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读书体会

2024-08-09

《水浒传》的读书体会(精选15篇)

《水浒传》的读书体会 篇1

读了《水浒传》这本名著之后,我非常喜欢武松这个人。下面我就讲讲武松打虎这件事吧!

武松和宋江分别以后,他便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在路上行了几日,肚中饥渴。看离家还远,又看前面有一家酒店,挑着一面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岗”。于是便进去,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主人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碟热菜。武松喝了三碗酒后,又想再喝几碗。但是店家却说:“我们是三碗不过岗,就是你喝了三碗之后,就过不了前面的那个山岗了。”武松说:“少废话,又不是不给你钱,再给我打几碗。”店家无奈,前后武松共吃了十五碗。吃完后,武松问:“干什么,又不少你酒钱!”店家道:“如今景阳冈前面有一条大老虎,它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的性命,你不如今晚在我店里歇了,明天等人多的时候一起过岗子。”武松听了,说:“你如果半夜图我的钱财,害我性命。就是有老虎,我也不怕!”于是便上了路。

天色晚了,武松走着走着酒力发作了,便在路边休息。突然,从大青石后面扑上来一只大老虎。武松心道:啊呀!真的有老虎。武松使出全身的精神和力气和老虎打在一起,终于把老虎按在了地下,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打,打了五六十下,老虎终于一动不动了,死了。这时打虎的猎户发现武松和死老虎。大家都为武松的英勇感到佩服和钦佩。

《水浒传》的读书体会 篇2

关键词:读书,写作,体会

一、把教学化难为易

很多人感觉语文很简单, 接触深了, 其实不然, 教学其实很难, 难于上青天。现在很多教师也都反映:“语文课真难上, 不知道教什么了”, 课堂上, 思想空洞, 语言干瘪, 气氛生冷。我们应该看到, 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 各项试题也偏重于课外知识, 我们教师要勤于读书, 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如果教师不继续学习, 只靠以前上学时学的知识, 单纯地教课本上的内容, 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在妙趣横生的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 最重要一点就是———读书。教师多读多学, 黾勉惕厉才会与时俱进。我们看到, 有些教师一提到自身语文素质便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恨读书迟”的感悟, 于是便自暴自弃, 不再期望自己有多大作为,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古人言:“活到老, 学到老”, 虽然我们自身能力有限, 而且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学校上学, 但“临时抱佛脚”, 多读书也未尝不可。一个语文教师, 虽然不能要求藏书万卷, 但是没有一定的藏书却说明了教师对知识的忽略。读书不多, 综合素质必然低下。庾信曰:“琴声遍屋里, 书卷满床头”, 没有艺术细胞, 没有相当的修养, 何出此言?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学习语文?

二、开阔视野, 增长智慧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 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化, 开阔视野, 增强心理健康, 增加学习的欲望, 掌握学习的方法。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朝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这是璀璨辉煌的文化, 可谓高山仰止。但是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 我们不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以课本基本知识和能力为重点内容, 只需要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殊不知,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增加自己的学习欲望, 博览群书, 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而一个人往往越学习越感到知识的浩瀚无涯, 越学习越明白人生的真谛, 也就越有智慧, 越有方法。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犹如大海, 一句话, 一个感悟, 如果能够掌握, 能够体悟, 就会得益良多。

三、多元促进

读书之后, 就是写。写作教学, 在平日的教课外, 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渠道, 如参加一个研究团队, 搞点小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习惯参加一个团队, 在团队内和同事一起研究, 一起听观摩课, 一起做读书交流, 互相探讨, 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搞点儿课题研究。这样有理论研究, 再把自己的班级当做“试验田”, 不断尝试, 不断改革, 不断反思, 最后积累的成果不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而且还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四、方式不妨标新立异

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方法方面,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记得在交流会上一位家长说:“我儿子是口头说得特别多, 但是一写, 好词好句全没了。”我一听, 这很有看点。我说:“最怕孩子不喜欢写作, 喜欢说也不错, 也算口头作文嘛!”家长说:“他没有这个写的习惯, 不过也不讨厌写, 他有话, 就是懒得动笔。”另一位家长说:“我女儿开始写日记时, 她说我写, 她不会写, 好多字不认识, 这只是我一个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记写作文的一个笨办法, 适不适用还有待斟酌。”我说:“没关系呀, 错字大王并不可怕。你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家长说:“我英文好, 我跟她讲, 很多话可以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以此激发她的兴趣, 刚开始, 孩子即使会说的, 一旦下笔, 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虽然她有很多绘声绘色的语言, 可写不出来。”我说:“代笔当然可以, 不过偶尔为之, 不能长期帮忙, 要加上适度的表扬, 慢慢地, 孩子就习惯了自己写了。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写, 可以代替, 前提是她不会写也不想, 你只需要将她说的语言完整的记下来就可以了, 不需要你帮忙想怎样写。”会议结束, 大家对孩子写好作文好像有了信心, 事实证明, 也确实有效果, 只要学生乐于写即可, 不求方式。

五、增强对写作的兴趣

和同事进行交流的时候, 他们感慨:“如果阅读能让学生像看电视那么上瘾就好了。”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其实方法多多, 我们可以进行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尤其是在小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 不求好, 但求兴趣, 兴趣是奔向成功的坦途。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熟能生巧, 巧能生灵, 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作之后, 教师当众朗诵优秀的作品, 开家长会给予表扬, 或者给予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等, 和家长合作, 让学生课堂上下都养成喜欢动笔的习惯。

六、精心评改作文

写作结束, 教师要精心评改。在评改时, 我发现学生因人而异, 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的下笔严谨, 但通篇平淡, 欠独到深刻的见地;有的词汇绮丽丰富, 但内容干瘪肤浅, 应该学习文约义丰之长;有的个性突出, 鲜明而引人眼目, 但文字浮躁, 书写潦草;有的感情细腻但有啰唆之嫌, 有的开阔豁达活跃, 但是收放不自如……真是林林总总, 百花齐放。只要教师投入就会有惊奇的发现, 那一颗颗珍珠发射出不同的光芒。轻声慢语传真情, 教师有的放矢的评语, 要因势利导, 因人而异, 因文而异, 不做无谓的工作, 要能说明问题。这样, 学生作一次文, 就有一次收获, 有一次进步。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这本书写了人物对朝廷的不满,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侠肝义胆和英雄气魄,以及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一句正气”,真令人佩服啊!

在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我最喜欢“宋江”这位好汉。书里记载宋江不会武功,但宋江这个人比较谦虚,得人心,所以能让众多好汉臣服于他。他一个人造反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却让一些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事实说明,宋江是个谦虚,还很乐于助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宋江这样的人。例如;我们班的小明他学习不算很好,但他人很谦虚,也很乐于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忘记带尺子来学校,她怕被老师骂,就坐在座位上哭了。小明了解到情况后,就把自己最喜爱的尺子掰成两段,拿给那位同学。同学见了就对小明说:“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尺子弄烂”小明微笑地说:“为了帮助他人,如果这尺子能让他人快乐起来,那么烂了也没有关系的。”这句话,打动了在场的我们,从此,小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生活中,还有很多骄傲的人。他们为了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不惜一切代价的换了。像这样的人,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朋友,这篇文章我是百看不厌,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遍,我非常喜欢它,现在我把它推荐给你,希望你能喜欢。在北汉末年时期,昏君无道,百姓民不了身,一些人因为承受不了无情收税和官兵们的迫害,因此上山落草为寇。

出生于山东省的宋江,江湖上人称外号及时雨,他看不惯这些官人无法无天的收税,就鼓动老百姓们上山落草,成为义军,后来成为梁山泊老大,梁山泊先后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加入,分别是: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林,孙二娘等等,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替天行道,志存高远,劫富济贫。后来接受了朝庭招安,愿意辅助朝庭解救苍生,解救百姓。可没想到一百零八位好汉最后全被奸人所害,死于非命。

名著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

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水浒传》读后感7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个部分主要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领袖的队伍,他们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贪官污吏、反抗压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恶霸、贪官污吏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故事,但这支队伍最后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镇压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结果两败俱伤,最大的胜利者反而是朝廷。形象地反映历史上的一场农民起义的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让人们进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对这些英雄好汉的敬仰,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优秀的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 (五)

水浒传记述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故事。他们在梁山伯时,被人称为草寇,但他们是一群好汉,为了天下太平,杀奸臣,保百姓,做出了许多利于国家的事。

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了。先说说神行太保戴宗吧,他做起法来,真让我敬佩,一日能行八百里啊,光凭他的速度,也够让我羡慕了。再说行者武松吧,那篇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文章大家都知道吧,他一碰上那只大虫,吓得他躲在了一块青石下,当大虫一次又一次的扑过来时,他一次又一次灵巧的躲开,接着,他尽平生力气一棒,始大虫发怒起来,武松就用手把大虫揪住,一按按将下来,用拳头把大虫打的流出血来,真是厉害,我们现在谁能打虎啊。最让我敬佩的是黑旋风李逵了,他手持双斧,走来时,就像刮起一阵黑风,在战场时,他拿着斧头,一下一个,可威武了。

《水浒传》的人物和艺术 篇6

下面, 重点对小说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进行评析:

一、宋江

宋江是《水浒传》故事情节展开的主要人物, 也是小说的一号人物, 同时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中争议最多的人物。宋江人称“及时雨”, 刚刚出道是在山东郓城县任押司一职, 整天就是写一些文章而已, 是一个无名的小吏、, 整日舞文弄墨, 书写文书。晁盖等七人截取生辰纲后, 被官府通缉, 宋江将消息提前告知七人后得以逃脱。宋江老婆阎婆惜得知宋江私通梁山后, 趁机威胁宋江, 宋江一怒之下杀死阎婆惜, 逃亡沧州, 被逼上梁山。后来做梁上首领, 受朝廷招安, 封为武德大夫, 最后被奸臣所害。那么如何评价宋江的一身?很多人对其看法不一, 最早对宋江进行评价的是金圣叹, 说宋江是一个小层人, 主要对其进行贬斥的态度。宋江自己也说过:貌黑身矮, 出身小吏, 文不能安邦, 武不能服众。这说明宋江对自己有一个人清醒的认识, 这就使常人对宋江不是很喜欢, 但是我们在研究和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不应该是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是以实际和理性出发。现在从宋江的出身、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几个方面来分析。

1、《水浒传》在宋江出场说宋江是在家务农, 主要做农田耕种, 后来到郓城县做押司一职, 他文采较好, 熟悉历史等。

2、宋江自小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并且精通刀笔。

从他的出生经历和性格使宋江非常具有正义感, 并且同情百姓疾苦, 并且谨慎, 有一定的谋略。这是因为他做过小吏, 懂得一些官场之道和法律。宋佳到梁山后, 处理一些问题都考虑比较全面, 有很多人说其虚伪, 这不过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秦明, 让位卢俊义等事情。朝廷抓他后, 别人解救他的时候, 他却说这是国家的法律。

3、宋江是一位讲义气的好汉, 放走晁盖, 当国家法律与个

人义气发生矛盾的时候他选择了义气, 同时为了梁山杀死阎婆惜, 这都为梁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宋江上了梁山之后, 后来成为梁山的首领。

在自己也说自己文治和武功都不行, 那么为什么成为梁山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点:仗义疏财, 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兄弟有困难时一定全力相救。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如三打祝家庄战役战法的运用。

5、受招安以后, 宋江带领梁山义军一心为朝廷。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这对梁山来说都有较大的有影响。

6、在招安后, 把梁山的大旗由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 并

说过朝廷不负我, 我不负朝廷的话语, 并在征方腊的战役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这说明他强烈的爱国思想。

7、悲催的结局。

征服方腊后, 原本的108位好汉只有27个, 其他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 但是面对付出朝廷并不信任他, 并将其毒死。

宋江的一身是光明磊落的, 现实仗义英雄, 招安后是忠臣, 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二、李逵

李逵是作家写的比较多, 个人性格鲜明的人物之一。他具有农民的淳朴和粗放的性格, 且敢于反抗, 有正义感仗义等特点。对李逵的评价一直都比较高, 一方面是其忠义勇猛,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淳朴可爱。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李逵身上有一股流氓习气, 不是农民的厚道天真, 这

主要表现在喜欢赌博、抢劫、说粗话等, 和一般的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东西而说成天真也就太可笑了。虽然说李逵作战勇猛但是敌我不分, 不知道有多少冤魂死在他的斧下。

2、奴才意识。

在小说中一再表笑李逵的反抗意识, 以他反对招安行为中可以看出, 但是从招安后的当官, 可以看出其内在潜伏的动机。李逵虽然勇猛, 却死在自己最信任的打个宋江手里, 这说是一个极大的反讽, 可以说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三、武松

武松在小说一出场并不是非常的光彩, 显得非常的落魄, 因打架而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因性情暴烈不受大众的欢迎。这时在武松的身上很难豪侠之气。景阳冈打虎, 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 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 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灵台前愤斩潘金莲, 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 武松知恩图报, 嫉恶如仇。看透世事黑暗, 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深动画卷, 不但完整展现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而且梁山好汉是非常引人关注, 且深入人心。他们侠肝义胆, 敢报天下不平, 其性格光彩照人, 令世人敬仰。《水浒传》在艺术上所取得了的成就, 人物形象的深动塑造就是其重要的推动力。尽管人物形象刻画上带有理想色彩, 但是他根植当时的时代土壤, 通过细节、心理、行为刻画, 展现了人物性格, 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摘要:《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阅读阶层对其评价很高。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个代表性的任务人物, 从而揭示评析《水浒传》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为《水浒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浒传》,典型人物,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田恩铭.试论《水浒传》中的人物[J].名作欣赏, 2010, (11)

高中生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英勇事迹,这一百零八好汉以宋江为领袖,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的队伍,至此,开始了那可歌可泣的起义事件。

在水浒传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花和尚鲁智深和豹子头林冲,这两人,为人豪爽,都异常重情重义。

先说说鲁智深。鲁智深原名鲁达,因打死号称镇关西的屠夫郑屠,逃走当了和尚,最后,在浙江坐化。我认为鲁智深是个莽夫,极有气力,他能够拔出一棵垂杨柳。在第九十九回中,他悟透佛理,在寺庙中圆寂。鲁智深一生不拘小节,不愿为官,受到管束,他这种淡泊名利的性格让我为之赞叹!

说完了鲁智深,再来谈谈林冲。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在宋江起义时,帮了宋江不少忙。林冲的武功非常人所能比得,在第九回中,洪教头屡屡冒犯林冲,林冲却宽宏大度,并不与其计较,当被洪教头逼得不得不与他比试枪棒本领时,他方才一棒打败洪教头,由此,更可见他的勇武。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有的智谋过人,有的胆识过人,还有的武功过人。总之,这一百零八好汉都各有各的通天本事。

水浒传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8

《水浒传》主要讲的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作者在故事中塑造了众多的形象,着重的描写了梁山泊的108个“大力有贤、有忠有义”的好汉,而在这108个好汉中又突出了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天伤星“行者”武松、天杀星“黑旋风”李逵等二十多位英雄人物的形象。

《水浒传》全文共有一百二十回,其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阳冈武松打虎”等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故事中的鲁智深性情急躁、为人豪爽;林冲逆来顺受、安于现状;武松性格刚烈、不拘一格……他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都被当时黑暗的社会、腐败的统治者给逼上了梁山。

浅谈《水浒传》中的乡村势力 篇9

“乡村势力指的是处于政府与乡村之间的一种势力, 包含内容比较广泛”。[1]北宋时期, 乡村势力既辅助政府控制着地方的秩序, 又对国家的统一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水浒传虽不是历史, 但其现实主义的真实也折射了历史的真实, 北宋乡村势力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宋时期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主户和客户的依附关系比唐代来说稍微减轻, 但有不少地区还存在着不可分离的依附关系”[2], 乡村精英势力纷纷建立了类似于农奴制的庄园。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到宋朝庄园制还是普遍存在的。

一.乡村庄园的特点

(一) 曲径通幽的乡村庄园

地主庄园是乡村势力的住所, 《水浒传》中的庄园虽多有三十来个, 但其共同特点便是皆建造于“天高皇帝远”的山野深处, 不仅揭示了宋代乡村势力权力的独大, 更给读者增加了一丝乡村势力的神秘。例如史家庄坐落在少华山下四周有二三百颗柳树遮蔽, 桃花庄则位于树林中一簇红霞照耀之下, 而且庄后重重叠叠都是乱山。柴进的庄园呈现在一片绿柳阴中, 四下河流环绕, 被一片柳树林所环抱。

(二) 防卫得当的乡村庄园

《水浒传》里的乡村庄园既是乡村地主的栖身之所, 又是威震一方的军事要塞。这些庄园大多依山傍水而建, 隐蔽在人迹罕至的山野之中, 还保留了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武装力量———部曲, 北宋的庄园大多豢养着庄兵, 这些封建部曲性质的武装力量无不出现在《水浒传》里面。其中史家庄庄主史进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手下更控制着庄园四周三四百户史姓村民, 在抵御少华山强盗时, 能够从容地“修整门户墙垣……拴束衣甲, 整频刀马”[3]。柴进庄上每逢犯人流配至此皆要宴请, 而且时常“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 三五十个养在家中”[4]为其看家护院。独龙冈上的祝家庄更是军事要塞的典型, 祝家庄占着独龙山方圆三十里地面, 控制着五七百户佃客。庄主祝朝奉膝下三子被称为“祝氏三杰”, 更有枪棒教头栾廷玉鼎力相助, 庄中豢养着一二千了得的庄客, 还与周遭的李家庄、扈家庄结为联盟, 总聚一二万军马, 规模甚为庞大。

(三) 富裕的庄园生活

宋代的乡村庄园积聚着大量的社会财富, 不论是朝廷封赏的官庄还是自行经营的民庄, 其庄主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 食是玉盘珍羞, 行是鲜衣怒马, 好不气派。饮食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 一个人饮食的好坏能够看出此人的地位及修养。《水浒传》中庄主的饮食较为丰盛, 招待一般投宿客人时便有一盘牛肉和数样菜蔬, 若是遇到官家、恩人之类的则食物更为丰盛, 下面将《水浒传》中几个庄园招待客人的食物列举于下:

以上庄园虽不是《水浒传》中的全部, 但也是几个主要的庄园。从其宴请的宾客来看除孙立、雷横等人为官差外, 其他皆为赎人, 招待饭菜都能做到荤素搭配, 可想而知庄园主人的饮食是多么丰富。再从穿着来看, 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 这些庄园主人着装虽不能称为华丽至极, 但也可称得上干净体面, 若遇战事更能置办衣甲。

以上三大特点可以说全面地展现了北宋末年地主庄园的共同性。这些都赋予了宋代乡村势力独自做大的条件。纵观有宋一代, 我们不难看出水浒传里面的庄园贯穿于整个王朝而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方面, 北宋虽然商品经济发达, 但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 乡村势力可以凭借其拥有的一片土地进行自给式地耕种, 另外北宋时期不再抑制兼并土地, 徽宗时期更是掀起了土地兼并的浪潮[5], 凡有资财者无不买田置地成为庄园地主, 他们经济实力雄厚, 时刻兼并农民土地, 造成后者沦为佃客, 依附于庄园地主, 不仅要为其耕种土地, 战时也要为其出征;政治方面, 这些庄园地主多为乡间里正或州县小吏, 拥有代替官府操办具体事物的权力, 因而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兼并土地建造庄园, 同时结交官府中人为其庄园的经营保驾护航;地理环境方面, 宋代绝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 荒山、树林及田园占据着大部分面积, 再加上“宋代地权集中而地块分散的土地占有状况”[6], 官府的触角根本无法触及乡村, 这样就为乡村精英分子的活跃提供了优良的客观条件。

二.乡村庄园与官府和土匪的关系

(一) 与官府的关系

官府是古代中国权力机关的代表, 统治着其所在的城市及四周的村庄。但由于广袤的国土和分散而居的民众, 使得官僚制度根本就没有统辖全国每个角落的能力, 这样就需要乡村的精英来辅助官府控制乡村。而乡村精英势力的壮大又对官府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对于官府在农村的控制产生了挑战。从水浒一传便能看到乡村势力与官府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抵触的关系。《水浒传》中一部分庄园与官府保持着表面上合作的关系, 例如晁盖庄园遇到雷横、朱仝等官差时热情款待;宋江利用其在县衙当值的便利一面巩固宋家庄同时又一面经营田园巩固其在官府中的地位;柴进庄园平日里多多打点官府, 使得“沧州大尹也与柴进好;牢城管营, 差拨亦与柴进交厚”[7]。另一部分庄园或收留刺配囚徒或参与打家劫舍或直接与官军军事对抗, 对乡村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例如史进庄上因结交少华山土匪遭遇官兵围攻时, 并未束手就擒而是少了自家庄园伙同少华山土匪一并杀出;晁盖积极参与“智取生辰纲”活动, 并为其打劫行为提供集会场所, 后遭官兵拿问时率领众庄客及同伙杀出重围投奔梁山;柴进、宋江、孔太公等庄园也时常收留刺配刑徒, 不问好歹皆予以援助。上述这些“好汉行为”或多或少地危害了治安的稳定, 反映出乡村庄园与官府对抗性的一面。

(二) 与山寨土匪的关系。

山寨是古时绿林好汉的营寨, 土匪们以此为根据地进行沿路抢劫、对抗官府, 对社会治安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水浒传》中的山寨虽都名为英雄好汉聚集之地, 然不乏具有打家劫舍的共同特征。由于水浒山寨深处山林平日里少与官府打交道, 坐落于乡间的庄园便处在了与山寨交锋的第一线。在同山寨交往中, 乡村庄园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与山寨水火不容。其中祝家庄与曾头市最为典型, 祝家庄“惟恐梁山泊好汉过来借粮”与李、扈两庄联合“共捉梁山泊反贼, 扫清山寨”;曾头市在对抗梁山泊中表现得更为积极, 不仅打造好五十余辆囚车, 还喊出了“扫荡梁山泊, 剿除晁盖上东京, 生擒及时雨, 活捉智多星”的口号。另一类庄园则与山寨交好, 例如柴进庄园与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王伦交情深厚。

纵观水浒一传, 其乡村庄园与官府和山寨的关系并不十分稳定, 时常伴随着分分合合, 有时甚至朝秦暮楚。史进庄园因抵抗少华山土匪扫荡与之厮杀, 后又与其相交一同抵抗官府;晁盖庄平日辅助官府管理乡村, 后又抢劫生辰纲与官府对抗直至投靠梁山, 最后因王伦不纳遂与之火并, 占山为王;另外孔太公庄、柴进庄、赵员外庄皆扮演者双重角色, 一面帮助官府管理乡村, 一面资助绿林好汉。分析其原因无外乎一个“利”字, 再加上地主庄园在地方上独自做大, 官府势力根本无法触及, 更使其有恃无恐, 处理同官府和山寨的关系时游刃有余。

三.结语

乡村势力的发展由来已久, 贯穿于中国整个历史主线之中。从《水浒传》中便可看出其由于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原因独自做大,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维护和迟滞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伟:《隋唐乡村社会势力类型研究》, 《延安大学学报》2011年6月。

[2]郑公盾:《水浒传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版。

[3][4][7][8][9]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版。

[5]漆侠:《宋代经济史》 (上) , 中华书局2009年9月版。

水浒传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10

《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在这一百单八将中,我最喜欢“行者”武松了。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个哥哥叫武大郎。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一母所生,但武松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而武大郎却面目狰狞,短矮可笑。

武松不但相貌堂堂,还特别忠实,也特别讲义气。有一回,武松要回家看望哥哥,往清河县走去,他在景阳冈下喝了十八碗酒,没听店家劝告独自上了冈。后来遇上老虎,与老虎斗智斗勇最终打死老虎。县令奖了一千贯钱,武松认为那些猎户特别辛苦,就把赏钱全部分给了猎户。武松的勇敢与忍耐让我十分吃惊,他在与方腊斗争中被包道乙一剑砍伤左臂,但仍然忍痛全力应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很多人都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好汉,但我认为这一百单八将好汉也有好差之分,如宋江一直希望朝廷可以招安,表现了他的懦弱……

《水浒传》五年级的读书心得 篇11

宋江只是一个吏员,他因脸黑个头矮,人们叫他黑宋江。他很孝顺,外号“孝义黑三郎”。他常常帮助别人,雪中送炭,人们称他为“及时雨”。他因为救济朋友,被别人诬陷,发放外地。又因朋友多,将他救出,加入了梁山泊,成了首领,总为百姓打抱不平,有一次好汉之一的石秀发现祝家庄欺压附近百姓,宋江知道后,组织大军浩浩荡荡攻下了祝家庄,为百姓除了一害。官府恨透了好汉们,准备进攻好汉们,但每次都被杀的片甲不留。最后,好汉们取得了胜利,成为宋朝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我最喜欢武松,他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武松敢作敢当,因为武大郎被西门庆杀害一怒之下杀了西门庆,但事后主动去自首,而现在,有些醉酒驾车肇事还逃跑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呀!他们连古人都不如?这可是罪加一等呀!我们一定要敢作敢当。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与人相处,要真诚相待,在人生中,最重要就是在您有困难时朋友的帮助吗?四海之内皆朋友,我们一定要坦诚相待每一人。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篇12

施耐庵笔下《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 至正十三年癸已正月, 张士诚与李伯升、吕珍、潘元明等18人在白驹场起义, 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张士诚访聘施耐庵, 施作《江湖豪客传》 (即《水浒传》) 正45回矣。《水浒传》前45回最为精彩, 属义侠小说范畴, 与施耐庵生活安定有一定关系。45回以后施耐庵转入军事行动, 以张士诚起义为原型的军事活动隐晦曲折地写入书中。水浒的原型是以宋江起义为名, 行张士诚起义之实。《宋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 共有三处:《徽宗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 转略十郡”。说明宋江最早的起义地点是在黄河以北, 而梁山泊却在黄河以南。“宋江以三十六人, 横行河朔、京东, 官军数万, 无敢抗者, 其材必过人, 不若赦过招降, 使讨方腊以自赎, 或足以平东南之乱。”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 河朔是河北, 京东是山东。又提到这支小部队战斗力非常强, “官军数万, 无敢抗者”, 几万官兵都对付不了他。因此, 可以断定“其材必过人”, 宋江的才能肯定很高。所以他给官家 (宋朝对皇帝的称呼) 提了个建议, 不如赦免宋江造反的罪过, 招安过来, 让他去打方腊。当然, 这只是一个建议。后来怎样发展, 这本书里没有记录。再举一条, 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还提到一个叫张叔夜的人, 他在海州 (连云港) 做知州。书中叙述, 宋江带着部队准备攻打海州, 在海边劫掠了十几条大船, 从海路发动进攻。张叔夜听到风声, 召集了一千多名勇敢的战士, 在海边设下埋伏, 另外派一支小部队摇旗擂鼓, 引诱宋江。宋江进入埋伏圈后, 张叔夜一声令下, 先把海船全都点火烧了, 切断退路。宋江一看伏兵四起, 又断了退路, 就率众投降了。

1、宋江忠君思想的表现

书中第十八回介绍了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的情况:“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 他刀笔精通, 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 学得武艺多般。”押司这个职业不高不低, 不高—使他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生活在下层中的人民, 了解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疾苦, 也使他痛恨腐败的官僚和黑暗的官场。不低—使得他不同于一般的农民, 因为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出身他更懂得效忠朝廷。儒家积极倡导人世精神, 人世就意味着做官。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 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道, 倡导的正是树立一种臣子为君服务的关系。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君臣观念往往提升了臣子对君主的“忠”。

2、宋江重孝思想的体现

《孝经》说:“孝为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 强调在朝尽忠者, 在家必行孝, 认为“忠以孝为主”。人人能孝悌, 天下就会治而安, 而宋江更是“于家大孝”, “事亲行孝敬”, 人称“孝义黑三郎”, 其孝道早已声明远扬 (第十八回) 。孝悌之道早已深深镌刻在宋江的脑海中, 因此宋江在收到其弟宋清托石勇捎来的书信, 闻知“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 现今停丧在家, 专等哥哥来家迁葬”的消息后, 先是“叫声苦, 不知高低, 自把胸捶将起来”, 自骂“不孝逆子, 做下非为, 老父身亡, 不能尽孝道, 畜生何异!”随后“自把头去壁上磕撞, 大哭起来”, 直到“哭得昏迷, 半晌方才苏醒”, “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 (第三十五回) 。只此一事, 宋江的孝子形象已是十分突出。回家后, 在官府前来捉拿他时, 为免父亲担心, 宽慰宋老太公“官司见了, 倒是有幸;明日孩儿躲在江湖上, 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 打在网里, 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 也须有程限, 也得早晚服侍父亲终身”。及至老父叮嘱他路过梁山休要入伙, 他也是言听计从, 宁死不肯上山 (第三十六回) 。上山落草后, 他办的第一件事情, 便是提出迅速接父亲上山, 以免“老父存亡不保”, 足见其对父亲的牵挂。当晁盖提醒他“路中倘有疏失, 无人可救”时, 他则“若为父亲, 死而不怨”, 不顾个人安危, 将父子孝道放在了第一位。

3、宋江的仁义思想的体现

宋江的“仁”突出表现在爱民, 即同情人民, 关心人民。上山以前, 他就以救困扶危闻名于社会:“每每排难解纷, 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 济人贫苦, 周人之急, 扶人之困” (第十八回) , 被称作“及时雨”。上山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思想品德, 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所规定的严明军纪上:宋江命令梁山泊队伍攻破一个地方以后, “不许杀害百姓, 放火烧人房屋”, “不可分毫侵害百姓” (第四十一回) 。他还经常打开仓库, 救济贫苦居民。正因为如此, 梁山泊的部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受到人民的欢迎。这都与他的爱民措施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爱民”之外, 其他方面体现宋江“仁”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宋江在攻打无为军黄文炳时, 告诫众人说:“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 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他兄既然仁德, 亦不可害他, 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 (第四十一回) 而在第六十五回, 书中通过王定六父亲之口写出了宋江仁德之名, 远播四方, 他说:“老汉听得说, 宋江这伙端的仁义, 只是救贫济老, 那是我这里草贼?若得他来这里, 百姓都快活, 不吃这伙滥污官吏薅恼!”宋江的“仁”得到了普通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 因此才会出现所到之处, 百姓无不香花灯烛, 焚香礼拜的动人场面。

摘要: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可见《水浒传》的地位及文学价值。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 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 施耐庵把宋江的身份塑造成了—个郓城县押司, 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施耐庵这样的做法与他的思想和经历密切相关, 施耐庵在塑造这个角色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 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读书体会 篇13

第一次读《水浒传》,我才五岁,是被爸爸逼着读的。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我整个人都崩溃了,当时只觉得这本书烦得要死,整天都是打打杀杀,那血腥的场面,我可受不了。可不读又不行,我那“魔鬼”老爸要求我每晚读完五张才可以睡觉。哎,虽说我一百个不情愿,但总得应付了事呀。幸好有图片,我就权当看图解解闷,没想我这走马观花的读书套路一下就被老爸识破了。老爸改变要求:大声朗读!对于“目不识丁”的我,这简直是“酷刑”。我哭闹着不读,爸爸拿起跳绳,使劲抽了我几下,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啪啪往下掉,可爸爸不吃这套,硬是逼着我含泪读完。读得多了,我便不再觉得是受刑了。

七岁时,爸爸就让我读成人版。我二话不说,拿起书,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渐渐地,我爱上了《水浒》,也会和爸爸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一时竟到了书不释卷的地步。后来,《水浒》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读了许多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柳林风声》……现在想来,我真得感谢老爸,也许就是他当时的“大棒政策”,让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挚友交谈。我相信,书会成为我一生的挚友。

作者:张淑童 四年级

我的寒假读书生活:读《水浒传》 篇14

话说寒假闲来无事,便胡乱翻阅钱塘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本(施耐庵执笔,罗贯中编次)——《水浒传》来。阅后甚是惊奇,人物性格,动作刻画,甚是细腻!情节如此奥妙,真乃奇作也!

执笔施耐庵手法之巧妙,可以媲美古今中外任何执笔者,正如《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天灾洪太尉误走妖魔》描绘龙虎山: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应。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象小,崎岖似哨,悬空似险,削础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写之生动,好似身临其境。描绘好汉,更加传神。就举行者武松,好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景阳冈打虎,无人不觉武松性格暴烈,但细品作者语行者内心却又及其善良:打虎应得赏钱一千贯,无一文私藏,全部均分与猎户,忠厚仁良。正如金圣叹所言:“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作者之笔如何不妙?

本文开篇,便以高俅的恶贯满盈放在正文的开端,而后叙述朱武、陈达、杨春被官僚逼迫上山为草寇,史进弃家逃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与高衙内、高俅的恩怨纠葛。施耐庵使用艺术手段触发读者的爱憎情仇。封建阶级的统治是腐朽残暴的,官逼民反、乱由上作。这些事例无一是偶然,一方是压迫者,一方是被压迫者,营垒分明,梁山泊好汉必然会起义造反。

本传心心即是“义”与“忠”。绿林好汉心,“义”高于一切,云“一命一命”,朝廷既无安感,其亦急一关给自支,即——义,其保命,分金,可令其身在江湖,有所倚,绿林好汉无一不“义”。

梁山泊好汉义败,可歌可泣,想皆毁于一个忠字。绿林好汉心,梦寐相求者:尽忠保国、功名、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增光门楣。宋江、吴用等主目中,“忠”是也,其反地主恶霸、贪官污吏,而不反对封建阶级统治者皇帝。此证之意狭,最后受朝廷招诱。使朝廷“鹬蚌相争,鱼翁得利”。

作者把八十二回视为分水,前者喜悦、昂扬、轰轰烈烈,后者悲伤、低沉、哀婉,结局悲哉!痛哉!

《水浒传》的读书体会 篇15

一.语言

作者梁斌总结道:“我借鉴了《水浒传》以山东的群众语言写成。”所以在《红旗谱》中,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群众语言、方言俚语等。周立波在《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大量运用群众语言写湖南的山野风光和山乡人物;柳青同志《创业史》用家乡人民语言写渭河流域风光;赵树理的语言艺术在《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里都得到了很大的运用;在《红旗谱》里朱老忠回乡时的心理描写就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如“就像一座石头山压在咱的头上, 也得揭它两个过子”;再有朱老忠经常说的“出水才看两腿泥”;严志和没跟家里打招呼就想独自出去闯荡, 回来后老奶奶数落他说“自小儿肉死, 成天压不出屁来!”“肉”这里指“人的性子慢, 不干脆不爽快”, 比起“慢”、“闷”之类的词语来更加形象。还有一些关于生产生活, 乡风乡俗的词语, 如隔扇门, 箅盘, 篙荐, 点瓜, 捻麻经子, 春不老, 倒头饭等等。

另一面, 偶尔还直接吸纳进了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典型性的话语, 如朱老传辞别严志和, 和江涛南下探监, 临走时嘱托严志和的几句话:“明天, 我要去济南打救运涛, 你们在家里, 要万事小心。早晨不要黑着下地, 下晚早点关上门。要管着咱家的猪狗鸡鸭, 不要作害人家, 免得口角。在我没回来以前, 你不要招惹他们, 就是在咱门上骂三趟街, 指着严志和的名字骂, 你也不要啃声。等我回来, 咱再和他们算账。兄弟!听我的话, 你是我的好兄弟, 不按我说的办, 回来我要不依你。严志和探起半截身子, 流下眼泪说“哥说的是。”作者就套用了武松辞别武大的几句话;“大哥在上, 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 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个月, 少是四五十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 我不在家, 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 你从明日始, 只做五扇笼出去卖, 每日迟出早归, 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 便下了帘子, 早闭上门, 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 不要和他争执, 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大哥依我时, 满饮此杯。”

二.人物形象刻画

(一) 典型人物描写

梁斌指出《红旗谱》“在英雄人物的描写手法上, 借鉴《水浒传》。”认为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乃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写人物性格, 这在《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都可以明显看出来。《水浒传》在描绘典型英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时十分吝惜笔墨, 少主观抒情性的叙事, 一切都通过语言动作来展示。一方面, 作者通过重大的斗争行动、激烈的矛盾冲突去表现英雄的个性;另一面对次要人物的性格, 通过平常的动作中渗透出来。冯牧, 黄昭彦就说“朱老忠有旧时代起义农民的那种英雄品格, 他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 有点像鲁智深;他底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硬骨头, 有点像李逵;他的勇猛向上, 正直无私的气概, 有点像武松。”于是在朱老忠的人物性格上便带有水浒传的痕迹, 比如中篇写朱老忠代严知孝出保定二师探望儿子, 长篇中朱老忠和江涛南下探监, 这些都不是朱老忠自己的事, 但通过这些故事写出了朱老忠为朋友的‘侠义性格’, 而这也是水浒传里的重要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二) 次要人物表现

次要人物的表现运用了《水浒传》通过行为对话等表现方式。梁斌说“根据这些理解, 我在《红旗谱》中大量运用了通过人物行动, 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 有时是写对话的本人, 有时通过两人的对话写另一个人的性格。”例如:

话音没落, 门外有人搭讪。是一个尖脆的少女的声音:“志和叔, 运涛呢?”

严志和在门外头问:“清早立起, 找他干嘛?”

“有个事儿, 问问他。”

严志和问:“昨儿后响, 他不是到机房里去睡觉吗?”

“是呀, 今儿一早他就跑啦!”严志和说:“许是下地了。”那闺女笑了一声, 说:“我来看看你们来的客人。”一溜说溜跑, 小跑溜丢儿跑进来。

贵他娘一看, 是谁家的姑娘。细身腰, 脸盘黑黑儿的。两只大眼睛, 骨碌骨碌转着, 就是脸庞长得长了一点儿。心上一喜, 笑嘻嘻儿问:“谁家这么好的大闺女?”

涛他娘低声说:“老驴头家春兰。”

说着, 春兰到了眼前。她说:“看看你们来的客人?”

贵他娘闪开眼睛瞟着她, 说, “看吧, 这不是。你来干吗?”春兰说:“找运涛。”

贵他娘问:“找他干吗?他下地了。”

春兰说:“找他问个字儿。”

贵他娘又问:“这倒是问字儿, 还是来看客人?”

春兰看这人新来乍到, 倒不怯生, 就说:“都是。”

涛他娘嘟哝说:“问什么字?成天在一块儿, 也问不够?”

春兰也从斜眼睛瞄了瞄, 见涛他娘不高兴, 也不说什么, 只是呼呼的笑。

涛他娘说:“回来再问吧!”

春兰说:“我得上你们屋里去看看去。”

贵他娘说:“看去吧, 门上又没有绊脚绳!”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捉摸出春兰, 贵他娘, 涛他娘等人物的性格和年龄大小以及运涛和春兰的关系。

(三) 人物形象外貌的刻画

人物形象外貌的刻画上采用了类似《水浒传》等传统描写手法。如在《水浒传》中描写陆虞候“五短身材, 白净面皮, 没甚胡须, 约有三十余岁。”在《红旗谱》里写贾湘农时“三十多岁, 弓着肩, 黑脸皮, 脸上有短短黑胡须槎儿。穿着白挂裤, 尖皂鞋子, 看起来和庄稼人一样。”江涛则是“长身腰, 细身条”严志和是“连鬓胡子, 长脑门儿, 大高个儿。”高度写意, 简洁传神。

三.全书结构

梁斌说“我选择了古典文学的传统手法, 在章法结构上不脱离民族形式。”但作者并不是一味模仿《水浒传》。他说“我未考虑过用章回体写, 但考虑过中国小说中句段的排法, 后来才考虑到毕竟不如新小说的排法醒目, 就写成目前的形式。我想如果仅仅是考虑用章回体写, 不能用经过锤炼加工的民族语言, 不能概括民族的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精神面貌, 结果还是成不了民族形式, 反过来, 只要概括了民族的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精神面貌, 即使不用章回体, 也仍然会成为民族形式的东西。”

(一) 有机结合却又可独自成部

水浒传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 但从一个人物的故事来看又是严密的。《水浒传》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位英雄牵涉另一位或数位英雄。在《红旗谱》中梁斌指出三部书可各自独立开来, 一部一个重点, 也可以相互承接。第一部写大革命时代, 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 第二部写高蠡暴动等。

(二) 楔子

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指出小说开篇“不写一百零八人先写高俅, 则是乱自上作也。”这一观点揭示了《水浒传》的一个基本思想也表明了小说的结构意义。一部涉及整个社会动乱的作品从社会上层写起有助于展开动乱的背景, 从而获得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梁斌说“这样长的书按着中国小说的传统习惯, 似乎还应该有个楔子。这个书一开始就明确主题思想是写阶级斗争, 因此前面的楔子也应该以阶级斗争概括全书。考虑了很长时间, 最后决定把朱老忠回忆朱老巩大闹柳树林的那一段挑出来搁在第一章。”

(三) 细节结构

《水浒传》铺垫细节很多, 金圣叹一一指出加上评语, 如他在第三回夹评中说:“此书每欲起一篇大文字, 必于前文先露一个消息, 使文情渐渐隐隆而起, 犹如山川出云, 乃始肤寸也。如此处将起五台山, 却先有七宝村名字;林冲将入草料场, 却先有小二浑家浆洗棉袄;六月将劫生辰纲, 却先有阮氏鬓边石榴花是也。”梁斌也说“我不得不提金圣叹批的《水浒传》七十回本和金圣叹的批语。它给予我完成民族气魄、民族风格以助力。”欲写卖小牛犊先写喂刚下的小牛犊;欲写老驴头打春兰先写他对春兰行动的监视;欲写瓜地风波先写瓜地, 所以从梁斌对金圣叹的推崇到他作品的表现可以推断《红旗谱》在细节结构上也受到金圣叹评论《水浒传》的影响。向优秀的艺术家学习, 向优秀的作品学习, 是实现成功的细节描写的又一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

[2]梁斌.一个小说家的自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3]河北师大中文系刘云涛等编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梁斌专集[G].河北.1979.

[4]梁斌.红旗谱[M].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上一篇:中国旅游地理 各章练习下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