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通用9篇)
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 篇1
二○一八届春季优秀毕业研究生名单
北京校部(113人)
马宇飞 阴 凯 毛乃强 唐 萁 许璞轩 石 璐 徐义良 陈搏威 王 兵 蒋若蒙 李 彦 刘 昶 关 睿周福文金东亚吴梦凯王婉君陈 剑刘慧敏贾明祥张 月刘昌泉吴 晗张为荣司冠林刘 虔王晓鹏黄及娟张 晶成敏杨杨佳艺张毓颖徐定康郝嘉诚赵裕童周亚男白雪亮陈俊寰牛晨巍龙 芸李源非简一帆白雪剑崔文军范威威罗维昱龙日尚马玉龙高彩霞王江天孙洪宇王 超吴俊杰李 超韩泓池周冬冬张栩蓓李 旭陈丽雪龙东腾王雅雅吴高翔熊 野黄 婷 张伟波 王 畅 朱俊谕 汤卓凡 杜 倩 席 翔 白 璞 陈 颖 高燕维 王 杨 董蕊芳 李青青 牛文静 廖珩璐 梁 宇 赵悦含 胡 浩刘启智曹望璋薛宇石姚黎婷王国成刘亦芳薛小军刘 雷辛美玲谢 超张 帅张 洋张 璜蔡刘颍何文栋沈 敏石 城 吕思琦 成 锐 杨治中 张 晗 王 震 陈 宇 郑清清 韩继朋 王鹏毅 张弘扬 李 荆 刘大贺 聂祥谦 李 楠 李德贞
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10kV电力电缆,缺陷分类,严重程度
1目的和意义
目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和施行到货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结果差异化处理措施, 按照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将到货抽检项目分为A、B、C级缺陷, 从而针对性对不合格结果供应商进行处理, 保障到货产品质量。现有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到货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规范中, 关于10k V电力电缆产品到货质量检验中被检项目缺陷分类是这样规定的, 被检项目凡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均称为缺陷, 按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为:A、B、C类缺陷:
对管理人员而言, 很难判断某个具体的性能指标或者检测项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因此有必要对到货产品质量检测项目进行缺陷分类。本文以电力电缆为例, 提出了缺陷分类及其完善原则, 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的判别电力电缆质量优劣, 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研究内容
2.1缺陷分类表制定
表2是参考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和相关国家监督抽查规范, 制定出如下10k V电力电缆产品缺陷分类表。
2.2缺陷分类表的局限性
从表2可以看出, 一旦缺陷类别划定之后, 不管项目缺陷如何严重, 项目所属缺陷类别便不再变更。这表明该种分类方法, 实质上是按被检测项目对于单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而定的。显然, 这不够全面, 因为被检项目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一情况未予考虑。缺陷分类表中, 检测项目基本分类的条件, 应是检测项目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性能下降不超出一定范围时, 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大小。
从使用角度而言, 检测项目性能下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情况比较复杂, 大致有三种情况: (1) 检测项目只要不符合标准规定, 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是致命的, 如耐电压试验项目。这些项目不合格是不允许的, 不论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如何; (2) 检测项目的重要性和不符合程度严重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并非始终一致, 在一定范围内, 性能下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由其重要性的影响体现的。但下降超过一定范围后, 随着性能的进一步恶化, 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它的影响已超过检测项目重要性的影响, 成为了主导因素。严重不符合要求的检测项目会对其它指标产生严重影响, 难以发挥效能, 严重损害产品质量, 甚至由此导致产品丧失使用价值。对这种检测项目, 检测中应按其性能的实际下降程度, 对其缺陷类别有所调整; (3) 检测项目虽然性能下降程度不同, 但造成的最终后果区别不大, 或由于其它原因可以不考虑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 这类项目的缺陷类别, 检测中可以不用调整。
2.3缺陷分类的完善
仔细分析10k V电力电缆缺陷分类表, 可以看出:主要是B类缺陷项目的不合格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影响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 严重时会危及人身安全或引起严重后果。例如检测过程中发现交联电缆的热延伸试验项目不合格, 试验过程中试样熔融或熔断。这说明电缆绝缘基本没有交联或交联的效果非常差, 这会严重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此种情况, 需要将检测项目由B类缺陷调整为A类缺陷。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在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中给出了质量特性的判定准则, 见表3。其中x———质量特性测试结果, LAL——下监督限, UAL———上监督限, σ———质量特性值的标准差。
我们可以根据多家电线电缆企业的质量控制数据得到每个质量特性的标准差, 再根据具体的电缆型号规格确定k1、k2, 从而可以确定样品各个检测项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对于检测项目不合格程度为严重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将B类缺陷调整为A类缺陷。因此在制定企业自身到货产品质量检测缺陷类型表时, 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两种缺陷类型, 判定的依据为表3准则。
3结论和建议
本文中所列10k V电力电缆检测质量缺陷分类表是依据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以及相关国家监督抽查规范而制定的, 缺陷类别可以依据项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而有所调整, 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可参考文中表3质量特性判定准则而定。该缺陷分类可供有关管理部门参考, 可以作为产品质量优劣判别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电缆到货抽检检测方案.
[3]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
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 毕业设计 职业能力 顶岗实习
引言
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是突出职业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问题诸多,未能达到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对毕业设计的开展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强调技术应用而非学科体系,但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沿袭本科教育的模式,显然不太合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整个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要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案往往要划框框定调子,学生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去实践,引领学生按毕业设计程序亦步亦趋地走过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题目虽然进行了审核,但类型繁重,毕业设计的难度、深度要求因人而异,因此不同课题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相差甚远,多数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
1.2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通常为6-8周,这个时间段找工作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的学生找到了工作,单位要求其上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学校不能不让学生去就业。而没有找到单位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或者准备专升本,个别学生为了将精力放在专升本考试或逃避毕业设计,开个假就业证明去单位实习,因此,大部分学生投入和时间和精力不足,很难在正常情况下按时完成。
2.改革措施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的“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2.1改变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所有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范围内进行选题,然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有悖于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安全要求非常高,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半年。因此,提出改革原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部分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参加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持顶岗实习邀请函(需盖有公司公章或人力资源部专用章),根据要求填写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审批表,并办理相关手续。外出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每周填写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表,并定期与学校的管理教师联系,管理教师有明确的职责。顶岗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表、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顶岗实习鉴定表等纸质材料,装订成册,并进行答辩。
因条件受限未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参加校内安排的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场所进行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教学环节。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是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现有实践条件进行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仿真、技能训练。
2.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会根据需要将学生安排在某一工作岗位,根据学生返校后反馈的信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普遍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详细介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是如何得以保障的,从而适应电力发展步伐。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流程:教师确定题目——学生选题——过程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题目均为专业面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专业定位的职业岗位有继电保护工、二次线安装工、变电站值班员等,那么所开设的课题题目为《继电保护工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等。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拟定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任务书,然后由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批准,最后分专业、按题目类型报教务处审核。课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理论: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理论知识范围,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学习、巩固、深化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技能训练: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范围,若内容过多或不具备实践条件,选择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训练(不少于4个),教师布置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任务,自己提出工作方案,教师对学生方案和训练进行评价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过程分为理论辅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辅导结束教师要组织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已经持有对应工种技能鉴定中级工证书的学生可以免考理论考核;技能训练要求每周进行考核,考核方式由教师自定。整个训练过程的详细情况记录在“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记录本”中,该记录本由封面、考勤登记表、成绩登记表和技能训练情况登记表组成。例如,成绩登记表和每周技能训练情况登记表分别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四部分共同构成。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工作方案的制订、工作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工作技能的训练、工作结果的判定等,该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岗位工作要求,逐步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程度,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注重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结语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的改革实践尝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加校外顶岗实习,还是校内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兰蔚,李晓东.高职高专电力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5.
[2]刘丽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2.
电力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篇4
ABSTRACT 9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发展、应用现状 11-15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6
第二章 在线分析基础数据 16-31
2.1 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 16-17
2.2 在线数据的构成与构建过程 17-19
2.3 状态估计 19-24
2.3.1 状态估计功能 19-20
2.3.2 网络拓扑分析 20-21
2.3.3 量测系统分析 21
2.3.4 量测预校验 21-22
2.3.5 状态估计计算 22-23
2.3.6 不良数据检测及辨识 23-24
2.3.7 参数估计 24
2.4 在线数据整合 24-31
2.4.1 整合目标 25
2.4.2 整合难点 25-26
2.4.3 方案建立 26-27
2.4.4 基本技术 27
2.4.5 在线数据整合方案 27-31
第三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技术 31-53
3.1 在线静态安全分析 31-34
3.1.1 基本概念 31
3.1.2 关键参数 31
3.1.3 核心算法 31-33
3.1.4 核心指标 33-34
3.2 在线静态稳定分析 34-35
3.2.1 基本概念 34
3.2.2 关键参数 34
3.2.3 核心算法 34-35
3.2.4 核心指标 35
3.3 在线短路电流分析 35-39
3.3.1 基本概念 35
3.3.2 关键参数 35
3.3.3 核心算法 35-39
3.3.4 核心指标 39
3.4 在线小干扰分析 39-43
3.4.1 基本概念 39-40
3.4.2 关键参数 40
3.4.3 核心算法 40-42
3.4.4 核心指标 42-43
3.5 在线电压稳定分析 43-46
3.5.1 基本概念 43
3.5.2 关键参数 43-44
3.5.3 核心算法 44-45
3.5.4 核心指标 45-46
3.6 在线暂态稳定分析 46-50
3.6.1 基本概念 46
3.6.2 关键参数 46-47
3.6.3 核心算法 47-50
3.6.4 核心指标 50
3.7 在线稳定裕度评估 50-53
3.7.1 基本概念 50-51
3.7.2 关键参数 51
3.7.3 核心算法 51-52
3.7.4 核心指标 52-53
第四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系统 53-60
4.1 系统总体情况及架构 53-55
4.2 模块功能 55-60
4.2.1 数据整合 55
4.2.2 静态安全分析 55-56
4.2.3 暂态稳定分析 56
4.2.4 电压稳定分析 56-57
4.2.5 小扰动稳定分析 57-58
4.2.6 短路电流分析 58
4.2.7 稳定裕度评估 58-60
第五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用实例 60-69
5.1 同塔双回线路掉闸应用实例 60-64
5.1.1 事故前运行方式 60-61
5.1.2 事故发生及事故处理过程 61
5.1.3 事故后分析计算及结论 61-64
5.2 500kV主变掉闸应用实例 64-69
5.2.1 事故前运行方式 64-65
5.2.2 事故发生及事故处理过程 65
5.2.3 事故后分析计算及结论 65-69
第六章 总结 69-71
6.1 总结 69-70
6.2 应用效益 70-71
参考文献 71-75
致谢 75-76
电力专业大学生毕业体会 篇5
[电力专业大学生毕业体会(共2篇)]篇一:电力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电力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作者:夏甜 焦晨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
电力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每年全国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主要流向的工作岗位大致分为4个方向:(1)高等院校。留在各高等学校的电力专业任教。本科生毕业生因学术知识水平有限,一般从事学生管理等非教学工作,而从事教学岗至少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2)科研院所。包括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技术的科研开发,向电力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负责电力基建项目的调试工作。(3)电力企业,包括国家、地区、省的各级电力公司及市县的供电局,负责电力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和调度全国各级电网进行电力的输送和分配;发电厂,包括各级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电力建设,包括各省的火电建设工程公司和直属国电公司的13个水电工程局,担负着全国大型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同时还包含各电管局下属的电力工程设计院,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4)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电力电子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技术研究。这类单位属于纯粹的经济企业,工作强度大但相应待遇也很好,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选择的去向。
以上可见,电力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形势大都较好。电力专业毕业生具有“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毕业生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
电力专业学生应该面对的问题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各院校普遍要求经过三到四年的本专科教育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电工理论、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2)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设计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5)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这样的知识能力体系能否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呢?通过对一些单位的调查访问,答案并非绝对。大学生在专科、本科时代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可以满足发电厂、供电局、电力建设企业内的工作需要,因为这些单位的工作大部分是基于电力基础理论[电力专业大学生毕业体会(共2篇)]的,也就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时书本上已经讲到的知识。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岗位: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调度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本科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就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要求。这些单位企业要接触到电力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东西,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
的理论基础去消化大量的高新技术,并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本科生对知识的消化掌握存在一定缺陷,普遍缺乏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而研究生通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毕业时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用人单位发现相对本科生而言在进入企业后所需的培训时间更短,技术创新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更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而这类企业对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需求更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从院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来看,现阶段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仍然是供大于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毕业生有了不同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挑选趋严,出现了挑重点院校,挑热门专业,抢毕业研究生,冷淡专科毕业生的现象,而且对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如果条件允许,个人对于做学问、搞科研有一定的兴趣,本科毕业以后可以考虑继续深造。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继续深造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也能凭借自身拥有的更加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作者夏甜供职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政理论教研部;焦晨供职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材料工程系)
篇二:电力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前瞻
电力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前瞻
前言
大学电力专业的全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国家一级学科,在《国家本科教育学科设置》中隶属电气信息类,编号为080601。本科学制4年,毕业时授予工科学士学位。其下包含电力工程自动化、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多个国家二级学科,可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电力专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各项工作并具备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电力系统科研、生产、运行、试验、设计、制造、管理、教育以及电气工程领域其它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大学工程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与医学、农业、煤炭等专业学科不同,电力属于线形学科,考虑到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不但各专业的电力大学,很多理工科或偏向工科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电力学科。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它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发展而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华中工学院建校之时,经过5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内大学中实力最强的电力专业之一。
笔者于1999年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学习,在与同学的日常交往和接触中,发现并不是所有人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都有着清楚的了解。虽然在新生入学后,系里的老师就为同学们做了专业认知方面的报告,但是在笔者发现这些报告中并未对整个电力行业作过多介绍,也没有分析电力专业的就业前景,而这正是大部分同学关心但又不清楚的。经过观察,笔者总结出身边报考电力专业的同学大体可分为3类:
1、在填报志愿时
力专业是否确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文不值?性别差异在电力系统之中真有那么严重么?现阶段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利用暑假的时间,走向社会,走向电力系统,进行了此项社会调查。在下面的报告中,将对电力行业的组织结构发展作一个系统的阐述,并向大家交代大学电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同学们在求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讨论一下性别因素对大学生择业和今后发展的影响,还将在其中介绍近期炒的沸沸扬扬的电力工业改革和中国加入wto所带给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机遇和挑战。调查目的在于能给予同学们一个对专业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使大家能进一步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自己将要投身的电力事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本次调查的部分资料和论据来自2001年6月对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和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工)两所学校电力专业的100名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其中女生41人,男生59人(问卷,附件1)及在网上报纸上查询到的相关资料。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论据来自调查期间对各类电力行业单位主管领导的访谈(访谈大纲,附件2)。所选的样本均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电力工业发展简介
电力工业起源于10世纪后期。世界上
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00年电子通信、电力、电力机械等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有明显提高。工业统计资料反映,九五期间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的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而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迅速成长起来。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不如近来新兴的电子通信行业那样地突飞猛进,但是,作为推动一切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电力工业还是迈着坚实的步伐,正在以稳定的速度向前发展。
从电力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工业己经达到了供需的基本平衡,甚至部分地区发电量供大于求,电力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个电力行业要进行商业化运行、要强调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一方面改造发电结构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低污染的水电,同时抑制火电建设。电力部门已经做出计划,三年内将不兴建大规模的火电厂。另一方面做好职工队伍的调整,甩掉包袱、减人增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电力系统2001年拥有职工150万,相对于去年减员10.8万人,而在2001年还计划要裁员5万人左右。这些措施的实行从表面上看是电力系统对人才的正常需求下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电力行业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事实上整个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并不高,其中竟然有48%的职工只具有高中以下学力,这些人中包括多年来在电力系统内解决工作的职工子女、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这些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减人增效的实质就是要裁减系统内缺乏系统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的低学历者,同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加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创立新体制,实现产业化。电力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概况 1.概 况
每年全国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主要流
向的电力系统内的工作岗位有:
高等院校:留在各高等学校的电力专业任教。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本科生的学术知识水平有限,故而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极少使用本科生担任教师。即便留校也是从事学生管理等非专业工作或者准备进一步考研进修。
科研院所:包括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技术的科研开发,向电力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负责电力基建项目的调试工作。
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各直属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包括国家、地区、省的各级电力公司及市县的供电局,负责电力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和调度全国各级电网进行电力的输送和分配;发电厂,包括各级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电力建设队伍,包括各省的火电建设工程公司和直属国电公司的13个水电工程局,他们担负着全国大型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还包含各电管局下属的电力工程设计院,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电力电子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技术研究。这类单位属于纯粹的经济企业,工作强度大但相应待遇也很高,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工作去向。
一般意义上来说,把科研院所和国家电力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看作狭义上的传统的电力行业。这种单位一般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机构转形而来,因为没有完全形成商业化,其中还残存着原来政府机构的影子,因此这种单位的人才成本还不甚合理,不同类型的人才之间工资差别不大。但是在这种单位中从事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而且具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如分房、退休金、医疗保障等。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单位也在不断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有的单位已经在实行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的动态分配制度,以求真正做到高能高薪。总之这些单位都属于专业型的衙门部门,在其中工作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如果长期发展顺利的话还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一点对有的人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这些传统的电力单位。
相对于狭义,我们把从事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制造生产销售的企业连同上述的传统电力单位合称为广义的电力行业。这些涉及电力业务的企业不属电力部门直接领导,是独立的纯商业化企业,这些企业有民营也有国营,但他们的一个相同特点就是对人才的极大渴求。企业为了保持盈利,为了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的增加新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以增强产品竞争力。而这些措施都需到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做支持,因而他们每年都从各院校吸引大量毕业生加盟,并给予很高的工资待遇。但在这些企业中工作非常辛苦,同时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生活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企业中人才流动性非常大,不少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取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就跳槽到其他待遇更高的企业;也有的厌倦了忙碌的生活,进入了相对安逸的电力事业单位;甚至有的人在有了一些资本和经验积累后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我们应该看清的是,虽然这样的企业给员工的工资很高,但企业并不负担员工的任何福利,住房、医疗、交通的支出都要从工资中开销。尽管如此,丰厚的报酬,渴望干一番事业的心情,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笔者查询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毕业生分配的去向表。发现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国家电力公司的直属院校,毕业生很多进入了电力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而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却是大部分到高新技术企业做了白领打工仔,或是前往电力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性很强的科研工作,很少有人到电厂、电业局等这样的部门工作。这也体现了华工的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事业单位的那些条条框框束缚,希望到广阔天地去拼搏,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别的影响,在社会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担任各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基本上都是华北电力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这种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华中科技大学所能仰仗的校友资源却很贫乏,这可能与华工人自由不羁,不甘束缚的性格有关,但我们尊重华工学子自己的选择。
2.本科生毕业去向谈
主流思想:就业与考研
在各学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制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写明了经四年本科教育后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电工理论、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2、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设计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5、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这样的知识能力体系是否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呢?经过对一些单位领导的访问,看来答案并非绝对。大学生在本科时代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可以满足发电厂、供电局、电力建设企业内的工作需要,因为这些单位的工作大部分是基于电力基础理论的,也就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时书本上已经讲到的知识。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岗位: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调度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本科生具有的知识结构就遇到了大的挑战,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工作要求了。这是因为这些单位企业要接触到整个电力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东西,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消化大量的高新技术,并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去把这些高新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
电力毕业论文的致谢词 篇6
至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我的导师李浩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给予我学业上的细心指导和生活上的亲切关怀。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一丝不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审阅和修改,李老师一直尽心指导,并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科研工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李老师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同时感谢同一实验室的李涛、池明、陶婷,万少山,郑文文,向阳奎,张兢,苗治培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还要向武汉南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表示谢意,感谢他们提供的技术文档,给论文工作提供了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感谢多年来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支持、理解和鼓励的家人,是他们无私的关怀给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家人。
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 篇7
我国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愈发庞大。电力电缆作为电力传输不可缺少的必要元件,其运行可靠性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但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电缆线路常因电缆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而在运行过程中引发故障,阻碍电力的有效传输,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对投入使用的电缆线路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电缆运行中后期,绝缘层存在的质量缺陷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失效,造成故障概率增大[1]。因此,准确评估电缆绝缘老化寿命对分析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期限至关重要。
1电缆绝缘的老化机理
电缆在敷设一段时间后,绝缘易在机械应力、化学物质、水分、温度和电场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老化,导致其机械 性能和电 气性能劣 化。 根据老化原因,电缆绝缘老化方式可分为机械老化、化学老化、电老化和热老化,其中电老化和热老化是造成电力电缆绝缘老化失效的主要原因。电老化是指电缆在电力 传输过程 中,绝缘始终 在高场强 作用下,绝缘中的杂质或结构缺陷处电场集中,并最终发展为树枝老化(即电树枝老化,引发绝缘材料局部高温、化学分解),导致绝缘 性能劣化 失效。 热老化是指电缆在运行中负荷电流及短路电流产生的热量,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引起的电缆发热,导致电缆温度升 高,从而加速 电缆内部 绝缘材料 的热降解反应,致使绝缘变脆变硬,电气和机械性能劣化,使用寿命降低。
2电缆绝缘老化评估的常用模型
早期电缆寿命的评估缺乏规定,一般企业以经验规定电缆的寿命,设备寿命是多少,与设备配套的电缆寿命就规定为多少。随着对电缆寿命评估的日趋重视,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模拟电缆老化机理提出了常规评定法和加速评定法两种电缆寿命评估方法。其中常规评定法的试验周期过长,已逐渐被试验周期短、试验消耗低的加速评定法取代, 目前加速评定法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老化寿命评估中。加速评定法是通过加速试验手段模拟电缆的老化进程,建立绝缘材料寿命特征值与老化寿命间的关联模型,并以此外推绝缘正常老化状态下的电缆寿命。加速评定法分析电缆老化寿命时通常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和Arrhenius模型[2]。
2.1Weibull分布模型
Weibull分布模型是基于“最弱环原则”,其与电缆绝缘材料在最弱点击穿失效的理论相符,是分析材料电老化寿命的有效模型。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描述电缆绝缘击穿的分布规律为:
式中P为电缆绝缘在电场强度E作用时间t后,发生击穿的概率;a,b分别为概率函数和击穿场强与时间相关的形状参数;c为常数;t0为在场强E0下电缆寿命的最小期望值。
若电缆绝缘有相同的累积击穿概率,则有
整理后得老化寿命方程,
式中C1,C2为常数;n=a/b为老化寿命指数,通过模拟电缆老化的可靠性试验计算出n值,从而可得出任意场强下的电缆老化寿命。
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设计的电缆老化寿命评估加速试验是绝缘的单因素电老化加速试验,通过测量电缆绝缘在高场强下的老化击穿寿命,再根据模型计算出电缆额定工作电压下的老化寿命。中高压绝缘电力电缆中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层承受着高强度电场,易使绝缘材料内部的结构缺陷或杂质产生局部放电,引发绝缘发生树枝老化,导致XLPE绝缘老化失效,可见电老化是中高压电缆中XLPE绝缘老化失效的决定性因素,而温度、机械应力等因素对XLPE绝缘老化影响较小,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绝缘老化进展,并非主导因素。因此,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设计的模拟电缆电老化机理的加速老化试验主 要适用于 评估中高 压等级XLPE绝缘电力电缆的老化寿命。喻岩珑等人以8.7kV/ 10kV XLPE绝缘电缆为试样,采用分步加压法,起始电压60kV,相邻电压比为1.06逐步升压,测量每步耐压时间分别为1 min和20 min的电缆绝缘击穿所需步数,计算出老化寿命指数n值,通过加速老化试验测出一个击穿点,再运用式(3)求出电缆额定工作电压下的电老化寿命[3]。
2.2Arrhenius模型
Arrhenius模型是一种化学反应动力学曲线模型,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表示为: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A0为指前因子;Ea为活化能,单位为KJ/mol;R为气体常 数,R=8.314J/ (K·mol);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若电缆绝缘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反应速率常数K的条件下,以不同反应时间t′,达到同一失效标准F(t′),则有:
两边取对数整理后 ,
式中A为与绝缘材料老化性能相关的常数项。上式表征了绝缘材料老化寿命t′与老化温度T间的关系模型,即老化寿命的对数ln t′与老化温度的倒数1/T呈线性关系。
基于Arrhenius模型设计的电缆老化寿命评估加速试验是绝缘的单因素热老化加速试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 有常规法 (CA)和差示扫 描量热法 (DSC)。在2005年我国制定的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老化寿命标准中就采用了CA法[4],规定电缆绝缘试样在不少于三个温度水平下做加速热老化试验,通常以断裂伸 长率为原 始值的50% 为失效标 准,记录绝缘老化时间,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出老化时间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式(6)所示),再外推电缆工作温度下的老化寿命。低压橡胶绝缘电力电缆绝缘承受的电场强度低,电老化对橡胶绝缘性能影响微弱,而导体长期工作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橡胶大分子发生热解反应,破坏绝缘材料结构,使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劣化,最终导致失效,可见热老化是低压电缆中橡胶绝缘老化失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基于Arrhenius模型设计的模拟电缆热老化机理的加速老化试验主要适用于评估低压橡胶绝缘电力电缆老化寿命。刘立辉等人采用DSC法对丁苯橡胶绝缘电缆进行老化寿命评估[5],测量试样和参比物热流率与温度的关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得DSC曲线的尖峰温度,求出活化能Ea。再以某一温度做加速老化试验,以断裂伸长率为原始值的50%为失效标准,记录老化寿命,确定式(6)中的参数A,再计算出电缆工作温度下的老化寿命。
3电缆绝缘老化评估模型的改进
由于电缆的实际老化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和Arrhenius模型评估电缆老化寿命的结果被证明与电缆的实际使用寿命是较为一致的[6,7],但两模型的加速试验均只分析了电缆的单一主要老化因素,导致适用对象较为单一,且试验评定结果仍略有误差,因此为了使模型评估结果更接近电缆的实际老化寿命,应结合电缆的实际运行环境,尽可能引入电缆运行条件下的各种有效参量对电缆试样进行寿命推算。
与电缆的实际老化过程相 比,Weibull分布模型的加速试验只考虑了电老化因素,缺少了应力老化因素,同时电缆试样在加速电老化的试验过程中会导致试样绝缘温度高于电缆的实际工作温度,也扩大了热老化对试验寿命结果的影响。为了降低这些因素对老化寿命评估带来的偏差,使加速老化试验的评估结果更接近电缆的实际老化寿命,笔者建议在设计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的加速试验时引入机械应力因素,以及确保电缆试验温度与实际工作温度保持一致。为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a.通过负重或弯曲对电缆施加恒定应力;b.将电缆试样置于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调整烘箱温度,控制电缆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与电缆的实际老 化过程相 比,Arrhenius模型的加速老化 试验只考 虑了热老 化因素,而没有考 虑机械应力和 电场等因 素对电缆 老化寿命 的影响,造成试验评定结果的误差。因此,笔者建议参照2006年美国机车 工程师协 会航空分 会在颁布 的SAE AS 22759《含氟聚合物绝缘铜或铜合金电线》中提出的恒应力加速热老化寿命试验[8],在设计基于Arrhenius模型的加 速热老化 试验时引 入与电缆实际 运行环境 一致的电 场和机械 应力因素。为此,可通过以下 措施来实 现:a.对电缆试 样施加额定工作电压;b.通过负重或弯曲对电缆施加恒定应力。
4结束语
电力维修专业毕业生英文求职信 篇8
Dear Sir,
I take the liberty of writing you to apply for aposition in your corporation.
In 1981,graduated from the Powerman Course nd Electrical Equipment Repair Course of the U.S.Engineer College and also graduated from the Management Course of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U.S.University in 1988.
I h***e just returned from the United State.I would like to work in your corporation.I believe that Ican perform well under your leadership.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ould give me an opportunity of first of all.
Enclosed herewith are three copies of the U.S.diplomas and acopy of my resume for your reference.
Your prompt reply in thi***atter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电力工业专业毕业生英文自荐信 篇9
My name isCNrencai.com On May 25, 1958, I was born in Xinying, a little town in Southern Fujian. My father is a farmer, planting bananas and pineapples, and my mother takes care of the house. I have two brothers and one sister. Though not well-to-do, my parents have been able to provide the whole family with sufficient means to live decently and enjoy all modern conveniences.
My early education was received in my hometown, i.e. six years in primary school and three yea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fter completing nine years of formal education in 1958. I went to Xiamen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joint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five-year junior colleges. Fortunately, I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Xiamen Junior Engineering College. I chos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s my major because, on the one hand , I liked Physics very much; and on the other hand, electrical industry is a major sector of the economy of China.
The five years of intensive training came to an end in June 1978 when I received a diploma. And in July 1980. I was hired by Nan Ya plastic Company and have served as a junior electrical engineer at the company to the present. I enjoy the work and feel competent for the job.
In working, however, I ve Found that what I have learned in school is limited and far from sufficient to handle sophisticated jobs. Therefore, I have decided to extend my education and would like to enter an American institution firstly to earn a Bachelor s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if possible, I would like to continue my education toward a Master s degree.
After this objective is reached, I will return to my country and seek a job in a public firm. Most probably I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Nan Ya Plastic Company.
Sincerely yours
热门英文求职信推荐:
【电力电缆研究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电力电缆线路的运行管理研究论文08-10
电力电缆老化机理研究09-10
论文 电力电缆10-03
电力电缆10-20
电缆敷设电力06-03
电力电缆线路10-19
电力电缆试验07-22
电力电缆敷设08-17
高压电力电缆09-08
绝缘电力电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