意图、在多个来回的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具体使用的语言形式等三方面的信息。教师的不同语言行为体现了其指导幼儿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幼儿的语言行为也体现了其参与交往的策略和语言交往能力。〔11〕本研究尝试对幼儿园英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语言使用行为进行微观分析,探讨教师在英语活动中的语言使用行为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以及有利于幼儿英语学习的教师语言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分析的原始资料来源于本人近几年收集的8个英语活动录像,这8个活动是由2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3位幼儿园园长从本人拥有的34个英语活动录像中挑选出来的比较成功的英语活动。挑选的基本标准是:(1)活动目标和涉及的话题基本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活动,且教师的多数语言能被幼儿理解。(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将录像整理成文本之后,本研究借鉴Wells(1997)和Nystrand等人(1997)的课堂语言交往分析思路,将原始资料中的8个英语活动重新分类,获得了32个交往片段,并以此作为量化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参考了Wells(1997)的课堂交往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幼交往编码系统,〔12〕对教师和幼儿在英语活动中使用的每一种交往行为进行分类编码。为了能使获取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动处理,本研究还按照幼儿语言转换系统〔13〕的规范将每一种交往行为编码转化为符合要求的编码格式,并借用CLAN系统进行原始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获得的所有数据,并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以下几种统计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统计幼儿和教师语言行为的片段均数。(2)差异显著性检验,分别分析组与组之间均数差异的显著性。(3)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分析教师语言使用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所有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定为α =.05。

本研究对教师语言的编码参考了Collins(1982)和Nystrand等人(1997)的研究思路,〔14,15〕重点分析教师的提问。划分教师提问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问题的真实性;二是提问在交往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4

在接到肃州区教育局《关于今年暑假教师集中学习整训的通知》后,学区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学区学校工作实际,对2013年暑假教师整训班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安排,并根据安排表认真组织开展寒假教师整训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时间有保障,培训内容扎实细致。

今年我校暑假教师整训学习班共分两个时间段:

第一时段是2013年7月12日—2013年7月14日,学习内容主要有:一是进行期末质量分析,各教学点学校、教师工作考核,通过对一学期学校、班级、个人教学工作的总结,让教师谈收获,明得失;二是公布各项考核结果,通过考核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给教师反思提升提供了一面镜子;三是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让教师知党情、国情,了解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四是学习了李成环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强化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五是安排教师整理人事档案,对学生进行暑期安全知识培训。

第二时段是2013年8月23日—8月24日,共两天。其中8月22日下午着重进行了学区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一是就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做好学区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学习与讨论。二是学区班子成员认

真研究《肃州区2013年工作要点》,研读杜局长讲话,细致分析了两个目标责任书,制定了详实可行的《丰乐学区2013年年度工作计划》,为全学期的工作谋篇布局。8月23日到8月24日全天,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了十八大有关精神,学习习近平在党的群准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讲话精神,加强了教师思想理论的修养;学习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肃州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三年规划(2013-2015)》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还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区各级各类教育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学习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翠萍、区政府副区长张建平的讲话,深入开展了“办丰乐人民满意的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和课改理论学习活动,各分管领导总结了上学期分管工作,安排了本学期工作要点,学区领导班子成员组织教师学习并详细解释了《丰乐学区2013年年度工作计划》,布署了本学期开学各项工作。

二、此次假期整训班的主要亮点

一是教师参与率高,培训纪律好。全体教师都能严格按照学区、学校的要求,按时参与培训活动,认真做好培训笔记,会场纪律良好,无随意接打电话或玩手机的教师,体现我学区教师队伍的高度纪律性。

二是培训方式形式多样。针对培训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学区班子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形式。组织方法上分组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上集中讲座、观看视频、自我学习相结合,培训内容上文件材料、视频资料、事迹报告相结合。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了对班子成员的培训。针对党的十八大以后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整顿干部作风的要求,学区在今年的培训班上专门安排了半天的班子成员整顿学习会,并对我学区班子成员及校委会成员提出了“四勤”的要求,即“手勤、腿勤、眼勤、口勤”要求班子成员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做一做、多说一说,把学校的事时刻放在心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挂在嘴边,从日常的细微处管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提出了中层及校长业务副校长查、副校长业务校长查的日常业务检查要求,提高了对班子成员管理的透明性。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对身边教师的优秀事迹观察、挖掘的不够,在师德教育上典型培养和树立的力度不够。

二是在学习形式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内容的遴选、整合、解析上还需要下功夫,努力提升培训学习工作的吸引力,让教师学的更有深度。

丰乐学区

幼儿园最美教师活动心得体会 篇5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小学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及感受

★ 平安中国之守护者心得体会

★ 平安中国之守护者电影心得体会

★ 最美公务员心得体会

★ 最美教师心得体会

★ 关爱自然活动总结

★ 最美劳动者心得体会800字

★ 建设最美家庭心得体会

★ 最美高校辅导员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节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6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老师很能干,工作很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2、能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老师关心爱护幼儿的事例,感受老师对幼儿的爱意。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一个个问题下来,孩子们都答的非常好,当被问及你喜欢的好老师是谁,长什么样时,有的孩子说是杨老师,长长的头发,教我们画画、给我们讲故事等,还有的说是小张老师,圆圆脸的,教我们唱歌,跳舞,还有张老师,给我们送饭,分餐点等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那感恩的心。

我们不要以为孩子们小不懂事,其实她们什么都懂,你对她们的好,她们都知道,当你听到孩子们说喜欢你,教会她们知识,要感谢你的时候,我想无论哪位老师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的吧,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新老师,和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来园,一起成长,她们是我的缩影。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爱你时,我觉得我选择教师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幼儿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篇7

一、活动中我是观察者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幼儿活动时的各种行为表现,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观察并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观察前,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提前给幼儿“贴标签”。观察之余,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反思并更好地制定今后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携带纸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表示,并在事后及时整理。所谓观察,既要我们用眼睛去看,又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并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出孩子是否需要指导以及需要怎样的指导。

观察者的身份让我换了角度走近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观察记录的撰写与反思,更使我的职业敏锐性和判断力得到加强。蹲下身来感悟童心,才发现孩子的行为比我主观估计的要复杂得多,孩子的心理比我主观想象的难以琢磨得多。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孩子有一百个世界!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与创造性,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到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结论,要尊重发展各异的孩子的行为与表现,多观察、多记录、多赞赏、多肯定,让孩子在自身的感知和体验中快乐成长。

二、活动中我是支持者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孩子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因此我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

1.环境支持。

瑞吉欧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和学习的“容器”,它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动态的。于此,我积极创设“活”的环境:首先,我总在活动室留两面墙,一面墙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空间,如展示他们的作品,展示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这自由的空间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另一面墙,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墙面的布置,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我还创设“动”的环境:这个“动”缩短到“天天有变动”,围绕主题教学,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收集资料丰富环境,共同创造作品更新环境,真正使环境成为大家成长的沃土。

2.活动支持。

作为“幼儿活动过程的支持者”,我总是积极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孩子思考和探究,调动孩子积极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支持孩子的自主活动,充分体验和主动探索。

3.情感支持。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孩子是纯真的、感性的,对教师的依赖与崇拜使他们几乎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因此,教师需要淡化的是冷漠无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而应着力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

三、活动中我是合作者

教师和幼儿之间,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幼儿、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1.与孩子合作。

要成为孩子的促进者,首先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2.做孩子支架。

要了解孩子已有的发展水平,据此提出适当的发展目标,这个“适当”体现的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教师要帮助孩子明确他可能并应该达到的水平,使教学活动适当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找到通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点,为孩子搭建合理的支架。

3.为孩子助跑。

幼儿阅读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 篇8

【关键词】阅读 兴趣 适时 样化策略

如何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掌握阅读技能以及视觉、听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呢?

一、运用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师幼共同制定阅读规则。

进区人员的安排:区域活动时,按幼儿学号顺序,每天有8位幼儿进阅读区,保证全班幼儿一周都能进一次阅读区。其他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进阅读区。

阅读之花评比栏:在阅读区能够喜欢阅读(能够认真地阅读一至两本图书)、安静阅读(阅读时能够保持安静,有问题可以轻声交谈,不能影响同伴)、分享阅读(区域活动结束之前阅读区有一个分享活动,幼儿轮流和同伴介绍自己看书的内容)的幼儿,通过教师和同伴的评比,在自己的照片上加盖“阅读之花”(也就是小红花印章),每月根据红花的多少,评比阅读之星。

(二)针对一些故事书籍,教师只讲书的开头或中间,鼓励幼儿自己去图书区找这本书看结尾。

(三)鼓励幼儿自带书籍,并向其他幼儿介绍。

(四)观看与图书相关的动画片,以引起幼儿阅读的愿望。

(五)听和图书相关的故事磁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多样化的指导

(一)适时适当的指导。

阅读区域活动要求教师能够细心的观察幼儿阅读时的表现:行为、表情、语言等,分析幼儿的阅读状况及水平,从而判断幼儿内在的需求,适时地把握介入的时机。如果幼儿游离或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活动之外,出现影响他人阅读活动的负面行为、每天都看同一本书、频繁换书4次以上、不断向同伴询问书中内容,或主动提出需要教师帮助。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

(二)抓住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与幼儿一起平行阅读。

在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教师可有意识地关注阅读区,参与阅读区。幼儿好模仿,教师如果能和幼儿一起看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同时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相互交流,讨论情节,适时地追问以及回答幼儿的提问等,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图书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区域中教师有目的的指导

1.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阅读中的困难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中班幼儿的年龄多在5岁左右,其思维特点和发展水平决定图文并茂的图书仍是他们的主要阅读材料,但同时在图书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汉字,为此,在每次阅读区域活动开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的“新书推荐”,教师选择新投放的图书,简单地向阅读区的幼儿介绍。让幼儿对新投放的图书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在幼儿自主阅读时就会比较轻松,容易读懂了。

2.教师有计划地在阅读区中渗透阅读的方法及技巧。

(1)教师的指导在幼儿愉快的阅读中进行的。从让幼儿知道一页一页看书→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发现页与页内容的联系→能初步地概括每页图书的大致内容。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了对语言的分析理解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阅读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背景、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恰当地提问等等,使幼儿逐步掌握阅读图画书的基本技能。

如:1.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让幼儿初步明确故事中的角色。提问2.为什么喜欢小花狗?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归纳出一个最主要的情节。3.小花狗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小兔说什么?让幼儿学会通过角色的表情、动作来想象其语言和行为,在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同时,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掌握。4.找一找哪幅图说的是山羊战胜了大灰狼?让幼儿将语言描述与画面对应起来,回忆和落实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

(3)通过轮流讲述调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

教師可建议幼儿:“我们一起合作,每人讲一页,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遍”。这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多幅画面,让每个幼儿说自己的理解,听别人的讲述,而且在这种将整本书讲述的合作过程中,不仅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还促进了幼儿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在幼儿阅读区活动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者成为了幼儿的阅读伙伴,幼儿不仅爱上了阅读,阅读技能也大大地提高了。当然,还有很多好的方法等待教师们去发掘,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不断努力、创新,“阅读之花”将会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 刘定娥.浅谈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

暑假幼儿园活动总结 篇9

一是开展唱红歌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情怀,海区十一幼组织幼儿开展唱红歌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演绎着一首首鼓舞人心的红歌,有《红星闪闪》、《小小少年》、《共青儿童团儿歌》等歌曲。一首首爱国歌曲,抒发着大家的满腔爱国_,也许,孩子们还不理解“祖国”的深刻含义,但在一次次的革命赞歌颂祖国的活动中,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二是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活动以读书的形式开展,家长们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阅读了《中国家规》、《中华诠解—八德丛书》,并写了读书笔记进行分享。家长们纷纷表示良好的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博大精深的传统家训文化仍然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人之基、立身之本”。一定要把学习内容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家风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好的促进下一代成长,把优秀的家风传统文化深植孩子的内心。

幼儿园暑假培训感悟 篇10

在幼儿园工作中,会经常面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很多老师在工作岗位上很用心,但是教育市场里有很多新的挑战与生活,而幼儿园教师培训,则是一个让自己迅速成长的最好充电方法。参加这次丁堰镇暑期教师培训,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学习生活”。致力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应该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但需要有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长,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长。同时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规律,具体团队意识,维护幼儿园集体的荣誉。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3)有丰富的感情。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我们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是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如在观摩活动中,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组织孩子活动,让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要让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动环境气氛,自信心十足,才会获得成功和满足。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孩子有着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只追求结果而放弃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教育的统一。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11

我园有幼儿餐厅,除了一日三餐,其余时间都空闲着。而同时,活动场地上幼儿人满为患。经过与幼儿讨论及分析餐厅的设施特点(幼儿餐厅里有低矮的水池、幼儿专用桌椅、儿童餐具等)后,我们认为在这里进行面点制作,既不会影响餐厅的正常功能,还能保证餐厅卫生,发挥餐厅设施的作用。

面点制作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既熟悉又不曾亲身参与过的。我园纳入“过程意识”的理念,利用面点制作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行解决各类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笔者就“教师对幼儿制作活动的支持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感受面团,自由玩

“过程意识也是行动意识,儿童的行动应指向新经验的获得。”我们先为幼儿提供了“感受面团、自由玩”的环节,帮幼儿积累经验,也助老师们了解幼儿。孩子们把面团拿在手里,攥、捏、擀、分割……面点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但是孩子们真正动手制作面点的经验却近乎是零。面团超出预料的变化,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玩了一会儿之后,孩子们开始尝试在面板上搓长条、团圆、压扁,慢慢地,餐厅安静了,孩子们投入到了制作的工作中。

教师支持策略:

支持就是给予鼓励或赞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与工具,欣赏幼儿的创作,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乐于敢于表达表现。”

环境支持要细致。开展制作活动前,教师要细细思考:活动中可能用到哪些材料,什么工具适合幼儿,有哪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应对等。除了餐厅已有的设施设备,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次性口罩、小套袖、围裙、塑料刀、擀面杖、不锈钢模具等。

除了物质,还有经验的准备。我们让幼儿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去搜集面点资料。有的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从网络中下载面点图片;有的幼儿在爷爷奶奶的支持下,模仿大人制作面点;有的幼儿请家长带领参观糕点店……搜资料的过程,成为孩子们习得一种学习方法的过程。

宽松氛围要重视。面点制作活动中,所有的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不管面点制作成什么形状,孩子们都是满意的、陶醉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时教师的赞赏、鼓励,就是锦上添花。教师要允许幼儿各种尝试,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表达。

二、幼儿面点制作,快乐多

面团是怎么来的呢?随着问题的出现,我们设立了和面区。“水少了太干,水多了太稀!哎呀呀,不好,面黏的满手都是。”经过努力,终于和面成功。第一拨孩子将经验分享给大家,后面尝试的孩子越来越顺手。

花色面点是怎么制作的呢?经过几次的面点制作,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单调的白色面团,而是想制作花色面点了。于是,各种辅料出现了:大枣、枸杞、葡萄干、红豆……同时,榨汁区也出现了:榨汁机、各种蔬菜,和出了彩色面团。

包饺子。重阳节的时候,孩子们提出要给老人包饺子吃,馅料区出现了。包饺子对孩子来说难度要大于前面的面点制作,我们邀请了部分家长进入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被重视,都有成功的作品。

教师支持策略:

抓住兴趣,顺势引领。在幼儿制作面点系列活动中,先后出现了“制作区”、“和面区”、“辅料区”、“榨汁区”、“馅料区”等。每一个“新区”的开展,都是教师在听取幼儿意见的基础上创设的。将活动还给幼儿,教师要能沉住气、稳住神,做幼儿的“贤”内助。不要急于将自己想到的一股脑儿地倾倒给幼儿,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支持幼儿制作活动,让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抓住兴趣顺势引领,循序渐进地展开。

再如,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说:“自己制作的作品没有办法让爸爸妈妈看到,他们很着急。”教师灵机一动,架了一台摄像机,请幼儿轮流到摄像机前来播报自己制作的面点。这样不仅解决了孩子、家长的问题,还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势引领,不留痕迹。

三、幼儿面点制作,遇难题

面点制作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创作,大胆想象,但是活动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一次制作活动中,一个小女孩不小心将一块小面团掉在了地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幼儿都被教育过“农民种地非常辛苦”。怎么处理掉在地上的面团?孩子们被难住了。

教师支持策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将地上的小面团带回班级,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又发布给家长共同讨论。最后参考大家的意见,形成一个制度:活动结束后,班级值日生要仔细检查地上有没有面团,把掉在地上的小面团收集带回班级,投放到美工区,再次捏制成各种好玩的东西,涂上颜色,掉在地上的面团成了区域活动的材料。

在幼儿即将通达道理但是却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为其适度的提供方法、语言或动作上的暗示,帮助幼儿捅破那层窗户纸,让幼儿豁然开朗。

再如: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提出“面团怎么才能黏在一起”的问题。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而是拿来两块小面团,用手沾了一点水抹在其中一块上,将另一块黏了上去。教师没有直接告诉,也没有进行讲解,但却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暗示给了幼儿一种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儿童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他的真世界”。

教师在幼儿尝试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篇12

一、结合年龄特点设计尝试问题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幼儿思维发展过程是有层次、有规律的,呈现出从“直觉行动—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性思维”的一般趋势。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从听懂简单的指令过渡到听懂多种复杂的指令。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问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深浅程度要适合本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水平,问题建立提得具体明确、用词准确恰当。

在对小班幼儿开展尝试体育活动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具体形象、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喜欢在游戏的情节里从事自己的各种活动,同时他们也能听懂简单指令。如在小班“喂你吃”这个活动中,我们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环境。我们在墙上挂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头饰,每个小动物嘴巴都是大大地张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出了尝试问题:“河对面的小动物都饿了,她们很想吃你们手上的东西,我们怎么样来喂她们吃东西呢?”幼儿听后各个跃跃欲试,积极地拿起沙包往小动物的嘴里扔。他们有的拿沙包从肩膀上投掷,有的拿沙包往上抛,有的拿沙包向前扔。尽管幼儿的动作都不同,但都说明幼儿已理解了这个问题,尝试了投掷动作。这个问题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和动手兴趣,达到了尝试投掷动作的目的,在活动中也调动幼儿参与尝试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二、结合发展目标设计尝试问题

幼儿园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每个活动都是根据目标意识来开展的,没有目标的尝试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只有围绕目标来设计尝试问题,尝试活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下去,老师的指导方向、幼儿尝试的目标才能明确,幼儿的操作活动才会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圆满完成尝试活动的任务,达到尝试活动的目的,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围绕尝试目标设计提问,尝试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幼儿通过反复尝试练习来掌握巩固动作的要领,如“玩圈”的目标是:通过自由活动尝试出各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紧扣目标设计的尝试问题是:“请小朋友自己玩圈,看谁爱动脑筋,用圈玩出很多种游戏,而且和别人的玩法不同”。这样每个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明确尝试的目的,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尝试过程中。通过操作,幼儿想出了很多圈的不同玩法。如:跳圈、钻圈、绕圈、抛圈等,既发展了基本动作,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果老师没有明确尝试目标,没有围绕目标来设计问题,尝试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三、结合已有经验设计尝试问题

在体育活动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易到难的过程。尝试问题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或难度的递增。如果没有层次性和难度的递增,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就没有探索的愿望,也就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没有尝试成功的愉悦,从而积极性、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想象力和求异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难度的递增尺度。如,在中班“小兔过河”体育活动中,幼儿已经有了跳的经验。老师设计的第一个尝试问题是:“小兔们,妈妈带你们到小河对面森林里采蘑菇,我们怎么过河呢?”幼儿纷纷说用力跳过去,两脚一起跳。这是因为幼儿有了跳的经验,所以幼儿会用立定跳远的动作跳过小河去,尽管动作还不标准,但也尝试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并得到了成功。当第一次尝试成功后,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有了成功的自豪感,树立了再次尝试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第二次,尝试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第二次尝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时老师提出第二次尝试问题:“怎样跳才不会把大灰狼吵醒呢?”幼儿说要轻轻跳,脚落地时没有声音。幼儿在第二次尝试中得出结论是脚尖先落地就会很轻,没有声音。小兔子都没有把大灰狼吵醒,顺利地采到了蘑菇。这又是一次尝试的成功。幼儿再次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再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有了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意以此形式喜欢尝试的情感。通过两次尝试,幼儿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要领,再加上老师的评价,幼儿再次尝试活动中就能潜心投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合个体差异设计尝试问题

在开展尝试体育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心理专家指出:当我们面对一群六岁孩子的时候,这实际上是面对一群从三岁到十岁的儿童。因此,设计的尝试问题就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尝试问题的设计可以根据一个动作设计不同层次的几个问题,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这样在尝试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尝试欲望才能被调动,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发展。如,在练习“爬”的尝试体育活动中,对已掌握了手膝着地爬的幼儿,可以提出高层次的尝试问题:你还会用什么方式爬?对于没有掌握这一动作的幼儿,就设计低层次的尝试问题:怎样爬才能爬稳?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幼儿在尝试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好设计尝试问题的技巧,使幼儿在尝试体育活动中发展基本动作,对尝试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养成积极参与尝试体育活动的习惯,同时对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暑假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 篇13

那么什么是职业倦怠呢?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对幼儿教学工作中的不耐心,不细心了,上课没有激情了。这在教学中有时会有情绪的变化。那我们要怎么来保持我们的热情和激情呢?

我想首先要保持对工作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我们教孩子一样,在面对孩子天真灿烂的脸时,心里有最柔软的感动。其实我们在相对别的工作来说不是那么的枯燥,而且孩子很快乐天真往往能带动我们,我想在面对孩子时是不会有厌倦的,那么是什么样得情绪在影响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付出呢?

家庭的支持

家庭的幸福与否会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尤其是职业女性既要打理家庭,还要拼搏于职场。正确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会免去后顾之忧,从而笑脸面对工作,怎么会没有热情呢?别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带回家,因为那样会使家人不开心,自己就更不开心,产生了恶性循环。还不如自己好好调节一下,尽早恢复过来,保持工作的热情和快乐。家庭的支持对职业中人很重要。所以,工作之余,别忘了多陪陪老人和孩子,体贴你的另一半,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支持你的工作。家庭里弥漫着欢声笑语,自己每天都能以充足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上班,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热情自然就有了。

年轻的心态

年轻的心态对工作也很重要,千万别因为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就觉得自己老了。人未老,心更是不应该老。平时,多和年轻人沟通交流,感染他们对工作、生活的热情。给自己定下一个近期的、容易实现的目标,激发自己不服输的精神。

学会放弃

在工作中,还要学会放弃。有人认为工作激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心情愉悦地努力工作。不要为琐碎的事情生气,不要计较眼前利益。有些时候,该松手时就松手,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多多谦让一点,大家的关系融洽了,也就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快乐是最重要的,心情愉快了,做什么事情都有精力和热情,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就能保持工作激情。

要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出色了,有了业绩,自己会产生一点成就感和优越感,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工作做好了,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工作起来也会想更上一层楼。我们往往是在爬坡的时候感到干劲十足,充满激情。当爬上山顶的时候,反而觉得迷茫。所以工作达到一个阶段的时候,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有了方向、有了动力,自然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放假了休个假,喘口气:如果是因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赶快休个假,只要能暂时放空自己,都可以为接下来的战役充电、补元气。

暑假幼儿教师培训活动学习体会 篇14

各学区、直属学校,各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20暑假将至,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事故进入高发期,为确保师生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假期,根据教育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重视家庭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密切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通过多种途径普遍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xx县教育局决定在xx县学校

安全教育平台上开展“xx县中小学生(幼儿)年平安暑假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要求:

一、活动主题: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

二、活动对象:全县中小学生(幼儿)和家长

三、开展时间:2017年6月16日-2017年7月28日

四、活动内容

学生版:以视频的形式,围绕着暑假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展开学习,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电信诈骗、食品安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

家长版:特邀宗春山教授以“安全、亲情、快乐”为主题给家长讲授如何帮助孩子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五、组织办法

由学校布置为2017年寒假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登录“xx县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点击活动入口或到“我的作业”中完成:学生通过观看学生版视频进行学习并完成测试,家长通过观看家长版视频进行学习,电脑或手机均可参与(学生和家长参与流程详见附件),

资料

六、组织要求:

1.精心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学校要召集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对“2017年中小学生(幼儿)平安寒假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做出周密安排,制定出具体可行的

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覆盖每一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切实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2.加强督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对各学校“2017年中小学生(幼儿)平安暑假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联合新闻媒体对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确保活动效果。

七、数据反馈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在专题活动页面 “查看完成情况”,可以分别详细查看各地区、学校、班级、学生的详细完成情况,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查看自已的完成情况。

八、技术支持

防溺水

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单独在水边玩耍;没有大人的监护,不要和伙伴们玩水。

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以免下水后发生抽筋、扭伤等事故。如果发生抽筋,要镇静,不要慌乱,边呼喊边自救。常见的是小腿抽筋,这时应做仰泳姿势,用手扳住脚趾,小腿用力前蹬,奋力向浅水区或岸边靠近。

小学生参加游泳应结伴集体活动,不可单独游泳,最好要有成人的带领。游泳时间不宜过长,20到30分钟应上岸休息一会,每次游泳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小学生不宜在太凉的水中游泳,如感觉水温与体温相差较大,应慢慢入水,渐渐适应,并尽量减少次数,减低冷水对身体的刺激。

幼儿教师如何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 篇15

一艺术教育活动教学节奏概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后来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给幼儿创造充分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艺术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教学节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善于把握教学节奏, 能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教学效果将很好。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教学的节奏,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二把握教学节奏的策略

1. 使幼儿的大脑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

所谓“适宜唤醒”理论是指人脑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 这是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需要。要达到一种“最佳唤醒状态”, 就必须使兴奋集中于与现有活动关系密切的脑区, 并使与活动无关或关系疏远的脑区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这样人们就能够注意集中、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并且主动。相反, 在一种“不适宜唤醒”状态下, 一方面人的情绪和行为便出现失调或失控, 如幼儿在活动中过于兴奋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人的情绪低落和缺乏行动动力的情形。如幼儿在活动中过于安静、反应迟钝的表现, 这两种表现在教育活动中都是非理想反应, 它是由“不适宜脑唤醒”引起的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

如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最佳状态呢, 下面用例子加以解释。在大班歌唱活动《十二生肖歌》中, 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 询问小朋友今年是什么年, 自己及父母的属相是什么, 进一步让幼儿说出一年中十二生肖的顺序, 这样顺利导入新歌《十二生肖歌》;第二个环节是请幼儿伴随音乐有序地喝水, 喝完水后跟着老师一起进行发声练习, 这个环节教师用了5分钟;这样10分钟过去了教师才开始播放《十二生肖歌》。这样的教学节奏就把握得不好, 一般情况一节大班的教学活动课最多不超过30分钟, 因为大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30分钟内。本节活动导入就进行了10分钟, 在导入活动中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

2. 教学环节要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如果教学不能体现游戏化、情景化, 教学方式呆板单一, 就很难抓住幼儿的眼球, 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进行困难。在一节幼儿园的中班绘画作品欣赏活动中, 教师在活动中始终都是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 并且提问的都是班上反应比较快的幼儿, 完全没有关注到其他幼儿的反应, 就好像这次活动是专门给这几个幼儿进行的, 活动持续没多久教学秩序就开始混乱, 幼儿完全不听老师在说什么了。这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他们不能长时间进行安静的活动, 要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不断寻找孩子的兴奋点。

3. 教学衔接要自然流畅

一节教学活动课很重要的一条评价指标就是教学环节是否流畅, 教学活动给人一气呵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感觉。但很多老师不能很好地做好教学活动环节间的过渡和衔接, 致使整个教学环节给人脱节的感觉。教学除了教学环节安排的恰当之外, 教师还必须注意每个环节之间恰当的衔接语使用。比如在一节小班歌唱活动“碰一碰”中, 教师在最后创编了一个关于碰一碰的游戏, 只让一组幼儿进行了游戏, 其他幼儿正跃跃欲试想参加游戏时教师却说:“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 希望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一做这个游戏, 同学们再见!”这个教学设计就很不完整, 让幼儿有一种被抛到了空中, 又被突然摔下来的感觉。优秀的教学活动是先让孩子兴奋起来, 但在教学结束时又让幼儿回归到正常的状态中。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 学会把握教学的节奏, 让自己的教学活动舒缓有度, 富有节奏感。

摘要: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但在现实活动中许多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 使得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 幼儿兴趣不高, 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 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教学活动,兴趣,教学节奏

参考文献

[1]代蕊华编著.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美]肯尼斯·莫尔.课堂教学技巧 (刘静译)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小学生开学需要买什么下一篇:民族与宗教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