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教案

2024-07-04

乡愁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乡愁公开课教案 篇1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并能迁移模仿,掌握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初级形式和方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导入语: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

每一个游子心中最重的行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家身影,解读情怀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自由读,不断体会诗歌内容。

3、听范读,加深体会。

四、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全体同学)

2、3、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A)组同学 再读1—4节,加深体会。

五、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B组同学)从哪些

词语可以看出来?(C组同学)

2、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意象)中?(A组同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体同学)(教师小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4、再读感知

六、布置作业:

1、搜集诗词中关于写“思乡”、“愁”的诗句

2、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乡愁公开课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诗歌, 分清节奏, 读出感情。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 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 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 读准语气, 体会感情;自由诵读, 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 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 收集作者资料, 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 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 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 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 老师很喜欢读诗, 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 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 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 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 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 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 (1892-1978) ,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 写于1921年10月24日, 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 因此, 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 初步了解内容。 (导学:抓诗题, 快浏览, 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 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读准字音, 分清节奏, 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 小组竞赛, 看谁背得快。 (导学:理清思路, 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 描述画面, 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 要求节奏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 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 (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 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探究成果, 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 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 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 竞选答案, 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篇3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乡愁程红娟微课教案 篇4

一、情境导入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有很多表现乡愁的诗句,例如: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啊,游子思乡,故乡难忘。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和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台湾诗人,著名评论家,优秀翻译家。1982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作品的重要内容。1972年,饱尝了23年乡愁之苦的作者终于按耐不住,在台湾的寓所内,用了仅仅20分钟,创作了《乡愁》,道出了两岸人民共同的思乡曲。主要作品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朗读吟诵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读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深沉,所以读时,语调要深沉一些,语速要缓慢一些。

四、披文入情

现在同学们,我们一起披文入情去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感人。

第一节

作者小时候外出求学,思念母亲。一枚“小小的邮票”可以使作者用家信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既是对母亲的,也是对故乡的,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第二节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思念,那“一张窄窄的船票”能使作者回家与爱人团聚,了却了作者无尽的牵挂。第三节

“一方矮矮的坟墓”,使作者与母亲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第四节

“一弯海峡虽是浅浅的”,但它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使千千万万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在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千千万万人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按照时间顺序,情感也层层递进,不断得到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代表千千万万人的家国之思。表达了诗人渴望团聚,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

五、拓展延伸

接下来是拓展延伸,时事链接,请大家看大屏幕(幻灯片)朱玉伦:12年任国民党主席

马英九:台湾地区领导人

这些图都在向我们释放一个信息: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正应了那句话:分久必合。这是历史的潮流,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能够重回祖国的怀抱。

六、作业布置

乡愁公开课教案 篇5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初一历史公开课教案(12课) 篇6

12课

元朝名族关系的发展

主讲:杨爱香

一、课标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元统一全国

行省制度

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元世祖重视农业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元大都和泉州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通过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3)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

(2)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3)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做出的贡献。(2)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用生存环境的能力。(3)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三、教学重点:元朝的大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问题讨论探究法

五、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腾格尔歌曲《天堂》

师问: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着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她是哪个民族?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二)预习

让我们来比一比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快速预习教材,独立完成《金榜学案》预习热身的题目。前5名完成又快又对的同学分别给予小组计分1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成吉思汗被人赞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2、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

3、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4、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5、元朝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元朝民族大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堂展示小组探究结果,教师点拨。

(五)知识盘点

1、四个重要的历史年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2、四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黄道婆。

3、一个重要的制度:行省制度

4、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六)当堂检测:闭卷完成基础训练,其中选择题必做,探究乐园每小组1、2号同学必做,其余同学选作。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评课程序,评课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初中数学的公开课,并非一般的课堂教学,它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基本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境创设,表达交流、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以及运用辅助工具的能力及水平。因此,如何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操作要领。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那么,我们如何来评价一堂公开课呢?

一、评课程序要合理

教研组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组(备课组)长、教研员或专家主评,再由听课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评议。执教者自评时应先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说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以及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再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在课后说明授课过程中内容及知识体系把握的准确程度、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二、评课内容须明确

评课教师要把被评的课与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特点联系起来,从听好课,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从教的角度去看待主导者的优势、特色、风格,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活动的创造性等。因此,听课时做的记录就要讲究了,一般有两种形式:实录型和选择型。前者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所以不可取;后者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选择某个侧面或某些问题,如授课人的特色、方法的运用、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有利于评课时,依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评课者评教学流程,一是要看教学流程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流程的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流程实际运作的效果。重点要对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主要看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统一,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评价时我们不仅要看常规教学,更要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否落到了实处。

三、采用以生为本的科学评价标准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在一节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发落”。老师也呆住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就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行使。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学生能否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对待,不至于让课堂成为某几个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否有机会表达,老师是否千方百计把学生往唯一的答案上引,老师能否从一些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三评学生的收获。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作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科学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评价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课,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地引导新课改走向深入。

总之,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有效评课就是善于说服别人,而善于说服别人的关键在于知道“为什么要评课”,熟悉“怎样评好课”,吃透“评议的内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一句话,评课得就课论课,实事求是;评课得恰如其分,一针见血;评课得字字珠玑,点到为止,真正成为广大执教者进步的“阶梯”,听课者学习、切磋的“平台”,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学校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实验田”。

参考文献

[1]唐永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J].数理化学习,2010(12).

[2]刘玲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1).

断句公开课教案 篇8

朱素梅

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结合课文例句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

2、以课文为载体,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并在练习中运用所学方法,力求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阅读《中考总复习》P99页考点B2内容 趣味故事引入 新课

一、什么叫断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或句子标出停顿

二、细品读

知方法

巧断句

1、展示所学课文的典型句子,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断句方法。

2、教师小结文言断句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2)、看虚词(3)、标对话(4)、找句式(5)、明修辞

注意: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三、课堂练习--中考真题

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9

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吃的转变过程。准备

1.请班里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兔,表演无论谁给他吃菜都摇头的情景。

2.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头饰一只。

4.故事磁带。

过程

1.给“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儿扮“小兔”,幼儿给“小兔”吃蔬菜,并说:我给你吃XX。――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办法让小兔喜欢吃蔬菜吗?

2.欣赏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样的小兔?它不爱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办法让小兔什么都爱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3.看挂图欣赏故事。

――爸爸让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样?

――为什么小兔原来不爱吃的菜现在变得真香、真好吃了呢?(帮助幼儿理解劳动后会有饥饿感)

4.谈话: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你有不爱吃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爱吃?

――通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体更棒

建议

1.日常年餐前,教师可介绍当天午餐的内容,对一些幼儿可能不爱吃的菜进行描述,增强幼儿的食欲。

2.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引导家长多带幼儿参加劳动,如洗菜、拣菜等,使他们对吃蔬菜产生兴趣。

附:露水蘑菇

吃饭的时候,小兔这也不爱吃,那也不爱吃。妈妈问:“吃蘑菇好吗?”小兔说:“不喜欢。”妈妈问:“萝卜呢?”小兔说:“不喜欢。”妈妈又问:“吃青菜吧?”小兔子说:“我不爱吃。”爸爸说:“露水蘑菇爱吃吗?”露水蘑菇是什么样的?小兔从来没见过。他赶紧说:“露水蘑菇,我想吃。”爸爸说:“露水蘑菇要到菜园子里去吃。”

第二天清早,爸爸拿着大篮子,带着小兔来到菜园子里。小兔看看大篮子,里面装着蘑菇、萝卜和青菜,可是没有露水蘑菇。小兔说:“哪有露水蘑菇呀?”爸爸说:“等一会儿就有露水蘑菇了。”说完,就在菜园子里松土、拔草,劳动起来。

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篇10

一、调整心态, 理清认识

我们清楚地知道, 教师怕上公开课, 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 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 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 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 是来交流切磋的, 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 用眼神与听课者对视交流, 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 上课教师就能接受听课者, 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 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上公开课时, 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情况。如果教师能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 改变这种心境, 就比较容易进入上课状态。既然是学习, 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 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 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 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想通了, 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 教师只要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 这样就能逐渐进入状态, 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很容易上出精彩的课。

二、认真准备, 注意选题

公开课一定要恰当选题, 课型不同,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公开课有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三种类型, 在选题时要从各种类型加以考虑。竞赛课目的明确, 即充分展示个人教学水平。竞赛课通常为异地课, 要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学环境, 所以选题要符合当地学情, 对当地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内容深度、教材版本, 以及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和学习程度等信息作充分调研, 然后根据调研信息, 结合个人优势选择课题。示范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选题一般应注意几点:第一, 从内容上讲是教学中的重点、难度, 具有普遍性, 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惑、需要引领的问题;第二, 要体现出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性。通过示范课, 能真正反映出讲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有利于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研究课重在“研究”二字,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选题范围比较广, 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困惑, 也可以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索, 还可以是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全面思考, 构建框架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同样的40分钟, 同样的教师, 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如在示范课“百分数的认识”中, 我首先让学生玩“丢乒乓球”的游戏, 让大家在玩中体验命中率;在学习百分率之后, 让学生不断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中学习认识百分数;最后, 让学生看成语说百分数, 玩石头剪子布算百分数, 读有关百分数名言掌握百分数。一节课下来, 学生意犹未尽, 我也很轻松。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才能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四、反复试讲, 不断修改

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 试讲是非常有必要的。试讲的目的, 是通过试讲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试讲, 试讲也并非越多越好, 我个人认为五遍即可。第一遍, 自己讲, 主要是熟悉教学环节和教案, 检查各个环节有没有大的纰漏, 主讲教师不必过于在乎教学的效果怎样。第二遍, 邀请两到三位教师旁听, 教师要努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随后, 请这几位教师评课, 对于不同教师的意见, 要虚心听取, 没有必要进行多余的争辩, 对于相差很大的观点, 可以尝试接受并加予检验。经过第二遍的修改后, 第三遍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及其学校领导参与听课, 这样做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去思考这堂课, 同时也可以检验原来修改的效果。此时, 主讲教师对于听课教师、领导评课的意见,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 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授课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取舍。第四遍, 关门自己讲, 因为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成型, 可以有小的改动尝试, 建议不作大的改动, 同时仍要熟悉教学环节。第五遍, 邀请部分教师和领导再听一次, 主讲教师必须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相当于正式课的模拟, 并仔细检查各个环节还有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五、临场发挥, 升华课堂

首先, 克服紧张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 进课堂还紧张, 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 通常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是和学生交流一下,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次, 要有课前调动。我讲公开课, 从来不去提前熟悉学生, 但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 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 这样可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除了要有激情, 还要注重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 就是临场高效发挥, 争取课堂的升华。

六、课后反思, 总结提升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的实践者。”课后反思, 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拓展。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因为,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设计”;二思“上课效果”;三思“教学策略”;四思“精彩片断”;五思“评价手段”;六思“疏漏之处”。因此, 一节课下来, 主讲教师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上课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临场应变以及课堂操作等环节, 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 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的课要有经验积累, 效果差的课要找出原因, 并在教案上的“课后反思”栏内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总之,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定位要准确, 思考有深度。

英语公开课教案 篇11

Unit 2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学习目标:

1、学习单词:PE、Art、music、has、plays、sleeps、watchs2、学习语句: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3、口头运用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这类的语句询问不在场的人的日常活动。能用She plays football.这类语句回答。

学习重点:

1、熟练认读单词:PE、Art、music、has、plays、sleeps、watchs2、熟练运用She plays football.类语句回答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类问句。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

二、复习引入

1、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生抽图回答后,出示sleep图片,并说We also sleep。然后教学单词sleep2、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生抽图回答后,出示PE、Art、music图片,并说We also have PE、Art、music。然后教学单词PE、Art、music3、Does Sam have Chinese at school?

Does Sam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

4、OH, you are great!Now,let’s learn MODULE 6 Unit 2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三、课文学习

1、I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How about Lingling?

Now,listen to the radio,then find.2、Listen and look.3、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2)What does Lingling have at school?

4、Listen and repeat.5、找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6、利用老师展示的图片,如踢足球、游泳、语文、数学、美术等make some sentens(say about Lingling).四、游戏巩固

1、三人小游戏。

A问B: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B答:I……

然后C问A :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 What does he/she have at school?

A答:He/She……

在游戏中提醒学生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2、传语游戏

B问A: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A 答:I……

然后C问B :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 What does he/she have at school?

B答:He/She……

然后D问C ,C答,以此直到小组最后一个,再由这位同学把听到的别的同学转述的话表达出来,看是否和第一个同学说的相符。

四、课堂小结

公开课《赶海》教案 篇12

11.《赶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赶海场面的品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2.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

把握具体词语感受赶海乐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大海图片导入,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引入课题“赶海”。

二、活动

一、回顾热身 1.朗读字词

嘿 哎 咦 哦

追 摸 擒 捏

浪花 海星 螃蟹 大虾

赶海 趣事 暑假 舅舅

不甘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长须 俘虏 喧闹 沐浴 2.朗读课文

3.课文中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活动

二、感受赶海之“趣” 1.出示活动要求:

⑴找“趣”。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趣事”。

⑵想“趣”。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这件事写得生动有趣的?圈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

⑶读“趣”。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趣”的感觉。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展示反馈

学生展示,朗读相关语句,表演动作,体会赶海的乐趣

活动

三、体会叹词之妙 1.出示语句,体会感情。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2.拓展迁移

⑴哎,他终究还是没有来!

⑵哎,这就对了!⑶哎,小声点。

⑷“李梅!”

“哎!我在给病人换药,一会儿就来。”

⑸哎,怎么少了一个?

3.出示练习,根据句意填上合适的叹词。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着小作者来到沙滩上,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感受了大海的美,赶海真是其乐无穷啊!

四、布置作业,小练笔。

作文公开课教案 篇13

——话题导引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林瑞堉

教学设想:

《 2013年广东高考年报》分析指出:“作文题是采取用文字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命题形式„„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题目属于故事型的题目,但是同样地具备的题目的特点”。2014年汕头一模作文也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然而很多学生因为对这类作文题型接触较少,加上没掌握好审题的方法,因此所写作文出现很多偏题甚至离题的现象;另外部分学生的作文虽然及格,但立意并不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选取这类命题形式的作文题,重点训练学生对此类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的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话题导引型这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训练学生确定作文立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话题导引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重点:

话题导引型新材料作文立意的确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3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8.43,2014汕头一模作文平均分:约33.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这类作文题型的审题不当。2013年的高考年报分析也指出:“作文题是采取用文字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命题形式„„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题目属于故事型的题目,但是同样地具备话题导引型的题目的特点”,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掌握这类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作文材料如何解读?

(一)“三读”

第一遍:整体阅读,确定作文材料的中心话题(写作范围)

第二遍:找角度

第三遍:根据不同角度,确定立意,并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作文立意

(二)例题示范——2014广州一模作文题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

作,不得抄袭。

分析:

第一遍:材料的中心话题——“中学生校服涂画”现象

方法1——找提示语(如:就„„提出建议、就„„展开讨论、对此(就此)展开讨论)

方法2——找材料中的相同点

第二遍、第三遍:找角度,定立意。

1、从不同对象入手:

学生:画机器猫、明星签名、试笔——支持——校服可以涂画

老师:洗掉、洗不掉涂——反对——校服不应涂画/尊重校服

2、从分析原因入手:即中学生为什么要在校服上涂画?

原因1——彰显个性——彰显个性,理性追求

原因2——校服便宜——爱惜校服

——价值取向的问题——校服,学校的一张名片

原因3——好看——审美问题——整齐划一的校服最美

3、从怎么看待(解决)问题入手:即怎么看待(解决)学生校服涂画的行为。

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尊重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结:

方法:

从不同对象入手:或提炼观点,或分析内容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怎么看待(或解决)问题入手

注意事项——(1)立意的确定要注意命题者的思想倾向。

(2)立意的表述尽量用一个言简意赅的,能鲜明表达出作者观点的句子。

(3)学会在众多立意中筛选出合适的,适合自己发挥的立意进行作文。

(三)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60分)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

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

甲: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低价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丙: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持。

丁:关键还是书店自己。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

乙: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都在经受挑战,何止书店业啊!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

第一遍读:找中心话题

中心话题——实体书店倒闭、越来越少

第二遍:找角度

1、从分析原因入手;

原因1——网络书店的冲击——守住实体书店/实体书店不可替代

原因

2、国民阅读方式改变,阅读量减少——全民读书,支持实体书店/守住实体书店,营造文化氛围 原因3——政府无扶植

3、从如何看待(解决)问题入手。

如何看待——实体书店不可替代/实体书店,突显城市的人文气息/实体书店,我们的精神家园/实体书店,心灵的一片绿洲

如何解决——丁——靠自己,办出实体书店的特色

——乙——迎接挑战、面对挑战——完善自己,迎接挑战/

实体书店应以创新迎接挑战/

实体书店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实体书店面对挑战,要内外兼修

第三遍: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

1、守住实体书店

2、守住实体书店,营造读书氛围

3、实体书店,突显城市的人文气息

4、全民读书,支持实体书店

5、完善自己,迎接挑战

6、办出特色,经营好实体书店

7、实体书店应以创新迎接挑战

8、实体书店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9、实体书店面对挑战,要内外兼修

(四)小结:话题导引型材料作文的解读方法——“三读”、“二找”“一定”

初读:找中心话题

再读:找角度

三读:定立意

(三)布置作业。

2014届佛山一模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14

课题:奥林匹克风班级:初一(2)班教师:朱冰林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加欣赏、演唱和交流等活动,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奥运之情,了解有关知识以及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情感。

2、经过学习能带着感情演唱〈奥林匹克风〉,能较为熟练地跟唱英文歌曲〈手挽手〉,欣赏歌曲〈我的太阳〉。

教学重点: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有感情演唱。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欣赏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演唱歌曲〈茉莉花〉

三、新课内容:

1、导入新课: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多少人为之欢呼,多少人为之落泪,奥林匹克代表全人类和平、友爱的梦想,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请同学们欣赏艺术家的激情歌声。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

2、学唱歌曲〈奥林匹克风〉

歌曲为大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流行歌曲风。第一乐段采用素材重复的手法,旋律朴实、深情、流畅,充分抒发了〈奥林匹克风〉给人们带来的欢悦,第二乐段曲调激动,逐步推向高潮,表达了华夏大地、神州苍穹无处不在的奥运之情,第三乐段浓缩再现了第一乐段,进一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奥运的期盼和祝愿,全曲表达了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全球人民的和平友爱之情。

采用灵活方式学唱,可以跟琴唱,也可以跟录音唱。用和谐的声音、恰当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

3、欣赏歌曲〈手拉手〉

这首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满怀激情,采用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结构为带不再现的但二部曲式。歌曲A段旋律宽广,富有气势,带有较强的号召性,B段节奏铿锵有力,唱出了全世界人民“手拉手”促进团结与和平的共同心声。

4、欣赏歌曲〈我的太阳〉

这是一首著名的、具有浓郁意大利民间音乐风味的男高音独唱曲,乐曲采用G大调,2/4拍,结构为带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第一乐段旋律流畅,歌唱性强,赞美了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第二乐段将爱人喻为灿烂的太阳,最后在辉煌的高音中结束。我国申奥成功后,为了庆祝申奥成功,在紫禁城举办了一场“为中国放歌”的演唱会,请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来演唱,给演唱增添了新的光彩。简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意大利人,现今最优秀的男高音之一,能演唱抒情型的和戏剧型的角色;多明戈,西班牙人,当今最为全面的男高音,擅长歌剧的演唱,同时又是一个优秀的男中音;卡雷拉斯,西班牙人,抒情男高音,并擅长演唱音乐剧,1987年患上血癌,1988年治愈复出仍名声不坠。

小结:

上一篇:最全餐饮礼仪介绍下一篇:帮小鸡出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