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公开课教案(共13篇)
vb公开课教案 篇1
第四课 学学程序设计—初步认识编程软件VB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程序以及语言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行游戏小程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打开程序的原代码说明编程并不很神秘。试运行游戏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讲授: 程序设计语言
教师活动: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重要的工具。那么语言不通的人如何交流呢?
学生活动:请一个语言翻译或自己学会他人的语言
教师活动:计算机所做的事情均为人向机器下达的命令,那么操作作者又是通过什么语言同计算机进行沟通的呢?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
1、机器语言
教师活动:①计算机能听懂的语言(机器语言)②机器语言的实质(二进制语言)③二进制语言的特点。强调计算机内部只认识二进制
学生活动:谈对二进制语言的感受
教师小结:机器语言的特点(二进制、计算机直接能懂、难以理解,与人类语言差距较大)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雪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适合编写直接控制机器操作的程序,不容易使用。高级语言-最接近人的自然语言,即简单易学,它所编制的程序计算机执行时需要“翻译”,执行速度比二进制程序慢。三:展示微课视频
VB简介、认识VB窗口、相关概念:
1、对象的概念
2、属性的概念
3、事件和代码的概念。演示设计运行程序“奔跑的小汽车”依照微课演示编写程序“奔跑的小汽车” 四:学生体验
1、学生编写程序“奔跑的小汽车”,教师巡回指导。
2、试修改程序,让汽车倒车、速度变慢。
五、教学评价:
1、教师点评教师通过巡视,把部分学生修改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典型的错误。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体验了用VB设计程序,了解程序有关知识。(回顾本节知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vb公开课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诗歌, 分清节奏, 读出感情。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 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 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 读准语气, 体会感情;自由诵读, 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 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 收集作者资料, 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 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 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 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 老师很喜欢读诗, 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 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 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 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 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 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 (1892-1978) ,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 写于1921年10月24日, 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 因此, 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 初步了解内容。 (导学:抓诗题, 快浏览, 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 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读准字音, 分清节奏, 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 小组竞赛, 看谁背得快。 (导学:理清思路, 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 描述画面, 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 要求节奏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 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 (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 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探究成果, 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 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 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 竞选答案, 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篇3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vb公开课教案 篇4
体育课教案
班级:高三《31》班 教材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篮球:运球、内容 人数: 人数:40 人 教师: 教师:邓文娟
2、障碍接力、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课的 质。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场地 篮球 20 只;篮球场二个 器材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 组织教法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组织: 成四列横队集合,开始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如图: 以及注意事项 部分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2’ 力集中。
一、游戏:竹竿扫尾(4’)方法: 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准备 规则:(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部分(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8’
二、准备活动(4’)A;双人操肩部运动 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 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基本 部分 30’ 1. 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2、抢运球(7’)4 人一球,每一位传球的同 学防守接球的同学,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依次防守后回到原位。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然后共同“抢运球” 将学生分为四小队,每一队由小队长带 要求: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领各队成员进行行进间的运球上篮。
3、行进间的运球后上篮(8`)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二、障碍跑接力比赛(7’)
方法:分两组进行,在规定的范围内放置 一些障碍物,第一位学生必须绕过障碍物跑(图略)到终点后拿起红旗摆动之后。下一位同学再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开始依照同样的方法跑到终点接过旗帜后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示意下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进行。按照最先跑 完的一组为胜。输队则得到相对的惩罚。要求: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 队的荣誉感 结束
一、整理运动:伸展放松操 部分
二、小结,收回器材。5’ 组织:四列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课的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 次/分左右 预计
公开课教案:《生命宝贵》教案 篇5
1《生命宝贵》教案
东海县初级中学公开教案
题:1生命宝贵
第五单元珍爱生命
1生命宝贵
教学依据:
本内容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在内容设计上共三目。第一目:“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意在让学生明白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要勇敢坚强。第二目:“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做到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第三目:“延伸生命的价值”意在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教学,让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应积极乐观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但不懂珍爱生命,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珍爱生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要求,采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堂的主人。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谈一谈”“续一续”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堂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XX年12月27日《三峡晚报》报道“生命奇迹出现在第六天”。讲述的是在河北沙河金鼎矿业公司铁矿40米深处的井下作业的刘传良和刘键父子被无情的困在井下,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时间越来越难熬,漫漫无际的黑暗,坟墓般阴森恐怖的死寂,将他们压抑地快要窒息了,但他们都知道不能这样等死,求生的欲望转化为力量,两人仅靠十个面包维持生命,一次一次寻找出口,又一次一次失败,没有光亮,行动不便,两人只好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用手摸着巷壁往前走,双手都被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体内缺盐,他们的双腿不停抽筋,最后不能站起来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他们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要活着出去”。终于在第六天,井下营救的搜救队发现了他们。
老师引导:上述材料中父子俩为什么在井下困了五天五夜后能奇迹生还?
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父子在漆黑的矿井里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教师引导: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该怎样来求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求生小知识”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1)房屋突然着火了,你怎样保护自己?(2)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持刀抢劫者应该怎么办?(3)暑假出去游玩,在密林中和同学走散了怎么办?(4)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和消防电话吗?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教学内容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师引导:掌握了必备的“求生小知识”后,下面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请你帮忙续一续”。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A、(1)我给下班的妈妈递上一杯热茶,妈妈对我说
(2)同学生病了,我送同学上医院,同学对我说
(3)我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对我说
B、(1)放学时下大雨,妈妈为我送来雨伞,(2)我不会做作业时
(3)我生病了,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续写A、B两题,自由发言。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续写活动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欢乐,带来帮助。因此,我们应肯定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放弃求生希望,当他人生命遭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参p44面与生命有关的故事《这条小鱼在乎》。
教师引导: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尊重他人生命,应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教学内容三: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师引导:我们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珍爱生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来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自我生命设计”。
资源设计:
一、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写道,P32面教材内容。
二、来自当代中学生的箴言: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三、你的生命箴言是什么?
四、在你的生命画卷中,你打算如何着上绚丽的色彩?(自拟一个可行的计划)
学生活动:准备三分钟,上台发言,老师适时引导。
结束语:
同学们刚才进行了自我生命设计,并制定了可行计划,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不断努力延伸自己的生命,让有限生命焕发光彩。
点评:
由于本内容较多,学生对尊重他人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该教案时,活动形式较多,旨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明白上述道理。
【堂反馈】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的道理,还理解了应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的内涵。
【板书设计】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爱我们的生命
定生命,尊重生命
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反思】
vb公开课教案 篇6
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办”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
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重点:认字及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猜得准: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谜底:乌鸦)
2、老师准备了三幅图,图上的乌鸦在干什么?谁愿意说说?
二、初步感知课文
过渡:这节课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乌鸦喝水的故事,进一步认识乌鸦。(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1、出示课件动画部分。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生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课件,请学生认读,巩固记忆。(1)指名认读。
(2)请学生给生字找朋友,组词。(3)开火车认读词语。
(4)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如喝与渴编顺口溜,瓶与渐猜字谜等。
三、细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1)引导学生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读懂了什么?
(2)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3)乌鸦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喝不着水?(出示课件)接着再往下读课文。你认为该怎样读?(4)情景表演。
2、这只小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是光着急也不行啊,得想办法,乌鸦通过什么想到了办法呢?接着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
(1)分小组讨论:(出示课件)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少许小石子行吗?许多石块行吗?(2)指导朗读。
3、朗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1)谁来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2)乌鸦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呀!可他为什么不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呢?(3)实验演示,学生观察,用“渐渐”练习说话。(4)指导朗读。读出舒服、高兴、骄傲语气。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示范背诵。
3、学生一边背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五、拓展
乌鸦是聪明的,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喝呢?聪明的你们来帮她想想办法吧!
六、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聪明、遇到困难肯动脑筋的乌鸦,愿小朋友也能像这只乌鸦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对我们的考验。(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就让我们在欢快的旋律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话说公开课 篇7
然而,公开课对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
但凡能站在教坛上面给学生授课的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具备了一定的课堂教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技巧、熟悉课堂教学艺术的人,在学校学习时就已经观摩、研究了不少名师上的公开课,再加上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毕业后基本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但毕竟是新手上路,在深入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然还会发现自己存在诸多不足,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时候多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定有一定的启发。这时候“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对新上岗的教师而言,是必需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其教学风格形成以后,外在的影响起不了多少作用,再去听公开课,尽管别人上得如何的好,对其而言也仅仅是觉得好而已,潜意识里很难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上课时还不是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这时候无论是上还是听公开课,公开课都已经成了一种形式而存在了,对其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而对于老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老教师上公开课,无非是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而已,而老教师所谓的“评课”,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说穿了,无非是一些掩耳盗铃式的理论而已。据《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平台上发表的《赛课,究竟给老师带来了什么?提升还是折磨?》一文所述,有教师说公开课“是一种秀课,实用性值得反思,是理论上的成功,设计了每个环节,实际上课很难这样的。”有教师说:“上好一节课也许不难,但上好每节课是很难的。”有教师更为直接地说公开课是“不实用的。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原局长陆世德也认为:“现在的很多赛课,老师成了演员,后面有导演、编剧、舞台设计,像演一台戏似的。教学流程都设计好了,上课不再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新课改提倡的理念背道而驰。”赛课如此,平常公开课何尝不是这样呢?以此观之,一些学校想借助公开课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只是徒劳无益的口号罢了,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顶多只是作为学校相关领导写总结的材料。
既然公开课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那么公开课能提高教学成绩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首先, 大多数的公开课,几乎都是表演课,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问题答案的预设等,教师都已经事先安排给学生了,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安排提问和回答就行了。这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所选的黄蓓佳小说《心声》中已有揭露:区教育局在程老师的班组织公开课教学,事先程老师安排六个同学读课文,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说,“上课时,我说‘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一个一个按顺序来。”小说中的程老师是这样,而现实中曾经上过公开课的老师,又有几个不是这样的呢?对此,每一位教师心里自然也都会明白。像这样事先做了“彩排” 再上的公开课,学生其实没有发挥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预设答案,机械地接受,这会提高教学成绩吗?其次,就听课教师而言,受学生的素质以及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情景氛围和师生心理关系作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运用公开课中学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就算这种教学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成绩,但是教师无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这对于提高教学成绩的说法,岂非成了一种自以为是的美好梦想?
由此观之,就目前的公开课教学生态来看,公开课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学习价值。但对于大多数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而对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的说法,从学校实际的考查效果来看,毫不讳言,这是不切实际的痴人说梦。诚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曾在全国初中教育校长论坛上所说:“当前的‘赛课之风’,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陶西平先生说的虽然是公开课比赛,而批评的,实质仍然是公开课教学。
不仅如此,公开课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
一、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几乎所有科目的课程标准,都把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种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反观我们的公开课教学,公开课前师生共同“彩排”,公开课中师生共同“表演”,大多把公开课上成了表演课,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大行其道。身历老师如此这般的“言传身教”,学生亦步亦趋,“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能够形成吗?且看学生抄袭作业成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种种蒙骗家长、欺骗老师的行为,很难说与公开课的教学没有一点关系吧。社会上有的人指责老师“把孩子教坏了”, 虽然说这是一句不无偏颇的话,最起码凭良心说教师绝不是有意为之,但像公开课一类与学生一起“造假”的教学行为,无形中确实是“把孩子教坏了”,能不引起我们警觉吗?
二、助长教师的形式主义取向
任何人都有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取向,这种心理取向,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要尽力上好一节公开课,以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有成功感,活得有尊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教师在备课时就不惜弄虚作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就已事先安排好学生做好应对准备。 这些,从教师的情感需求来看,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 但是,从教师的工作态度来看,教师既然能公然在学生面前作假,那么可以想见,在其他教学工作中,是否会尽职尽责呢?只追求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作风,必将贻害无穷。比如,教师上课只管“教”而不管“学”,抱着“爱听就听,不听拉倒”的态度来上课,只要学生不在课堂上胡闹就行。把“教”与“学”师生联为一体的工作,纯粹当作教师一个人的任务来对待。而对其他的工作,比如作业的批改、教案设计、教学计划及教学总结等,无不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这当然不能说完全是由上公开课所造成,但与上公开课的做法,却是一脉相承的。
三、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上一节公开课,教师必定要提前几天做准备。比如研读课文,吃透教材,背熟教案,查资料、做教具,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乃至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如果要反复试教,所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的全部精力都已经放在公开课上,对其教学进度和正常上课,势必会造成影响。譬如,近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赛课是这样毁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文所披露的,作者为了在一次公开课比赛中取得佳绩,“我和其他几位教师已经奋战了将近一个学期。”可见,投入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是何其的巨大。如此巨大的“公开课训练工程”,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吗?公开课比赛是这样,平时上的公开课也还是这样,只不过程度和规模有所不同而已。我们常听说的“炒冷饭”式的公开课,教师之前反复上了多次,这样的公开课实在是占据了太多正常的上课时间,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很让学生讨厌,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对学生不但起不了好作用,反而会造成坏的影响。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进度来上公开课,教师上的是日常课,与公开课有本质上的不同。
四、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
公开课对于那些胆大、善于表演、口齿伶俐的教师来说, 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对于胆子较小而又不善于表演的教师而言,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然而胆子大、善表演、口齿伶俐的教师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教师还是属于“不善于表演” 这一类。但不论是谁,他们面对公开课的压力,表现出的紧张、 焦虑和担忧,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紧张得夜不成眠,整日神思恍惚,食不甘味,为了在公开课中不丢人现眼,几乎豁出去了。如一位刚刚结束公开课比赛的老师,在博客上心有余悸地说:“赛课累惨了我,到现在脸色还灰暗着。”且看他是怎样描述自己上公开课前夜的情况的:“周三晚上,我独自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加班到半次日2点,终于勉强做好课件。夜太深只能在办公室睡了,我躺在躺椅上心凉凉的。也不敢入睡,倒不是怕小偷啥的,是担心自己这周已经两夜没睡,怕心脏不好的我累死过去。眯着两眼混混沌沌一直熬到凌晨5点方敢入睡,早晨6点多就起来继续修改课件,忙了一上午,吃了几口饭中午就去比赛了”。又如上文《赛课是这样毁了我的教育理想》是这样描绘公开课比赛前后的自己:“从前的我,开朗活泼,天天乐呵呵;而现在,我表情麻木,眼窝深陷。”公开课对教师造成的身心伤害,由此可见一斑。从此点上来说,公开课不是对老师的提升,而是对老师的折磨。
五、偏重于过程而忽略了结果
公开课与日常课是有区别的,公开课是预先准备好的课。 一般而言,教师上公开课前不管如何精心构想,无非是希望造就某种课堂效应,得到听课者的青睐;或为了追求某种新奇, 博得好评;或为了演绎某种教学理念,展示教学能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据笔者多年来的听课经历,发现以后者为最。 上课老师按照其所接受的教育教学理论修为来精心组织公开课,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上得也比较得心应手,可以说是大众化公开课,这就造成了许多公开课落进了某种程式化的窠臼中。但不管上课者的目的如何,都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把课上得生动精彩。为了把课上得生动精彩, 就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就要在上课过程中调动起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为了调动起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胸有成竹”。如此一来,教学过程确实是热热闹闹、生动精彩了,但结果呢?可想而知,学生什么也得不到,得到的,仅是上了一节 “快乐”的公开课。众所周知,绝大多数人的知识或技能的获得,必要经过多次不断的重复。而每次重复,都是经历一个“学习—思考—感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沉潜其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知识或技能才会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像这样热热闹闹浮于表象的公开课教学结果,真如上面陶西平先生所说的,确实是“耽误了一批学生”,因为这样不仅在行为上误导了学生,而且在学习上,使学生容易趋向于浅尝辄止的态度。
vb公开课教案 篇8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凸显研究性
其實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多媒体都没有,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又试上了一遍,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我就去听课取经,回来“移花接木”,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导致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这内容我都没看清,更没有听清,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第7期
中班公开课教案 篇9
Date: 3.24.Day: Thursday 教学名称:New words & sentence 教学目标:幼儿听懂理解单词chick,duck,goat,并能说出单词。理解句子These are,并进行表达。
幼儿能将单复数进行一定区分,知道复数一般在单词末尾加s。
幼儿在课堂上体验英文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New words: chick, duck, goat.New sentences: These are...教学准备:白板 农场挂图 魔法盒 单词单数卡片 单词复数卡片 小动物贴纸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教师与幼儿亲切问候。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
与幼儿交流星期、天气。Day & weather。
Sing a song
Step2 引出单词
向幼儿出示一大片农场,只在农场划分出三片区域:两片绿色的草地是小鸡山羊的家,蓝色的湖泊是小鸭的家。让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地方分别是农场里谁的家。说得对的幼儿园奖励小动物贴纸。这样一出三种将要学习的动物:chick,duck,goat。
Step3 Words time
Game 1 向幼儿出示单词的单数卡片进行学习,请大家跟读。当老师大声的时候,幼儿小声说出单词,当老师小声时,幼儿大声说出单词。这样进行练习。
Game 2 < Magic box >
将魔法盒取出,请小朋友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孩子就会猜刚刚学到的三个新单词。请幼儿上台摸一摸。摸出一张,贴在相应的家里。直到将所有的动物都送回农场的家里。这样引出复数的学习。向幼儿强调有这么这么多的小动物,就要在单词的后面加上s,构成复数。
出示复数的单词卡片。进行认读。Step4 Sentences time Game 3 < take card>
将chick复数的卡片设定在终点处,将chick的小卡片摆在终点处的小凳子上,请相应数量的小朋友,在起点上,去凳子那里拿卡片。但是那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排好队,小朋友有节奏的说出单词,知道坐好板凳,拿到卡片。教师就会向所有的孩子提问,What’s these? 引导幼儿说出These are…灾情下一批小朋友继续进行游戏。对句子稍作学习。
Game 4 <抢板凳>
请幼儿上台进行游戏,在围圈圈走动时,要说出句子These are…,当老师说Stop,立刻停下,抢板凳。请没抢到凳子的幼儿,从三张卡片中选一张进行回答These are…
Step5 Review words
将所有卡片出示给幼儿,请幼儿依次读出单词,并回答句子。请小朋友和小动物再见。
信息公开课教案 篇10
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周琴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图片的打开方式
2、熟悉Windows 图片和传真查看器
二、教学重点:
1、“我的电脑”窗口
2、看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看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准备:讲收集好的图片发送到学生电脑里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照相吗?(喜欢)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二、学习指导
1、指导学生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指导学生双击“磁盘D”打开D盘窗口。
3、听从指挥继续双击相关文件夹,打开“个人照片”文件夹
三、欣赏图片
1、简单介绍图片显示出来的不同方法。
2、指导学生把鼠标指向某一文件
3、指导学生在指向的文件上右击。
4、指导学生在弹出的菜单上先指向“打开方式”,在子菜单上单击“图片查看器”。
5、指导学生使用“图片查看器”来浏览图片(单击“上一张”、“下一张“按钮)。
6、一直单击“下一张”按钮,欣赏完所有的图片。
四、熟悉“图片查看器”的各项按钮的用途
1、指导学生通过“最大化”按钮,来最大化窗口。熟悉最大化和最小化。
2、认识以下按钮的功能(一边指向并单击一边观察)
3、指导学生单击“最合适”按钮
4、指导学生单击“实际大小”按钮
5、指导学生单击“开始幻灯片”按钮
6、指导单击“放大”和“缩小”按钮
7、指导单击“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8、指导单击“删除”“打印”“复制到”“关闭这个程序打开图像以便编辑”
大赛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1
第一:Greetings.通过打招呼和老师与学生正站着和坐着的对比, 引入图片上的男孩正在看电视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Learn the Key Vocabulary由于课文内容简单扼要, 没有情境铺垫, 学生难以进入学习语言的状态, 因此创设循序渐进的情境非常必要。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学生熟知的明星和他们的老师及同学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比如打球唱歌跳舞吃饭睡觉打电话读书等等, 把学生从轻松的情境里带到学习新知中去。通过问答方式, 以旧引新。
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提供信息, 引出本单元的重点短语和句型。
重点短语:watch TV、do homework、eat dinner、read、talk on the phone、and so on
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What’s he/she doing?
He/she is….
Is he/she doing…?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紧接着通过图片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练习中。
第三:Guessing Game接着通过猜测所呈现的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的动作进一步巩固了现在进行时的疑问句否定句以及回答。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课堂气氛。
第四:Listening Practice and Pairwork文中安排的听力练习由易到难, 能让学生展示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 轻松完成给对话排序, 从而使学生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主动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初步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
第五:Learn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要求学生课前作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 搜集与现在进行时相关的资料图片;再通过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自己的资料与课本资料, 通过探究、模仿练习得出现在进行时的规律, 达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的目的。然后叫学生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句型。
主语+am/is/are+动词的现在分词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找出记忆的规律。) 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但我在这一环节中, 由于时间安排与题量不当, 没有发挥好小组与搭档的互助学习精神, 缺少生生互动, 仓促释题, 没有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同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会吸取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课堂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公开课教案《鲸》 篇12
听障二班 姜艳蓉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于是鲸和虾将军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为什么虾会不让鲸进去呢?相信大家学了《鲸》这一课一定会用充分的理由平息这场争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方面?分别是文中的哪些段落? 2:提问以上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课文。
1、过渡: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我们可以把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归结为它的生活习性。
2、问你对鲸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汇报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鲸的体形特点
(1)是什么引起你的兴趣,从哪儿看出?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鲸的大?(出示课件感受鲸的大)这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2)小结写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和例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3)齐读:感受鲸的大。鲸的进化
(1)鲸是怎样进化的,把自己当作鲸,给同学们说说“你”的进化过程。(2)理解哺乳动物的含义。
(3)从鲸的进化过程中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鲸的分类
快速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出示课件比较不同)鲸的生活习性
(1)过渡: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读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波浪线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
(3)鲸在睡觉时又是怎样的呢?动手画一画。(出示课件)(4)幼鲸的生长告诉我们什么?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鲸的了解又进了一步,科学家们也正在不断的研究怎样让鲸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然而至今,鲸鱼集体上岸“自杀”的原因、虎鲸之间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等,仍旧是个不解之谜。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不断地探索,在不久的将来能揭开这些不解之谜。
板书设计:
鲸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 : 须鲸 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肺
睡觉
作文公开课教案 篇13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新材料作文;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训练学生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能否由表及里的展开联想。
教学步骤:
一、1、学生例行发言,演讲优美散文。
2、讲评发言。
3、多媒体展示主题内容:
新材料作文:
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不限文体,是介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的来源及形式
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对所给材料的使用原则:
应有明确的“引材料”的痕迹不仅开头要概述引用,还要在中间适当提及,在结尾可以再一次的回扣材料,做到“善始善终”。
材料作文的组成“引——析——点——联——结”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小和尚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老觉得修行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他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他再也没法忍受了,就向老禅师发牢骚,说自己没有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山腰的工地上,石匠们正在为本寺加工佛像,你反正也静不下心来,就跟他们去劳动吧,做个帮手,学点手艺„„”
小和尚一听,居然特别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出去透透风、乐呵乐呵了。
可是,三天以后,小和尚来找禅师,他满脸歉疚:“师傅,我还是回来修行吧,连四角八棱的粗糙岩石都能在工匠的雕琢下变成仪态万方的石佛,何况我是一个人呢?”
老禅师舒心地笑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写作指导:为什么作文法;观世音菩萨作文法
讲评: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作文材料,故事内涵丰富。在作文时要找准切入点,才可以准确构思立意。
这则寓言中有三个主要形象:老禅师、小和尚、“佛像”。因此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这三个主演的具象去切入。
从老禅师的角度,可以概括出
“教育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
“正确引导的效果要比一味的说教要好”
“给与亲身体验的教育,远远胜过那些空洞的说教” “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等。
从小和尚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
“ “信心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要走向成功,不仅需要信心,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欲速则不达”
“领悟真理,往往需要源于实践的体验”
“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树立雄心,激励斗志,从而走向成功”
二、思维训练
风筝:
1、风筝在天空飞翔,总要有根线牵着。
A、你认为自己已经超世脱俗,可总也摆脱不了与生俱来的羁绊。B、你飞到天涯,也找不到绝对的自由。
2、风筝都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果尾巴向上飘起来,它就要一头跌下来。
A、你之所以升得高高,是因为你始终都未将自己的尾巴翘起。
3、根据风筝与地面的联系。
A、你之所以升得高高,是因为你时刻都牵挂着下层的人们。B、你是小朋友们放飞的一颗童心,在蓝天白云间游弋。
C、你身在天空,魂系大地。
(1)把“手”伸开,其正面、反面、侧面各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全面看问题”,或“不要片面看问题”。
(2)把“手”伸开,其中四指并拢,一指旁逸;由此我们
可以联想到“凡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存在着不同意见”。
(3)把手攥起,就凝聚了力量;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团结就是力量”,或“要团结,不要分裂”。
(4)五个手指,各有各的功用;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要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要扬长避短”。
(5)五个手指,其各有短长;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用人如器,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辐射联想,就是围绕一个事物从多角度去思考。围绕一个事物从多角度去思考,由事及理,由物及理,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开拓意蕴,使立意丰富多彩起来。
“以水”课本:雨中登泰山荷塘月色秋水不积小流
生活:生命之源文化之根水土保持说“渝”
状物(形、色、质、变、用):不平则流水滴虽小滴水穿石一江春水源头活水
空间:往低处流项羽、石达开与水有容乃大时间:载舟覆舟以水为镜逝者如斯
名人:庐山之水黄河之水天姥之水
心理:五行之水心如止水智者乐水脉脉的流水
“镜子”以云,以太阳
“雪”夸奖,批评其脏水,见不得阳光。
作业:朱熹有诗云 “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