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2024-07-05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精选8篇)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篇1

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摘要:共享经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通过回顾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以及其迅速发展的过程,我们可感受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急剧发展以及大量闲置资源正在被有效地配置。从政治经济学产权理论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形成的原因、现状与特征,进而研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发现问题,最终为解决问题提出决策建议以及得到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共享经济;资源配置;产权理论;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02

一、共享经济的背景及发展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在论文中提出,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使用权时代》一书中也曾对“共享经济”这一产权分离的经济模式做出预言。目前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所有权地位逐渐降低,使用权地位逐渐凸显,加上快速发展的第三方平台和大量闲置资源,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二、共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

产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方面,因随着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产权在其四权间具体职能配置方式不同,而产权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正是四权主体之间关系,因此下文将运用政治经济学产权理论视角对共享经济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共享经济产生的原因分析

催生“共享经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在众多的产生原因中也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的,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移动智能设备发展浪潮。一方面,移动设备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大量的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开始拥有智能手机终端,接入滴滴、Uber等平台,在平台上合理规划自己时间资源所有权中的处分权;另一方面,移动端技术几乎满足了消费者随时的需求,并且可以匹配最有效的服务。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十分高效对资源进行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原来因供给渠道窄、信息不对称而闲置的大量资源,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最大化满足资源所有者的收益权。

第二,产能过剩。在某段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超出总需求,就形成了产能过剩,但共享经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汽车中空闲的座位和汽车的闲置时间并没有利用起来,生成了过剩产能,但通过共享汽车这些闲置资源都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也会减少,同时开车的人还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过剩产能促进共享经济这一循环模式的产生。

第三,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在2009年达到9.3,人均GDP增速达到-3%,而共享经济形成一种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的商业模式,在这种交易模式下资源所有者仍拥有其他三权,只是将使用权转移给消费者,消费者只需对资源使用权付费即可,因此可获得更廉价的服务。

(二)共享经济现状与特征分析

1.共享经济现状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共享经济”虽然正式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却势如破竹,推广十分迅速。

首先,共享经济规模持续增加,在中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就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次,由于共享经济仅使用权转移,其覆盖行业范围也不断拓展,由价格较高的固定资产向价值较低的非固定资产扩展、由有形产品向无形资源扩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共享经济从汽车、房屋等高价值固定资产向衣服、床位、工具等低价值产品领域延伸,从实物到非实物形态的无形资源,如经验、技能、数据、时间等。目前,共享经济产权分离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消费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差异化的、品质化的、层次化的消费内容。

2.共享经济特征

共享经济是在新时代中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闲置与共享两大特征:

第一,共享经济启用大量闲置资源,并有效配置。共享经济本身并不创造资源,其利用的资源原本就存在,只不过被忽视、闲置在一旁没有得到使用而已,而共享经济正是将这大量闲置资源聚集起来,并分配给需要它的人,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将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并以此获得回报。例如美国Airbnb,房主将闲置空房间租给需要它的人,通过共享剩余的房间资源和社交获益。共享经济释放闲置资源,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共享经济催生新的产权观,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产权分离作为共享经济产生的基础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私人物品的产权通常是不可分离的,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都归物品所有者拥有,但是共享经济却做出了创新,物品所有者让渡出物品的使用权给消费者,而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仍然归所有者拥有。例车辆所有者本来拥有对车辆的整个产权,但共享经济通过第三方共享平台将私家车的使用权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充分调动社会车辆的运营潜力,为民众提供差异化的中高端服务并使车辆所有者获取一定利益。通俗地说,你的物品还是你的物品,你拥有它的所有权,你只是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把它的使用权交给了别人,而你从中获利。

总之,共享经济是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型模式: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以获取一定报酬为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所有权与使用权暂时分离的商业模式,从而形成“个人对个人(P2P)”交易市场,最终让之前大量闲置资源得到最优化的有效配置。

(三)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优势及问题分析

1.优势分析

第一,共享经济通过产权变革,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并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产生“消费者剩余”。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通常是为了“使用”。对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显然不一定非要拥有所有权。所有权所涵盖的权利要大于使用权,因此通常而言,为“购买所有权”所要付出的成本通常要大于为“购买使用权”所付出的成本。共享经济就是通过变革产权,将商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只需支付少量“使用权”的费用就可以达到本身的目的,从而产生“消费者剩余”,并且可以获得特殊的体验。

第二,共享经济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共享经济运用“闲置资源,闲置时间”模式降低其生产要素机会成本。例车辆所有者暂时不用或是不想用的车辆就属于闲置资源,共享经济致力于将这些闲置的车辆信息汇总到信息平台,其他需要使用车辆的消费者通过平台了解到这些闲置资源的状况选择可使用的车辆,从而实现车辆的使用价值,闲置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另外全球资源是有限并减少的,共享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方向。

2.问题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共享经济也是如此,虽然带来了很多正面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问题尚未解决。

第一,缺乏社会信用体系。显而易见,共享经济是建立在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缺乏信用是其最重要的问题。Airbna在创立之处就因为有房客将房主家大量物品盗窃而引发其平台的信任危机。而在中国也有类似事件,北京市民曾在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上发现假冒的二维码,若消费者扫此二维码进行款骑车,那么钱就会自动进入骗子的账户。这不是摩拜单车第一次遇到问题,按照摩拜广州给出的损毁率数据,每一万辆摩拜单车即有1000辆遭到人为破坏,其中包括涂鸦二维码,破坏锁芯以及直接偷车。为了防止这类信任危机事件,只靠摩拜的积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用社会道德力量进行约束。

第二,法律与市场监管有待跟进。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公众积极参与将资源供需方连接,这其中必定会涉及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平台大量收集后如何利用、去向以及安全等问题是实际存在的,这需要建立新的法律体系来监管,毕竟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对于每个人是重要密切的。如若依据现有法律,多数共享经济模式均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都可能被叫停的灭顶之灾。在线短租行业在国内仍处于灰色地带,监管层对C2C的短租模式在税收、安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均无明确答案,共享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质量、标准化问题,还未形成规模。消费者在体验共享经济时常会体会到:滴滴打车有司机不认路,Airbnb房主的设施与服务不周到等,这些均体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共享经济下产品质量未达标;还有,社区租赁类平台上的物品多数是非标准化,这使得用户有很大概率借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另外由于出租人认为平台没有太大的利益可图,社区租赁平台的规模十分有限,因此这类租赁平台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

(四)共享经济决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共享经济存有的问题,接下来提出决策建议。

首先,需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信任是共享经济重要支撑。我们需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比如可效仿美国Airbnb以用户的实名制社交账号facebook评定信誉度,中国可利用芝麻信用分这一较普及大众的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信用评价,从而提升信用体系。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市场监管。共享经济共享各类闲置资源,包括一些货币资源,其安全性保障对于共享经济尤为重要,因此完善其法律与市场监管刻不容缓。例如,在一些资金借贷平台要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借贷利率等做出明确规定,逐步落实监管政策,将风险限制在一个理性区间里,为资金所有者保驾护航。因此需相应的法律体系在纳税、产权及用户财产安全方面的支撑,即通过法律与市场的严格监管,将一些不合格的参与者淘汰出局,及时发现并清除?L险,让这一行业往规范化发展。

最后,加强第三方平台的系统化,规范化。在共享汽车平台,可设置硬性规定,只有通过当地路线熟悉度考察后的私家车司机方能进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不仅仅拥有一辆私家车就能随意申请进入第三方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另外,在共享房屋平台上也需要对进入平台的房屋环境和屋主服务做出一些限制性条件等等。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在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形成人均资源匮乏的局面,共享经济为我国打开了“资源共享,产权分离”的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于中国人缺乏信任基础,C2C模式存在明显弊端,未来中国共享经济可以从C2C+B2C混合模式开始发展,并在这过程中构建良好信用体系,最终达到C2C程度;其次我国未来一定要重视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大量的闲置时间与知识,都是有使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闫德利.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情况[J].中国信息化,2016(6):91-92.[2]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改革创新,2016(10):21-24.[3]刘倩.共享经济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应用探讨[J].经济论坛,2016(9):150-152.[4]高原.共享经济的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经济管理者,2015(35):232.[5]汪明珠,尹昊智.共享经济的现状、模式及成因[J].世界电信,2016(3):35-39.[6]周礼艳.020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4):1-2.[7]张力.共享经济:特征、规制困境与出路[J].财经法学,2016(5):41-46.[8]陈微波.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变化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9):35-39.[9]张?Z.共享经济―创业新途径[J].企业管理,2016(12):46-47.[10]杨慧玲.马克思的产权理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50-53.[11]何凡,杨立升.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形态、过程及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4):45-48.作者简介:甘俐俐(1997-),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篇2

现如今, 高校规模小, 层次低, 资源独享等原因已经严重制约了各个高校的发展, 也是他们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育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花一样的钱, 用一样的人, 享受不同的资源, 这就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效果。在这样情况下, 各地相继建立起高教园区。2002年, 经过温州市整合资源建设的温州高教园区, 把分散的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温州职业学院、温州医学院等4所高校引进大学城内。伴随着园区的建立及发展, 其建设会逐步趋向集约化、规范化、市场化、科学化。

二、高教园区建立的意义

经过近10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 高教园区建立的意义已经逐步显现, 使温州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1. 整体规划、资源共享

高教园区的建立, 使各高校摆脱了以往各自闭门上课, 资源独享, 出门就是校外的情况。对于这种共享的建立, 不是高校简单的相聚, 而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是一个经过整体规划, 谋求资源共享的整体, 是各种教育元素的集聚和有机整合。其特点在于:办学集约化、资源共享化、功能城市化、后勤社会化。

2. 高教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广泛地被认识和运用

高校、企业、政府会越来越多地关注高教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并参与到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促使高教园区与周边环境更加快速、和谐的发展。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兴起, 高等教育将会越来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这将大大有利于高教园区的建设以及整体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 教育模式的创新

高教园区的建立, 是对高校资源共享的一项探索, 是一种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各校之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实行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发挥园区整体优势。使学生享有更广阔的教育资源、更好的条件。有效的避免了重复投资,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尽可能多的学生利用。

三、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现状

在建立园区之处, 共享这个话题就一直伴随着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目前, 大学城中心区已基本建成, 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污、排水以及各种通讯光缆等基础设施实现共享。4所大学共同出资建设的大型广场和绿地, 成了师生举办活动、相互交流及休憩的场所。包括办公、商场、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商务中心建设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其周边不仅有浙江省茶山森林公园、五美景园、瑞安的仙岩风景区等自然风光, 还有温州乐园、茶山商业街, 小吃一条街等娱乐休闲场所。

不可否认, 在涉及非切身利益的资源上, 各高校还是采取相对开放的态度。但在面对一些切身利益时, 就不尽如人意了。比如共享区里的育英图书馆, 并未有效的对园区内师生开放, 更别说是图书相互间的共享。高校之间的食堂也没有预想中的实现一卡通等。这些是园区内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总的来说, 园区在硬件方面共享做的还是相对不错的。但面对园区一个共享的重点——教师资源共享问题, 就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了。主要是步伐缓慢。

2002年, 温州高教园区开始启动教学资源共享工程。经由温州市教育局主持的温州高教园区四校主管院长及教务处长会议研究, 温州市教育局先后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做好高教园区各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几作的通知》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教学资源共享和跨校选课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过了近几年的讲座开设、课程选修共享初步实践, 才为教育资源共享打下一个初稿。直至2009年2月公布了《温州高教园区师资共享方案》, 根据方案, 园区内的3所高校将实行名师名家、骨干教师、实验实践教学师资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共享, 教师互聘。建立师资共享制度后, 其中一所高校举办专业讲座, 将向其他两校学生开放, 每个学校每学期可以选择若干课程接受外校学生跨校选课, 学校对学生跨校修习的学分, 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经审核后予以承认。这项政策的目的十分明显, 就是要将大学城的各种师资实行共享, 从而可以延伸到整个茶山镇, 乃至周边的相关资源进行共享。但事实目前仅仅做到育师资共享, 教师互聘, 而对于跨校学习等相关内容尚未实行。

四、园区资源共享发展方向

虽然园区资源共享的步伐缓慢进行着, 但我们还是要坚定这个信念, 我们相信只有有序的共享, 就能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因此, 高教园区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几点:

1. 育人为本

育人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出发点。高教园区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园区的一切建设都要从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发展的要求出发。

2. 兼顾效益

在最求育人的同时, 需要兼顾效益。不能片面最求人才的培养, 而忽视自身的发展。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 处理好两者关系, 使投入有产出, 有一定效益。才能使高教园区进入一个良性的, 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深化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机制, 单靠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市场调节的机制, 寻找建立各校合作的有效机制。

五、园区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设想

第一、建立一完全独立于各高校的领导组织, 各高校让出一部分权利给该组织, 使之在资源建设方面减少束缚。

第二、完善各校教学信息的共享。教学资源不能共享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学信息。对此, 几大高校之间应当公布其自身教学信息, 供其他学生参考。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篇3

摘 要:在Web2.0信息技术时代,微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信息传播主流平台,档案文化产品无疑是宣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最佳形式,档案部门能否借助微博平台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也是值得档案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现状分析,提出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微博共享模式的运行机理,并从理性角度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广度与深度问题。

关键词: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发展策略

Abstract:MicroBlog has already become a household as a mainstream platform of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web2.0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best form of publicity archives and archival work. In this context, whether the archives department can shared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with microblog platform is worth to archival academia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statu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ay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haring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on microblog platform. Then analysis the problems that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archival culture products` microblog sharing mode of from a rational view.

Key words: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Microblog; Share;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言

胡鸿杰教授曾指出:“档案的文化是指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着特定的规则。既然档案是社会组织出于自身管理活动的需要而形成的文化载体,那么档案的管理活动就必然体现管理活动的规则。这种管理活动规则——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固定下来,固定档案文化的载体就是档案管理理论。”[1]诚然,档案开放加深了档案文化的公共性,使得档案文化更加贴近普通公众,档案管理理论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各环节协调分工的产物,形成于档案编研工作环节,可以说,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型、创新型的劳动产品,并非显性知识间的形式转化,而是档案工作者运用有效的操作方法,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将存在于档案中的显性知识与其自身的隐性知识合理地整合加工,最终形成可供利用者参考学习,宣传档案知识、档案工作的可读、可观赏的文化产品。微博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产物,它是通过关注机制,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网络平台。自2006年3月blogger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Twitter后,微博以其简短便捷、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势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国。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达到2.498亿,截至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增长到3亿之多,成为微博利用的世界第一大国。对于档案部门来说,通过微博宣传档案文化产品,不仅仅是档案事业与时俱进的象征,更是档案事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档案馆曾在Twitter上直播“档案开放性和国家集体记忆”、“探索档案的社会遗产价值”、“维持国家集体记忆是位于第一位的要求”等主题讨论会,由于在Twitter上进行直播,这次直播吸引了很多民众的参与,使得档案馆的各项工作深入人心。可见,微博对于档案文化产品的推广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运行机理,并从理性角度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广度与深度问题。

2 研究现状

2.1 理论研究现状。笔者首先通过“档案微博”、“图书馆微博”、“政务微博”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平台分别检索,以对相关服务性质机构进行对比,其检索结果分别为4篇、68篇、331篇。接着笔者以“档案+博客”、“档案+微博”、“档案+网络社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15篇、34篇、8篇。最后,笔者以“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网络”、“档案文化产品+博客”、“档案文化产品+微博”、“档案文化产品+网络社区”为检索词,其结果为1195篇、133篇、2篇、0篇、0篇、0篇。

对比检索数据,不难发现档案学界对于档案微博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低于图书馆界,更难以与政务信息的微博共享研究相提并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微博共享的重视度较之政府部门及图书馆略低,另一方面源自公众对档案信息的获取欲望不如政府信息及图书强烈。对于同属于网络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的博客、微博、网络社区,三个平台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检索出的文章有所重复,即便如此,档案界对于微博这一平台的研究也明显占据一定优势,其中包括对微博档案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理论文章并不在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之内。另外,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文化的研究论文数量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对于档案文化产品的研究仅为10%左右,基于网络的档案文化产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档案文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均为档案界研究的重点,为何基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却一直未得到关注与重视呢?显然档案信息的可公开度以及网络共享模式的不确定是主要因素,致使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档案文化建设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视阈,微博能否成为档案文化产品共享平台,笔者将在下文具体论述。

2.2 实践研究现状。新浪微博是我国第一家微博平台,另一大微博巨头是腾讯微博,笔者以档案、图书、政府、政务为关键词,检索新浪微博已认证用户,其检索结果为440条、1000条、1000条、956条,又以相同关键词检索腾讯微博,其检索结果为214条、1974条、1226条、322条。可见,从实践层面而言,档案机构的注册并通过认证数量小于图书部门以及政府机构,这与理论层面的研究形成呼应。注册微博账号的组织包括各级档案局、档案类电视节目、高校档案馆、高校档案专业学生团体、各类专门档案馆、档案室、档案杂志、档案学会、档案论坛、档案设备公司以及其他档案服务机构。注册微博账号的个人包括档案工作者、档案专业学生、史学研究者、档案杂志社编辑、档案节目组工作人员及其他档案爱好者。本文重点研究档案文化产品的微博共享策略,而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主体主要由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的团体机构承担,因此,本文选择已通过认证的组织为研究对象。由于个别组织既在新浪微博注册,同时也在腾讯微博注册,去除重复,有效注册并通过认证机构为108家。

由此可见,档案微博用户数量在我国总体微博用户中的比例无足轻重,令人欣慰的一项结果是,各级档案局占已通过认证用户一半以上的比例,其次是档案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值得欣慰,是由于档案文化产品网络共享发布的主体正是上述两个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拥有庞大的馆藏资源,最专业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人才,媒体是档案文化产品宣传的主要渠道,媒体的重视必将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新浪微博关注度最高的“抚顺档案”为例,其微博宣传内容为馆内动态新闻、转发与档案有关的动态文章、抚顺市地貌、历史文化,其中以文字居多,图片为辅,0条视频。粉丝最多的“南昌市档案局发布”同样以馆内动态为主要宣传内容。其中博文数量最多的“南海档案”值得关注,除馆内新闻外,还包括南海当地新闻、党史图库、南海历史今天等内容,且更新速度较快。腾讯微博关注度最高的“宁海档案”宣传内容以转播与直播的会议、新闻动态、历史知识为主,且文字多、图片少、视频更少。通过对典型微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档案机构微博普遍存在原创少、转播多、更新慢、文字多、图片及视频少等问题,进而导致关注度低、评论量少、回复率低的现象,然而,诸如党史、地貌、历史文化等宣传内容也是档案文化产品的一部分,这正是从实践角度证实了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可行性。

3 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之运行机理

3.1 人全面发展的本体欲望。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的发展是根本,人类精神文化层次的满足是社会精神文化提高的砥柱,人的需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正势不可挡地冲击着人类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方式,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有增无减,人对知识的需求更是愈发凸显。档案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其社会教育意义、知识传播意义、经济建设意义、科技发展意义不容置疑,公众利用档案的意识增强,促使档案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版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2]且城乡网民数量均有所上升,中年及老年人群比重、大专以下学历人群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如此趋势可明显看出,我国公民对网络的依赖性,档案文化产品若借此东风进行网络宣传,必将吸引公民注意力,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利用率,同时满足公民对档案文化的内在需求,为公民利用档案提供指引,提高档案利用的便捷性,进而促进公民的精神文化发展。

3.2 档案馆公共性服务的内在诉求。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无疑是社会各阶层群众,公众对于档案的认识度、了解度、需求度是档案工作能否实现公共服务的根本,档案工作者不可能逐一为公众宣传档案知识,传统的档案文化产品宣传方式以档案展览、汇编书籍和小册子等方式为主,在传统方式下,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更多集中在一定范围内,而大多数公众仍然不知道档案为何物。因此,档案工作若要实现真正的服务均等化,网络必然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最有利的渠道,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各级各类档案馆普遍建立档案信息网,并取得一定成效,而对于档案部门来说,类似于博客、社交网站、微博等平台,仍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档案部门通过网络宣传档案文化产品,可以快速、便捷地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的全民共享,从笔者的网络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注册微博的用户为数甚少,即便注册的用户大都更新慢、内容形式单一,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不及时更新的微博必定难以吸引网民,宣传形式单一的档案文化产品也无法增加微博的关注度,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档案文化产品是宣传档案、档案知识、档案工作的缩微形式,若能将简短精悍且富有新意的档案文化产品实现网络共享,那么客观上讲,档案馆公共性服务的目的也将会实现。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理念。档案馆与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个人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馆的首要职能便是保存党和国家各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为其他子系统成员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档案馆作为其子系统也必然要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若不能跟上这进步的步伐,势必要落后于其他子系统,更不用说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反之,从微观到宏观地讲,档案文化产品通过网络形式实现共享,一方面满足了部分组织及个人对档案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起到了宣传档案的作用,当其他子系统对档案的认可度提升了,对档案的需求就会由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档案工作实现了利用率及服务率的提升,档案事业便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就能够更好为其他子系统成员服务,在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共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在推动。超媒体是信息环境下超文本与多媒体的结合,用户不仅可以实现文本间的跳转,也能够激活声音、图形,播放动画。Web能够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实现主题间的转换,任何操作系统平台都可以利用Internet访问www,Web具有分布性、交互性、动态性等特点。如果说Web 1.0是一些应用程序的话,Web2.0则是互联网上的应用程序,任何人均可参与到内容的创建中,Web 3.0强调的是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创新内容,Web4.0发展到了解决核心——知识分配的问题,Web5.0重点研究语用网。除Web以外,手机终端的发展也是微博用户上升的关键技术因素,手机终端的移动化、便捷化、普及化大大增加了移动通信业务领域,运营商通过对用户的了解,开发特色功能,增强移动通信设备的多样化,利用手机终端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聊天,发布消息,查询信息。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区域较之宽带、光纤等覆盖面更广,对于农村地区及流动人口而言,其方便性及网络链接的低廉价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版统计显示,2012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45亿,比2011年底增长3005万,增长率为7.2%。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2.8%,较上年底上涨了近两个百分点。[3]

4 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之度的衡量

4.1 深度域。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深度问题体现在档案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上,具体表现在档案文化产品编研的语言组织、材料选择、加工程度三个方面。首先,在编纂语言上更多以专业术语为主,体现档案的政治性、经济性、教育性,以大众语言为辅,尽可能地贴近公众,以普通性的大众语言吸引利用者。其次,在材料选择上应以具有最大宣传价值的档案为主,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利用者。最后,在加工程度方面,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复印件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利用者,也可以通过宣传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宣传派发,还可以通过汇编书籍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满足不同利用者对档案知识的需求。微博以短小精悍为其快速宣传的基础,文字要求140字以内,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对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加工之时,对加工语言选择须慎重,用最短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多的档案内容,而且网络语言也要纳入考虑范围内,以求贴近网民需要,即语言选择上要兼顾专业性、大众性及网络性。在材料选择方面也要尽可能顾及网络用户的需求,减少档案工作者主观臆断的失误,因微博的展示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在档案文化产品编研的过程中,适当考虑其编研形式及加工程度。

4.2 广度域。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广度问题体现在档案文化产品与微博平台之间的有效性问题上,具体体现为虚假信息对档案文化产品真实性的冲击、档案部门应主动关注潜在利用人群、兄弟网站链接三个方面。网络的随意性及便利性,让更多人在进行简单注册的基础上可以随意进入网络,个人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利用目的不清,对档案真实性的判断不清,许多虚假域名及虚假档案信息混淆了部分网民的视线,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整体形象。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不同网民对档案文化产品的需求方向并非完全一致,档案部门应通过评论、留言、回复等方式调研网民对档案文化产品的需求方向,并主动寻找潜在的网民用户,将其加为关注对象,逐渐扩大潜在档案利用者的范围。[4]此外,在微博界面增加兄弟网站的链接,包括本馆档案信息网站链接、相关档案机构链接、当地主要新闻网站链接,必要时可增加国外档案机构网站链接,通过上述链接,进入微博界面的网民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的简短了解后,很容易激发其潜在的利用意识,并通过各种链接了解全文档案信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基于微博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层面都处于“冷”状态的结论,这种“冷”状态显然不利于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与传播。人的发展、档案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档案部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利用各种新型传播方式将档案文化与社会其他良性文化融为一体,在此背景下,档案文化的微博共享模式呼之欲出。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信息文明视阈下档案文化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YJA870015)、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档案文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C2013W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胡鸿杰.档案与文化[J].档案学通讯,2004(5):12~14.

[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年7月

[4]任越.从观念到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演变轨迹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17~22.

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 篇4

国家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活动产生的科学数据是我国科学数据的主体, 为了了解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 规范科学数据汇交、共享、管理, 科技部以项目任务的形式下达了科学数据共享研究.本文以基础调查为依据, 展示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立法现状、管理模式, 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作 者:路鹏 苗良田 莫纪宏 李志雄 李学良 孙士f 王松 Lu Peng Miao Liangtian Mo Jihong Li Zhixiong Li Xueliang Sun Shihong Wang Song 作者单位:路鹏,苗良田,Lu Peng,Miao Liangtian(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燕郊,065201)

莫纪宏,Mo Jihong(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100720)

李志雄,Li Zhixiong(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李学良,孙士f,王松,Li Xueliang,Sun Shihong,Wang Song(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36)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篇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认识到共享经济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享单车的出现并疯狂的扩张发展便足以说明共享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实现的资源能源的共享,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符合发展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本文从全面详细的介绍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主要内容,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之路。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实际情况;对策研究 引言

走在城市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各种颜色、不同款式的共享单车,它们的出现一度成为城市居民热议的焦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令人头痛不已的交通拥堵,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等等,这些问题也让人们开始反思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探索新型节约搞笑的生活模式,共享经济的提出,让人们发现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市民出行的“新宠”,赢得用户的普遍赞誉,然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让用户产生疑虑,例如:使用单车收取的押金缺少安全监管等等。本文通过加强共享经济视角下共享单车的实际应用情况,寻找推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一、简单介绍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关系

(一)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指陌生人之间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来彼此交流协商并达成合作协议,暂时转移闲置物品的使用权、传授自己的技能知识、筹集项目发展资金等来获得一定的酬劳。闲置物品、物品的所有者、物品的需求者是共享经济的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共享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很大的区别,通过租赁、外借等具有共享特征的方式来出租闲置的物品或者资源,获得的报酬一般较低,共享经济的提出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社会资金的循环使用率,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需求。

(二)共享单车

企业在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服务的按时间分阶段收取费用的经济模式被成为共享单车。

(三)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相互关系 单车没有限制使用人员的身份,只要办理相关手续就可以使用,属于共享型单车,但因其并不是闲置资源,因而不能称之为共享经济。

二、共享单车的实际使用情况

自从2016年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犹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增多,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摩拜单车外,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最少出现了智享单车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共享单车在方便居民生活,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共享单车日订单量不稳定

共享单车受天气、季节的影响很大,雨雪天气或者冬季寒冷时节,日订单量会直线下降,甚至会出现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没有一个订单,恶劣天气还会对单车造成损害,缩短单车的使用年限。春暖花开,天气状况良好时,单车可能就会供不应求,无法准确的估计经济效益。

(二)共享单车存放管理规定不完善 共享单车并没有固定的栏杆,只是在地面上划定出一个自由停放的范围,部分使用者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来停放单车,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三)共享单车用户素质差异大,部门用户素质低,偷窃或者损坏共享单车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四)共享单车用户押金数额过高

共享单车使用前必须下载相关软件,进行实名认证,并交纳巨额押金。收取押金作为使用共享单车的担保费用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押金数额一般较大,甚至有些早已超出单车本身的价格,那么这些押金是不是太高了?单车公司收取后的押金是否被单车公司挪用,并为公司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交付押金必须及时不得拖欠,但是退还押金则需要用户耐心等待2-3个工作日的时间,这项规定并不是经过双方协商后确定的,而是单车公司单方面条约,那么这是否属于霸王条约,单车公司是否利用时间差来获得经济利益?这些问题不利于共享单车的推广以及长远发展。

从查阅我国相关部门关于共享单车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将飙升至5000万。其中摩拜单车宣布用户量超过1000万。摩拜单车每个用户的押金高达299元,1000万的用户可以让公司获得29.9亿元的巨额押金,更何况注册用户的数量还在上升中,公司获得的押金总数必然会超出想象,这些押金即使只存放在银行不对外投资,一年就可以获得8970万元的利息收益。

虽然一些共享单车公司坚持押金其收取的押金由专门的机构托管,不会用于任何理财投资,但是公司从未公布托管机构的名称,因此,谁也无法确信公司没有擅自挪用一分一毫的押金。

三、采取措施促进共享单车的长远发展

(一)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相关部门综合考察,科学论证,制定统一的单车质量标准,提高安全性能,确定单车停放标准,对于乱停乱放单车的用户进行思想教育,督促他们养成定点停放的好习惯。完善单车公司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单车的检查维修,及时更新换代,减少因单车质量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灵活宣传提高用户思想水平

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共享单车的宣传,增加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认识,提高使用共享单车的积极性与热情,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珍惜爱护单车,远离暴力使用单车与占道停放。

(三)公开押金托管机构 召开单车公司的集体会议,设立单车公司资金专用账户,并由单车公司以外的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调整交付押金与退还押金的时间,用最快速度退换还用户押金,做到单车押金透明化管理,定期公开押金信息,让单车用户随查随看随时监督。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贪污受贿、私自挪用押金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

邀请单车用户填写网络调查问卷,询问用户认为的合理的押金数额,并进行科学化的验证,确定既能保障共享单车运营,又能满足用户对于押金的要求的合理的押金数额。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共享单车属于绿色经济范畴,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理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但是共享单车仍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探索,慢慢成长,完善自我。因而,加强对单车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单车行业的改革,扩宽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调查问卷 篇6

1、您的性别?

□ 男□ 女

2、您所在的年级

□ 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究生

3、共享经济是指所有者将自己的资源拿出来,提供给那些有需要的有偿使用。您认为它的侧重点在于哪里:【多选题】

□ 闲置物品的有效利用

□ 与人分享,结交新朋友降低生活出行等开支 □ 赚取一定的报酬,增加所有者收入 □ 其他____________

4、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您认为共享经济有哪些优势?【多选题】

□ 降低商业成本

□ 提高消费者的话语权

□ 打破行业垄断,形成良性竞争 □ 造就灵活的市场机制,增加就业

□ 提高社会闲置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产品定位更准确,服务更高效 □ 没有优势

□ 其他____________

5、以下APP您使用过哪些【多选题】

□ Uber

□ 滴滴打车 □ 小猪短租 □ 闲鱼 □ 携程网 □ 知乎 □ 分答

6、您是否有向他人求助(比如想要一本旧书,向大神学技术)或自己有资源可以出售(比如有闲置的物品,可以做家教)的想法?

□ 是□ 否

7、您对闲置物品或资源会怎样处理

□ 送给身边需要的朋友

□ 继续闲置,懒得处理,以后扔掉 □ 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转让给他人 □ 与别人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8、对于ofo共享单车(小黄车)项目您抱有什么看法:

□ 大力支持 □ 我是有车一族,无所谓 □ 其他____________

9、对于目前的这些“共享经济”服务,您的顾虑是什么:【多选题】

□ 担心物品的质量

□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造成自身损失 □ 信息不可靠

□ 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 售后问题难以解决 □ 交易存在局域性 □ 其他____________

10、您在进行共享经济交易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多选题】

□ 交易对象信用未知,担心上当受骗 □ 物品质量差或服务不佳 □ 支付过程繁琐,不安全 □ 网站服务差,操作不便 □ 物流服务不便

□ 其他____________

11、生活中您的哪些闲置物品愿意短期或长期出租【多选题】

□ 住房 □ 汽车 □书籍 □ 服饰

□ 休闲娱乐用品 □ 电子产品

□ 其他____________

12、有哪些物品是您由于资金或使用频率较少的原因不愿意购买或租赁【多选题】

□ 住房 □ 汽车 □书籍 □ 服饰

□ 休闲娱乐用品 □ 电子产品

□ 其他____________

13、您更看好共享经济未来在哪些领域的发展:【多选题】

□ 快递业 □ 教育行业 □ 个人服务业 □ 生活服务 □ 医疗行业 □公共交通

□ 其他____________

14、您认为共享经济未来存在哪些发展问题?【多选题】

□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 与传统产业,利益集团间存在利益冲突 □ 社会信任危机

□ 共享商品及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 □售后服务问题很难以解决 □ 其他____________

15、您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共享经济【多选题】

□ 出台相关法律规范行业行为 □ 建立第三方监管部门 □ 地方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 其他____________

16、您认为共享经济下的企业拥有怎样的特征【多选题】

□ 利用过剩产能产生经济效益 □用科学技术使共享变得简单

□ 能够让个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 □ 其他____________

17、您认为共享经济所需的群众条件【多选题】

□ 用开放的态度接受共享经济 □ 主动参与共享经济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篇7

1 发达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始终是各国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是衡量其电子政务水平的重要方面。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信息资源的前提, 也是解决数据重复、数据冲突、“信息孤岛”等问题的根本途径。联合国2008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指出, 电子政务面临从以开发电子服务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向以整体治理为重点的第二阶段转变, 转变过程中, 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越来越重要,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将得到广泛认同。联合国2012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同样指出, 许多国家开始从分散的单一目的的组织模式向一体化的整体政府模式过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仍然非常重要。

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 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和侧重点不尽相同。本文选取美国、新加坡和加拿大作为代表, 简述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1.1 美国

美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驱, 也是最早提倡发展电子政务的国家, 一直将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就提出了“完全与开放”的数据信息共享政策, 并将它作为美国联邦政府在信息时代的一项基本国策。该政策的目标是由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国家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利用行政、财政、政策和法规等手段, 全面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工作。

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 为“完全与开放”的数据信息共享政策奠定了法律基础。1995年的《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和《美国个人隐私与国家信息技术设施白皮书》, 强调了知识产权和保护个人隐私对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作用, 创造了一个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1996年的《信息自由法》及其修订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以出版方式公开基本信息。除了法律规定的九类不属于共享的信息, 以及三类强制性不能共享的信息之外, 其他信息均应主动公开。2002至2003年相继出台《电子政务战略》和《电子政务法》, 构建了联邦电子政务框架, 用于协调和简化政府部门的系统建设, 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

经过多年实践, 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依然是当前美国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2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先锋。新加坡政府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了解用户需求和喜好, 并通过用户喜爱的电子渠道主动快速地提供服务。新加坡电子政务从制定规划到提供服务, 每一个环节都是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每一项服务都是“以用户为中心”, 而不是以部门为中心。部门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联合提供一个“虚拟的一站式机构”来满足用户需求, 从而实现信息与服务的完整集成。

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上, 新加坡采用的是集成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将所有信息集中存放, 而是采用适度共享、联合服务的形式。信息库包括中心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两种类型。中心数据库只存放基本信息, 由中立方统一管理, 根据使用权限, 向各部门提供数据。例如, 新加坡全国人口数据中心, 只记录个人身份号码、姓名、性别、种族、生日等最基本的20项共享数据。专业数据库则存放与业务部门相关的数据, 由各部门分别管理。当业务部门之间需要共享数据时, 则按照部门之间的共享权限进行专项处理, 依托政府交换平台进行信息传输。

面对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和新的挑战, 新加坡政府适时推出了《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2011~2015) 》 (eGov2015) , 同时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 (iN2015) 十年规划的一部分。规划提出新加坡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整体政府”进行, 构建下一代整体政府基础设施以增强机构协作。政府将投资建立一个政府云 (G-Cloud) , 同时建立一个中央级政府企业架构库来整合分析政府数据、应用和技术, 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共享服务和跨机构整合, 从而增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3 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政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各级政府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为公众提供无缝、集成、优质的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标, 为加拿大电子政务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在各部门自身信息化建设基础上, 加拿大联邦为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主管部门需要依据这些政策法规, 强制性地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政策法规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此外, 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制定统一信息代码、建立信息共享目录的形式对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做了统一规范。在加拿大联邦政府门户网站的首页上, 可以找到200多项涉及公民基本服务的信息, 基本满足了公民对政务信息的一站式需求。

2 国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现状

2.1 在政策、法律、标准方面,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在政策方面, 我国于2002年8月和2004年12月分别出台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2006年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列为电子政务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201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提出了要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

在法律法规方面, 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行政”的专项法规, 对确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平公开原则, 促进政府与公众、企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 具有深远意义。2009年8月,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组历时三年完成了“电子政务、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 在电子政务立法工作中进行了探索。此外, 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等省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已相继出台, 用于规范和促进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推动当地政务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在标准方面, 2003年, 原国务院信息办、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征求意见稿) 等系列文件, 专门就信息共享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探索性地提出了政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方面的标准化需求与初步考虑。2007年,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两项国家标准发布, 分别为基于目录体系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以及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化方法和思路。

2.2 稳步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撑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重大工程。其中“四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 的建设对于扩展政务信息资源范围、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支撑作用, 对于建立和完善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正式启动的“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共同参与建设, 计划10年完成。该项目内容包括国家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库, 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技术与服务支撑体系。截至2012年7月, 该项目的硬件及系统软件、交换系统、林业数据分中心、气象和气象卫星数据分中心、测绘数据分中心、卫星遥感数据分中心、土地和矿产资源数据分中心、资源卫星数据分中心、海洋和海洋卫星数据分中心等已通过初步验收。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计划由公安部联合人口计生委、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共同建设。目前, 该项工作仍在准备过程中, 计划于2012年底前初步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基本框架。在公安部内部, 目前已实现常住人口的计算机化管理, 截至2006年底共计约12.8亿人。在此基础上, 公安部和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共同建设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为全国17万多个银行机构网点提供联网核查。

“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计划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 中央编办、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参与共建。早在2002年, 原国务院信息办在北京、杭州、青岛、深圳等地就已开展工商、国税、地税和质监部门之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2003年10月, 又新增浙江、上海、沈阳、大连、济南、南京、厦门、成都作为试点省市, 扩大信息交换部门, 增加交换内容, 探索以省市为单位的信息交换模式和机制。目前, 该项目建设重点是标准体系的构建。正在起草制定的相关国家标准包括:《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术语》、《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元目录规范》、《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共享数据源》和《法人单位基础信息信息核对体系》。

“国家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牵头, 多个部委参与共建。建设方式是在国家统计局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核心系统, 在相关部委建立交换节点系统, 在各省级统计局、重点城市统计局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分布式节点, 以开放式的体系结构支撑宏观经济数据库的运行和应用。在省市一级, 北京市于2009年2月启动全国首个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基础库建设项目, 云南省统计局于2009年8月启动首个由国家统计局推广建设的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库项目。陕西省、河南省、广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等地也在积极推进本地区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

2.3 专项试点工作, 探索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2.3.1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原型试点

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 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2005年下半年,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形成征求意见稿之后, 原国务院信息办相继在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杭州市、武汉市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探索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2.3.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

自2007年2月起, 原国务院信息办相继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其中, 杭州作为首个试点城市, 在试点工作中完成了目录与交换体系功能模块开发和框架搭建, 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信息共享与协查项目、房地产市场综合治税项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市民卡项目、企业基础信息互联项目、建筑业市场监管项目、社会保险金地税代征缴信息系统等七项业务协同应用。

2.3.3 智慧城市试点

2012年2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 并强调, 2012年将会适时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与过去只关注单个、局部的信息化项目不同, 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组织管理上也由过去信息化主管部门推动发展到由城市的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有利于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

目前, 许多城市都在本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上海、宁波、南京、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 在市一级层面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3 分析与建议

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及其信息共享建设已相对成熟, 为各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示范。经验表明, 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才是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的根本保障, 包括共建基础设施、共同遵守标准规范、共享数据信息等。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由于受到原有价值观念、经济条件、信息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 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成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乃至整个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制约瓶颈, 包括:行政体制制约、信息资源不足、标准法规建设滞后、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等。

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 尽快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一规划、统一协调, 自上而下建立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2)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政务信息化比率还很低, 因此需加快基础信息库的建设, 提高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 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章可循。 (4) 针对拟建或在建的电子政务项目,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必须强调资源共享, 提倡标准化、开放式建设, 提高全局性、整体性认识。 (5)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运行模式, 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同时, 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何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50-270.

[2]李晓明, 李蕴奇.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综合版) , 2006 (2) :80-81.

[3]张培国.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269-270.

[4]江道行.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工作效能的有力措施--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与应用初探[J].福建质量信息, 2006 (12) :55-58.

[5]孙杰贤.iDA陈巧茹细述新加坡“iGov2010计划”[J].通讯世界, 2007 (1) :55-56.

[6]卢光明.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及比较[J].中国信息界, 2007 (1) :150-153.

[7]张新红, 于凤霞, 刘厉兵, 等.信息化城市建设优秀案例[J].电子政务, 2012 (2-3) :38-44.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篇8

一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现状

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扩充的综合应用平台。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由认识到实施的过程,涉及诸多环节,有理论策略也有应用技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平台形成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并涌现了一大批成功的例子,这为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整个建设过程不可能避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享意识薄弱

共享意识是教学资源共享实施的前提,这也是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所欠缺的。各高校之间由于办学理念、层次定位、专业差异、管理方式、运行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资源的共用,不愿将自身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其它高校共享,以免失去了学校的办学优势、特色和品牌,这种教学资源封闭意识直接制约着后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开展。另外,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共享的重要性,并用心用力去建设平台,但在平台形成后,由于对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动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使教学资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停滞不前,不利于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良性运转。

(二)共享资源缺乏

充足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如上文所述,虽然目前我国“985工程”、“211工程”这类高校在教学资源储量方面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资源配置失衡现象的存在,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在总量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高校教育发展需求,这也是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同时,我国高校大量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自然总量上也无法名符其实。这种教学资源总量的不充裕导致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能够共享的教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目前教育投入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需要从资源利用、资源获取、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构建教学资源库,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共享技术落后

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除了需要科学的方法外,还必须有先进、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支持,这是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时,从工具、内容到平台,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和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信息数据的转换、交换和合并,给高校间的资源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从共享平台形成技术来看,互动性、扩展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还未能充分体现,不利于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运行,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完成。

二建设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立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需要针对性的采用有效性、综合性的建设对策。由于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性、统筹性的长期规划过程,因此必须以总体原则为指导来落实各种细化环节,在此笔者提出互补、邻近、扶弱、生本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总体方向的准确无误。互补是指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在数量、质量上能够互相弥补双方的不足,通过资源互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单一、缺失问题,还能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动力。虽然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受地域的控制,但为了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从长远角度来讲,还需遵循邻近原则,那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软件资源,还可以共享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硬件资源。扶弱主要是基于目前我国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层次现状提出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不同类别、不同性质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的依据。以生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以上四项原则的指引下,笔者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具体的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对策。

(一)更新观念

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只有更新思想观念,才能达成教学资源共享意识,明确总体目标,促进共享平台统筹实施。要推进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首先各高校应该打破校际的门户之见,转变以往封闭的、独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拥有观念,深刻领悟教学资源竞争与共享之间的辩证关系,高校并非完全独立的教学资源竞争对手,而是可以互相开放、互相扶持的资源共享者,各高校应树立开放、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和使用理念,积极的把各自的优质资源拿出来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其次,各高校应该在合适领域突破学校类型和层次,从易于操作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开始,着手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共享途径开拓,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培养和提高各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意识,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文化。endprint

(二)整合资源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和失衡是客观存在的,重点高校的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普通高校有所欠缺,而理工科的教学资源比例较大,文科资源总量较低,为了提高高校间教学共享资源的有效性,必须整合高校教学资源,这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的基本前提。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研究、获取各类资源,建设符合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库。

首先,整体规划。教学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整合时需综合考虑软件硬件配置、平台建设及未来扩展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初期不应追求大而全,应从小处着手满足师生的最迫切的教学资源需求。但还要放眼未来,制定出长远的资源整合规划。整合开始阶段应充分考虑师生的需要及实现的可能性,考虑到教学资源是随着动态性的有机整体。应对各类有较高价值的教学资源做好跟踪、积累、贮存工作,尽可能及时更新相关教学资源,边补充边服务,在服务中完善各类教学资源。只有通过系统、持续、长久、计划地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才能提高共享教学资源的持续有效性,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

其次,针对选取。教学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方便其使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不同学校的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层次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整合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学资源信息;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不可盲目实施。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组织利用价值大、适合师生的教学信息资源,做到有的放矢,使师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价值教学。

再次,规范标准。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要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避免主观任意性,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象、内容、方式要进行科学论证,不能随意凑合、拼合。实施教学资源整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出现偏差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实施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共享的有效性,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来指导教学资源整合。实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资源分类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标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应用软硬件的标准化,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应使用统一要求及时对劣质教学资源进行过滤筛选,确保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提取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完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技术已不断成熟,教学资源利用的相关基本功能已经实现,但从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规模化发展角度来讲,还需与时代同步,完善相关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在此,笔者提出将WEB2.0技术和云计算引入教学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之中,利用WEB2.0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同时发挥云计算的高效性来解决教学资源混乱、交互性不强、访问速度过慢等问题,从而实现了一个高效、多元、开放、互动、分享、访问速度快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建立资源搜索、资源共享、资源更新、在线交流等模块,以满足师生的多方面的资源使用需求。

总之,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除了文章所述的相关措施外,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激励和规范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同时,教学资源共享并不只是数学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加强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节约教育投入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

[2]李改娟.基于WEB2.0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杨贤栋.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2016庆功晚会主持稿下一篇:建军大业范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