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济

2024-10-22

回归经济(精选12篇)

回归经济 篇1

2009年, 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出“6连号”, 不啻在跌宕起伏的楼市中投入一枚“重磅炸弹”, 成为当年最雷人新闻之一。它和诸如“楼脆脆、楼倒倒、楼歪歪”等事件一道, 被列入“2009地产非常新闻”, 甚至成为年度经济热词。

“6连号”造假案暴露了保障房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使本应受低收入家庭欢迎的“民心工程”变了味, 也催生了《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修订。

经适房, 咋“倾斜”了

去年6月12日, 位于武汉市武昌中心城区的余家头小区三期经适房电脑摇号, 惊现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6连号”, 一时间, 舆论一片哗然。

“经适房与商品房之间价格差无疑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华中科技大学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主任卢新海博士分析, “在利益的驱动下, 经适房分配环节的申报、审查、摇号首当其冲成为了众人‘角逐’的目标。”

分配环节的问题, 同时引发了使用环节的连锁反应。“香堤美景朝南房出租, 佳馨花园两房出租精装, 丽华苑小区好房出租……”登录房屋租售交易网站, 武汉一些经适房竟然明目张胆地出租。

国家2007年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 经适房5年之内不得出租或转让。但由于监管执行难度较大, 使得部分非保障人群利用经适房赚取租金和房价差的情况屡屡出现。

经济房, 经济否

50多岁的武汉市民张秋英, 一直想拥有一套经适房, 然而, 到今天她也没能如愿。目前, 武汉市经适房的单价普遍在2600元至2900元, 比周边商品房的价格至少低1000元以上, 但20万元的经适房房款对她这个月收入仅千余元的家庭而言, 仍是个天文数字。

于是, 经适房出售陷入一个怪圈:够资格的买不起, 买得起的不够资格。此外, 由于经适房建设是一种社会保障性建设, 一些地方政府在经适房的规划和建设上因陋就简, 配套设施不健全、地段偏远, 从而导致弃购现象出现。

经适房暴露出的问题, 一次又一次挑战着公众的社会公平感。本是为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好事, 被有些人戏称为既不“经济”也不“适用”。一些业内专家甚至开始质疑经适房的效益与公平, 提出取消经适房的建议。

经适房, 如何回归

“毫无疑问, 政府建设经适房的初衷是良好的, 目的是让低收入者有房可住。但由于政策设制有缺陷、监管不完善、执行不规范, 这份大礼未能真正、全部送到众多贫困人群手中。”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博导张安录说, “刚性制度、柔性监督”造成了诸多问题。

经济适用房建设, 曾作为湖北省政府向社会承诺的10件实事之一。2007年, 湖北省经适房开工540万平方米, 竣工280万平方米。2008年, 这两个数字分别提高到560万平方米和310万平方米。而到2009年, 湖北省经适房开工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仅100万平方米。经适房建设大步后退, 是需求减弱了吗?显然不是。

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占世良说:“我省从1994年开始建经适房, 现已有20多万户家庭住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经适房已经成为我省住房保障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尤其在当前房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 经适房的建设和投放不仅能够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而且将有利于平抑房价, 稳定房地产市场。”

问题是, 怎样才能让经适房回归到保障民生的轨道上?

该省住建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处长刘金联认为, 经适房制度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是强化资格准入管理, 确保经适房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是实行退出管理, 购买经适房不满5年, 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买经适房满5年, 要转让经适房, 应按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房与经适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 政府可优先回购;三是严格建设管理, 每套房建筑面积要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富人不喜欢, 打主意的会少些。另外还要控制销售价, 以保本微利为原则。

回归经济 篇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中共通城县委组织部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总人口49万,是一个人多地少,交通偏僻的山区县,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12万余人。我县充分利用“打工经济”活跃、经营管理型人才较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了“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三年来,共引进回归企业196个,引进各类人才4000余人,引进资金30余亿元。

一、感情联络,浓郁乡情迎回归

通过调查发现,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普遍具有信息、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且家乡观念非常强。近年来,我们立足于这一实情,巧借外力,从“回归工程”着手,抓招商引资与引智,采取“项目+人才”的方式,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1、集结乡情召才。摸清通城籍人才在外创业和分布情况,我们组织专班,深入沿海、珠三角、长三角等通城籍务工人员密集地区进行调查,编印《通城籍在外知名人士录》和《投资指南》,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以商会党组织为桥梁,每年到深圳、北京、江浙等地召开商会(同乡会),宣传家乡引资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增加对家乡投资政策和环境的了解,有效激发

各类人才回归创业热情。如为了召回黄晖回乡创业,县委、县政府领导曾三次亲赴深圳,组织的热情、亲人的召唤,激发了他的桑梓情怀,他与新加坡朋友合作首期投资1亿港币回乡创办“湖北瀛通电子有限公司”,产品覆盖70多个系列,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湖北省乃到华中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生产基地。

2、举办活动聚才。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组织召开联谊会,向外出务工经商人士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加他们返乡发展的信心。县“四大家”成员到回乡团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家拜年,增加他们事业有成、回报家乡的荣誉感;帮助解决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家里的实际困难和 “留守儿童”等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回归明星”、每三年评选一次“优秀创业人才”,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激发恋乡情结和回乡创业欲望,把思乡之情化为返乡创业之行。

3、组建网络引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人脉资源,积极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城市圈产业对接的机遇,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县委依托商会建立流动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外务工经商党员作用,多方联络揽才。先后聘请22名回归创业人员和在外务工党员为招商引资特约信息员,通过他们的关系,引回其他老板和项目。一系列具有浓郁乡情和人性化 的措施,促使了吴宇星、李中平、李金刚等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回归;中美合资宝塔研磨、川流发电机、杭瑞陶瓷等一大批投资过亿的项目相继落户通城。今年以来,已有8名特约信息员提供近20条信息,达成协议10个,投资3.2亿元。新华社《半月谈》以“通城模式——用感情寻找发展机遇”为题,把“回归工程”总结为湖北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模式之一。

二、完善政策,优惠措施引回归

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经过多年打拼,大多数都积聚了一定的资金。据不完全统计,通城每年回流的打工收入达9亿多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近32亿余元。如何激励人才回乡创业、激活回流资金有效增值,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落实保障措施。县委制订了《关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等配套性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保险政策,保障人才的合法待遇,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放宽扶持政策。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税收先征后奖;对高新技术产业还予以财政补贴;对投资规模大,生产效益好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优惠配臵。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回归创业的优秀人才,我们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奖励。先后有2人被推选为“全国时代先锋”,43人当选为各级人

大代表,164人被选为各级政协委员。大学生村官、宝塔村党总支书记黎锦林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放弃上海千万资产老总回乡当“村官”创建宝塔农民科技园的事迹,引起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省委罗书记亲自批示,在全省开展向黎锦林同志学习的活动,其事迹成为全国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典型。

2、打破发展瓶颈。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交通、科技和融资等因素。近年来,我县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向上争取“杭瑞高速”、“通界高速”、“常岳九铁路”过境通城;及时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全县高达30多亿元的民间资金储蓄,搅动民间投资市场,促使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移;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申报各类产业扶持项目40多个,获经费支持5000多万元;搭建平台加强银企沟通,融资近6亿元。

3、激活人力资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县委、县政府从加快开发人才资源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服务回归企业和提高干部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派一批优秀青年干部远赴沿海地区和县内骨干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满足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我们鼓励干部到企业工作。全县共有31名各类专家和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有5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

被“请、聘、派、调”到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骨干力量。如原石南镇镇长胡振南被玉立选中,进入该公司董事会。平安电工、福人药业建立了博士后人才基地,承担了15个科研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科技成果2项。全县引进了以李书武、皮水斌为代表高技能人才400余人;以邓炳南、方贷斌为代表营销人才近2000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4%,连续两届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三、发挥优势,产业带动兴回归

我们立足于涂附磨具、中药制药、云母绝缘材料、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借“回归工程”来带动特色产业的培育,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1、依托龙头抓回归,大力培植支柱产业。我们积极推介四大特色支柱产业,进行上、中、下游产品的梯级配套,延伸产业链。福人药业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各地级城市,素有“无通不药”之称。借助纳入全省创新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机遇,吸引在外销售人员回归,推行“1+N”捆绑式发展,大力促进中药制药产业集成。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75亿元,工业增加值46.09亿元,销售收入29.4亿元,实现利税2.56亿元。其中四大特色产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工业的73.5%、67.6%、79.2%,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依托资源抓回归,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依托塘湖镇丰富的矾矿资源优势,在北京引进了一家公司在我县投资兴建矿业公司,二期投资3.5亿元,形成集矾矿科研、开采、冶炼、销售为一体的“一矿五厂”的建龙矿业集团,成为通城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

3、依托“再造”抓回归,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在抓好工业的同时,我们把回归的重点集中到“五个一”(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林果药种植业基地、猪牛羊规模养殖业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山庄)的“再造”工作目标上,大力发展以生猪、茶叶、森木为主的特色产业。至目前,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4家,培养造就了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

四、优化服务,宽松环境促回归

几年来,我们对回归人才给予环境、服务方面等方面大力支持,提供“保姆式”服务,使项目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1、搭建创业平台。我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已进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5%,工业税收占全县税收的89%,真正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10年又启动了二期工程,采取产权互换的方式整体搬迁安臵拆迁户,在现有“一纵”的基础上形成“四纵四区”的新格局,其新增面积相当于再建一个新开发区,可满足今后10年

工业发展的需要。“两高一铁”的杭瑞高速、岳汝高速、常岳九铁路过境通城,将彻底制解决约通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中转站”,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和项目回归创造了便捷的交通优势。

2、优化发展环境。我县严格执行中央、省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原有政策进行一次清理,设立举报电话,严查“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业的不合理负担。新上项目从签订投资协议起,证照办理“一条龙服务”,县级行政规费“一卡定费”、“一站式”收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让奥运经济回归本质 篇3

雄风难再

奥运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曾被讥讽为“赔钱赚吆喝”。从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百年奥运第一次赚钱,其组织者彼得?尤伯罗思,这位来自美国金融界的大亨,他既没有参加任何竞赛,也没有人看到他任何表演,却在1984年奥运会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闭幕式上,佩带着象征奥林匹克最高荣誉的金质勋章,聆听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他充满激情的赞誉之词。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彻底摆脱了政府行政干预的阴影,也没有因为接受企业家的赞助而唯唯诺诺,整个奥运会就像一把剃须刀一样牢牢地掌握在尤伯罗思手中。奥运结束,在支付各种费用后,还净余2亿3600万美元,改写了奥运“亏钱的派对”的尴尬。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历届奥运会都是赔钱的买卖,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欠下巨额债务。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给市民留下30年才还清的15亿美元债务。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前苏联政府亏空90多亿美元。

当然,不可否认,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刺激会产生长远的影响,韩国就深受其惠。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后,韩国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而之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则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届奥运会,它给悉尼带来7.65亿澳元的直接盈利,被萨马兰奇称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但悉尼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再无辉煌可言。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遭遇滑铁卢,彼时,主办国希腊在“金融鬼魅”高盛的包装下,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混入欧元区已3年,并打肿脸充胖子,以GDP不过2000亿欧元上下、财政收入在300亿欧元左右的区区国力举办奥运会,浑然不知债务危机即将叩响它的国门。在“让奥运回家”口号的鼓动下,总投入约占其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1/3,给原本就紧巴巴的国库增加了91亿美元的财政缺口,加重了债务负担,成了眼下欧债危机的导火线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其盈利也没有超过悉尼,而且奥运过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大气候作用下,中国经济也呈下行趋势,奥运点燃的经济烈火只是瞬间耀眼。

大势不举

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2012年第2季英国经济成长率大幅萎缩至-0.7%,连续第3季负增长,英国已陷入实质的经济衰退。2011年第3季增长虽超出预期,但6-8月的失业率上升至8.1%,失业人口增加11.4万人,创16年以来新高。国际权威杂志《经济学人》也将英国列为2012年经济前景最为悲观的国家之一。尽管举办奥运会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比起举办奥运会所消耗的资金,可谓是“资不抵债”。

本次伦敦奥运会对伦敦乃至欧洲的经济拉动都不太明显,想借助伦敦奥运驱散欧债危机的阴霾,抑或填补欧债危机的窟窿,只是欧洲人豪饮啤酒后的麻醉心态。奥运大赛如火如荼展开之际,种种消极“唱衰”论调也在此起彼伏。奥运火炬并未照亮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

伦敦奥运会充其量只是为伦敦额外增加50万人的旅游大军,这对原本就是一个国际旅游中心的伦敦来说,刺激经济的作用十分有限。

“举办一届成功奥运会的一项无形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主办国获得些许的放松并给自己一些信心。至少在这一两个星期以内,关于国家经济衰退的描述将被暂时忘记。不管经济如何疲软,奥运会这个样板工程至少可以向世人展示英国仍是一个‘可有所为’的国家。然而,不幸的是,一旦最后一枚金牌被赢取、赛场垃圾开始被清扫、奥运观光家庭开始返程、让人迷醉的国家荣誉感开始退去,我们面对的问题将依然如故。”英国著名经济评论员杰里米?华纳在7月30日的《每日电讯报》的撰文中这样深刻地警示道。

奥运经济日渐式微,首先是因为经济衰退影响奥运“钱景”,全球经济大势不举,赞助商投入缩水。作为历史上最盛大的活动之一,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庆典吸引了全球超过10亿人的眼球。但与北京奥运会商机无限、众多中国企业“挤破头”要加入奥运会赞助商的队列不同,4年后的伦敦因为各种原因,伦敦本土的奥运生意经始终没有火爆起来,这确实让“东道主”很丢脸。就连英国本土企业也不太支持,这届奥运会上只有英国石油公司、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电信公司等三家英国本土企业入围一级赞助商,局面堪称“惨淡”。囊中羞涩,奥委会也不得不裁员。但伦敦奥运会或许会创下欧美收视率的新高,因为失业在家有空看电视打发时间的人多了。

相对于世界经济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奥运经济的“盘子”越来越小,想借助举办奥运会来拉动本国经济很难,这也是奥运经济走下坡路的一个原因。

同时,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体育、文化娱乐的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奥运已淡出人们的兴趣范围。而刚刚结束的欧洲杯足球赛刺激了人们的娱乐神经,大家都感到有点疲惫不堪,奥运吊不起人们的休闲胃口,奥运消费也就大打折扣,比如奥运吉祥物等奥运经济衍生品的销售就不太旺。

追寻本质

奥运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有人精辟地将其概括为“不经济”,也就是“去商业化”色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针对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提出一个新口号“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其中,“更干净”被认为是针对反兴奋剂,而其更深层的含义,就是防止奥运会“过度商业化”。“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研究古希腊奥运会为何衰败时,发现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奥运会被商人操纵,失去了公平、公正和公开,最终让奥运会走向衰落。

举办奥运毕竟不是办一场球赛那么简单,需要耗费巨资,是“烧钱”的体育盛事。但奥运经济要回归本质,必须发挥它的机理作用。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它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谁举办奥运,谁就是当年国际舞台的明星,受到国际媒体、全球商业、各国民众的关顾,随之而来的是媒体流、物流的倾注,在全球注意力中提升形象。当然弄不好,也有“砸锅”的风险。

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驰名品牌。精明的商家不在乎奥运期间赚多赚少,通过奥运能让消费者记住他的品牌就行,继而产生黏性,这是具有长久商业价值的谋略。

奥运经济又是“借势经济”,奥运会的举办将对所在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举全国之力办奥运,是奥运经济的一大特色。奥运的场馆建设、人力投入,对拉动经济、促进就业是一个契机,乘风借势,奥运在短期内能积聚起巨大的经济效应,更点燃起盛大的民族自豪感。

从上述对奥运经济机理的剖析,让奥运经济回归本质,可以提振对奥运经济的信心,虽说眼下想借助举办奥运赚钱,难了,但从长计议,只要运作得法,奥运经济产生的经济冲击波的影响又是不可磨灭的。

回归经济 篇4

一、劳务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务即劳动服务, 是通过劳动者自己的体力或智力向需求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行为。劳务经济是指人们以劳动形式而不是以实物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使用价值的活动。按照农村劳务经济的概念, 农村劳务经济活动可以界定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生产性劳务活动, 主要指农村劳动力为各类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以及外出从事生产性的劳务活动, 如建筑、运输、修理等;另一类是指农村劳动力为各类企业和居民家庭从事的非劳动性的劳务活动。按照劳务经济活动的地域性, 还可以把农村劳务经济划分为本地劳务经济和异地劳务经济 (即外出打工) 。

国际上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研究开展较早的是最先实现工业化的欧美国家, 其中最为系统和富有应用价值的理论为“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创立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后来托达罗又补充了刘易斯模型, 完善了二元经济配置理论。国内外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大都是基于托达罗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说, 即把劳动力视为农村劳动力对于城乡之间存在的语气收入差距做出的反应。反观中国现状, 这种现象也比较明显,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加大, 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提供巨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西部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大量流动, 劳务经济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跨区域流动、进城就业主要解决了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的的就业难题。据统计, 2004年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等5省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比重高达30%以上, 四川和河南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000万人, 湖南省农民外出就业人员由2002年的525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829万人。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中西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 同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通城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历程分析

(一) 通城县概况

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北麓, 湖北省最南端, 湘鄂赣3省5县市交界处。全县面积1140平方公里, 辖11个乡镇, 184个村, 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7万人, 农村劳动力23.9万人, 人均耕地0.6亩, 是一个集山区、边区、老区于一体的欠发达县。

(二) 通城县劳务经济发展过程

由于通城县是一个山区县, 人多地少, 加上交通比较闭塞, 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 通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 按照“山山水水找财路, 农副产品找销路, 剩余劳力找出路”的发展思路, 通过政府组织转移、以老带新转移、社会中介转移、定向输出转移等多种方式,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到广东沿海地区务工经商, 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和“营销经济”。目前, 全县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11.8万人, 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98%。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3772元, 务工收入达12亿元以上, 是该县财政收入的6倍, 务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7%以上。据统计, 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的通城人, 有名有姓、资产过亿的有30多人, 过千万的1200多人, 过百万的3000多人。在外务工人员年收入在7亿元以上。目前, 通城县农民工省外务工84240人, 县内务工23800人。2007年4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通城为全国第二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2008年1月, 通城县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2007年度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县。

(三) 由劳务经济向回归经济转变

1. 通城县回归经济发展的背景

(1) 十七大报告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是以促进自主创业为主要途径来带动就业增长。农民工返乡创业, 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增长,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地方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2)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1年起, 通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开始到广深地区走访在外创业的通城人, 2002年正式在广深地区成立同乡会, 凝聚在外通城人力量。2003年以后,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回归工程”的战略目标, 采取“以情感人谋回归、外派打工促回归、依托回归带回归、全民动员引回归”的举措, 把“回归工程”与带动全民创业有机结合,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提升服务水平, 大力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人员, 谋求发展机遇, 争取发展空间, 大力营造“群众创家业, 能人创企业, 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大环境。

(3) 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部分完成原始积累, 有回家创业的欲望。

2. 通城县回归经济发展成效

截止2007年底,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7亿元, 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 增长29%;规模工业总产值18.4亿元, 增长31.9%;工业增加值6.54亿元, 增长26.5%。外出务工农民工回归创业1578人, 回归项目423个, 占招商引资总数97.2%, 回归资金20.5亿元, 占招商引资总额90.1%。引进的回归项目中, 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37个, 其中, 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11个, 进入开发区的5个项目投资规模全部在2000万元以上;全县规模企业由2003年的15家增加到58家。回归企业的发展壮大, 拓宽了县内就业空间, 回归企业共吸纳劳动力2万多人。

三、通城县发展回归经济的具体经验

(一) 搭建平台促进回归创业

县委、县政府加快省级开发区———通城经济开发区这个招商平台、创业主阵地的建设, 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银行贷款, 整合部门项目资金, 完成开发区内移河改道工程、玉立大道北段标准化工程、拆迁还建工程、园区通道标准化建设工程、110KV输变电工程、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为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提供平台。2010年该县又利用杭瑞高速过境契机, 将高速公路建设与开发区建设衔接起来, 计划投资3500万元, 启动以新建工业大道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区三期工程建设, 初步形成“二纵四区”的格局, 逐步扩大开发区的园区面积。同时, 采取产权互换的方式整体搬迁安置拆迁户, 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 也为企业发展新增用地留出了空间。

(二) 制定政策促进回归创业

一是建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结合该县产业发展现状, 及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高新技术引导资金等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重点企业、科技开发项目申报力度, 争取省贴息贷款和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健全“四全”优惠政策。厂房全配: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投资密度在每亩6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周期在18个月以内、投产后第1年税赋率达到5%以上的新上工业项目, 县政府配送与原应配送土地同等价值的厂房。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税收全奖: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 自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的税收县级分享部分, 全部奖给企业。规费全免:新上规模以上企业从投产之日起, 3年内免收一切县级行政管理规费。3年后部门应收取的规费实行“一卡定费”, 由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收取, 不准部门到企业上门收费。服务全程:对新上规模项目从签订投资协议起, 提供证照代办、工程建设、招工培训、授信贷款、物流保障等全程服务。

(三) 切实解决回归创业的现实困难

农民工回乡创业虽在中西部少数地方初具规模, 但总体而言, 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 创业难度大。农民工回归创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缺乏、融资难。二是人才缺乏、招工难。为此, 该县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回归创业的现实难题。第一, 针对融资难题该县成立银山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专为成长期企业提供资金贷款和担保, 并配合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以诚信求发展, 促动银行增加对企业的资金支持。2007年, 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同比增长26%。同时, 针对全县高达20多亿元的民间资金储蓄, 广泛倡导新的投资理念, 发动干群投资工业项目, 搅动民间投资市场, 促使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移。第二, 针对招工难, 该县通过开展大规模招聘会和组织劳动、农业、教育、扶贫等部门进行定向培训的方法, 为企业解决熟练工、技术工需求。近3年的每年正月初六, 都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的机会, 举行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 共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5000多人。

(四) 依托商会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商会组织是联系在外务工人员的纽带, 也是在外务工人员了解家乡的桥梁。通城县在定期举办好广深、武汉同乡会活动的基础上, 2007年10月该县又在南京、苏州、上海、宁波、温州、义乌等地区成立了同乡联谊会, 开辟了招商引资的新阵地, 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 还在广州、东莞、深圳成立了商会, 聘请了顾问, 进一步扩展了广深地区的招商平台。通过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 进一步引领在外创业人士相继走上回归创业之路。

四、通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 外出农民工回归创业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第一批外出农民工中部分人员已经完成140.1亿元, 吸纳劳动力49.1万人。其中, 2007年由回归人员创办或领办投资额超过10万元的企业达到3764个, 投资总额47.4亿元, 吸纳就业农村劳动力19.5万人。目前, 回归创业方兴未艾, 初步形成了“外出务工潮”与“返乡创业潮”对流, 输出与回流良性互动的“劳务共振效应”。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 促进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集中和就地优化配置, 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 区位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

发展经济学认为,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与资源禀赋并没有多大关系, 资源禀赋不是经济增长无法逾越的障碍, 甚至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也不是支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以及紧随其后的了人生的财富积累, 有的已经事业有成。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务工人员劳动力成本增加, 回乡创业成为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共同心愿。同样, 外出农民工回归创业也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近几年来, 湖北省各地在农村劳务经济开发中, 注重鼓励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归创业, 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 湖北省近3年回归创业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6791个, 投资总额东南亚和我国沿海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的实践都证明:一个地区开始工业化的时间越晚, 它所可选择的发展模式就越多, 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更快。通城县偏居我省最南端, 与江西、湖南为邻, 山高路远, 人口密度大, 人均只有5分地, 既没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 又没有资源优势。但是该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区位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资源禀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 但不是先决条件。

(三) 发展回归创业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民工回乡创业普遍存在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不适应的问题, 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弱, 后续发展面临难题。许多地方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尚缺乏引导扶持, 扶持政策不全面、不配套。与此同时, 不少回乡创业农民工反映, 当前的创业环境不够宽松, 税费负担过重, 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审批程序繁琐, 落实政策打折扣, 吃、拿、卡、要现象仍较严重, 处理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关系, 让他们感到很耗精力。还有的反映水、电、交通等配套服务跟不上,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通城县回归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政府要从创业平台、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环境、融资渠道等方面为回归创业创造条件。

(四) 推进制度创新为劳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回归回归散文 篇5

听爹说,从前村子筑有围村墙,设四门。专人看守,易守难攻。

那年,张老汉打完三更梆子,进屋,倚在炕头抽旱烟解乏。

“咣,咣,咣……”城门山响。他打个寒颤,吹灭油灯,屏呼吸,辨凶吉。

“咣,咣,咣……”再响,他拎锣拿锤,蹑手蹑脚,耳贴城门。

“我是银盒,开门!”外面,那汉子开始自报家门。乡音浓重而沙哑。

“你,你,你是人是鬼?”张老汉捏铜锣的手都出了汗。

“我是人,不信您点灯。人有影儿,鬼没有”。

张老汉依旧不相信是老街坊归来。

“您老千万别敲锣,兵荒马乱、深更半夜的,别吓着乡亲们。俺城门外蹲一宿也成,就问一句,俺娘和妹子好着吗?”门外汉子知趣等待。

张老汉暗自嘀咕:今儿撞见死人还阳,倒霉运!为壮胆他破口大骂:“你这该死不得活的银盒子,狠心贼,一走五年,你娘早就饿死了!”“我妹子呢?”“改了(出嫁)!”……张老汉话虽狠,手却颤抖着拉开了门栓。

外面汉子一头撞了进来,险些扑倒张老汉。

那汉子在自家门前站定。伸手,他的.手碰到一把锁,冰冷、锈蚀。泪水滂沱。卸门,进院。鼠辈受扰,速逃。借火镰点燃几株干草,环顾家园,蒿草齐腰,门窗大开。

“娘……!妹子……!!”那汉子依墙,嚎啕。

“你娘没死,嚎鬼的丧!还不快去后村你二姐家!”身后,打更人再次骂道。

零售下行 商业百货回归体验经济 篇6

“这已经算是‘火热’的了。”一位常来的消费者说,自从接到了百盛发给会员的短信,许多人像她一样特意赶来“扫货”及兑换积分,才有了相对“火热”的场面。

没能坚持到2013年底,石家庄百盛在8月底正式停止营业。这已经是这家业绩持续下滑的零售巨头一年内在华关闭的第四家门店。

百盛的关闭对于新东家万象天成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在媒体通气会上,万象天成的负责人委婉地说:“现在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上一代人已有所差别,从物质层面的需求转向了精神层面的需求,消费需求决定了业态,这个改变逼着零售业也不得不改变,这是市场化的正常规律。百盛的退出有利于万象天成进行全面地调整和布局,打造全新版本的城市综合体。”

“我觉得这种关店其实无关百盛的能力,无关管理本身,而是行业大势,是没办法的事情。”流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龚胤全认为,无论企业自身能力、单店管理能力还是精确化管理,百盛也好,伊势丹也好,都是有一定实力的,但是均未能逃脱关店撤退的命运,皆因“百货业态过了‘大势’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半年报披露期来临后,国内百货业中实现两位数净利润增长的公司屈指可数,同时零售企业亏损的数目却明显增多,北京、上海等零售百货业的下滑尤其严重。

“对于百货来说,它是‘全民皆敌’。”电子商务的冲击、购物中心优质的体验以及大卖场、社区超市细分领域的竞争,都给百货业造成了沉重的竞争压力,对传统百货有着可替代威胁的竞争对手已经太多。

当传统商业单一的购物功能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时,功能更丰富、业态更齐全的购物场所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尽管各大购物中心已将目光投向体验式业态,但是,随着购物中心数量的迅猛增长,供应过剩以及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个性化发展成为各大购物中心求生的制胜法宝,以求在购物中心“千店一面”的环境下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传统零售业发展脚步放缓、消费乏力之际,购物中心正悄然转型,逐步减少零售,加码体验业态。部分商业地产甚至开始涉足电商,加速跨界。

百货关店潮

以生活业态取代零售业态

石家庄百盛是继贵阳鲜花店、上海虹桥店、贵阳金凤凰店之后,百盛关闭的第四家店。今年以来,百盛的糟糕业绩仍在持续。百盛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净利润仅录得3.25亿元,大跌38%。

“这是不可避免的。新店需要培养,自然不能指望其盈利,但百盛在中国市场的50多家门店,有一半以上是有10年左右店龄的,这部分店面已经非常老化了,竞争力也是大打折扣。”一位商业地产中介说。

如果从百盛败退石家庄、伊势丹撤离沈阳来看,传统百货在二线城市颇有岌岌可危之势。毕竟,电商对传统百货的冲击在该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二线市场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市场的消费者仍有很强的价格敏感需求,不像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过了对电商这阵风狂热追求的时期,而是更多追求价值、体验、购物式、娱乐式等的消费。”龚胤全认为。

事实上,百盛这些传统百货们在一线市场的日子更不好过。

挤占传统百货们市场空间的并不只是电商,还有大量小型细分的专卖店,如H&M、ZARA等本该在百货商场内设专柜销售的服装已完全可以摆脱专柜形式开设独立门店,同样是对百货的冲击。

除了百盛,其他百货的日子也不好过。深圳的岁宝百货近日发布盈警,坦言公司预期上半年可能录得净亏损增加。该公司缩减店铺面积形成的减值亏损及相关开支、现有百货店所产生的直接销售额及专营销售收取的佣金收入出现跌幅,以及集团招聘人手及扩充百货店网络等,都是导致净亏增加的原因。

同样扎根广东的茂业国际的净利润增速亦出现倒退。其近日公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收入总额虽出现了7.3%的增长至22.88亿元,但净利润指标则出现14.9%下滑,仅实现利润3.98亿元。

零售业的布局也让“首富”王健林很头疼。今年7月,万达集团明确表示,未来将会减少零售业态的占比,万达明年开设的万达广场(不含万达百货)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开业的72个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毕。调整后的万达广场将增加生活类业态占比,比如美发、美甲、书吧、教育培训等,使万达广场业态更丰富,黏度更高。

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上半年在各种压力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商业地产、万达文化、万达院线、大歌星等业务全部超额完成半年目标,酒店管理完成半年目标的98.4%。不过,万达百货未能完成半年目标,仅完成半年目标的91%。

圈外人前赴后继

宗庆后败走百货

当传统零售百货巨头愁眉不展时,一众圈外人却已经看准了这块不好啃的线下产业。目前,娃哈哈、雨润控股、苏宁、长虹、红星美凯龙、东方希望、新希望、京东商城等来自食品、零售商业、建材、农业甚至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企业都纷纷在商业地产领域大举跑马圈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个主要城市在今年下半年将有约150个购物中心开业,平均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

今年7月,娃哈哈集团旗下长沙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场、株洲娃哈哈购物广场联合招商推广会在长沙举行。会上,娃哈哈集团与泊富、天易集团共同宣布娃哈哈商业进军中部地区的首站将选址在长沙泊富国际广场、株洲神农太阳城,同时启动了长沙、株洲两地娃哈哈商场的招商工作。定位于中高端的娃哈哈商场将相继出现在长沙、株洲两地。

面对已然鲜血遍地的零售市场,宗庆后为娃哈哈商业开出的锦囊是选择以商业模式和品牌结构为突破口,在竞争源头占领市场先机。也就是娃哈哈所倡导的“三级商业运营模式”,即直接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并将其商品引入中国,呈现在以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场、娃哈哈购物广场为主要渠道的销售终端。

nlc202309030457

“我们直接从国外厂家进货,我的想法是从五道贩子变成二道贩子,只有这样价格才能降下来。”宗庆后直言不讳地说。

但现实并不像宗庆后设想的那般美好。去年在杭州开业的首家娃欧商场经营惨淡,持续亏损,几乎沦为“空城”,半年后宗庆后高调宣布废弃娃欧品牌,将之改名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场,强调娃哈哈未来3~5年开100家购物中心的目标不变,但是更名为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场显然不可能改变娃欧商场的命运。有消息称,负责娃哈哈零售业务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运作已几近停滞,高管已集体停职待岗。公司除总经理外,副总等领导层人员均被免职,原来的团队成员也面临着解散。

在业内人士看来,娃欧就是一个异类,即外行开出的一家不伦不类的店,失败是意料之中。

同样,在国美内部被命名为“K1计划”的百货品类扩张战略,伴随今年8月国美在线快消品的上线拉开帷幕。就在去年第二财季,出现了上市8年来的首次亏损,亟须寻求全新利润增长点的国美,终于下定决心进入竞争者众多的百货领域。

“国美在线下的市场份额正不断被苏宁蚕食,而线上的业务则更不理想,且团队不算完善。”速途研究院分析师丁道师分析,“相比于1号店背后沃尔玛支持这样的组合,国美线下主要以家电类产品为依托,其快消类产品将无法转换其线下优势,因而其快消品销售不太乐观。”

业绩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中心化是最佳出路

从数年前的“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到现在的“10个万达城”,王健林对商业地产模式的判断总是走在行业最前沿。对于零售业来说,万达的“去服饰化”,也是在强调体验经济发展后,万达在零售业态中的一个更细分化的战略转型。

除万达外,购物中心去服饰化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近年开业的凯德Mall、爱琴海购物中心等纷纷加大餐饮业态比例,降低零售尤其是服饰类零售。深圳商业地产巨头宝能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今年宝能商业将推出7大购物中心,其传统零售占比仅为20%~30%,体验业态占比70%,跨界商业、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大面积应用。

“在购物中心里引入文化艺术、生态环保、美食休闲、时尚娱乐、互动数码、圈层社交、自然科普、亲子育乐、健康养生、公益慈善10大体验功能,实现商业与科技、自然科普、艺术、数码、慈善、互联网等领域的创造性对话。”宝能商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元业态将使传统商业空间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更是未来的社交中心、娱乐中心、休闲中心、公益中心……

“未来体验式消费将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购物中心不仅满足传统意义上购物的基本需求,而且更加强调体验、互动、情感的交流等”,华润五彩城管理中心总经理祝林介绍,五彩城二期引入了CGV影院、室内商业真冰场、1.3万平方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及300多家时尚品牌等,以满足消费客群的情感需求。

“面对新局面,或者说困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百货业出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购物中心化的新型百货业道路。”当代商城董事长金玉华认为,“这其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提升客流。如果解决了客流下降的问题,就可能改善交易次数,就可能改善我们对供应商的话语权,增加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金玉华看到,消费者购物方式很多,目前,最便捷、最直接的就是网购,但是网络没法解决必须到现场体验的项目。因此百货业必须争夺不能在网上解决的很多项目,百货业未来的项目一定是对主营业态有支撑,同时还可引入大量客流。“如何丰富业态,需要引进哪些业态、哪些品牌,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来可能以购物中心化业态去考量,形成结构合理、生态合理的微型购物中心、微型Mall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一条出路。”

但在戴德梁行华北区董事总经理何衍均看来,“这是零售业态业绩不佳背景下的无奈选择”。

循环经济理论的回归与宽泛化 篇7

一、循环经济理论

1. 循环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20世纪60年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全球人口剧增,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现象日趋严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在反思中认识到, 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最终结果是地球终究有一天会像宇宙飞船一样毁灭, 这启发了他们的环境意识, 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逐步形成。在循环经济理论形成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一是生存危机催生了环保理念, 美国经济学家E.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揭示的资源危机, 生物学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的环境危机, 以及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中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危机的严重性, 引起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的思考, 并着力寻求保护资源环境的途径和方法。二是自然界的食物链激发循环灵感, 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在研究自然界现象时发现了一条“食物链”的循环规律, 在这条规律的维系下自然界处于平衡、和谐的发展状态, 并由此萌发将食物链的循环规律运用到经济领域中的理念。三是科学进步提供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德国化学家艾根在研究生命起源时对组织理论的解释, 以及其他科学家对物质关系的分析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技术方法, 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联合国大会的《世界自然宪章》和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进一步肯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倡导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此后, 日本、德国和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先后立法, 保护环境资源, 构建循环经济。这样, 循环经济不仅得到公认, 而且有法律保障, 逐步成为一种经济形式而加以实践。实践证明, 循环经济是一种高效、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人、自然与社会“三赢”的经济形式。

2.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 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运用生态规律, 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 (Reduce) , 这是针对输入端,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其核心是通过预防和全程治理方式替代末端治理。二是再利用原则 (Reuse) , 这是针对全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率。三是资源化原则 (Recycle) , 这是针对输出端, 把废弃物变为再生资源。这些原则规制了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要求和方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 其中关键是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 将废弃物回收利用形成再生资源, 从而使资源永续使用。循环经济运行系统主要由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模式构成, 在单个企业内部组织经济循环活动形成小循环模式;在区域层面内若干单个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经济循环活动, 形成中循环模式和生态工业园区;在全社会层上由若干单个企业循环和区域性循环相互连接形成经济循环活动, 这是大循环模式。社会大循环模式中主要推行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利用和再生循环。

循环经济的运行主要是根据“3R”原则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过程, 在运行源头上规制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 在运行起点上设计和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清洁化生产, 在生产后期, 加强产品绿化包装, 在运行流通环节构建绿色物流系统, 从而形成循环经济的全部活动。循环经济体现在企业经营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重点, 经济理念上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经营方式上以生态为中心, 经营方向上以资源环境为导向, 经营目标上是以环境效益为中心的利益获取, 在管理手段上是以矩阵循环管理为主的方法组合, 同时循环经济管理力求做到标准化、标志化、合法化和法制规制, 保障循环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理念不同于形态化的循环经济, 它是从循环经济的启示中抽象而成的更具广义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 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派生和一个分支。循环经济理念包括:一是循环原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种循环关系, 因此凡事要从循环链中去认识、把握、处理;二是价值观念, 以价值为导向, 开展生产生活活动, 其价值体系包括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是“3R”原则, 开展工作和处理事物, 从构思和运作中应力求做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四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工作运行程序, 从每项工作到每个环节都应考虑和做到全程序的执行和完成。如果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坚持了循环经济理念, 不仅可以促进循环经济深入、有效地开展, 而且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回归

循环经济理论的回归, 是追溯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本质, 从而深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和运用。

1. 循环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循环原理不是人类的发明, 也不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创造, 而是人类观察、总结自然界中某种现象及规律并加以借鉴, 而且这种现象和规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宇宙中星球的形成、毁灭和再形成, 植物中从种子、苗、花、果再到种子的周而复始的现象, 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现象等说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意义的循环转化关系。这是客观规律, 人类正是借鉴和提炼这种客观规律形成了循环经济的循环原理及其模式, 并从这种规律维系了自然界中平衡、和谐和持续发展的现象中得到启示而形成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论。

2. 循环的本质是联系与运动。

恩格斯指出, 我们面对的整个自然界是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的总体, 这就是说, 各种物质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 并且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相互作用才构成了运动。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正如艾根所说, 循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概念, 循环本身就是一种运动, 是在相互关联事物之间呈现回路循环的运动形式。循环经济中的循环是经济范畴内相互关联的经济要素之间的运动形式,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既表明了这些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又说明了它们相互转化的运动过程和形式, 其特点是闭环反馈式运动。在这个循环运动中转化运动的事物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因而形成物质运动流、能量运动流和信息运动流三种运动形态。资源、产品、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是这些运动流的阶段性的外在表现形态。发展是事物的必然趋势, 循环经济循环运动的结果必然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自然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由此可见, 循环的本质是客观世界的联系和运动, 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联系与运动的结果。

3. 循环经济是多学科的运用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食物链”现象和规律, 但它的构建和成熟还取决于各种学科的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 它融合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两大门类的相关科学知识, 又综合运用了生态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循环经济视社会经济为一个总系统, 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各系统内相互循环作用取得动态平衡。这些系统的循环以自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形式进行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流式循环。循环经济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术, 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特色, 如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环保型经济、高效经济、人与自然友好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等概念和标识符号, 但其核心仍然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运行法则。

4.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经济价值观。

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 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而社会财富必然通过社会生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积累而形成。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 显然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致。循环经济通过社会生产生活的循环利用方式, 创造资源减量化、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循环效应, 其本质是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因此, 循环经济的核心应当是经济价值观, 它的构建和运行以创造和提升经济价值为导向, 形成以价值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活动。

由于循环经济特定的内涵和属性, 其经济价值表现出两种特性, 并由此形成两个价值系统:一是货币度量价值系统, 即能用货币度量的经济价值, 其中包括资源利用、废弃物回收、再生资源以及更大范围内经济循环创造的节约、增收的货币量价值等;二是非货币度量价值系统, 即不能简单用货币度量的循环经济价值, 其中包括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回收率、节约率、生态平衡性、和谐友好性、经济延长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属性和作用力, 是一种可转化的经济价值源, 是循环经济的可转化价值。无论是哪种价值观, 其系统的归结点都是经济价值, 所以经济价值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三、循环经济理论的宽泛化

1. 泛循环经济说。

目前, 循环经济不仅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而存在, 而且其理念、原理、原则和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既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社会生产全过程, 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 循环经济带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是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同各阶层、各行业、各领域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都能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宽泛化。循环经济的宽泛化是将循环经济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而形成个性化循环范畴和系统, 这是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或者广泛化, 如果归纳命题, 就叫做泛循环经济。泛循环经济是社会化的循环经济理念, 是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领域中所有个性化循环范畴和系统的集合, 是按照循环经济基本理论构建和运行的社会生产生活形态。它包括政治循环形态、经济循环形态、文化循环形态、军事循环形态和生活循环形态等, 前文所说目前流行的循环经济是泛循环经济在社会领域中个性化的循环范畴和子系统, 而循环经济理念则是泛循环经济的理论精髓。

2. 泛循环经济的类型。

由于社会各领域内涵和形态上的差异, 形成了泛循环经济范畴中的不同类型, 在形态上分为政治类型、经济类型、文化类型、军事类型和生活类型等, 在本质上则统一表现为三种类型的循环系统, 即物质流循环系统、能量流循环系统和信息流循环系统。这三种类型的循环系统并存于一个社会领域就构成了这个领域的泛循环经济形态。同时, 从循环流的物质性分析, 泛循环经济的循环系统还可分为有形物质循环系统和无形物质循环系统。有形物质循环系统是指在循环中流动的是有形物质, 如矿产资源、生产原材料、能源、用品和工具等;无形物质循环系统是指循环中流动的是无形物质, 如知识、技术、能力、理念、规则、制度、道德和情感等。因此, 泛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基本理念同社会各领域的客观结合形成的社会综合循环系统。

3. 泛循环经济的形式。

泛循环经济的形式是指它的流动物质形式, 这同循环经济形式一样, 表现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种形式, 只不过这些流动物质的构成要素有所不同而已。泛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形式是指它的各种有形物质的循环流动;能量流形式是指它的作用力的循环流动;信息流形式是指它的信息循环流动。在不同的社会领域, 这三种循环形式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形成它的主要泛循环经济表现形式, 如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物质流形式;在政治、文化及其他领域则主要表现为信息流形式。但是, 无论哪个领域中的泛循环经济形式都融三种流动形式于一体。从层次梯量可分为大循环、中循环和小循环三种形式, 这基本上和循环经济相对应, 只是主体构成有所不同。从循环进化机理上可分为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三种形式。反应循环是常规性循环, 一般指循环系统内的自循环;催化循环是滋生性循环, 一般指循环系统中的派生循环;超循环是自循环与派生循环的重构性循环, 一般指循环系统中的的网络循环。

这些分类都是从泛循环经济的不同领域或者属性进行分析归类所形成的形式类型, 无论在哪个领域中的泛循环经济都融三种流动形式于一体, 但在不同的领域, 阶段上表现出某种侧重而成为其主要形式。

4. 泛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泛循环经济是涵盖整个社会的经济性循环系统和形态, 具有广泛性和共同性的特征, 因此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泛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如图所示) 。

这是一种网络式循环模式, A、B、C、D等代表循环链中节端, 其中, A与B构成闭环式自循环, B与C、C与D等构成派生循环, A、B、C、D等之间形成网络式循环, N个网络式循环即形成泛循环经济的全部运行过程和活动。因此, 网络循环模式是泛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循环经济理论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经济理论, 虽然它萌发于人类的“危机感”, 催生于人类的功利动机, 成熟于人类的科学文明进步, 但是其实质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与模仿升华的结果, 并且由于它的广泛意义和价值作用, 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形成泛循环经济现象。因此, 循环经济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效、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保障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冰冰, 于传利, 宫国靖.循环经济企业运行与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

[2].马莉莉.关于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12

回归经济 篇8

实体经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1]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 我们身旁一切所使用的物品的生产与所享受的服务都是实体经济的范畴。它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实体经济的繁荣促进各个行业的兴盛, 进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变动的资本。一般广义上的虚拟资本的载体包括有股票、债券、外汇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在现实生活中虚拟资本的作用不仅能够为持有者带来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质量。更能将民众手中的闲散资金吸纳为一体, 引导投入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与生产的企业, 为这些企业的前进注入能量, 降低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当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有一个良性循环时, 会形成一个双发展的局面。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企业盈利提高, 为员工发放更多的福利与工资, 老百姓手中闲钱增多并将这些资金投入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流向需要资金的企业, 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而形成实体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这样整个社会就会继续向前发展。一家企业虚拟资本的筹集情况与该企业的实体经济状况紧密相连, 对于一个投资者而言, 他更愿意将手中的资金投入一家健康、诚信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中去。可以说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筹集的基础, 虚拟资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者相互依存。

二、我国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部分行业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脱节, 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越实体经济过渡发展。虚拟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试设想一味地扩充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没有与之同步发展, 这样没有实体经济依托的虚拟经济是很脆弱的, 稍微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虚拟经济就会崩盘, 虚拟资本大幅度贬值, 并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例如2008年的冰岛“破产事件”。在2007年时这个国家有人口32万, 但人均GDP为62 974美元, 在当时居全球第四, 被称为“最幸福的国度”。但冰岛一直奉行“快速发展金融业”的政策, 国内实体经济非常不足, 主要依靠虚拟经济为发展主力, 使得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轨。在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 几乎是一夜之间, 银行破产、货币贬值、股市停市, 让每位冰岛公民背负了37万美元的负债, 导致了国家“破产”的悲剧发生, 由此可见, 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 我国虚拟资本的流向不均衡, 大量的资本被投资于个别热门的行业, “热门”的行业由于大量资金涌入引发行业内的价格虚高, 后续进来的资本价格贬值, 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混乱与停滞。而其他一些需要资金投入的行业得不到虚拟资本的“血液”支持, 必然会导致“贫血”, 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这样一种资金使用的两级分化现象的出现, 会拉大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 形成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言是会有影响的;

再者, 很多企业为了追逐利益并没有将筹集来的虚拟资本使用于本应该投资的实体经济中去, 他们仅仅是抱有一种短期投机的心理, 这样的结果使得资本的流通仅仅是在虚拟经济领域不断的死循环, 资本无法流入实体经济, 导致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 虚拟经济所创造的经济增量将形成泡沫, 随着泡沫不断加大, 投机收益更加明显, 更多的企业将募集来的虚拟资本变为热钱, 投入到风险大收益高的非健康状态的虚拟经济中去, 而实体经济得不到虚拟资本的支持整个行业萎缩, 更加无利可图。一边不断膨胀, 一边不断萎缩, 直至有一天实体经济无法支撑虚拟经济泡沫的重量, 泡沫最终破灭, 这样就形成金融危机。“有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11月28日, 已有超过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银行或者信托理财产品的公告, 金额从130万元到40亿元不等。除此之外, 纵观2011年全年, 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资金买房买楼、绕道放贷甚至直接进军民间借贷市场的现象并不鲜见”。[2]由于我国虚拟经济市场规范性存在不足和资本自身所具有逐利性, 想让虚拟资本进行自行调节是不可能的, 因而必须由政府插手, 利用强制力对虚拟资本进行干预与引导。

三、政府该如何引导虚拟资本

首先政府需要对各个企业募集来的虚拟资金进行监管, 让资金的使用透明化。很多企业在筹集虚拟资本时, 给上级政府审批机构所递交的材料上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只是很粗略的描述。例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时, 给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上只是写几点资金运用的大项目名称, 这些大用途之下的具体范围和金额并没有加以说明。一些公司在募集到虚拟资金之后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 将这笔资金转为自有资金, 之后进行各种虚拟经济投资, 违背了之前所承诺的投资于企业实体部门的初衷。因此, 政府要在企业募集到的资本后要加大监控力度, 强化对于虚拟资本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做到企业的每笔投资都有据可查, 确保资本能够流向实体经济。

其次, 政府需要完善对于虚拟资本使用情况的法规制定, 对于我国虚拟资本的滥用与用途作假这一块政府并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与惩罚机制, 在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这一漏洞。且对于已经存在违规使用虚拟资金的企业要进行严惩, 不能听之任之, 这有这样才能避免“以钱炒钱”事件的不断发生。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需要增强资金持有者对于投资实体经济的信心, 对于实体经济投资这一块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要让投资者感到虚拟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 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主动地将资本投入其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项慢工程, 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具有足够的耐心, 并能纠正对于经济发展的错误理念;许多地方的政府领导为了提升自己在职期间的政绩, 在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过程中鼓吹投资发展虚拟经济, 把精力投入于来效更快的虚拟经济中, 忽略了实体经济对于GDP的拉动, 这样的发展是不能长久的, 这样得来的增长是不具有稳定性的。因此, 必须让盲目的追求GDP数字增长, 改变为真实的经济增长。

四、小结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当代社会中, 虚拟资本筹集是最为便捷有效的筹资方式。政府必须确保虚拟经济的发展保持合适的规模, 让虚拟资本的流向得到合理控制, 使得虚拟资本市场不再是一个圈钱的场地, 打破虚拟资本的封闭循环与自我膨胀状态, 针对于投机现象进行整顿, 规范虚拟资本市场。打破实体经济融不到资金的尴尬局面, 让二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流动。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保证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平稳健康增长。

摘要:保持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间的正确关系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目前, 我国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行业虚拟经济发展过快, 致使虚拟资本不牢固;虚拟资本在各行业间的流向不均衡;虚拟资本由于人为的操控不能够流向实体经济。因此, 需要政府对虚拟资本加以引导与监管, 让虚拟资本的使用情况透明化,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增强投资者对于投资实体经济的信心。

关键词:虚拟资本,实体经济,政府,引导

参考文献

[1]孙宝文, 马衍伟, 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12) .

[2]冯登燕.虚拟经济必须依托本国实体经济:冰岛危机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10 (6) .

回归经济 篇9

一直以来, 面对电信行业恶性竞争不断加剧等趋势, 业内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加强电信监管并改革监管机制。

有人直陈“行业宪法”《电信法》的缺位是诸神之乱的根源, 有人建议要改变国企的利润考核机制, 也有人疾呼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在不绝于耳的建议声中, 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纷至沓来”, 但各地的竞争乱象却像“摁下葫芦浮上瓢”, 恶性竞争事件仍时常见诸报端, 毁了行业形象, 也伤了员工们的心。

正当人们苦苦思考中国电信业监管应走向何方时,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邮政监管体制的通知, 要求在地市行政区域内成立邮政管理局, 于是乎许多业内人士“眼前一亮”, 随之疾呼电信业也应效仿之, 纷纷表示“‘监管下沉’才是电信业监管改革的必由之路”。

立法缺失为乱象根源

似乎设置一批官位, 成立一个部门, 我国电信市场竞争就会趋于理性。这实在有点庸医给药的感觉, 且不说这与“大社会小政府”、国家精简机构的大趋势不符, 恐怕以当前普通民众对一些地方政府执政水平的感知来说, 难免也会让人怀疑设置地市级电信监管部门仅是徒增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员而已。

因为在如何调节市场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上, 历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管理当局都有不同的偏好。

是应该依靠法律法规还是行政命令, 是应该依靠法官还是领导, 是该用清晰可执行的法律条文还是指代不清、朝令夕改的行政文件?

答案恐怕是显而易见的。

含混不清的市场监管行政文件是造成监管人手不足的原因, 这是依靠行政命令而不是依靠清晰的法律关系调节市场关系的直接后果。

为什么电信行业竞争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依靠法院解决而大多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出面协调或者下发行政命令和通知?尽管行业的专业知识可能是法院审理的门槛, 但是缺少清晰的行业管理法律大典则是根本原因。

可以看到, 不管是美国的FCC还是英国的OFCOM, 尽管他们所负责的内容和职责以及当地运营商的数量, 甚至管辖的区域范围恐怕都不比中国电信业更轻松, 但在这些发达电信市场国家, 当遇到纠纷时, 即使是运营商与监管机构的纠纷, 其也往往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而不是更多地诉诸行政协调。

要知道, 增加行政监管人员的数量, 是一种回归计划体制的人海战术。况且, 没有法律调节的结论, 恐怕在严肃性和效率性上很难得到保障, 从而使得管理部门出台更多文件, 结果就需要更多的官员去监督执行, 形成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

邮政监管体制适合电信?

同时, 也有人拿邮政行业类比电信行业, 认为这两个行业有着相同的行业结构, 从而推论认为可以采取相同的监管体制, 这显然忽略了自从邮政与电信分离之后, 电信行业的市场特征和技术特征已与邮政系统完全不同。

尽管从传递“信息”这个角度看, 两者都有全程全网、普遍服务的特点, 但是无论是从业务受众的范围还是提供服务的工具, 两者早已完全不同。而且从市场参与者数量的角度看, 地方邮政服务市场从理论上是一种市场主导的竞争体制, 而电信行业则是多寡头垄断竞争体制。

邮政的这种区域性的多市场参与者自由竞争体制, 适合以行政区域为边界进行监管划分, 而且与电信行业的运营商竞争行为不同, 邮政市场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多是由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可以自己完全控制的, 而运营商则完全相反, 来自各个运营商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管理考核要求使得地方运营商有很大一部分市场行为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约束, 其自主性并不如那些快递公司。

那么, 如果监管机构下沉到地市, 当区域市场的监管者不能从更高的层面影响运营商市场竞争策略时, 为了工作绩效或者其他, 对运营商具体市场行为的干预自然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回归计划经济的管理倒退, 显然不是有识之士希望看到的。

开放性缺失加剧恶性竞争

此外, 若要理解电信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现象, 就要首先认清恶性竞争制度的根源之一——开放性的缺失, 其不仅包含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问题, 更多则是其它行业对电信行业开放的问题。

为什么开放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是解决电信行业竞争乱象的关键?主要原因在于, 电信行业的国企体制是非利润或者非完全市场导向的, 很多市场竞争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缺少利润约束, 也没有足够预算限制。但是民营资本的进入后, 由于其是需要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并对利润较为关切, 从而不会导入非理性竞争, 进而可引导行业理性竞争。

目前, 中国电信行业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之后, 很可能已经失去了进行最佳管制制度安排设计的窗口期, 这不单因为电信行业自身进入增长的瓶颈, 从而失去依靠行业发展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随着电信行业与金融、互联网、广电、媒体以及其它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尤其是随着中国三网融合进程的展开和全球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电信行业与这些行业的耦合程度也愈加紧密。

但是, 在电信行业与其它行业融合中, 这些行业对电信业开放依然不够, 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庞大的电信资产如何通过在其它行业的拓展实现增值和盘活的问题。

不向电信行业真正开放其它行业, 电信运营商又面临行业增长率下降和利润考核增值的悖论, 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竞争秩序问题恐怕就需要较高的管理智慧了。

回归经济 篇10

线性回归分析法, 是以相关原理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回归方程表示, 根据自变量的数值变化, 去预测因变量数值变化的一类方法。

二、模型的介绍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客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并不只受到一个因素的影响, 往往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其发展变化。如果对被解释变量Y有显著影响的解释变量有 ( k - 1) 个, 分别为X2, X3, …, Xk, 同时Y不仅仅是X2, X3, …, Xk的线性函数, 而且是参数的线性函数, 那么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常要满足六个假设条件:

假设1:误差项的期望为零, 无偏性假设, 即

E ( ut) = 0 ( t = 1, 2, …, n)

假设2: 误差项之间相互独立, 无序列相关假设, 即

Cov ( ut, us) = 0 或E ( utus) = 0 ( t, s = 1, 2, …, n, t≠s)

假设3: 误差项ut的方差与t无关, 同方差假设, 即

假设4: 任何一个解释变量X与任何一个误差项U不相关, 即

通常假定X为非随机变量。这个假设自动成立。

假设5:ut为服从正态分布的实随机变量, 即ut~N (0, σ2u)

假设6:任何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相关, 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了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使用矩阵形式表示。定义:

这八个矩阵中, 除了X矩阵为n × k矩阵外, 其余的全为列矩阵。

通过定义, 可以得到用矩阵形式表示的总体回归模型为:

即: Y = Xβ + U

应用最小二乘估计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

三、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

预测是建立在多元回归模型Y = Xβ + U在预测期或预测范围内仍然成立的基础上的。无论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还是对于横断面数据模型, 预测的基本前提都是有样本得到的统计规律不发生太大变化, 原有回归模型的假设条件仍然成立。假设在预测期或在预测范围内。关系式:

成立。其中, Y0是要预测的数值, X0是给定的解释变量矩阵

四、案例分析

案例: 分析广州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1. 有关消费理论的介绍

现实生活中,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认为, 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 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

( 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会增加。他假定, 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 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认为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另一个方面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的消费水平所影响, 也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 就低收入家庭而言, 收入虽然低, 但为了顾及面子, 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

( 3) 弗朗科·莫迪利安的消费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 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 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 则消费倾向会提高, 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较大, 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 4)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 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2. 变量的选择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选择了人均消费支出来代表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代表居民收入水平。根据杜森贝利消费理论, 消费行为受消费习惯影响, 故, 选择人均前期消费支出代表消费习惯。而关于该理论的“示范效应”, 在广州人心中, 质优价廉无疑是消费的最好标尺, 务实的消费已经成为广州人的消费态度。所以, 在本文的研究中, 忽略了这个因素的影响。就弗朗科·莫迪利安的消费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而言, 两者有着共同的地方, 就是, 消费不只是同现期收入相联系, 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依据, 故本文不进行变量引入。另外, 也引进了各年利率、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两个变量。其中, 利率是以一年期定期利率为代表, 本文采用了利率加权的方法, 对利率数据进行了整理。

3. 模型的建立

对1995—2014 年各年《广州统计年鉴》的消费数据和1995—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利率 ( 加权平均) 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用Y表示消费支出, X1表示前期消费, X2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 X3表示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X4表示利率水平, 得到以下结果:

模型总体拟合度很高, R2= 0. 997。但是, 利率在显著水平为5% 的情况下, 显著性是0. 19, 且它的系数是60. 06, 从经济意义上讲, 利率的上调将会缩小消费的支出, 故而剔除这个变量。重新回归得到:

Y=-268.96+0.135X1+0.657X2+8.297X3 (1.238) (8.529) (1.715)

经过验证, 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能通过验证, 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线性相关, 通过自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发现前期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对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前期消费两个变量做回归, 可以看出, 模型拟合度很高, 说明前期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人均消费来解释, 从经济意义上讲, 影响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故, 删去前期消费支出这个变量, 保留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变量, 重新进行回归, 发现,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还是没有通过验证。

因为, 在1996 年左右, 中国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物价上涨是很正常的事情, 属于突兀数据, 所以, 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这个变量进行剔除, 剩下人均收入, 再进行回归, 可以得到:

模型的拟合程度仍然很高, 但是根据经验, 一般情况下, 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比较不稳定, 方差也就比较大, 为此, 分别针对这两个问题对模型进行广义差分法修正得到最终模型。

4. 最终模型

模型总体线性高度显著, 变量也高度显著, 拟合程度很高, R2= 0. 994 说明有99. 4% 的消费变动能由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来解释, 模型解释能力很强。

5. 模型结论和建议

经过实证分析, 得出广州市人均消费水平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能有效地带动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加。

价格指数对消费的影响, 尽管在本模型中不能体现出来, 但, 价格的变化还是会影响居民的消费。

前一期消费对当期消费也存在正相关, 但由于它与收入存在高度正相关, 所以在最终的模型里这一变量被剔除了。

而利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基本上不存在了, 利率的变动很难确定居民的消费变动方向, 因此, 政府如果从货币政策入手去调控消费, 收效将不会很大。

综合上述因素, 最有效拉动内需的方法是提高市民的收入。为了促进我国居民收入总量的增长, 我们需要在经济政策上有所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国庆.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魏宗舒, 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于秀林, 任雪松.多元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回归经济 篇11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三部门召开的“抑制部分行業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第二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总体上没有过剩,否则房价不会上涨,还有那么多人需要房子。从这个情况来看价格还是要上涨的。

董祚继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没有过剩并不等于不需要健康发展。“我个人觉得现在的问题从土地方面讲不是保障性住房和高档房地产有什么政策。保障性住房采取划拨土地是很明确的,高档房地产肯定是走向完全的市场化,招拍挂出让土地。董祚继表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普通的商品住房,长期的政策应该是抑制房地产价格非正常上涨,把正常上涨尽可能的返还给社会。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日益稀缺,从这个情况来看价格还是要上涨的,任何人没有办法进行抑制。但是应该通过税收的措施,把土地增值返还给社会,这是解决问题最终的目标取向。”

面对全国持续高涨的房价,难道就是这样一直“随行就市”?国内很多学者、专家纷纷支招,认为应该从经济结构问题入手,权衡房地产政策。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可谓诸侯争霸。国企、民企、外企,都运作于中。不但传统的建筑企业在盖房子。电力公司、煤炭公司、粮食公司,水利公司、化工公司、外贸公司、远洋公司、飞机制造公司,都成立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些企业,有天然的、巨大的融资能力,而且融资成本极低。“暗赝”醣的频出,就是明证。所有这些企业,自觉不自觉间,结成了某种联盟,任何降温房地产的举措,不管出自什么权威部门,都会遭到有效的抵抗。这已经被十数年来的博弈所证明。有人说,地价不决定房价,这有道理。只要有人买。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面对铺天盖地宣传的“刚性需求”,即要结婚的人,总要有新房。可是这些年轻人根本买不起一个大房子,起码在北京、上海,很难,实际上。这是几个家庭,几代人动用多年储蓄的结果。如果靠刚性需求,房地产价格不可能一路高歌。背后存在一个实力强大的购买阶层。这个阶层,就是富裕人群。各种富豪排行榜,“煤老板”,“温州商人”,经济发展,确实造就了一批超级富豪。可是这毕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拉动全国房价。而真正有实力拉动房价的,是部分行业的高收入群体。

中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以及阶层收入差距,近十年来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部分行业,利用垄断地位,获得大量利益,却没有集中于国家财政,而是变成了各种名目的内部福利,包括住房,这是高房价的最大推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刚性需求”,也不存在居民的钱太多来推高房价,今年房地产市场能够迅速繁荣或量价齐涨是因为这些人过度地使用具有公共性质的商业银行体系,通过银行体系的高杠杆在炒作国内住房。如果说,这些住房炒作者不能够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今年房地产市场要出现这种所谓的繁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

易宪容说,2008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救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尽管在2008年中国经济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危机,中国经济也没有出现危机。但是,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比美国更为强劲的救市政策,而这些救市政策是对房地产市场强势的全面优惠政策,特别是全世界最为优惠的信贷优惠政策,让中国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降到比美国还要低的水平。仅这一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政策就足以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推高。还有,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商业银行。2009年并非国内银行业大丰收的一年。因为信贷政策的转移机制,巨大的利益转移到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手上了。这种以牺牲存款人利益及商业银行利益的信贷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从最近的一些信息来看,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其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恢复到现有规定将是2010年基本态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优惠利率政策从特别应急政策恢复到常态。

十多年前开始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房改配套的政策,还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最初经济适用房很红火,因为地价便宜,优惠多多,地段也好,开发商有钱可赚,后来无利可图。开发商热情就慢慢降温了。北京市今年几块经济适用房的地块拍卖,几无开发商响应。经济适用房最大的弊端是,所有的政府部门加起来,都难以根除申请者的信息造假以及其后的牟利,而且为一些部门自留了很大的寻租空间。

商品房,只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说法。住房不单是商品,还是资产,是可以像金融资产一样炒作的对象。这也是理解房价不可忽视的方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王福重主任认为,现在实在是已到了非得以公平促发展不可的时候。房地产有无泡沫?何时破裂?都不是真问题。我们必须着手的任务是:改革财政体制,让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利益链条中脱身;打破垄断,遏制过高收入阶层的不合理形成;打击腐败;允许现有的存量房屋上市交易,扩大有效供给;大力从速建设廉租房,减少经济适用房。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拥有房产,但是,人人都应享有居住权,这是政府的责任。

王福重认为,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事件,不过冰山一角。结果就是,住经济适用房的人,不是最初政策指向的“夹心层”(不太穷,但又买不起商品房),而是高收入阶层。其实,夹心层,不是政府最需要关心的,廉租房,才是政府唯一应有作为的领域,因为关乎最穷的人。廉租房没有产权。不能出售获益,可以有效打击经济适用房的猫腻。但是,直到现在,有关部门对建造廉租房积极性不高。道理很简单:没有利益空间,比不了经济适用房。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为0.25%,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为5.3%,而且美国对借款人采取利率差异化,即不同信用者其贷款利率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优级信用者,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是5%,那么次级信用者的住房按揭贷款利

率就可能达到9%(一般加权相差4%)。这种对借款人利率的差异性不仅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可以将一些风险过高的住房投资者及消费者排排斥在市场之外。但是,在中国,其基准利率(比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31%)比美國要高,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为4.158%,而且借款人利率完全一样没有差异化。这里有什么问题呢?可以看到,美国的基准利率低,但个人按揭贷款利率要比中国的高,而中国基准利率比美国要高,但其个人按揭贷款利率要比美国低。

易宪容预计未来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权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这方面不仅体现在如何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的力度,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9000亿元的投入,而且在于如何抑制房地产市场炒作过度。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过快的原因,根本就在于住房投资比重过高,少数人住房持有量过高。而且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住房的税收政策出了问题。纵观全世界所有的有房地产市场的国家,哪一个国家的住房投资不征税?只有中国例外。另一方面是住房的信贷政策,投资住房可以享受优惠信贷政策,这岂不是让全国其他人来补贴这些投资者?因此,要保证房地产成为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这个十七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在近期内会被落实在政策内。二是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不出现泡沫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通过房地产市场促进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建立和谐社会。

地方政府也是房地产业的相关者。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收入十分有限。来自土地一级的收入,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房企在向地方政府“地王”帽。除了开发房地产,离不开地方支持外,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费,如营业税、契税等,都是地方政府可以调节的。

有学者比较了世界多个城市的房价,发现房地产价格是有周期性的。有统计学者计算过,上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的房屋价格,变化并不大。可是,必须指出,多数商品或者资产的价格,都有周期性,即回归的特征。

回归经济 篇12

1 分析工具

1.1 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存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变量之间的具体变动关系模型化,即建立反映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函数方程式,并据此进行估计和推算。按照涉及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的个数多于1个的回归分析称多元回归分析,其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

1.2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又称为主分量分析,是利用降维思想将多个(p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转化为较少个数(q个)且完全无关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并用综合变量来解释多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图2所示。

通常是将原来的p个变量作线性组合,生成新的综合变量。经典的做法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变量)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的贡献率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的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直至第p个主成分。

2 实例应用

以2009年全国火灾形势为例,按照图1的步骤,对火灾与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于火灾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已在引言中予以分析,故直接从第二个步骤开始。

2.1 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火灾与社会经济环境是两个涵义较为广泛的范畴,要合理地构建数理分析模型,首先要合理地选择用以表征这二者的变量指标。

2.1.1 表征火灾的变量

全国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普遍采用“四项指标”衡量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火灾发生及危害后果的情况,即: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在此先用SPSS软件对这4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SPSS的相关分析功能被集中在Statistics菜单的Correlate子菜单中,一般包括Bivariate、Partial和Distances三个过程,其中Bivariate过程最为常用。将2009年度全国火灾4项指标值输入SPSS数据库中,选择Analyze→Correlate→Bivariat,进入“Bivariat”对话框(如图3所示),点击“OK”键,即输出4个变量指标的相关关系表(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经双尾检验,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这4项指标的相关性很强。由于不同省市的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等参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这3项指标存在较大不同,故在此选用直接经济损失Y反映不同省市的火灾形势,并确定其为因变量。

2.1.2 表征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量

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范畴,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等,这些方面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系统。在选取表征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量时,考虑到应体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由于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应在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标的全面性,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等,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要全面反映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二是指标的代表性,指标本身有着强烈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三是指标的简洁性,所选指标要尽量精炼、实用,应在全面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综合性、独立性较强的若干项指标;四是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反映居民对社会经济环境满意度方面的内容要借助居民的自我感受(主观指标)来评估,但主观指标不稳定、易变化、具有相对性,无准确度量的标准,且实际中不容易得到,只能考虑用其他客观指标来代替,以保证整个体系既切实可行,又操作简便。鉴于此,选择以下6个变量表征社会经济环境,并作为回归分析的自变量:综合发展指标X1,亿元;人口数量指标X2,为总人口数,万人;人口素质指标X3,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数,万人;社会稳定指标X4,为就业人口数,万人;居住质量指标X5,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m2;劳动水平指标X6,为劳动报酬,亿元。

2.2 建立模型及数理分析

2.2.1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查询到2009年社会经济环境6项指标(X1, X1, …, X6)的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用Excel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分别作出每个自变量(Xi, i=1,2,…, 6)与因变量(Y)的散点图,见图5~图10所示。

2.2.2 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分析图5~图10可以看出,自变量(即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与因变量(直接经济损失)的关系总体上是线性的,且因量随自变量的增长而增长,确定其相互依存关系后,接下来按照SPSS相关分析步骤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根据输出结果可得自变量之间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

2.2.3 主成分分析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自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度很高,为避免共线性干扰,应先利用SPSS对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互相独立的变量,产生的新变量较原始变量个数少,且能包含原始数据的大部份信息,这些新变量也就是所谓的主成分。经过计算可知,综合变量F1和F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801%>80%,因此可确定m=2,即提取2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6个变量,表达式分别为式(1)、式(2)。

F1=0.938X1+0.918X2+0.926X3+0.908X4+0.398X5+0.969X6 (1)

F2=0.176X1-0.314X2-0.027X3-0.295X4+0.886X5+0.065X6 (2)

根据式(1)和式(2)可看出,F1主要反映经济与人口因素,F2主要反映居住质量因素。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检验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表1的数据转化为新的综合自变量数据,如表3所示。

利用MATLAB软件对两个新的综合变量进行二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回归方程见式(3)。

Y=0.459 2F1+1.299 6F2+602.704 3 (3)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计算式(3)中的检验统计量:R=0.633 6>;R0.01(n-2)=0.456;F=24.206 3>F0.01(m,n-m-1)=5.42;p=0.000 0<0.01。 所以,式(3)描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显著。

(2)回归系数的残差检验。

残差是指实际观察值与回归估计值的差,即:undefined。残差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周期性或其他干扰,以解决实际操作中因偶然因素干扰导致的数据不可靠问题,其中的异常数据是指与其他数据产生的条件有明显不同的数据,会导致其残差异常增大。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剔除,用剩余数据重新建立回归方程,以提高回归模型的质量。残差分析结果见图11所示。

从图11可看出,第9个点和第11个点数据异常,将其去掉重新回归,得到新回归方程见式(4)。

Y=0.413 2F1+1.117 7F2+831.977 5 (4)

算得,R=0.743 7,F=37.712 1,检验统计量R、F显著增大,即结果显著改进,回归效果更好。

(3)回归方程拟合。

从式(4)可以看出,F1和F2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其取值越大,火灾的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就越大,将F1和F2与原变量的换算关系式带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因变量与原变量的回归方程,如式(5)所示。

利用MATLAB将回归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作比较,见图12所示。从图12可以看出,该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3 结 论

笔者借助Excel、SPSS和MATLAB等数学应用软件,分析选用的火灾发生及危害指标和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两方面的数量关系,通过画散点图、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最后的回归分析建立起火灾发生及危害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数学模型,得到如下结论。

(1)目前广泛采用的火灾4项指标相关性很强,信息重复很多,不适合同时说明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火灾形势,只需选择直接经济损失来表示火灾的发生及危害。

(2)社会经济环境6项指标的相关性较强,为避免自变量之间共线性的干扰,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其转化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综合变量。其中,综合反映经济与人口因素影响的第一主成分对火灾的影响最大,占75%。

参考文献

[1]谢宇.回归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华.MATLAB电子仿真与应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公安部消防局.火灾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5]崔蔚,杨立中.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发生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5):690-693.

【回归经济】推荐阅读:

理性回归07-18

立足回归05-14

回归算法05-15

回归方法05-24

回归真实05-26

回归05-30

回归检验06-06

回归简约06-20

本色回归06-25

稳健回归07-28

上一篇:名师简介下一篇:共建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