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2024-08-13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共9篇)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篇1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的建设

应化c111 贾永强 117521

预测分数 96分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一个小村落。位于中原腹地,为黄河冲积平原。我的家乡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骄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的鄢陵县迎来了发展花木产业,建设美丽花乡的东风。60万亩花木面积,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带营造了一片难得的平原林海,形成了鄢陵独有的小气候:蓝天、白云、碧水、绿地交相辉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地下矿泉水中偏硅酸、锶等元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依托花木背景和生态平台,鄢陵建成了许昌地区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中原花木博览园和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园式露天温泉度假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长寿之乡”。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而从我的家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原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而新的生态秩序却没有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工业化带来的家乡工业污染不容忽视。家乡工业面广量大,而且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技术相对落后,自身治污能力差。特别是农村相比于城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较淡,环境监察力度相对较弱,使得一些城市淘汰产业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家乡的工业污染。二是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环境压力不容忽视。而眼前大多数乡镇的集镇基础配套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了乡镇环境建设的焦点问题。三是农村环保设施严重匮乏。集镇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工业的污染渐逐转移到了农村,城乡二元体制使有限的环境保护投资及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业地带,造成环境保护和治理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农村生产生活习惯转变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二是规模种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不容忽视。规模养殖由于缺少相应的治理设施,动物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农村环境投诉的一大热门。另外,由于传统种养模式的改变,大棚技术的普遍应用,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农村白色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无污染的传统道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制品等难降解的道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

由于农村居民民主、法制等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农村民主自治并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是基层组织稳定性差难以安心办事。三年一次的村级组织换届使很多村干部头尾两年要顾虑换届因素,不敢或者不愿做事情。而且在一些村每一届中都存在反对派,增加了村两委办事的阻力。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家乡身陷“发展慢,收入来源少”的恶性循环中。多数村庄的集体生产资料统少分多,导致基层自治组织无收入来源,甚至负债累累,根本无法对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三是思想偏差导致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要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引发的思想偏差往往导致经济主导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来治理污染,建设生态。导致一些地方掠夺性利用、开发土地、矿产资源,由此衍生的生态问题不在少数。

对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必须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战略。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又按照经济规律搞好建设;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而不是把经济和环境孤立起来片面地看问题,谈发展。要树立长期的创业观。生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根据生态镇创建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每年每届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一年一个调,一届一个腔。要坚持生态立镇,把生态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开展生态创建工作。

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一是要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二是要转换经营模式。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方面都已很难达到目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即无公害农业体系、绿色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体系)。三是要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加强农民环保教育,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努力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工业一是要提升产业结构。通过技术、体制创新,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通过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引进精密机械、光电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二是要引导产业集聚。要全面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计划,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对无法进入园区发展的企业,也要规划相对集中的工业集聚区,便于资源共享,集中治理,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接通县城污水处理中心管网,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纳管处理。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源头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走出一条“以生态引客源,以客源创收入,以收入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境。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拓宽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当前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和农村环境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环保三同时制度,把环境保护的义务真正落实到市场经营主体。同时要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吸引更多的慈善人士和有识之士资助和赞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二是要解决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从当前农村普遍情况来看,重点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村种养殖业的面源污染问题。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和雨污分离工作。当前,在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人口快速集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环境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在普及当前“村集、镇运、县处理”的保洁机制前提下,要有计划地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和有机垃圾就地消化的工作,想方设法的实施垃圾减量化工程。要科学规划规模种养殖业,完善配套,逐步减少面源污染。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第一轮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

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保障机制。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建立生态建设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完善的生态建设组织体系。要特别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农村生态最后的落脚点在农村。因此,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巩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选好配强农村班子,帮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是农村生态建设落到实处的核心。二是要强化文化保障机制。要用文化的理念做好生态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精心设计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化。要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的创建活动,通过绿色细胞工程,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人们生产、生活、消费意识的转变。三是要强化法制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生态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的家乡鄢陵将迎来美好的未来,鄢陵建设美丽花都的愿望必将实现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篇2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有关哲学常识知识,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作如下理论思考。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破坏和阻碍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 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 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 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 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8世纪兴起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导致深重的生态危机, 在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传统的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 向自然过度索取, 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水环境每况愈下, 大气环境不容乐观, 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

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各个领域, 这些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应当按照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目标, 实施国家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进步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属于社会意识, 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 必将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建设生态文明是正确的价值观, 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 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 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于我国来说, 形成新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效益体现, 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 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有利于指导实践的发展,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可以不断总结出新的认识和理论。

现代社会, 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抱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 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 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 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5. 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理想就是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把“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这些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 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 需要树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找到一种具体的实践途径。生态文明技术体现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 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012-11-8)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篇3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及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化包括广义的生态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心理意识,体现在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文化,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

二、辽宁省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众参与生态自觉意识缺失。一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把环保行为贯彻渗入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二是虽然公众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但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生态文化建设中,公众没有真正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决策和监督。

(2)城市特色文化的生态失衡。当前,我省不少城市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文化的塑造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时代感的把握,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倾向严重,造成城市特色生态文化发展不足,城市精神缺失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与生活生产行为无法形成科学的规范与引导。

(3)培养人才职能中的生态失衡。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教育。教育是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等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物质主义导致目前人才培养职能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高等教育长期存在偏重技术知识的教育,忽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受功利主义影响,高等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致使科学主义泛滥,大学功能趋于技术化和商业化,人文教育重视不够。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失衡。近些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杂技、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人们经济利益的驱动,外来商业文化的侵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摇钱树”进行商业化运作,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的特质与美感。

三、加强辽宁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实现教育生态化,培养生态型人才。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应着眼于通识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结构,尽量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人才生态化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他们能够融入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学习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所需课程,获得适当的职业资格,包括高水准的知识与能力。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4

调研报告

学校: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字】 科技进步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绿化

一、调查对象与手段

1.对象:市区委会及环境管理局 2.手段:采访相关部门,网上了解 3.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至2月28日

二、主要内容

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河北省,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我到区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市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区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书写着“大好河山”的大境门,作为一个城市形象标识出现的时候,塞外名城张家口开始了全新之路,那就是文化立市、绿色崛起。市委书记王晓东曾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张家口来讲,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实现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一定要把生态作为我们的战略优势来打造。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当然,对于风沙天气很严重的张家口来说,这依然是很重要的。真正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全面提升,真正把张家口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地区。一定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环节,当前重点要解决大幅增加绿地绿量、全力改善水系水质、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市的大清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硫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近年来,市里采取了很多措施,治理河道。并且,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市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搬离市区。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市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众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像煤机这样的大厂,会在今年5月之前搬离市区,烟厂也会在近几年内搬离。而各个厂的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水源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不仅如此,该市决定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软实力,力争五年内把张家口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努力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强市名城,实现绿色崛起。”

城市森林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营造城市森林,呼唤森林回归城市,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贮碳库、资源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我市距北京198公里,处于北京上风上水,是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承担着北京绿色屏障。长期以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张家口为固沙净水做了巨大的努力,深入开展了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要把我市打造成一座北方宜居、山水园林城市,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实践告诉我们,营造城市森林是我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此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文明是最佳选择。

营造城市森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说:实施好这项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营造城市森林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二是加强宣传,深入宣传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广泛宣传营造城市森林好处和重大意义,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和经验推广,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营造森林城市、人人争当城市森林卫士的良好局面。三是广泛发动全党、全社会力量,打一场营造城市森林的人民战争。四是组织营造城

市森林工作研讨活动,邀请北京市有关单位、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参加,深入阐释我市绿色崛起、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集拢人气。五是加大对营造城市森林的投入,争取国家造林绿化、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城市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以及各个方面的技术、资金支持。同时,采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投入绿化资金,为我营造城市森林,建设宜居、亦业的新家园创造必要条件。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做强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改进、消费模式转变。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基础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寻出路。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提高绿色产业支撑能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强化污染整治,把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关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着力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项目审核制度,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产能淘汰制度,重点是对造纸、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依法进行淘汰,先后关停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小矿山、小水泥、小钢铁产能。

实施生态工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屏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十一五”以来,张家口市坚持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建设理念,将污染物减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全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清水河23公里河道、洋河38.5公里河道实施了高标准治理。截

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161万平方米,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和40.5%。

三、总结

我市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三线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市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52,同比下降12.6%,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达340天。全市地表水一至三类水质断面占60%。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67%和77%。相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篇5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1、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国家级生态镇创建设工作是20__年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来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农业、城建、环保、生态工业、社会综合及资料整理六个工作小组,对照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指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创建资料的申报工作。

2、进一步巩固集镇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成果。一年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__市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标准》,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达标区周围群众的宣传教育,开展了达标区周围的环境大清理,强化了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完善了对饮用水源达标区巩固的一些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创建成果,保证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整合资源,切实加强了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十百”、库区、环保、改厕等项目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大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设施建设。一年来,共投入180余万元完成了167只户厕改建,30只沼气池建设;完成了集镇生活污水设施纳管扩建工程和千岛湖村半坑自然村、双西荷岭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完成了岭足、玳瑁、西岭三个村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完成了8个村20个生活垃圾堆放场,新添果壳箱100只,使环境卫生设施得到了完善。

4、“五大整治”成效显著。以网箱整治为主的五大整治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工作,一年来石林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钉子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石林镇共有网箱上岸户25户,核定缩减面积60103平方面积,到11月底为止,已有13户,46145.2平方面积上岸,分别完成总任务数的87%和77%,超额完成了今年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数。

5、生态农业和林业基地建设得到发展。全年共完成山核桃基地300亩,新发展了毛竹基地400亩,茶叶基地300亩,同时开展了笋竹两用示范基地、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和无公害茶厂建设。

二、环境管理日益加强

1、组织网络更加健全。调查整充实了镇村两级环境保护和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石政(20__)78号)并发挥作用,专门明确了环保具体办事人员(城建员兼),配齐配强了村级保洁员队伍26名,集镇保洁员2名,并签订合同,实行一年一聘,真正确保了环境管理的常化。

2、环保宣传更加注重。充分利用“6.5”环境宣传日以及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环保宣传。20__年共组织由公共参与的环保宣传活动5次,环保科普宣传栏4期,环保行为告知牌6块,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2次,举办由镇村两级干部参加的环保知识培训2次。

3、环境整治更加有力。以“清洁乡村”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一年来全镇共开展以湖面湖岸线、村道、河道、阴沟为主的集中整治活动5次(春节前、三八妇女节、五一节、六五环境日、十一国庆节);继续开展“清洁庭院””创建活动,全年共创建清洁庭院户576户,清洁庭院示范户288户,进一步巩固、深化、提升了“清洁乡村”工程,在前三个季度几次暗访中都排到了全县的前三名,得到了县环保局的一致好评。同时严格执行新、扩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监管,全年共有两家企业均实行了环境评估。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篇6

七星关区千溪乡农村建设情况

临床医学系 [4]班葛亚琴 1201013019

3我的家乡是农村,今年寒假回家,对家乡的新农村进行一次调查。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多,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亲人已经在短短的几年中一扫而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新

房、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庄和忙碌的弄人们,社会主义给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家乡现状

我们村位于毕节市千溪乡的一个小村落,因此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村庄,从前村民们种植玉米、土豆、大豆等作物,每年收割的农作物有许多,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农作物很难运出去,村民的贫穷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但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村容村貌

这些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国家出资修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水泥路、柏油路,村民外出打工再也不怕回家时走的全是泥泞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

房屋的更新:看一个村子的贫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24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泥修筑,旧的瓦房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减少。

2、经济情况

我们村的经济情况在整个乡里属中下游水平,在正常年景村民人均收入在3500——4500元之间。较三年前人均收入提高1000元。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通过和几个亲戚谈话:我大伯说他希望子女外出务工,即使

是打工,他也希望他们出去;其他的村民也亦是如此,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在家帮助发展农业,他们说那样只会越来越穷。虽然在农村的发展国家很重视,取消农业和 增加粮食补贴等政策让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优惠,但也不想让孩子承担父业在家务农,近几年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外出读书和打工。整个村子的贫富差距不大,全村只有几户是低保户,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国家补助。

这次回家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贫穷的几户都已盖上新平房。前几年,这几户人家虽然贫穷,但是他们却很懒惰,每天活得优哉游哉的,从不为生活发愁,但近两年,在政府补助下,与村民们带动下,纷纷外出打工,并且在政府的补助下,盖上新房子,过上幸福生活。

3、教育和医疗情况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小孩都能上学了,从2005年彻底免除学费。这为贫穷家庭带来极大的帮助。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几乎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从此,村民们看病再也不愁这不愁那了。

二、家乡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家乡情况的了解,虽然家乡变富了,变漂亮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但是乡亲们文化知识的欠缺、对环境任意破坏、对新事物认识的不 敏感,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仍严重束缚农村前进的步伐。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仍对农村的发展担忧,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家乡人民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很容易满足现状,通过与他们谈话,他们安于现状。就像我一个叔叔,他出门打工四五年,挣了钱回来盖了一大栋房子,还余下许多钱,我问他还要不要出门去,他说不去了,也不想种地,对于他的情况我真的很担忧,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挑战。如果每个人都像他这样,那国家怎么能富强。

2、教育负担依然繁重

对于儿童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了农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当他们一旦上高中、大学,家长们就又发愁了,对于高额的书学费,生活费,家长们负担确实很重。

3、农村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村长虽然通过全体乡亲们选举出来的,他们不是村官而是致富带头人,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再加上在农村土生土长,受农村传统观念影响,他们的能力限制着他们,又限制农村的发展。

4、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家乡的农业发展还是“靠天吃饭”,虽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种植经验,但一旦遇到天灾,他们就无计可施,就如同刚过去的一年,国家发放新品种洋芋,村民们由于技术不够,再加上天气不好,去年的洋芋减半。

三、为家乡建设提几点建议

解放思想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一是要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先阶段的先

进设备,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努力进取,实现小康而努力奋斗。带动农民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开拓进取。二是在农村安插有农业知识的大学生或专家,指导他们合理运用科学知识,在田地里实践操作;并且向他们宣传科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摈弃不好的传统观念,学会利用科学。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办法就是从小孩抓起。在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国家应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杜绝适龄儿童退学。给贫困家庭儿童免费上学和补助,让他们都能上学,让他们在关爱下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3、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我希望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向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传,或者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案例讲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农民了解合作医疗。

4、加强农村村容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在农村首先必抓的就是公路,路的好坏决定一个村庄的发展。并且大力发展养殖靠种植谷物很难致富,而帮助致富的就是养殖利用科学技术带动农民向养殖方向发展。在农村限制农民乱砍乱伐,多植树造林,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葛亚琴

关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思考 篇7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林业建设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生态学基础上的一种林业生产方式, 它是包含了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工程。这一工程是保证在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多样性的基础上, 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 提升生态林业系统的生产力和输出。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1 优化组合

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物种之间的组合, 保证林业物种之间的搭配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促进和支撑,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成长的目的;

1.2 因地制宜

生态林业建设应该遵循基本的生物和环境原则, 合理的规划设计林业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做到林、渔、牧、农有机的结合, 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结构;

1.3 重视效益

应该在保证生态林业系统承受范围的基础上, 尽量将生态林业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而获得最大化的产出;

1.4 综合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从生态环境的基本原理出发, 构建起多树种、多林种以及多层次的复合林业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对策

2.1 依法实施生态林业建设的保护

不断加强对各种森林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进而提升普通群众的森林保护和生态意识, 积极推进依法护林进程。逐步健全森林执法体系, 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提升执法的水平和力度, 通过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来对森林的资源和动植物进行保护管理, 对各种乱砍乱伐及违法狩猎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此外, 对各种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各种火灾及病虫害危害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宣传建设, 将生态林业保护纳入到法制化的正确道路上来。

2.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对生态林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 生态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内容, 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保证社会经济文明建设以及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充分保证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目标, 从而实现人们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同时又不会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产生影响。在林业生态补偿制度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建立以林业生态补偿促进生态发展的林业保护思路, 是对我国滞后的林业产业市场完善和传统林权保护的变革。

2.3 充分利用科技来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成效

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技术提升的作用, 建立起一套生态林业建设创新体系。

2.3.1 建立相应的林业科研服务体系, 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

的引进和研究, 并重视其推广应用过程, 保证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和转化成果;

2.3.2 建立生态林业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实验基地, 对相关的科

研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 并鼓励科研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咨询、参股、创办企业等方式来直接参与生态林业建设, 从而使新的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得到最大化的推广和应用;

2.3.3 不断加强与先进国外经验技术的交流合作, 通过技术及

观念的引入, 使生态林业建设结构趋于科学合理, 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质量,

2.4 不断完善林业生态补偿配套措施

一般而言, 相关政府具有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的能力, 所以, 可以利用以下的方式来完善林业生态补偿配套措施:建立相应的政府财政预算制度, 在相关的财政预算项目中增设林业生态补偿预算项目, 从而哼财政支出中有稳定的林业生态补偿支出;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 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国外政府的优惠贷款和援助;财政转移支付, 将林业补偿机制列为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支持对象。把因林业生态补偿而造成的当地财政减收, 作为安排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因素。

2.5 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产业建设

按照“区域化布局, 定向化培育, 集约化经营, 市场化运作”原则, 坚持发展乡土树种和引进外来树种 (杨树、日本花柏) 相结合, 新造林和改造现有林并重, 采取有效的经营方式, 确保基地相对集中连片, 形成以大基地带动大企业, 大企业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总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件造福当代, 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更好的建设我国生态林业的方法策略, 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忠儒.谈谈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5) .

[2]高德荣.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6) .

关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篇8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虽然近几年通过努力,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删,然而立足于整体角度讲,还没有彻底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极大的危害,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所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现在,现实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和理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该如何认识、面对,是任何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当前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状态

1.1森林资源结构缺乏合理性,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大,林地利用率不高

首先,林分低龄化情况严重,林龄结构协调不足;其次,通过林业单位面积蓄积量上调查,世界平均量为114m3/hm2,全国为78.06m3/hm2,只占世界的68.5%,单位面积蓄积量非常低;再次,各林种比例现状非常令人失望,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大相径庭。具体表现在不断减少的森林资源总量,在分布上极其不平均,而且森林资源质量也不断降低,这些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产生,形成了心腹之患:频繁爆发的洪劳灾害,不断加剧的沙漠土地、时常爆发的干旱灾难、严重流失的水土。我国近50年来大涝平均每3a就出现一次。

1.2管理经营林业企业的方式不合理

首先,在灭荒问题上紧紧是在速度及数量上进行片面追求,而对判断和分析林木市场前景及培育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出现严重的林种、树种趋同化情况;其次,对林木质量的提高重视不足,尤其没有把种苗及抚育工作列为重点。如今年开展的绿化造林工程,因短缺苗木,在施工过程中对苗木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有什么就栽什么;再次,林木管理比较滞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经济效益不好,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1.3林业基础建设薄弱

林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了较大进展,然而立足于总体纵观全局,起步晚、底子薄、建设速度缓慢,现实情况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林业科研、教育体系,及林业信息建设体系。

2、保护生态环境德状况及问题

2.1大气污染极其严重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城市环境质量极度下降,并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最为严重应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据了解我国1993年约有11.0万亿m3废气排放量,其中还没有涵盖乡镇企业。

2.2部分地区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一个国家,在治理和保护环境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然而因我国始终没有有效控制每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农林牧业的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土地与人口矛盾不断加剧。

3、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

3.1快速增长的人口速度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人口增长速度快且基数大,贫困乡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日益紧张,以致农业人口出现无地可种的局面,向森林边缘地带迁移,使林地变为农地成为乡村穷人的生存之道,同样因人口增多使得城市中人们加剧了对各种木材的需求,导致林木持续减少。

3.2大量消耗资源

因具体工作中我们轻视生态效益,重点抓木材生产,没有以林木特点和自然规律为准则办事,加之我国还没有走出工农业经济发展中期,难以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而需要得各种原材料具有非常大数量,在技术又非常落后,导致现在消耗过量的林业资源,使得森林生产力无法跟上。

3.3轻视林业防护,只顾木材使用

经济和生态同步协调发展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森林的经营方向任意改变,诸如平原农区,因奇缺烧柴,对林网不加限制的过度疏伐或过度采伐,使林带网出现缺口,农田林网的基本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严重的地方还会出现强度择伐或实行砍伐水源林的毁林行为。

4、发展林业经济紧密结合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4.1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为原则,实施保护性策略建设,调节和维护自然生态关系,合理、科学的经营环境。过去我们以单项经营管理自然资源为主,与整体经营管理方式相脱离,局限性极大。为了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要坚持生态原则,以其为自然保护对策的根本。

4.2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补偿制度

以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讲,林业发展的根本性手段是林业补偿问题,而林业补偿是以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来源为其核心问题,社会是否承认林业补偿,直接决定林业补偿是否到位。林业补偿的效果是受林业补偿的大小所决定,要以“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正视目前我国百业待兴、资金不足,而环境资源林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生态工程,如果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补偿机制需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4.3开源节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首先,木材的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是其发展方向。加强培育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增长。开展好荒山荒地造林,对现有森林经营管好。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因地制宜,积使森林面不断扩大。封山育林是与自然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措施,具有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既能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又能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其次,挖掘木材潜力,科学调整采伐结构。

参考文献

[1]李长松,刘经纬.浅论中国林业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企业,2005.(2).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篇9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我们编写了这份问卷。请您根据您的情况或直觉,如实地按要求选择您的答案,填写相关问卷。您所提供的数据将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谢谢!

1.您的性别是_?

A.女性 B.男性

2.您的年龄是_?

A.15~25 B.26~35 C.36~45 D.46~55 E.56~75

3.您的文化程度如何?

A.没上过学 B.上过小学 C.初中 D.中专或高中 E.大专 F.本科 G.本科以上

4.您所处的村子的经济情况如何?

A.全部家庭已经达到小康 B.绝大多数经济状况还可以 C.生活一般 D.绝大多数经济水平低下

5.您觉得本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不清楚

6.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是_?

A.这是好事,应该提倡 B.干部一时的想法 C.事不关己,无所谓 D.不好,乌烟瘴气 E.有待考究 F.其他_____

7.您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由中央在2006年颁发的“一号文件”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点 D.无意听说过有这件事 E.完全不知道

8.您是否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些,但不多 D.完全不知道

9.您认为生态文明主要是谁的责任?

A.居民 B.企业 C.政府 D.媒体 E.其他_

10.您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A.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B.缺乏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C.缺乏企业配合与支持 D.缺少专门的机构来筹划和组织 E.缺少地方特色文化衔接 F.局限于试点建设,推广力度不够 G.其他_____

11.(1)您对您所生活的环境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一般满意 C.有所不满 E.不满意 F.其他_

(2)您认为本村的新农村改以哪些方面为重?(多选)

A.道路建设 B.绿化环境 C.经济开发 D.文化建设 E.污水处理 F.废气排放 G.其他_

12.假如政府给您一笔钱建设新农村,你首先_?

A.发展生产 B.修路 C.改善生态环境 D.发展文化 E.其他_

13.您认为本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有哪些(多选)A.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 B.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D.乡镇等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 E.居民生活中使用不清洁能源 F.其他_

14.您所在的村子环境污染是否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A.没有影响 B.影响不大 C.有较大影响 D.未来有影响

15.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A.随意丢弃

B.有固定的堆放地点,但村里没有组织统一回收 C.有固定的堆放地点,村里统一回收 D.不清楚

16.您觉得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环境治理的态度如何?

A.积极 B.一般 C.消极 D.强烈抵制 E.不清楚

17.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E.无所谓

18.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多选)

A.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B.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D.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E.可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F.其他_

19.您愿意更加深入学习如何传播生态文明,保护生态吗?

A.无条件愿意 B.如有补助,愿意 C.麻烦,不愿意 D.无所谓

20.您认为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如何?

A.宣传力度大,效果显著 B.一般,有效果但不显著 C.缺乏力度,没效果 D.完全没接触过任何宣传

21.您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问卷已结束,谢谢您的合作,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将加以保密,再

上一篇:元旦三句半台词大全下一篇:性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