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2024-11-07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共11篇)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1

帮扶工作总结2012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围绕维权帮扶职能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帮扶工作,成绩显著。

一、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做好职工娘家人一是坚持工会信访接待制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接待下岗职工、农民工来信来访78人(次),办结回复78人(次),办结率100%,其中,帮助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万多元,1名工伤索赔14万元,1名下岗职工劳动争议经济赔偿5800多元。二是与县法院、司法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维权6起,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6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80余万元。各乡镇工会积极开展职工(农民工)维权行动,为农民工调解劳资、工伤赔付等维权纠纷3起,追讨工资12万元,工亡赔偿72万元。4月下旬,在参与天润矿业一起工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深入矿区一线及时维权,就工亡职工的赔偿、工伤职工的医疗及完善后续作业环境等提出3条具体意见和建议,得到调查组和业主的采纳,使工亡职工阮传书的赔偿超过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达到72万元。这一工亡事故的圆满、快速、妥善处理,不仅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大维权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职工的信赖。三是加大维权知识培训与宣传力度。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2

一、困难职工产生的原因

对于困难职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困难职工的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其适应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 也就是说他们在劳动技能上不占有优势, 难以适应和接受新型的工作, 在社会改革和发展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二是家庭负担重。比如家庭成员中有残疾、患过重大疾病或者遭遇过重大的家庭变故及自然灾害, 从而导致经济上的困难。尽管这些困难职工得到了单位提供的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需要单位给予不断的支持和帮扶。三是一些困难职工的竞争意识弱, 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 甚至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些困难职工之所以造成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个人家庭状况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改善, 而产生了一种消极甚至是喜欢抱怨的心情。对于这种人来说, 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只能依靠单位来维持生活。同时, 由于他们自身的因素, 不愿意尝试新的就业机会, 不喜欢积极主动的去改变现状。所以, 工会在从事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的时候, 也要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积极主动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态度。

二、当前贫困职工“心理贫困”的现象分析

所谓心理贫困, 主要指贫困职工由于生活贫困而诱发或催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它对当事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效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压力和焦虑常在。在经济、人际、就业等相比较贫困职工处于劣势, 使他们有一种受挫感, 从而增加贫困职工的压力和焦虑, 产生自卑心态, 这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放大对痛苦的体验, 使心理处于脆弱敏感之中。二、内心的孤僻容易导致人际交往的自我封闭。我所了解的相当一部分贫困的职工处在矛盾之中, 一方面渴望与人沟通, 一方面又怕受伤害而怕与人交往。与此同时, 同事发自肺腑的对他们的“特殊照顾”往往因考虑不周反而刺伤其自尊心。人在脆弱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极有可能是相反的表现, 用貌似坚强的言行掩饰内心的敏感与惶恐, 用冷漠的外表遮盖内心渴望交流的冲动。

三、工会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 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方面确实还有一些问题亟需改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存在资金匮乏的现象

这也是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通过调查发现, 资金短缺是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的现象, 很多单位中都没有一个救济扶贫的专项财政支持。多数企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资金都是来自福利经费、职工的会费以及企业员工自发的捐助。这种资金帮助形式虽然能够暂时解决一些困难职工的需要, 但是没有一个专项的资金支持, 很难让帮扶工作持续下去。

(二) 帮扶的形式上单一化

很多企事业单位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形式基本都是一样的, 通常是在节日的时候, 工会的人员随同领导一起到困难职工的家里开展送温暖活动, 带去一些慰问金和礼品, 来表达对困难职工的关怀。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解决困难职工短期的生活困难, 但是难于从源头上来解决困难职工的问题。

(三) 缺少对贫困职工的心理疏导

正是上文所说, 贫困职工之所以产生贫困的原因, 和其心理上不自卑、孤僻、脆弱、自闭有关, 因此我们不因为其以上个性对他敬而远之, 也不能因此迁就于他, 放任自流、自我发展, 而应该在物质帮扶的同时进行精神帮扶, 让他们明白大家对其的关心和友爱, 让他克服自闭、不自信等不良心理, 尤其是不能仇富和自暴自弃。

四、对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联动机制

工会是帮助困难职工的主要组织者, 但是工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工会要清楚和了解困难职工的困难, 及时向上级反映。同时, 工会还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力量来调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中来, 尤其是要引起政府的关心与帮助, 充分了解国家救济扶贫的政策, 让各个部门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建立和健全一个完整的困难职工帮扶联动机制。通过这种帮扶联动机制, 来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活动, 不仅克服了资金与帮扶形式过于单一的弊端, 而且也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

(二) 丰富对困难职工帮扶的内容

对于很多困难职工来说, 有时候企业给予的帮助都是暂时的, 没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那么, 对于工会组织来说, 应该从帮助困难职工的源头出发, 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比如,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职工来说, 可以通过帮助其家庭成员就业的方式来增加困难职工家庭的经济收入。对于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 工会可以通过联系学校等来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同时, 还可以帮助困难职工的孩子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这种从源头来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的帮扶行为不仅丰富了帮扶的内容, 而且与那种暂时的帮扶形式相结合, 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 加强对困难职工的精神帮助

对于工会组织来说, 不仅要关心职工的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而且还要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因此, 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关注也是工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困难职工来说, 由于长期的经济困难可能会带来思想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在思想上的包袱比较沉重。因此, 工会应该及时到困难职工家庭中开展思想工作, 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 及时的给予精神上的关心、支持和鼓励。

(四) 加强贫困职工心理健康干预

一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建立贫困职工心理档案, 及时发现, 动态掌握贫困职工的心理问题, 并加以引导, 防忠于未然。二是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 通过讲座、咨询、访谈、辅导等多种方式开展贫困职工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贫困职工克服自卑、自闭、情感、交际、学习等各种心理阴影, 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三、通过树立典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组织团体活动等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 关注贫困职工的精神状态, 尤其要关注生活在家庭不完整或家庭生活不和谐环境下的贫困职工, 必要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以期及时有效的消除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不利因素。

(五) 营造良好的帮扶氛围, 全厂职工关心贫困职工

工会干部要有意识的引导全厂帮扶贫困职工, 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带头作用, 关爱贫困职工, 为贫困职工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 使贫困职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可以组织职工通过结对子、一帮一、成立帮扶小组等形式开展贫困职工的帮扶工作。帮扶形式不但要具有多样性, 即通过厂区互助、党团帮扶、朋辈心理互助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对贫困职工实施心理援助, 更要尊重贫困职工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援助, 即承认差异, 注重个性, 发展个性, 促进贫困职工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为贫困职工自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 将帮扶与贫困职工自立自强相结合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3

调研组先后到被联企业涟钢振兴企业公司了解情况,并与职工代表座谈,现场查看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听取涟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涟源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桂良关于“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情况汇报,与涟源市“双联”成员单位、被联企业及困难职工、农民工代表座谈。

调研组认为娄底“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特点突出、成效显著。一是领导亲自挂点。55名市级领导把困难大、问题多、任务重、环境差、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联系点。2月2日,市委书记林武到涟钢走访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共谋解困良策。市长张硕辅春节前到百年老矿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慰问,深入生产一线看望劳模和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信卿、市政协主席杨云辉、市委副书记田福德等其他市级领导先后深入31家挂点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社会广泛参与。近年来不但将市直机关全部纳入参联单位,还将效益好的企业也纳入参联单位,如电力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局、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这样不但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互帮互助的作用。充分整合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社会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组织保障有力。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成立了娄底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田福德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总工会主席李江南,副市长邓建和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司法局等1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并明确划分了各单位工作职责。市直127家机关事业单位都相继成立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确定了“双联”帮扶工作联络员。市直机关深入企业调查走访,摸清困难职工底数,机关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今年,市直机关工委和各县市区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以及“三文明”建设考核体系。2010年,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双联”和帮扶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各参联单位也把“双联”和帮扶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四是乡镇“双联”别具特色。双峰县各乡镇按照“贴近中心谋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工作思路,普遍建立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困难职工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并积极开展别具特色的“双联”帮扶活动。如该县三塘铺镇党委、政府、工会为农民工搭建出国务工桥梁,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向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输出劳务工300人以上,同时为在全国各地从事铁路维护建设的5000余农民工建立档案,进行远程管理服务。

刘正华指出,娄底的“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卓有成效,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二是工作扎实,制度健全;三是形势多样,内容齐全。他强调,各地做好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参联机关本职工作与“双联”工作的关系;二是正确理解节日慰问与经常性“双联”工作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重点“双联”与一般“双联”的关系。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4

吉文森工公司是林区比较困难的森工企业,林业总人口2万人,全局共有28个基层单位,在岗职工3378人,集体企业职工2578人,离退休职工2395人。在校学生2100人。建局45年来,由于过量采伐,森林资源已尽枯竭。天保工程实施后,森工公司木材产量由原来的20万m³调减到10.2万m³。随着企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的深化,加之主产业萎缩,林产工业不成规模,多种经营发展缓慢,企业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困难职工生活保障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目前,企业特困户862户,困难户656户,下岗职工344人、季节性下岗职工475人,职工遗属698人,企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52户、8508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困难职工群体,扶贫救助,做好困难职工脱贫工作,让他们安心为企业发展作贡献,是工会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一、对职工生活困难状况的调查分析

每年公司工会都组成调查组,对全公司职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建立起困难职工数据库,并实现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档案动态化、规模化、网络化管理。经2003年10月对职工生活状况调查分析,造成部分职工生活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天保工程”实施后,我公司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经济收入锐减,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由于没有林产工业项目,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又缺少启动资金,企业职工就业面窄,造成部分职工下岗,企业应对措施不足,结构性调整难度大,影响了职工生活。

2、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还将有部分职工转岗或下岗分流,加之我公司每年有2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需要就业,一部分大集体职工要求返岗就业,使我公司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3、一部分职工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素质偏低,认为当全民职工才算就业,企业开工资才算收入,砍木头才算林业工人,小农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守在家里要“低保”,造成生活困难。

4、家庭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子女虽成家立业但都难以就业,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职工家庭读书的子女多,特别是子女有在外地读大中院校的,上学费用高;单职工家庭,单位季节性生产,而又没有发展家庭经济,只靠几个月的计件工资收入维持全年生活;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职工一时没有再就业或找不到活干;职工遗属大多是身体多病,医药费用高或子女就学费用高,而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部分特殊群体生活十分困难。

5、职工家庭经济发展缓慢。吉文地区有着丰富的柞木资源,80年代——90年代,职工依靠柞木杆种植黑木耳发家致富尝到了甜头,一些困难职工通过培植黑木耳摆脱了贫困。“天保工程”实施后,柞木资源被列入了资源采伐限额,禁伐区一律禁止砍伐柞木资源,2000年企业从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出发,控制柞木杆砍伐,而部分职工发展其他自营经济缺少经验,搞种养业又怕冒风险,使部分已脱贫的职工出现返贫。

为了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的稳定,森工公司党委、森工公司积极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广开就业门路,增加职工收入,加大扶贫救助工作力度,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公司工会对困难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温暖工程,帮扶困难职工脱贫,组建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新机制,推动了扶贫救助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作为工会龙头工作来抓

在扶贫帮困工作中我们认为“企业即人,无人则止”,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以最现实、最具体、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小事积累,实现职工群众的利益。工会作为扶贫帮困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只有牢牢抓住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这个重点,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为重,以职工满意为目标,致力创建职工的“温暖之家”、“爱心之家”,建立高效的、全覆盖的企业扶贫救助机制,构造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连心桥”。办好扶贫帮困这件大事,必须要有好的载体,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2002年林区再就业工作会议和送温暖工程表彰会先后召开后,我们工会班子成员坐下来讨论,认识到当前工会急党政所急,办职工所需,尽工会所能,必须建立起一套扶贫救助运行管理机制,组建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把建立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龙头,把帮扶中心做大做强,建成工会工作的窗口和工会工作的亮点,以此深化维权职责,建立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带动工会各项重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03年初,工会提出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形成送温暖、促进再就业、困难救助“三位一体”的龙头,把帮扶中心建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工会形象的窗口,调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渠道,依法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阵地的设想,得到了公司党委、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内蒙古林业工会的支持。帮扶中心从酝酿成立到正式成立,公司党政领导几次到工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很快注入了专项 3 资金,为帮扶中心配备了4名专职人员,内蒙古林业工会和中国农林水利工会领导亲临我公司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揭牌,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运作。无论是帮扶的覆盖面、帮扶方式还是帮扶力度、帮扶的效果,都稳步向前推进,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吉森公司的爱心保障线”。

三、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做强做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吉文森工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以来,公司工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具体操作规程,在组织机构、帮扶内容、基金筹集管理、帮扶职责、对象确立等到工作上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

1、在组织领导上,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工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帮扶中心在公司党委、行政领导下,隶属公司工会具体管理。最高权利机构是帮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公司工会、纪委、劳资、财务、信访、社保、教育、卫生、法律顾问室、再就业中心等部门和基层28个二级帮扶服务站组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顾问,公司工会主席任主任,帮扶中心成员会议定期研究决定工作目标、工作条列实施细则的修订、帮扶资金的调剂使用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重大问题。在工会设立两间办公室,公司工会生活保障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帮扶工作由帮扶中心办公室组织实施,负责扶贫救助日常工作的接待、处理、情况收集调整、协调等工作;公司相关部门参与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下岗职工劳动介绍、困难职工低保待遇等问题;二级单位帮扶服务站负责本单位职工扶贫救助事项的调查、申报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2、在机制上,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和有效载体,开设9项帮扶内容,变短期帮扶为长效帮扶。保证“中心”规范、高效运作,使帮扶工作取得实际成效,一是制订并严格执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实施(暂行)办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暂行)条列实施细则》和《困 4 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帮扶工作制度,不仅严格按制度进行操作,而且建立健全了各项监督机制。二是建立了帮扶中心各类档案和数据库,并进入微机化管理。三是在“中心”管理上建立了个人申请、逐级申报、分类审批、直接发放的运行机制,实行透明化管理。四是帮扶中心根据承办能力和职工需求,开设了9项帮扶内容即:生活救助、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法律援助、中介服务、婚丧承办、贷款帮扶,并完善了工作制度和实施帮扶的具体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帮扶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基本生活难以维继的困难职工实施及时救助;通过信访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协调基层、解决职工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和解释工作;负责为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职工子女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中介机构联系与合作,把企业富余人员和困难职工子女有组织地输送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劳动模范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为困难职工家庭无偿承办婚丧事;为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提供发展家庭经济无息贷款和技术等服务;分析研究企业职工队伍中特别是困难职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向企业党政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帮扶的重点是下岗失业职工和老弱、伤、病、残职工及遭受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因生活困难造成子女失学等困难职工群体。五是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两部求助热线电话,让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随时得到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和服务。

3、在资金筹集使用上,建立了“企业拨一点、工会出一点、职工捐一点”和各项资金调剂使用的资金管理体系。开展帮扶工作必须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帮扶中心共设立三项基金:送温暖基金、助学基金、帮扶基金,各项基金累计80余万元,基金的来源渠道基本上按照企业和工会每年定期划拨、基层单位和职工个人自愿捐助;各 5 项基金的管理由公司工会财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各项基金按照扶助对象的具体情况、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合理使用。“三项基金”调剂使用,改变了过去各项基金“单打一”的作法。对帮扶基金的调剂使用,由帮扶中心成员会议研究决定,克服了以前各项基金由各个基金领导小组单独管理、帮扶标准不一致、出现重叠的矛盾。严格执行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从基金的收缴、管理、帮扶对象、帮扶申请、审核、帮扶标准到资金发放、信息反馈等,每个环节都作出了详细的操作规定,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和宣传,让职工充分了解帮扶中心的工作制度和帮扶标准,让符合帮扶条件的职工及时报告家庭困难情况,让帮扶中心及时发现遇到困难急需救助的困难职工,特别规定了帮扶基金的发放要实行签字认领,保留原始依据,做到依制管理,手续完备,有据可查,让职工放心。为扶贫救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新的合力,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

四、拓展帮扶领域,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

丰富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的办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帮扶中心窗口和载体作用,努力形成解决职工生产生活问题的长效机制。

1、“输血”与“造血”并举,由短期帮扶发展为长效帮扶。帮扶中心以“扶贫救助、送暖解难、心系职工、同奔小康”,为服务宗旨,依照相关规定,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将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办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技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实习场所,先后举办养殖技术、食用菌培育、中草药种植、下岗再就业等培训班六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80人次。二是为下岗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发展家庭经济提供无息贷款,鼓励他们自主创业。2003年3月,公司筹集20万元资金,开展了“双十万百户家庭经济”扶贫工程,为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发展家庭经济无息贷款帮助,直接面向困难职工家庭放贷,滚动发展,并帮 6 助家庭经济户选择项目、市场信息和销售等项目服务,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现已为87户困难职工家庭发展种植、养殖等非林非木项目和建设家庭生态林场提供了无息贷款,帮助他们走上自主创业的路子,28户困难职工家庭通过无息贷款帮扶,已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2004年公司工会又筹集资金8万元无息贷款给困难职工发展家庭经济。三是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帮扶活动,帮扶安置下岗失业职工。与私企、个体工商业主联系,寻找就业岗位;吉发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私营企业,在吉文森工公司利用闲置厂房进行卫生筷子加工,得知上深加工生产线消息后,我们找老板商谈用工事宜,一次性就接收了85名下岗职工就业,帮扶中心成立以来已帮助165名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到工作岗位,其中“4050”人员26名。四是帮扶中心成立一年来,基本覆盖了整个困难职工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据统计,已为665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及时救助,累计动用资金35400元;接待处理来电来访185人次;为76人次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将企业65名富余人员有组织地输送到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呼和浩特等地务工;为198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承办了45户困难职工家庭婚丧事。

2、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帮扶。帮扶中心与公司信访、劳资、社保、教育、卫生、法律顾问室、再就业中心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联动,共同保障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会同公司社保部门与旗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调促进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到目前,全公司已有198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到再就业优惠证。从“中心”运作以来的情况看,基本达到了把好事办好,让职工满意,让党政领导满意的效果。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

五、对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几点思考

1、工会要想在帮扶困难职工工作上有所作为,仅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企业党政和相关部门的力量,构造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才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开展好帮扶工作。在帮扶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节日走访慰问,开展“定时帮扶”;针对帮扶对象实际困难开展“随时帮扶”;针对帮扶对象及其子女就业愿望,开展“优先帮扶”;针对帮扶对象遇有重大问题和困难,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帮扶”,针对工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帮扶”等。为增强困难职工自身“造血”功能,把送钱给物输血型,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造血型转变,引导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走上长久的谋生致富之道。

2、能够有利地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成立及有效运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部分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上,它让企业职工切实体会到来自企业党政工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性和向心力。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阶段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制的不足。现阶段,林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体制转型期,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情况相比,总体上存在起步晚、发展慢、起步低的不足。就吉文森工公司情况来看,虽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把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纳入国家社保体系之中,为企业职工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但也存在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而造成一些职工生活相对贫困等到问题。如职工患大病自付费用过高难以承受:根据自治区有关规定,死亡职工遗属男子18—55周岁,女18—50周岁不能享受按月抚恤金待遇;职工子女上学费用高而举债过日子;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集体职工缺乏生活保障等等;导致企业中部分困难职工基本生活 8 得不到保障。“中心“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现阶段林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而困难职工家庭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职工抗御风险的能力,对社会保障起了较好补充作用。

4、能够推进送温暖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设。近年来,林区送温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以完善发展,逐步迈上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实力不足导致帮扶乏力,过年过节热热闹闹平时无人问津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资金保障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建立其过程本身就是企业在实施送温暖工程中,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规范工作程序,创新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的过程。“中心”对送温暖工程资金的筹集,工作领域的拓展,工作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都从制度上、机制上给予了保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送温暖工程的深入实施。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5

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为: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以下,未享受政府“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救助的;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0%以下,但因疾病、工伤致残、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支出过大,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边缘户”的;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当年自付医药费占家庭年收入50%以上,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边缘户”的;因遭受各类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给家庭财产和生活必需品造成严重损失并影响基本生活的。

特困职工的认定标准为:本人及家庭成员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具体病种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及省市相关的配套办法、规定执行),年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的;家庭子女数符合《计划生育法》,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支付学费特别困难,不经救助面临辍学的;家庭成员无就业能力或有就业能力和意愿,但经本人努力未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中的职工;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家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影响基本生活;家庭人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数额达到当地平均补差标准1.5倍以上,生活特别困难的;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关于职工住院看望、去世抚慰、困难补助的有关规定

各部门工会: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持久地实施送温暖工程,把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校园安定和谐,根据工会福利费使用的有关规定,经校工会研究,决定调整我校在职职工住院看望、去世抚慰、困难补助标准。现就有关事项做出如下规定:

一、职工住院看望

职工因病住院治疗,工会组织看望慰问,经费标准为100-200元。

1.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含已离退休人员)和校级领导因病住院,所在部门工会要及时向校工会报告,由校工会进行看望。

2.正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正处级干部因病住院,由所在单位部门工会负责人代表校工会进行看望。

3.其他人员因病住院,由所在单位部门工会进行看望。

4.春节期间因病在长沙市内市级和省级医院住院的职工,由所在单位部门工会向校工会报告,校工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代表学校进行看望。

上述各条除第3条经费从部门工会福利费支付外,其余各条所需经费均从校工会福利费中支付。

二、职工去世抚慰

1.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含已离退休人员)去世,职工因公牺牲(经校及以上劳动人事部门认定),给予其家属一次性抚慰金2000元。

2.在职职工因病或意外去世,给予其家属一次性抚慰金1000元。

3.在职职工的父(母)或未成年(18周岁以下)子女去世,给予其家属一次性抚慰金300元。

上述各条所列抚慰金,由职工所在单位部门工会派专人及时到校工会办理并发放。

三、职工困难补助

1.职工本人家庭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5万元以上),凭家庭所在地乡(镇)政府、社区管委会的证明,可申请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补助标准为2000-3000元。

2.职工父母家庭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凭父母家庭所在地乡(镇)政府、社区管委会的证明,可提出临时性补助申请,申请条件参照第1条。

3.职工罹患重大疾病(癌症、尿毒症等)或遭受重大身体伤害(肢体残缺、器官破损等)并住院治疗,凭医院诊断证明书和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单复印件,可申请临时性困难补助,补助标准为1000-3000元。

4.职工的未成年子女罹患重大疾病或遭受重大身体伤害并住院治疗,凭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和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单复印件,可提出临时性补助申请。

5.职工本人家庭经济困难(人均收入低于长沙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长期因病无法正常工作等),可申请临时性困难补助,补助标准为500-1000元。

四、困难补助申办程序

1.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部门工会提出申请,如实填写《职工困难补助申请表》,同时提交所要求的证明材料。

2.部门工会领导作为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和帮扶者,既要满腔热情地受理职工的申请,又要认真负责地了解和反映真实情况,在《职工困难补助申请表》上签署明确意见和建议,并指定专人到校工会逐项办理,确保把有限的经费及时发放到需要帮助的职工手中。

3.校工会汇集各部门工会报送的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评定困难补助。困难补助每年集中评定两次,即每学期期末评定一次。

五、本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原“中大教工字〔2004〕18号”文件同时废止。

六、各附属医院工会可参照本规定办理。

附件:1.职工困难补助申请表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6

一、建制情况、审批部门、时间、文号

(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后,挂“职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自营经济服务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非公经济维权中心”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五块牌子,为隶属于某某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科级。

(二)审批部门为某某机构编制委员会。

(三)某某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文件依据——某某编发„2010‟15号。

二、人员编制数、内设机构设置情况、主要职责

(一)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名,其中领导职数1名。

(二)根据《关于某某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岗位设臵方案的批复》(某某人发„2010‟62号文件)精神,设立管理岗位中,七级岗位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中,十级岗位1个,十二级岗位1个。帮扶中心于2011年6月编制配齐、配满,并于8月配备副主任一名。

(三)单位成立以来主要履行了以下职责:一是对特困职工、困难劳模、先进人物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进行补助、救助,并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理;二是信访接待;三是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某某各单位职工群众、妇女儿童及因依法履行工会职责而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工会干部进行

—1— 法律援助;四是为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提供再就业信息服务、开展职工自主创业和各种技能培训;五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专家小组为职工家庭开展科技讲座、咨询服务活动,并及时传递和发布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帮助协调有关自营经济项目的落实,畜牧业贴息贷款的发放、监督和跟踪服务,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自营经济理论研讨和学习观摩。

三、关于机构编制、职能发挥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生活救助。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家庭生活情况,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进入低保;对生活水平在低保线以下但因各种原因尚未享受低保待遇和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职工和农民工给予生活救助;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住房、水电、燃气和有线电视等方面的优惠服务。

(二)就业帮助。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工会就业培训基地,为失业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援助,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贷款和其他就业服务;推动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种扶持政策的落实;帮助实现跨区域转移就业。

(三)助学救助。采取日常助学和集中助学(金秋助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给予学费资助;积极协调有条件的学校对困难学生开展减免学杂费用、申请助学贷款等多种助学帮扶。

—2—

(四)医疗救助。对患大病、重病的困难职工给予医疗费资助。与医疗单位建立帮扶协作关系,通过爱心医院、爱心药店等多种形式为患病的困难职工提供优惠服务。

(五)法律援助。依托帮扶中心设立县以上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职工、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代理等工作;实施快速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的“绿色通道”;推动开展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工会双向维权;抓好典型侵权案件的法律援助和宣传。

(六)信访接待。向来信来访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加强信访案件的转办、交办和直接调处;及时掌握、分析和反映困难职工的突出问题和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四、在某某合一管理体制下,在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方面的主要做法、取得效果、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某某工会要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建设的领导,积极解决帮扶中心的配套资金问题,大力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帮扶中心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中的重要作用。

—3—

(二)制定标准,明确对象。帮扶中心要根据某某实际情况,确定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的对象和标准。同时,要制定审批程序、工作规则和救助办法,并在帮扶中心办公大厅公示。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帮扶资金和物资管理发放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和物资实名制发放,并自觉接受政府、工会的审计和社会监督,确保帮扶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不出现违法违纪问题。

(四)建立档案,动态管理。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所有困难职工全部录入全国工会帮扶中心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困难职工底数清、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思想动态清、帮扶需求清。认真及时做好帮扶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为“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和各级工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设想

事业单位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确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体制之一,按其职责来分,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服务,可中国的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沉积,很多被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 与企业改革一样,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知易行难,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企业改革更难。因为企业毕竟是以利润为中心,无论改革者还是改革对象,对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有一定认知和共识;但事业单位还披着一件公益的外衣,长期以来靠吃皇粮养起来,改革意识不但淡薄,在改革红利越来越少的今天,还希望回归行政系统。

事业单位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密切相关,同时,事业单位改革本身还涉及到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上述任何一个方面搞不好,都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其他方面,影响改革的总体进程和总体效果。所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必须立足于统筹协调,与上述各项改革相衔接,并做好自身的配套改革工作,从而做到政策一致,相互配套,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体现整体效应。

某某工会 2011年10月13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7

1 着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自觉性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做好困难帮扶工作, 对于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赵矿公司是一个破产改制的老矿。井深巷远, 环节复杂, 职工人数较多, 破产前长期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 造成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历史欠帐很多。这样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使帮扶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特别是帮扶资金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 结合科学发展观和上级工会组织关于和谐企业建设、帮扶工作文件精神的学习, 我认为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认识和理解: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做好帮扶工作是工会组织职能的要求和工会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以认真自觉的态度抓好帮扶工作的谋划、宣传和工作环节的设计、安排和布置, 使之逐渐步入正轨, 打开了局面。

一是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扶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程, 并作为工会组织的重点任务, 突出摆位, 定期研究, 明确责任, 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 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形成了帮扶工作合力。经过探索, 逐渐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组织发挥协调组织功能、积极分子主动带头、职工之间互帮互助的工作格局和良好局面。将困难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

2 加强学习培训、运用好困难职工界定标准, 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底数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 用准政策。困难职工界定标准随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而更新调整, 结合工作实际, 及时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和困难界定标准组织开展困难职工调查, 反复研究文件内容, 找出政策要点、难点、新调整内容。分别组织公司、基层区科两个层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 特别是对于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计算方法, 家庭成员如何认定、家庭收入、支出等计算的口径等重点内容进行学习, 避免理解上的偏差, 用准政策。

二是坚持困难界定标准, 全面、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工作中执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准确运用困难界定标准、测算方法, 对待每一名申请困难界定的职工都一视同仁、严格按标准测算其困难程度, 对困难职工的界定做到从实际出发, 结合每名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 准确运用政策掌握职工困难原因、困难程度等真实情况底数。确保符合困难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丢, 不符合困难职工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多, 执行政策标准无偏差。

三是规范建立档案, 实施动态管理。利用好全国总工会困难帮扶系统和集团公司工会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对困难职工建立系统档案。收集、整理困难职工各种证件、证明材料等扫描图片, 规范建立电子档案。详细、准确掌握每名困难职工真实的家庭成员状况信息, 定期更新系统帮扶救助、困难变化情况, 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困难帮扶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3 健全“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帮扶工作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三级职工服务体系:作为矿业公司级职工服务站, 一是本着“硬件建设力所能及、软件建设高标定位”的原则, 合理投入“软硬件”建设, 打牢服务职工的基础。企业困难形势下, 对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两级职工服务体系中硬件建设根据服务工作实际需要, 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办公设备, 固定办公地点, 指定专兼职服务工作人员, 提高服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软件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不断完善服务站、点各项工作制度, 理顺、细化服务工作流程。健全职工服务站日常接待制度、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服务联系制度, 确保各项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结合公司实际打造服务平台, 确定服务职能, 并进一步理顺、细化、统一了两级职工服务体系、各项服务平台工作流程, 实行统一管理, 分工负责, 为职工群众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体提供越来越快捷便利的服务。

二是完善六项困难职工管理制度, 建立倾心服务困难职工网络体系。

(1) 定期家访制度。定期、分层次对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每月、每季入户家访, 详细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 并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直至职工实现脱贫解困。

(2) 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由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解困工作会议, 研究、布署重点工作, 确定当前帮困任务和长期扶贫目标, 并将此做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 并不断加以完善。

(3) 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 公司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 “一对一”进行帮扶, 定期走访、联系结对子困难职工, 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情况, 根据困难职工脱贫意向及时调整困难帮扶措施。

(4) 定期总结分析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扶贫解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量化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工会“双争”竞赛、党群系统文明区科评比等各项评先挂钩。

(5) 扶贫解困各项基金管理使用制度。扶贫解困各项基金包括:职工大病互助基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家属医疗互助基金、职工子女爱心助学基金、特困职工周转基金、安全互助基金、扶贫解困送温暖资金等, 实施严格的管理与审批、公开使用情况制度, 形成了闭合的管理使用机制。

(6) 扶贫解困联络员预警预报制度。对可能形成或发生致困职工上访事件的苗头及时了解情况, 做到早发现、早上报, 最大限度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基层单位设扶贫解困预警联络员, 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网络。从而构建完整的困难帮扶协调联动、长效运行的网络体系, 为困难职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4 吃透、用足困难帮扶政策, 实施精准帮扶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要因人施策, 坚持“三不”的标准 (“三不”即: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得不到补助;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成员患病而得不到救治;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 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思想帮扶。“扶贫先扶志”, 掌握困难职工思想动态, 及时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帮扶职工坚定对生活的信心, 引导职工强化自我脱贫的意识, 并为职工脱贫积极创造条件。

二是资金帮扶。困难帮扶工作中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工会的各专项资金, 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积极申请相关救助款项。为符合上级工会救助政策的职工积极申报相关救助, 如:省总工会爱心卡帮扶项目专项救助;市级、集团公司级困难职工两节慰问金;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金等。作为矿业公司工会, 充分利用好公司两节送温暖资金、金秋助学资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及家属医疗互助金等帮扶资金, 并适时注入资金确保正常运转。根据实际情况, 为困难职工办理、发放相关救助金, 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是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为困难职工无业配偶及子女提供信息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申请集团公司困难职工子女就业政策帮扶, 帮助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庭实现本质性脱贫。

四是结对帮扶。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 组织好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 签定困难职工帮扶协议, 制定帮扶目标计划, 明确帮扶具体措施, 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制度, 根据困难职工实际及时调整帮扶方式方法, 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婷.煤矿矿难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8

一、企业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现实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同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治安事件的多发期。在当前,在包括油田企业在内国有企业的职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生活处于贫困的窘境。有的家庭一贫如洗难以维系,有的家庭因大病变卖家产负债沉重。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均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的趋势。有的少数贫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有的困难职工子女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低,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用工需要,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职工因病拖累干不了工作,有的是残疾人职工,工作效率差,工作收入低,等等。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存在,是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和谐企业的一大障碍,也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帮扶救助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工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帮扶助救助困难职工弱势群体,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在当前必要而紧迫。所谓帮扶救助,就是密切关注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一定自救能力的进行帮扶助,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对无自救能力的实施救助,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扶救助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需要

在全体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少数贫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有的困难职工子女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低,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用工需要;受发展环境及条件制约困难职工自我脱贫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贫困户在短时期内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经验欠缺,信息滞后,资金不足等等,致使有的自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靠困难职工自身是很難解决的,必须靠有组织的帮扶救助。否则,任其自然发展下去,困难职工与一般职工的贫富差距将越拉越大。

2、帮扶救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

帮扶生活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需要,是对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即对劳动关系、分配关系等的调整。解决困难职工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去努力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整个社会飞速向前发展的背景下,如果困难职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在经济上相差悬殊,那么就极易产生心理失衡,挫伤职工的积极性,甚至引发矛盾冲突,成为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这种生产关系势必阻碍企业的发展,势必干扰企业的改革。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需要一支团结向上的职工队伍,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冲天干劲。

3、帮扶救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对于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工会是责无旁贷的。造成职工致困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既有改革的冲击,也有自身的不足。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问题,涉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涉及到扩大再就业,涉及到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生活保障,涉及到收入分配和干部作风,等等。这就要求工会履行职责,在改革中搞好“源头”参与,为困难职工说话办事;在职工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职工遇到不公时维护到位,还要教育困难职工树立自爱、自强、自立的意识,变他人“输血”为自身“造血”,靠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

三、帮扶救助工作的几项措施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真正担负起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以实际行动建设和谐企业,为构筑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1、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当好“知情人”

调查研究是“知情”的前提。只有调查研究,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掌握真实情况,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工会组织要定期对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生活困难职工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全面掌握困难职工的数量分布、本人概况、家属就业、收入、生活质量、困难原因、愿望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情况,将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党政各级组织反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好“纽带”的作用。实行动态管理。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台帐,内容包括家庭住址、成员就业、经济收入、困难原因、脱贫项目经营状况等等,力求详实、清楚。定期进行核对和填补,使各种生活困难的重点对象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保持可控状态。

2、建立网络,协调配合,当好“联络人”

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仅靠工会一家的补助救济是不够的,要靠党政各级组织共同努力,才能使帮扶更加有力度、有效果。因此工会要找准自身在帮扶救助工作中的位置,在帮与被帮者之间起到联络的作用。“牵线搭桥”建立帮扶对子。制订措施,进行帮扶引路。对帮扶人员要明确职责,解决好部分干部不知从哪下手的问题。目前困难职工可分为有一定自救能力的扶持型;经济严重困难需要经常补助的救济型;生活难以自理的照顾型;自身懒惰等靠要的教育型。在帮扶中应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

3、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当好“帮助人”

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的帮扶和救助,与其它组织相比,工会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各级工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救助渠道,加大救助力度,使困难职工得到更加有效的帮助。一是建立和扩大两级送温暖和帮扶基金;二是加大困难补助的力度;三是办好职工互助医疗保险;四是扶持发展自营经济;五是积极安置再就业。在企业雇工时优先安排困难职工,还要根据身体条件为那些长病、体弱、无法胜任原职工作的困难职工调整工作,使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增加工资收入。

总之,帮扶救助是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在目前对建设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意义,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来说,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就必须建设和谐企业,要建设和谐企业,就必须首先解决好经济地位处于企业最底层的群体的生活和发展问题。□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9

中央财政为支持各级工会组织更好地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工作,推进“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经常化、专门下拨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为了加强对这笔专项资金和政府拨给、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帮扶资金补助对象为困难职工群体。困难职工群体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济后生活仍十分困难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因各类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

第二条帮扶资金使用范围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入学救助、困难劳模帮扶、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扶。帮扶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支付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工资或办公经费;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购买车辆、手机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帮扶中心的基本建设投资;其他与困难职工帮扶无关的支出。

第三条认真做好每年帮扶资金的预算、决算,按时上报,并按预算、决算管理要求执行。

第四条帮扶资金必须在本管理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内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冒领或随意扩大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健全帮扶手续。凡申请帮扶的困难职工必须持有本人报告、基层工会盖章证明、住院小结、原始发票等有关证明材料,经调查核实,视情况给予帮扶救助。

第六条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遵守国家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严格管理,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七条工会组织应积极多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除上述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以及省总、市总下拨送温暖资金外,争取更多社会捐赠,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筹备资金。

第八条本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篇10

一、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责任部门,负责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直接受理困难职工的帮扶申请。

二、帮扶的内容:

1、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救助、法律咨询、信访来访接待等方面的援助;

2、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走访慰问;

3、对因病住院的员工进行探望慰问。

三、困难职工帮扶条件: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

四、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向公司工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工会负责对困难职工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签署意见报公司负责人审批或向县总工会帮扶中心申请救助,如属一般性生活困难,则由企业工会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确定帮扶方式和帮扶金额进行帮扶。

五、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500元的定期补助金;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

六、资金来源:

1、公司行政和上级工会拨款;

2、公司工会经费注资;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扶贫济困;帮扶机制;工会组织

近年来,企业工会在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促进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体系,履行帮扶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困难职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仍然客观存在,他们的权益仍然需要得到工会组织的维护,他们的生活状况仍然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客观地说,困难职工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企业如何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困难职工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企业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职工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困难职工,他们面临着养老、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诸多生活上的困难。作为弱势群体,同时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利益缺乏稳固的保障。笔者就本企业近期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认为,造成职工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类型:大病致贫型、突发灾难型、农转非家庭人口较多低收入型。应该说,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上的困难,但又不具备城市低保户审批条件的贫困临界线边缘户,因而使之生活保障出现了真空地带。其贫困特征的主要表现为“四差”和“四弱”:一是生存能力差。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困难职工在贫困线上挣扎,就他们自身而言,通常情况下,脱离了企业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因而谋生的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劳动技能差。有的困难职工处于年龄大、技能低的现状,加之文化水平低,自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三是健康状况差。普遍因经济拮据,有病不敢看,延误了治疗,加之心理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的鳏寡孤独、体弱多病且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力,因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变弱。四是心理承受力差。经济上的危机时刻撞击着心理防线,加之观念滞后,“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不愿适应形势的变化,因而保持心态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弱。

二、困难职工帮扶存在的问题

从通过对分公司系统各单位困难职工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帮扶工作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国有企业资金紧缺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单位无帮扶专项资金。二是形式单一。企业的通常作法是集中在逢年过节期间,由领导带队上门走访、慰问送温暖,送上一些慰问金和慰问品,说上几句宽心话,完成“规定动作”也就算完成了任务,不再设计“自选动作”,帮扶工作既无创新又无创特。三是内容狭窄。目前,在企业中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的通常作法多是以发放困难补助、慰问金,带来的效应也只是间接性和局限性的,缺乏日常性的和源头性的帮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贫困现状。四是机制不健全。作为企业工会工作职能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没有一套成熟而又规范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体系,使得帮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看似有人管,落实不彻底。

三、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更多的困难职工早日脱离困境,营造和谐发展的企业内部环境,我们必须从多方入手,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根源上解决困难职工的贫困状况。

(一)构建帮扶工作领导机制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仅仅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是绝对不行的,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紧紧依靠行政的支持和帮助。近几年分公司系统开展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实践表明,工会关心帮扶特困职工必须与党政各级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党组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这个主题,着眼弘扬扶贫济困的爱心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群众疾苦,帮助困难单位和困难职工战胜困难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实施“送温暖工程”的重要内容。要相应成立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单位、困难职工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工会运作,随时了解联系、帮扶的情况,做好记载,加强管理。

(二)建立健全帮扶工作制度机制

分公司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制定工作措施。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分公司下发了对帮扶工作实施的相关文件《大唐重庆分公司困难员工补助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党政工团要把工会帮扶救助工作纳入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之中,推动帮扶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帮扶救助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从行政福利经费中划拨一部分、企业工会经费列支一部分建立帮扶帮扶资金;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在制定《大唐重庆分公司困难员工补助指导意见》的同时,各基层企业又配套制定了相关具体文件,如《彭水水电公司职工困难补助经费管理及使用规定》、《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困难员工补助管理办法》、《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慰问送温暖管理办法》等相关具体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岗位分工、落实了工作任务,做到工作有制度,操作有标准,程序有规则,救助有条件;三是建立困难职工信息库,根据困难程度将帮扶对象进行分类,及时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解困需求、技术特长、思想状况,便于及时开展帮扶工作。定期了解核实困难职工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做到发现一户,归档一户,脱贫一户,注销一户,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三)打造切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分公司工会要不断强化帮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面落实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和定期走访慰问等一系列工作;发挥帮困基金补充保障作用,分公司工会严格按照《大唐重庆分公司困难员工补助指导意见》以及各基层单位制定的实施细则开展工作,明确帮扶救助基金的使用程序、救助范围及救助标准等,使帮扶救助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使互助基金成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完善信访制度,要高度重视信访信息报送工作,开设困难职工生活热线,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妥善做好职工群众的来访、来信的处理,帮助职工理顺情绪,讲透政策,通过预警网络及时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维权力度,目前鼎泰能源公司和亚东亚软件公司劳务派遣员工较多,2014年,分公司工会的重点工作将是积极探索便于劳务派遣员工加入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的有效办法,推动用人单位把劳务派遣员工纳入职代会、集体合同、工资协商、民主管理、评先表模的范围,促进劳务派遣合法有序发展。

(四)大力营造扶贫济困的舆论氛围

企业扶贫帮困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要从根本上保护、调动、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广泛号召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体职工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一家有难,百家帮扶,实现多赢。在帮扶工作中要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各单位支持”的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对政策顾及不到的贫困临界线家庭,工会帮扶工作要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要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整合帮困资源,使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会帮扶工作有效地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上一篇:暮雨潇潇思易安作文下一篇: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