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精选11篇)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 篇1
高考话题作文拟题技法
温州中学
朱 威
为推进中学素质教育,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放性的话题,为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因为话题作文一般是“题目自拟”,不少高考佳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作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多少给人留下一些缺憾。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主题是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而题目就是眼睛。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好标题的特点是:
1、切合话题,不宽不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话说运河》;
2、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家》、《夜》、《灯》、《药》、《春》;
3、别出心裁,制造悬念,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挫折也美丽》;
4、具有文学色彩和审美价值,有感染力,如《秋风秋雨愁煞人》;
5、超常搭配,很有艺术技巧,如《托起二十一世纪的太阳》;
那么,在高考试场里,如何快速有效地给话题作文自拟一个好的题目呢?
首先,要注意扬长避短,选定文体。
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紧扣话题,调动积累,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但并非不讲文体。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那就必然产生“文题不符”的现象。不同的文体,题目也可能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以“梦”为话题,写抒情散文,题目可以是《比梦更美好》;写一般记叙文,题目可以是《美梦成真》;《说说课文中的“梦”》自然是说明性文章;《梦想中国足球》宜写成议论文。
其次,要注意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应试作文,考生最好不要采用传统类型的题目。何谓“传统类型的题目”?例如写记叙文,或以人、事、物件名称为题,或以“难忘的„„”、“记„„”为题;如写议论文,或以论题、论点为题,或以“„„的启示”、“„„的联想”、“从„„谈起”、“„„告诉我”为题,都不是“新潮”的。
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自拟一个“亮丽”的题目。话题作文拟题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增补法
考生可以在“话题”前面或后面进行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 制,能够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拟题技法。例如以“手”为话题,题目可以是《第一次握手》、《对手》、《一双灵巧的手》、《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加明确集中,有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
二、并比法
例如《XX和XX》、《XX·XX和XX》、《XX·XX·XX》等题目,似乎最适合话题作文。这类题目往往是两项或多项并列对举,各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承接、或因果、或转折,作者拟题的目的在于多元归一,把中心或观点隐含在各个词语(概念)的交叉点上,显得含蓄、诱人。
三、标点法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已有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引进了标点符号,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入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题旨。山东一考生以“‘三个和尚’:变,变,变!”为题,以“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俗语为依托,故事新编,把“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人的认识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哲学思想寄寓在生动的描写之中,具有较强的动态感。
四、数字法
采用代数式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能够收到出奇制胜之效。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设悬念,然后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事实上,数学中的恒等式(如“勤劳×高科技=致富”),不等式(如“成绩≠素质”)、求解式(“1+1+1=?”)、荒谬式(如“99+1=0”,其中“99”代表产品合格率,“1”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方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等都是“题海”中美丽的浪花。
五、求异法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异(求新求趣),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思维定势,扩散思考,拟出一个好标题,追求新颖独特的“陌生”效果。例如《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雷锋“出国”了》、《人脑电脑世纪之辩》等文题,不落俗套,新体验,新视角,新思路,最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001年高考,有些作文标题很“鲜活”,例如:《出卖诚信》、《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证明题》、《一毛钱与“诚信”》、《守住“诚信”的底线》、《“诚信灵”新产品说明书》等文题,充满着思辨的色彩,跳跃着智慧的火焰。
六、改装法
对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影视剧片名进行机智地改装,旧瓶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2002年高考作文的一些题目:1·《西 游后记》(吴承恩《西游记》改装);2·《阿Q新传》(鲁迅《阿Q正传》改装);3·《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改装);4·《“诚信”漂流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改装);5·《诚信背囊——生命的双桅》(舒婷《双桅船》改装);6·《诚信旧事》(电影《城南旧事》改装);7·《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改装);8·《新编葫芦七兄弟》(动画片《葫芦兄弟》改装)。
七、嫁接法
把各行业、各学科、各领域的专用术语巧妙地引入标题,兼容并蓄,别开生面,妙趣横生。例如:《听课记录》(教育)、《拍卖“诚信”》(金融)、《吴良心病历》(医学)、《心灵的审判》(司法)、《奸商手记》(工商)、《诚信旅店》(旅游)、《审片点评》(影视)、《对局》(棋牌)、《心灵比色卡》(化工)、《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广告)。
八、点化法
对歌曲、诗词名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借用、套装、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例如:以“我”为话题,可用《真我的风采》作题;以“同学”为话题,可用《长相忆》作题;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九、修辞法
根椐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的缺憾,让文题新颖含蓄,精炼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例如以“音乐”为话题,《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等题目,比喻新颖鲜活,使人过目不忘; 《杂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与《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等题目,对比鲜明,各显其妙;《“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等题目,巧用借代,别出心裁,饶有情趣;《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我们具体例说修辞手法在自拟题目时的运用。
1引用
1999年一位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引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文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高考作文自拟题目时引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广告词、民间谚语,暗合旨趣,妙化无痕,富有文化底蕴。例如:《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国以信为本,民以诚为天》(陈寿《三国志》)、《人间诚信今犹在》(李煜《虞美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诚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谎言不开花》(民间谚语)、《诚信到永远》(海尔电器广告词)等等。
2·比喻、比拟
2000年湖北一位考生所拟标题为“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将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别述之,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新颖独到。妙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隐含理趣,发人深思,形象生动,出神入化。例如:《诚信如水》(明喻)、《诚信是桨》(暗喻)、《重构信任的天平》(借喻)、《守住心灵的契约》(借喻);《“诚信”喊冤》(拟人)、《是你带我飞》(拟物)。
3设问、反问
2000年高考,贵州一位考生以“答案多彩梦为何物?” 设问为题,大胆地采用诗歌这一多年被排斥在高考作文大门之外的文学样式,运用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地诠释了“梦”的内涵——青烟?白雾?彩虹?„„令人拍案叫绝。山西一位考生以“阳光不也是很活泼吗?”的反问句为题,由儿童造句“阳光很活泼”遭到老师批评化编为小故事,通过简洁而单纯的叙事,以一个学生的视角含蓄地批评了当今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向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应试教育发出了“阳光不也是很活泼吗?”的反问,令人警醒。
4·对比、对偶
2000年北京一位考生以“标准与答案”为题,阐明了“标准与答案”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说明“答案的丰富性就意味着思想的多样性、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人们真实的自由与权利”,但同时又指出“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创新性的同时,不能否定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与标准,否则,过分的自由对于社会必然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这种对比写法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是高考说理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1999年江苏一位考生所拟文题为“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解难”,小作者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
此外,还有夸张,例如2000年浙江一位考生所拟标题为“一花一世界”,对“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丰富多彩”的诠释,运用夸张手法点明题旨“一花一世界”,答案多元,我们应该“允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还有呼告(如《爸爸,再给我一点爱》)、谐音双关(如《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等等,无一不闪烁着高考骄子智慧的灵光,如果广大考生能够悉心品读,并灵活地加以借鉴,一定会使标题这一“文章的眼睛”熠熠生辉。
●本文节选自专著《高考作文高分策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 篇2
1. 巧用修辞式
这种方法, 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 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 使题目生动, 鲜明, 美妙, 贴切。如:以“挫折”为话题的题目《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创新”为话题的题目《创新永不下岗》;以“关爱”为话题的题目《母爱是一首歌》、《老师是一把遮阳的伞》;以“生态”为话题的题目《一只小鸟的自述》;以“故乡”为话题的题目《故乡, 我永远的天空》《千年月色万年情》;以“环保”为话题的题目《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这些题目, 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 所以像一颗颗珍珠, 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 吸引了阅卷老师的心。
2. 巧妙化用式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 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 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妙趣横生。如:以“挫折”为话题, 化用名句的作文题目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亲情”为话题, 巧用广告词的作文题目有《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以“流行文化”为话题, 化用诗词的作文题目有《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题目, 典雅深刻, 富有文采, 清新脱俗, 令人过目不忘。
3. 直言事理式。
这是议论性文章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它明白易懂, 直截了当, 使读者能够准确抓住文章议论的中心。如在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中, 好的题目有, 《诚信高于一切》、《诚信丢不得》、《人要有诚信》、《诚信———为人之本》、《诚信———不可抛弃的背囊》、《诚信———永不放弃的誓言》、《做人的基本准则》等, 直接点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而有些考生用《小议“诚信”》、《谈诚信》、《论诚信》、《诚信的启示》、《诚信的重要性》之类的题目, 内容空泛, 不明主旨, 使文章一开始便出现败笔, 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 它的文体是别致的, 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 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 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 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 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5. 借用符号
(1) 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 用之拟写文题, 清新活泼, 形象生动, 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 丰富多彩!”, 作者以感叹号为题, 语势铿锵有力, 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 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 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 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 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 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 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 设置悬念, 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 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6. 其他形式
(1) 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 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 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 决心少回家, 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 读时令人忍俊不禁, 读后发人深思。
(2) 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 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 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 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 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 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 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话题作文拟题技法 篇3
线索引路法。一般用于记叙类话题作文的拟题。根据话题选中自己要写的人、事或物,并精要概括,以之为文题。如:要求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就可以写自己整天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就连去食堂吃饭或是去书店买书,面对服务员答非所问,弄出种种笑话,被骂为“有病”。文章就以“有病”这一线索成文不是很好吗?
文眼显示法。就是用一篇文章中能揭示文章灵魂的关键性的句子作题目。例如:要求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救救我们吧”这一受害者的呼唤为题目,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人类给自然、给动植物带来的不可宽恕的破坏性后果。
揭示论题法。一般用于议论文的拟题。“论题”就是文章所议论的焦点。文章紧紧抓住这一个焦点,把问题展开,并引向深入,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同样是以“环境保护”为话题,我们可以写“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应该怎样对待环境,如何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环境,如果按这个思路成文,就可以用“人与环境”为题目,这个题目揭示的就是文章的论题。
高考作文拟题 篇4
【范文】分享生命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痛苦的承担,学会分享,就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鼓起勇气,让我分享你的生命!
【范文】苦难是一笔无形财富。
“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唱。”这是我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话,它让我明白温暖在寒冷之后才更温暖,阳光在黑暗之后才更灿烂,花草在风雨之后才更加富有生机!在苦难中长大,是人生最完整而美丽的选择。苦难是一笔无形财富。
人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失望、痛苦、伤心、泪水谁都会经历,但是它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索人生,有时对生命困难的思索比对生命成就的赞扬更加动人心魄。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老师”,不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够磨练人的意志的精神财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种种磨难,磨练了人们的意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苦难造就了这些志士仁人坚强的意志,于其本人是笔人生财富,于后人,于世界何尝不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感谢苦难吧!
高一的课本里收录了珂君的《泪珠与珍珠》。“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发珍贵。”无法忘却那篇课文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久病的贝壳成了珍珠,流泪的观音普度着众生,第一次发现,原来苦难的画面是如此美好,苦难的财富是如此珍贵。想到大自然的生灵,蝉经过十几载的蛰伏才有十几天的生命;鸟儿经过无数次地扑腾才羽化出坚韧的翅膀;种子经受严冬的孕育才有了萌发的绿意;竹子经过“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吹打才有了傲人的骨气;花儿经受了风霜雨雪才展现最美的一面••我敬佩大自然这些生灵,他们视苦难为一种财富,将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炫耀着自己生命的色彩!苦难,何曾不是一种财富呢?风平浪静的不是大海,而是一潭死水;一帆风顺取得的成功永远不是真正的成功。作为青年一代,苦难、挫折、错误、失败都是我们青春路上的财富,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苦难,而是勇敢的去经历风雨,因为历经风雨的花朵才是最美丽的,历经风雨的人生才能望见绚丽的彩虹。
苦难,何曾不是一种财富呢?
【范文】团结就是力量。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三者的核心,所谓人和就是内部团结,齐心协力,自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成一股力量走向胜利以来,“团结就是力量”便被披上了“信仰”的色彩。用时下流行的话,即“团队精神”。
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像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的轮转,也不是被若干的个人所改写,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就连动物界,小巧玲珑的食人鱼之所以能猎食几吨的庞然大物,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也都是“团队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余力去喊“我的地盘,听我的”吗?
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在常常被抱怨冷酷无情的竞争时代,有一个可尽我所能、可安心依靠的集体,岂不是像一艘漂泊在海洋上的船员们那样,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兄弟,过最酣畅的生活,放声最高亢的旋律吗?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爱迪生因电灯而流芳,离不开全身土灰的工人;日本迅速崛起的奇迹,离不开紧衣缩食的百姓。
一个想脱离众人的人,是新时代的“新新盲人”,藐视忽微会让他穷尽一生也离不开原点几步,顶多只是像在沙漠中的过客,一圈又一圈,却只能回到起点。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一抷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个手指。
迈入2008雄心勃勃的你,别忘了:团结就是力量。
【范文】在痛苦中坚强、辉煌
岩石的水纹、古道的车辙、大树的年轮、老人的白发„„是时光的留痕,是岁月的足迹。脚步匆匆,带不走永远的痛,然而她却在痛苦中坚强、辉煌。
华夏五千年,这五千年的长河底沉淀了你多少的痛:沉迷于“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的中国人为了抵抗外来者的侵略,选择了“闭关自守”,以为那是永效的办法。但时世变迁,西方列强早早掀起了工业革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他们把魔爪伸向了中国。
中国的门户被洞穿了。
枪火无情,中国无政府力抵抗坚船利炮。只因为她落后,就要挨打,她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健美的身躯,绿油油的外衣——她引以为豪的山河被残酷地蹂躏了。
她失去的不仅仅是她的躯壳,还有她的荣耀与她的尊严„„
她低头了,她沉默了,她无言了。一部部不平等条约,一处处神圣的国土,一箱箱耀眼的白银„„本应属于她的,如今„„她己支离破碎了。
但沉默并不意味着失败,沉默也酝酿着爆发。
她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
她养育着一大批坚强的儿女。一些早醒的中国人开始了他们的反抗斗争,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大,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终于,中国解放了!
她不再受人摆布了,即便是痛苦,她也还能坚强。
她在痛苦中辉煌。
她重又恢复了完整的躯体——香港、澳门回归了。她的子女欢心鼓舞,她的子女给了世界一个奇迹。
她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二十年来突飞猛进,她的子女开始安居乐业,她重新拥有了一切,世界也重新给予她尊重。2008年,在北京,她将展现自己姣好的面容,等着吧!她的前程似锦,她的明天无限光明,她的未来必将辉煌不朽。
回溯历史,展望将来,中国在痛苦中坚强、辉煌。
2014高考作文模拟题 篇5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大致有两个:一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许下的难以救赎践行的事或诺言);二可写对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前者适合用记叙文文体,后者宜写成议论文。
没有以后
王涵
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字符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或许已经撒手离去。留下的是书中的无限悬念和秘密,从此我们将无法破译。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她便由柔弱变得坚强,承担着照料家庭和孩子的重任,记挂着柴米油盐的琐屑,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我们身上。从我们牙牙学语直到到长大成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我们今生今世都难以报答。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单纯的心最依赖的是母亲,我们总会天真地对辛劳的母亲说:“妈妈,以后我一定挣很多钱,买个大房子,然很多人帮你做饭,洗衣服。”母亲也总会拢拢耳旁的柔发,慈祥地亲亲我们,看得出来,她喜欢这个“以后”,她期待这个“以后”。
当我们再大一点,背起书包了,母亲会更加辛苦,每天都会准时送我们去学校,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可我们回报她的是调皮、贪玩,甚至满卷刺眼的红叉号。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我们又常会信誓旦旦地说:“妈,我以后一定会考个满分。”听到这,母亲便会满足地拍拍我们的头,她渴望这个“以后”。
当衣橱里满是姹紫嫣红,脑子里满是叛逆的念头,我们自以为褪去了稚气,我们自以为雏鹰能够搏击长空,我们已经厌烦她的唠叨,我们已经忽视了她的艰辛。只有向她伸手要钱的时候,才会甜甜地说:“妈,等以后我毕业了,一定还你。”殊不知,过不一会,那轻飘的诺言已被抛之脑后。看着远去的我们,擦拭着鱼尾纹蔓延的眼角,她不敢奢望这个“以后”。
当我们各自成家,为家庭,为工作,为应酬在外奔波,忙的焦头烂额时,每到节日,不再年轻的母亲总会准备一桌可口的饭菜,看着钟表期盼着我们的归来,可身不由己的我们有时会给母亲送去令她失望的话语:“妈,我今天很忙,不能回去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看您。”母亲会颤巍巍地放下电话,孤零零地坐在已经热气的饭桌前叹息。她真怕自己等不到这个“以后”。
当我们愿意停下奔波的脚步,回来的时候,母亲却早已静静地和大地融为一体;我们跪在墓碑前为那无数个轻许的“以后”忏悔之时,母亲却再也听不到她她疼爱一生的儿女的哭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母亲还健在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偿还曾给母亲许诺的一个个“以后”吧。
新材料作文“欲望”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手头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见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就贴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路过贴启事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原来,大富翁寻狗不着,把酬金提高了。乞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然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得让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饿死了,乞丐还是乞丐。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隐含的写作角度比较明确。分析材料后,不难看出,乞丐由于欲望太大,才导致那只可爱的小狗被饿死,而自己连一文酬金也没得到。写新材料作文,可以从命题的大局出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构思行文。“欲望”这个话题具有两面性,所以在分析材料、构思作文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该话题的内涵。欲望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欲望应是自己能驾驭的欲望,而超过限度的欲望会给人带来危害。这个限度当然包括伦理道德、社会舆论、法律条款等。要写好此题型,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同时,不管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佳作事例】
给充满欲火的心灵装一台空调
康鑫莹
欲望有时是天使,给你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欲望有时也是魔鬼,将你拽向悔恨的深渊。——题记 求知的欲望是莘莘学子们学习的动力,它给遨游知识海洋的学子们以前进的勇气。我们敬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怡然自得,敬佩杜甫“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是求知的欲望带我们踏进知识的殿堂。
求学的确艰辛,但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就不再枯燥乏味,就可以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前行。
拜金的欲望是追求金钱者走向堕落的诱饵,它给钻进钱眼里的市侩之徒布下一个个陷阱。严监生弥留之际还因家人浪费两棵灯芯而难以闭上吝啬的眼睛;葛朗台生命垂危时还让女儿把金库打开让他看看心爱的金子;视财如命的阿巴贡“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他们一切向钱看,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欲望的魔爪最终葬送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这多么可悲,欲望害死人啊!
人不能被贪婪、丑恶的欲望所左右,而应成为欲望的驾驭者,战胜不良的欲望,树立远大的理想。
无数贪官污吏因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坠入罪恶的深渊,罪恶的欲望吞噬了无数人的灵魂。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他们难逃法律和正义的制裁。
人生在世,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能被贪婪、丑恶的欲望所左右,应成为欲望的驾驭者。驾驭了欲望,你将成为生活的强者,驾驭了欲望,你将成就高洁的品格。被丑恶欲望吞并了灵魂的俘虏,将变成一具行尸走肉;遏制丑恶欲望的强者,将成为建功立业的楷模。生命价值的大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广度。在奋斗的生命历程中,让我们都成为欲望的驾驭者吧,驾驭欲望,控制贪欲,树立理想,用良好的追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和快乐!
朋友,当你驾驭不了欲望时,别忘了给心灵装上一台空调,冷却那燥热的欲望,温暖那冷冻的心,从而看清前进的方向,驾驭理想之舟,驶向光明的前方!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
一、题目新颖形象,巧用比喻,化抽象为生动具体。
二、小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很强,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从不同角度对欲望进行了透彻分析。
三、正反论证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有说服力。
哲理材料作文“站得高,看得远”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确实,在楼上比楼下看得远。看来,要看得最远,只有站到珠穆朗玛峰上了。如果身体不是足够强健,就只好望珠峰兴叹了。夜间骤然抬头,不觉诧异:站在平地,竟也能看到万里之外的月亮、星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方略]
从审题立意角度看,既可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也可各有侧重,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点,深入展开论述,只要观点明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指的是站在高处能看到地面上远处的东西,而站在平地上仰望,能看到十分遥远的星空。那么,立意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几点:
①换个角度。
②空气清新才能看得远,心无杂念才能见得真。③廓清眼中的障碍,心中的阴霾。
④体验真理。
⑤看得远近与站得高低未必有联系。
⑥看得远不一定要身处高位。
⑦格言警句也会有局限性。
[审题误区] 批判“站得高,看得远”;强调“望远必须登高”;批判“传统束缚思维”。[拟题] 记叙类文章的题目应突出事件、意义。议论类文章题目应突出思想、观点。文章题目是阅卷老师与考生交流的第一视点,内容要明确;形式要生动而有文采;字数不超过8个,慎用点号;语法上,议论文要使用表明判断的主谓短语或动词性短语,诗文格言等,忌用独词做标题;文体特征要明显(本材料最适合写议论文)。总的要求是要有“让阅卷者一眼看到底的感觉”。
参考题目:
登高望远,仰高视广 志当存高远 心随朗月高,志与天下宽
变换角度,别有洞天 眼界无穷天地宽 仰望生活
慧眼可观万里景 俯仰之间彰显智慧 让昂扬成为生命的状态
[布局谋篇]
这则作文材料,立意角度较多而且较为明显,适合写成议论、记叙等多种文体,再加之学生对于“心态和志向”这个话题也很熟悉,因而,写时容易入手,但是要真正写出好的考场作文来并非易事,需要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或题目更新颖,或材料更新鲜,或情节更生动,或论述更严密,或构思更巧妙,或语言更精彩„„唯有在作文中突出自己的特点,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议论类文章可从材料的引述开篇,展示观点思想。然后联系实际,分析议论,分析要深入、深刻,不可浮皮潦草,蜻蜒点水。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罗列论据,堆砌事实。“论点十论据”的文章一般会划入三类。论据要典型、新颖、富有说服力。在整体布局上,记叙文要有明确的记叙顺序,如情节发展、地点变换、人物形象等;议论文要讲求逻辑,如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为了突出主旨,要经常回归材料,处处点题。
[精彩开篇事例]
示例一:引用名言诗文法
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大文豪苏轼掷地有声地道出了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有“麒麟坠地思千里”的情怀。“志当存高远”古今亦然。
2.古语有云:“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可见高远之志,不仅会引领你成就生命的高度,也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
示例二:引用故事法
有这样一位老婆婆,常为儿子们的生意愁眉不展:晴天担心卖伞儿子的生意,雨天忧虑卖扇子儿子的生意。有人劝她换个角度去想:天气好的时候,卖扇子儿子的生意兴隆;下雨天,卖伞儿子的生意就好了。从此之后,老婆婆总是心情愉悦。换个角度,会有别样的收获。
示例三:引述材料法
1.只要肯抬头,不须登上珠峰也能看到万里之外的月亮和星星;如若心中有丘壑,即使身份低微,也可演绎精彩人生。志存高远,成就非凡。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不!只要有仰望的心,即使身处困境抑或陷于囹圄,也能看到璀璨的星空。、示例四:对比开头法
如果没有“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自信,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抱负,即使身处珠峰,阔大壮美的景色也会模糊一片;如果怀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怀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情怀,即使身处谷底也可与万里苍穹对话。
[学生佳作]
变换角度,彰显智慧
张若楠
同样是站在平地上,但有时看得近,有时看得远,差异就蕴藏在这一俯一仰之间。思考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常常有天壤之别。变换角度,彰显的是智慧,是一种柳暗花明的智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角度,你会有不同的结论。三国时期,逐鹿中原的群雄中,对曹操的评价历来不一。他聪明不如汉献帝,武艺不如吕布,谋略不如孔明,机巧不如庞统。然而他以“我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的胸襟,凭借超凡的政治智慧,在分崩离析的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演绎了**时期成就伟业的风采。换个角度看曹操,他还是那个阴险狡诈的白脸形象吗? “奸贼”的称号还能“盖棺定论”吗? 变换角度,能让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分别从事不同的职业。下雨时,老婆婆担心小儿子卖扇子的生意不好,天气晴朗的日子,她又担忧没有人买大儿子的雨伞,于是整天愁眉紧锁。后来经人指点,她豁然开朗,因为天
气好的时候,小儿子的生意兴隆;下雨时,大儿子的生意也好了。对待同一问题,变换角度,让心灵的天空晴朗永驻,让萦绕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迎刃而解,这便是变换角度所产生的智慧的力量。
变换角度,能让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销声匿迹。父母责备孩子太张扬太个性,孩子反诘父母太专断太迂腐;同事之间为一些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邻里之间为一个举动而老死不相往来„„其实,只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家中就可凭添很多愉快的笑声,同事就可发展成相识相知的良朋益友,邻里之间就能和睦相处。变换角度,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和谐,这便是转换思维的美丽。
变换角度,会给人带来别样的惊喜。就如同站在巨大的透明玻璃窗前,你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但只要略微转一下头,就会发现阳光经过玻璃的折射是那么耀眼。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绞尽脑汁而一无所获时,何不变换一下视角,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事情也会因此出现转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变换角度的魅力。懂得变换角度,意味着多了一种可能,多了一线希望,多了一份胜算。不必惊讶,这就是转化思维产生的智慧和力量。
[亮点透视] 本文准确地把握了命题材料的实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紧扣题意,中心突出。文章主体部分每段以分论点开头,反复彰显主题,层次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从古典名著的形象到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强化了观点的表达,内容翔实。
高考作文热点模拟题 篇6
模拟题一:“坚守精神的家园”
【热点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的人类,除物质生活外,日益关注着自己的精神生活。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曾经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老正是在这种精神炼狱中最终完成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
请以“坚守精神的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误区提醒】
从的“诚信”到“心灵的选择”,从“情感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到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包容”、“自豪与平凡”,从的“位置与价值”到的“谈意气”等,我们发现,高考考题虽然每年在变,但对“美好人格”与“正确世界观”的关注一直没有改变。“坚守精神的家园”正是这种命题趋势的综合与延续。写作这个话题,容易出现三方面的失误:一是内容拘泥于提示,思路狭窄。“精神的家园”是一个范围广泛而又底蕴丰富的话题,一切与道德或精神有关的内容均可入笔,在内容的选择上如果不采取化大为小的方法,只简单地在“精神”二字上做文章,容易步入大而空的写作误区;二、抓不住话题核心,偏离写作要求,这个话题看似普通,但如果审题不细,考生容易出现重“精神”轻“坚守”的问题,很明显,如果不能写出坚守的理由与方法,就会导致内容扣题不紧;三是满足于事件表述,主题肤浅,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要有典型充足的事例,要有深刻鲜明的观点;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如透过屈原、陶渊明、文天祥、朱自清等人,我们可以挖掘他们美好人格的魅力;透过秦桧、严嵩、慈禧、汪精卫等人,也可以找到他们人格低下的原因。
【佳作范例】
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文琼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们处在不同的年代,却没有吝惜过自己的喝彩。他们倾尽自己的才能,毫无保留地去为别人喝彩。韩愈之说,鲁迅之言,表现出的是一种为人的智慧,一种人格的修养,一种大家的风范。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人纷纷向钱罐里投钱,转眼间功夫,钱已装满钱罐,但卖艺者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后来有一个游客抬起手来为之鼓掌,卖艺者眼里溢出了感激的泪水。其实卖艺者是哲人,他寻求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百转千回的金兰赞歌。也许我们还会想起,萧何对韩信的舍身相荐,鲍叔和管仲的不计前嫌。中国文人诗词作品中,喝彩他人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传颂至今。宋代大诗人苏轼,本是一代宗师,却不无羡慕地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许正是这种虚怀若谷、虚心求教的精神,他的诗词才拥有如此耀眼的光芒。
为他人喝彩,表面上看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的表现,深层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若人生缺少了掌声,也许只会剩下英雄垂泪,七子悲歌的结局。正如当年怀沙投江的屈原,世上皆浊他独清,世上皆醉他独醒。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没有掌声,没有理解,有的只是渔夫的叹息,最终我看见他的希望之火渐渐熄灭,生命之灯也暗淡下去。当年周瑜与诸葛亮对峙时,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下的两个英雄,同样的出色和不同凡响,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破近几年那些自恃不凡的才子和所有小人压抑在心中的死结。妒火焚心之后,抑郁而终的是周瑜。
智者之所以更加智慧,贤者之所以更加贤德,往往在于他们能够为别人喝彩,并在真心实意的喝彩中,让自己的知识、才华、美德得到提升。
朋友,从心底里为他人喝彩吧,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点评]如果不能突破材料找到“为他人喝彩”的深层理由,如果不能放眼古今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要写好这篇文章是非常困难的。本文较好地突破了这些问题。特色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容巧妙、紧扣话题。在“精神”的指引下,作者挖掘到了“喝彩”这一富有时代意义的题材,精心拟出的标题“生命的另一种美丽”,更为内容平添风采,让主题显得大气而充满活力。二是材料充足、底蕴深厚。不管是现实生活中的精美故事,还是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佳话,作者无不了然于心。或娓娓道出,充满生活气息;或一笔道出,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三是角度多样,主题鲜明。正面论证时,材料有详有略,详略分明,重点突出,不仅把握了材料的准确性,还透过材料找到了“为他人喝彩”的理由――“在真心实意的喝彩中,让自己的知识、才华、美德得到提升”;反面论证的事例,也极为精当,或巧用典故,或化用诗句,字里行间洋溢着诱人的文采。
(待续)
中国大学网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 篇7
1、比喻。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
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
20xx年杭州中考加试卷作文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
20xx年杭州“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反问。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5、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8、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二、引用法
1、引用诗句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0xx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2、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3、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三、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四、符号法
1、数学符号
以“游戏”为话题——《7+1 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素质》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五、点铁法(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以“童年”为话题——《水中的童年》《与樱木花道一起成长》
以“父亲”为话题——《从头开始》——作为理发师的父亲
高考作文模拟题之三 篇8
(本资料材料主要来源为《知音》杂志“知音精品屋”栏目)
题目十五
完美不是曲高和寡,它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山因水而伟岸,花因叶而动人,水墨因留空白而空灵,美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其实人生的完美往往是由许多看上去不够完美的东西组成的。不完美使得完美有了生命力,孤立的单纯的完美往往会因脆弱而夭折。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低于800字。
题目分析:美的思考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生命的起点不一定是逻辑的起点,但一定是美的起点。古往今来,美学家有不同的关于美的论述,但至今仍然不能对美进行科学的界定,也许美与科学是互相排斥的。完美是什么,完美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抑或是一种理性的幻影?“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为什么?因为有偏见,因为不懂得接纳。
写作思路:
审材料:
议论提示:完美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是一种和谐的相互关系。不是曲高和寡,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永恒不变的。
审要求:
话题:“完美”这个题目很大,范围很广,写作时要注意缩小范围,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或论点,不能泛泛而谈。此外,材料由议论组成,含义丰富,不能不加选择地统统引述。
立意:不能空洞地去谈美的.意义,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应把它具体化,情感化,生活化,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抓住“不带偏见”“尝试”“接纳”来立意。
文体:可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
拟题示例:
完美就在前方
完美不是苛求
一个三好学生的沉沦
喔,你原来是“丑小鸭”
题目十六
如果我们去摸一个袋子,第一次,我们从中摸出一个红玻璃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我们还是摸出了红玻璃球,于是,我们会想,这个袋子里装的是红玻璃球,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白玻璃球,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玻璃球罢了。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又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又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我们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得出了一定的类似概念以后,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并且在一定的范围里似乎它是没有错的,可是如果跳出了这个范围,我们面对的是如此浩瀚的世界,你又如何能探尽这个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以“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题目分析:这是一则关于思维革命的经典论述。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我们的思维不能定势。思维一旦定势,思维就失去了意义。
写作思路:
审材料:
主体材料:这是一个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思维不能定势的道理,是为后面的议论
高考作文结尾的点化技法 篇9
1、重说复点一考生在以“个性”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冬的个性》,主体部分出现“我爱冬。冬,是圣洁的象征”、“我爱冬。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我爱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摇篮”等段首句。结句又一次作点击:“我爱冬。
我爱冬的圣洁、严厉和无私,我爱她那独有的个性!”“我爱冬”反复出现。读罢,读者如欣赏戛然而止的优美旋律,会沉醉于作者爱冬的深情中。
2、由叙生情如果说渗透于叙事中的感情是暗流潜水,那么结尾处的抒情则是由此汇成的巨波大浪。某地中考作文题是“当我面对的时候”,一考生在题中填上“征服”两字,运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称“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蚂蚁,叙写“我”对“可恶的小男孩”种种置“我”于死地的暴行作顽强抗争的过程,作者的爱憎态度暗伏其间。至结尾,蕴蓄的感情终于爆发:“那个小家伙,他愚蠢地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希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看,“小家伙”、“愚蠢”等词强烈地表达着“我”对暴虐者的嘲讽之情,用“火焰”设喻,又倾泄着何等强烈的对自由和人生执着追求的感情!这样的由事生情,达到了事、情、理的谐合。
3、由此及彼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立意的拓展、升华,须靠“点化”这根魔杖。一考生在以“改变”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耳朵“挑食”》,运用比拟法写耳朵“吃软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变化,然后这样结尾:“如果耳朵变得更加会‘挑食’,恐怕真话要销声匿迹了!”原来,作者言在“耳”而意在人,言在耳之“挑食”,而意在批判社会现象——对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见钱眼开等不良风气的针砭和对“真话”日见失落的忧虑。这种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笔法,显示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作文高考试作文创新技法 篇10
写作能力是任何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文章作品是作者展示自己的窗口和作者创造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平时学生作文抄袭之风盛行,考场上的新颖之作也总是屈指可数,而平庸之作却占了大多数,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作文要么是立意不高,拾人牙慧;要么是选材不精,七拼八凑;要么是构思不巧、老生常谈;要么是语言不新,陈词滥调。这样的文章读来使人如同嚼腊,看来叫人眼疲,请问如何去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何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又如何在高手林立的考场作文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呢?我们常说做人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我想作文亦应如此吧!下面,我就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浅谈一下高考作文必备的创新技法,若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斧正。
一、“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出新。
“意犹帅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是否充满个性、充满创意,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其具体创新的技法有三式:
第一式:否定立意公式,高扬时代精神。
即要屏弃用蜡烛比喻老师,用蜜蜂象征劳动者,写春雨总是要联系党的温暖,写向日葵总是要想到红心向党……这些“历史悠久”却早已毫无生气的立意公式,而是要积极的去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捕捉时代的脉搏的最强声音、最新观点、最新精神去构思文章的主题。如我们写拾金不昧的话题时,立意要创新就不能在仅局限于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也不能老去弹学雷锋做好事的谱子,而要把它归入21世纪“诚信”的范围,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
第二式:独辟蹊径,凸现个性。
即对同一话题的立意,要多一点对角度的选择,要综合运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来突破传统立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写出与众不同的鲜味来。
第三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即在符合话题的前提下将选材和立意聚集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典型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二、“良桐方能斫美琴”——选材出新。
我们想要写出创新的美文来,选材可遵循以下的原则:“搁置旧 题材,关注新时代,变换新视角,翻陈出新”。如写优等生,搁置勤学好问一类素材,选取“我想当个差生”,“渴望停电”等,就会让人觉得新奇,急于看下去。写差等生,搁置怕学、厌学、逃学,换成“满分的烦恼”(差生考满分,招人怀疑,同学嫉妒,好友强求请客)。写做好事,搁置拾物交公,帮五保户打扫清洁一类素材,而写如何在科技上帮助贫困农户脱贫,怎样辅导学困生学习,这样也就鲜活了。
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出新。
同样的立意、选材,作文的得分有时也会因表现形式的优劣而有高下之分。因而作文要升格,构思要出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强化“包装”。
1、标题包装。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文贵“明眸善睐第一瞥”。怎样才能使自己拟的作文题目准确、凝练、新奇,使读者“一见钟情”呢?其一,可以把文中精彩的话语抽出来做题目,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那句话,一直萦绕在心上》;其二,活用现成的古诗词、歌词巧妙的点化成题,如《众里寻它千百度》《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未来不是梦》《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其三,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拟题,如《生活是本无字的书》《人生如棋》《一只小鸟的自述》《“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其四,开创新视角,设置悬念来拟题,如《落难也是一笔财富》《真想做个差生》《防盗门不防盗》《100分,我恨你》……
2、文体包装。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优先考虑选用一般学生少用的文体样式来写作,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小小说、科幻故事、戏剧小品、实验报告等,这样会使你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果写三大文体,也要尽可能使形式新些,比如:写记叙文可以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小标题;写说明文,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多用发散思维。
四、“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出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怎样才能是语言富于个性呢?
1、写出语言的新鲜美。
即要大胆活用新词语,为文章增添生机与活力。如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流行的,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新潮语言“酷”“靓”“粉丝”“RK”“包装”,和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语言,如“美眉”(美女)“伊妹儿”(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牌)“QQ”(聊天软件)“286”(笨 呆)“886”(拜拜了)……恰当地应用到文中去,也可以适当地夹杂几句英语,为你文章的语言平增几丝亮色。
2、写出语言的意蕴美。
即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或通过化用、仿写诗句,追求诗意般的语言风采。例如:“轻拂岁月琴弦,轻吻时光沙滩(中央电视台《流金岁月》)”;“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中央电视台《天气》)”;“固守着文学的孤独和寂寞,守护着心灵的宁静和祥和(中央电视台《央视诗歌散文》)”……
3、写出语言的修辞美。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因此运用修辞要注意翻新。如在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里,有的考生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把信念比作是航船的双桨;把事业比作大厦,把信念比作大厦的支柱,这是何等的贴切而有新意。又如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文中写道“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这样的拟人又是多么的亲切感人,而具体形象。
4、写出语言的思辨美。
如以“心态”为话题的文中这样写道,“冷眼看世态,名苦利苦是非苦;欢颜向人生,你乐我乐大家乐。忧则天地窄,怨则到处结仇,哀则自我束缚,怒则大敌当前……”文句通对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保持一种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其语言的思辨洋溢于字里行间。
好题如好茶高考作文如何拟题 篇11
2007-1-1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
怎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拟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一些学生的实际,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容易借鉴和操作的方法。
●并列法: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做标题。诚信·人生(2001年北京考生);月·人(2000年江苏考生)。
●引用法: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以引起共鸣。得失寸心知(2002年湖北考生);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山西考生);把根留住(2001年上海考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2002年贵州考生);爱,是怎样炼成的?(2000年云南考生)。
●修辞法: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修辞方法做标题。灵魂美丑的试金石(2002年广东考生);生命如花(2002年广西考生);放飞灵感的白鹤(2002年贵州考生);拾起哪一枚贝壳(2002年海南考生);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2002年湖南考生);汽车“吃”什么(2000年江西考生)。
●观点法:直接以文章的观点做标题。诚信,万万丢不得(2001年吉林考生)诚信———立业之本(2001年云南考生)。
总的说来,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目前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广州某报曾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辛弃疾的词。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结尾技法07-04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分作文的结尾技法08-09
高考作文审题拟题指导09-28
语文高考作文模拟题05-28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拟题11-08
好题如好茶高考作文如何拟题07-06
2018高考“时评争议型类”作文审题、立意及拟题【刘希国】10-03
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指导08-15
高考模拟题10-12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