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

2024-10-14

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精选13篇)

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 篇1

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 篇2

关键词:反思 评课 幼儿教师 专业化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当她完成了一次教学活动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沮伤,但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及不足之处的反思与惋惜。其实,这就是一种教学实践反思。而评课是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评课活动中,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围绕着特定的教学活动和特定的教研话题,通过交流、对话、质疑、反思,促使教师的实践和专业理论的提升,从而增加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评价能力。此外,评课活动还能对听课教师起到明确观摩教学活动时具体“听什么”“怎么听”“记什么”“想什么”的指导作用,可以说,行之有效的评课活动是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经。

一、创造宽松的教研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保障,因此幼儿园要营造一种评课活动在相互尊重、开诚布公的前提下,达到共同提高的氛围。此时参与评课的教师都是平等的,领导、骨干教师、专家都只是称谓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参与者的评价职能是分享经验、促进成长。没有“错误”的概念,有的只是暂时的“不足”,评课不是相互“挑刺”,不是彼此“贬低”,而是帮助个体突破个人的局限性,是优化策略促进自我更新的交流和共享,所有评课参与者要彼此非常信赖,开诚布公,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是上课教师要敢于反思和暴露自己的不足并能积极对待各种不同建议。对于新教师更要使她们打消顾虑,积极鼓励她们勇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在自评与互评中不断提升

评课的环节分为授课教师先进行自评反思,然后听课教师和专家领导再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研讨。授课教师在进行自评反思时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安排、师幼互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与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疑问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如中班陈老师在反思自己的体育活动《小猴摘桃》时,活动的目标是:

1.练习纵跳触物。

2.初步学习跨跳的基本动作。

3.在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

她在热身活动后,先让幼儿示范如何摘桃子,讲解双脚原地纵跳。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到了讲解和练习跨跳上,最后在游戏环节让幼儿们先跳过三个连续放置的呼啦圈,然后跨过两条“小河”,跑到对岸跳起来将桃子摘下。陈老师在谈到自己进行教学活动的体会时认为,整个活动比较混乱,自己的要求没有提清,尤其在游戏环节,幼儿们不能按组一个一个地进行游戏,而是呼啦啦一大帮幼儿同时进行,没能很好地观察到幼儿们的完成情况,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引导。

围绕陈老师组织的活动及课后反思,教师们进行了积极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陈老师的这个教学活动还是比较关注幼儿的,在跨跳环节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了个别指导;有的教师认为陈老师的活动环节设置由易到难,有层次感;有的教师同意陈老师的自评,认为活动规则没有交待清,细节安排上不太合理;有的教师认为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标不匹配——教师们经过讨论最后认为之所以整个活动感觉混乱,重难点不清,除了细节上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目标的制定有问题,目标定位不准,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水平等方面合理制定目标。在幼儿都会纵跳的基础上,不应将练习纵跳作为目标,而应将练习跨跳作为重难点目标。

通过反思自评与互评教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学评议的依据。在目标的制定上,既要关注到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首先,目标定位要淮。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它们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有些教师在目标的制定上过大过空,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显得过于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再者,目标要具有弹性。既保证幼儿学习的基本要求,寻找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

根据这次评课教师们提出的改进意见,陈老师调整目标,摸清幼儿的实际水平,分清重难点,又组织了一次《小猴摘桃》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通过上面的例子,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在目标的设定上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评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完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评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课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进行反思和重构。在评课过程中,有时会侧重于请青年教师多谈自己的看法,提升她们在评价一节教学活动时的局限性和表面性,帮助她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如前一段就大班王老师的语言活动《有趣的汉字》进行的评课,当王老师谈完她的课后反思后,评课的组织者请青年教师郑、李、董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郑老师认为课件做得很好;李老师认为教具新颖有趣;董老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教态亲切。组织者又请三位教师谈谈有什么不足之处,三位青年教师面面相觑。可以看出三位青年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执教者在看、在评,却较少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幼、幼幼间的互动情况。于是评课组织者又请一些骨干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教师认为整节活动目标制定合理,关注了幼儿的前期经验水平,活动环节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有的教师认为请幼儿在活动之前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让幼儿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活动中,增加了参与性和积极性、活动采用了多种方法,做到了动静结合,使幼儿始终保持身心愉快;有的教师也提出了不足之处,认为最后游戏环节中幼儿识字量有些偏大,超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评课精神氛围中,这些不同的“声音”在相互碰撞、对话。使各个层次的教师在使幼儿获益、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三、在反思与评价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在上述案例中,上课教师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认真听取了不同的“声音”,就在和这些不同“声音”的碰撞与对话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深层观念。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换位思考,在汲取其他教师研讨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上更符合幼儿教育规律,进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正是在这种反思与评价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对活动细节(如各种具体的策略、方法等)进行反思与评价的同时,还敢于对隐藏在活动设计背后的各种深层观念提出质疑,在其他不同“声音”的指引和启发下,他们将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反思与评价自己的活动设计思路、方法、策略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观念。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可以优化反思与评价过程本身,还可以不断优化各种活动设计方法、策略,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优化自身各种深层观念,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秦元东.幼儿教师在对话、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成长——通过评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尝试.学前教育研究,2005(5).

[2]冯江英,孙钰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07(12).

[3]徐流芳.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获得专业成长.幼儿教育,2005(7).

中班数学活动《挂彩灯》课后反思 篇3

中班数学活动《挂彩灯》课后反思

《挂彩灯》是一节数学的排列游戏,在中班上学期的时候我就已经让幼儿进行了多种排列的游戏,比如在《彩旗飘起来》的活动中幼儿已经对排列的方式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这次活动主要有两个目标:

1.学习按ABA模式排列,并能将自己排列的模式表达清楚。

2.在已排列的物体中找出排列规律并接着排。

活动一开始,以情景导入来引出主题:“新年到了,兔妈妈订购了一些灯笼,你们看看有几种颜色?”引导幼儿将出示的灯笼按颜色来进行归类,并说说灯笼的数量及比多少。教师利用这些灯笼进行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复习已学的排序:ABAB和AABB。

接下来,以兔老大兔老二自己挂彩灯装饰兔子房子的情境,引导幼儿发现两种挂彩灯的秘密(一组是按红黄红的规律排列的,另一组是按黄红黄规律排列的),这一环节的操作,使幼儿在尝试ABA排序的过程中,理解对ABA排序特征的认识。在学习ABA排序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AB和ABA的不同,并用我觉得较容易理解的方法来介绍ABA,比如:红黄红这三个灯笼是连在一起的一串灯笼,不能把他们三个分开的,也不能把他们的顺序弄乱,所以放一串灯笼红黄红,再放一串还是红黄红,两串灯笼放在一起,后面开始的颜色是重复的。当介绍玩一遍,集体操作时,孩子们还是觉得ABA之后应该是B,当我强调ABA是连在一起的一串时,个别孩子才勉强反应过来。集体讲解操作时,我让孩子们一边念排序规律一边操作: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集体讲解、个别操作若干次后,发现有些孩子依旧将AB和ABA混淆。

在幼儿个人操作中,我依旧不断强调边念规律边贴灯笼,反复强调红黄红或黄红黄是一串,两串灯笼中间颜色是重复的。可是从幼儿个人操作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正确率低下。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还是蛮高的,大部分的幼儿对于ABA的排列规律没有很好地掌握。课后分析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1.应该重点观察一下AB与ABA的不同,这样幼儿在操作时就会比较了。2.幼儿数学活动材料上的ABA的灯笼示范只有一组,幼儿很难发现,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要出示两组或两组以上,这样幼儿就容易观察并且发现了。

根据幼儿的出错情况,我们将ABA的排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ABA的排列规律。

中班音乐《小指勾一勾》课后反思 篇4

在开展活动前,我先分析歌曲的特点,是欢快的节奏还是舒缓的节奏?哪些地方唱的时候要注意?在执教时,要用怎样的声音来范唱?弹琴伴奏时用怎样的节奏?在《小指勾一勾》活动中,我提前分析了歌曲,知道范唱时要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用欢快的节奏来伴奏。对于这首歌曲中“伸出你的小指头”这一句前面是附点音符,为了帮助幼儿唱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一句单拿出来,先放慢速度,带幼儿唱附点音符,再通过对比,从而感受附点音符,最后唱准附点音符,熟练以后再加快速度。

在引导幼儿演唱《小指勾一勾》这个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与好朋友勾手指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微笑,让幼儿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勾手指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往。

在延伸活动我改变了幼儿的座位,大家由原来的正马蹄形变成圆形,大家围成一个圆,请几名幼儿听着音乐去找朋友,拉拉手,勾一勾、碰一碰,游戏几次换一些幼儿游戏。

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篇5

第1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幼儿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2、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各设施作用,知道优美的环境需大家爱护。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参观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宝宝一个。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保健室,向老师问好,并请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老师让幼儿给每位老师送一朵红花,并学说“老师辛苦了!”

(2)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观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请幼儿找一个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就回来。

(4)带领幼儿回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环境,让幼儿知道这是我们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要在这里教我们许多本领,还能结实很多新朋友。

2.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今天天线宝宝带大家开着火车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幼儿园。

3.说说自己的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画自己理想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构图设想。

(2)展出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走看看使孩子们知道幼儿园的布局,从而了解幼儿园,了解 幼儿园的设施,喜欢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活动时,画一画幼儿园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会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幼儿园,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孩子的实际水平。

第2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这是我在新教师半日活动观摩时组织的语言活动。两次试教后,整个活动有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第一个环节是看拔萝卜的动画视频,孩子们看得很认真、投入,加上孩子们对该故事比较熟悉,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都清楚地知道接下来是谁出场、会发生什么、该怎么表演等等。不禁要问,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次语言活动?

2、我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胡老师提出建议:提问的时候,问题要清楚肯定地问,不要含糊。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要简单地重复,尽量不要出现“是不是”之类的话语,如果发现幼儿的回答不完整,教师要将幼儿话语补充完整。

3、在学习简单对话环节中,我觉得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对话,就提前让幼儿上来模仿。

但此时的幼儿还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对话,还要加上动作,幼儿无法说完整,每次都需要我提醒。

4、在学习对话的过程中,我会不经意说“请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之类的话,显得教学痕迹过重。

5、在表演故事环节中,我准备了很多挂饰,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来进行表演。在提出让幼儿选择角色后,我把框里的挂饰散开放在地上,孩子们上来拿。孩子们蹲在地上翻来翻去选,有些绳子还绕在了一起。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做出了以下改进,并在公开课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第一个环节由看动画视频改成听故事录音,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展开了无限想象。

2、我把整个活动的每个提问都精心设计好,避免啰嗦与复杂。在回应孩子的回答时,我有意识地让孩子说完整。这毕竟是一个语言活动,孩子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完整,这很重要。

3、在学习简单对话环节中,第一个对话由我自己完成,这样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老公公和老婆婆之间是怎样对话的。我很注意这两句对话的语调语气变化,表现出角色的特点。

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更助于模仿。

4、在学习对话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两个点,一个是“喊”,一个是“应”。“喊”的时候,我会自然地做出手势,没有再说“请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之类的话。

5、活动进行前,我把挂饰一个个挂在黑板上,每块牌上是什么角色都一目了然。活动时,我只需把黑板转过来。这大大加快了幼儿选择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

6、这次活动我的教具准备的很充分,每次试教都进行了改进。第一次试教时故事表演中的大萝卜是一个红布包着的桶,不太形象,孩子能轻易地把他拔出来,不够真实。第二次试教时是教师披着红布,伸出手给幼儿拔,大萝卜是难拔了,但还是不太形象。最后公开课时我做了萝卜叶子头饰,让教师戴上,再披上红布,一个生动、可爱的大萝卜就形成了。在背景图、萝卜的制作上,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萝卜拔出来这一瞬间显得更真实、更有趣。经过多次尝试,在胡老师的建议下,我加了一个机关,用绳子牵着萝卜,绳子隐藏在背景图中。在讲到“萝卜拔出来”时,我只需扯一下绳子,萝卜就从土里出来了。

第3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后精读课文具体感知,后背诵课文升华感情,最后是知识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遇见了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有了更多关于教学和课堂的思考。

首先,一节能让每个学生融入其中的课堂中,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很关键。怎样提问?怎样表述问题?不同的问题应该怎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小班化的教学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深入课堂,都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那么老师的提问也应该在设计之初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和新鲜感,太难的问题曲高和寡,让整个课堂更加缺乏活跃的气氛。我想,好的问题应该是层层递进,就如同带领孩子翻越一座座的山峰,越来越有挑战性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另外,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班级里的发言明星,都有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胆量。

其次,错误资源的利用。上课之初的备课是对一堂课的整体设计。在实际的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发生。在发生错误的时候是应该回避还是积极的解决?学生出错就说明对于这点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错误本身就给了我们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当出现错误的时候,请知道的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一个纠错的好机会,也许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回避错误也许只会让错误更加根深蒂固。

最后是对于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和呼吁创新,那么课堂教学也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出现。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是最保险的方法,但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老师厌倦,也会让学生厌倦。除了多媒体和教具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并在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这些都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此外,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老师更乐于教,孩子更乐于学!

当然,在这堂课里还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继续去反思。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4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小池塘》一篇课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学完课文,我播放了一段课文配套录象,加深学生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情感的积极性很高。

生:小池塘太美啦。

生:大自然真美呀!我想到各地去看看。

生:老师,小池塘太美了!可是在我们村子里有个池塘,水黑黑的,上面都是些垃圾,到了夏天满是苍蝇、蚊子,一阵阵臭味。一点都不美。

师:同学们,那该怎么呀?

生:我们要保护这些池塘,不乱扔垃圾。

生:看到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我们要去批评他。

……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显然我没有预设到,没有想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于是在上完课后这样写到:多么聪明的孩子,想法这样独特。他能够跳出我的思维圈,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他的感受是新颖的,带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世界,感悟到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大家努力,大家伸手来保护;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就需要我们教师对预设进行调整,使预设贴近文本,贴近课堂,贴近学生,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第5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转眼一个月马上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时光飞转,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所以,平时除了下苦功夫,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讨教经验,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下面是我就这一个月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第三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应该如何涂色,虽然老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应该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小心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小心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该怎样画才会更好看。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所以老师在和幼儿一起观赏自己的作品、讲评自己的作品时,应该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建议。比如为气球涂色时,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而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这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一定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朱小楠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画家,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责任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第6篇幼儿园小班课后反思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音乐课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后深深感觉到老师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滚滚长江”课后反思 篇6

(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概况。课标还解读了源流情况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如长江的水能、航运等问题。

教材安排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之后,而长江这条横贯半个中国,学生熟悉但并非真正了解的我国第一大河,它对区域经济、文化影响深远,作为专题介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长江,深刻理解长江开发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河流作了铺垫。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也正值青春年少,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的特点。

(二)预设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流经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和各段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环保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家乡精神,樹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

教学难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治理保护,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争当金牌小导游—竞聘航行小专家—我是长江小卫士。

设计意图:得力于宜昌市多年来地理活动化教学和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高效课堂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以竞聘小导游、小专家、小卫士的形式,巧妙地把繁多的知识融在活动中,淡化了教育痕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目标达成

本节课通过前面三个知识块儿展开活动:学生通过读书看图、小组合作讨论、大方上台展示、画长江水系图,这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对长江概况的认识,也懂得了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加强环保,使得人地和谐,目标达成与预设目标相吻合。

三、教学得失

1.导入——“美丽秭归,清清长江”画面音乐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长江的欲望。

2.“长江源流”——争当金牌小导游

学生在“温馨提示”学法指导下,通过看书读图,弄清楚了长江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知道了长江流经了11个省市区,流经了四大地形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这里将长江支流放在第二块“竞聘航行小专家”里学习,有效化解了“知识点多、识记难度大”的问题。同时,为帮学生提高记忆效果,编制了“幽默巧记——上鱼、酥两盘儿菜(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上海)”,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3.“河段特征及开发利用”——竞聘航行小专家

学生通过看书读图加上熟悉了长江的主要支流,通过讨论、分析、展示,明白了长江各河段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动手画长江水系图和教师指导“谐音巧记(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车去武汉买乌梅和香干)”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概况的有关知识,效果比较好。

4.“长江的环保”——争当长江小卫士

通过前两块儿的学习,学生对长江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在这里让学生看视频,了解长江现状,学生从心理上已经知道长江被污染的严重事实,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就会水到渠成。“人地和谐发展”观念得到升华。

5.“综合检测”——长江水系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江知识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这里进行综合检测,教师随便点名,让学生利用长江水系图来复习相关知识。进行了一轮复习,要是进行两轮或三轮复习,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再体验一遍,效果会更好,教师也就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加了解,这是“失”的一面。

总的来讲,一堂好的地理课应该做到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作为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境,都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教师重组教材搜集资料、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捕捉信息,或让孩子们大胆尝试,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迹,这些我做得比较好。

同时我觉得我以游长江为主线,在此过程中,学生主体探究,体验过程,轻松获取知识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我觉得这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展示能力,没能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和分享他们获取知识的快乐。又因为课堂容量大、担心时间紧,对长江水能开发利用方面知识挖掘不够也是“失”的一面。

四、改进策略

设计可以更优化。可以增加入一个“我是长江经济规划师”的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对长江开发利用方面的美好未来设想一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长江的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活动可以更充分。在“争当金牌小导游”这个活动中,增加一点儿“沿途可见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来添点“旅游的味道”。并鼓励更多的学生来介绍长江概况,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从图中顺利提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反馈可以更具体点儿,让学生绘图填图后交换检查一下,以发现学生是否有写错别字的现象。

幼儿园教师的课后反思 篇7

《我会放玩具》是一个数学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其一,玩具是幼儿熟悉和喜爱,对于自己的玩具幼儿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可说。包括玩具名称、玩法、玩具的由来等等。 活动材料是他们平时最喜欢接触的东西,应该活动起来没什么难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儿有摆放玩具的生活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玩具归类等。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首先我先用“送玩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抱一抱,玩一玩的过程中熟悉,亲近学习的材料--玩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认识每个玩具,其次在幼儿初步体验玩玩具是快乐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怎么摆放玩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对玩具的分类,动物和动物一类,交通工具和交通工具一类,蔬菜和蔬菜一类等等,促进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学习分类的情境产生分玩具的欲望,在幼儿尝试分类摆放玩具时,强调将相同的一玩具放在一起,并学会说:“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这个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后再进行操作,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后可以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玩具的材质及特性,有的玩具是经不起重重的敲击得,容易造成玩具损坏。玩具丢地上也容易损坏,甚至导致玩具丢失。应做到轻轻拿,轻轻放。玩具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说起玩具孩子们可以说出一大堆。最后,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玩具,学会整理玩具,学会将玩具进行分类,做到将不同类型的玩具分开摆放,将一类玩具放在一起,不把玩具仍地上,玩好要将玩具整理分理,整齐的放好。最后,由于我还是一个新老师,刚接触幼儿教育方面,所以很多方面做的思考还不完善,有待加强。

幼儿活动《好玩的报纸》课后反思 篇8

《好玩的报纸》课后反思

1.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符合“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的《新纲要》精神。

2.活动环节紧凑,过度自然,结构清晰流畅。3.幼儿在活动中尝试报纸的几种玩法,玩得非常开心,体现了“在玩中学”的课改精神。

4.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性教育原则,激励孩子不停地观察、思考、操作,幼儿一直处在探索的状态中,既动手,又动脑,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5.通过有效地组织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长方形的一些特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得到了培养;积极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

6.很好的处理了细节,活动中不忘对幼儿进行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体现了整合教育。

对课后反思的思考 篇9

关键词 课后反思 存在问题 正确写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88-01

一提起教案后的课后反思,很多老师都不以为然,有的认为“写”只是一种形式,寥寥几个字笼统的概括一下就行,领导检查时,有这样的教案就算完整了;有的甚至不知道课后反思为何物!

课后反思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疑问、体会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课后反思不同于简单的课后小结,它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高效教学策略建立可靠的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师通过书写课后反思,一方面可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以期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可以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提升施教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

但是,在对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后反思流于形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对课后反思认识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教师能认识到课后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其反思还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教师的反思大多是为了完成学校制度的要求,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反思。还有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行为的检讨,教师总是带着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心情进行反思。这些对课后反思的种种错误认识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不良影响。

2.课后反思存在片面化。有的教师只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有的教师只注重教师自身的行为,多数教师易忽略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反思都是不全面的课后反思,必然导致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的片面化,从而影响其对教学中问题的改进。因此,教师的课后反思要全面,要涵盖整个教学系统,用整体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后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在上完一节课后,由于是自己亲历的四十分钟,各种感受自己最清楚,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写课后反思时,首先要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反思就无从谈起。我们不反对对课堂出现的情况进行描述,但如果仅停留在叙事上,而没有就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提炼出问题,这样的反思是不深刻的。

2.课后反思要学会分析问题。看出了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等不同角度进行,如果自己经验有限,有时可借助同事的经验帮助分析,甚至可以请教专家。

3.课后反思要尝试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如果不借助其形成新的有效的办法,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要让课后反思有效起来,首先要确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力争在短期内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是进行课后反思必须达到的目标,否则永远会陷入问题的泥潭。

4.课后反思要经过实践检验。实践出真知,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定要经实践进行检验。检验的途径可以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将思考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其他教师,看看是否经得起检验。不管是谁在检验,自己都要进行跟踪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才能深刻。

如果每节课都能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以上几个要素进行课后反思,看起来没有课题研究那样严谨规范,但的确能促进教师深入课堂细节,提升老师的研究水平,并且能通过一个人研究带动整个群体的研究。课后反思也必然会从形式走向内容。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能防止遗忘,以记促思,日积月累必有所得,长此以往定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今后教育、教研提供足够“正能量”。

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 篇10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1

一、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所以,我通过用梯形与各种图形作比较,从而巩固、理解梯形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认识梯形的特殊特征,我又让幼儿动手操作“折”来体验其特殊性,让幼儿记忆深刻。最后,通过集体寻找梯形,独立寻找梯形来巩固,加深幼儿对梯形的印象。

二、缺少情境性;

中班幼儿的特点,还是需要趣味化、情境化的课堂。本次缺少情境性,也就缺少了趣味性,幼儿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可设计一些如:图形王国等有趣味的情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衔接语还应连贯些

教师在每个环节语的衔接语显得有些僵硬,过渡的不自然。教师应在这方面多考虑,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能自然又带有神秘性。

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如重难点没有很好的把握好。这一方面应多花时间思考,在今后的活动中减少发生这种问题的现象。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2

班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有的能说能唱又能跳,有的只有顽皮的劲不喜欢学习,而有的从不做声,在这个小家庭里,我们老师就是家长,就是妈妈,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呢?尤其是一些比较内向,不做声的孩子,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善表现而已。

做早操时,由于要全面观察孩子们,老师所用的小哑铃一直是由站在排头的小米负责帮忙带过来的,小米呢比较聪明伶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任务,我们也喜欢安排给她,因为她可以完成的又快又好,是老师的好帮手。有一次,小米因为感冒请假没来幼儿园,在做早操的时候,又到的哑铃操的时间了,我依旧站在原地等待孩子们那好哑铃就位做操,不一会儿,段春夷小朋居然给我送来了小哑铃,这时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她平时一直是默默无闻,不管是上课时还是在游戏时,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今天居然是她先发现小米没来,而且给我送来了小哑铃,这让我又惊讶又欢喜,然而,这又让我深思,对于像她一类的孩子,乖巧、听话、不顽皮,平时很少会注意到他们,可以说有一些忽视。其实她们也很想表现自己,可能由于胆小,不自信,丢失了许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对待呢?我想,还是应该多提供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的尝试中,能找到真我,做个自信开朗的小宝宝。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3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11

我为此活动设立了两个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根据目标我为此活动的重难点定为: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我以观看ppt拉开了活动,想要观看这些图片使幼儿感觉到“乱”这个词,激发起幼儿整理的欲望。接着是豆豆家很乱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类物品的图片,请幼儿说说物品的名字并说说它们的用途,这里反复的要求幼儿说它的用途有点嗦。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到这环节是否先将这些物品出示在三张背景图上,请幼儿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的?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类,请幼儿自己把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间房间里,并说说它的用途给物品分类,有幼儿在说水壶是放在煤气灶上烧的,我没有准确的找到这点,提及幼儿物品摆放的合理性。第三环节是我会整理,我在请幼儿放了5种物品后说:“这里还有许多物品,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有次过渡到幼儿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儿每放一种就说说它的用途,贴的时候要整齐贴,小心叠放,经过孩子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印象也比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这个规则。

幼儿有序的来到自己的位置前边贴边有幼儿说:“怎么没有台灯?”,幼儿操作的材料与我之前示范的材料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检验幼儿学会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换了,操作环节孩子们边说边做,兴致很高。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教学实效 篇12

关键词:实效性 反思 总结 审视 分析 反馈 提高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工作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客观理性的审视和分析。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的一个过程。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教师从中得到快速地成长和提升。

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动笔,就不至于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灵感稍纵即逝,成为过眼云烟。经过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写教后感,是一种对于提高教学能力非常有效的信息反馈形式,有利于我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为开拓教学新路创造条件,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的教法大有裨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如何去写,那就因人而异,引文而定,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必拘泥于文字的外在形式,而要注意抓住有利于我们改进教学的实质内容,所以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去记:

一、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一堂课教下来,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

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我引导孩子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然后我趁热打铁,出示小练笔:是呀,在生活中,爱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赞扬,有鼓励,也有批评和教育。虽然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是一样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在音乐中回忆父母亲平时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并积极发言,从发言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把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既理解的课文,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人文主义教育。

创设情境,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事半功倍。下课后,我就记下这样的课堂所得,在后来的一次教学中,我体验到了“创设情境,表达真情实感的好处”。

二、记录教学中的缺憾。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学校组织听评课活动,当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种可能一一想到,自己内心感觉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料想在上课时,使我意想不到的是:不管我讲得多么出神入化,学生只是乖乖地坐在那儿,生怕说错一句话,干错一件事,此时的我这才意识到学生从没有经历这么大的场面,预先我只想到自己,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他们也胆怯呀。课后,我把自己这次教学中的“失”记录下来,并及时整改,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促进双边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并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记录教学中的疑惑之处。

疑难问题在备课、上课、作业等过程中都能反映出来的,或如何突破难点、或如何评价学生、或如何解题结题、或如何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中,我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其中有一则是用图表展示“汉字的演变”一眼看出,材料非常简单,于是我就顺口提问:汉字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照书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突然有学生举手向我示意,他说他在课前查了资料,应该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五个呀。当时我哑然,经过课后我翻阅资料,这才发现原来: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行书则是楷书的快写体,大的方面也可以说成是五个。

是呀,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疑难,不应武断地推测解决,而应理智地综合思考、最终寻求尽善尽美的解决方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四、抓住教学中的灵感之处记录下来。

教师上课后,静下心来综合思考以上的得、失、疑,再联系自己的教学体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教学目标的准确要求,最后科学地改进教案教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第二次备课”。长此以往,相信我们会在写“第二次备课”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得到较大地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在给学生讲解伽利略的分析推理时,我发现准备充分的我,在讲解时较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解清楚,因此难点部分我感觉没有很好的突破,内心有些遗憾。这时,有个学生举手向我示意,当他把自己的理解讲解出来时,顿时,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个个眼睛亮亮的。此时我才明白,有时孩子与孩子交流起来比起老师们有条不紊地分析更容易。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以学生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做到教前多准备,教后多思多问,就会抓住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记录下来,相信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从而促使我们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思路随之更加开阔。

总之,教师的教学属于创新性劳动,实质上教后反思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而且是对教学实践的深化和升华。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形成新的理念,以便教学相长,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并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幼儿园中班随笔反思 篇13

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于孩子们而言,一切从新的开始,原来小班时的动物标记由理性的数字标记代替。这个数学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一、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虽然,孩子们在小班时也曾接触过数字,但只是比较粗浅的,而“我的学号”是给孩子们一个系统的数概念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对这抽象的数字感兴趣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注重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以“神秘客人”的身份出现学号,引起孩子的一种关注,就像悬疑影片中所布局下的一个引子,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调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在活动的进行部分,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更加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轻松的游戏中,孩子们放松压力,和数字朋友做游戏,找到自己相应的学号。在寻找学号的过程中有新鲜的刺激,也在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乐趣。从给杯子找数字朋友,到毛巾秀一秀数字朋友,到新书、新泥工找数字的家……每一次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与自己的学号亲密接触,并在游戏中巩固认识了自己的新学号。

二、关注幼儿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幼儿之间也是如此。在认识“我的新学号”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如一铭、远远、煜俊等孩子数概念发展好,反应灵敏,不光记住了自己的学号,还主动帮助同伴记他们想对应的学号。而有些孩子就比较被动,表现较迟缓,反应不快,需要多次的提醒。还有一些孩子对学号较为混淆,比如把“21号”当成了“12号”,而把“23号”当成了“32号”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我就让孩子之间以强带弱,互相帮助来学习记忆一些学号,找窍门。

三、关注活动的延伸化

上一篇:青年示范岗计划和方案下一篇:单片机实验报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