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2024-07-06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通用10篇)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篇1

1927年的中国是一个有着三个政府的国家,国家分裂军阀割据,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共产党员被疯狂绞杀。共产党在生死存亡之际,陈独秀总书记犯了右倾主义错误,主张缴枪请求汪蒋政府的保护以减少共产党员的死亡。然而李大钊先生的死,惊醒还心存侥幸的共产党人,武装斗争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毛主席曾在片中说道:“见过鬼的人不怕黑,况且我们都知道这是黎明前的黑暗”。通过影片有三点感触颇深:

一.优秀理论经验不能画地为牢,要走中国道路。影片中,身为总书记的陈独秀与湖南代表毛泽东大吵一架,毛泽东被赶出会议现场。其争端则由于陈独秀认为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工人为革命的主体,而毛泽东认为中国有四万万农民,是不可多得同盟军。中国农民深受地主压迫,解放农民,动员农民,农民阶级的加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任何时间,任何地域都应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过于盲动刻板则容易错过最佳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度融合,是中国要一以贯之的中国道路。

二信仰的力量。在战争中,多少革命战士,多少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三河坝战役中,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蔡晴川为保护主力安全撤出,带领部分战士英勇就义。在身中数枪还费劲力气点燃炸药包时,所有的观众都为之动容,此乃真英雄。朱德同志曾对他所说的:做勇士,不要做烈士。大家都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真的再见。走过了漫漫长征,走过了烽烟战火,走过了战争的峥嵘岁月,党员干部应保持队伍最初的纯洁性,对党忠诚,以松柏之质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三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巴黎公社运动是共产主义的先驱形成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后俄国十月革命也取得了伟大胜利更是振奋了各地共产革命的斗志,为呼应南昌起义,湘西地区发动了秋收起义。但是,秋收起义失败了伤亡惨重的队伍不得不挺近井冈山。鲁迅先生曾在书中写道: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毛泽东同志也曾说:共产党就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走过来的。此后,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最初向俄国学习的城市包围农村,改为了农村包围城市,利用游击战击退了一次次围剿,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建军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500字<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篇2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南昌的武装起义。准备起义时,张国焘借中央想劝说周恩来放弃,可是周恩来却坚定不移地道:“起义时间绝不推迟。”他说这话时表面上波澜不惊,可是我震惊了!他的不畏强权,他对革命的坚持,都使我惊叹!后来,因为有叛徒走漏了风声,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于是,三声枪响之后,战士们斗志高昂,迅速进入作战状态,越战越勇,火速攻打下来了一个又一个地点,拼着一股不怕死的劲,硬是占据了一个个军事点。但是,贺龙部队在攻打城门时,遇到了阻碍。得知此事后,叶挺将军二话不说便亲自带兵前往支援。

此时,贺龙部队已经伤亡惨重了,可是,幸存的兵,并没有因为战友们的牺牲而畏惧,而当缩头乌龟,他们反而越战越勇!因为他们要为死去的同伴们报仇!他们的喊声一声高过一声,他们的气势一个强过一个!此时此刻,敌方团长陈峰已经无力回天了,一颗颗炮弹,带着战士们对死去战友的悲愤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想火球一般,狠狠地向敌人砸去。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奋不顾身,恶狠狠地给了敌人一击又一击,终于——城门攻打下来了!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篇3

《建军大业》讲的是:经历过“四一二”大屠杀血的教训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于是,他们准备发动起义。

首先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周恩来领导,叶挺、贺龙、朱德等参加的。由于他们都事先商量好在脖子上系红布条,所以又叫“红巾军”。而在此之前,朱德早已把各位国民党高官请到了茶馆里喝酒打麻将,目的是为攻打南昌创造更好的条件。起义时间原定为凌晨四时,后由于叛徒的告密而提前到凌晨两点。只听周恩来发动三声枪响,南昌起义就开始了。红巾军战士们拼命地打,先后攻下了火车站、藩台衙门等许多个敌军据点。最后,经过数小时激烈的战斗,南昌起义一举成功。但可惜的是,由于钱大钧部队的追击,红巾军被迫退出南昌,转往广州。

另一个是秋收起义。毛泽东在去长沙的路上被土匪抓住,设法逃跑时,又被“国民党军”抓住送往军营。由于这个军营的师长卢德铭是共产党人,所以熟悉和尊重毛泽东。于是,他就和毛泽东一起,将原旗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发动秋收起义。可是,由于敌强我弱,秋收起义不仅失败,卢德铭还战死于此。但是,毛泽东并不怕失败,为了保存余下的武装力量,带领部队登上了井冈山。

为了掩护南昌起义的大部队顺利转往广州,朱德率领3000士兵埋伏在三河坝堵截钱大钧部队。战役中,朱德的战场布阵非常用心,战士打的也很英勇顽强。但是由于叛徒告密,加上我军人数太少,对方火力大,而后失败。朱德带领主力部队也去往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部队、再加上南昌起义转往广州遭遇打击余下的部队,三支军队并成一支军队,叫“红军”,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篇4

坦白说,我对那段历史知道的甚微,但看完电影后我还是有一些看法可以跟大家交流的:

1、电影刚开始,由陈赫饰演的斯励军官一出场,影院就发出一阵爆笑(我不知道你们观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显然,我认为陈赫演得不错,一身军装站的笔挺,精神抖擞。恐怕大家笑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一个擅长、演喜剧的人突然这么严肃而有些不习惯吧。

2、毛泽东叼根烟的样子活像个“痞子”,我对毛泽东的了解也不深,但单是看到这样一个他,我便觉得他是有人格魅力的,周恩来亦是如此,风趣不失威严,无论遇着多大的事都平心静气、理德兼备,当然也绝不失霸气。

3、李沁饰演的杨开慧我认为恰到好处,虽然网上对她的妆容有很多差评,但她的表演我却觉得刚刚好,话不多,最后只一句“别回头”,她是落泪了,可是她依然守着孩子不做革命的“拖累”。以至于后来被迫害,而毛泽东的诗“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杨直上重霄九”也正是表达了对杨开慧的爱及感激和不舍。

4、我对影片中浴血奋战的情形尤为揪心,砍头、断臂、上吊等各种杀人方法更是让人心寒,面对老弱妇孺也是同样的杀害,我心想:大家都是中国人啊,弑亲真的有那么痛快吗?

5、小鲜肉扎堆,这是毋庸置疑的,鹿晗饰演的船长仅出现几秒钟;陈伟霆出场时候的身份我甚至都没有看清,只为了露个面,想必也值了。能参与这样一部革命巨制电影,我想多少人倒贴钱也进不去啊。所以我认为不要去批评小鲜肉蹭剧、蹭热度,每个人定是有他的闪光灯才得以在这部影片中生存啊。

6、欧豪,这个曾被也挺之孙叶大鹰在网上抨击的一文不值的年轻人,用实力回击了这个红军后人,影片中欧豪饰演的叶挺,无论是暴怒、嘶吼还是静默,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有人会说“耍帅”、“表演浮夸”,但我想说的是这毕竟是电影,电影娱乐需要的就是这种张力和表演力啊,这不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纪录片啊。这里倒不是指责叶大鹰的武断和对影片、对影片人物的断章取义,但烦请他看过影片后再进行“抨击”。

7、各为其主。因此在敌人倒下的那一刻,贺龙敬礼以示尊重;在三河坝战役中,蔡晴川更是用生命拼尽全力拉响了最后的炸药,敌人也为此震撼,是的,英雄就该被尊重。

建军大业范文500字 篇5

觉得,他们是从打娘胎出来,就头顶着的巨大光环的那种。

初中历史课上,也被迫咿咿呀呀的背过不少他们不少“灼灼战绩”,但是内心却从来没有一丝真正的触动。

他们对糍粑而言的意义,仅仅是,写在文综答题卷上的一道几分的填空题。

可是,当在大银幕中,直观感受他们是如何,艰难的从“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走出来”。糍粑渐渐明白,所谓“伟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毫不夸张的说,《建军伟业》是糍粑在这个暑假,看过得最感动,最触动的电影。

虽然同为主旋律电影,《战狼2》总给糍粑一丝刻意的尴尬,虽然也被国产难得的精心制作所感动,推荐大家去观看,但是到底,糍粑真的谈不上喜欢。

但是,这部电影就不同了,他的剧情是观众早早就熟知的,就是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发生的历史。

它仅仅是尽量真实的还原那段历史,并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泪点”或者“燃点”。可是,即使二刷的时候,糍粑还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实,最初确定刘伟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诧异,毕竟,选择香港导演拍摄这么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还是第一次。

据说,当时为了拍摄,他还特地恶补了一个月的近代史。但是,从最后的效果呈现来看,糍粑觉得是非常棒的。

电影的灵魂,始终都是故事本身。特效什么的只能算是加分项。否则,就如同许多好看的小鲜肉,徒有外表的美丽,眼神却空洞而无趣。

而《建军大业》里面的故事,本身就有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第一次看完之后,糍粑是觉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在不值一提。当和他们当年艰难的一步步打仗,克服种种困难相比较起来。

甚至来说,在战火纷飞、政权分裂的年代背景下,当今所有“不愉快,想不通”的各种纠结,都不过是矫情。

最可怕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当年他们发动武装革命,思考着中国未来,拿着命去为后人们搏出一片天的时候,年纪甚至比我们还要小。比如,在1927年的时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

周恩来仅29岁,

叶挺、贺龙31岁,

刘伯承35岁,

朱德年纪最大,但也不过41岁。

而当年:

毛泽东刚34岁,

聂荣臻28岁,

陈毅26岁,

罗荣桓25岁,

陈赓那年24岁,

邓小平23岁,

谭政21岁,

粟裕、林彪只有20岁,

张宗逊更小,只有19岁,

就连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不过22岁。

而我们的二十多岁呢?

糍粑觉得很惭愧。不知道,他们知道了当今许多不珍惜生命,颓废生活迷失自己的年轻人,会不会感到失望。

当然,很快糍粑就释然了——

也许,他们革命战斗,为的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吃着外卖,在空调房里伤春悲秋;而不用和他们一样,每天面对的都是生离死别这种大事情,不用小小的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历史使命。

毕竟,如果一直有人呵护照看,谁会愿意长大?

和很多人一样,全片糍粑最为感动的部分,就是三河坝那场战役。

领导人,朱德。

任务是坚守三河坝三天,为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大部队转移。他的兵力仅有三千,可是河对岸的钱大钧兵力却有三万,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终于撑到了第三天凌晨,他们剩下也只有几百人了。为了保留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必须要留下一部分拖住敌人,带着剩下的大部分人转移,去和其他人汇合。

据说,当老戏骨黄志忠在演绎那一场生离死别的戏时,一番眼含热泪时长120秒的激情演讲,使现场200位群演深受感动,不自觉地留下眼泪。

尤其是,当听到很多士兵,用沙哑的嗓子主动喊出“我是孤儿,我愿意留守原地”的申请后,真的是直戳糍粑泪点。

人性真的是好复杂的东西。

为什么有的人舍己为人,挺身而出,哪怕明知道这是生命的代价;而又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可以对着自己的同学、朋友下毒甚至“磨刀霍霍”?

这部电影,可谓把糍粑的原本略微扭曲的价值观,硬生生给“掰直”了。

还有两处特别打动糍粑的细节是,尽管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在战场上无兄弟。但是,对于勇士,他们却都是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

比如,当结束战斗之后,看到废墟里的他们,致以军礼或者予以厚葬。

而相反,无论是钱大钧还是贺龙,对于出卖情报,不忠诚的叛徒,利用完之后,都是毫不心慈手软的直接开枪处决。甚至都不带看一眼的。

这大概就是,“重于泰山”与“轻如鸿毛”的区别吧。

毕竟,一个连对于自己信仰都可以轻易背弃的人,也是无法得到对手尊重的。

只不过,那些所谓的背叛。

也是建立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上吧?

(糍粑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写的比较多一点......)

接下来,不扯感情了,聊聊导演的拍摄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比如在”四一二“政变前后,学生的游街、军队的暴力镇压等等。非常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的剪辑和画面的衔接让人看着很舒服。

电影只有一百三十三分钟,如何在这短短两个多小时内,从“南昌起义”讲述到“井冈山会师”,还是非常考验导演功力的。

在大环境的表达上,运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用以展现激烈的战况或者大屠杀的满目疮痍。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用一字一句,一个镜头画面就能够清楚的向观众传达出导演想要说的话。

当看着战场上的尸横遍野,河边的红色血水。不需要导演在银幕上显示“好惨的战况呀”,观众们就能一览无遗。

同时,剪辑的过程中,导演又运用了大量的交叉镜头,比如一封信的内容,让收到信的三拨不同的人,接力似的念出来。而从他们的神态中,每个人的心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为一部人数众多的戏,《建军大业》几乎所有的重场戏都是群戏,有时候甚至是几方实力交替出现,相互制约。

就好像《无间道》那样,营造了一种宽银幕美学,尽可能多的人,在画面中装进尽可能多的关系,因造出紧张感和压迫感。

由于人物众多,难以抓到个体,因此刘伟强就把整个参与的将领们,处理成一个斗志昂扬的集体。

而这些人的交替出现,随着编年体的故事进展,一个个登场亮相,这样时代英雄风起云涌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柚子

(这段评论,糍粑认为非常精准了,于是就直接搬过来了,但有部分删改)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

太多的名人,尤其是以娱乐圈的许多流量小生。世人们,对他们也仅仅停留在,“认识”,或者“喜欢”上。

至于“肃然起敬”,亦或者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类的感觉,至少对糍粑而言,基本上已经灭绝多年了。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于那些奋不顾身的勇士们,让糍粑从心底中,长出了“敬重”的嫩芽。

终于知道了,原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并不是一句硬凹出来的口号,而是一群人,真实的追求与信仰。

最后的最后,糍粑为小鲜肉们说几句话吧。

尽管影评里面有很多小鲜肉,比如,鹿晗,李易峰,刘昊然,马天宇,周冬雨......但总的来说,他们表演还是不会让你太出戏的。

所以,如果大家仅仅是因为担心,鲜肉们的存在会降低影评的体验度的话,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实,这部电影中,“老戏骨”与“小鲜肉”之间的互相飙戏,又何尝不是一种电影的传承呢?

只是,未来岁月中,他们能否真的扛下,娱乐圈演技这面大旗,就不得而知了。

观电影《建军大业》有感 篇6

今天我看了电影《建军大业》,颇有感触。

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国民党“右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清共”行动,短短数月,近31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全国震惊,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联合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一批爱国将领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

剧中演了两个战役,原定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凌晨四点,三枪为记,口号河山统一,领口系红带右臂绑白色毛巾,只认标志不认人,但因人告密不得已提前行动,最后战中贺龙攻打三台衙门占领了德胜门,叶挺、粟裕在战争中表现十分出色,电影中炮火连天,场面十分惨烈壮观。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1927年卢德铭宣布起义,毛泽东带领卢德铭,三千人对三万人,朱德死守三河坝阻止钱大钧为保大部队撤离,最后朱德留下了两百人断后换取主力部队撤离并告诫留下来的战士秉承当勇士不要当烈士的忠告,最终留下的战士在钱大钧大部队登上三河坝时利用引爆器引爆炸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7

近日,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拍摄的爱国主题电影《建军大业》,我院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参加。

该影片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是一部弘扬正气,又不乏观赏性的红色经典影片。电影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讲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随后,全国进入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即将毁于一旦。而这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一批有担当、有理想的共产党员们,始终坚持孙先生的革命理想,不断斗争,探寻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而这条探寻之路充满了血和泪的洗礼,尤其在三河坝战争中,朱德率领三千人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这些将士大敌当前、临危不惧、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敲击着我的内心,那一刻我流泪了。在我寡敌众的情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明知道留下来肯定是死,但他们仍然坚持留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生在没有战争的国家。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经过战火洗礼的年代,年轻共产党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坚守心中的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感恩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也应该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事迹,时刻向革命先烈学习,坚定信仰,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8

《建军大业》是一部讲述人民解放军从诞生都成长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存亡考验的生死关头,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共产党必须依靠武装革命的道路,要武装无产阶级部队,要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最终的胜利。

本片有两个高潮片段。其一,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此时叶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剧情被推向高潮。其二,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钧部队的10000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最后朱德率残余部队追上先行部队,并整合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

该影片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曲折而又顽强的不平凡之路,为了取得胜利,多少的将士心怀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天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是一条披荆斩棘、一路壮大的道路。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党的领导、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都是因为有着人民军队这支钢铁队伍做后盾,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后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这个梦离不开强军梦。

在今天,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在企图挑衅中国,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我们无畏无惧。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篇二】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篇三】

铮铮铁骨铸就辉煌——观《建军大业》有感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后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农民、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许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勇敢顽强,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勇气战胜挫折。

看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不仅让我心酸,更让我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在前人血和泪的付出后,我们——幸福的享有者却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我们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吗?所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时的美丽,消失却是永远的。也许,只有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影片中的一声声怒吼,一声声炮响,依旧在我耳边萦绕。我的脑海里只有八个字:铮铮铁骨,铸就辉煌!

【篇四】

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动力的源泉。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为我们带来了最为真实,最为朴实的军人精神——唯党和国家不可辜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无数年后的今天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恐惧。

《建军大业》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一晃而逝,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前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一起砥砺前行,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吧!

【篇五】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90个岁月沧桑如火如荼,90年风雨兼程如歌如画,90载不屈不挠终得如愿以偿。—《题记》

上个学期,我们观看了红色大片——《建军大业》,感触颇深……

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那段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此刻,即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也不禁热血沸腾。

三河坝战役是我感觉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看似如飞蛾扑火一般却又那么的义无反顾,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染红了长空,染红了他们誓死守护这片土地。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同军,子走父留;

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最后的希望。还记得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会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掀起阵阵波涛,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带走了那两百位革命先烈们鲜活的生命……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换来了此岸的希望与彼岸的牺牲……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经过九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胜利了……

在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他们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在不凡的征途上,我们听见了他们有力的足音,他们手臂相挽,为世代和平,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在民族的复兴中,是他们用无畏无敌的精神塑造着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幸运儿们,使我们能静心学习,快乐成长!

九十年的沧海桑田,九十年的历史巨变,九十年的平地春雷,蓦然回首,九十载的不离不弃,九十载的不曲不折;

九十载的励精图治,九十载的改革创新。以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和谐。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去感知祖国与世界、战争与和平、未来与过去、责任与使命!

【篇六】

影片一开头导演便使用了大远景镜头来拍摄一条弯曲的大河。一方面拍摄出大河的气势磅礴,象征着革命浪潮逆不可挡,另一方面也为表现大河的蜿蜒曲折,象征着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后来转而拍摄-群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正游行示威却遭到国民党军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这场戏中,导演巧妙的运用了升格镜头以及特写镜头拍摄游行青年中枪后狰狞痛苦的表情以及已死青年满脸鲜血的惨状,又运用远景镜头来表现伤亡人数之多,当成千上万具尸体出现在同一画面时,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深刻的揭露了国民党惨无人道的统治,这也为下面讲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的不易埋卡了伏笔。

后导演运用仰拍镜头去拍摄第二师部的牌匾,给人一种极强的压迫感,象征着国民政府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无独有偶,另一处场景镜头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在三河坝战役中最后留下垫后的二百人引爆了炸弹,导演在拍摄这场戏时运用了大远景的景别吐出展现了整个战场的爆破程度,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并暗示着留下的二百人无一生还。

在色彩方面,导演在人物的服装颜色上做了处理,比如蒋介石在影片中始终身穿黑色中山装,黑色象征着死亡和权利,身穿黑衣的蒋介石便是中国执掌大权的死神,而同样叛变了革命的汪精卫则身穿一袭白衣,白色无论在戏曲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代表着奸诈,导演将其服装设计成白色,无疑是对汪精卫人物形象的最好诠释。除此之外,在环境的整体色调上,导演也是别具心裁的。

在拍摄蒋介石所处别墅的外景时,导演将其设计成乌云密布且下着倾盆大雨的阴森景象,整体呈现出较暗的色调。而借闪电制造出的紫色则与夜晚的黑色共同衬托出蒋介石黑暗的人物形象。

在士兵向蒋介石汇报前线战况时,插入了一段战争情节,导演通过运用黑白色调来体现战争年代的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但战火却独为红色,象征着建军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点燃。影片的高潮部分当属南昌起义激烈的战斗场面,导演大面积的使用红色来表现战火四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当时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怒火瞬间爆发,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9

这部电影讲的是讲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影片中,周恩来和毛泽东商议好了,说:你去发动工农武装,我去发起起义。周恩来提议以南昌为共产党的起点,发动起义。

时间是八月一日早上四点,口令:山河统一,命令:三枪声音,记号:脖带红领巾,左肩带白巾。

随着三声枪响,激动人心的南昌起义开始了。

首先,他们先拿下了火车站,断了敌人的后路,再相继拿下零零散散的地方。因德胜门和盘台衙门有机枪,所以迟迟攻不下来。

这时,贺龙继续带兵前往支援,可还是没有拿下。粟裕这里遇到了队友,是因为有共产党反派,可坏共产党把暗号说错了,导致所有救兵全部凉凉。最后叶挺开始炮击,最后获得了胜利。

这一战如果没有朱德把大大小小的官员全团在一起,也不可能胜利。

在起义后,更多人参加了工农武装,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终于在1949年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成功的将一共二府改为了一国一府。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10

虽然我当时很喜欢历史,但是我好像世界历史学得比较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这段历史很多东西我并没有真正搞懂。看到历史书上死记硬背的文字和考点被反映成影像呈现出来,书上的人物个个满血复活,还是有点震撼的,有几个镜头也是泪目的。

回来查资料补习了电影的一些人物和桥段,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才发现很多都是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实际上我们的起义是失败的,所以才会有惨烈的三河坝战役。也发现每一个普通的名字背后都存在着波澜壮阔的人生。

然而历史的遗憾在于,我们有时在享受着平和,却记不住平和的得来的样子。例如我在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空调可乐爆米花,很少去想我这么舒服的生活是如何得来的。身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断然很少瞻仰前世而居安思危。我很庆幸,我生长在了和平年代,没有颠沛流离。

当然,我是理性的。我深知真实的历史不会像电影演绎的传奇与浪漫,电影肯定不乏夸大和煽情,这是艺术创作必须的。因为好像英雄们躲过了所有的子弹,他们逃脱了九死一生,好像早已被上天选中。当我们穿透八十年的光阴,所有关于英雄的传说都被镀上一层浪漫。

历史上的南昌起义可能没有这么壮烈,三河坝的狙击战也不如电影演绎的那般磅礴。周恩来毛泽东长江口的相会,粟裕和林彪的惺惺相惜,自然更属于编剧的演绎。

上一篇: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下一篇:2010培藻车间生产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