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赢

2024-10-22

共建共享共赢(精选8篇)

共建共享共赢 篇1

竹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13个杂竹大县(区)之一的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把竹产业确定为“一区一品”重点产业,不仅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已有基础,而且顺应了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以竹代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是十分明智和及时的。

1 竹产业发展前景综述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产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由于其具有容易繁殖、利于土壤结合、轮伐期短、纤维长等优点,竹子成为造林、土壤保护及社会林业发展规划中的理想植物。在亚洲国家,竹子被称为“穷人的木材”,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及日常用品中。在欧洲被看作是外来植物,用来装饰房屋及花园。“世界竹子看中国”,我国是世界种植和使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身影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住有竹楼、用有竹具、食有竹笋、坐有竹凳、卧有竹席……就在你我周围,竹产品可以说无处不在。竹产业链一经形成,其实竹子全身都是宝。[1]

1.1 竹制日用品

竹制日用品多属于竹材的初加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并不高,但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古已有之,如竹凉席、竹筷、竹床、竹椅、竹书橱、竹屏风、竹窗帘等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竹帘在窗帘大类中独具风雅清淡的气质,赢得了古今文人的喜爱。

1.2 竹制深加工品

竹制深加工品是以竹材为原料,蕴含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竹制品,如竹工艺品、竹刻竹雕、竹笋加工、竹胶板、竹地板、竹浆造纸等。竹制深加工品是拉长竹产业链,增加竹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2]。

其中,竹刻竹雕是我国特有的一门独具风格特征的艺术,不仅其自身存在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比如上海嘉定竹刻还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木林资源短缺的加剧和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竹代木”方兴未艾,甚至“以竹代钢”也已提上议事议程。因此,竹地板的需求会随着人们住房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竹材、竹笋的社会需求量会比20世纪末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

1.3 竹制精加工品

竹制精加工品是高科技与竹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如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农药残留等问题却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同时还能防辐射和产生负离子,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竹纤维具有有机、抗菌、吸湿排汗、亲肤等诸多特性,符合人类倡导的环保观念,是纺制亲肤服装的理想新型纺织原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人们在古代就已经开始利用炭来取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用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作原料代替了木材烧炭。科学家们经过试验测算得出:竹炭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每克毛竹的竹炭吸附表面积竟达150~38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或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木炭的2~3倍。资料证明,10公斤竹炭可以调控114~457立方米的居室或办公室写字楼空气质量达标;同时还能吸收室内湿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如今,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竹炭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被广泛用于水净化、空气净化、产品保鲜、人体保健和抗磁辐射等众多方面。

竹纤维被誉为21世纪纺织产业最具震撼力的科技成果,带来了家纺的面料革命。由于竹纤维是以3~4年的新竹为原料,保留了竹子抗菌、除螨、清热、解毒的特性和天然清香,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又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独特的回弹性、瞬间吸水性,被人们称为“会呼吸的生态纤维”。展望未来,中国家用纺织业仍将呈现出巨大上升空间,根据欧美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纺织产业份额的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因此,专家判断:中国家用纺织品消费远远没有饱和,上升空间惊人,是未来20年纺织业消费的黄金增长点。竹纤维家纺面料革命,从人们对健康、保健、时尚的追求出发将竹文化与时尚家纺完美结合,必将开辟出一块家纺业的崭新市场。

1.4 竹文化生态旅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是正直高洁的象征,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孤松、傲竹、寒梅又被誉为“岁寒三友”,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竹的推崇和喜爱。

竹的形象、竹的气质、竹的风骨、竹的品味、竹的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浸入了文化形态,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作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竹文化的精髓,在于典型地象征着人类的道德风尚。以竹喻人,首先喻的就是节,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竹竿皮韧中空,人们又由此想到了虚心、虚无,竹子又有了虚心、虚无的品行,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在画竹时写诗赞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从竹影里走出来的,应该是俏丽的女子,多愁善感的闺秀;从黑松林里走出的,只能是打虎的武松、剪径的李鬼;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不是李向阳、飞虎队,就是铁姑娘、民共班。

可见,竹与文化血脉相连。在发展竹产业的同时,把竹业科技示范基地、丰产培育示范点与中国传统竹文化结合起来,开辟成具有特色的竹海生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竹景观”、“竹工艺”,也是竹产业发展前景中的一个亮点。

2 纳溪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竹产业是纳溪区确定的“一区一品”的重点产业,也是泸州市的重点产业。纳溪区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潜在优势,全区土地总面积172.5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72.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50.1%,现有竹林面积51万亩,竹种39种,主要有绵竹、慈竹、黄竹、西风竹等,年可采伐杂竹40万吨,可采伐楠竹35万根,拥有银鸽纸业、圣峰纸业、鸿运纸业、兴乐食品厂、九头鸟炭业等一批竹类加工企业。2007年全区竹产业总值4.8亿元,上缴税收5 000万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中获得收入358元。纳溪区已成为全国13个杂竹大县(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竹林主要富集区之一。竹产业已成为纳溪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尽快做大做强竹产业,中共纳溪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区竹林面积达到66万亩,年产竹材50万吨,鲜笋5万吨,生产竹浆和纸各15万吨。全区竹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农民年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竹业收入530元以上,为财政年创收1亿元以上,年转移和安置富余劳动力8万人。[3]

尽管基础扎实,规划诱人,但在调研中,我们感觉要真正把竹产业做成纳溪区的重点产业,还必须用够精力解决以下问题。

2.1 规模小不集中连片的问题

全区现有竹林中,除2008年新建的6 000亩示范竹林基地外,其余竹基地成片集中的面积小,最大的不超过500亩,都呈散生分布状态。全区竹基地未能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没有形成。

规模小催生粗放经营。全区现有竹林中有近28万亩竹林属于天然次生林,因为分散而形不成规模,引不起竹农的高度重视,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未进行任何抚育复壮措施,重砍轻抚的现象普遍存在,林地生产力退化,单位产量低下,处于“掠夺式”的经营模式。

规模小导致“副业情结”。由于规模小不集中连片,农民不会把竹产业当作主业来经营,而仅仅当作茶余饭后空闲时间来经营的副业,因而在农民收入中占比很低。以合面镇为例,合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200余元,而竹业收入仅100多元,只占到总收入的3%左右。[4]这样低的收入占比,农民敢靠它吃饭吗?

2.2 加工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

任何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形成产业链并延伸产业链。目前,纳溪区竹产品生产链条并未形成,主要停留在原料销售和初加工阶段。如合面镇目前仅有竹胶合板加工企业1家,生产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牌不响亮,发展后劲有限;全镇有2 000余户从事竹编业的农户,其竹席主要靠外运,对市场依赖明显;竹料50%以上都是以竹片的形式销售给银鸽纸业。

产业链未形成导致竹业附加值不高,影响竹业在当地成其为一个产业。据测算,纳溪区杂竹年可采伐量在40万吨左右,近年来实际商品采伐量每年只有20万吨左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仅作为原料采伐销售成本高收益低。合面镇的人们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区竹片统一收购价为区政府与银鸽纸业公司承诺的300元/吨,而扣除人工费、转运费170元左右,农民实际所得130元左右。由于收益低,农民对采伐竹片没兴趣,许多竹林已有了3~5年时间没采伐了。可见,形成高附加值的竹产业链条,调动农民种竹、护竹、伐竹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2.3 产业间互动缺乏的问题

泸州是酒城,酒业是泸州的第一支柱产业,竹产业如果能与酒产业互动,必将带来竹产业发展的一个春天!实际上,竹产业是能与酒产业结缘的,比如竹材酒包装就是一条重要思路。[5]竹子是一种易降解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竹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在中国传统中,它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从古至今为国人所讴歌推崇,寄情言志,被视为人格境界的理想化身,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和含义。我们相信,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后的竹材,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现代的制造技术、工艺方法相结合,再与现代的销售手段、市场推广相结合,竹材酒包装必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业间互动不仅指竹产业与泸州其他重点产业间互动,而且也包括竹产业自身相关的一、二、三产业互动。“山上育竹林,山下建工厂”、“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竹子农家乐,挖笋好去处”,这种集竹子种植、竹材加工、竹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模式,目前在纳溪区还基本没有形成甚至根本没有出现。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在调研中,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反映较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阻碍了现有竹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农民看不到竹业种植的前景和希望。由于“烂公路”、“晴天公路”、甚至根本没有路,竹片大量积压在山上,据纳溪区各乡镇统计,全区有村、社级“晴天公路”61条,公路里程150多公里,约有6万吨杂竹因运输原因不能采伐利用。由于道路不畅,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引起的劳动力短缺,使杂竹采伐成本不断上升,而竹片收购价又是采取封闭式限价300元/吨收购,导致竹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挫伤了竹农的砍竹积极性,使已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也严重影响他们的修路积极性——无钱来修路,修好了路也无钱赚。

当然,理论上来讲,修路是公共产品工程,是政府的事。但客观地讲,西部省份的区县政府本来就穷,现在农业又是免税,因此完全靠政府拿钱来修路短期内也有难度。企业呢?由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对修路也没兴趣。因此,竹山道路已成为制约纳溪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纳溪竹产业发展应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辐射能力强,不仅可以通过竹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由第一产业升级为第二产业,还可以通过发展竹文化休闲游进入第三产业。因此纳溪区分析现有基础把竹产业确定为“一区一品”重点产业,定位是准确的。但发展中的上述问题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看不到竹产业在纳溪区的发展前景,妄自菲薄,在理论上属于产业近视症,是有害的;看不到纳溪竹产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在实践上属于脑热多动症,也是无益的。怎么办?我认为,“共建共享共赢”是关键。

“共建”是基础,“共享”是过程,“共赢”是目的。竹基地规模小的问题、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产业间不互动的问题、基础设施无人出钱建设的问题,只有通过共建才能解决,而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政府、企业、竹农共赢的局面就能形成:政府要经济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企业要盈利增加,做大做强,产业报国;竹农要生活宽裕,生产发展,安居乐业。

3.1 共建的原则

“共建共享共赢”,基础是共建,关键也在共建。共建的原则,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与竹农主体”的原则。

政府引导。主要是确定产业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产业扶助。这一点,纳溪区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制定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而且在2008年还对集中成片3亩以上、当年未列入上级造林项目的新造竹林实行补助:苗木由区政府集中采购,免费提供(每亩55株),造林户交纳0.2元/株的保证金,经验收合格后退还;对提供土地用于造竹的,经验收达标的,再给予50元/亩的补助;给予各镇、村共20元/亩的工作经费;低产林复壮给予50元/亩的肥料补助。

市场主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经济规律。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基础配置者的经济形式,所谓基础配置者就是产品的价格形成首先由市场调节、在市场中形成,政府只管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但要注意,经济学原理中的保护价又叫最低限价,指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由政府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以保护竹材生产者的利益。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都是尊重市场,随行就市,因为这时如果按保护价执行,实质上是保护竹材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主导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保护价的含义,给市场应有的尊重。

企业与竹农主体。是指企业与竹农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的平等参与者。他们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迹运行。卖方供给竞争形成产业,买方需求竞争形成市场,买卖双方竞争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并在均衡价格下本着等价有偿、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交换。

3.2 共建的基本思路

纳溪区竹产业要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实现竹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可考虑与加工企业共建、与酒类企业共建、与旅游文化业共建的思路,挖掘全区的人才资源,联姻全市的产业资源。共建形成规模、共建完善产业链、共建推动产业间互助、共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一句话,共建开创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局面,共建铸就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辉煌。

首先,与加工企业共建。目前,纳溪竹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规模和层次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高附加值企业更少。在竹产品精加工方面,仅有九头鸟竹炭公司一家林化工企业,而且目前尚因资金问题,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正常生产。大量的是竹产品初加工企业,如竹筷生产、竹席编织等。虽然银鸽纸业公司规模较大,但因多种原因,扶持竹产业的能力和努力也有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按照四川省政府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圈的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的竹产业加工企业是十分紧迫的。竹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要有工业带动,同时以工业反哺促发展。只有加工业起来了,竹农收益提高了,竹农种竹造林、售竹修路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政府热农民冷”的局面才能根本改观。

其次,与酒类企业共建。“酒城泸州”的城市名片已在全国叫响,但特色还不突出。酒城产酒,酒产量当然大,但包装地域特色不浓。纵观酒包装的演进历程,每一地区每一发展时期的酒包装方式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关系。总体来讲,酒的包装总是在不断从简易走向丰富,从简单的满足使用功能走向实用和精神功能并重,并且总体上表现出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步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的基本特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人类的生活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朝着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方向演进,人们更加主张现代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观念。而竹材酒包装正符合上述理念和观念,竹子是可以参与生态循环的具有良好还原性的材料,作为四君子之一其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风韵为其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竹材酒包装是完全可行的。现代科技与竹材有机结合的酒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许正是泸州酒业大发展、纳溪竹业上规模的战略机遇。

再次,与旅游文化业共建。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纳溪区也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如护国岩蔡锷讨袁、棉花坡朱德歼敌等等,把旅游资源溶入竹产业发展,挖掘历史典故、恢复风土人情、打造竹山景观、开发“竹子农家乐”,对调动竹农种竹造林的积极性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曾专题研究过“农家乐”现象,认为“农家乐”现象产生不仅具有必然性,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6],而且更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是一种“以城代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助,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为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进而实现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7]展望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闲假时间的增多,“农家乐”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由“观光”经“观光+度假”发展到“度假”,到那时,山清水秀的“农家乐”必将成为都市人康体健身的理想去处。[8]在那里,人们可以乘着习习凉风、吸着天然氧气、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境界;在那里,人们可以赤脚走在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脚踩着沙沙干枯的落叶,嗅闻着竹林特有芬芳气息,耳中充满蝉鸣一片,展现“返璞归真”的休闲健身本色。“走向大自然,负离子洗肺,好山水提神,”这是我们未来必然的选择;“吃农家饭菜,走林荫小道,唱村民山歌,听美丽传说”,这必将成为我们健康生活新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农村信息报.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EB/OL].(2009-03-06).http://www.168ec.com/app_web/news/ShowNews.aspx?id=106758.

[2]朱择邻.关于加快发展义乌市竹产业的思考[EB/OL].(2009-04-25).http://www.laojia100.com/view/news.php?func=detail&detailid=2958&catalog=0101.

[3]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局.做大做强纳溪区竹产业的调研报告[R].

[4]合面镇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R].

[5]巫建,戴娜娜.探索原创竹材酒包装设计[EB/OL].(2009-05-06).http://www.foodqs.com/news/spbz03/2007712151652582.ht m.

[6]赵成文.试论“农家乐”现象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4):12-13.

[7]赵成文.试论“农家乐”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J].经济师,2005(4):53-54.

[8]赵成文.“农家乐”现象初探[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4):16-18.

共建共享共赢 篇2

当今社会,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由于它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它的快捷,可如此多的高科技,高信息量的产品是否真的对我们有利呢?

走入大街小巷,你总能看到许多黄黄绿绿的小车子,他们几乎分布在了这座城市的任何地方。自行车多了,汽车也就少了。因为它的便捷,所以更多的人更愿意绿色出行,环境同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再看许许多多的绿色小车在各个小镇的街头穿行,就像一位将军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气势汹汹地奔往各地。“共享”好像成为了一种时尚。

最近,经常能听到许多阿姨妈妈们抱怨:“哎呀,这物流慢的喽,给差评!”“哪有?这个XXAPP的东西就很好,物流也超快的!”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的周围发生。是啊,现在想购物都可以足不出户,网上下单,网上付款,直接送货上门,这样多么方便呀,还省的顶着大太阳出去买东西,可能有时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还不如直接到网上去买,正好也算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共享”好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无论你何时出门去往何地,环顾四周总能看见许多明明脚步匆匆,手里却还是捧着一部手机的人。没错,他们是在网上阅读。其实,网上阅读之前也有很多人会使用,但这两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只要下载一个解锁WiFi的APP基本上能保证哪都有网。正因为如此,网上阅读才更加盛行。可能你会问,那去书店不是也很方便吗?可现在假设一下,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而你此时又十分想去图书馆,怎么办呢?那我现在给你一个即方便又省时的方法,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吧!“共享”好像成为了一种传统事物的替代品。

诸如此类的优点还有很多,可我们有没有看到“共享”的缺点呢?

共享单车虽然时尚,但当使用过后由于没有明确的停放地点,有多少车子会随地乱停,又有多少车子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就算抛开这一切,由于使用者的疏忽,每年有多少人因为使用不当而受伤?再看,当遍地的小黄车占领了城市的大半,是谁将他们放回原位?这无疑给了回收员一个更大的考验。当小黄车因为破损而被一辆又一辆的丢弃,你敢说这是环保?

在炎炎夏日,当所有人都应该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的时候,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顶着烈日在街道中穿行,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仍要面对一次次的差评和一个个不满的眼神。当你拿到的商品出现细微的质量问题时,有多少人选择破口大骂,有多少人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想想?我很惭愧,好像并没有。本来在网上就看不到实物,所以实物和图片肯定会有偏差。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保证的话,你可以询问身边人的意见,你可以看之前买过的人留下的评论,你甚至可以和卖家交谈……但如果你没有,就请不要将所有的火气都往他们身上撒,他们已经够疲惫的了,请不要再给他们增添负担了好吗?

当你看多了电子书,你是否还会记得纸书本来的味道?当你看多了电子书,你有没有问过你的眼睛,它吃得消吗?当你看多了电子书,你是否还会希望周末能和朋友一起出去“啃书”?然而,当你看多了电子书,以上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现在,电子书流行起来了,也许人们的知识面变广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动动笔杆子,这样真的好吗?

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共享”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个共享单车称“王”的时代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外出散散步?在这个淘宝、京东盛行的时代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再体验一下疯狂的购物的乐趣?在这个电子书、漫画霸屏的时代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再多闻闻纸书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很不幸的事,很少了,几乎没有了,我为此感到痛惜!

优势共享 合作共赢 篇3

一、强化组织管理,大学区工作运行更加高效

1. 建立了大学区管理系统。制定了《长春市第一Ο四中学大学区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运行方式。大学区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一О四中学大学区的工作,学区管理执行小组负责一О四中学大学区的具体工作。规定了大学区长、大学区管委会成员、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确保大学区工作落实到位,指挥有效。

2. 制定了大学区管理相关制度。根据大学区实际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一О四中学大学区教学质量检测、分析制度》《一О四中学大学区资源共享制度》《一О四中学大学区科研制度》《一О四中学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度》《一О四中学大学区教育教学成果展评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大学区工作的开展落实。

3. 搭建了大学区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大学区管理委员会议、教学校长例会,组织学科集体备课,研究大学区相关工作。根据大学区成员校布局特点,建立了一О四中学大学区网络工作平台,发布信息,上传资源,进行网上交流,拓宽了大学区交流广度和深度。

二、推动资源融合,大学区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1. 实现了大学区教学硬件资源的统筹使用。实行大学区管理前,各校均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等功能教室由各校自己单独使用。实行大学区管理以后,各种教学硬件资源使用的范围由各校扩展到整个大学区,坚持教学资源共享原则,大学区内统一调配使用实验器材、体育器械等教学资源,互通有无,盘活闲置教学资源,提高了大学区各校教学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比如,新兴学校规模、硬件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的中考听力考试机上操作就是在二十六中学进行。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健身行动计划》中的兵乓球比赛、大学区艺术展就是在一О四中学、五十六中学交流展出。

2. 实现了大学区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交流。建立了大学区教学资源库,统一标准,由骨干教师统领,全体大学区学科教师共同研发了大学区共享教案、学科检测、学科课程资源、区本教材等方面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大学区共享,为教育教学服务。

区本教材是在一О四中学校原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为区本教材。大学区学科教師共同修订了《语文现代文阅读》和《英语听力》作为区本教材,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各校也发挥自身课程的特色优势,编写校本,如一О四中学的《快乐篮球》,五十六中学的《羽毛球教程》,二十六中学的《弟子规》;新兴学校的《初中生钢笔书法教程》等,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学科课程资源库是大学区各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课件、收集到的课程资源、课堂实录、讲座辅导等资料由一О四中学及时汇总,定期下发给各校参考使用。

3. 实现了大学区人力资源的交流配备。短期代课。在工作实际中,针对短期教师因病因事请假,在校内代课出现困难时,此种办法能够解决学校的短期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区每所学校可用教师资源的数量。

定期交流。在学区内四所学校,根据需求,定期选派各校骨干教师进行异地交流,充分发挥学区内骨干教师的在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大学区课堂教学实效的整体提高。

成立新兴中学托管班。在南关区教育局的安排和指导下成立“一0四中学、新兴中学1+1托管班”,托管班的上课地点在新兴中学,班主任及授课教师均是一0四中学现职优秀教师。此举旨在发挥资源优质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地处新兴中学学区的孩子提供更便捷的优质教育,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实施教研联动联评,大学区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1. 抓好大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区内两位教育专家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了教学校长研修体建设,提高了教学校长自身素质和业务指导能力。组织大学区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站,讲授名师示范课,开办了名师讲堂。校本培训提升到区本培训,根据教师发展和教学工作实际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并不定期进行了学科教师教育叙事和班主任管理经验及读书交流活动。

2. 抓实大学区集备。大学区内统一时间进行学科的集体备课,由学区内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进行教法研讨、质量分析、学科培训等教学活动。在中考前,我们还会组织大学区内有中考命题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学区内针对教师的复习指导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前辅导。

3. 开展大学区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大学区会课周、青年教师优质课等不同层次和形式的评比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如,大学区“3+1”优势课评比活动,在大学区内统一时间、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评课标准,请区教研员与大学区课堂教学联评小组共同评选评议。在赛课之后,在教学管理和授课教师两个层面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的同时修改提高课堂教学时效的教学方案。

四、推进科研引领,大学区区本特色日趋彰显

1. 大学区共享教案。按照《大学区共享教案与个性化设计的书写与检查评比制度》的要求,以大学区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为基础,每校及每位教师分别承担一定任务,完成共享教案。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包括“六个必备”和“六个关注到人”,“六个必备”是导语必备,教法必备,学法必备,板书必备,反思必备,资源开发与拓展必备;“六个关注到人”是任务要求关注到人,课堂提问关注到人,小组探究关注到人,作业设计关注到人,课堂反馈关注到人,差异辅导关注到人。个性化教案是在学区集体备课——个体备课——学校集体备课——个体备课的过程中完善确定的。

2. 差异性课堂教学。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实际存在的差异性,实施“备、点、研、展、评五环节授课法”,“备”,即教师的差异教案、学生差异学案的准备。“点”,即课堂点拨,就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部分,对教材地位的解读,重点难点的铺垫,分层任务的要求,探究方法的导引,探究小组的分配,学案使用的说明等进行交待。“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研讨探究。此环节可以以任务目标为单位分组(即显性分层),也可以按个人意愿自由组合(即隐性分层),正视学生差异并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在心情放松、任务明确的愉悦氛围中完成学习的过程。“展”,即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以达到成果共享。“评”,此环节可以单独进行,也可能是贯穿在过程始终。

共建共享共赢 篇4

1.1 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 理论界已基本形成学校本位的主流派办学模式和企业本位的反主流派在职培训模式。而在不同国家又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职业教育最具代表性。[1] (1) 美国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 其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和企业办培训学校等。其中,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2) 欧洲职业教育。以英国、德国和法国为代表性的欧洲职业教育自成体系, 地位与大学教育大体相当或略低, 在生源、师资、教学、管理与就业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大学不同的特点, 从而与大学教育一起构成分工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 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竞争, 该模式称之为分立竞争型模式。 (3) 亚洲职业教育。亚洲国家对职业教育开发水平参差不齐, 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最为发达和完善, 而在印度和中国两个发展中的大国, 素有“体力工作的偏见”, 因此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

1.2 国内职业教育的背景和现状

我国人力资源水平不高, 制造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技术工人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左右, 高级技工严重匮乏, 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超过300万, 在校学生突破1000万人, 已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 传统的同质化普教模式已严重制约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企业订单培养的出现, 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带来了一丝曙光, 企业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增加了筹码, 但校企双方还需深入配合, 打破高职教育固化局面, 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突破性进展。

2“订单培养”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自2008年起, 东营职业学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2+1”教学改革试点,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 2012年试行“312”企业订单班培养, 即:经过“3”学期的学校教育, 接受“1”学期的企业课程教学和职业素质培训, 完成“2”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经过近五年实践与探索, 为学生的稳定就业和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 我们遭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和压力,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我国职业教育脱胎于上世纪的普通教育, “职教普教化”倾向严重[2], 改革面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阻力, 学校和教师缺乏改革的动力是不争的事实。 (2) 办学体制滞后的障碍。教育体制的“官本位”化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教师集中在各类公办学校里, 学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公等弊端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 长效机制难于建立。“订单培养”从专业设立、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到实验实训整个过程投入较大, 短期行为很难取得显著成效。由于校企双方的诉求不同,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于建立, 大部分停留在原始的供求关系上。 (4) 面临师资结构性短缺。由于定位的模糊性, 高职师资队伍结构面临结构性问题, 从管理者任用到教师的招聘和培养, 已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双师队伍难于形成,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不熟悉行业和企业的运行规律, 使得订单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制约。 (5)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尚待建立。对订单培养的质量放任或苛求都会影响培养的预期目标。目前学校大都使用统一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订单培养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给订单培养的人才评价带来困难。 (6) 培养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企业经营不善或领导人更换, 都会给订单培养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给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所以对订单企业的选择尤其重要。归根结底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而他们又必将服务于某一行业或领域, 因此脱离企业参与的封闭式教育模式, 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3 专业共建式“订单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2012年6月, 东营职业学院引进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项目, 双方协议共建汽车专业。本学期双方联合庞大汽贸集团, 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组建庞大奔驰订单班, 学生经过三个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集训, 考核合格后, 将被分派到庞大旗下企业进行三个月的顶岗实习, 然后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转就业协议。在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以及订单培养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校企共融共赢的发展之路。 (1) 校企双方构建长效合作机制。长效合作机制是订单培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企双方组建项目协调小组, 在充分的授权下, 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合作和保障运行机制, 使得订单培养高质高效运行[3]。最终, 企业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学校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基地, 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双赢。 (2) 借助行业资源, 研究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根据企业订单的要求, 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 并联合行业内专家队伍,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措施, 完成课程体系的重建, 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教材的编制和选取, 任课团队的组建等整个教学体系的高质量运行。 (3) 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在教师引入和培养上应争取政府的充分授权, 构建政府监督下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开发和培养体系。教师引入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搭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 还教师之教学主体地位, 实现每学期的校企师资队伍的交流, 吸引行业专家真正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 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中去, 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目前现状才得到根本好转。[4] (4) 制定符合行业规律的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是订单培养的显著特征, 科学的实践教学运行制度是订单培养质量的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订单企业的生产规律, 制定灵活的实习制度, 处理好教学计划实施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 (5) 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能力评价方面, 学校的评价标准和企业的标准不尽相同。订单培养应当在侧重企业标准的基础上,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6) 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中锐作为国家示范职教集团, 与近40所高职院校共建汽车学院或实训基地, 与国内十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签订人才委培战略协议, 还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就业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家汽车生产商和1000多家汽车经销服务商。

4 结论

专业共建式“订单培养”模式整合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提升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企业拥有了人力资源开发优势, 根本解决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问题, 学生免除了就业之忧, 实现了高质量稳定就业。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尝试, 其中“订单培养”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它比较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 并促进学生的稳定就业, 但是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比如办学机制体制固化、行业功能缺失、培养资源不足等现状亟待解决。针对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环境, 选择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获得运行机制和办学能力的突破,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职教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订单培养,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参考文献

[1]国外职业教育借鉴.中国网, 2007, 6, 5.

[2]熊惠平.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模式的困难与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 篇5

据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介绍,本届大会以“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为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即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堪称是机器人领域的“达沃斯”、中国的“汉诺威展”、机器人界的“奥运会”。13家国际支持机构,来自超过11个国家300多位顶尖专家,聚集近150家全球知名企业,上演了一场机器人领域的盛宴。

汇集全球精英,打造机器人领域“达沃斯”

本届大会论坛由3天的主论坛和22场专题论坛组成。

主论坛上,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将分别围绕 “战略与趋势”、“动态与前沿”、“技术与创新”、“交叉与融合”、“产业与应用”、“合作与共识”六大阶段进行主旨报告和高峰对话。

22场专题论坛专注于不同机器人领域,涉及机器人教育、无人驾驶、无人机、法律与政策、人工智能、AI+泛娱乐、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方面面,涵盖了当前机器人应用的最新技术及行业热点。

引领行业潮流,创建中国“汉诺威展”

本届博览会为期5天,近150家中外知名企业及先进产品震撼亮相,主要展示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更加强调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应用。博览会展馆采用南北双展馆并列设计,室内外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其中北馆为服务机器人展区及特种机器人展区,南馆为工业机器人展区,还特别设立了全球创新展区。

普及机器人融入民生,成就机器人界“奥运会”

2016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设6项比赛,从机器人水陆空技能大比拼到奥运明星姚明、王励勤的加盟挑战,从机器人足球赛到青少年挑战赛,分分钟引爆科技导火线,成就机器人界“奥运会”!

共建共享·企业亮点 篇6

在管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四川电信一直积极全面地开放各项资源支持全省的TD建设。据四川电信副总经理冯杰透露, 几乎全省所有的管道建设都是由四川电信牵头实施。对四川移动提出的管道、传输、局点等资源需求, 四川电信在自身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腾出资源全力满足其需要, 协助四川移动快速实现TD网络的有效覆盖。为扩大共建共享的范围和领域, 四川电信针对室内分布建设施工进场难、业主要价高等问题, 积极主动地与各运营商协商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工作, 努力探索合作模式, 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在成都、资阳等分公司, 电信公司与另外两家运营企业对室内分布系统共同设计、共同建设, 对部分敏感区域共进退, 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在满足技术可行和便于今后维护的前提下, 引入信号源, 实现快速建网。

移动:牵头共建项目最多

四川移动是省内三家运营企业中用户规模最大, 网络覆盖范围最广, 电信基础设施最多的一家, 同时也是提供通信资源共享最多, 牵头实施共建项目最多的一家。四川移动副总经理卓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只有行业发展, 企业才能发展, 共建共享是一个使各方都受益的工程。四川移动一直以不遗余力的合作态度来推动共建共享工作。在牵头映秀、北川新县城基础通信设施的共建工作中, 四川移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保持了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衔接, 将通信规划融入地方城镇规划, 组织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四个统一”工作。在甘孜环贡嘎山传输光缆线路迁改工程中, 地方政府要求从折多山山顶-新都桥-塔公-八美沿线所有架空缆线入地。为满足其要求, 四川移动作为牵头单位, 组织三家运营企业克服了气候恶劣、交通困难、有效工期短等困难, 直埋光缆126.17沟公里, 成都军区参与折多山-新都桥43.18沟公里, 仅用半年时间全面完工, 为行业节约投资2880万元。

联通:按比例压缩建设投资

四川联通一直主动与其他运营商进行沟通与对话, 同意向其他运营商全面开放包括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机房、传输、管道、电源等方面的电信基础设施资源。通过共建共享, 四川联通的网络覆盖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 现有的网络格局得到了优化调整。在都江堰聚源桃江村基站合并项目中, 鉴于勘查到联通公司铁塔高度为35米, 电信公司铁塔高度为45米, 四川联通便主动提出拆除自己在都江堰聚源桃江村的铁塔和基站, 搬迁至电信公司站房, 并使用其铁塔。为加大省内各市州分公司共建共享工作的执行力度, 合理利用电信资源, 节省投资金额, 四川联通在G网工程和W网工程规划阶段已将共建共享考核要求纳入到设计中。省公司在下达分公司的投资预算上, 提前考虑共建共享因素, 按25%比例压缩本地网如铁塔等建设投资, 对分公司新建基站因共建共享节省的配套部分投资保留在分公司, 省公司增配主设备, 共同用于扩大基站建设规模;达不到要求的, 减少分公司规模, 从制度上调动分公司推动共建共享工作的积极性。

共建共享共赢 篇7

2011年,投资超过百亿的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开始动工兴建,该工程拟新建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11万平方米的交通中心以及一座11万平方米的停车楼。新机场启用后,禄口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

其中T2航站楼和交通中心内的网络是典型的室内分布系统。新航站楼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其中航站楼建筑结构复杂,有电梯井、地下室、电子设备机房等;装修过程大量使用金属,诸多原因导致出现许多无线信号弱点和盲点。同时也导致室内分布系统分区多,分区间干扰控制难度较大。交通中心为一栋11层的建筑,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定完备的方案,保障无线信号的全面有效覆盖。

面对这样一个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的巨大综合建筑物,其内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将大幅增加,三运营商再次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节省三家分建室内覆盖系统而产生的巨额网络建设投资,同时彻底解决三运营商网络互相干扰的问题,确保良好的通话质量和不断增长的数据业务体验度,2012年,三运营商结合地铁公网覆盖共建共享经验,首次提出对禄口机场二期的室内覆盖系统进行共建共享。这是三家首次在大型交通枢纽中尝试共建共享,开创了室内覆盖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沟通及讨论,三运营商最终确定了共建方案,在T2航站楼,交通中心,停车楼三栋建筑都设置公网通信中心机房,各运营商的信源设备安装在公网通信机房内,各运营商的信号经多系统接入平台(POI)合路后,经天馈系统(采用馈缆、无源器件和天线)的传输和辐射,完成对所有办公区、出发层、到达层、商业区、酒店和停车场无线信号盲区的覆盖。共建示意图如下:

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从经济投资的角度和工程实施的角度考虑,为了安装的便利,避免对机场精美装修的破坏,三家首次采用了宽频小天线的方式对开阔区域进行覆盖,采用宽频室内定向板状天线对登机桥或狭长的出入通道进行覆盖,使整套方式不但经济,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覆盖效果。

在跟踪随建的三年间,三运营商一直保持着与机场建设方的良好沟通,并跟随机场土建方案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三家的室内覆盖方案。为了便于工程实施的统一性和管理的便利,三家再次首开先例,对禄口机场二期室内覆盖工程采取了联合施工招标工作,选取了共同的一家施工单位进行禄口机场二期室内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这是三家首次就普通室分站点进行联合施工类招标。同时,三家也对共建物资采取了联合招标,选用了新型天线和高性能器件来进行工程建设工作,为优质工程的达成提供了物资上的保障。

共建共享共赢 篇8

一、共识

1、政治思想上的共识。

(1)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而我们也必须坚持这个方向,时刻保持与中央路线保持一致,贯彻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理论探讨无禁区,报道宣传讲纪律的原则,把关没商量。

(2)在政治上必须牢牢管住。只有管住,贯彻中央精神、执行改革路线才能有保障。这是我们搞好经济工作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切不可因经济利益而放松了“管住”。一时的闪念之差都会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汲取历史的深刻教训,永远记住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 充分认识出版业改革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历史走到了今天,出版业的改革也随之推进。如何与国内同行接轨,与国际接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2、事业与目标的共识。我们现在正处于大变革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已从阶级斗争走向了经济建设,从农业社会走向了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反映这个时代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历史使命的责任。如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而我们应毫不犹豫,义不容辞地挑起历史赋予的重担,完成这一使命。同时,我们必然意识到一个企业的目标是它的发展方向。其定位应是科学的、现实的、明确的、可行的,定位的正确与否也是成败的关键。

3、具体工作的共识,也就是具体的方式方法。这是工作中必须统一的问题,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各行其事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共事

如何共同完成我们的事业,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1、爱岗、敬岗、精岗

爱岗是必须的,敬岗是必然的,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精岗,也就是说要精通岗位的工作。精岗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而是具备带领大家走向富裕之路的本领。而我们的领导大多来于行政岗位,真正精岗又有几何?提拔、任用干部应多从精岗人员着手。这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2、有能力、能把握、能创新也就是说在具备一定能力之后,还必须把握住机遇。机遇是给有能力而又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时刻了解事物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只有如此,才能走在队伍的前列,真正起到领和导的作用。

3、用人要五不看一看

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事物都不能绝对化,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更不能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如果要根据条条框框做具体事,注定行不通。

因此,我提出:不看年龄、不看学历、不看资历、不看职称、不看性别;只看结果——效益。

4、能驾能驭、审时度势、综合实力

领导的工作艺术是才能的表现。一个企业的领导能做到游刃有余,其实就是驾驭的本领,也就是说能把握进程,控制局面。当然也包括发展的速度。与此同时,对事物的判断,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要因势利导,不能随心所欲。目前,综合实力的人才更为重要。可以说成功企业的背后,肯定有综合实力的一把手。因为他能驾能驭,审时度势。

5、责任感、事业感、成就感

要做好一个领导干部,有责任感是必须的。这副重担的挑起,就是完成使命的开始,同时也是这个事业的开始并应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的生命时刻与其联系在一起了、这个事业的兴衰将关系你的命运,那么你能不为之奋斗吗?你能不为事业的辉煌而充满成就感吗?

6、正确对待、正确认识舍与得

领导干部的舍与得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群众有些不同。要舍得奉献、要舍得时间、舍得花力气、舍得少分配、舍得礼让,只有这些舍,才能得到成功;才能体味真正的得。

7、编、审、校、印、发五大环节的链接

(1)编辑工作。编辑策划选题,组稿,同时建立作者队伍,这是他的本职,同时应是建立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的编辑往往是闭门造车,不了解市场。因此要出好书、出精品书必须具备这一点。不懂发行、不懂出版、不了解市场是不可能做一个好编辑的,更不可能出精品的。

(2)审稿工作。不能单纯地把审稿看成是一种权力。但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是如此。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义务、是责任。同时,只有文字水平,不懂市场的人也不能审稿。这是出版工作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校对工作。一本优秀图书,离不开优秀的校对。而我们的工作往往忽视这一点,而全面突出了责任编辑。之所以目前众多图书不合格的原因,与此是紧密相关的。这个环节看起来不大,其实却是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4)印制工作。印制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一本书的成败。印刷厂、纸张、软片的竞争,也异常惨烈。相同纸张不同价格,相同软片不同价格,相同印装不同价格,相同录入不同价格,比比皆是。这些环节如管理有方是节流的大环节;如管理无术则是漏洞的大环节。这就需要领导真正了解掌握这一环节。

(5)发行工作。发行是市场的重要环节,更是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环节。这一环节必须了解商流、物流、信息流市场的变幻。应具有猫一样的鼻子,豹子一样的速度,蜜蜂一样的勤劳,对每本书的了解。对图书的发运、在途、回款,退货的了解应了如指掌。

我认为:我国的发行与国际尚未接轨,发行人员在出版社的地位很低,似乎编辑、出版干不了的都当发行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不然。20年前,我曾与叶至善和王久安先生探讨过此问题,真正的发行地位是高于编辑、印制的,是出版社的白领。因为,一个不懂编、印、校的人员,不懂图书内容的人员,是不可能做好发行的。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发展,发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摆在出版业面前重要的问题。包括文化素质、管理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共赢

企业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以经济为杠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同时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这就需要打造一个能够共赢的团体。所谓“共”就是所有参与者,一个企业的所有成员。企业赢了,全体共赢也是必然的。如果没有共赢,这个企业必然不和谐。因此可以说,共赢也是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领导来绘制一个共赢的蓝图,走上和谐之路。如何打造共赢的团队是面临改革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共赢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每个人赢多少是另一个问题。总之,不赢是不可以的,哪怕再少。

四、共享

共享是每一位员工的愿望。是每一位员工应得的。为什么要共享?就因为企业是员工的,事业是员工干的,因此产生的效益也是员工的。

识既然是共识,事诚然是共事,赢当然是共赢,享必然是共享。

上一篇:回归经济下一篇:分析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