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2024-06-25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通用6篇)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篇1

宜宾通信行业自2008年10月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以来, 以工信部的精神为指导, 按照“企业自律、平等互利、合理负担、共同服务通信”的原则, 积极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近三年内, 经过三家运营商的共同努力, 宜宾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不仅减少了电信设施重复建设, 提高了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 同时有效保护了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 为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宜宾共建共享工作跨越式发展, 一年一个样, 每年都有闪光点。”宜宾市三家通信企业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中得到上级主管单位、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宜宾通信运营企业摸索出自己的一些经验。

深刻理解共建共享对企业、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过三年的努力, 宜宾通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创造了本地企业发展的奇迹, 逐渐成为本地标杆行业。从覆盖到质量, 从产品到服务, 从企业贡献到产业发展, 三家运营商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电信基础设施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让老百姓不断得到实惠, 让政府信息产业不断得到发展。截止2010年底, 通信用户数335.18万户, 村通覆盖率93.2%, 电话普及率62.18部/百人, 3G用户数9.2万户。行业产值从2001年的9.88亿达到2010年的64.03亿, 年增长率为26.54%, 增速远大于全市GDP。通过共建共享, 实现829.21公里杆路, 97座铁塔, 12.25公里管道, 223个基站配套资源互补, 行业内节约建设资金3160.6万元。

党的十七大以及国务院提出的国家“十一五”规划, 都明确提出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坚决走节能减排的道路。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高效率, 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本地通信企业认识到只有全心全意地推动共建共享, 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 让宜宾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效、更加和谐。为此, 工信部联通2008文件出台的第二周, 宜宾就成立了共建共享协调小组, 下设专职人员负责处理各单位内外部的共建共享工作。同时, 各运营商还编写各自内部的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流程, 相互之间交流学习, 达到“一套流程, 共同实施”。建立公司领导热线, QQ群, 每季度联席会的协调沟通机制, 在制度, 组织上保障共建共享工作有序开展。三年来稳定的领导和执行团队, 有效的沟通机制, 富有成效的工作, 使宜宾共建共享工作蒸蒸日上,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企业自身也在发展中节约成本, 规模扩大中得到实惠。

三家单位都认识到:共建共享是进一步推动我们通信行业承担社会责任, 创造社会价值的最佳平台, 更体现了“顾大局, 有高度、讲诚信, 负责任”的行业价值观、责任观和公共社会形象。为此, 三家运营商定期向社会宣传行业发展情况, 积极参加公益事业, 树立起本地良好的企业形象。

积极与政府协调沟通, 改变行业形象, 争取政策支持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积极稳妥的推进共建共享工作”。宜宾本地通信企业依靠“父母”, 团结协助, 共同发展, 积极主动找政府汇报工作。积极参与市政规划, 将信息、通信产业纳入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密切联系, 建立与政府沟通的常态化机制。每季度定期联合召开沟通协调会, 邀请涉及经信委, 政法委, 国资委等主管单位协商如何共同配合政府工作, 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解决近期通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分管副市长牵头, 经信委具体落实《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加快TD—SCDMA建设的通知》, 在全市范围内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网络发展。今年四月, 在协调会上, 联席会成员首先集体学习《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通信业的意见》, 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将通信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予以对待。开设“绿色通道”, 共同推进通信行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将通信行业发展具体内容纳入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规划中。

通信企业积极与政府沟通, 争取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一些信息化项目, 建设了一些适合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如党政网, 财税网, 烟草网, 天眼系统, 数字城管等, 极大地满足了政府信息化要求, 体现了运营商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和社会责任。

通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积极为政府排忧解难。屏山新县城复建工程中, 三家单位响应政府号召, 学习灾区复建模式, 将基站建在绿化带中, 采用景观塔, 美化机房, 与新县城风格完全一致, 既美化了环境, 又支持了环保, 改变了行业形象, 节约了工程投资;为三峡集团向家坝水电站公司大坝上下无线覆盖, 电话、互联网专线到宜昌。

电磁辐射引发的城区基站安全问题以及建设问题, 目前越来越突出, 为寻求解决办法, 通信企业主动联系政府, 表达行业诉求。2010、2011年政府组织两次专题会研究解决办法。宜宾市委宣传部牵头, 组织三家通信企业, 并邀请宜宾电磁辐射监测站专家, 长期性利用媒体进行电磁辐射知识普及。宜宾市住建局牵头, 三家通信企业配合, 做到新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区通信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城区已建成基站, 三家通信企业做好电磁辐射监测工作, 协调处理小区居民意见。对于符合国家标准电磁辐射标准基站的人为破坏, 公安机关要给予严厉打击。三家通信企业做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减少重复建设, 节约投资。宜宾司法局牵头, 通信企业配合, 做好破坏电信基础设施法律知识普及。通过快速响应, 积极协调政府, 通信行业成功化解了由辐射带来的发展问题。

创新引入三方建设模式, 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

为扎实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工作, 切实节约工程投资, 宜宾三家电信营运商共同商议引入第三方建设模式。由三家单位共同对通信施工单位进行方案审查, 比选招投标, 共同认定的第三方牵头进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然后各自分摊结算相关费用。这种创新模式, 既解决结算难, 协调难, 施工难的三大共建问题, 又为将来行业融合, 共同发展提供一种探索模式。在屏山复建, 竹海风景区管道工程中, 三家单位创立了引入电信基础设施三方建设-企业回购的模式。

贯彻执行政策, 严防踩红线, 重点领域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小组成立时, 全体成员积极学习文件, 对五条禁令, 七类场所, 三大领域的建设积极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每年只要涉及此内容的建设和需求, 三家单位都提前沟通, 达成共识, 稳妥推进。宜宾是片热土, GDP全省排名第四, 长江中上游川南最后开发的区域, 已纳入成渝经济区, 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市政府发展战略“工业强市, 旅游兴市”的实施, 近三年来大型项目陆续在宜宾拉开, 通信发展迅猛。在这些项目上, 三家运营商实现了重点领域的共建共享, 共同发展。比如:屏山新县城复建, 向家坝水电站大坝覆盖, 长宁竹海4A风景区, 宜乐、宜泸高速、临港经济开发区等通信设施都实现共建共享。

最近, 三家运营商经过讨论, 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共建共享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通管局《关于印发2011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意见的通知》, 以三年来共建共享协调会会议纪要为基础,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促发展的原则, 三方在电信基础设施领域, 全社会信息化服务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争取实现2012年考核评优达到通管局二等奖的目标。

为了完成目标, 着重做好以下三面的工作:

三家运营商务必解放思想, 深刻认识共建共享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继续自主化, 常态化的开展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工作, 深刻认识到只有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工作到位, 才能出色完成共建共享的任务。领导小组, 执行小组, 具体经办人, 三级组织无阻碍沟通。建立自上而下的执行, 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 确保国家政策落地执行。按照目前形成的机制, 争取把电力、广电行业吸引进来, 增加行业影响力, 增加话语权。

继续加强与政府、与相关行业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三家营运商有效合作, 积极向政府汇报, 表达行业诉求。解决目前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如:共同化解开发商、物业公司不合理的入场费、赔偿费、高价电费、高价物管费等问题;共同化解人民群众对辐射问题的误解;共同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合理要求。要充分利用本地各媒体积极宣传行业特点、亮点, 加强行业内外交流互动。让行业发展在一个内顺外和的环境中成长。2010年省政府文件专门讲述如何加快发展通信业, 宜宾本地通信企业将认真分析, 仔细研读, 领会精神, 争取当地各级政府支持。

合作模式创新。在前期合作基础上, 三家通信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合作模式, 扩大合作范围, 提高比例, 增强效果。拓宽合作渠道对通信企业的发展有极大地好处。实践证明, 通信企业之间比的是服务, 比的是资费。只有更好的客户服务, 更优惠的资费标准, 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赢得市场。三家企业在一些问题上共进退, 表明态度, 争取政府、企业、客户的理解, 支持。重点区域, 重点项目实施共建共享, 又好又快的推进工作, 避免效率低下, 重复建设。

继往开来, 宜宾通信行业将以国家大局为重, 行业大局为重, 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共享资源, 共谋发展。为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篇2

〔关键词〕西部;医学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56-02

Development Mode of Jointly Constructing and Jointly Utilizing

Medical Libraries in China Western RegionsYang Liping

(Information Reference Room of Xian Medical Science Institute,Xian 71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necessity and specific modes to jointly construct and jointly utilize medical libraries in China western regions and put forward possible ways of jointly constructing and jointly utilizing such medical libraries.

〔Key words〕western regions;medical library;jointly construct and jointly utilize;mode

1 西部医学图书馆实现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1.1 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西部医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时空的医学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储存,以网络形式互连互接,提供给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医务人员即时使用,这种资源和服务使医学图书馆传统的职能发生了质的改变。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将新出现的文献信息一览无余,也难以由某一个图书馆承担将历史文献全部数字化的重任,为了建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其重要一点就是需要创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用数字化文献逐渐替代部分印刷型文献,改变长期固守的传统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加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使西部地区特别是缺医少药的贫困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能及时捕获各种最新的医学信息,并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改善我国贫困和边远地区人民的健康状况,是医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西部医学图书馆馆藏专业化、特色化建设要求馆藏资源必须共享各医学图书馆专业设置不同,所藏书刊各有一定的专业特色,都侧重于各自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收集,医学教研人员要进行临床诊疗、课题研究、科研教学等,需查阅大量资料,要借助其它馆的帮助。此外,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医学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协商合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根据本馆自身的文献资源状况,配合医、教、研、管理等任务,以医学文献、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文献建设为主,兼顾一般学科,从专业、专题特色、地方特色出发建立特色数据库。各医学图书馆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点,带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成为合作双方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了低成本信息增值服务。

1.3 西部医学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也要求馆藏资源必须共享不同的医学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这种纵向管理体制使医学图书馆习惯于受上级单位的制约,横向联系的意识淡漠。因此,必须加强馆际间医学文献信息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 西部医学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具体模式

2.1 资源共享

各医学图书馆应本着有利于整体利益提高的原则、有利于各馆特色藏书的形成与发展原则、有利于读者利用的原则,采用集中、分散或者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1],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改变以往的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分别订购的方式,共同探讨,制定一定时期内资源建设的规划,提出订购文献的主题概念,特别是对重点学科和新增学科的文献保障,按照学科构成来分工建设信息资源,保证各学科的一次信息资源达到完整性和数字化。同时,整合科研成果,收集、整理包括内部刊物、内部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等在内的相关资料,并建立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及时宣传图书馆新增资源及服务项目,不仅能很好的保存文献资料,更能够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这样才能更贴近实际需要,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人才共享

西部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与共享建设需要一批在观念更新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应把培养和造就资源共享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外语水平,要掌握网络知识和检索技能,这样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大力普及共享网络的应用,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系统的发展[2]。我馆把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纳入图书馆的整体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提高服务意识和信息意识,掌握组织、分析研究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学科领域内的科研发展状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得更深层次的服务得以开展。

2.3 服务共享

资源共享最终表现在图书馆的服务上,因此服务是图书馆共建与共享的目的和最高层次。图书馆在资源和管理层面的合作顺理成章会形成服务上的合作,如文献传递、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等。现阶段医学图书馆正努力尝试着一种新型咨询服务形式——合作数字参考咨询,它充分利用计算机协同支持工作(CSCW)的研究成果,建立协同咨询系统,借鉴电子商务中在线客户服务的成熟经验,通过常见问题解答库、E-mail、Web、在线聊天、共同游览等形式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建立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咨询服务,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它充分利用网络的协同整合力量和各个信息机构的各种资源,有力地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3]。这种服务模式高度重视读者与咨询馆员之间的互动性和咨询的及时性,同时也重视个性服务,特别是它已由传统的“一对一”的被动单线服务模式,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一对多”、“多对多”的全方位服务形态,是一种创新的参考咨询模式。

3 医学图书馆共建共享的途径

推进共建共享实现绿色发展 篇3

江苏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出台实施意见, 明确工作目标。年初, 根据两部委下达的共建共享指标, 结合江苏省实际,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2014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苏通﹝2014﹞103号) , 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 加快促进信息消费, 以强化落实、拓展范围、提高成效为目标, 在巩固我省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扎实推进2014年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二是完善信息系统, 健全管理手段。论证使用需求, 统筹模块功能, 完善江苏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 大力推进系统二期上线运行。在已有基础资源数据的基础上, 完成将5项考核设施和重点场所领域数据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并实现报表数据汇总分析和小区驻地网建设情况在线备案功能, 通过信息系统做到各类资源的可查, 可管, 可控。三是推动租费结算, 规范建设行为。完成《江苏省电信基础设施共享租赁结算框架协议》签署, 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省公司按要求按时完成所牵头地区的租费结算工作, 明确后续共建共享设施的结算周期、方式和范围, 并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共建共享设施租赁费用统计。制定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费用标准, 构建我省五项基础设施完备的租赁价格体系。四是拟订室分标准, 创新共建模式。积极协调, 要求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分别牵头开展室内分布共建试点, 开展楼宇多制式信号耦合标准研究, 联合省住建厅启动了无线室内分布系统标准编制工作。五是深化试点建设, 发挥典型效应。全面开展南京地铁机场线和宁天城际线、苏州地铁二号线、无锡地铁一号线公用通信网建设, 地铁自建共维“南京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向全省辐射。组织开展了苏州卫校、常州技师学院共建共享试点工作, 为全面推进校园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南京青奥会场馆等重点场所的共建共享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我省各市通信行业协会受省通信管理局委托, 积极行使职能, 加快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向县 (区) 延伸, 为江苏驻地网建设管理的有效落地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4年6月底, 2014年全省实施共建基站245个, 共建铁塔198座, 共建杆路57.25公里, 共建管道173.43公里, 共建室内分布系统52套;全省实施共享基站228个, 共享铁塔224座, 共享杆路84.1公里, 共享管道24.17公里, 共享室内分布系统2套。2014年全省通信行业节约建设资金约1.63亿元, 其中电信6485万元, 移动5883.2万元, 联通3974万元, 累计节约建设资金约40.80亿元。

江苏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深化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使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 因此, 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绿色集约发展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下一步, 我局将在前期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基础上, 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加强监督管理, 继续保持共建共享管理水平全国领先。

一是开展工作需要找准抓手, 明确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提升全省宽带发展水平的意见》 (苏政发﹝2014﹞50号) , 深入开展“宽带中国”2014年专项行动, 重点实施江苏“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计划, 综合运用有线、无线技术手段, 运用共建共享理念, 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 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推动TD-LTE等4G网络布局, 优化完善全省移动互联网, 在全国率先实现热点区域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全覆盖。

铁塔公司的挂牌成立, 使得共建共享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 同时也承载着新的希望。要以节约资源和投资, 同步规划和建设, 规范管理和使用为目标, 充分发挥好新机制的优势, 进一步深化共建共享工作。

二是科学管理需要健全手段, 强化措施。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二期正式上线运行后, 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按时导入更新基础资源数据, 逐步摸清基础资源分布状况, 做到空余资源和自建预留的规范性, 杜绝延期回复或不回复问题的发生, 杜绝违规同址新建现象发生。下一步, 我局将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江苏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通知》, 加强系统功能使用, 使之成为流程进一步规范、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进一步加强的有效手段。

三是深入推进需要条块结合, 齐抓共管。江苏共建共享工作开展的源动力是注重条块结合, 无论是江苏“宽带中国”战略发展还是小区驻地网建设, 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形成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参与管理, 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今年下半年, 我局将联合省住建厅对江苏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落实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进一步推进住宅小区的共建共进共维工作, 加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力度, 积极开展老小区光纤改造规范工作。推动各市通信行业协会严格执行通信配套设施验收备案工作, 加快探索各县 (区) 小区驻地网建设模式, 力争全面理顺关系, 形成全省范围内统一步调、有效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是打开局面需要突出重点, 典型引路。按照工信部、国资委《关于2014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要求, 重点领域将包括4大类重点场所和2类建设领域, 新增政府办公大楼和商务楼宇作为重点领域考核内容。我省将4大类重点场所和2类建设领域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实现名单制管理。在共建共享推进创新中, 注重从全局性、基础性、紧迫性问题入手, 突出重点, 典型引路。要以南京青奥会场馆建设为核心, 加大校园等共建共享重点领域推进力度。结合我省高速公路, 地铁公网等重点项目建设, 协调建立重点公共区域配套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合作模式。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篇4

1 竹产业发展前景综述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产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由于其具有容易繁殖、利于土壤结合、轮伐期短、纤维长等优点,竹子成为造林、土壤保护及社会林业发展规划中的理想植物。在亚洲国家,竹子被称为“穷人的木材”,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及日常用品中。在欧洲被看作是外来植物,用来装饰房屋及花园。“世界竹子看中国”,我国是世界种植和使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身影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住有竹楼、用有竹具、食有竹笋、坐有竹凳、卧有竹席……就在你我周围,竹产品可以说无处不在。竹产业链一经形成,其实竹子全身都是宝。[1]

1.1 竹制日用品

竹制日用品多属于竹材的初加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并不高,但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古已有之,如竹凉席、竹筷、竹床、竹椅、竹书橱、竹屏风、竹窗帘等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竹帘在窗帘大类中独具风雅清淡的气质,赢得了古今文人的喜爱。

1.2 竹制深加工品

竹制深加工品是以竹材为原料,蕴含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竹制品,如竹工艺品、竹刻竹雕、竹笋加工、竹胶板、竹地板、竹浆造纸等。竹制深加工品是拉长竹产业链,增加竹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2]。

其中,竹刻竹雕是我国特有的一门独具风格特征的艺术,不仅其自身存在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比如上海嘉定竹刻还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木林资源短缺的加剧和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竹代木”方兴未艾,甚至“以竹代钢”也已提上议事议程。因此,竹地板的需求会随着人们住房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竹材、竹笋的社会需求量会比20世纪末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

1.3 竹制精加工品

竹制精加工品是高科技与竹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如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农药残留等问题却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同时还能防辐射和产生负离子,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竹纤维具有有机、抗菌、吸湿排汗、亲肤等诸多特性,符合人类倡导的环保观念,是纺制亲肤服装的理想新型纺织原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人们在古代就已经开始利用炭来取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用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作原料代替了木材烧炭。科学家们经过试验测算得出:竹炭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每克毛竹的竹炭吸附表面积竟达150~38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或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木炭的2~3倍。资料证明,10公斤竹炭可以调控114~457立方米的居室或办公室写字楼空气质量达标;同时还能吸收室内湿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如今,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竹炭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被广泛用于水净化、空气净化、产品保鲜、人体保健和抗磁辐射等众多方面。

竹纤维被誉为21世纪纺织产业最具震撼力的科技成果,带来了家纺的面料革命。由于竹纤维是以3~4年的新竹为原料,保留了竹子抗菌、除螨、清热、解毒的特性和天然清香,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又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独特的回弹性、瞬间吸水性,被人们称为“会呼吸的生态纤维”。展望未来,中国家用纺织业仍将呈现出巨大上升空间,根据欧美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纺织产业份额的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因此,专家判断:中国家用纺织品消费远远没有饱和,上升空间惊人,是未来20年纺织业消费的黄金增长点。竹纤维家纺面料革命,从人们对健康、保健、时尚的追求出发将竹文化与时尚家纺完美结合,必将开辟出一块家纺业的崭新市场。

1.4 竹文化生态旅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是正直高洁的象征,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孤松、傲竹、寒梅又被誉为“岁寒三友”,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竹的推崇和喜爱。

竹的形象、竹的气质、竹的风骨、竹的品味、竹的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浸入了文化形态,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作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竹文化的精髓,在于典型地象征着人类的道德风尚。以竹喻人,首先喻的就是节,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竹竿皮韧中空,人们又由此想到了虚心、虚无,竹子又有了虚心、虚无的品行,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在画竹时写诗赞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从竹影里走出来的,应该是俏丽的女子,多愁善感的闺秀;从黑松林里走出的,只能是打虎的武松、剪径的李鬼;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不是李向阳、飞虎队,就是铁姑娘、民共班。

可见,竹与文化血脉相连。在发展竹产业的同时,把竹业科技示范基地、丰产培育示范点与中国传统竹文化结合起来,开辟成具有特色的竹海生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竹景观”、“竹工艺”,也是竹产业发展前景中的一个亮点。

2 纳溪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竹产业是纳溪区确定的“一区一品”的重点产业,也是泸州市的重点产业。纳溪区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潜在优势,全区土地总面积172.5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72.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50.1%,现有竹林面积51万亩,竹种39种,主要有绵竹、慈竹、黄竹、西风竹等,年可采伐杂竹40万吨,可采伐楠竹35万根,拥有银鸽纸业、圣峰纸业、鸿运纸业、兴乐食品厂、九头鸟炭业等一批竹类加工企业。2007年全区竹产业总值4.8亿元,上缴税收5 000万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中获得收入358元。纳溪区已成为全国13个杂竹大县(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竹林主要富集区之一。竹产业已成为纳溪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尽快做大做强竹产业,中共纳溪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区竹林面积达到66万亩,年产竹材50万吨,鲜笋5万吨,生产竹浆和纸各15万吨。全区竹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农民年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竹业收入530元以上,为财政年创收1亿元以上,年转移和安置富余劳动力8万人。[3]

尽管基础扎实,规划诱人,但在调研中,我们感觉要真正把竹产业做成纳溪区的重点产业,还必须用够精力解决以下问题。

2.1 规模小不集中连片的问题

全区现有竹林中,除2008年新建的6 000亩示范竹林基地外,其余竹基地成片集中的面积小,最大的不超过500亩,都呈散生分布状态。全区竹基地未能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没有形成。

规模小催生粗放经营。全区现有竹林中有近28万亩竹林属于天然次生林,因为分散而形不成规模,引不起竹农的高度重视,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未进行任何抚育复壮措施,重砍轻抚的现象普遍存在,林地生产力退化,单位产量低下,处于“掠夺式”的经营模式。

规模小导致“副业情结”。由于规模小不集中连片,农民不会把竹产业当作主业来经营,而仅仅当作茶余饭后空闲时间来经营的副业,因而在农民收入中占比很低。以合面镇为例,合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200余元,而竹业收入仅100多元,只占到总收入的3%左右。[4]这样低的收入占比,农民敢靠它吃饭吗?

2.2 加工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

任何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形成产业链并延伸产业链。目前,纳溪区竹产品生产链条并未形成,主要停留在原料销售和初加工阶段。如合面镇目前仅有竹胶合板加工企业1家,生产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牌不响亮,发展后劲有限;全镇有2 000余户从事竹编业的农户,其竹席主要靠外运,对市场依赖明显;竹料50%以上都是以竹片的形式销售给银鸽纸业。

产业链未形成导致竹业附加值不高,影响竹业在当地成其为一个产业。据测算,纳溪区杂竹年可采伐量在40万吨左右,近年来实际商品采伐量每年只有20万吨左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仅作为原料采伐销售成本高收益低。合面镇的人们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区竹片统一收购价为区政府与银鸽纸业公司承诺的300元/吨,而扣除人工费、转运费170元左右,农民实际所得130元左右。由于收益低,农民对采伐竹片没兴趣,许多竹林已有了3~5年时间没采伐了。可见,形成高附加值的竹产业链条,调动农民种竹、护竹、伐竹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2.3 产业间互动缺乏的问题

泸州是酒城,酒业是泸州的第一支柱产业,竹产业如果能与酒产业互动,必将带来竹产业发展的一个春天!实际上,竹产业是能与酒产业结缘的,比如竹材酒包装就是一条重要思路。[5]竹子是一种易降解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竹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在中国传统中,它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从古至今为国人所讴歌推崇,寄情言志,被视为人格境界的理想化身,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和含义。我们相信,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后的竹材,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现代的制造技术、工艺方法相结合,再与现代的销售手段、市场推广相结合,竹材酒包装必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业间互动不仅指竹产业与泸州其他重点产业间互动,而且也包括竹产业自身相关的一、二、三产业互动。“山上育竹林,山下建工厂”、“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竹子农家乐,挖笋好去处”,这种集竹子种植、竹材加工、竹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模式,目前在纳溪区还基本没有形成甚至根本没有出现。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在调研中,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反映较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阻碍了现有竹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农民看不到竹业种植的前景和希望。由于“烂公路”、“晴天公路”、甚至根本没有路,竹片大量积压在山上,据纳溪区各乡镇统计,全区有村、社级“晴天公路”61条,公路里程150多公里,约有6万吨杂竹因运输原因不能采伐利用。由于道路不畅,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引起的劳动力短缺,使杂竹采伐成本不断上升,而竹片收购价又是采取封闭式限价300元/吨收购,导致竹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挫伤了竹农的砍竹积极性,使已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也严重影响他们的修路积极性——无钱来修路,修好了路也无钱赚。

当然,理论上来讲,修路是公共产品工程,是政府的事。但客观地讲,西部省份的区县政府本来就穷,现在农业又是免税,因此完全靠政府拿钱来修路短期内也有难度。企业呢?由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对修路也没兴趣。因此,竹山道路已成为制约纳溪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纳溪竹产业发展应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辐射能力强,不仅可以通过竹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由第一产业升级为第二产业,还可以通过发展竹文化休闲游进入第三产业。因此纳溪区分析现有基础把竹产业确定为“一区一品”重点产业,定位是准确的。但发展中的上述问题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看不到竹产业在纳溪区的发展前景,妄自菲薄,在理论上属于产业近视症,是有害的;看不到纳溪竹产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在实践上属于脑热多动症,也是无益的。怎么办?我认为,“共建共享共赢”是关键。

“共建”是基础,“共享”是过程,“共赢”是目的。竹基地规模小的问题、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产业间不互动的问题、基础设施无人出钱建设的问题,只有通过共建才能解决,而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政府、企业、竹农共赢的局面就能形成:政府要经济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企业要盈利增加,做大做强,产业报国;竹农要生活宽裕,生产发展,安居乐业。

3.1 共建的原则

“共建共享共赢”,基础是共建,关键也在共建。共建的原则,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与竹农主体”的原则。

政府引导。主要是确定产业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产业扶助。这一点,纳溪区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制定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而且在2008年还对集中成片3亩以上、当年未列入上级造林项目的新造竹林实行补助:苗木由区政府集中采购,免费提供(每亩55株),造林户交纳0.2元/株的保证金,经验收合格后退还;对提供土地用于造竹的,经验收达标的,再给予50元/亩的补助;给予各镇、村共20元/亩的工作经费;低产林复壮给予50元/亩的肥料补助。

市场主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经济规律。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基础配置者的经济形式,所谓基础配置者就是产品的价格形成首先由市场调节、在市场中形成,政府只管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但要注意,经济学原理中的保护价又叫最低限价,指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由政府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以保护竹材生产者的利益。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都是尊重市场,随行就市,因为这时如果按保护价执行,实质上是保护竹材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主导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保护价的含义,给市场应有的尊重。

企业与竹农主体。是指企业与竹农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的平等参与者。他们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迹运行。卖方供给竞争形成产业,买方需求竞争形成市场,买卖双方竞争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并在均衡价格下本着等价有偿、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交换。

3.2 共建的基本思路

纳溪区竹产业要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实现竹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可考虑与加工企业共建、与酒类企业共建、与旅游文化业共建的思路,挖掘全区的人才资源,联姻全市的产业资源。共建形成规模、共建完善产业链、共建推动产业间互助、共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一句话,共建开创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局面,共建铸就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辉煌。

首先,与加工企业共建。目前,纳溪竹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规模和层次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高附加值企业更少。在竹产品精加工方面,仅有九头鸟竹炭公司一家林化工企业,而且目前尚因资金问题,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正常生产。大量的是竹产品初加工企业,如竹筷生产、竹席编织等。虽然银鸽纸业公司规模较大,但因多种原因,扶持竹产业的能力和努力也有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按照四川省政府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圈的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的竹产业加工企业是十分紧迫的。竹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要有工业带动,同时以工业反哺促发展。只有加工业起来了,竹农收益提高了,竹农种竹造林、售竹修路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政府热农民冷”的局面才能根本改观。

其次,与酒类企业共建。“酒城泸州”的城市名片已在全国叫响,但特色还不突出。酒城产酒,酒产量当然大,但包装地域特色不浓。纵观酒包装的演进历程,每一地区每一发展时期的酒包装方式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关系。总体来讲,酒的包装总是在不断从简易走向丰富,从简单的满足使用功能走向实用和精神功能并重,并且总体上表现出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步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的基本特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人类的生活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朝着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方向演进,人们更加主张现代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观念。而竹材酒包装正符合上述理念和观念,竹子是可以参与生态循环的具有良好还原性的材料,作为四君子之一其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风韵为其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竹材酒包装是完全可行的。现代科技与竹材有机结合的酒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许正是泸州酒业大发展、纳溪竹业上规模的战略机遇。

再次,与旅游文化业共建。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纳溪区也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如护国岩蔡锷讨袁、棉花坡朱德歼敌等等,把旅游资源溶入竹产业发展,挖掘历史典故、恢复风土人情、打造竹山景观、开发“竹子农家乐”,对调动竹农种竹造林的积极性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曾专题研究过“农家乐”现象,认为“农家乐”现象产生不仅具有必然性,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6],而且更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是一种“以城代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助,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为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进而实现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7]展望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闲假时间的增多,“农家乐”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由“观光”经“观光+度假”发展到“度假”,到那时,山清水秀的“农家乐”必将成为都市人康体健身的理想去处。[8]在那里,人们可以乘着习习凉风、吸着天然氧气、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境界;在那里,人们可以赤脚走在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脚踩着沙沙干枯的落叶,嗅闻着竹林特有芬芳气息,耳中充满蝉鸣一片,展现“返璞归真”的休闲健身本色。“走向大自然,负离子洗肺,好山水提神,”这是我们未来必然的选择;“吃农家饭菜,走林荫小道,唱村民山歌,听美丽传说”,这必将成为我们健康生活新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农村信息报.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EB/OL].(2009-03-06).http://www.168ec.com/app_web/news/ShowNews.aspx?id=106758.

[2]朱择邻.关于加快发展义乌市竹产业的思考[EB/OL].(2009-04-25).http://www.laojia100.com/view/news.php?func=detail&detailid=2958&catalog=0101.

[3]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局.做大做强纳溪区竹产业的调研报告[R].

[4]合面镇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R].

[5]巫建,戴娜娜.探索原创竹材酒包装设计[EB/OL].(2009-05-06).http://www.foodqs.com/news/spbz03/2007712151652582.ht m.

[6]赵成文.试论“农家乐”现象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4):12-13.

[7]赵成文.试论“农家乐”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J].经济师,2005(4):53-54.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篇5

1.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1) 自1998年4月, 国家成立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委员会以来, 在国家层面上, 以科技系统、教育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三大群体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开始了实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近年来, 这些群体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各自的系统内已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开展得很有声色。如在科技系统, 科技部等部委组织推进的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程技术图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图书馆组成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项目, 其网络服务系统就是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 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有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外文科技图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已在网上开通。

其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 国防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 (CETIN)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 拥有30多个中心馆的全国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 由国家计委批准教育部组织建设的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共建共享数据库。该网络系统由1个全国管理中心、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61所“211工程”立项高校图书馆组成。作为中国大专院校的信息保障体系, 它不仅为全国高校的教学, 科研人员的研究营造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 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 由文化部规划兴建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工程, 以及由国家图书馆等124家图书情报单位发起并成立的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这些网络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国家图书馆与各省、市、县图书馆连接起来, 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变为数字化信息, 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2)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也卓有成效地开展。如以江苏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龙头, 从1996年起开始建设的“江苏省科技信息网”, 到2000年底已经联通了全省13市64县及10多个科研院所中心, 还建成了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数据库资源。1999年12月, 浙江图书馆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签定信息资源共享协议, 同时, 三单位还将进行联合编目, 网络互联。上海于2000年建成了由公共、科研、高校、情报四大系统65家的图书情报机构组成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3) 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及共享有了很大发展。近些年, 电子文献的出版力度远远超过书本文献的增长幅度, 电子文献的出版物大有取代书本文献之势。如重庆维普公司开发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 1989-1999年收录有期刊7000种, 2000年后收录有1.2万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信息, 学科范围覆盖理、工、农、医以及社会科学各专业, 已成为国内检索中文科技期刊的重要工具。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光盘国家中心共同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 收录有5721种国内核心和有专业特色的期刊全文, 到2000年底累计全文文章总量已达500篇, 题录1000万余条。内容覆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学、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它的数据库网络版有9大专辑, 126个数据库, 网上数据每日更新, 是目前中文期刊收录量最多的一个全文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 除清华大学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外, 还有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公司的“万方数据库系统”、书生公司的“书生之家”和超星公司的“超星图书馆”。目前, 国内许多重点高校的图书馆电子文献的订购经费已超过总文献经费的30%之多, 电子网络文献的迅速发展已经给全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

2.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动态

2.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正以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形式全面推进, 已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大环境, 共享网络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 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强大的支撑保障, 加强各种类型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仍然是今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工作, 尤其是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 如江苏、上海、浙江、深圳、广州等已开始以各自的联合或协作方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整体化建设原则, 建设公共、科技、高校的图书文献馆之间互联互动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的正开始起步, 有的还正处于酝酿之中, 在这些地区, 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议题的会议, 讨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以积极地推进本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发展。

2.2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 随着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建成以及因特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的出现, 国内各图书情报单位正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积极参与加入各种共享网络、知名网络服务系统, 以及利用因特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 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体系, 使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联合订购也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今后凡价格高、利用率高、知名度高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仍应采取集团采购, 这样既可以节约经费, 又可以节省精力提高效益。

3. 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网络环境下, 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凸显了其复杂性。用户在进行资源共享的时候, 总是希望自身的权益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图书馆在提供资源共享的时候, 必须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因此, 国家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使得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图书馆法律都比较完善。我国图书馆在资源共享的建设的同时, 也在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 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大致包括以下层次:科技进步法、信息资源共享法、政府信息公开法;行政管理法规、国家与地方颁布的信息资源共享条例;共享管理的具体方法、共享管理建设规范、服务监督与评价办法、科学数据汇交方法等。随着国家对资源共享建设的重视, 国家层面上的资源共建的规章制度也必将更加完善。另外, 对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 资金投入机制, 以及解决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兼容等方面问题的制度建设也会更加健全。并且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等配套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 营造有利于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样, 就可以确保资源共享的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科技系统、教育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三大群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共建共享以及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阐述了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正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今后应该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润珍.网络环境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 2002, (3) .

[2]殷明, 任道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7) .

[3]阚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社会共建[j].图书情报工作, 2002, (12) .

[4]周风飞.网络文献及网络文献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情报科学, 2002, (7) .

共建标准共享发展 篇6

编者按:当前, 江苏通信业正深入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4G发展等产业政策, 大力推进“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工程, 各电信运营企业的基站、铁塔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新一轮高峰。如何在通信建设过程中体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 是全省通信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 江苏通信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不断加大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力度, 持续拓展共建共享领域和范围, 积极研究探索共建共享新技术、新机制, 大力促进资源节约, 不断提高共建共享工作成效。

上一篇:特殊岗位下一篇:现金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