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共建

2024-08-16

区域共建(共11篇)

区域共建 篇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世界已经跑步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如何快速有效的获取信息资源与个人和个人所在集体的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依赖关系, 当然对于护士来说, 信息资源的获取同等重要。从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分析, 目前广大护理学临床工作者还缺乏一个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资源获取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士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本着取之于护理工作者用之于护理工作者的原则, 区域间的医疗机构打破传统单位围墙的束缚, 从自身实用角度出发, 共建护士临床实用信息资源平台, 弥补以往实用信息资源获取的不足。

1 传统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存在的弊端

1.1 电子资源数据库存的弊端分析

目前国内主要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种, 各个数据库的规模大体相当, 是很多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但对于护士来说, 这一途径却并不是十分完美。主要原因如下:一、从信息资源获取角度分析, 在各个医学高校等教研机构均几乎已购买了电子资源数据库供本单位读者提供服务。与之相比, 医疗机构受到服务人数、购置经费等条件的制约, 数据库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 尤其是中小型医院几乎是数据库覆盖的空白区间, 大部分护士根本没有使用数据库的权限;二、从知识内容方面分析, 以中国知网为例, 截至2013年初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1]等资源, 这些资源由于受到期刊等发文载体的版面限制, 需要对稿件优中选优, 相应的发表的内容上主要以高端、前言的知识为主。但广大护理学临床工作者主要从事的是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内容与其实际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1.2 网络资源的弊端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静态大型网站几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以互动形式为主的网络论坛成为主流的网站存在形式或必备的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护理学网络资源限制在天使之城[2]等网络论坛范围中。网络论坛内的信息资源对于护理学工作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是网络论坛没有电子资源数据库那样严格的稿件质量要求, 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畅所欲言, 在内容上更偏重于实际的实质和技能, 如褥疮的护理方法等这样基本的技能都可以得到检索结果;缺陷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发布没有电子资源数据库那样严格的审校过程, 虽然可以得出多个检索结果, 但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护理学工作者若应用错误的方法, 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2 平台的价值

通过上文分析, 电子资源数据库和网络论坛的资源内容均与护理学工作者的实际需求有着一定距离, 只有适用的信息资源平台才是最佳的平台。当然构建护理学实用信息资源平台并不是否认以上资源获取途径存在的价值, 实用信息平台是从护士实际的使用角度收集和整理的, 与前两者是共存互补的关系。

3 信息资源收集的范围

3.1 各个科室护士基本的实用信息

各个科室护士基本的实用信息表面上非常简单, 尤其对于信息上传者所在科室的护士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 如骨科的护士显然已经完全掌握了骨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但这部分信息资源不能忽略, 相反是护士实用信息平台必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首先这些信息是其他科室重要的临床护理参考, 如患有骨折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若在心内科进行治疗, 心内科的护士显然对骨科的基本护理技能了解程度较少, 此时骨科护士上传的基本信息资源将充分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其次, 大、中、小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应的护理常用技能也有所差别, 在这种条件下, 大型医院基本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下级医院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3.2 各个科室护士在护理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该方面资源类似于护士的工作日记和年终总结, 也可是说每一个护士的护理方面的精华。护士的特长和特点因人而异, 相互间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各个护士相互间贡献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共同促进工作和学习能力提高。

3.3 特殊病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护士在工作中均会遇到疑难病症的护理, 虽然在医院的小范围内不具有普遍性, 但对于较大的区域范围内, 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各个医院在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无论正确的护理方法还是无效的护理方法均是护理学实用信息资源平台的收集范围。这样当用户检索到正确的方法可以直接借鉴使用, 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检索到无效的方法可以考虑其他方法, 节约宝贵的医疗和护理时间。

3.4 护理学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护士主要从事的是以实践知识为主的临床护理工作, 理论知识相对比较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个人的发展。因此在构建护理学实用信息资源平台时, 基础实用的理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更好的保证理论知识的质与量, 建议医院医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到其中, 根据护理实际的工作内容, 提供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

4 平台构建和使用流程

4.1 用户注册层

用户注册层是整个平台与用户的接口。用户的注册信息主要包括用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项目, 要求用户尽可能的填写真实信息, 以此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2 用户登录层

用户注册成功后, 直接进入用户登录界面。该界面是为用户提供下一步操作即“用户检索层”和“资源上传层”的选择, 根据用户实际需求, 进入相应的操作。

4.3 用户检索层

本文构建的信息资源平台以护士的实用知识为主体, 资源的内容和特点与其它常见的网络资源有着本质不同, 对应的检索方法也有所区别, 如中国知网通过摘要、关键词等检索途径检索信息的方法, 在护士实用信息资源平台可能并不适用, 如同样以上文患有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护理为例, 用户检索的实用信息表述更为复杂, 且很难规范和统一。因此在用户检索层的设计上, 除提供传统的关键词检索方式外, 主要提供下拉菜单逐级选择的方法, 引导用户选择适合的信息资源。

4.4 资源上传层

资源上传层在技术设计上比较简单, 在页面上增加了资源上传的功能, 用户点击就可直接上传资源, 在此不多赘述。但该层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文所述, 信息资源收集的范围限定为四个方面, 其中后三个部分可供用户可自行上传资源, 但第一部分基本的实用信息的资源上传需要加以限定。因为实用信息是各个科室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 若让每个护士都有上传的权限, 资源的重复率过高, 也增加了护士整体的工作量。因此需要加以限制, 由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最为合理。

4.5 资源存储层

资源存储层是护士实用信息资源平台的物理实体。本系统主要是面向广大护士提供服务的, 用户服务群体较小, 最大限度降低了服务的硬件配需求, 选择中低端服务器即可, 如选择价格2万元左右的品牌服务器即可满足服务要求。在系统服务初期, 可搭配10T的数据存储空间, 待日后数据存储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再扩展存储容量。

摘要:介绍了构建护士实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初步明确了护理学实用信息的收集范围, 提出了平台的构建和使用流程。

关键词:护士,实用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cnki[电子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 2013-08-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1hgVFLNRXc2Jr2aDsx2Dj0CTnYyIe3gH SFgZ2Jqoq1LZ_-xPk2sBTQFRLHSKtap.

[2]天使之城[电子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2013-09-12].http://www.ccun.cn/bbs/.

区域共建 篇2

甲方: 乙方:

根据区委《关于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为了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和党建资源,构筑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网络,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充分酝酿,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如下共驻共建协议:

一、原则目标

坚持“资源共享、工作共抓、活动共办、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原则。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促进和谐为目标,充分发挥城管执法职能优势和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以服务社区居民群众为核心,围绕社区内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社区共治,完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建立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二、主要内容

(一)甲方

1、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主动加强与乙方的联系和沟通,商讨和推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的工作事宜,研究制定合作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

2、积极履行城管职责,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和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对于社区治理中的问题给予政策性、法律性、操作性的建议,与乙方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充分发挥单位职能优势,协助乙方解决社区居民百姓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对非甲方主责范围内的问题,可以协助乙方向相关部门反映,帮助乙方协调解决,共同维护社区稳定与和谐,树立城管新形象。

3、根据乙方提供的社区共治项目需求,开展相应公益项目,或结合单位优势及社区群众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公益项目。引导、组织和支持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和文化联谊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4、高度重视共建工作,把共建的具体工作列入到本单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组织,有人落实。

(二)乙方

1、加强与甲方的联系沟通,负责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会议的组织和召集,营造良好的共建环境。

2、为增进双方了解,做好合作共建工作,乙方定期向甲方通报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反馈甲方公益项目推进情况和社会治理难题落实解决情况。及时掌握居民诉求并主动和甲方联系沟通,使居民诉求得到快速、有效处理。

2、积极发挥乙方在社区管理中的协调整合作用,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自觉履行义务,进一步推进城管执法和服务有序开展。

4、积极配合甲方在社区的执法活动,联合甲方共同做好城管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开展丰富的群文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公益活动,为甲方开展共建工作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有关要求

甲乙双方要加强共驻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负责部门。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并明确工作联络员,不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协调和督促双方积极落实协议内容。

本框架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至 年 月。协议未尽事宜,由结对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

本框架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打造区域党工团共建新格局 篇3

在总结原基层党建的基础上,近年来,中铁五局二公司党委立足实际,深化探索,积极创新,扎实推进铁路、公路、市政等各领域区域党工团共建工作,以区域党建提升中铁五局品牌形象,促进了区域生产经营滚动发展。

做好顶层规划

为了突破施工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社会影响小的瓶颈,二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以总览全局的视野,打破封闭运行模式,突破项目限制,推动基层党建向区域化转变,以“区域不变”来应对“项目万变”。

目前,公司有华北、高原、湖南、闽赣、广西等党工团共建区域,其中,华北区域成立于2010年5月,是公司最早的党工团共建区域,也是公司当时规模最大的片区阵地。该片区以“燕赵大地党旗红、中铁五局争先锋”的党建主题活动,把推动区域“联创共建”作为目标,突出“抓活动、抓重点、抓亮点”,以其独特性、新颖性以及丰富的感染力展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河北逐渐树立起了中铁五局党建品牌。

2012年,二公司在河北省交通厅信用评价中,获得3个AA级和2个A级;承赤3标进场后不久就被业主指定为全线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示范点,荣获业主评比“十连冠”。这些荣誉为公司经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片区先后签订了16个路外项目,累计合同额超过50亿,真正达到了区域党建促进生产经营的目的。

完善工作体系

抓好区域党工团共建工作,必须创新方法,建立健全区域党建体系。

建立协调运转体系。公司层面成立了区域党工团共建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区域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区域层面建立了区域联席会制度,把隶属于不同项目、联系松散的基层党组织联结为紧密的共同体。区域联席会成员经推选产生,负责区域共建活动的具体实施。其中,闵赣区域先后以片区的形式开展建党积极分子和通讯员培训、群安员交叉隐患排查等活动,多次召开区域联席会、座谈会,编发《闽山赣水》区域报刊,实现了区域内党建工作目标、机制和行动的一致性。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公司党委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原则,以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工团共建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变单个建立推进为整体规划。比如:分布在湖南区域的市政、房建、医院等数个单位因职责、功能不同,党建缺乏统一规划,现根据区域划分,完善区域党组织架构,提高基层党组织区域统筹、管控能力,提升了公司在该区域的品牌影响力。

创新党建管理体系。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创新基层党内生活方式,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开展党内活动,打造党员“区域组织生活圈”,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大力推进网络党建,积极推广党建信息化、微信群、QQ群等,引导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技术,推动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

丰富共建活动

党工团共建是为区域量身设计的特色党建活动,要想不搞成“一阵风”“花架子”,就需要以实实在在的活动为载体,以科学、务实、管用的方法来夯实党建基础、突出活动特色,从而为中铁五局品牌形象增辉添彩。

以党员挂牌示范活动为手段,组建“党员突击队”,建设“先锋工程”,使党组织活动成为全线的一面旗帜。他们相继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施工生产中打头阵的作用;开展党员“比学赶超”活动,选树区域先进人物,并进行广泛宣传。

以创建“红旗项目部”“红旗架子队”活动为依托,推进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具体落实评选区域“红旗项目部”“红旗架子队”的考核办法,量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标准和分值,提高在建项目盈利能力;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区域学廉倡廉活动,建设廉洁示范工程。

以“劳动竞赛”为动力,形成“工作创一流,人人做表率”的浓厚工作氛围。开展项目之间、队与队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的劳动竞赛,开展区域评先选模、文体联谊活动,增强区域工作的互动性。

以“三工建设”“群安员”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线”活动为途径,使“三不让”承诺、“走基层送温暖”真正起到效果,发挥作用。

区域共建 篇4

随着国家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及现代化信息共享的需求,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根据不完全的统计, 我国目前已建及在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至少上千家。在规划之中的, 各省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例如:山东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湖北物流信息平台、北京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等等。这些都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解决物流信息不畅、提高物流整体的服务水平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中突出表现在 (1) 物流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区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 (2) 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如何解决区域物流信息化各自为政, 做到行业的规范、物流监管、信息共享。如何对已建和在建阶段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标准的统一, 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与共建是打破物流信息化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的关键, 是从整体上推进区域物流平台信息化及提升我国物流信息水平的关键。本文正是研究物流信息共享与信息粘滞运行模式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 为区域之间的物流信息平台的互通与共建提供一定的指导。

2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特征

部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特征可用一张表格分别从主导、管理模式、信息服务、和平台对接这4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见,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中政府主导占主要, 其次是协会主导, 也有极少的是企业主导类型。在平台方面, 只有LOGINK实现了区域物流平台的对接, 其他的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衔接多数都仅限于本区域的机构。

3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3.1 信息阻滞模型建立

因果关系图是系统动力学的信息回馈环路结构的基本组成, 也被称为信息回馈环路 (Infor-mation Feedback Loops) [1]。环路行为的特性在于消弭目标与现况间的差距。

信息粘滞的概念最早由Von Hippie提出, 其含义为“在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 包括信息的获得、转移和在新环境下的应用, 这些通常是需要成本的, 称为信息粘滞 (sticky) ”[2]。区域物流信息势能是指各区域在其所在地区领域目前所获得的物流信息量;共享信息量是得以在各区域物流平台之间进行正常共享与传播的信息量;国家物流信息势能指的是区域中的先进物流平台掌握信息的量, 此处指LOGINK的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是区域物流平台期望掌握的信息量与区域物流平台目前所掌握信息的差距;国家物流信息势能差是LOGINK掌握的信息量与区域物流掌握信息量之间的差距;标准数据信息量是出于各平台之间能够互通互联的考虑而设定的各种标准的量;区域之间信息粘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信息无法完全或者部分在区域之间的传播量, 这里的信息粘滞主要受各地方信息传输的标准不统一的影响;共享系数主要表示区域物流通过共享信息来提高区域整体物流水平的百分比。这个系数受区域之间信息滞后者接受标准改造的能力, 共享信息本身的难易程度或者保密性等因素影响;标准数据系数是指LOGINK将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百分比。它受LOGINK对信息共享的推广力度,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之间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LOGINK与各省市区域物流之间能够有效互联与互建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标准数据量的制定;二是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及接口改造的驱动力。

假设1: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粘滞对国家物流网络的建设起负向作用。

假设2: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差距对各区域之间的信息粘滞有正向作用。

根据说明, 建立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阻滞因果关系图, 如图1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区域物流信息粘滞主要受两个反馈回路 (左边的负反馈环与右边的正反馈环) 作用。

3.2 因果关系图分析

正反馈环为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区域物流平台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共享信息→国家物流信息势能差→标准数据量→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在这一反馈中, 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程度的增加会造成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减少, 使得区域之间的信息势能降低, 而区域信息势能的降低会使得区域之间的现有信息量与区域的期望的信息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造成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加大。势能差越大, 共享的信息也会相应的减少, 这使得联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势能差加大, 信息势能差的加大, 会使得标准数据量难以交换, 相应的标准数据交换量就降低。标准数据推广量的减低, 又加大了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在这一正反馈环中, 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与国家物流势能差使区域物流信息粘滞逐渐增大。

负反馈环是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共享信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势能差、激励机制、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负反馈环与正反馈环前半部分一致。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降低了区域物流信息势能从而增大了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 降低信息共享, 使得国家信息平台的信息势能差更大, 这迫切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 这一定程度上抑制区域物流信息粘滞。在此反馈环中, 激励机制的出现使区域物流信息势能的不断变化从而使模型不断发展。

4 结论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的信息共享与互联,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由随机抽取的部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析可见政府主导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占60%以上。而进行区域间互联的物流信息平台却比较少, 这就要求作为先进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LOGINK做好与其他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我国政府也应该提供一个定期合作交流的平台。将已连入和未连入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省份适时沟通, 对已连入国家公共信息平台且应用比较好的省份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对未连入甚至未在建的省份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

摘要:文中对我国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进行分析, 并通过分析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区域物流信息势能、信息共享及LOGINK的势能差等要素来建立因果关系图, 最终得出激励机制在因果关系图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共享与共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因果关系图,信息粘滞,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邵正宇, 周兴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09:218-219.

[2]Von Hippie Eric.“Sticky information”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Implications for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 1994, 40, (4) :429-439.

[3]刘翠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风险预警及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曾款.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产生与转移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区域共建 篇5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度低,整体建设质量不高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缺乏校际协同、校企协同的建设机制,企业参与程度与积极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建设过程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建设内容上缺乏行业企业主流技术、规范和流程,企业需求体现不足,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企业一线的项目与案例较少,真实(虚拟)工作场景设计不足,等等。没有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区域特色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强的教学资源。新型的主题学习类资源更为缺乏,系统的网络课程类资源为数更少。

(二)缺乏标准架构,没有真正形成开放式的资源云

大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只是堆积罗列多门课程,各专业课程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在资源库数据底层找到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点)匹配机制,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离。如在制造及工艺类课程中,对于学生无机会或少机会接触的工具、夹具、量具、辅具没有提供可虚拟装配、拆卸的三维模型,而仅仅是提供了照片,在功能实现上仅仅具有单一搜索、上传或下载,资源没有很好的集成,达不到使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推广与应用机制缺乏,管理与服务滞后

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及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方面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建设成为多类对象的“学习中心”。不仅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还要为企业一线人员提供学习服务。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还缺乏推广应用与个性化服务机制,及时更新资源等可持续建设的动力不足。

二、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建设的策略

(一)确立资源开发规范

教学资源是资源管理应用平台的核心与支撑,是涉及不同用户、专业、课程、职业岗位等诸多内容的复杂系统。为了高效整合各种资源,必须制定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与模板等指导性文件。

资源开发可采用国际通用资源开发SCORM标准(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对象参照模型)、中国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学习者模型规范)和网络内容属性标准(IMS)。遵循元数据规范,采取适当减少属性描述元素数量的做法,增加资源编目与标注的可操作性[1];采用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资源元数据信息的存储,采用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的格式;采用基于Web-3D国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实训。

(二)将碎片作为资源基本单元

为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方便更新,改变以往教学资源建设追求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将教学资源按课程要素分解成概念、方法、原理、案例和项目,并用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张表、一页PPT或者一段微视频来表示,作为资源建设的基本单元。一个知识点由多个不同的资源碎片组成,一个资源碎片也可以对应不同的知识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知识碎片和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从而达到对学习资源进行编辑、选取和定制的效果,由此赋予平台开发、共建共享的特质。

资源碎片化,是一种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其意义在于:一是将教学资源更新对象做到最小化,可大幅度地降低更新成本与更新难度。二是可促进资源自创。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屏幕照相、屏幕录像、手机摄像等方法制作各种教学资源,再上传至空间而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三是为资源泛在分享提供快捷方式。一方面,教师可按主题领域快捷地将各类网络资源嵌入到自己的课程资源中;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可快捷、泛在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三)建立资源结构体系

1.按层级定义资源结构

为了使大量碎片化资源可按照不同主题与领域进行搜索,将突破按素材品种对资源进行分类的传统做法,以行业(产业)领域为主线,采用层级结构与开放式关联技术,把专业能力分成若干层级,以达到该层级所需的知识点为基本要素来构建资源库,碎片与碎片之间可进行开放式的任意关联,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实现资源采集与聚合。这种结构可实现相同主题领域的资源碎片构成的同一层级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使平台的开放式成为可能,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图1所示。

2.按模块确定资源体系

构建应用模块化的“6+1”资源体系,如图2所示。即建设以职业信息资源库为依据,以专业建设资源库为主线,以课程资源库和实训项目库为核心,以培训认证库为拓展,以素材库为支撑,以标志性资源库为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职业信息库主要包括行业介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和新技术等内容;专业建设资源库包括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调研手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等;课程资源库包括专业支撑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内容[2];实训项目库包括基本技能实训包、专业技能实训包、综合技能实训包;培训认证库包括师资培训包、新技术培训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技能竞赛资源包等;素材库则作为上层应用库的资源容器,提供的单元素材供上层应用库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标志性资源库则是指利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研发具有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特色资源。

(四)通过解构工作选取内容

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来解构工作。首先要对当地产业领域中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实际需求为主导,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对岗位(群)能力进行分析。其次,将每一项工作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进行解构。从工作主体角度,确定做好该项工作需要哪些知识、能力与素质;从工作客体角度,确定完成该项工作的对象、条件和环境。解构工作是对某项典型工作(如网页设计)按照某一种逻辑(如问题主线、项目主线、任务主线),把每项工作任务分解为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象、条件和环境。

构建资源内容和岗位能力模型之间的有机匹配机制。在解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构筑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课程体系)[3],确保专业与岗位或岗位群对应,课程与岗位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对应,教学模块与典型工作子任务及其工作步骤对应,知识点与技能点相互对应,再加上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对象、条件和环境等要求,进而建立教学资源内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有机对应的匹配机制。

(五)集成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购买、采集和聚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现有的、适合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定义、标注和分类,按产业领域,分别建设职业信息库、专业建设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认证库、实训项目库和素材库等6个资源应用库及1个标志性资源特色库。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通过在资源管理平台上集成现有优质资源,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可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

(六)研发特色教学资源

主要开发两类特色教学资源:一类是面向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化塑造和公民素质教育,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素质类特色教学资源,开发面向在岗人员的职业化培训资源等。另一类是代表区域产业高、新、尖水平的技术技能型教学资源。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将建成代表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以德国斯宾纳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车铣复合中心等为主要设备的精密制造实训室,并借鉴德国技术培训经验,将以该实训室为基础,应用3D虚拟技术研发“虚实结合”、“技能进阶”的特色教学资源;利用学院所在地的东莞台资企业精密电子产业集聚特点与优势,研发相关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类特色教学资源;依托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单位的技术优势,研发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技能型培训资源包。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区域联盟协同共建机制

以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协同共建为目标,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区域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及领军企业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作用,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研究会和职业教育集团为基础,构建政校企行四方参与、协同共赢机制,逐步形成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联盟。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机制

在资源建设与服务中体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和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精神[4]。一是建立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坚持和鼓励原创,在源头上保证形成高质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采用购买和签订协议等方式,明确资源著作人与资源用户的权利与责任,制定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网上共享使用的范围等。二是建立资源发布审计机制,对每个上传的资源都进行分类和设定使用权限,从资源的上传到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传资源的质量,避免产权纠纷。三是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实现资源使用“实名制”。在资源的下载与应用环节严格做到按分配的用户权限使用,防止资源被非法下载或传播。

(三)绩效管理机制

在资源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对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实现资源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保证教学资源建设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5]。为提高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可指定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激励资源建设者的行为。一是建立资源建设者的分级制度。根据资源建设者建设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来确定建设者的等级,并为本年度处于较高等级的资源建设者颁发荣誉证书或奖金,以此来激励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周期上报考察制度。教师、资源建设团队或企业按周期通过绩效管理平台上报本阶段完成的资源建设情况,例如资源建设数量等。绩效管理平台根据上报数据,对教师、资源建设团队或企业的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排名,并在资源管理应用平台进行公布。

(四)应用推广与培训机制

制定针对不同用户的推广培训计划。一是结合区域内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鼓励应用本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二是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空间”,做到“人人通”,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三是面向企业及其员工推广使用企业培训资源,通过泛在学习解决工学矛盾。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编号:JGXM311),主持人:罗毅洁)

参考文献:

[1]董宇飞.浅论基于B/S架构的高校教学资源库[J].电脑学习,(4):43-44.

[2]李菡.基于共享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架与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5.

[3]刘红兵,李移伦.探索如何基于企业素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J].电子世界,2012(14):3-4.

[4]沈莹.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297-300.

区域共建 篇6

一、市中区办学情况及德育联盟简介

(一)市中区办学情况简介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城区中南部,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60.6万人。现辖中小学70所,教职工4399人,在校生59248人。虽然是济南市的中心城区,但整体学校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老城区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城区之内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问题。 市中区自2013年启动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目前有20大教育集团,区域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2月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二)德育联盟的成立

德育协作联盟简称德育联盟,最初是由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纬二路小学三个城市优质学校的主要领导牵头,吸纳周边一些学校的骨干的德育主任和德育副校长,形成三个德育协作小组,利用已有的德育资源平台,分别对口党家、十六里河和七贤三个教育办进行帮扶。三个教育办都由教育局都选取一所发展意愿强的学校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主抓试点,辐射带动其他学校。

(三)德育联盟对学校发展的促进

德育联盟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各联盟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自主开展,教育局有关部门在确定联盟组成和发展重点、合作方式之后,放权给各个具体工作组,并参与最终的成果评价。德育联盟的成立对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被帮扶学校办学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优质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理论化的提升、以及被帮扶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

(一)市中区家委会工作情况简介

市中区教育局在行政上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建立家委会,也要有自己的章程。小学的家委会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很高。在访谈中,校长表示“只要这个学校有接待,有大型活动,家委会绝对都在那里。”家委会的日常工作内容丰富,例如校园安全方面,舜耕小学、纬二路小学、南上山小学都有家长成立的爸爸妈妈护卫队,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在学校门口戴着各种各样的标志,保证孩子的安全。还有家长参与学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家长为学校学生编廉政教育读本,家长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等。大部分学校开的家长讲堂,把思品课、班会、活动课拿出来安排给家长,交警来讲交通安全,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讲金融知识,充分利用家长的行业资源提高教学多样性。

(二)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首先体现在家委会之间的互相协助,在访谈中,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党西小学家委会会长的话来说,他们原来理解的家委会,就是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教育孩子,以前的家委会家长都是很被动的,后来我们就通过第一协作组,经五路小学家委会,舜耕小学的舜友联合会,把家委会建设经验直接带到党西小学去了。”

在党家地区,学生家长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太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最初德育协作组去的时候校长对于做家委会这件事非常没有信心。德育协作组就帮助该学校先选出一个能支持配合,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家委会会长,在德育协作组的组织下,舜耕小学,经五路小学家委会把他们整套的运作模式给了党西小学。舜耕小学的家委的成员,给党西小学的家长做培训。城区第一协作组,舜耕小学、六里山小学、经五路小学所有学校家委会的会长带着家委会成员,集体到党西,把党西、党东家委会的会长全部请来,会长和会长座谈,先让家长打开思路,接纳学校,然后就开始帮他们筹建家委会,建立家委会领导选拔的民主程序,从活动入手一步一步教授家委会工作组织开展的方法。比如2014年上半年舜耕小学家委会带着党西小学的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山青世界开农耕节,山青世界要花钱才能种地,舜耕小学家长就把自留地分给党西小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耕种。

在德育协作小组的带动下,学校家委会的协作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学生游学活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都是在家委会的协作下开展的。例如,党西小学开现场会需要家委会会长进行发言,舜耕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前家委会成员就帮助党西小学家委会会长准备现场发言。

(三)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的成果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对于区域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城郊和农村区域。党家地区的小学德育和家委会工作通过第一协作组组织的经五路小学家委会和舜耕小学的舜友联合会的帮助之后,有了很大改观,家长开始关心和参与学校的活动,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也随着活动的不断丰富而提升。

在永长街回民小学,学生全部是回民,其中有一半全是外来务工的回民,区域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较低。德育协作组通过抓合作学习,教孩子们怎么样发言,怎么样倾听,小组进行团队评价,让孩子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近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用永长孩子的变化,来影响这个片区内小区里的孩子,通过小区里的孩子再来影响整个回民小区的大环境大氛围,让家长进学校,开展家长大讲堂,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改变家长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一所学校来改善一个片区,通过一个片区来改善整个市中区的大环境,这也是学校社会效益的体现。

三、思考与建议

济南市市中区德育协作联盟组织下的家委会区域内德育互助成效卓著。这其中有三点原因:第一,德育协作联盟的全方位帮扶带动了城郊学校的全面提升,为家委会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得益于工作自主权的下放,济南市市中区家委会工作的丰富性和组织的活跃度很高,优质学校的家长有积极性帮助其他学校进行家委会建设;第三,在德育协作的过程中城郊学校自身被激发起较强的发展意愿。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例如,虽然家委会的工作对于促进弱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增加教育活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区域内家委会互助的做法不具有强制性,这种做法是因“人”而起的,因此如果需要借助家委会的力量来继续推进这样的德育协作,如何维持家委会做这件事的热情,或者说如何合理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在家委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内家长的交流,或者说促进区域内家委会协作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是可以做到的,在济南的做法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做法的成效。这件事的合理性主要在于家长在参与区域德育共建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了德育,在家长群体的交流环境中获得了交流和改进自身认识的机会。家委会的互助并不是以正式的课程来进行,而是多以活动的形式作为协作切入点,这更好地提升了帮扶和被帮扶的学校家长的体验,因此这样的协助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更加实在和温暖的。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鼓励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这种做法值得尝试。

区域共建 篇7

一、市中区办学情况及德育联盟简介

(一) 市中区办学情况简介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城区中南部, 面积280平方公里, 辖17个街道办事处, 户籍人口60.6万人。现辖中小学70所, 教职工4399人, 在校生59248人。虽然是济南市的中心城区, 但整体学校的情况比较复杂, 既有老城区学校, 也有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城区之内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问题。市中区自2013年启动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 目前有20大教育集团, 区域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2月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二) 德育联盟的成立

德育协作联盟简称德育联盟, 最初是由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纬二路小学三个城市优质学校的主要领导牵头, 吸纳周边一些学校的骨干的德育主任和德育副校长, 形成三个德育协作小组, 利用已有的德育资源平台, 分别对口党家、十六里河和七贤三个教育办进行帮扶。 三个教育办都由教育局都选取一所发展意愿强的学校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主抓试点, 辐射带动其他学校。

( 三) 德育联盟对学校发展的促进

德育联盟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各联盟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自主开展, 教育局有关部门在确定联盟组成和发展重点、 合作方式之后, 放权给各个具体工作组, 并参与最终的成果评价。 德育联盟的成立对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被帮扶学校办学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 主要体现在优质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理论化的提升、以及被帮扶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

( 一) 市中区家委会工作情况简介

市中区教育局在行政上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建立家委会, 也要有自己的章程。 小学的家委会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很高。 在访谈中, 校长表示 “只要这个学校有接待, 有大型活动, 家委会绝对都在那里。 ”家委会的日常工作内容丰富, 例如校园安全方面, 舜耕小学、纬二路小学、南上山小学都有家长成立的爸爸妈妈护卫队, 每天上学放学期间, 在学校门口戴着各种各样的标志, 保证孩子的安全。 还有家长参与学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 家长为学校学生编廉政教育读本, 家长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等。 大部分学校开的家长讲堂, 把思品课、班会、 活动课拿出来安排给家长, 交警来讲交通安全, 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讲金融知识, 充分利用家长的行业资源提高教学多样性。

( 二)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首先体现在家委会之间的互相协助, 在访谈中, 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党西小学家委会会长的话来说, 他们原来理解的家委会, 就是家长配合学校, 教育教育孩子, 以前的家委会家长都是很被动的, 后来我们就通过第一协作组, 经五路小学家委会, 舜耕小学的舜友联合会, 把家委会建设经验直接带到党西小学去了。”

在党家地区, 学生家长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太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最初德育协作组去的时候校长对于做家委会这件事非常没有信心。德育协作组就帮助该学校先选出一个能支持配合, 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家委会会长, 在德育协作组的组织下, 舜耕小学, 经五路小学家委会把他们整套的运作模式给了党西小学。舜耕小学的家委的成员, 给党西小学的家长做培训。城区第一协作组, 舜耕小学、六里山小学、经五路小学所有学校家委会的会长带着家委会成员, 集体到党西, 把党西、党东家委会的会长全部请来, 会长和会长座谈, 先让家长打开思路, 接纳学校, 然后就开始帮他们筹建家委会, 建立家委会领导选拔的民主程序, 从活动入手一步一步教授家委会工作组织开展的方法。比如2014年上半年舜耕小学家委会带着党西小学的家长, 一起带着孩子去山青世界开农耕节, 山青世界要花钱才能种地, 舜耕小学家长就把自留地分给党西小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耕种。

在德育协作小组的带动下, 学校家委会的协作也是全方位的, 包括学生游学活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 都是在家委会的协作下开展的。 例如, 党西小学开现场会需要家委会会长进行发言, 舜耕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前家委会成员就帮助党西小学家委会会长准备现场发言。

( 三)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的成果

家委会参与区域德育共建对于区域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城郊和农村区域。 党家地区的小学德育和家委会工作通过第一协作组组织的经五路小学家委会和舜耕小学的舜友联合会的帮助之后, 有了很大改观, 家长开始关心和参与学校的活动, 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 孩子的综合素质也随着活动的不断丰富而提升。

在永长街回民小学, 学生全部是回民, 其中有一半全是外来务工的回民, 区域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较低。 德育协作组通过抓合作学习, 教孩子们怎么样发言, 怎么样倾听, 小组进行团队评价, 让孩子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 近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 用永长孩子的变化, 来影响这个片区内小区里的孩子, 通过小区里的孩子再来影响整个回民小区的大环境大氛围, 让家长进学校, 开展家长大讲堂, 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改变家长的一些思想观念。 通过一所学校来改善一个片区, 通过一个片区来改善整个市中区的大环境, 这也是学校社会效益的体现。

三、思考与建议

济南市市中区德育协作联盟组织下的家委会区域内德育互助成效卓著。 这其中有三点原因:第一, 德育协作联盟的全方位帮扶带动了城郊学校的全面提升, 为家委会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 得益于工作自主权的下放, 济南市市中区家委会工作的丰富性和组织的活跃度很高, 优质学校的家长有积极性帮助其他学校进行家委会建设;第三, 在德育协作的过程中城郊学校自身被激发起较强的发展意愿。 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例如, 虽然家委会的工作对于促进弱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 增加教育活力,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是区域内家委会互助的做法不具有强制性, 这种做法是因 “ 人” 而起的, 因此如果需要借助家委会的力量来继续推进这样的德育协作, 如何维持家委会做这件事的热情, 或者说如何合理组织这样的活动, 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区域共建 篇8

一、我国区域集群产业链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

自去年以来, 我国广东东莞、浙江温州等地的中小企业出现成批关张的现象。表面看, 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连锁反应, 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融资困难、环境保护等等。很多学者从技术结构、需求结构、产品生命周期、要素禀赋依赖、贸易政策、政府导向等视角来进行分析, 但仍然不能全面理解该现象的内在成因。

通过对湖南、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的一些以产业链或价值链形成的区域企业集群的考查和研究, 结果发现, 我国许多地方企业集群基本上没有像样的竞争情报系统, 基本上不能为企业提供危机预警。绝大部分企业的决策时没有把竞争情报作为其主要依据。区域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也很少有把竞争情报当作重要的生产要素来对待的。即便少数企业对竞争情报非常重视, 但要么投入不足, 要么缺乏专业人才。竞争情报信息来源面的宽度和情报信息分析面的深度非常有限, 难以满足整个产业链对情报的需求。产业集群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在竞争情报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区域内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 整个产业链呈现繁荣景象, 但一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原来依存的资源状况发生改变, “集体无预警”的结果就是难以为继, 黯然关门。

众所周知, 竞争情报在引导企业战略决策、驱动创新、捕捉机会、提供危机预警、树立学习标杆、积累学识、避免思想僵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常规, 企业的第一要务, 就是要“知己知彼”。即要知道自己的资源状况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知道市场在哪里, 顾客在哪里, 竞争对手在哪里, 合作对象又在哪里。因此区域内集群企业, 无论大小, 均要建立情报网络, 用来监视竞争环境的变化, 跟踪主要竞争对手。如果只顾埋头苦干, 忽视竞争情报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聚合作用, 就会如同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在重大环境变化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遭受没顶之灾。

二、共建产业链竞争情报系统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军事情报思想和军事情报技术不断向企业扩散, 不仅西方主要经济强国, 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非常重视竞争情报对提高其国家竞争力的作用, 而且像瑞典、芬兰这样的小国都把竞争情报作为提高其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跨国企业比如微软、GE、保洁、三菱商社、索尼、沃尔沃、爱立信、诺基亚等企业在竞争情报方面受惠良多。索尼公司在总结其成长的经验时指出:索尼的成长主要靠两样东西, 一是情报, 二是科研。受政府资助, 成立于1958年的日本贸易振兴会, 在海外有80个办事处, 在国内有32个办事处, 专业雇员1300多人, 专门为日本企业提供动态经济及技术信息服务。有研究认为, 竞争情报已经继资本、技术、人才之后, 成为企业的第四核心竞争力。

我国部分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竞争情报开发和利用工作, 但时至今日, 与西方主要经济大国相比, 无论是竞争情报收集的宽度, 还是开发利用的深度, 均相距甚远。

区域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 是可以形成一个分工合理、专业精专、竞争有序的纵向产业链或者价值链。生产要素高度聚集, 不仅降低了企业资源配置成本, 而且可以自发形成内部竞争的差异化。但是任何一个区域的产业群企业生产的产品, 最终的销售却是面向整个市场。区域内企业无时无刻都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

就区域集群企业内部而言, 众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 不仅可以激发内部的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 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的扩散;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获取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效益。产业链上的任何创新或成本的下降, 均对整个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但要确保这些优势的发挥, 必须建立在对内、外部情报了如指掌的基础之上。

竞争情报如同资本、技术和人才一样, 同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 如果将其引入生产函数,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即Y=F (K, A, L, I) , 式中Y表示生产函数的总产出, K表示资本, A表示技术, L表示人才, I表示竞争情报。从式中可以看出, 动态竞争情报的积累和不间断供给, 会对总收益产生影响。事实上, 竞争情报如果得以恰当利用的话, 它本身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并使其他投入要素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总收益递增。假定资金、技术和人才因素不变, 那么竞争情报就成为国与国之间、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的焦点。谁能够在竞争中“知己知彼”, 谁就能取得相对竞争优势, 谁就能成为商战中的赢家。

但是, 区域集群产业链上的任何单个企业, 要为整个产业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 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龙头企业或许可以作为领头雁, 率先建立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 但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是由大企业牵头, 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努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的, 所以, 没有中小企业的参与, 大企业单凭一己之力, 仍然很难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即时联动和快速反应。那么, 区域内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在竞争情报方面进行合作, 共同投资组建竞争情报机构、构建竞争情报系统, 分摊建设与维护运转的成本, 分享系统提供的情报产品, 就成为比较经济的选择。

三、共建产业链竞争情报系统的可行性

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就是由若干个龙头企业为主干, 聚集一批中小企业, 高度聚集该产业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要素, 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系统。在这个系统里, 各企业分工细化, 专业化, 基本上没有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 各个成员企业, 无论大小, 按照情报、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贸易等产业工序, 分成若干个大链条, 每个大链条又分成若干个小链条, 各个链条上的企业, 根据分工的不同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在每个大链条中, 以若干龙头企业为核心, 中小企业作为外围依托, 形成多核心、差异化的互补产业链。

在产业集群的各个链条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 因为只有品牌企业才能拿到大订单, 才能获得具有利润空间的产品定价权。大企业利用品牌优势拿订单, 然后打包分解给予同类的中小型企业生产, 各个中小企业按照契约负责完成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工序环节。在这个系统里, 所有企业在不同的生产链、不同的领域实现资源共享, 以大企业为龙头, 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一家企业接到订单, 其他企业都有活干。这种集群式的产业链是解决困扰我们多年, 但一直没能解决的诸如企业“小、多、散”、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无序”等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旦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其合作的成员企业无疑就成为一个大兵团作战集体中的一员, 建立一个统一的竞争情报系统, 是必然的趋势, 也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所在。竞争情报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是一切战略的起点。统一的竞争情报系统, 对外而言, 是监控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的重要组织;对内而言, 是系统成员企业不断调整自己在系统内部的位置, 变无序的横向竞争为纵向合作的催化剂。

产业链成员企业共同出资, 建设一个可供成员企业共享的竞争情报系统, 使本应由一个企业独自承担建设情报系统和维护的费用可以分摊到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企业, 每个企业所出费用的绝对数就大大降低。同时, 通过系统内不间断的、丰富的情报交流和沟通, 成员企业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环境的刺激,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避免思想僵化。此外, 竞争情报属于知识性资产, 是对竞争对手及其产业链成员内部的智慧、技能和经验的捕捉、传播和利用, 是集体智慧和创新能力的集成, 知识资产存量的增加和扩散, 能够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知识状态, 激发组织活力, 提高产业集群系统内部企业整体的战略决策效率和效益。

四、共建产业链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制度安排

产业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是一个融合外部情报收集、专业情报分析、内部情报产品共享的产业链企业管理系统, 是一个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手段、增强产业链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跟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系统内各成员企业评估行业竞争的关键发展趋势, 把握宏观和微观环境变化大势, 跟踪正在出现的连续性或者非连续性专业技术变化, 掌握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动向, 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 从而保持各成员企业敏锐的市场触觉, 引导企业战略决策、驱动创新、捕捉机会、提供危机预警、树立学习标杆、积累学识、避免思想僵化, 维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因此, 一个完整的竞争情报系统, 必须包含竞争情报搜集子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和加工子系统、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竞争情报保障子系统。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共建、共享竞争情报的合作模式, 必须在订立合作契约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份额分摊建设和运转成本, 建立一个常设的专门机构来进行稳定的运作。

该常设机构既可以是非营利的独立企业法人, 也可以是开放式的会员制俱乐部。凡是愿意遵守章程所规定的义务, 愿意分担该组织的建设和运转费用的产业链成员企业, 均可以加入。产业链成员企业履行规定的义务, 享受规定的权利。情报组织安排专业情报人员, 对产业链所关心的情报进行收集、加工, 形成情报产品。情报产品连同原始信息通过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对全体会员开放, 供会员共享。会员单位既可以查阅最终全部产品, 也可以根据最终产品后面附加的原始信息进行个性化自主的研究和研判, 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动态反馈。

无论其组织形式是采取非营利的独立法人企业, 还是会员制俱乐部, 均应有一个类似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这样的非常设权力机关来决定情报机构的重大制度安排问题。股东大会由所有出资者组成,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为维持情报组织的稳定性, 新成员加入情报组织, 必须向董事会提出申请, 获得董事会同意, 或者由董事会授权同意, 即可加入, 但加入期至少为3年, 即3年内不得申请退出, 当然, 如果该企业发生注销、被并购或者歇业等非持续性经营事项时除外。

参考文献

[1]沈丽容:竞争情报—中国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1

[2]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一个制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逻辑视角[J].东南学术, 2006 (, 03) :98

[3]高青松:区域内中小企业建立竞争情报俱乐部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 8) :144

[4]唐永林陈荣:企业竞争情报入门[M].科学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20

区域共建 篇9

黑龙江垦区双鸭山农场本着“新机具、新科技、新模式、新思维”的理念, 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地域优势、队伍优势、装备优势、科技优势, 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 积极探索尝试场区共建新模式, 引领场区共建由“三代”作业向土地流转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场区共建进程。

双鸭山农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35 km处, 与双鸭山林业局及双鸭山市宝山区、四方台等10余个区、县、矿、村毗邻。农场现有耕地1.47万hm2 (22万亩) ,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83台;各种配套农具1 150台 (套) , 农场总动力3.6万kW, 综合机械化率97.5%。玉米机械化率100%。目前, 已注册成立2个农机合作社, 成员32人, 拥有配套机械设备131台 (套) , 总资产1 600万元。

近几年, 农场本着“新机具、新科技、新模式、新思维”的理念, 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地域优势、队伍优势、装备优势、科技优势, 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 积极探索尝试场区共建新模式, 引领场区共建由“三代”作业向土地流转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场区共建进程。

1 加快农机更新步伐, 打造高效农业“劲旅”

农场地处完达山北麓、扁石河流域, 属于丘陵慢岗地区, 是一个以玉米为主栽品种的旱作农业小场, 人均耕地仅为10亩。由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现状, 致使农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现代化农机更新步伐滞后。

双鸭山农场为了打破耕地资源不足的“瓶颈”, 提出加快农机进程, 大力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创新农艺措施、通过增加农机更新及科技含量, 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 进而增加大农业综合效益。

2011年, 农场在利用国家农机补贴购机政策的同时, 出台联络低息贷款、享受补贴、机车带地等多项优惠政策, 引导扶持有思想的农机大户更新机械, 并鼓励其加入农机合作社。从而加快了农机更新步伐, 提高了标准作业水平。现在农场农机合作社, 拥有先进播种机26台, 大型收获机18台, 大功率拖拉机15台, 58.8~88.2 kW (80~120 hp) 轮式拖拉机32台, 玉米专用收获机40台。每年为农场农机服务1.33万hm2 (20万亩) , 参加跨区“三代”作业1万hm2 (15万亩) 以上, 已充分发挥农机作业的“主力军”作用。

2 推进合作组织, 加速共建发展

2010年11月, 由农场农机科帮助, 组织推进农机户吕伟等八人成立满盛农机合作社, 通过制定章程、组织会议、申报、审批等多项程序后, 同年12月, 经红兴隆管理局工商物价所正式批准成立。合作社由吕伟董事长, 负责组织作业和日常管理, 入社农户利用他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的优势, 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其中, 由8人增至20人。

双鸭山农场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双鸭山林业局开展场区共建, 农机代耕、代收作业已有多年的历史, 以往都是零散作业, 随着农机合作社的成立, “场区共建”工作不断深入, 形成了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农民代耕、代种、代收。并开展以整村农机代耕合作及土地流转经营, 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1年, 农机合作社开展场区共建共出动机车60台。完成农机跨区“三代”作业1.28万hm2 (19.2万亩) 。土地流转经营666.67 hm2 (10 000亩) , 纯增利润210万元, 秋收期间农机合作社组织大型收割机9台, 支援北兴、饶河、八五二农场玉米收获, 作业主万亩。跨区作业期间农机合作社采取:严格作业标准, 实行场内场外一视同仁;统一进行安全教育签字;由农机科统一组织车辆并检验机车机具状态;得到了周边的农户认可, 农民们纷纷主动与农机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农场农机合作社与地方农机合作社, 经常开展互助活动, 2011年, 农场农机合作派出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 到地方七星河农机合作社, 协助先进机械使用管理, 农场租借地方农机合作社凯斯3330型高地隙喷药机一台, 为流转经营土地化控作业, 由于玉米收获后整地时间短, 租借宝清七星河、宝清双柳、四方台区太保镇长富等地方农机合作社147 kW (200 hp) 以上拖拉机12台, 参加了农场秋整地作业, 确保农场完成耕地面积的80%整地任务。

3 共建示范园区, 复制高产栽培模式

双鸭山市宝山区宝山村28 hm2 (420亩) 耕地流转到农场满盛农机合作社之后, 应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高产栽培技术及高标准耕作模式, 促进了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 当年种植玉米平均产量由9 000 kg/hm2提升至12 750 kg/hm2。

2011年初, 农场农业、农机等部门联合召开提升经营水平定标会, 农场将其纳入农业部级高产创建地号, 建成“共建示范区”统一经营管理, 确立为“影子高产区”, 当年培训农场职工及农民2 000人, 发放高产栽培技术手册2 000份。通过种植农民的这块28 hm2 (420亩) 耕地, 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发挥出农业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

在土地流转经营后, 双鸭山农场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定期开展场区共建推进会, 区政府、农场场长及双方的农业、农机、宣传部门、宝山区七星镇及下属农村, 农场管理区主任参加会议。会议上, 总结了通过双鸭山市宝山区宝山村130户28hm2 (420亩) 耕地流转到农场满盛农机合作社, 建成“示范园区”取得的成功经验, 同时布置了新阶段场区共建工作计划, 并对农机合作社共建事宜进行沟通协调, 达成一致, 形成了会议纪要。

4 统一经营模式, 提升共建作业标准

为了更好完成总局及管理局, 关于“全力推动场县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要求, 农场继续深入开展“场区共建”农机合作, 打造“影子垦区”, 实施流转土地统一经营模式, 加快“三代”“三动”作用, 从单一的农机跨区作业逐步扩展到利用双方的条件和优势, 实现大马力机械跨区作业的整村推进, 促进整村土地流转, 最终达到场、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优势互补,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机户增效的目的,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机合作社对2011年所有流转经营的土地, 采取连片经营, 按农场“八统一”的生产模式进行耕作, 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测土供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烘干销售。充分发挥农场大型先进机械的优势, 应用垦区先进的农艺耕种技术, 提高土地产能, 示范带动了农民种植户进行一次农业耕种模式的转变。

2011年, 双鸭山农场满盛农机合作社从双鸭山林业局流转经营466.67 hm2 (7 000亩) 土地, 种植青单一玉米品种, 采取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由于气候原因, 5月1日开始播种, 4台满胜播种机5天完成播种, 10月底, 凯斯6088型收获机收获, 统一烘干销售, 实现利润3 000元/hm2。

农机合作社通过承租共建流转回的土地, 当年实现粮食增产, 机车作业增收双丰收, “三代”作业由3个地方扩大到7个区、镇、村。使农机合作社增加效益210万元, 极大的鼓舞农机合作社对土地流转的热情。使跨区作业逐步向土地流转方向转型。

5 完善共建措施保障, 促进资源整合力度

5.1 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

土地交由农场农机合作社经营, 农场农机合作社按每亩高于农民经营收入的价格, 年初一次性付给农民, 农民不投入, 不用经营, 一年的土地收入, 年初就已落袋, 避免了风险, 又可以用土地收益投资,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5.2 整合资源, 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

农村土地经营是每户村民0.13~0.33 hm2 (2~5亩) , 土地流转后集中连片经营, 按照农场的经营模式进行耕种, 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社的机械装备, 更好的发挥大型机械的作业优势, 增强了农机合作社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调动了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

5.3 共同出资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流转土地经常受山水雨水冲刷, 造成农田被水淹没, 农场出动机械规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挖沟渠延长5 000 m, 由地方提高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周边绿化, 提供灌溉机井, 做到旱时能灌, 涝时能排, 实现高标准生产。

5.4 发挥技术优势, 引领示范, 使土地产出最大化

土地流转后农机合作社以大型机械进行整地, 采用进口先进播种机播种, 采用大型机械进行中耕管理;统一优良品种, 统一测土配肥。秋收利用先进农业机械集中收获, 减少损失, 减少管理投入, 节约成本。

积极沟通交流, 调动共建自觉性

双鸭山农场, 通过农机合作、区域共建、土地流转, 使农场有机户找到了新的致富增长点。农场农机合作社积极主动与地方沟通, 争取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首先有着积极的态度, 良好的机具, 积极主动地沟通联系。其次, 严把作业质量上坚持高标准, 采取以合作社统一外出作业的形式, 不拘小节不算小帐, 让利与农民态度。在收获作业中坚持作业质量, 出动先进的收获机具, 采用GPS测量土地, 避免作业面积纠纷。

6 结论

区域共建 篇10

一、概述

基于信息化教育与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优势互补, 区域性的共建与整合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 实践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 优化共建共享环境, 同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的效益评价体系。本项研究以实际广泛应用作为区域共建共享的前提, 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石, 以规模效益为抓手, 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核心,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教育信息化理念发展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 当前,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 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国外, 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研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教育资源应用等方面。与国外相比, 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相对较晚。且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之上, 高校体育工作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起步、自发、分散状态, 但可喜之处在于, 各校开始逐步重视对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 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体育多媒体课件、数字教材、电子教案等等。与此同时, 伴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精品课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各学校纷纷开发制作或购买了一批选课、教学、竞赛、成绩管理系统, 有的学校也推出了自己的课程网站或健康辅导网站, 在改革的同时, 提升了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但不足之处在于,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且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不足, 且相应的教学应用效果低, 信息化的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区域内各学校缺乏有效地的沟通与合作, 造成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 建设过程中缺乏对系统优化、协调有效的推进策略的研究, 缺乏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模式和方法;缺乏学校体育信息化效益的有效评估。

三、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社会学价值

1、本项研究内驱力来源于一个地区对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全球

化的前瞻与追求, 是对教育挑战的回应, 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的互动过程。

2、本项研究既是信息时代学校体育发展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

的新要求, 又是学校体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改变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状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本项研究是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从而达到以

信息化带动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4、探讨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 梳理成

果, 肯定成绩, 发现问题, 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探索高校体育工作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寻求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教育学和社会学目的

1、通过研究与实践, 建设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环境与资源,

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 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联动, 产生区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2、通过研究与实践, 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与学习策略,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

3、通过研究与实践, 建立大学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 加强对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动态评估。

4、通过研究与实践, 培养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体

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形成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探索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 以及应用评价机制, 以期加快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深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信息化提供科学而系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建立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及评价机制研究是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过程, 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一套系统科学、协调有效的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实施方案, 构建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 建立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评价机制。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在大学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其实践的思路应该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学校体育改革为指导, 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 以大学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为研究工具, 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 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五、小结

对于大学体育而言, 它是帮助我们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全面促进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而在我国大学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问题,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其最新信息成果和学术研究报道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推广和应用。而信息资源的区域化推广更有利于我们在某一个地区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观念展开全面的调研, 并能及时的把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 这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体育意识而言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课题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 (GLA102022) 。

参考文献

[1]韩锡斌, 程建钢.构建大学网络教学环境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04) .

[2]余胜泉, 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05) .

[3]张伟远, 吴廷坚.网上学习理念两次变革的国际研究——“网上学习理念变革的国际研究”系列文章之三[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11) .

[4]周伟, 石湘飞.网络环境下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电子政务, 2005, (09) .

[5]马费成, 裴雷.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分析[J].情报科学, 2004, (01) .

[6]赵志强.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5, (01) .

[7]杨艺, 雍琴, 晏力.快速高效建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11) .

[8]刘锐.从资源理论探讨中国高校的教育联盟成因及形式[J].理论界, 2007, (05) .

[9]方东傅.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06) .

区域共建 篇11

国家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非常重视, 把建设特色专业作为优化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 教育部、财政部分六批在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含323个经费自筹建设点) [1], 2011年又有78个专业点成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各省、各市、各校也纷纷开展了各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和实施。

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和实施, 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主要是发挥了专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一些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专业群不断产生和涌现, 带动了各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还带动了相关工作, 如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工学结合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 以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 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平较高与质量工程相关的标志性成果, 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以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地不断提高。

但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 需要得到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认可以及监控, 政府不仅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 还应在制定行业标准、参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1]。行业协会的身份和特点, 可以代表政府和企业和参与到其中的高职类院校共同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

行业协会居于社会和政府之间, 行使管理行业公共事务的社会公权利, 一方面在政府监督下协助政府管理行业成员, 另一方面代表行业成员的利益对抗侵害成员利益的政府行为[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因此, 在区域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共建特色专业的内容

1. 对区域行业特色专业的确定和分析。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 必须首先借助行业协会对相关行业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区域内相关行业的特色专业,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 强化质量意识,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学科专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办学质量。

2. 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可以及时收集行业企业和市场人才的需求, 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制定好明确的目标, 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突出明显的特色, 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体现课程的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 专业建设方案切合专业及学校实际,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3]。

3. 建立灵活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

行业协会始终保持与一线企业的联系和沟通, 可以充当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桥梁, 帮助高职院校建立适应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 包括培养目标随市场需求调整的工作机制, 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的工作机制,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和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变化的调研机制, 培养目标的专门化方向和相应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制[4]。

4. 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行业协会可以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内的专家参与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 通过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优质课程建设并构建精品课程体系, 是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可以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力度、教材建设工作、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切入[3]。

5. 特色专业建设更需要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

行业协会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帮助高职院校构建以“双师结构”与“团队”为特征的专业教学队伍, 促进特色专业建设, 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策划、设计与建设、为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兼课讲座教师等[5]。

6.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作用, 通过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学做一体的学习模式三项改革, 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即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证书的三证融通,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5]。

7. 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 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训基地的管理, 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 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科学的管理, 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 完善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够保障建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5]。

8. 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 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 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库, 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 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5]。

三、共建特色专业的远景

1.区域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协会共同达成“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一个或者几个建设特色专业。

2.通过对特色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和分析, 共同制定特色专业的专业标准 (包括特色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等) , 使得各高职院校的同一专业的教学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 并开发与职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3.共同制订“校校对接、校企对接”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性、复合型、应用创新型特色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案,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创新课程体系, 建立课程标准。

4.建立与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以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为桥梁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模式, 合作内容和形式包括: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就业, 以及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人员交流等方式, 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来, 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质量, 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等。

5.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 共同组建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一个校校-校企深度合作联盟实践教学基地, 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松紧结合型多工艺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6.共同创建一个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 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 2011, 5 (376) :36-40.

[2]潘丽.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的探讨[J].学会, 2008, 4 (233) :40-42.

[3]阮艺华, 刘兰平.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标准开发[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 , 2010, (1) :65-68.

[4]包呼和.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 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4 (23) :21-22.

上一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