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帮扶共建

2024-08-05

城乡帮扶共建(共11篇)

城乡帮扶共建 篇1

城乡文明结对共建帮扶总结

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与镇村结对帮扶以来,始终如一地重视这项工作,全体干部职工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这项工作。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措施实在,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解决该村农民的实际困难,维护和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我局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现将今年来我局与镇村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帮扶解困、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工会实践“”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平衡点,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帮扶及再就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按照县总工会和县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工作。我局工会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_、培训和宣传,我局工会组织认真负责,自觉将帮扶解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活动伊始,我局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概括有以下几方面:2、物质和资金帮扶。组织我局工作人员进村整治环境、美化村居,为该村配备环卫设施一套,消除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沿街房屋粉刷墙漆、新建文化长廊一条街、硬化路面等,共投入帮扶资金贰万元。

城乡帮扶共建 篇2

一、师徒结对传帮带, 引领示范共成长

我园有着一批素质良好的骨干教师队伍, 我们将网片内的骨干教师和我园的骨干教师结对, 成立了教研大组。通过这些骨干教师“传、帮、带”, 为指导网片内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如让结对园前来蹲点跟班, 学习教学一日常规管理;帮助和指导结对园开展园本教研与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指导和帮助结对园科学合理地进行幼儿教育目标测评活动;指导结对园开展一些幼儿竞赛活动和亲子活动等。其次是通过骨干教师的“走园”活动, 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网片内相对薄弱的幼儿园, 通过示范课、教研、讲座、科研引领的形式, 手把手地帮助这些教师成长;同时帮助发现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进行提高指导性培训, 寻找对策, 解决问题。

二、顶岗下派重实践, 加强互动促和谐

把顶岗的新老师和骨干教师搭班, 让骨干教师成为她们的师傅, 并制定了详细的师徒结对计划, 要求每位新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每人制订了一份个人成长计划, 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业务进修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提出目标。另外, 还开展“帮带式听评课”活动, 顶岗老师和指导老师分别上汇报课和示范课, 保教处组织教师进行了听课并讲评, 同时, 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每个顶岗新教师要自己设计教案, 上汇报课, 课后还要进行弹、唱、跳、画等技能过关考核。

我们还选幼儿园优秀教师下派到下属幼儿园, 这些下派老师不仅要带好自己的班级, 更重要的是引领该园教师成长, 规范该园常规管理。下派教师每周组织所在幼儿园教师集体教研备课一次, 每月要上一节示范课和一堂教学点评、每学期一次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 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不管是顶岗还是下派, 我们都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使她们不断成长和成熟。教师的顶岗和下派, 也促进了园际的交流往来, 园际的互动是双赢的。

三、跟岗见习学常规, 基本要领熟掌握

良好的一日常规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对于刚毕业的老师或农村片的年轻教师, 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她们最基本的工作。在幼儿园中,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 不仅幼儿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得不分散精力来维持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所以, 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容轻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教育局下派的跟岗见习老师还是农村片老师主动要求来跟岗见习的, 我园都作了精心安排。

我园还精心组织全县一日活动规范管理专题研讨会。我们先让新教师意识到对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熟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核心发展价值、活动的目标、幼儿行为规范、及教师操作要点, 特别注意一日活动各个具体的环节———来园活动、游戏活动、运动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学习活动、离园活动的注意事项。再让新教师到我园的各班进行一周跟岗蹲点,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认真细致的观摩。

这样的活动, 不仅使新教师或农村教师掌握了最基本的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我园幼儿常规更加规范有序。

四、送教观摩强业务, 参与教研共成长

为了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转变农村教师教育思想, 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我园每学期都要举行县级教学观摩活动与骨干教师示范课, 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教师们受益匪浅。我们还通过课后的教研针对性地解决她们在教学中的困惑。我园举行新颖的大小活动, 经常特邀农村幼儿园的负责人或骨干教师来观摩取经, 让她们回去也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我园举行的大型教研活动, 农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们闻讯也会前来参与, 我园也乐意让她们参与教研, 共同成长。

每学期我园每个教研组至少送教两次, 不仅让更多农村一线的幼儿教师通过送教观摩, 加强与骨干教师交流, 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 还协助挖掘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等, 引导她们因地制宜, 注重发挥自身优势, 创本土特色。在我园骨干教师的协助和引领下, 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始创造性地挖掘农村人文资源特色,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使幼儿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五、网络教研促交流, 集体研讨共提升

我园牵头开展网络交流教研工作, 以突破实地教研的局限, 发挥网络的时空优势, 建立网络集体研讨制度。我园教研组长定期发布研讨内容 (其他教师可就每期的研讨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 定时间负责组织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活动, 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思考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进行交流、评析, 各抒己见, 以锤炼教学艺术, 提升理论水平。组长负责整理活动日志, 并将热点和难点作为下阶段教研内容。我园为保证网络教研平台科学、高效地运行,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教研组长定期向园领导和县教研员交流研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两年来的网络交流教研, 在城乡教师中反响很好, 不仅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构建了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 提高了城乡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捐赠书物献爱心, 城乡牵手情谊深

我园每年都开展“捐冬衣、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发动幼儿及家长给贫困山区孩子捐冬衣及幼儿读本。家长们非常热心, 积极响应幼儿园的倡议, 每次都能收到冬衣上千余件, 捐赠的衣服汇成了“小山”, 衣服大多是八成新的, 我们把这些爱心冬衣、图书进行整理、打包。家长们不仅积极捐献冬衣, 还义务为幼儿园充当司机, 送到我县相对较贫困的乡村, 送到贫困的小朋友手上。有时, 应家长的要求, 还带上她们的孩子, 同去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礼物, 如糖果、玩具等, 把衣物分发给乡下小朋友。乡下孩子们也像过节一样把拿到手的衣服试穿在身上, 吃着甜甜的糖果, 甜美、幸福的笑容浮现在他们的脸上。这样的爱心活动, 不仅让贫困幼儿得到了温暖, 而且教育了我园幼儿要奉献爱心、关心他人。

除此之外, 我们在硬件上还予以支持, 如赠送图书文具、教学设备、文体器材等, 教师还利用周末时间美化农村幼儿园环境。我们的帮扶, 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美化了校园环境,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搞好帮扶 凝聚民心 共建新农村 篇3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马宏为总队长的省国防科工委驻村工作队(注马宏同志同时兼任舞钢市市委常委、副市长),于2006年8月进驻了舞钢市枣林乡黄庄村。他们按照省国防科工委领导提出的“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扎扎实实为新农村建设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和“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致富谋出路;率先垂范,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表率”的要求,以理思路、强班子、促致富、帮建设为中心任务,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的引领者,农民的贴心人”。

一、察民情,知民意,为农民致富创新路

黄庄村位于舞钢市的东北部,是省、平项山市、舞钢市三级政府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群众基础及硬件设施较好。帮扶怎么帮,帮在何处?如何让黄庄村在现有基础上又好又快发展,更上一层楼?工作队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答案。他们认为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思想,端正为农服务态度,虚心向群众求教,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充分征求市、乡两级意见后,工作队一头扎进村民中,对该村现状进入深入调查。一是重视与村“两委”的沟通。通过个别交谈、参加“两委”会等形式,了解村“两委”的希望与要求。二是一切问计于民。通过与农户谈心,了解村民当前想什么,最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摸准民脉之所在。同时又把收集群众意见过程变成解疑释难、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的过程。三是根据舞钢市“十一五”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工作队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充分吸纳了村“两委”及村民的意见,帮助村里制定了2006~2011年五年发展规划,并在村“十一五”规划框架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是帮助村“两委”拟定了黄庄村新农村建设总目标,即实现四通、四有、四化、四好、三改。四通:通电、通水、通闭路、通网络;四有:有建设规划,有文化体育场地,有垃圾处理场所,有畜禽饲养栏;四化:全村环境达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好:建设一个好班子,选择一个发展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三改:改水、改厕、改灶。为了让总目标早日实现,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勤督促、勤检查,防止了走过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制定时间表,目标任务落实到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二、突出重点,抓好五个“一”,为新农村建设增亮点

工作队认为,“牵牛就要牵牛鼻子”,千头万绪抓重点,重点就是做好五个“一”建设。一是建设一个好班子。近两年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年,为使黄庄村“两委”真正成为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工作队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主动找党员谈话,找候选人谈心,找村民征求意见。由于工作扎实主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村民对选出的“两委”班子非常满意。二是继续打造好一个典型。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做好迎接各级检查、观摩工作。仅2008年就迎接了全省畜牧业检疫、市新农村建设等现场会在黄庄村的召开,接待了省新农村建设巡回参观团的参观访问。通过会议准备、迎接各级检查、介绍本村情况、聆听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等一系列活动,使黄庄这个老典型扩大了知名度,发了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又使黄庄人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认清了今后前进的方向。三是种好一块试验田。工作队在黄庄村选了一块十亩试验田,2008年他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玉米良种,种在试验田里,获得了好收成,经济效益比普通玉米提高2倍以上,引起了轰动效应。村民看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好处,纷纷索要玉米种子,准备来年再种。试验田起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科学导向作用。四是带动一个产业。在工作队带领下组建了手套加工合作社,并想方设法帮助村里扩大手套加工的生产规模和拓宽销售渠道。截至2008年底,发展手套加工户28户,并帮助这些加工户与军工、民爆企业签订合同5份,销售手套5万双,户均增收580元。五是办好一座文化大院。工作队乘省国防科工委为黄庄村援建文化大院的东风,协助村委在黄庄村相继举办了文化庙会和农资展销会,吸引了周边上千村民。文化大院不仅成了村民文化活动的场地,而且也成了物资交流的中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文化大院除建有图书室外,还建有娱乐室、篮球场、农技培训中心等,成了宣传教育的阵地、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的舞台。

三、着眼长远,为可持续发展添后劲

1.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换“脑子”

工作队针对黄庄村经济条件较好、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实行大面积机械化耕种条件的优势,认为该村具备了土地流转的客观条件,于是就因势利导,组织村委成员、村民代表到实行了土地流转的村庄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优质稻、药材、新品种辣椒等种植基地,使大家看到了新的致富门路,打消了参加土地流转的顾虑。一致认为黄庄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土地流转,从而为土地流转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思想保证。

2.发展“四项”优势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拓“路子”

黄庄村除了发展手套加工产业外,还注重大力发展其他三项优势产业。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高产农田为依托,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烟叶100余亩,建科技含量较高的精品蔬菜大棚20座,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此外,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帮扶所驻村的同时,还扩大帮扶范围。如联系河南特瑞公司到武功乡同关李村承租土地1020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又帮武功乡田岗村引进外资一千多万元,组建高科技的宏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业。通过“公司+农户”定单方式,促使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村支书黄广喜的汇民鸭业公司基地为龙头的集养、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住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努力做大做强以小麦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模式。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近5000元。

3.努力培养新型农民,为可持续发展装“轮子”

黄庄村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7~2008年培训农民600人,占全村劳动力60%以上。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重视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都推出一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使其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高质量

为避免新农村建设图形势、走过场。工作队协助村“两委”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整治了村容村貌。集全村之力,对黄庄村村容村貌进行了“点、线、面”改造。所谓点,就是在每个村民小组建一个垃圾中转点,做到日产日清;所谓线,就是对全村“六纵六横”主干道全部硬化,并实现排水沟、绿化带、人行道三线同行、整齐化一;所谓面,就是对村宅墙体全部美化、亮化,并在显要位置书写公益宣传画。共硬化路面5000多米,修排水沟9800多米,美化墙体100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200余株。村里杂草多、粪堆多、污水多、破房多的四多现象消失了,变成了四新:房屋新、道路新、景色新、面貌新。

2.推动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了依法治村,实现了政务公开,并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村里设有民主理财小组,建有公开栏。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和代表议事会,提高了全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

3.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和社会传统美德教育。定期对“五好家庭”、“卫生光荣户”进行表彰,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用村民乐于接收的教育形式,引导农民破除陋习,树立新风,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联合共建走访帮扶 篇4

2月23日,院长徐波携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汪伟、院党总支书记许美伦和研究室等一行5人到长岭乡界岭村开展党组织联合共建和“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

上午,徐院长一行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界岭村后,立即与长岭乡程学明书记一同为“中共金寨县人民法院与长岭乡界岭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揭牌,程书记宣读了县委组织部《关于任命徐波为中共金寨县人民法院与长岭乡界岭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的决定》,两个支部共建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仪式结束后,联合党支部在村委会召了座谈会。会上,村书记向徐院长介绍了该村自然、经济、人口和支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该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希望通过共建活动帮助解决。徐院长向参会的同志介绍了我院的实际情况,表示今后两个支部在抓党建、带领群众致富、化解群众矛盾和发展村级公共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学校帮扶共建工作总结 篇5

参与帮扶共建、履行社会责任工作总结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开展了“帮扶共建”活动,尽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现将一年来的帮扶共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组织领导,建立结对帮扶机构。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文华 副组长:陈 爽 成 员:中层领导

帮扶对象:大洼中学、伯都中学、伯都乡福利院

二、帮扶形式多样化。体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1、与大洼中学、伯都中学联谊,开展了听课、评课、读书汇报活动。3、2012年我校马校长、刘校长组织实验中学学生开展敬老爱老帮老助老实践活动4次,在活动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3月初,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和学生到伯都乡福利院,慰问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和需求。7月5日上午学校举办“敬老爱老帮老助老实践活动”。近100位师生共同前往伯都乡福利院。一进福利院学生们就忙碌起来,打扫室内外卫生,擦拭玻璃,整理床铺,嘘寒问暖,与老人攀谈唠家常,给老人们带来“家”的温暖和“天伦之乐”。学生们又为老人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歌曲《父亲》《母亲》,唱出了儿女对父亲的爱,课本剧《白毛女》,把演出推向高潮。此次实践活动我校师生为老人捐款5万余元,主要用于房间布置,运动场建设,为老人健康快乐打造良好环境。

10月18日,在实验中学举办了宁江区实验、伯都、大洼三校联谊暨慰问演出活动,学校把伯都乡福利院的老人们请到了实验中学,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并赠送给每位老人一台收音机。10月23日,重阳节,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伯都乡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爱心床单和被罩,关爱老人的生活,为老人送去了温暖。

三、加强了思想教育向帮扶学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区委、区政府发展思路,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四、加强了示范,注重实效。要突出帮扶工作示范点、示范户,努力扩大帮扶工作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要突出帮扶工作实效,按照帮扶工作的规划,先易后难,整体推进,让困难群体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的实效。

通过交流活动,展示三所学校创新的教育形式,包括课本剧、军乐队、歌唱、器乐等,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进行交流,充分体现实验中学生本教育的理念及三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通过交流,提升三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使三校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篇二:2011参与帮扶共建工作总结

2011年实验中学

参与帮扶共建、履行社会责任工作总结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开展了“帮扶共建”活动,尽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现将一年来的帮扶共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组织领导,建立结对帮扶机构。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文华 副组长:陈 爽 成 员:中层领导 帮扶对象:大洼中学、伯都中学、伯都乡福利院

二、帮扶形式多样化。体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1、与大洼中学、伯都中学联谊,开展了听课、评课、读书汇报活动。

2、帮助两所学校购置了办公实施等共计:5万余元,每所2.5万元。3、2011年我校马校长、刘校长组织实验中学学生开展敬老爱老帮老助老实践活动4次,在活动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1)3月初,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和学生到伯都乡福利院,慰问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2)6月5日上午学校举办“敬老爱老帮老助老实践活动”。近200位师生共同前往伯都乡福利院。一进福利院学生们就忙碌起来,打扫室内外卫生,擦拭玻璃,整理床铺,嘘寒问暖,与老人攀谈唠家常,给老人们带来“家”的温暖和“天伦之乐”。学生们又为老人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歌曲《爱我中华》《母亲》,唱出了儿女对父亲的爱,课本剧《窦娥冤》,把演出推向高潮。此次实践活动我校师生为老人捐款5万余元,主要用于房间布置,运动场建设,为老人健康快乐打造良好环境。

(3)9月7日,在实验中学举办了宁江区实验、伯都、大洼三校联谊暨慰问演出活动,学校把伯都乡福利院的老人们请到了实验中学,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并赠送给每位老人一台收音机。

(4)10月24日,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伯都乡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爱心床单和被罩,关爱老人的生活,为老人送去了温暖。

三、加强了思想教育向帮扶学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区委、区政府发展思路,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四、加强了示范,注重实效。要突出帮扶工作示范点、示范户,努力扩大帮扶工作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要突出帮扶工作实效,按照帮扶工作的规划,先易后难,整体推进,让困难群体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的实效。篇三:帮扶共建活动总结 帮扶共建活动总结

2013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市文明办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贴地方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受到共建社区群众的欢迎。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城乡共建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的最佳实践方式。局领导班子坚持把城乡共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教育监察科。

为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共建帮扶社区开展调研,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的开展活动,保证了城乡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严格规范落实,科学周密组织 一是周密部署。年初,根据计划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3帮扶共建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分工,做到工作有研究、季度工作有部署、月度工作有安排,并将帮扶共建活动与自身工作融合起来抓,确保帮扶共建活动落到实处。

二是科学组织,统筹兼顾。帮扶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的效区社区,兼具农村和城镇特点。针对社区情况,区局针对不同节日,组织好慰问活动,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到社区慰问老人及困难户,给他们送上党的温暖。农闲时期,给农户送上科学种植、养殖的知识;工作之余,组织个体商户开展释难答疑活动,让帮扶共建活动温暖民心。

三、加大共建力度,活动成效显著 一是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关系。在结对共建活动中,注重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支持,在全体党员开展“交一个居民朋友,帮一户困难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活动,要求党员进入社区,主动融入社区、建设社区,积极参加社区党建会议,发挥党员作用,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党组织积极走访联系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使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积极开展送税法进社区活动。区局发挥部门优势,协助社区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了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壮大社区经济,一年来,先后为京新社区提供帮扶资金1.1万元,支持社区小型商贸业和租赁服务业发展,收到较好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组织人员上街头、进社区、访企业、进农户,宣传税法知识,搞好纳税辅导,共发放税法宣传单、税法知识手册800余,接受咨询2000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开展城乡共建活动以来,区局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慰问困难群众,特别是利用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先后走访慰问贫困户8户,送去慰问金4000余元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鼓励他们正确对待暂时的困难,争取更好的生活;在干部中开展“捐赠一本图书,享受一缕书香”活动,为社区“流动书屋”捐赠图书400余册;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局领导带领下赴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共清理各类生活和建筑垃圾7吨左右,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周围社区居民创设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外部环境。2013年的共建工作,在共建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效,初步建立了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区。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共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城乡帮扶共建 篇6

总结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乡村一体化发展,根据上级精神的指示,我乡开展了帮扶共建工作,并成立了帮扶共建领导小组。在帮扶共建领导小组悉心努力下,我乡圆满完成了蔡公堂乡帮扶共建的任务,现将半年来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

及时召开动员会,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副乡长、各村委会干部为成员的蔡公堂乡帮扶共建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并下发了《蔡公堂乡2012年关于参与帮扶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该项工作。之后,我乡明确了帮扶共建领导小组成员,为帮扶共建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二、全面落实,促进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帮扶共建领导小组狠抓落实,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思想,提高认识,号召全乡干部职工开展帮扶共建工作,深入农村,帮助各村取得发展;举行“乡村共建—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帮助农村贫困学子上学;举行“乡村共建—文化书籍入农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帮扶共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帮扶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帮扶共建领导小组的努力下,我乡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基层,帮助贫困农牧民家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助贫困学生,既解决了贫困家庭实际问题,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取得进步;文化书籍入乡村,不仅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见识,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

帮扶共建工作,将作为一项固定的项目,在我乡长久持续的开展下去。我乡将在帮扶共建小组的带领下,以先带后,以新带旧,互帮互助,团结合作,为建设美好的新蔡公堂乡而奋斗。

城乡帮扶共建 篇7

一、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做好城乡学校帮扶发展工作, 是努力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要求, 是打造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要求, 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 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对于我们搞好教育这项民生工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发展性教育思想, 即“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它已成为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师生的行为准则。我们在落实统筹城乡教育战略工作中, 也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发展不算发展, 要帮扶一大批学校使之成为一中式的学校。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今天, 学校实施了“派出去, 请进来, 深度互动”的帮扶战略。我们认为帮扶不应该流于形式, 帮扶应该是“立体的、交叉的、多方位”的。帮扶不仅仅是施扶学校派出教师, 而是双方互派教师, 也就是双方互动。派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 而应该是一批教师。不仅仅是派出教师, 还应该包括校级干部, 中层干部。受扶学校相应的校级干部, 中层干部和教师也可送到重庆一中见习或顶岗置换,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互动, 只有这样, 城乡统筹才落到实处。

学校帮扶的基本原则是:不给受扶学校增加困难, 不做对不起受扶学校的事情, 不挖受扶地区的尖子学生。

二、帮扶工作的具体内容

1、“宏志班”工作。

近年来我校已承办了两届“宏志班”, 学生分别来自黔江、万州、巫山、城口等40个区县。学校对“宏志班”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各个科室主管、所在年级组长担任主要成员, 定期研究工作, 并选派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由市级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组成的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

为保证“宏志班”学生所需的学习乃至生活费用, 学校本着扶贫帮困、服务学生的宗旨, 给每位学生购买衣服, 配置棕垫、棉絮、被套, 免去了书学费、保险费、资料费、体检费, 还向学生发放回家往返的路费, 每年专项经费都在20万元左右。许多教师多次给宏志生捐助衣物, 还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社会上很多企业也对“宏志班”学生进行资助。

我们以对教育的无比忠诚, 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圆满的答卷。高2007级“宏志班”经过三年学习, 在入学时只有23人达到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 学生总体成绩处于同年级中等的情况下, 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本科上线率达100%, 其中上重点大学人数46人, 占92%, 其中3人留学古巴。目前, 高2010级“宏志班”学生已走入高三的学习阶段, 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一年后的丰收。

2、帮扶万州江南中学。

为进一步助推库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让移民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 打造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与万州江南初中达成协议, 结为友好协作学校。我校在北部新区对口支援集团和市教委领导下, 结合自身实际, 扎实开展了对口支援万州区江南初中工作, 在名师支教、输出管理、无偿捐助、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培训师资和办实事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共捐赠10万元人民币, 用于江南中学的新校门及运动场建设, 改善了办学条件, 捐赠计算机50台, 为江南中学装备网络教室一间。以上举措为打造科技信息高地、优化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8年在江南中学挂牌“重庆一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学校利用优势, 交流合作, “输血”与“造血”并举, 打造品牌学校, 辐射带动库区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江南初中发展, 扩大其在库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3、帮扶秀山高级中学。

2009年4月学校与秀山高级中学签订了“捆绑帮扶协议”, 制定了“捆绑帮扶实施方案”。其帮扶内容主要体现在管理互动、教师互动、学生互动、资源共享等五大版块, 使学校帮扶秀山高级中学工作形成了制度。学校派出副校长龚剑秋到秀山高级中学挂职两年, 具体了解、指导学校的建设情况, 规划、拟订教师招聘方案, 招生工作安排, 校园文化建设等。直属学校派出副校长, 到受扶学校任职, 这在重庆的历史是尚属首次。派出包括专家组在内的十七位教师支教一年。如派到秀山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杨代平, 是重庆一中特级教师、年级主任、重庆市名师。四十人次专家分两次亲临到秀山现场指导。协助秀山高级中学招聘教师, 共选聘教师100名。为秀山高级中学培训16名教师和1名教务主任, 选派优秀学生送到重庆一中强化培训, 学校德育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强化培训, 鲁善坤校长参加“重庆一中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挂牌并捐资20万。

虽然学校对秀山高级中学的帮扶仅仅半年, 但由于学校的深度介入, 让秀山高级中学乃至于整个秀山教育的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 也让秀山老百姓看到了秀山教育的希望和美好前景, 同时也对学校的深度介入发出了由衷的感谢。过去老百姓对秀山教育充满了不信任, 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地就读, 而2009年, 老百姓却主动把孩子留在了秀山,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对重庆一中的信任。例如, 前年中考结束, 只有一个中考成绩是第80名的同学留在秀山, 前300名只有40人留在秀山, 而2009年, 前100名有近80人, 前300名有230人留下来。这无疑为秀山的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心剂, 也证明了秀山教育正在崛起。

4、其他帮扶工作。

多年来, 学校重点帮扶了江北区45中、字水中学、石柱县马武中学, 使它们摘掉了“薄弱”帽子, 为长安二中、巫峡中学、111中学、川汽厂子弟校、南区二校、白市驿镇中、长征中学、回龙坝镇中、西藏昌都中学等提供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物资设备等支持。学校被中组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授予“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 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对口支教工作先进集体”、“城市学校支持农村教育百校牵手工程学校”, 2009年4月3日又被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授予“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先进单位”。这些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近年来, 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全国很多学校都在搞, 但由于受师资、地域、政策等条件的制约, 都流于形式, 局限于帮扶学校派教师到受帮扶学校搞几次讲座, 开展几次教研活动等层面上的帮扶, 这样效果不是很好, 还增加两校的运行成本, 适得其反。我们认识到:

1、帮扶工作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和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的要求, 是名校发挥其示范性作用的重要途径, 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作为重点中学的重庆一中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2、帮扶工作必须是全面的, 不是简单的给点钱、给点物就可以解决的;重在对受援学校的软件建设和软实力开发。尤其是要对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上多下功夫。

3、帮扶工作要从受援学校的实际出发, 切忌生搬硬套、指手划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能搞一刀切。

4、帮扶工作要处理好相互学习的关系, 支援是互相的, 不是单方面的, 要求双方都要平等、尊重, 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指导”。学校也在努力致力于打破一种传统认识:帮扶仅仅是使受扶学校以及教师受到提升。“深度互动”其实是一个双边共赢的过程。通过帮扶, 对支教教师乃至于干部, 都是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对基层生活的体验, 可以了解基层教育现状和管理模式, 吸收其精华, 感悟基层教师的敬业精神、优秀品质和良好素质, 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 找差距、树信心, 调整心态和思路及工作方法, 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希望通过对一个学校的帮扶, 达到帮扶一个学校, 带动一个县城, 辐射一个地区的目的, 使帮扶作用辐射到一个地区, 这就是重庆一中追求的目标。

城乡帮扶共建 篇8

一、结合实际,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来园第一天,我带两位老师参观园所的建设,了解各班级及各功能室的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以及每个班级教师的搭配情况,接下来派两位老师到班级跟岗,了解班级一日活动情况,之后多次集合全园教职工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园硬件配备较好,功能室齐全;教师专业能力欠缺,区域和户外活动开展不够;种植园作物品种多,幼儿参与少,教育价值有待开发;家园共育缺乏。

二、理论提升与实践结合,初见成效。

针对本园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利用节假日及中午幼儿休息时间对教师先进行理论培训,包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的学习,“优化一日活动从区域活动开始”“如何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等专题培训,使教师的理论得到提升,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由注重“教”,转化到关注“学”,真正让幼儿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潜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转变了教育观念,转化了教育行为。

1.现场教研,对各班进行区域划分

由于每班只有两名教师全天值班,我们与支教老师商量利用幼儿午睡时间,各班抽出一名教师选出一个班级进行现场教研。本次活动主要是把班级区域进行划分,在他们的指导下,将阅读区划分在光线较好的靠窗处,益智区与其相邻,美工区靠近墙壁,方便将幼儿作品展示,建构区划分在门口处,自然角搬到阳台等,完成了基本的区域创设,桌椅排放到各区,并对各年龄段班级材料投放作具体指导,梳理出各区九月份材料的投放明细,各班对照明细,迈出了去小学化的第一步。

各班经过一个月区域活动开展的实践,教师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理解和困惑了,于是组织教师进行了再次培训,包括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区域创设原则,班级怎样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各个区的规则制定、环境创设(图片)、材料投放(用什么材料)活动如何开展。然后支教教师跟班指导,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各班的区域活动逐渐开展起来了,现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幼儿入园后能有秩序地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安静地或搭建或看书或画画或下棋或做手工或表演,教师从原来单纯地维持纪律转向了区域活动指导。

2.借助器械,让户外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本园幼儿实际情况,班级体操部分进行调整更新,新增队列队形和礼仪操部分,去掉陈旧的集体舞,把新增部分音乐和视频拷贝到每个班,让教师先学会再教幼儿,用了两周的时间基本学会并排练整齐。然后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各年级幼儿的健康标准,确定各班的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所需体育器材,指导和带动教师制作了20余种活动器材,使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幼儿在运动中身心得到了愉悦。教师说“今年冬季孩子们感冒的少了”。家长说“我的孩子愿意来上学了,因为上课时间少了,玩的时间多了。”

3.挖掘种植园教育价值,丰富园本课程

教师说:“我们年年都在秋收,往年都是我们收,孩子看,收完后把果实放在仓库或摆在大厅里让孩子观赏。”为充分挖掘种植园教育价值,支教教师首先组织班主任设计了系列活动课程,让全园幼儿都参与秋收,各班收获不同的农作物。如大四班收大豆,收割—剥豆角—晾晒豆粒—选种,把优质的作为种子入库,其他的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把豆粒投放到区域中:放到益智区,通过夹豆粒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放到美工区,做豆粒粘贴画,也可以缝制沙包,将沙包带到户外活动时游戏;投放到种植区,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生长具备的条件。集体教学活动“黄豆营养大”,把豆粒加工成豆饼、豆面,午餐时给幼儿做成豆饼粥、杂面条,让幼儿品尝黄豆的美味,体验分享劳动创造的快乐。其他班分别对玉米、花生、高粱、芝麻、棉花、柿子、葫芦等进行收获,并开展了系列活动。

三、家园联手,做好共育

为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支教教师提议国庆节放假前园里下发“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拍一拍”“说一说”“画一画”等形式,记录并向同伴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爱,完成国庆口述日记表。大部分家长都能按要求完成,把国庆节外出旅游、在家秋收、走亲访友等有意义的事情拍照,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记录下来,交回班级,各班做成展板供全园家长分享,收到较好的效果。

时间飞逝,支教的教师来我园恍如昨日。时已半年,在她们的精心指导、引领下,全园教职工专业素养大大提升,保教质量创历史新高。支教教师还要对我们进行一学期的帮扶,我园将抓住机遇,使园所管理和保教质量再创新高,使农村园尽快赶上市直园的发展水平,让农村的幼儿在快乐生活中,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金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城乡帮扶共建 篇9

扶贫结对共建工作总结

2008年12月4日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办一直与XXXXXXX扶贫结对挂钩。几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在XXXXX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办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XX集体经济、增加XX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结对共建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结对共建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结对XX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该XX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提高了XX素质和XX综合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XX增效、XX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通过对XX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XX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打好基础 一是完善了结对共建工作机制。为切实加强该项工作领导,—1—

我办成立了扶贫“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党支部其它领导为成员,由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工作。按照简便有序、规范、可操作的原则,落实领导职责、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完善了结对共建工作计划。今年,我办领导先后两次到XX与XX干部共同研究扶贫结对共建措施,落实扶贫帮扶发展项目,制定结对共建工作计划,狠抓落实,为XXXX增收打下了可靠基础;三是完善了帮扶工作措施。根据近几年来帮扶情况,结合帮扶XX实际,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XXXXXX办公室扶贫结对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扶贫结对共建工作列入办公室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提高了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深入调研,有的放矢,为开展帮扶工作明确目标

为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援助,我办组织干部职工多次深入XX贫困牧户,与XX交心谈心开展调查研究,对致贫原因、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制定脱贫工作计划。重点了解了贫困牧户的生活状况,共同讨论对他们采取的帮扶措施。并且注意向XX干部学习,学习他们为加快经济发展,改变贫困面貌、把握大局的能力;学习他们注重科技、培养人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工作的工作方法和作风。通过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详细分析了该XX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确定了帮扶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措施,按月制定了工作计划和任务,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XX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个总体思路:改善农业基本条

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XX自我发展能力。

四、强化措施,定点帮扶,为开展帮扶工作架设桥梁

一是利用办公室优势,开展“送书、送温暖”活动。集资XXX元为XX征订了人民日报、经济时报、半月谈、共产党人等党报党刊,进一步转变基层XX“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二是针对该XX的实际,积极组织办公室干部职工开展募捐活动。共向XX捐款XXX元,捐赠物资折人民币XXXX元,帮助协调资金XXX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X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XX户XX人,资助贫困学生就学X人;三是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举办科技培训班2期,参学干部XXX人次、技术人员XXX人次、劳动力XXX人次;四是每年春节前夕,组织进行慰问,广泛开展“人人为贫困户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城乡帮扶共建 篇10

为建立城乡学校 “手拉手”互助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刘集中学按照市教育局教师城乡交流统一部署,与市三中结成交流对子。结对以来,两校共同努力探索城乡教师交流方法,积累城乡教师交流经验,交流工作扎实开展,两校领导经常互访,交流管理经验;两校教师互帮互助,更新教育理念。

通过教师交流,搭建发展平台,两校尤其是刘集中学的教师茁壮成长,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了锻炼、交流、提高、发展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两校的教师跨出校门找差距,在新的环境中求发展,正视现实求提高。面对教育对象、管理体制和条件的差异,对口交流活动使他们升华了教育理念,开阔了工作视野,活跃了教育思想,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与管理水平,共同锤炼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为高密市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能扎实、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两校具体交流的内容有:

1、两校开展教学研讨会。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虽然我们一直重视教科研的研究工作,但始终有一种闭门造车的味道,很多教师不了解外面的教学现状,青年教师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这样的氛围下,如何提高教师的危机感,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考虑实行教学研讨会的形式,开展跨校教研活动。通过双方协商,两校安排语文、数学、外语三节课共同研究。市三中选派这三科的优秀教师到刘集来送课,上完观摩课之后还特意听了刘集中学这三科老师的课。然后两校共同对比研究,对一些有缺陷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法。语文教学在创建“自主、互助、合作”的课堂模式之外,还应从语文学科的特色出发,注重人文性、诗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要注重逻辑思维训练,英语要加大交际功能的训练。这次研讨活动对两校的语、数、英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市三中和刘集中学部分教师举行了一次以“春暖花开话教学,城乡互动促发展”为主题城乡交流活动。

在两校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既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还有交流教师的汇报课,课后两校教师分学科进行了互动评课。之后,大家围绕“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谐校园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两校教师畅所欲言,交流着自己的感悟、体会与收获。在观摩、讨论、交流中,大家一致感到这种交流使双方教师相互

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两校随后组织开展的“篮球友谊赛”更为城乡交流工作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这次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研讨的机会,促进了双方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为两地双方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把城乡交流活动推向新的境界。

3、市三中和刘集中学部分教师举行了一次“春日融融送课来,和风徐徐论坛开”为主题的城乡交流活动。

先是上午第三节课我校听取了市三中中学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他们讲的分别是初一英语和初三的物理。两位老师精湛的授课技艺深深的吸引着刘集中学的年轻教师们。之后在第四节课进行了评课。针对刘集中学英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共同研讨,并提出改进方法。

4、开展管理论坛。两校围绕“级部管理”、“高效课堂”、“初一学生养成教育”和“初三总复习”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论坛。两校教师畅所欲言,共同交流着各自的感受、体会、收获与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交流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都有所帮助和提高。

这次活动,为刘集中学教师又提供了一次向优秀学校和教师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把城乡交流活动推向了高潮。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总结起来两校主要是通过开展领导班子、对口处室、团队组织、教研组等定期相互考察和访问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资源共享;选派在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观摩课、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搭建教学交流平台;着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协作开发研究课题和校本课程等方式,全面促进两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进,实现跨校管理共赢共进、合作教学共赢共进、教科研共赢共进、信息交流共赢共进、考核评价共赢共进。

城乡交流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

1、在对比中,转变了教育观念。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让所有参加对口交流的教师感触良多。他们深深体会到,教无成规,学无止境,如果因循守旧,永远也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尽快适应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围绕新课程实验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成为交流教师最热衷的话题。面对教育对象的差异,必须以渗透现代教育技术为契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最大创造潜能为目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横向的对比,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同时也

对教育工作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2、在学习中,提高了业务技能。对口交流既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又是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创造条件的过程,这是所有交流教师形成的共识。交流锻炼中的压力变成不断进取的动力,广大教师积极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法,积累经验,使交流活动真正达到了“传经送宝”和互相学习的目的。

3、在思考中,增强了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永恒的话题。通过交流让每个教师树立了质量意识,多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提高,能力上有所增强,习惯上有所转变,即便微小,也是成功。通过交流,才真正领会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深刻内涵。在交流的日子里,带着钻研与思考上课,时时向专家、名师学习,努力让学生满意,始终不懈地探索和学习。这次交流锻炼,为提高和充实自己积累了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为了提高质量,学校的教师通过个别指导、集体备课、示范教学、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使我们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在成长中,树立了师德风尚。我们交流的教师,他们严于律己,敬业爱岗,甘于清苦,无私奉献成为教师对口交流锻炼活动的亮点。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里,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把浓浓的爱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去,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对口交流让师德教育水到渠成。在城里交流教师的眼里,农村学校的教师自己动手做教具,以弥补教学仪器的短缺;自己动手维修校舍,以改善办学条件简陋;把自己取暖的煤搬进教室,让学生在温暖中学习。在学生不断地成长中,老师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将会让他们温暖一生。对口交流可能一生一次,但思想交流却是一生一世”。正是因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让交流的老师们忘却了困难,全身心投入到交流学校孩子们的教育中,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苦和累来自外界,而坚强出于内心。这种良好的师德风尚,将会开花结果,将会带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简讯(城乡同治,结对共建) 篇11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同冶,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攸发〔2012〕1号)及攸县卫生局《关于“城乡同冶,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所领导班子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于2012年3月7日清晨,在黄晶华所长率领下,所领导班子及全所女同志到共建对象南岸村开展了“城乡同冶,结对共建”活动。实地察看了南岸村办公楼、街道、农村路网及村民家院等。

在村委会与党员、村干部、村小组长召开了座谈会,黄晶华所长一行认真听取了南岸村委就本村基本概况、未来规划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黄晶华所长和李桂元书记分别就开展“城乡同冶,结对共建”活动作了重要讲话,要列出开展活动时间表,找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路线图。黄所长表示重点要在开展礼仪教化、洁净家园、济困维安等方面开展工作,对本村内重点农户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切实为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户、专业户提供信息、出点子,为困难户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根据南岸村的实际情况,在本次座谈会上选出了6户人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其中有:特困户谭深、邱宗朝、谭辉、吴新云、毛永根,养殖户谭芬龙,黄所长表态以后将每月20号左右会到南岸村与村干部一起联合办公,就村里的重要事务、影响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的问题开展联合办公,切实为群众解决问

题。村长就今后如何更好的落实县卫生监督所“城乡同冶,结对共建”活动的工作立下了军令状,表示会按照县卫生监督所要求做好实际工作,切实改变南岸村落后的面貌,把南岸村打造成富裕村、亮化村。

上一篇:护士指导免疫病理之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一下一篇:乡镇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