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

2024-07-27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10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1

从小到大,糍粑总觉得和书本上那些所谓的“伟人们”隔着亿万光年。

觉得,他们是从打娘胎出来,就头顶着的巨大光环的那种。

初中历史课上,也被迫咿咿呀呀的背过不少他们不少“灼灼战绩”,但是内心却从来没有一丝真正的触动。

他们对糍粑而言的意义,仅仅是,写在文综答题卷上的一道几分的填空题。

可是,当在大银幕中,直观感受他们是如何,艰难的从“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走出来”。糍粑渐渐明白,所谓“伟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毫不夸张的说,《建军伟业》是糍粑在这个暑假,看过得最感动,最触动的电影。

虽然同为主旋律电影,《战狼2》总给糍粑一丝刻意的尴尬,虽然也被国产难得的精心制作所感动,推荐大家去观看,但是到底,糍粑真的谈不上喜欢。

但是,这部电影就不同了,他的剧情是观众早早就熟知的,就是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发生的历史。

它仅仅是尽量真实的还原那段历史,并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泪点”或者“燃点”。可是,即使二刷的时候,糍粑还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实,最初确定刘伟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诧异,毕竟,选择香港导演拍摄这么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还是第一次。

据说,当时为了拍摄,他还特地恶补了一个月的近代史。但是,从最后的效果呈现来看,糍粑觉得是非常棒的。

电影的灵魂,始终都是故事本身。特效什么的只能算是加分项。否则,就如同许多好看的小鲜肉,徒有外表的美丽,眼神却空洞而无趣。

而《建军大业》里面的故事,本身就有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第一次看完之后,糍粑是觉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在不值一提。当和他们当年艰难的一步步打仗,克服种种困难相比较起来。

甚至来说,在战火纷飞、政权分裂的年代背景下,当今所有“不愉快,想不通”的各种纠结,都不过是矫情。

最可怕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当年他们发动武装革命,思考着中国未来,拿着命去为后人们搏出一片天的时候,年纪甚至比我们还要小。比如,在1927年的时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

周恩来仅29岁,

叶挺、贺龙31岁,

刘伯承35岁,

朱德年纪最大,但也不过41岁。

而当年:

毛泽东刚34岁,

聂荣臻28岁,

陈毅26岁,

罗荣桓25岁,

陈赓那年24岁,

邓小平23岁,

谭政21岁,

粟裕、林彪只有20岁,

张宗逊更小,只有19岁,

就连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不过22岁。

而我们的二十多岁呢?

糍粑觉得很惭愧。不知道,他们知道了当今许多不珍惜生命,颓废生活迷失自己的年轻人,会不会感到失望。

当然,很快糍粑就释然了——

也许,他们革命战斗,为的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吃着外卖,在空调房里伤春悲秋;而不用和他们一样,每天面对的都是生离死别这种大事情,不用小小的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历史使命。

毕竟,如果一直有人呵护照看,谁会愿意长大?

和很多人一样,全片糍粑最为感动的部分,就是三河坝那场战役。

领导人,朱德。

任务是坚守三河坝三天,为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大部队转移。他的兵力仅有三千,可是河对岸的钱大钧兵力却有三万,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终于撑到了第三天凌晨,他们剩下也只有几百人了。为了保留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必须要留下一部分拖住敌人,带着剩下的大部分人转移,去和其他人汇合。

据说,当老戏骨黄志忠在演绎那一场生离死别的戏时,一番眼含热泪时长120秒的激情演讲,使现场200位群演深受感动,不自觉地留下眼泪。

尤其是,当听到很多士兵,用沙哑的嗓子主动喊出“我是孤儿,我愿意留守原地”的申请后,真的是直戳糍粑泪点。

人性真的是好复杂的东西。

为什么有的人舍己为人,挺身而出,哪怕明知道这是生命的代价;而又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可以对着自己的同学、朋友下毒甚至“磨刀霍霍”?

这部电影,可谓把糍粑的原本略微扭曲的价值观,硬生生给“掰直”了。

还有两处特别打动糍粑的细节是,尽管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在战场上无兄弟。但是,对于勇士,他们却都是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

比如,当结束战斗之后,看到废墟里的他们,致以军礼或者予以厚葬。

而相反,无论是钱大钧还是贺龙,对于出卖情报,不忠诚的叛徒,利用完之后,都是毫不心慈手软的直接开枪处决。甚至都不带看一眼的。

这大概就是,“重于泰山”与“轻如鸿毛”的区别吧。

毕竟,一个连对于自己信仰都可以轻易背弃的人,也是无法得到对手尊重的。

只不过,那些所谓的背叛。

也是建立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上吧?

(糍粑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写的比较多一点......)

接下来,不扯感情了,聊聊导演的拍摄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比如在”四一二“政变前后,学生的游街、军队的暴力镇压等等。非常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的剪辑和画面的衔接让人看着很舒服。

电影只有一百三十三分钟,如何在这短短两个多小时内,从“南昌起义”讲述到“井冈山会师”,还是非常考验导演功力的。

在大环境的表达上,运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用以展现激烈的战况或者大屠杀的满目疮痍。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用一字一句,一个镜头画面就能够清楚的向观众传达出导演想要说的话。

当看着战场上的尸横遍野,河边的红色血水。不需要导演在银幕上显示“好惨的战况呀”,观众们就能一览无遗。

同时,剪辑的过程中,导演又运用了大量的交叉镜头,比如一封信的内容,让收到信的三拨不同的人,接力似的念出来。而从他们的神态中,每个人的心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为一部人数众多的戏,《建军大业》几乎所有的重场戏都是群戏,有时候甚至是几方实力交替出现,相互制约。

就好像《无间道》那样,营造了一种宽银幕美学,尽可能多的人,在画面中装进尽可能多的关系,因造出紧张感和压迫感。

由于人物众多,难以抓到个体,因此刘伟强就把整个参与的将领们,处理成一个斗志昂扬的集体。

而这些人的交替出现,随着编年体的故事进展,一个个登场亮相,这样时代英雄风起云涌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柚子

(这段评论,糍粑认为非常精准了,于是就直接搬过来了,但有部分删改)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

太多的名人,尤其是以娱乐圈的许多流量小生。世人们,对他们也仅仅停留在,“认识”,或者“喜欢”上。

至于“肃然起敬”,亦或者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类的感觉,至少对糍粑而言,基本上已经灭绝多年了。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于那些奋不顾身的勇士们,让糍粑从心底中,长出了“敬重”的嫩芽。

终于知道了,原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并不是一句硬凹出来的口号,而是一群人,真实的追求与信仰。

最后的最后,糍粑为小鲜肉们说几句话吧。

尽管影评里面有很多小鲜肉,比如,鹿晗,李易峰,刘昊然,马天宇,周冬雨......但总的来说,他们表演还是不会让你太出戏的。

所以,如果大家仅仅是因为担心,鲜肉们的存在会降低影评的体验度的话,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实,这部电影中,“老戏骨”与“小鲜肉”之间的互相飙戏,又何尝不是一种电影的传承呢?

只是,未来岁月中,他们能否真的扛下,娱乐圈演技这面大旗,就不得而知了。

公众号:去吧皮卡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2

《建军大业》观后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军90周年,8月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支部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影片中的人物和历史令人感动,使人深思。

影片《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志士为代表的先驱们为挽救革命,在江西南昌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事件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度还原了当初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中国的决心。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以身为共产党员为荣的价值观之外,我们更应看到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本质: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其先进性,就必须要有敢于质疑、敢于说话的革命精神。影片中陈独秀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要求缴枪求和,妄图和平,而毛泽东却敢于站出来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枪杆子里出政权”,虽被赶出会议室,但足见其魄力。

保持革命精神,提倡艰苦朴素、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层层打击下仍顽强不屈反抗的精神支柱。影片中当朱德率三千人阻断敌军三万人追击,最后撤退时需要两百人断后时,九死一生,几乎所有人都要求留下,当最后身为营长却主动留下断后的蔡晴川在身中数弹后却坚强地爬到引爆器前把炸弹引爆,当我们为此流下至诚的泪水,也足见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一种信仰。电影中毛泽东说:“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军队在物资极度匮乏,敌人众多而强大的环境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靠的就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3

黄建新之于主旋律电影颇有发言权,《建国大业》用明星的人海战术为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开辟一方新大陆,之后《智取威虎山》又成功嫁接红色经典与香港导演的类型片特长。这次将《建军大业》交到刘伟强手里,黄建新压力与信心“齐飞”。“电影《建军大业》是我从业以来接触的‘最特别的任务’。”黄建新称,“习总书记曾经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而电影《建军大业》所聚焦的,正是那些在波澜迭起的革命岁月中,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的不计其数的热血英雄!”

谈到《建军大业》剧组的创作过程时,黄建新介绍道:“这部电影仅剧本就反复打磨了两年,每位演员在进组前都做足了资料文本功课,也接受了专业级的军事训练,所有主创都不遗余力地为《建军大业》奉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可以说,大家百分之百的热情和投入,必将使这部展现燃情岁月、洋溢着青春激情的电影作品大放异彩。”

“与我之前监制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一样,电影《建军大业》一定会成为一部让观众激动、让观众喜欢的热血巨制!”谈及电影《建军大业》的品质,黄建新信心满满。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4

朱亚文的周恩来不是常见的文质彬彬、儒雅沉静的周总理(或准总理),而是独当一面的军校领导,英挺坚毅,有地位和影响力,是深思熟虑的军人周恩来,朱亚文把这种战斗者和思考者的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我非常非常喜欢。

周恩来在本片中是第一男主(不接受反驳),他几乎和所有相关主要人物都有接触和交流。朱亚文演出了他在不同环境中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有挑拨有安抚有说服有直接怼有理想共鸣,但沉稳坚定的内涵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决策者,哪怕是面对毛泽东的时候——我特别要给他和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前途的讨论点赞,话不多,但抓住了当时党内路线矛盾的重点。而且你能看得出,周恩来不是被毛泽东说服,而是他选择了毛泽东,这种微妙的区别在短短的交流里表达得非常到位。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5

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等帅气的偶像演员在引来关注度的同时,也遭遇了对形象和演技的质疑。“我们当时看历史照片,就觉得帅哥好多,而好多人是留洋归来,文化层次很高,他们那么有理想、有气质,选的演员是和他们的气质对等的。”黄建新说。正如此前有评论家指出,对于年轻偶像演员不能一味抹杀,应给他们通过参演主旋律片成长的机会。

能够出演主旋律影片中重要历史人物,对年轻偶像演员来说,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信任。参与《建军大业》的不少年轻演员都将此视为幸运,也通过努力和拼搏让导演和监制感慨“没有选错人”。

饰演林彪的马天宇第一次接触主旋律题材,“我每次进组的时候觉得压力好大”。接到这个角色时,马天宇害怕了好几天,为了战胜自己,他花了很多工夫查资料,去了解林彪在东北那一场战役中是怎么能打胜仗的。“在拍的前一天晚上看剧本,我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要把自己放在情境和角色当中。以前演戏的时候都不觉得每一场戏演完了会很累,但这次每一场戏拍完我都会觉得很累。当你真的投入进去,其实身体上是不累的,更累的是精神上。”

欧豪饰演的叶挺是一位“战神”,在战场上,仿佛子弹都躲着他走。有着舞蹈基础的欧豪在战斗的狂放中加入一种舞蹈韵律,让这位叶挺更显帅劲。

饰演粟裕的刘昊然有场腾飞起来越过南昌城街道挥刀砍断敌军士兵胳膊的戏,背后有20个炸点,“我也算是被炮火洗礼了”。为了演好粟裕,刘昊然先在笔记本里把所有角色的年纪全部列出,“必须要搞清楚他们之间年纪和职务的差距,包括片中有一些军官,我也上网查他们当时是什么职务,具体都是在做些什么”。

为了表现逼真的战争场面,《建军大业》中爆破戏份非常多,这也是最让刘伟强担心的。每次“炸”完,他都立刻站起来问:“有没有人受伤?”为了保证每场戏按时完成和自身安全,年轻演员必须记住每一个炸点,马天宇在拍一场奔跑的戏时,身后有100多个炸点;饰演陈赓的梁大维因为冲得太猛,忘记了前方半米有炸点,怒吼着向前冲,结果鼻子、眼睛、耳朵都进了尘土,嗓子也哑了。拍完这场戏,也让他对陈赓大将更加敬重。

作为剧中为数不多的“70后”,刘烨笑称:“我在这里面其实算是小前辈了。”他回忆,自己准备戏时经常和剧中大量的80后、90后演员聊天,“看着他们,想着自己当年也是新生代,挺好的。这是特别健康的一种发展。我跟每个人都聊过,他们是抱着特别大的热情来演《建军大业》的,都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太大了,而且他们每部戏都是挑大梁,特别火,但在这里可能没有台词,或只有一场戏。这些孩子的精神我也特别喜欢。”

开拍之前,几乎所有演员都会进组军训,练习正步、跑步、持枪、射击等基本的军事素养。38℃的高温天,在八一厂的场地里,有两三个人都中暑了,但第二天还接着来,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敬业。

提到年轻偶像演员,大家往往都会想到天价片酬。但黄建新透露,在《建军大业》里,“偶像们”都是为了创造人物来的,为了演一次心目中想要演的角色,并不介意片酬高低。“这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很伟大的人,对每个演员都是有吸引力的。有人问我,在片酬上他们是不是做了无私的奉献?我说是。”

刘伟强带领年轻演员围读剧本很多次,告诉他们,饰演的人物要跟从前银幕上展现出来的他们完全不同,要投入想法去演。“我不想他们被演得很闷,因为那时候他们是年轻人,有活力的一面。我觉得应该要有这些精神面貌给观众看。”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6

梦想照进现实的代价,我们无从得知,只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视他人如己出,正如《与妻书》中所言——使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

所谓战士,不单单指在前线扛着枪杆;坚守民主阵地上的各界人士,也在汹涌的暗流中不断挣扎,在反动派血腥的打压中勇敢地发声。可想而知,反动派独裁统治下的世界,就如同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这么一帮人前赴后继地为民主事业倾注一腔热血,才让这个世界得以清明。

在信仰的道路上,赤色的旗帜终究栉风沐雨而屹立不倒。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残的惨剧,多少无辜的将士沦为反动派企图独裁的牺牲品。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需要信仰,这个信仰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证明,历久而弥新。

那一代人的理想是多么纯粹和崇高,他们双手握拳,嘴唇翕动,把铿锵誓词铸成铮铮铁骨,烙在心底,融入血液,用血与肉的代价誓死捍卫心中的领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一盛世,无法真切地体会到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里,我们的党带给先烈的是怎样一种惊喜和希望,我们也无法理解爷爷辈们每次谈及这段岁月时目中闪烁的信仰,那些过往的沉重甚至成为某些非主流声音中的轻佻和不屑,但我们要学会正视淋漓的鲜血。动荡和红色的年代成为他们的记忆,太平昌明的时代构成我们的生活,但请不要忘记尘封在历史中的这段过往,因为信仰的接续和传承不能出现断层,这片美丽的山河渗有他们血液的余温。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7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1927年的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南昌发动起义,史称南昌起义,建立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领导的部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这部电影是一部描写中国军队建立的电影,以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辐线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全过程,体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本片剧情跌宕起伏,很热血,让人看了很激动,全场都觉得热血沸腾。重温那年轻的鲜血与生命写就的历史,追忆90年岁月峥嵘的精神传奇,作为没有亲历过这段历史的新时代的年轻人,也被那个时期的年轻人“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的承诺深深震撼,他们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坚定地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并最终成为迸发出光芒的英雄。“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那些断头流血、慷慨赴死的英雄们从未离开我们,英雄主义也从未走远,而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年,虽然没有面对鲜血的考验,但是对于不同思想的冲击、不同文化的交流,我们更是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坚定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让那南昌城头的星火,燃烧在每一个要走出历史的青少年心里。

庆祝八一,庆祝建军90周年,回首90年风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共产党建立起的人民军队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也是人民军队的作风。人民军队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让我们在战斗中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拖不垮、打不烂、坚持到底。

影片中的演员很多都是新晋的明星演员,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有很多惊喜,但也有人批评。而在当时的战火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很年轻的,所以也是和切合实际的。想一想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经历战火的洗礼,内心是多么的强大。虽然说乱世出英雄,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知道了和平的美好,和他们相比较,我们这一代人是多么的幸运。我们得到的和平美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使命,坚持信仰,砥砺前行,学习和发挥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使我们党永葆青春。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8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45——1949年中国即将诞生之际,蒋等部分国名党人士搞起独立,共产党与之抗衡,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起新中国的故事。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淮海战役结束,毛主席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在庆祝晚餐上一杯又一杯地喝着酒,一直喝醉为止,他静静地躺在一旁,脸上挂着胜利喜悦的笑容。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这四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他们不禁唱起《国际歌》,“英特那雄布……”那一声声气壮山河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份胜利的喜悦同样也感动着我。还有那两位被凶恶特务所杀的李公朴、闻一多他们那震撼人心的演讲,为了和平他们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一切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佩服及伤心的眼泪。郭师傅是多么一个尽职的厨师呀,他为了能让主席吃上可口的饭菜,不顾自身安危冲进厨房就为了锅里的一点红烧肉而没有逃出死神的魔掌被敌机活活地给炸死了……我心里叹息:当时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呀!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9

《建军大业》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专门挑选鹿晗、关晓彤、陈伟霆、周冬雨等80、90后青年演员。而是戏的需要,角色需要。他们选角的标准是慎重而严苛。考虑到先辈们在当年参加革命时都是热血青年,南昌起义那会儿,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得使用年轻演员。 因此《建军大业》剧组精选了一大批年龄相仿的演员,来诠释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

事实上,这些演员,已经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鹿晗饰演的是一个情报联络员,他演得神形兼备。陈伟霆扮演洪门老八,塑造人物入木三分。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观众认为多位80后、90后演员的主演《建军大业》,让人不能理解,黄建新却表示:“事实上,我们现在这些80后、90后演员,比那些当自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大出.一些。”黄建新导演还笑称,总不能让刘烨、周冬雨他们这样的演员打玻尿酸吧。 导演还说:“鹿晗、关晓彤、陈伟霆、周冬雨等80、90后青年演员,在拍摄《建军大业》时,个个都是乖娃娃。他们特别能吃苦,戏拍得相当好。作为艺术总监的我,对他们很满意。”韩三平用四川话如实夸奖《建军大业》的青年演员们。

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 篇10

放在建军节档期里前后上映,也算是应景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两部电影都非常成功,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很有成就。都被称为良心之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1】

7月27日,《建军大业》上映,我也赶着热潮去看了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我看过刘伟强导演拍摄的《古惑仔》、《无间道》系列电影,他对于反叛、不羁的拍摄异常到位。这次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我触目惊心,在历史的方面我确实知识面太窄,对于各位伟大的战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来看,气势磅礴,看完让人荡气回肠,先一辈的开拓者让我们无比的敬佩,我们庆幸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在这部影片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安插各个角色,着实有些困难,但坐镇指挥的周恩来、刘伯承,还有枪指华灯震慑全场的朱德、在德胜门与藩台衙门冲锋陷阵的贺龙与叶挺,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朱亚文饰演的周恩来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总理形象比较吻合,他在看到屠杀事件之后,站在窗边发誓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或许这只是电影桥段,但是我觉得真实的周总理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不然也不会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景象。

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曾发微博成:“对于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演叶挺是一种对叶挺的羞辱。”,而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欧豪演叶挺有功有过,他在整个片子里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带领军队在进入南昌之时,面对城门守卫的阻拦,依然是霸气直前,对方说没有接到命令,他就现写一个命令,带着他训练得让人畏惧的的铁军进入南昌,这点演技虽然比较浮夸,但演出了那放荡不羁的感觉;还有在面对军痞挑衅自己的兵时,毅然站出,他感动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样;南昌起义的时候,去增援贺龙将军部队,在那炮火烟弹中,声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血性与无畏体现了他的硬汉气质。

朱德在1927年时已经40岁,在相比于其他年轻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南昌起义前晚,他杯酒交错的巧妙周旋,冷静的掌握着场内所有人的动向,牵制住敌方的力量。在三河坝战争中,运筹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临危不惧、大敌当前、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上一次的硝烟还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袭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都英勇献身。在那个年代里,都愿意去送死,是为什么?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在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没有战争的国家。

整部影片整体不错,但是结尾比较仓促,有些动作都有戏剧程式化的感觉。

影片的最后,井冈山会师,看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庞大,我的心也激动起来,那是胜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帅说的:万难险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军的90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运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

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2】

感谢《建军大业》和李易峰先生,让我和家人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充满元气和义气的少年何长工!

我是一个影视从业者,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身份。

我还有一个最引以为荣的身份,但从未对外人主动提起过,就是,我是何长工的外孙。

我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何长工是谁,我也不想去给别人普及什么,毕竟他老人家那荣耀的一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后辈要放在心里默默守护的财富,也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珍宝。

但是,随着一部电影的即将上映,我惊喜地发现,我外公的名字在网上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起,很多80后、90后乃至00后都知道了,何长工是参与设计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人;他的名字是毛主席帮他改的,为的是希望他永远做人民的“长工”;他在1928年受毛主席委任,在广东韶关联系到了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为之后的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小时候,母亲教给我的,不光是外公曾经做过的那些了不起的大事,还告诉我要做一个外公那样的人,诚恳,踏实,乐于助人。

冲这一点,我很感谢电影《建军大业》,让那么多年轻人认识了我外公。

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建军大业》在清华大学的首映。作为一个80后,我真的被这部电影打动,刘伟强导演拍出了这个题材的电影从未有过的感觉,那种宏伟、震撼的感觉让人时刻揪着心,精美的画面感可见团队的认真严谨。作为一个同行兼后辈,我深知要把这一切做到尽善尽美是有多不容易,而这才最能体现这部电影的精神:这是一次战斗,而战斗,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看到我外公的名字出现在大银幕上,饰演我外公的李易峰很帅气也很有趣。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听到后面有小女生在感叹:“真是个元气少年啊。”突然有点想哭。我想,当年27岁的外公能只身一人到处奔走,沟通起义部队与党组织的联系,能做到这一切,除了军人的使命和毅力之外,一定也有着满满的元气吧?

感谢李易峰先生,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元气和义气的何长工的形象。

影片明天就要上映了,这两天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争议,有些言论也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我一直相信,90年前,我外公和他的那些战友们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的不是戾气而是冷静,不是盲从而是睿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大局为重,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团结一致。

而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也让我有同样的感觉。监制黄建新导演,导演刘伟强先生都很诚恳,还有戏里那些年轻的演员也仿佛都变了一个样子,这一切让我相信他们是在用心对待这部电影,而不是在戏谑和所谓的“捞钱”。

时代可能变了,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我外公那代人为了河山统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在今天应该被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下去。我自己也是年轻人,我也希望在未来可以遇到更多愿意包容鼓励我们这些年轻人成长的前辈,也希望能遇到像我外公当年遇到的那些战友,可以互相信任,一起战斗,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断打拼。

完了,说了这么多,身份也曝光了,以后只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

最后想说,我们家人都会去包场支持《建军大业》,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学习历史,懂得团结,大步向前。

上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18每日一练)会计基础练习题下一篇:青春600字精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