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精选8篇)
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 篇1
关于XX分公司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
XX分公司:
你公司《关于成立XX分公司团组织及工作分工的请示》(XXXX【2011】36号)已收悉。经公司党委研究,批复如下:
1.同意你公司成立XX分公司西宁分公司团委及团委委员分工情况;
2.同意你公司成立XX团总支、XX团总支、XX团总支、XX团总支及各总支候选人;
3.基层团组织成立后要按照上级团组织及本单位党委的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共青团建设工作,落实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 篇2
近年来, 各地按照中央、省委要求, 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 仍然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简单陈旧, 组织构架重叠, 效率不高, 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 内耗严重, 党组织难以发挥核心作用;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 有的债务沉重, 村级组织“无钱办事”, 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整体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机制创新入手, 在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建设模式。
二、“三三制”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探索和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襄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探索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向性、规律性和现实性问题, 经过试点, 推行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和功能“三位一体”, 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 (代表) 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 新农村建设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的“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
一是大力推进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 注重把组织意图、群众意愿和依法选举结合起来, 通过规范程序, 依法操作, 逐步提高全市村级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兴办有集体经济实体的, 积极推行书记兼任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城乡结对、工农互促”的原则, 采取“村+村、村+产业、村+社区、村+机关、村+企业、村+协会”等多种形式, 建立产业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专业市场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等, 注重加大城乡联建、产业联办、组织联姻力度, 从组织设置上打破城乡分割、地域分割、行业分割局面。三是大力实施“兴村计划”, 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持力度, 依托农村现有资源, 兴办经济实体, 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依托本地资源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按一定比例将股权配置给村集体, 使其每年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 对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村, 适当拨款补助, 帮助考察落实项目,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二) “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
建立“三会治事”的民主运行机制, 党组织实施决策的组织权, 确保要事能议, 要事必议, 使村级党组织由过去的包揽一切转到把方向、管大事上来, 从而把握决策的主动权;村民 (代表) 会议实施决策的表决权, 确保议而能决,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能够充分体现村民的共同意愿;村委会负责实施决策的执行权, 确保决而能行, 从而实现了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组织“一把手”。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全面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两推一选”, 并在部分条件成熟的村推行“一票制”直选, 使一大批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作风民主、群众信得过的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二是完善“三会”高效协调运转机制。坚持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 在各村建立党员 (代表) 大会、村民 (代表) 大会、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议事决策构架,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坚持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 各村还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事会, 对决策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完善“三会治事”机制, 既做到加强党的领导, 又充分体现村民当家作主;既防止过度民主, 议而不决, 又防止家长式领导, 独断专行。
(三) “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
实行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既符合中央提出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战略部署, 也体现了关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开展以“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为主要抓手的“城乡互联共建”活动。一是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 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以部门共建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和扶持;以工业企业反哺现代农业生产, 鼓励工业企业“嫁接”改造农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形成工农互动, 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涉农龙头企业;以培育改造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重点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加强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转移就业培训, 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三是以强基固本为重点, 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健全基本组织网络、建设基本阵地、健全基础制度、提升基本素质、落实基本待遇的要求, 组织机关与村党组织实行组织联建, 党员联管,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共创“五好”。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设置方式简单陈旧、组织构架重叠、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在农村党组织中实行“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 篇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转型的实践及启示
● 张 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基于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基层党组织架构、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开展拒腐防变、政策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推动党的思想转型;以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为重点,推动党的组织构成转型;以党的各项活动公开化,推动党的活动方式转型;建立“条”“块”结合体制,推动党的领导体制转型。这些探索为我党培养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其中,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实现快速转型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而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基层党组织无疑是需要快速转型的重要领域。上海基层党组织立足上海建设实际,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活动方式、领导体制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全面提升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巩固新生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层党组织转型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一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我党必须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积极推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处于党同人民群众最接近的地位,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重要责任。同时,党的基层组织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对基层党组织而言,如何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这在上海显得尤为突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建设好上海关系我党能否在城市站住脚、并长远掌握政权。当时上海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集中体现为:
(一)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就当时上海党员队伍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党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亟待提升。成为执政党之后,我党的中心任务由破坏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建立完善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但由于我党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广大党员对经济建设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正如刘少奇于1949年6月所指出的:“经济建设对于我们党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准备。我们的干部还不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不会经商。关于中国经济的确实材料,我们也还没有”[1]。同时,部分党员缺乏理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进入上海之后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升运用经济、政治等各种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党员团结联系各界群众的能力亟待增强。革命党和执政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广泛性具有明显差别,革命党主要代表受压迫的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利益并率领他们推翻统治秩序,而执政党则必须广泛代表社会各个群体根本利益,支持和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上海不仅是我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也是民族工商业者汇聚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党在进入上海之后,不仅要善于依靠工人阶级,更要取得包括民族工商业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想方设法整合各方面力量。更重要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党员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执政党之后,一些党员担任各种领导职务,手中掌握了权力,这极易滋生骄傲情绪和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增加党组织和党员脱离群众的危险。
(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为适应执政的需要,要求党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扩展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理顺党的领导体制,保证上级对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但当时,上海基层党组织的分布尚不够均衡,党组织大量集中于机关和部队之中,工厂企业、学校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党组织数量较少。据上海市委组织部1950年初的统计,在全市1018个支部中,属于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及街道的党组织仅567个,其余均属于机关及部队。空白区、空白单位甚多,在约6500家公私工厂中,有党的组织的仅237家[2]。党组织分布的不均衡,影响了党组织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等基本职能的发挥。同时,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亟需调整。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非常险恶的外部环境中,这要求党的领导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化领导,强调按系统建立党的组织,实行垂直单线管理,但执政之后这种体制显然不再适合。
(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命党时期,我们党以开展武装斗争方式摧毁现行制度与体制为目标,这决定了一切方式、手段包括合法与非法的、有序与无序的、规范与非规范的都可以使用;同时党所处的秘密环境,也决定了党的工作方式更多地表现为“地下”和隐蔽的特点。成为执政党之后,党掌握着公共权力,党的意志有条件也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这就要求党的工作方式必须突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点,必须控制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以不超越于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为准则。同时,党的执政地位也要求党的工作方式必须是公开的,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身边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
二、基层党组织转型的主要举措
建国初期,上海党的基层组织从执政之后的一系列新要求和面临的新任务出发,从培养党员队伍的执政意识和工作能力、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入手,着力于思想认识、组织构成、领导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的转型:
(一)开展政策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推动党的思想转型
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可能会使一些党员滋长骄傲自满、贪图享受、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倾向。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要警惕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不求进步的情绪,“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委对执政后可能出现的危险保持着清醒的危机意识,根据中央的部署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三反”等一系列运动,使广大党员明确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党员,必须以更高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改进工作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为了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经济建设能力,上海各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党员的政策理论学习。1949年7月至1950年7月,市委党校连续举办三期干部训练班,对2033名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干部和部分参加接管上海工作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提升这些干部开展公开工作和城市工作的能力。1953年9月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上海市委即组织全市党员和群众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加深广大党员群众对总路线精神的认识。同时,市委还在党员中开展文化业务知识教育,组织文化水平低的党员参加扫盲班或到业余文化学校学习,提高党员领导群众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本领。
(二)以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为重点,推动党的组织构成转型
上海解放后,虽然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同繁重的城市工作、同党的执政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党员在全市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1949年底,全市仅有党员20646人,占全市人口的0.41%[4];到1951年底,党员人数虽有所增加,但也仅为24293人,占全市人口的0.44%[5]。另一方面,党员队伍构成不尽合理,工人成分党员较少,工厂中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当薄弱。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我们在工人中没有党的基础,不能与工人阶级建立密切的联系,就谈不上真正依靠工人阶级。”[6]同时,为了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由战争到生产的转变,以及发展工业建设的需要,也必须大量吸收工人入党。为此,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生产建设和各项运动的开展,在工厂企业中积极开展以产业工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发展党员工作。1952年5月至11月,市委党校和上海工人政治学校连续举办5期训练班,对5130名在恢复发展生产和各项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劳动模范等开展教育培训,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其中有著名劳动模范陆阿狗、裔式娟、陆朝根等。通过发展工作,党员人数明显增加,截至1954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6497个,党员122515名,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5%[7]。党员构成也逐步得到调整,据1953年7月统计,机关团体的党员比例明显下降,从1949年的37.32%下降为20.02%,工业系统的党员数上升为49.7%。
(三)推动党的各项活动公开化,实现党的活动方式转型
解放前,作为革命党,我们党不为旧的政治体制所容纳,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经常带有“地下”和隐蔽的特点。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党的各种活动不会受到外在力量的压制和破坏,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权力要让人民明白是怎么用的,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这就要求实现党的活动方式由“地下”转为公开。建国初期,上海开展的公开党的工作对于推动党的活动方式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如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上海基层党组织以“公开建党”方式取代“自报公议党批准”的方式,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时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使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见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时,也一改革命党时期主要通过积极分子进行联系、范围和手段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更广泛、更直接地与群众进行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公开领导组织群众、向群众开展宣传和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的能力。
(四)建立“条”“块”结合体制,实现党的领导体制转型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适应开展地下工作的需要,上海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经历了从按地区进行管理到按照不同系统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垂直单线管理的调整。在系统垂直管理体制下,同一单位中的党员往往隶属于不同系统的上级党组织领导,党员之间缺少横向联系,成为执政党之后,这一领导体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实现对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在解放前夕,上海地下党组织就已经开始结合执政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作出一定的调整。1949年8月6日,市委作出《关于调整党的组织建立区委的决定》,按照生产和地区的特点,每二至三个行政区建立一个党的区委,在市区20个区共建立9个区委,每个区委统一领导和管理所在地区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但由于区委管辖范围较大、支部类型较多且分散,部分区内有较大的生产机构与教育机构,工作较复杂,区委难以有效领导所有支部。1950年6月,又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为20个区委,这一调整加强了区委对区内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使区委能迅速将市委决定贯彻到基层党组织中。
但是,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而言,基层党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并且各个条线所属基层党组织工作特色鲜明,仅仅依靠区委难以实现对各条线基层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为此,上海还探索建立了大口党委体制,由大口党委负责相应条线党的工作,包括对相应条线基层党组织实施领导。1949年6月,首个大口党委——市委近郊工作部建立,8月改为市郊区工作委员会。此后,市委陆续在工业、交通、财贸、教育卫生、政法等各个条线建立大口党委。市委还结合不同阶段党的中心工作,对大口党委的设置不断作出调整。通过建立“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大口党委和区委在领导和管理基层党组织时各自的优势,各有分工而又相互补充,保证党的各项决议的落实和中心任务的开展。
三、基层党组织转型实践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对党的基层组织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等各方面作出改进和创新。建国初期我们党推动基层党组织转型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对于目前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培养和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建国初期,我们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强化执政党的意识。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8],并针对党执政后地位的变化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要求全体党员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经得起执政的考验”[9]。党的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地位的认识是积极正确的,但由于当时极为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主客观原因,我们党未能更好地坚持并深入探讨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相反,又回到革命党思维的轨道上,从而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党的执政思维的角色错位。改革开放之后,党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为此必须要将培养党的执政意识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结合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我们党为民办事谋利的能力;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基层意见建议,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展现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
(二)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适应执政需要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1953年以后,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基本完成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使上海市委认识到,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业生产的能力,充分体现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必须增强工人阶级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以产业工人为主,尤其是在各工厂、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重要车间的技术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发展新党员。通过吸收产业工人入党,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中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上海市委根据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精神,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人党,使党员队伍的构成更能适应我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要在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为重点发展党员的同时,继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三)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建国初期,上海在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执政地位对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支部运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重要制度。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明确规定以单位为基础建立党的支部,通过支部管理党员和开展各项活动;明确党员必须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按期缴纳党费,做党组织分派的工作等。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支部党员大会制度和党课制度的建立,对此后上海基层党组织运作发挥了重要影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已开始对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展开探索,但这种探索只是初步的、局部的,对党的制度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并未把它作为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来对待,对党的制度化建设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仅涉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部分领域,且较易受到当时整个政治环境的干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在反思沉痛教训的过程中将制度建设提升为“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10]的政治高度,要求全党必须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经验新路子。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既要确保党的基本制度的规范执行,又要重视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将基本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26.
[2]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上海目前组织状况与组织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委组织部三、四月份综合报告[M].1950.
[3]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4][7]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06.293.308.
[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历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3.
[6]章学新.任弼时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712.
[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67.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D267
A
1009-928X(2011)10-0017-04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组织成立工会批复 篇4
你单位《关于要求成立共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的报告》悉。经研究,同意你单位成立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选举结果,由王央飞等9人组成共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届工会委员会。
××任主席,兼任女工委员,××任副主席,××组织委员,××任文体、宣教委员,××任生产委员,××任生活委员,××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任财务委员,××任经审委员。
本届工会任期三年,即5月23至5月22日。
此复
××经济开发区总工会
组织成立居委会批复 篇5
你镇报来的《关于要求设立XXX区居委会的申请》(白政[]67号)收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有关规定,经4月21日县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XXX镇塘串河村民委员会;
二、同意设立XXX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原塘串河村民委员会、白湖监狱、潜川监狱、庐江监狱、白湖检察院、白湖花园小区以及县驻白湖11家单位的居住小区纳入社区管理。共有居民5803户,户籍人口17596人,常住人口20320。社区国土面积1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18.7亩。
三、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暂定于原塘串河村村部,待条件成熟再按城市标准化社区建设办公和服务场所。按共建共享原则,驻社区省直有关单位要积极予以支持。
关于成立党委批复 篇6
你支部报来《关于成立三王社区党委的请示》已收悉,经镇党委4月23日会议研究批准,同意成立中共陈桥镇三王社区委员会,下设三王党支部、农业党支部、企业发展党支部、社会服务党支部。党委和四个党支部的相关组成人员分别如下:
三王社区党委:书 记:王振青
副书记:王玉楠王国辉
委 员:张秀军 李继成
三王党支部:书 记: 王振青
农业党支部:书 记:王国辉
企业发展党支部:书 记:王玉楠
社会服务党支部:书 记:樊亚辉
请根据党内有关规定,尽快理顺党组织和党员的关
系。
此复
中共陈桥镇委员会
关于做合格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党组织书记,基层,合格
基层党组织, 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 也是党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组织协调好个人、集体、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 切实履行党的基层组织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服务指导作用。科研事业单位是知识分子高度密集的地方, 人员文化层次较高, 参与意识和接受能力较强, 这给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的贯彻执行者, 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为人民服务。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单位的整体工作中既是带头人, 又是决策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实干者;既是协调者, 又是监督者。做一名合格的基本党组织书记要求具备良好的素质。
1 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职责与作用
1.1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凝聚干部职工, 组织共同奋斗
抓好理论武装, 要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当作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严格学习制度, 活化学习形式, 提高学习效果。抓好日常教育, 把政治思想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典型推优工作, 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 干有标杆。
1.2 围绕科技创新, 落实科学发展, 提高科研产出
党支部书记作为科研工作的助手和参谋, 要清楚和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好科研管理参谋员。要深入开展党建工作, 围绕科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当好攻坚助推员。要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引导党员服务科研当先锋, 服务群众做表率, 使党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技术和岗位业绩高于普通群众, 当好组织发展管理员。
1.3 围绕队伍建设, 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
抓好领导干部, 正确履行职责,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搞好支部自身建设, 当好廉勤班子建设员。抓好人才管理, 激励科研人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当好业务骨干培育员。抓好岗位描述, 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考核单位职工的岗位业绩, 当好业绩考核评价员。
1.4 加强群众组织管理,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抓好民主管理, 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确保单位安定稳定, 当好维权工作督导员。抓好群众经济, 践行科技兴农, 当好和谐构建守门员。
2 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能力不愿干。有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 虽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但是由于对做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不强, 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 工作成绩不明显。二是想干不会干。有一些支部书记, 工作态度非常好, 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 对党支部书记的业务不精, 对行政领导和党务工作这两种角色的不同职能认识不明确, 理解不透彻, 不能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想干干不好。的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不高, 业务不强, 在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中, 工作单一, 只是机械的念文件、读文章, 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更有甚者, 在某些场合, 只注重个人利益, 严重影响着党的形象。
3 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应具备的五个素质及提高途径
3.1 应具备的五个素质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品德, 不仅要有胜任工作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而且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 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二是知识素质。党支部书记要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较多的工作经验。具体来说有两点:一是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文化知识结构。二是胜任基层领导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是能力素质。工作能力是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 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基层党支部书记应重视自身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以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四是技能素质。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要掌握与科研各项管理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令职工信服。五是道德素质。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 要树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 做到对党忠诚, 为人正直, 廉洁从业。在不断提高以上五个素质的过程中, 加强个人在政治、思想、品德、情操、作风等方面的修养。
3.2 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是要选准人。在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时, 应选配那些政治上过硬、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经验和业务素质的党员担当支部书记。要建立完善的考核选拔机制, 吸收人才, 使真正具有能力的人担任党支部工作, 这样, 才能做到人尽其职, 让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才智和能力, 保障党支部的良好发展。二是要加强培训。对基层党组织书记也要定期进行业务和政治理论培训, 促其与时俱进, 永葆先进性, 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三是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进行现场指导, 传思想、传作风、传方法、传经验,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 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 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 提高党务工作的时效性。
4 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抓好的工作
4.1 摆正位置、凝聚合力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 工作中应自珍、自重, 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用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品质、知识素养、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去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 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 完成党章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贯彻好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支部书记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要充分发挥其它委员的民主权利, 以平等的态度和委员们商讨问题, 自觉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党支部是个战斗集体, 要依靠群体的力量, 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人人都能主动想事、个个都去自觉做事、大家都愿认真管事, 从而形成强大的拳头力量和坚强的集体威力。
4.2 强化理念、明确定位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处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沿, 因此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 将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定位在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牢固树立民思我思、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工作理念,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出发, 使群众从切身利益的小事中悟到大道理, 增强对党组织的亲近感。充分发挥最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 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 最大限度的把党员和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 把民心和士气激发起来, 把最广大职工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为科室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3 创新载体、拓展思路
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 篇8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领头羊”队伍建设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以及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打基础、抓重点、攻难点、建机制,火烈乡若普村党支部的“领头羊”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推动了火烈乡若普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1.乡党委抓“领头羊”工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到位。乡党委对村党支部的领导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认识,作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去落实,作为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去巩固,形成了良好的“领头羊”队伍建设氛围。
2、“领头羊”队伍建设的载体不断创新,机制日臻完善,基本动力,放在制度建设上。该村围绕“富民强村领头羊”工程建设的意见规划,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富民强村先进党支部,探索了“领头羊”工程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出适合村情民意、管用的《村规民约》。二是充实和补充党内队伍,加强支部的战斗力。三是结合民间风俗习惯,灵活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提高党支部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四是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其承当一定的工作责任,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五是完善村集体公益事业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增强村党支部的向心力。
3、“领头羊”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将实际行动,放在民生工程上。若普村党支部结合班子换届,改善队伍结构,村党支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断教育引导,队伍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积极与县农口部门、交通、扶贫移民、科信局等单位联系,使90%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调整土地结构,变单一的种植方式为科技服务,农村科技生产得以全面推广。争取到“三房”改造项目,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村支书自己创办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带头搞好农产品市场营销,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4、“领头羊”队伍整体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通过创业干事、民主管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领头羊”地位进一步确立,在群众中威信不断提高。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满意率普遍有了较大提高。
二、“领头羊”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布拖的实际县情的影响,“领头羊”队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领头羊队伍结构还不够优化。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老龄化,民族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结构上的不够优化,势必影响到“领头羊”的眼光、思路和精力,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
2、部分“领头羊”水平能力还不够高。一是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业创新意识。受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村支部书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业创新意识,在带领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缺乏力度。二是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村支部书记欠缺开阔的视野,也无外出见世面的机会和必要的处置复杂局面的培训,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显得办法不多。三是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办事还是想当然,不依法办事。四是缺乏民主管村的能力。由于我县农村普遍存在依靠家族势力解决事情的陋習,导致一部分村支部书记缺乏民主管村的能力,造成党支部的正确决定不能得到实施。五是缺乏“双带”能力。由于我县村支部书记存在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办事能力偏低等实际情况的制约。一方面,自已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3、领头羊队伍活力还不够强。“领头羊”队伍缺乏源头活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反正村里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少,工作干好干坏都是自己当,工作缺乏压力,没有动力。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1、夯实拴心留人的物质基础,解决有人办事问题。鉴于村官难当,待遇又低,多吃多占一点在所难免,况且有能力的村干部不好找的状况,应把调整后的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办公经费标准等支出纳入省对市(州)、县(市、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标准支出保障范围,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补助标准的政策机遇,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2、夯实协调共事的环境基础,解决有章理事问题。进一步认真贯彻村两委议事规则,进一步落实好村务公开、村帐乡镇代理、村民民主议事日和村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实现民主议事,科学决策,明确职责,和谐干事。
3、注重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培养选拔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针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出现农村好“苗子”难找的状况。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农村“双培双带”工程,结合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的特点,提高村后备干部工作水平,不断为村党支部领导队伍积蓄后备力量。在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同时,通过村后备干部公推公选等办法,对各方面表现好,有潜力,有一定思想觉悟的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要通过组织途径将他们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试行“1+1”培养联系办法,使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4、营造争创氛围。针对我县的现实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中全县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分类定级的作用,以分类定级为契机,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以先进促后进,以提升促发展。激励村党支部争先进、创一流。注重对不同等级的差异化管理。对优秀村党支部,采取帮助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介的方法,切实巩固工作成果;对处于中间位次的村党支部,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创优热情,促进提档升级;对被评为较差等级的村党支部,采取制定整改方案、驻点推进整顿、定期督促检查的方法,推动整改提高。着力破解制约村党支部建设的难点问题,全面夯实每个村党支部的基础工作。村党支部更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科学规划,细化争创标准,落实争创措施,扎实开展争创,营造争创氛围。
【关于成立基层团组织的批复】推荐阅读:
团组织成立的相关批复11-24
关于成立党组织的请示10-25
成立基层党组织的通知07-09
学校成立团委的批复08-02
同意成立委员会的批复05-26
成立党支部的批复 范文08-10
成立工会批复07-09
关于成立领导小组的通知07-01
关于成立篮球社团的申请11-27
关于成立中共企业支部的请示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