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2024-07-24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通用8篇)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篇1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  结合实际工作谈感受

www.5y

kj.co

m 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处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导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永不改变的初心,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大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想要实现,必须脚踏实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干出来,因为实干方能兴邦,所以作为分厂运转班班长,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绝对不能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问题退避三舍的消极工作态度。面对生产上出现的困难,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会还提出美丽中国四大举措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在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四分厂本身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先锋队伍,我们一直在处理着污染极大的矿井尾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一方面。为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已经为我们铺开了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水厂职工,唯有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绽放不一样的青春。带领运转二班为供水四分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www.5y

kj.co

m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篇2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紧密联系岗位实际, 在教育教学中以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 学以致用,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 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 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 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使命, 也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基层建设者的重任, 我们要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 在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丰富育人载体, 坚持把德育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1 尊重学生, 平等待人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人格与人格的对话”。高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卑感、挫折感。在这样的情形下, 如何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自然不是易事。这需要老师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与指导。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 注重维护学生的“面子”和“尊严”, 把尊重化为各种各样的教育行为,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多元融合的和谐。教师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也不能以表现优劣、成绩好坏、智力高低而对学生亲疏有别, 要用同样的责任, 同样的态度,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允许学生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的独立性,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信学生能够进步, 能够做好,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使他们学会创造幸福, 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2 树人先正己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以先进的科学理念为指导。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教人做学问, 自己必须有学问, 在十八大倡导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 要做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自己必须努力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精通自己所教学科, 积极吸纳、消化新知识新成果,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教育成效。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 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具有高标准和更具个性的追求。教师对工作要忠于职守, 严谨求实, 绝不能敷衍了事, 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和高标准的要求,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帮助他们养成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做一个诚信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自己的真诚、宽容、慈爱、智慧的人格魅力, 做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只有师德建设好了, 才能保证教师以高尚的人格精神感染学生, 以科学务实创新的学风熏陶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 “立师德”是“树新人”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 以及大爱精神和敬业精神。

3 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树立自信

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 一方面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都比较强, 有渴望成才的愿望, 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的幸福美满。但是, 另一方面, 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 让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 有的甚至不学无术, 自暴自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现状, 量身定做, 在授课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研究表明, 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 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 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 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 或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这样只能是越比越灰心, 越比越泄气, 以致越来越自卑。相反, 如果以自己的长处比优秀者的短处, 就会发现, 自己并不是处处不如优秀者, 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搭建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明白, “挑剩的种子未必不发芽”!在他们收获成功与喜悦过程中, 分享快乐, 从而坚信只要目标明确, 方法得当, 每个人都可成功。当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 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 心中便会充满自信, 便会产生内在动力, 便会把握住成功的基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只有促进学生消除自卑, 增强自信的教育, 才是理想的教育。一线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要善于发现、捕捉那些潜在的契机和载体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正确自我定位。

4 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成人”, 即成为“社会人”的要求放在首位, “社会人”的应有品质不仅是遵纪守法, 还应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有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具有的吃苦忍耐精神缺乏、拼搏奉献观念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等弱点, 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使他们有勇于面对挫折的顽强意志, 养成吃苦忍耐、拼搏奉献以及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 企业录用人才不会只以技能高低为标准, 而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 甚至首先被考察的是非专业能力。因此, 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 让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做人, 避免在今后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无畏的误区和盲点, 加速学生个人成才的进程, 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出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精、身心素质好、发展潜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历史使命。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基层建设者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做到:尊重学生, 平等待人;树人先正己;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树立自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关键词:十八大,立德树人,高职教师,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朱红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12) .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篇3

[关键词]五个坚持;十八大;检察工作

作为党领导下的检察机关,如何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确保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旗帜,这就是方向。对检察机关而言,更加坚定“三个自信”,就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道路,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制度,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检察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始终坚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加强纯洁性教育,强化忠诚意识,加强群众观念教育,培养为民意识,加强执法理念教育,树立公正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筑牢廉洁意识,确保检察工作和检察干警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的统一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十八大报告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最大的纲,其他诸如改革开放,政治文明,文化强国,社会管理创新等等都不足以统揽全国大局。因此必须要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从更高层次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各方面和执法办案全过程。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更加自觉地坚持“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使我们的执法思想、工作思路、执法行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符合。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履行职责、工作机制、素质能力等方面,查找和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推动检察工作转型升级。努力适应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要求,更加主动地增强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和监督意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和办案方式方法,推动检察工作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的有机统一,实现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和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协调发展。

三、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服务大局始终是检察工作的第一价值取向,检察工作只有服从和服务大局,才会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什么是大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就是全国最大的大局。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这就是我们广州的大局。而“加快转型升级,当好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排头兵”,这就是我们天河区当前的大局。作为地处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核心区域的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新型城市化建设就是我们检察工作所要服从和服务的大局。

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国、省、市、区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积极应对天河区出台的《贯彻落实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1+15”政策文件系列实施意见》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把法治精神、法律要义与大局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为该区“加快转型升级,当好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着力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为新型城市化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突出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为新型城市化发展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强化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新型城市化发展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四是加强对各类执法主体的法律监督,为新型城市化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五是正确适用法律政策,为新型城市化发展营造宽松包容的改革环境。

四、坚持强化诉讼监督和自身监督,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

全面强化诉讼监督。诉讼监督是我们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基本途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方面肩负着独特而重大的责任,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保障者和践行者。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突出抓好群众权益保障。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教育、就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和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的“集中查办与预防危害生态环境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两个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推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好劳动合同、劳动保障、房屋拆迁、物业侵权等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尊严。

强化自身监督制约。把强化自身监督摆在与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规范检察权的行使,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阳光检务”,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推进自身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和禁令, 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以自身严格、公正、文明、规范、廉洁的执法形象赢得民心。

五、坚持以党建带队建,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抓好党建主业。党的十八大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法机关,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党建工作,是我们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要始终把机关党建放到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把抓党建工作与抓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群团工作结合起来,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队伍建设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抓好“五个建设”。一是抓好思想建设,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人员职业道德。二是抓好组织建设,健全、配强机关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培养、选拔、使用优秀的党员干部。三是抓好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良好形象。四是抓好制度建设,着重抓好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几个方面,保证党建制度落到实处。五是抓好廉政建设,提高检察人员拒腐防变能力,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抓好学习型检察院建设。把构建学习型党组织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和促进学习型检察院建设。以检察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学习型党组织、建学习型检察院、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激发全体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源泉。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篇4

在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后,大家更坚定了一种信心:十九大一定会让中国在未来更加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正能量,推动世界向更美好的未来大踏步前进。

首先,报告用了一连串数字对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了深刻阐述,而这串数字本身就极具鼓舞性,比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XX亿斤;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等等;其次,面向未来,报告还为我国今后三十多年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许多新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报告通篇来看,气势磅礴,散发出划时代和里程碑的光芒,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战略定位、智慧和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奠基佳作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弘扬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我们的企业发展中去,并不失时机的抓住十九大的改革红利、抓住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宏伟蓝图机遇:改革机遇、战略机遇、环境机遇。

改革机遇,主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非常有深意,但也很明了。那就是“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制造业领域,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而这本身也无疑是为中国的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无疑是为我们民营企业明确了制造业领域的商机所在,指明了目标。

战略机遇,主要是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这个国家战略不仅是指我们常常谈到的一带一路倡议,还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预计未来五年,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民营企业一定要有战略规划,早做准备,积极投身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参与竞争。

环境机遇,主要是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机遇。众所周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自十六大报告以来连续四次党代会报告都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述的重要原因。但与以往报告不同的是,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有利于形成一个全社会尊重、关心企业家的氛围,打造一个适宜企业家生长的环境。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观点,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计未来民营企业被重视的程度还将大大提升,扭转曾经饱受争议的“国进民退”趋势将指日可待。

如何抓住这些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家在十九大后,要树立“四个意识”、摒弃“四个主义”、注重“四个方面”:

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 篇5

党的十九大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大气磅礴、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上,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时时刻刻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党员,要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勤奋敬业,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无论何时何地,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都应该坚持学习,学无止境,加强自身的短板建设,不断给自己思想上补钙、学习上加压、能力上加油,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好实践抓住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将自己的软实力转化为工作中的硬功夫。

二、学习好、领会好十九大思想

船,因有帆才远渡重洋;鹰,因有翅膀才自由翱翔。我们,因人生有梦想才能活出精彩,而梦想就是在自己普通平凡岗位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自己的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潜力。

三、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在自己日常工作上要联系实际,运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和推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不断端正自身的工作作风,切实保障办公室服务工作,不做任何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下来有利于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此来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以更好的为领导、同事们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精神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变成现实,中间还得有所动作,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坐而论道谁不会,起而行之显能耐。“谈误国、实干兴邦”,比实绩不比态度。

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退避三舍的消极态度,面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自己要明白: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自己有幸成为农商银行的一员,就是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在实践工作当中做出实绩,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事满意的办公室人员。

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篇6

——我对报告的思考与感悟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中央委员会做出了报告。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通过阅读报告的内容,观看习主席报告视频。我体会到:我们大学生不是置身事外的个体,作为国家未来的一名参与者,我们有责任去从十九报告中寻找让自己感同身受的内容,深刻领会其中所传达的精神,将这些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铺展开来,使之成为伴随我们带着使命前行的指路明灯。

从我自己,一个平凡的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习主席所述的十三个方面,我对其中五个方面尤有感受,认为都会是我们能够积极配合,身体力行的。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指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接下来流淌于我们大学生涯的两年时光,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保持着满腔热血,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战当中来。

阅读报告我了解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要全面落实,那么我们每个大学生就要积极做一个懂法守法的人,同时有意识的要求自己的家人朋友也要严格守法。我们也要多阅读,开阔视野,同时不忘多参加体育锻炼,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做贡献,至少不能做个拖后腿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为自己所享有的资源负责任,作为一个985高校大学生,我们享有丰富而又优越的学习资源,就不能坐享之而不作出合乎情理的行动,我们要积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想着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社会和国家的成长与发展中来。不能够得过且过,造成宝贵社会资源的浪费。更深远来看,我们还应该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时刻不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个人作风。这些品质不光帮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能够愉快又充实地前进,更多的能够让我们在以后踏入社会后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康社会成员”。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主席就此论述了六个点,其中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如我们一直所坚信的那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39年来,我们的一切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创新型国家都是科技与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大,但是创新能力还比不上这些国家。提高本民族人民、本国的创新能力,如果自主创新产品质量高,能够流入国外,便会获得外国对中国的技术依赖,这对自身经济发展的质量,国际影响能力无疑是作用巨大的。

我认为,创新的环境和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很重要。很多有想法同时也有能力的人需要被鼓舞,不只是在脑海中构想而是需要被创新的大环境带动到行动中来;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从而也就没有了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国家也便会名存实亡。不过从报告来看,习主席的阐述很详尽且有说服力,所以相信每个人都会充满了信心。再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原来的‘村容整洁’改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改为‘生活富裕’,表明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并且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更加看重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我的父母都是来自农村,我的的确确的目睹了外婆和奶奶家的变化,舅舅从打工种地到买上了车子,生活越来越好,并且家庭的知识文化还有素质水平一直都在提高,不得不说这些改变和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随着管理方式越来越完善,我感觉得到家乡的亲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抱着饱满的希望,有很充足的干劲。同时我认为乡村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它存在的模样要向城市的形式靠近,应该保留着乡村特有的面貌,秉持乡村的灵魂。从这一切我能够看得见一个国家政府优良有意义的政策对人民的鼓动能力是很大的,相信中国农村的远景定是一片光明。

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正如习主席在报告中阐述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的飞速发展固然是头等大事,但是不能盲目追求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文化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质。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在发展中强调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能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更加突出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强盛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作用。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对于一个政党、民族、国家实现自我认同、情感凝聚、行动自觉的理想信念作用是巨大的。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历史来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各国交流密切,要想没有别国文化的传入是不现实的,而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在准确把握自身社会本质以及社会发展阶段与方位,掌握自己所处时代特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环境出发,选择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并且我认为,我们看待文化的眼光不应该是局限的,文化并不只是指代各种文学文艺形式,各种思想。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我们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都是很珍贵的,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对他人、对自身的认识方式。比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不会像许多外国人那样大声的说话,肢体语言丰富;我们也不会很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每一种想法。我不是在贬低别人的做法,而是想表明,中国人自有自身的气韵,我们有自己坚信的美德,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崇尚的是集体主义,鼓励的是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中国人的气质和信仰,我们不能盲目的自我标榜,但是要牢记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不能丢掉自己应有的道德观、价值观,更要对自己的文化观念有十足的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如习主席所说那般,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负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丰富每个人的精神食粮。发扬文化自信观,不能空谈,而将之化为实体就是要将文化融入产业中来。相信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一定能辅助中国向世界奏响最强音。

四、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事实”——习主席如是说。政党和人民都要把这个道理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擘画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彰显出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了。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祖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用北京日报文章:深刻领会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

我来自贵州,虽然家乡环境很好,但一旦提起贵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词语大多是:贫穷、落后、少数民族,农业。不过事实的确如此。一直以来属于家乡的蓝蓝的天、清澈的水、茂密的树林、肥沃的水田等等都和工业的不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我也并不觉得这是值得羡慕值得推崇的。因为我们的经济水平显然比不上其他的许多省分,生活水平也没有别人高。同时人口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造成一些不环境友好的现象:往河流里排垃圾、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等。所以家乡的环境也存在恶化的可能性,只不过损害来得没有化学污染迅速。所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项政策,一是要遏制不科学工业方式的发展,取缔乱排乱放的行为,还高pm2.5地区一片蓝天。如世界四大城市之一的伦敦也曾因为雾霾而被被称为雾都,但是英国却有能力把它治理好,并且伦敦这座城市也没有陨落,相信我们国家一定可以做得一样出色。二是要着力提高每个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只有绝大部分都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自己、对于子孙后代的重要性,那些令人不齿的破坏环境的个人行为才会逐渐消失在人们周围,这些看似没有杀伤力的行为,它们积累起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力是很不容小觑的。三是要通过教育方式增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生态环境责任感,青年一代富有蓬勃的朝气,肩上的责任驱动着每一位青年人的行动,沉重的生态责任感能让他们在奋力前进的过程中愿意为生态环境付出,甚至作出让步和牺牲。假如这个重大决策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给广大人民带来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点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认命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给人民和党之间不信任这堵墙添了很多砖瓦。不过就我自己所见的,习主席上任以来,有许多官员因为严重违纪而落马了,证明了新时代下,党的反腐决心是非常坚决的。的确,腐败观念一旦深入人心,是非常难扭转的,所以加大惩罚力度是非常必要的,手中握权的人,只有亲眼目睹腐败的下场有多惨烈,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离腐败不可以说是遥远的,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有人走入政界,手握一定的权力。所以我们要懂得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不要认为当官就是高人一等,不要认为权力就等于利益,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也不要认为用钱走捷径是聪明的举措。虽然这些话听起来或许假大空,但是假如我们真心实意的承认权力的相对纯洁性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就能在未来有天操持权力或者想要拥有权力的时候不往歪了想,走入邪路。

检察院学习十九大精神 篇7

一、精心组织, 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在2012年11月20日河南省委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上午, 中原工学院立即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 传达省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并结合学校实际, 对中原工学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研究。

11月23日下午, 中原工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校动员大会, 对学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谢振山在会议上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要迅速组织学习。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为重点, 认真组织学习报告原文和中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的讲话精神以及新华社配发的有关社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媒体, 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要学以致用。中原工学院紧密联系高校特点和实际, 以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三要坚定办学目标, 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努力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四要及时把十八大精神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当中, 做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五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继续加强以提高校、处级干部办学兴校能力为核心的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随后, 由中原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牵头, 选调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十八大精神宣传团, 在全校各部门陆续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 并邀请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等校外专家到学校宣讲十八大精神, 为全校师生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提供资源。为做好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中原工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及时组织召开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 研讨如何以通俗生动的形式做好青年学子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宣传媒体和工具, 如广播、报纸、网络、LED屏、条幅和宣传橱窗等, 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八大精神, 以及中原工学院师生员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 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扎实工作的精神风貌, 为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结合实际, 加强学科建设, 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中原工学院紧紧把握一个立足点: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为了实现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奋斗目标, 学校把学科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2012年11月中旬, 学校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 就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进行交流讨论。这也是中原工学院在发展思路转变为“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后, 就学科建设召开的首次全校性专题研讨会。会上, 来自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等14个学院的负责人围绕着“凝练学科方向, 体现学科特色;加强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进行了本部门学科建设工作思路和情况汇报。研究生处、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发展规划处6个职能部门围绕着“如何研究上级政策, 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谋划工作思路, 提高对院部的服务水平”作了发言。

中原工学院院长崔世忠在会议上说:“学科建设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个‘龙头’舞多高, 学校的事业发展就会有多大。从学校到职能处室和各个院部, 都要切实增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意识, 以之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引领学校各项资源配置的方向标。”

会后, 学校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开放, 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 促进资源向重点学科倾斜, 为强化学科特色提供条件保障。

三、立足工作岗位, 履职尽责, 创先争优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差、政府对于学生到企业实习支持不够……”2012年12月8日, 在由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软件处、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河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上,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车站斌深刻分析了目前河南省软件学院办学遇到的主要问题。这次论坛吸引了省内外高校软件学院和知名软件及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大家聚集在一起, 出谋划策, 共同解决软件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软件学院花费了不少精力筹备此次论坛, 收获很大!”车站斌院长感慨地说, “我们结交了朋友, 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十八大精神, 关键在做。和软件学院一样, 中原工学院各个院 (系) 和部门都在结合实际,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图书馆提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外语学院和理学院提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努力做好全校学生基础教育。”新闻与传播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等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与中国电影集团、许继集团、山东如意集团等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为学生实习就业开拓渠道。

四、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入脑、入心、见行动

“十八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我们要把什么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政策制度优越性, 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A.文化建设B.经济建设C.政治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29日, 在中原工学院4号教学楼311报告厅, 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和政法学院党总支联合举办的“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学习十八大知识竞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电子信息学院和政法学院两支代表队, 在围绕十八大报告所出的必答题、抢答题趣味答题、风险题和主观题5个环节的竞赛中, 争先恐后, 互不相让。知识竞赛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游戏类节目。

“知识竞赛促进了我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获得竞赛第一名的电子信息学院信息121代表队的薛桥说, “为了这场比赛, 我和我的队员们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有些章节我们很多人基本能背下来。”

促进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中原工学院不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的主力军作用, 还调动各地方兵团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学院团总支的先进作用,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使学习十八大精神遍地开花。纺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材料学院等14个院 (部) 相继都通过举办团日活动、座谈、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促使十八大精神入脑、入心。

“太感谢你们了!你们都是好人呐!”2012年12月1日, 当郑州市中原区绿东村办事处的环卫工人接过亚太国际学院师生赠送的100多套棉衣时, 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篇8

会议首先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从各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以及经验,提出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第二,梳理现阶段、今后时期城市经济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经济重大问题和下一个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第三,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

周道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历程,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城市面临的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80年代末,随着乡镇企业的起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工业化模式以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与此相适应,我国在该时期采取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小城市人口占全國城市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大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进入19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资金积累、居民收入都步入快速成长的轨道,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城市扩张和内部空间重组的双重作用下,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也造成了城市无序蔓延、耕地流失等问题,加剧了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2000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共同的动力机制下,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些普遍症状:城市形态演化剧烈,空间聚集与扩散并存,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并存;城市建设失控,生态压力巨大,水资源严重短缺,三分之二以上城市缺水,三分之一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环境品质下降;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较低的资源和能源效率、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取得的;许多城市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和传统肌理遭到破坏;城市识别感不强,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城乡和区域收入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对城市经济理论研究必然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进入一个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时期。我们有必要对30年城市的发展和理论的前进进行认真的回顾,做出科学的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完成新的任务。

王茂林:

在探讨城市理论创新问题的时候,我想专门讲一个问题,我们政府工作怎样创新?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真正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一个服务型,成为一个承担公共政策的政府。

第一个问题,首先是对政府的定位,到底这个政府是干什么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生产型的政府,或者说生产经营型政府。政府的80-90%的精力都在直接引导经济。政府去引导经济对我们发展中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的政府责任没有体现。我认为政府首先是一个公共职能的政府,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确定了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政府怎么管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建一个背一个包袱。煤气、液化气、自来水、污水厂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交给市场运作。要制定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布局这种全面的规划,为了实现你的规划,就是我们的政府,通过产业政策,通过经济杠杆,通过中介机构,逐步地把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发改委这种直接审批的项目,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重大的民生项目以外,一般的项目都可以是备案制。用经济杠杆限制它,这个项目是政府支持的,从税收、贷款各个方面优惠;这个项目是不支持的,不要给贷款,从税收方面进行限制,用经济杠杆来约束。光用行政命令管不行,现在私人资本占有相当比重,人家不听你的,你就用经济杠杆来对付。这样经济是不是就管不好呢?我看不见得,经济杠杆很好。

李京文:

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特点。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接近世界水平,城市也比较多。我们现在已经有600多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这些情况跟我们的区域政策也很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也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市发展在这个阶段很快,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环境的承载力,很多城市的资源很紧张,环境污染非常厉害,水资源、土地资源都浪费得很厉害,这是出现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第二,由于城市化过程,我们的城市人口在大城市之间,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很大,也反映出我们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除了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以外,这些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后,他们也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一些服务,如居住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虽然表面上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实际上城市的发展是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内涵。表面上是城市,实际上很多城市本身还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乡交错,没有完全发挥城市的作用,没有达到辐射或者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所以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还是要搞清楚,而且政府的任务不仅仅是经营,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我们老百姓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上面,城市安全、食品安全、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多,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逐步地为我们的城市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朱铁臻:

我最近到了广东,广州佛山顺德区下面的一个小城镇让我非常受启发,就是它没有像样的生产行业,它没有森林,也没有木材加工厂,但是它是中国最大的家具市场。这里不生产家具,但是却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它不生产钢铁,它是全国比较大的钢材市场;它没有化工,但是它却有全国比较大的塑料产品市场。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当今我们城镇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眼光不能仅仅盯住就是一个产业发展或者就是一个工业发展,而必须重视到我们整个三次产业的有机协调。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现代服务产业,怎么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么一个小镇,十万人,一年能够给国家创造的税收是多少?是13个亿。所以可以看出来我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我们未来经济中,它占的地位,它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们要根据十七大的精神,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有一些新的思考。最近我承担了一个小课题,是研究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国家有什么特色的问题?

未来的城市发展,非物资产品的生产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服务型的产品生产比例会越来越大。城市的发展不能总盯着搞工业、搞生产,这是我们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城市的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我们知识经济到来的情况下,要重视我们的知识、智慧、创意,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来讲,目前城市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说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城市房地产发展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融资的问题,城市交通的问题,城市金融的问题,城市生态建设的问题,城市区域规划等等问题。作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的城市经济,确实要非常强调城市金融,因为城市金融或资本对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强。现在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使住房的价格急剧升高,与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金融的调控水平非常有关系。所以今后城市的领导不能把握金融,驾驭金融,那么这个城市经济就很难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所以对于金融的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有金融的专家,我想应该在这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一个特色,能够把金融问题研究得更好一些,也是为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倪鹏飞:

过去城市化的发展很有经验,但是根据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的。有一个数字,我们去年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吃惊的现象,现在全球城市化人口当中有1/3是处于贫困的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更大。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全球的角度说城市化成功,在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不能说是成功的。中国过去的城市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我们研究发现和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差不多。一个是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无业贫民,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脱节,也就是说城市发展并不是通过产业带动来实现,大量城市的人口没有就业。

另外,从聚集的情况来看,我们说的载体和聚集的关系来看,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浪费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新的道路。

钮德明:

从80年代搞大规划,这几年又搞区域规划,我深深感觉到京津冀这块地方后劲很大。从自然资源来说,这个地区有平原、山地、海洋、草原;從经济形态来说,有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工业经济,还有后工业经济;从空间来说,长三角、珠三角发展余地空间狭小,环渤海天津、北京地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从人力资本来说,北京,天津、河北非常有优势。所以说总体优势,从长远来看,京津冀地区不要觉得一直落后在后面。我感觉主要障碍还是体制,并且有很多中央单位都集中在这里,这样一个交织的情况下,要把体制问题随着改革深入解决,自然它的后劲就发挥了。

梁本凡:

当前新型城市化道路要解决问题。一个是城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进城的农民工怎么进行他们身份的转变、待遇转变、素质转变。第二个,城市化是跟产业结合的,城市的产业要实现升级转型。京津冀这个地方,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高度分离,北京已经达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河北工业化指数还是40%多,而且在北京和京津冀周围存在很大的贫困带,所以产业化的二元结构不是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是产业化的二元结构,要实现无缝对接和协调发展。第三个,现在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特大城市很富有,中小城市很困难,所以我觉得城市的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创新应该提出来。公共财政用之于民,以民为本,以民为先,城市的财政支出理论应该有一个统筹协调的问题。

陈世嘉:

上海要加快“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就是说,我们想把城市经济先进的东西推广给全国各省市、各部门领导决策,为全国服务。在改革开放中,上海这方面做的是很突出的。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推进的深度越深,上海这个城市的张力越大。现在上海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机遇,新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全国为平台,更多地思考上海如何进一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在进行综合开发改革试点那一天就开始克服全能型政府的弊端,打造公共服务体系。

今后时期城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和重点研究课题

杨重光:

现在很多同志都提到了我们要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我想这个提法是很科学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我们由工业化提出新型工业化,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既然是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同样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推动的也是一个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已经提出来了,有一些机构也都在做研究,但是我想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新型城市化和我们传统城市化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新在哪里?是值得很好思考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几个关系需要加以考虑:

第一,我们的城市化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还是市场主导型的?

第二,我们的城市化是产业促进的还是规划带动的?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律来讲,经济发展了,产业发展了,城市就发展了。但是我们很多城市可能都是自上而下,先抓规划,规划多少就是多少,有的土地规划出来了,但是没有切实地来进行建设,使土地浪费。

第三,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有的人提出来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特别是大城市,除了这个好像就没有城市化的道路可走了?我们的城市化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我想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既可以是大城市也可以是小城镇,这样的例子很多,江苏的华西村、广东的一些农村,现在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只是体制上还有一些区别。

第四,是产业带动型的还是社会协调型?从形态上城市是一个孤岛,还是城市与区域共进的?

第五,是集中型的城市化还是分散型的城市化?我想我们既要搞集中型的城市化,也要搞分散型的城市化,太大了该分散就分散。在城市化当中,要考虑城市化的时代特点,要考虑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要考虑城市化的国情和具体的情况,所以城市化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要走出一个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这个道路走起来也是很艰难的,这和我们原来的城市化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的拐点。

张锋:

现在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来看,应该说还是非常突出的,尽管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跟城市化的进程很快,应该说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就拿我们苏南来讲,基本上是全面实现小康了,但是太湖蓝藻的事件已经颠覆了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很有必要地来研究这些,这个课题也很大,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些工作。

一个是对江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江苏要走的城市化道路要深入地研究探讨。我们江苏在发展小城镇上有很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光是大中小并不是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们沿海地区来讲,我们国家的区域太大了,不应该是只有一个统一模式,应该有各种特色模式。从我们江苏的情况来看,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原来自下而上的,而是要走协调大中小发展,多元化协调发展的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像江苏土地资源短缺得很,应该走一个节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把生态的发展,生态的建设,有机地和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

倪鹏飞: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里面有几个方面应该强调,一个是要集中聚集,或者是说要紧凑型城市。因为中国的人口条件因素决定的,必须走集中聚集这条道路。第二个,必须通过产业来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必须先有产业发展,才有城市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就把城市建设搞得非常好,城市建设它能控制,许多地方的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都是搞房地产,通过这些把所谓的GDP上来了。再一个,我们的农民工的问题,就是迁而不转。总的来说,城镇化从农民变成市民了,无论是就业还是社保,都要有一个转换,包括文化方面的转换。再一个就是城乡双赢,中央也强调得非常多,各地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一定要探索走出一条城乡双赢,而不是城乡双输的道路,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依靠市场,一个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李树琮:

如何研究探讨行政区划改革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所指的区域经济,应该是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这才是真正的区域经济,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现实来看,我们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实际上只是城镇区域的区域经济,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陈光庭:

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概念?是城乡一样化了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大家都说现在我们进入了高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化有很多虚假的东西,我们虚假的城市化东西不少。城乡一体化,实际上是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郊区,城市发展中把二元体制解决了。过去有人反对提出“离土不离乡”,让农民到城市中生活,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农民也没有在城市过多消费。所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这个特色并不是把农村并到城市里去。

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不要有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几乎都是那种走西化的道路,我们在建设新农村也好,建设城市也好,如何表现民族文化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觉得城市特色的危机没有解决,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是不是城市现代化就只有高楼才能表现?我们中国的城市特色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问题提了很多,号召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所以我觉得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来提高发扬民族文化,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王圣学: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我感觉城市经济理论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还是以大城市为中心,或者以城市为中心,怎样处理好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其中一个就是大都市圈的概念,城市群的概念,现在比较有共识的就是沿海三大城市群。现在各地都提出很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包括河南提出的中原城市群,西安大都市圈等等。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大,像中部郑州提出郑汴一体化的问题。由于西部大开发,陕西这边最近也在搞一个城市群的问题,搞一些讨论和调研。如何继续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处理好城市和区域的城市经济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重点。

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

张巨功: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这是对我们党29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表述显示出,未来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都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学会推进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必将坚持这个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这深刻反映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过去我们一直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来写,在十七大报告中单独列出来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所以可以说,今后城市经济改革实践和创新应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理论体系上来讲,要解决城市发展的理论问题。城市发展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城市究竟怎么发展?依靠什么来发展?它的模式是什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根据30年的经验,我们现有的城市发展,从理论上来讲,有几个方面:跃进式的发展、外力促进理论、内生自然增长理论、科技创新理论、区域带动发展理论、项目带动发展理论、产业集群聚集理论、地方新农村建设推动理论、模仿效法型理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根据中国的特色,自主创新发展,这种发展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国内国际的环境,也要根据地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发展。所以城市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根据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今后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在发展当中创造、促进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其他还有一些理论,比如说城市产业理论,城市就业理论,城市财政分配理论,城市现代化建设理论、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市场体系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我们从学会建设和体系建设方面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研究的还很不够,今后的研究任务还是非常重的。特别是搞学术建设的老师,今后给学生们讲城市经济建设,旧的版本可以参考,但是要有新的版本,要适合我们的时代特色以及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中国城市经济学,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更下工夫来探讨这些问题。

李树琮:

我们这个学科发展应该谋求与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的路子。因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是姊妹学科,谁离不开谁,研究区域必定研究城市,因为城市是区域中心,研究城市必定研究区域。而根据现在的实际来看,很多的城市就是区域,有城市,有地级市,有县级市,有诸多小城镇。有很多区域经济研究的问题,在城市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都有体现。比如大都市圈,京津冀或者环渤海,大都市圈实际上是城市经济的研究范畴,也是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但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问题都是属于大都市圈,不是那样的情况。

龙永枢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任务,做了精辟的论述,深刻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历代核心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这个报告,是我们学会研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我们要把报告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经济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城市经济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座谈会”就是要我们进一步担负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任务,梳理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组织好研究队伍,分别拿出研究成果。

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并提出了切实的战略性要求。每个城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城市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质的飞跃。城市建设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本市实际,为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继续努力。

总的说来,十七大精神指导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成为几点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设,只有好,才有快。第二个转变,是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挥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而发达国家达到70%。同时我国的科技依赖程度超过50%, 而发达国家不过5%。从50%到5%的转变对我们经济发展来说,任重道远。第三个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中具体提出要求三个转变:一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例如,我们外贸依存度达到6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仅仅18%,和20%。据有关测算,我国在以单位GDP产出能耗作为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若以日本为1,则意大利为1.33,法国 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这三个转变的文章,也是我们要努力研究的。第四个转变,是从单纯生产型城市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切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节能节减排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选择。第五个转变,是经济发展评价标准从实现GDP总量提高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转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扭转收入分配向两极分化的趋势。第六个转变,是建立一个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消费价格上涨和资产价格和高位攀升,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

上一篇:27我是猫教案下一篇:小学生写人作文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