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

2024-07-18

理性回归(共12篇)

理性回归 篇1

房价涨跌不定, 并非中国特色, 而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经的现实存在。

以美国为例, 上世纪80年代后, 房地产重新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教育支出连年增长, 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从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产, 因为房价上涨, 物产税就可以高征, 所征款项支持了地方教育的资金。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 美国房地产繁荣让很多美国民众受益, 尽管这种繁荣被称为“非理性繁荣”。

纵观全球的这种“非理性繁荣”, 由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金融发达, 房价上升使得整个市场变成参与者的金库, 反而促使参与房地产市场的人做出非常理性的选择, 因为市场中无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 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 都能从中获利。

接受利益的推动, 这是“理性的人”的表现;谁都知道, 这是传统经济学的经典假设。在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看来, 所有的繁荣都是“非理性”的, 他甚至将非理性繁荣演绎为一门经济学。

然而, 危机迟早会爆发。从这个角度来看, 理性才是真正的康庄大道。中国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有它的原因, 但原因不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的定性标准。商品住宅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 首先具有的功能是供人居住, 其次才是它的投资属性。

且不论中国的土地政策,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如何推进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单单从过往的有关房地产的政策来看, 由于没有清晰界定住房的消费与投资的区别, 也因为没有向中低收入人群及时供应廉租房等保障房, 遂使住房成了紧俏商品, 进而使住房在很大程度上不得已成了投资、投机的利器, 而银行贷款的金融杠杆, 又放大了住房投资的赚钱效应, 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催生了房地产泡沫。

这是房地产市场乱相的成因, 是过于放任住房投资的市场结果之一。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以及参考国际住房保障的经验, 我国的住房性质界定应当回到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上, 而不能强调投机品或投资品的特性, 更不应作为支柱产业。最近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 也是整个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

5月31日-6月6日期间, 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 有21个城市的成交面积环比下跌, 其中贵阳跌幅最大, 达57.8%, 广州、武汉、北京及成都的跌幅也都超过20%。降价是走向理性的第一步, 但只有降价远远不够, 需要规则的明晰化、制度化、法治化, 且以大众的福祉为依归。

如果放任泡沫膨胀,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以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与房价的差距远大于发达国家而言, 房价与竟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肩, 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可中国产业政策的配套和金融投资渠道总体上来讲过于单调, 房地产市场又能吸引到较多的社会资源资金, 让房地产行业如何不成为暴利产业呢?

今天, 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房价, 甚至让收入颇丰的“白领阶层”也望而生畏, 面临“住房难”的普通百姓对过高的房价不满也就再自然不过了。需要指出的是, 百姓的理性消费和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 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非理性消费会助推房价上涨;而理性的消费则来自对市场稳定的预期。这种稳定的预期首先就要求制度的稳定。

譬如重庆的公共廉租房所表明的, 当房地产业是一项攸关中低收入阶层的重要的社会福利时, 才能构建出良性运行的经济生产体系。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相关政策、法制的确立以及经济理念的灌输, 使房地产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能够回到理性上, 向可持续、均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前进。

理性回归 篇2

RFID这一并不算新的技术几年前一度被炒得火热,不同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业都在探讨RFID对经济发展、企业运作、社会文化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技术、标准、价格这三道门槛难以跨越,RFID的应用推广受到极大阻碍,人们对RFID的关注度和期望值逐渐下降.

作 者:江宏  作者单位: 刊 名:物流技术与应用 英文刊名:LOGISTICS & MATERIAL HANDLING 年,卷(期): 13(5) 分类号: 关键词: 

理性的回归 篇3

[关键词] 形象?元素?美感?形式

作为一个“自然人”,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而丰富的素材,可谓创作离不开生活。谈到“自然”一词,其实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涵义,其中蕴涵了所有事物的本体,在自然界众多的物质中,都有着天然形成的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些可称作为第一自然;而通过人为创造的物品被叫做第二自然。设计要为人类服务,为生活增添色彩,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设计本身必然吸纳自然界的营养元素,使心灵与之共鸣。

装饰造型设计课程是设计学科的基础性课程之一,通过该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装饰美的规律有所认识并学会发现美,善于用装饰的方法去观察世界,掌握装饰造型的基本手段和观察方法。具体的教学环节有:1.写生——到大自然中去搜集素材,画速写,通过写生的方式培养感受并发现美,捕捉灵感从而提高敏锐的观察力。2.提炼——对素材进行筛选并进行加工处理,注重装饰造型语言元素和形式技法的研究,结合自身的感受和审美取向进行设计表现。3.绘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并尊重学生的原创思路,做到耐心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鼓励技法的创新和标新立异,同时学生应熟悉并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前提下,解放思想,突破创新,使画面别有韵味并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该项课程在题材方面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综合四个方面。由于人物本身形态变化微妙,结构组成也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对人物进行装饰变化时,既要使形象造型典型完整,同时又要使黑白灰、点线面等形式要素得到合理的设计安排,使之产生视觉美感。因此,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形象的特点并进行大胆的夸张取舍,强化个人的心理感受,调整好构图与造型、形式与表现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应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搜集素材

创作素材可以从写生、照片、影像、名画等多方面获得。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但考前的应试训练往往要求形象造型准确,结构清楚,并且强调对光影和量感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尽管训练了学生们准确造形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结果必然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学生独特的创造力以及不同感受力的发掘和表现。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的具象和细节的真实上,面对描绘的对象很容易减弱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因此,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事实证明,感性的生动要靠理性的回归才能产生好的立意构思并为作品增添魅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最初的设计和经营画面阶段的要求是:力求脱开对实物的依赖,增强主观意识,减弱光影和体积的表现,更加注重对整体特征的捕捉和对形象内在构成诸元素的表现和理解,加深并强化最初的印象,主张“变化”和元素的表达,让感觉回归心灵,回归理性。

二、提炼写实

自然界中的景物庞杂丰富,千奇百怪,但不一定都适合入画。由“自然形”到“艺术形”需要一个再提炼的过程,艺术作品正是艺术家用某种强化了的特定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人与人因感觉不同则感悟就不同,作为精神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个体的多方面差异将使作品风格大为不同。

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说:“人们不要只画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而必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可见,与写实性的绘画相比,装饰变形则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形式和技法的探索上也更加灵活自由;另外,形象的局部夸张和布局安排应更加注重整体形式感的需要,其技法的采用也要协调配套,对这些因素都需统筹并进行综合考虑。

“夸张和想象是艺术的一对翅膀”。紧紧抓住对象典型的结构和形体特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特征(包括形态、动态或色彩等)进行夸张变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构成法则,使形象升华为“装饰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1.删繁就简:选取并抓住对象的某些典型特征并大胆舍去不必要的繁琐细节。

2.主次分明:抓住主线并强调表现对象的动态,使主题鲜明突出,以获得独特的意境,提升形式美感。

3.言简意赅:将表现形象的特征进行平面化、规整化处理,将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元素加以夸张,强化某种抽象符号以保留意味,使形象简洁明快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具体做法:

1.追求并强化自我感受,按照整体印象去表现一个主题。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形象主要的特点和合作者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使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2.结合技法运用,抓住“视”错觉并有意识地进行夸张,因为某些错觉还带有灵感特征并且具有与众不同的亮点。

3.将素材进行切割后重新拼接,使形象独特,打破常规或者改变固有视角,使创作思路得到突破和提升。

三、强化语言

为了增强装饰效果和文化内涵,“添加”是在传统纹样创作中常用的方法,即在一个纹样上添加其他的纹样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强化形式语言以增加美感。这种方法至今仍被沿用,其表现形式有三个方面:

1.联想添加:针对题材内容和形式表现发挥联想,延伸其内涵和象征意义。

2.谐音添加:吉祥纹样中有许多体现传统观念的美好颂词,借“音”添加,寓意丰富。

3.元素添加:装饰性体现在“非现实”方面,不同的表现技法、点线面的分布安排以及构成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增强形式美感。

在设计中,可以把点、线、面视为装饰表现的形式基础,这些经过提炼的元素可以收到很好的视觉效果。运用形式语言:点的大小和形状;线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面的方圆大小、位置的布局以及相互的关系。掌握并学会以点线面的方式来观察和表现对象,以加强装饰语言的表现力。

装饰的本质是表现美感。平面装饰造型课程就是研究形式规律和视觉美感。在练习中,尤其是在选择形象构思时,应该多从构成画面的视觉形式方面给予考虑。譬如:形与形的重复和变化、透叠与交错、形与形的对比与呼应;点线面的分布与安排、黑白灰的对比与协调、节奏与比例、色块的穿插与呼应,还有构图的均衡与协调等,这些因素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效果。所以,无论是传递理念、表达思想、宣泄情感、还是展示形象,都是视觉艺术的形式语言需要探究的重要内容。

四、提倡创新

回顾我国装饰艺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表现装饰美感方面,每个朝代或时期都创造了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和装饰形式。装饰造型课程注重对形式规律和美感共性的研究,同时也希望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一般形式规律的同时,注意挖掘个性的独特感受,努力做到借鉴传统,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更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能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并使作品具备富有新意的表现风格。

装饰艺术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伴随时代的发展,对装饰艺术课程的探索也将更加完善并富有活力。教学相长,探索并研究更多的表现形式,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和更全面的视野进行艺术教育并研究装饰,无疑具有实践性的引领作用。

课题练习:黑白表现

回归理性增速放缓 篇4

通过对两家数据的观察发现,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业将回归理性, 发展增速将逐步放缓。

当市场回归理性, 企业就必须有所改变, 否则将无法缓着陆。

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头之一的腾讯已经率先转型, 虽然说这个转型是以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刘成敏的“退出”开始的, 但从腾讯的转型不难看出, 2013年移动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一, 通信工具将更加社交化。从外界声音来看, 腾讯手机QQ与微信的功能似乎有些重合, 于是腾讯将其换至社交网络事业群, 其社交属性将被极大增加。

二, 游戏将成为第一个打通终端的细分行业。作为2012年畅销游戏之一的《神仙道》, 其已经开发了PC网页版和移动版两种不同的版本。腾讯此次更是将手机游戏的对外合作部门调至了互动娱乐事业群, 后者掌管其PC端产品。

三, 大公司移动互联网战略偏重平台化。在2012年通信展上, 腾讯将浏览器、安全和游戏作为移动端三大推广重点, 而此次调整后的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将聚焦在浏览器、安全、搜索、应用平台等平台型业务。

四, PC端迁移动端该结束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 大多数应用仍然是将PC端现有的软件“移动化”, 而并非针对移动端的特性开发。但是, 随着大公司的推动, 这种发展趋势或将在2013年宣告终结, 未来将有大量新型移动应用上市。

可以想象,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重组和产业格局调整的阶段, 身处其中的操作系统厂商、应用商店厂商、终端厂商、应用开发者、投资者、观察者都将以理性的思考重新审视这个多变的市场。

避免盲目炒新股,回归理性投资 篇5

在营业部日常的投资者教育当中,投资者普遍反映炒新股亏损严重,尤其是在2011年。根据数据统计,2010年初到今年2月底,深市583只新股已有497只跌破首日收盘价,34只首日收盘涨幅超过100%的新股中,已有33只跌破首日收盘价,平均跌幅23.15%,最大跌幅达64.4%,炒得越高,跌得越狠。此外,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且大都亏损,其中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60.75%。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形成了新股发行高价格、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不少投资者偏信“新股不败”神话,盲目跟风炒作,形成了所谓的“新股热”。新股炒作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个特有的现象,是由于新股上市当天无涨跌停限制,加之没有前期套牢抛盘的影响,因此新股频频成为一部分游资和机构炒作的对象。

新股炒作是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新股市盈率向市场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回归是必然的,高位接手的中小投资者绝大多数会被“套牢”,成为这场“游戏”的最终受害者。进行高度投机型的炒作,是部分游资或机构炒作新股的惯用手法。新股上市首日,游资和机构在集合竞价阶段通过高价申报和虚假申报影响开盘价,或以明显高于虚拟成交价的价格巨量申报买入导致新股高开;在连续竞价阶段大笔申报、高价申报、连续申报和撤销申报拉抬股价。

针对这一新股炒作手法,营业部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我们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和学习,使投资者对新股上市首日出现异常波动情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可以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的规定有了详尽的了解,也使其充分认识到炒作新股的风险。

游资和机构“炒新”,自己也会亏钱,同时也将中小散户带入泥潭。可见,无论是非理性追涨的散户还是经验丰富的游资和机构,“炒新”都得不偿失。“炒新”不仅不能实现投资者盈利的初衷,还将引发“多输”的严重后果。新股炒作的现象长期以来不仅扭曲价格形成机制,阻碍了资本市场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还直接危害到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过度炒新,不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影响市场合理资源配置,使参与者伤痕累累,而且影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危害股市的健康,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投资者教育工作中,营业部向投资者阐述了过度炒作新股对于市场健康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危害:第一,恶炒股价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股票价格虚高,市值充水,大大偏离了个股本身的价值区间,给盲目追高者带来巨大风险,甚至陷入深套,难以解脱。第二,消耗市场资金,恶炒新股带来追捧,吸引资金大量投入,并影响和助长持有其他新股的投资者不合理预期,带动连锁反应,在资金流动性驱动的股票市场中,使得大量资金消耗在追逐短期热点的暴炒上,对市场稳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耗。第三,扰乱大盘,恶炒新股,早期必然出现较大利润空间的假象,容易给投资者形成急功近利之心态,并由此过分助长股民短线投机气氛,孕育了个股的非理性风险,容易形成大盘暂时性失血,造成大盘失稳,影响大盘的正常走向。第四,恶化股市,健康的股市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理性的操作,“恶炒”盛行,必然会置规则和理性不顾,如此做法大大降低市场效率,严重干扰了市场运行,恶化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第五,打击投资者信心,股票也好,股市也罢,没有投资者的信心支持,发展就无从谈起,而恶炒新股必然直接伤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扭曲投资者正常的投资预期,结果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

健康的市场不仅需要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更需要理性的市场参与者。鉴于对过度“炒新”危害的认识,培养理性的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投资者教育中,为了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观念,营业部开展了以“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主题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讲述了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看估值和市场流动性两点,使投资者认识到高估值和高价格股票所隐藏的风险;同时我们还就“郭树清主席谈罕见投资价值”为主题进行了投资者教育活动,使投资者认识到以沪深300为主的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像这样类似的投资者教育我们还会继续开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投资者投资理念回归理性,避免盲目炒作新股,回归理性投资。

楠木市场回归理性 篇6

说到楠木,人们大都会毫不犹豫地联想到这个称谓—“皇木金丝楠”。自古以来,楠木就受到皇家和民间的崇尚。近年来,金丝楠也备受追捧,一度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一件金丝楠木家具要价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一只笔筒也要上百万元。这使得金丝楠脱离了本真,远离了它在市场上应有的位置,以至于几年下来,随着人们对其认识越来越理性,金丝楠的价格也逐渐回落。

楠木热度被点燃

楠木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树种。在我国长江和黄河沿线都有分布。其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它材径粗大,通直,不像别的木头多枝多杈,七扭八歪。它加工性能良好,软硬适中,能雕刻,能承重。它的色泽沉郁,不像杉木、松木等轻飘,更重要的是它生长在华夏大地,人们可就地取材,方便至极。

楠木虽然一直被使用,但其被授皇封则在明代。那时,由于紫禁城建设的需要,明代曾三次对楠木进行大规模开采。《明史·宋礼传》记载:朝廷以之为瑞,而赐楠木“神木”之名。神木被运到北京,有一部分因其粗大,皇家特别珍惜,留做栋梁之材,保存下来。清代倒台后,民国继续保存。后来虽然历经军阀混战,楠木还有所保留。直至解放后,北京钢琴厂出口的钢琴,还曾使用这些木材制作。而现在的古典家具市场,随处可见楠木的影子,尤其是金丝楠木备受青睐。自楠木的热度被点燃后,人们也有了各个层面不同的追求。

金丝楠最受欢迎

楠木中有金丝楠(在日光下可见道道细如毫发的金丝闪耀,产自长江流域)、豆瓣楠(也叫斗柏楠,有像缎子一样的光斑,密者可形成瘿木状)、香楠(即极香之楠,常做书帖木皮及书柜)、龙胆楠(亦称紫楠,色较深暗,质硬,多为福建广东产)之分。

其中,金丝楠最受欢迎,以致于它被很多人认为是楠木的代名词。金丝楠木纹细腻,有着金丝一样的纹理,在强光照射下更为明显。若移步换影,纹理更是变幻莫测,如水波纹、虎皮纹、凤尾纹等。其价格也是随着纹理的不同而落差极大。能够有以上纹理的金丝楠木必硕大无比,因为任何一棵楠木,直径至少需在1.5米以上,开料后才可能出现一部分纹理。若想得到漂亮纹理,对直径及高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自明代始,朝廷就设置了金丝楠的采办机构,将金丝楠列为修建紫禁城和皇帝陵寝最重要的木材。

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选材标准,整块木头上金丝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方为金丝楠。如果含金丝量低于这个标准就不能叫金丝楠。一棵树木上,有的地方有金丝,有的地方无金丝,有金丝的才称金丝楠,无金丝的就称为亚楠。尤其清代乾隆年间,采伐楠木必以有金丝的为主,这缘于乾隆皇帝本人对金丝楠的偏爱。故此,现在很多人将楠木当作金丝楠,甚至有个别企业将所经营的楠木全部以金丝楠的价格出售,以牟取更大的商业利润。

金丝楠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新料,颜色淡,木性不稳定;第二类是老料,即上了年份的木料,如拆房老料。这类木材颜色内敛,木性稳定,但出材率低;第三类是阴沉金丝楠,颜色以黄绿为主,因为经过碳化,木性高度稳定,大料多,还经常携带化石成分,其集天地之精华,被称为金丝楠中的贵族。

楠木成长期需成百年甚至上千年。金丝楠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地区,以四川金丝楠材质为最佳。其着漆性能良好,是大漆家具最好的材质。尽管故宫各殿都有黄花梨、紫檀家具陈设,但太和殿贴金所制的镂空透雕龙纹金丝楠宝座和屏风从没有更换过,这也意味着皇帝的重视,传统的不可撼动。有专家考证认为,楠木作为皇家用材应从元代开始,因为元大都内有用楠木建造的宫殿和家具。明清两代,楠木像黄花梨紫檀一样被大量采伐。清中期以后,楠木大料很难获得,道光四年下旨称:“楠木亦难得大料,累次严催,逾期未获,势必徒延时日,致滋迟误,自属实在情形……如果现在已获起运各件,足敷应用,即可将该省未获之柏木、楠木,停其采办。”可想而知,由于明清两代的过度开采,楠木尚且如此,有漂亮纹理的金丝楠就更难得到了。

价格逐渐回落

自2011年始,金丝楠价格一度被推至史上最高点,金丝楠家具也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某个要价上亿元的金丝楠展馆,消费者若不提前一个月预约,就不得见面。牵一发而动千军,整个楠木市场呈现出一片沸腾之象。人人争买金丝楠家具,楠木原木也被争相藏之。凡是走访红木家具市场的消费者,都忍不住想去看看金丝楠家具,尽管自己并未想买。甚至一直备受推崇的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面对金丝楠也势头渐微。

起初,人们可能只是想挖掘楠木本身的价值,但市场往往美誉过度,直至扭曲。由于被投机者伺机炒作,使金丝楠脱离了原本稳定的市场位置。

什么东西若被炒过了头,终将面临跌落的一天。因为,它终将回归理性。2014年初,楠木市场渐渐清冷,2015年,楠木市场逐渐跌入谷底,一场躁动的炒作突然冷静下来。任何木材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历史上楠木有着过多的美誉,恰恰成为投机者炒作的成因。

决定一件家具价值高下的因素主要不是材质,而是其历史性、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等。然而在当下的市场上,木质的珍贵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商业价值。世间万物,各有所值,不同的木材,均能物尽其用,显其优势。就收藏或使用而言,楠木同其他名贵硬木一样,都有不同的欣赏及使用价值。重材质而不唯材质,重美誉度而不唯美誉,才是真正爱“木”爱“材”之举,才是收藏者正确的选择。

让奥数教育回归理性 篇7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 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 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2015 年7 月4 日至16 日, 第56 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泰国清迈举行, 美国获冠军, 中国和韩国分获第二和第三名。

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数学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崛起, 形成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参赛选手队伍和规模最大的赛事活动。并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崭露头角, 屡创佳绩, 连续19 届获得总分第一。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 促进了他们数学素质的提高。通过竞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未来的数学人才, 成为“开创新世纪的数学文化”的希望。

然而, 就数学奥林匹克, 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对奥数教育持肯定和提倡的态度, 另一种则是对奥数的非议、批判和围剿,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万恶的奥数”这样的口号。实际上, 在这个问题上, 简单地支持和反对都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 将奥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是错误的。多年来,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 各种奥数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奥数成绩成了某些家长择校的借口和想方设法挤进名校的敲门砖, 不少学生学习奥数的动机不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而是为了给升学录取增加筹码。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奥数教育的本质, 失去了奥数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的作用, 挫伤了广大中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取消奥数教育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 也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特别是尖端技术知识的优秀人才, 数学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事实上,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奥数教育, 积极参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2010 年,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见美国奥数获奖学生, 鼓励表彰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本届国际奥数竞赛中, 美国队通过不懈努力, 终于在时隔21 年后超越了不可战胜的中国队, 重获总分第一。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德国等, 在历届奥数竞赛中都成绩不俗, 国外不少著名大学还将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成绩作为选拔录取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从世界范围看, 许多奥数竞赛的优秀选手, 日后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 华裔美国数学家陶哲轩、越南裔法国数学家吴宝珠, 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奖后, 先后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这一事实就说明了奥数的开发智力与成才创新的关系。

除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外, 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活动还有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几个学科, 并称五学科竞赛, 它们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和发现杰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 后者只在高中阶段进行, 影响不及奥数大。在这些学科的竞赛活动中, 也存在着准确定位, 防止功利化和庸俗化的现象产生。

蛇年收藏市场现理性回归 篇8

邮币:红色题材继续升温

邮票和钱币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收藏品种, 但蛇年邮票和流通纪念币都上演了过山车行情。今年1月5日发行的蛇年邮票, 从最高时的390元最低回落到255元, 最新价显示为263元。无独有偶, 央行发行的1元蛇年流通币也是先从12元跌到8元, 如今又拉升到了10.5元。

著名邮币卡评论家宝木指出, 中国邮政对今年邮票发行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政策, 而央行对纪念币发行也一贯严谨, 这都为今年的市场行情好转提供了政策支持。

重庆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刘杰表示, 今年新邮中有“毛泽东诞生120周年”、“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等重大题材, 红色题材将会受到市场追捧。上海市场人士润土认为, 不排除央行今年出台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政策, 加上央行首轮生肖纪念流通币即将出齐, 蛇年钱币市场有望注入活力。

书画:可抄底地方大家

莫言书法曾在去年12月每平尺拍出10.25万元, 堪比启功。但如今热潮已逐渐退去, 今年1月北京的两场拍卖会上, 莫言的两件书法宣布流标, 其中1件左手书法起价为2000元也无人问津。业内人士称, 作为文学巨匠, 莫言的成就世人公认, 但其书法水平不能与专业书法家相媲美, 此前是被市场拔高炒作, 提前透支未来空间, 回落是自然的。

对于今年书画市场的走势, 《中国收藏》杂志主编陈念认为, 中国书画市场应该是各种收藏门类中表现最为稳健的一个板块。大家力作、名家精品仍会是各路藏家力捧的对象, 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师的精心之作、稀有之作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重庆华夏文物拍卖公司总经理夏真发则认为, 地方大家的作品值得关注, 如川渝画家苏葆桢、冯建吴、晏济元等, 广东岭南画派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等, 陕西长安画派方济众、黄胄、徐庶之等。与全国一线大名头画家相比, 这些地方大家已故, 艺术成就盖棺论定, 且市场价值仍处于洼地, 真伪容易识别, 作品在当地属于“硬通货”, 未来成长空间依然看好, 可逢低吸纳。

油画:中低价位将受欢迎

今年1月, 在纽约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会上, 中国当代油画四大天王之一的张晓刚2件版画, 2006年作《血缘系列-男孩》、《血缘系列-女孩》分别以1.535万美元和1.7268万美元成交。

重庆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指出, 当代油画天价成交场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消失, 中低价位的作品更受欢迎。某些当代艺术家有过度资金炒作迹象,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市场资金面偏紧等, 还将继续市场价值回归, 但正是可逢低吸纳甚至捡漏精品的好时机。唐肇新表示, 对于油画投资, 收藏者不妨去关注早期经典油画大家, 如旅法画家常玉、法籍画家朱德群等, 他们的画价呈稳步上涨趋势, 也可关注各地美院师生建国初或文革时期创作的油画, 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精品, 其价值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

瓷杂:看好易变现高端品种

对于瓷器收藏, 重庆市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唐健认为, 如文房类的官窑瓷器、明代早期青花精品等可关注, 它们会保持稳定且良好的市场表现。而民窑精品由于价格相对便宜, 且不易造假、好变现, 也被看好。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郝晋珠指出, 由于存量资源的日益减少和高古玉造假猖獗, 人们收藏消费需求变化, 以材料优质和工艺高档取胜的现代玉器艺术品也可以收藏。

在理性回归中调整转型 篇9

在持续多年的建筑大潮中,建筑房地产业的人才市场也出现了火爆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的巨额基建投资以及货币宽松政策,使建筑房地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才需求一路暴涨,中高端人才一才难求、应届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2011年底至2012年初,建筑房地产业的火爆局面已经不再,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急刹车中快速降温,对人才的需求也随势而落。随着今年5月份开始的两次加息及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执行,建筑房地产业才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一线城市人才需求出现缓慢增长,二线城市略好于一线。建筑英才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人才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长15%,二线表现好于一线,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尽管开始回暖,但建筑房地产业不会再出现几年前的非理性情况已经是行内的共识。在这种大趋势下,建筑房地产企业能否成功理性转型成为下一个竞争的焦点,满足城市人们生活需要的综合开发、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的出现,更注重人文及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等等,将会把建筑房地产业推向一个理性竞争的高度。建筑人才所面临的也是一种转型,能够紧跟时代脉搏的、创新性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将会成为引领下一个时代的人才。

信息技术教育呼唤理性回归 篇10

一、回归生活世界在问题活动中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 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才能彰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将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而不复存在。

中小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 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 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 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 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 中小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 另一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中小学生在参与课程 (尤其是地本、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建设与开发活动中, 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 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 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 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值信息, 并在信息扩展与增值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回归社会活动在交流交往中培养信息素养

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群体、社区、社会。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 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化。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中小学生是归属于一定社会群体的, 其个体与他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互动性。学生在实际交流交往活动中, 建立了个体与群体、单向与多向、直接与间接、纵向与横向、跨时空与跨文化等多元交流交往。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 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 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 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 (团) 体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三、回归文化视野在信息文化建构中培养信息素养

回归理性 呼唤法律 篇11

事情已经很清楚,这场没有硝烟,但处处刀光剑影的互联网恶战最终没有胜利者。消费者、卷入其中的企业以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因此而受到深深的伤害。

这样的恶战严重地伤害了正在成长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进而打击了人们对中国新兴企业家群体的信心。应该说,互联网集中了中国最具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他们年轻,普遍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广阔的视野。从产业、从经济、乃至从社会的角度,人们对这些企业家寄予厚望。

但是,从3721的流氓软件,到百度人为操纵搜索排名,以及杀毒软件企业之间的恩恩怨怨,互联网企业家已经给公众留下了不佳的印象。此次腾讯、360发展“超限战”,更是变本加厉。

这些面临信誉危机的企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了。希望当事企业、互联网行业和整个社会,回归理性,在法律和商业伦理的范畴解决纠纷。

在这场网络战争里,消费者的利益被当事者作为高高举起的旗帜。但是,被高高举起的消费者利益的盾牌之下,实质还是对市场和商业利益的切分。当事的互联网企业,应当深刻反省自己的经营策略。应当说,在中国,我们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路途上,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商业伦理。相反,种种扭曲的心态支配着企业家,比如把商业竞争当做你死我活的战争看待,还有扭曲的竞争策略也盛行于商业世界。

事情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拥有强大用户平台的腾讯进军杀毒软件市场,这一举措威胁了以杀毒软件为业务发展平台的360的核心利益。于是360祭起一贯的法宝,开发了针对性极强的扣扣保镖反击腾讯。腾讯被扣扣保镖利用好友列表传播的超几何增长的前景震骇,断然停止在360的电脑上运行QQ。

其实,几乎类似的情况在1997年也发生在微软和浏览器navigator的开发者网景公司(Netscape)之间。当时,如日中天的微软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统的巨大平台优势,在文字处理软件、商用财务软件、网络主页制作软件以及众多的电子多媒体软件领域四面出击,干掉一个个对手。微软随后推出浏览器IE,严重威胁了以浏览器业务为主要营收的网景公司。当微软宣布在新的操作系统中“集成”IE浏览器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就向联邦法院起诉,指控微软违反了它在1995年与美国联邦政府签署的反托拉斯协议。联邦法院随后裁决,禁止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IE浏览器。

由此看出,发生在腾讯和360之间的商业纠纷,本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国际社会十几年前的范例,足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这次事件中,当事企业都采取了法律手段,但又表示对司法时效的不信任。这里就凸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领域司法实践的滞后和司法权威的缺失。

舞弊审计:审计的理性回归 篇12

一、舞弊的定义及其动因

(一) 舞弊的定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于2002年发布的第99号《审计准则公告》对舞弊的表述是:“舞弊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通常涉及故意掩盖事实”。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舞弊定义为:“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实施的不正当和非法欺骗行为, 这种行为是由一个组织外部或者内部的人来进行的”。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错误与舞弊》中的第三条所称:“舞弊, 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由此可见舞弊具有欺骗性、秘密性、危害性和目的性等特征。2005年, IAASB第240号审计准则《审计师在财务表报审计中关于舞弊考虑的责任》中认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雇员或者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可以看出, 舞弊是一种有目的的、故意的, 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欺骗行为。舞弊最根本的特征是故意, 是一种故意的行为, 这一特征也是区别舞弊与错误的关键点。舞弊的隐蔽性、危害性。舞弊的特征决定了舞弊审计的难度, 这也是审计职业界推卸舞弊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

(二) 舞弊动因

有关企业舞弊动因的理论很多, 比较典型的有GONE理论、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三角理论是美国研究舞弊问题的会计学家W.Steve Albrecht与1995年提出, 他认为舞弊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是: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下见 (图1) , 即舞弊是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个因素综合的产物。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有四类:财务压力、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恶习、其他压力。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而言, 他们所进行的舞弊行为常常表现为要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些指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伪造、篡改。如企业申请上市或上市后配股、银行贷款责人的目标及企业业绩认定等。机会是能够进行舞弊而具有的时机, 这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缺乏或低效、信息不对称、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惩罚措施、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以及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合理化则是舞弊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 是个人道德价值的判断。归纳起来主要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属于主观因素, 包括:个人私欲膨胀、低劣的价值观念等;外因来自于客观环境, 如激烈的市场竞争、薄弱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的经营目标等。舞弊三角理论也是进行舞弊审计的理论来源, 舞弊三角的三个顶点是舞弊风险评估的重点和思考点。

二、国内外舞弊审计研究

(一)国内舞弊审计

虽然现有的审计模式试图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来减少相应的舞弊行为, 但一方面它并没有把披露舞弊行为特别是披露管理层舞弊明确确定为其审计目标;另一方面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缺陷使其仅仅能够发现会计技术性错误和企业中低层员工的舞弊行为, 因而也不能达到真正披露企业舞弊行为的目标。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规定,“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 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会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 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该审计准则的颁布,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财务会计报表中包含的舞弊行为进行揭露, 改变了以往准则中容忍注册会计师对承担舞弊审计责任逃避和不作为的态度, 顺应了广大社会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露舞弊的强烈渴望。新准则采用了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既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的理念, 又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新的审计准则由12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舞弊的描述与特征, 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的固有限制,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项目组内部讨论,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评估审计证据, 与管理层、治理层等内部机构与人员和监管机构等外部机构沟通舞弊情况, 无法继续执行审计业务时的考虑,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这12个部分环环相扣, 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舞弊审计新框架。该框架的建立能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标准可依, 能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 国外舞弊审计

1977年的SAS (Statement of Auditing Standard, 审计准则公告) No.16《独立审计师在发现错误或违规中的责任》承认审计师在财务审计中负有搜索舞弊方面的某些责任。尽管该准则要求审计师“搜索”舞弊, 但它并未要求审计师发现舞弊;SAS.No.16还包含了SAS.No.1、SAS.No.30共有的“防御性、定性语言”等会计职业界特有的自我保护语言,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会计职业界仍未接受或承认其负有发现舞弊的实质责任。作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 英、美两国审计职业界在舞弊审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尤其是美国。从美国的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发展来看, 审计职业界从不承担对舞弊的审计责任到对舞弊审计承担责任, 再到明显扩大审计职业界对舞弊审计的责任, 要求所设计的审计程序应该包含对舞弊因素的考虑, 能为查出报表中含有的舞弊提供保证。美国审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审计职业界应承担识别和揭露某些舞弊行为的责任, 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2004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在综合理论界、实务界众多建议的基础上, 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 取代了2002年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错误和舞弊考虑的责任》。新ISA 240专门就“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制订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提供指南, 着眼于建立较为权威的反舞弊标准体系。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 IAASB新ISA 240的出台是形势所需, 其目的是要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发现和揭露公司舞弊行为的能力。

三、审计发展阶段回顾

(一) 账项审计阶段

1844年到20世纪初, 是账项审计阶段。帐项审计, 是以会计账目为基础, 通过直接对会计项目进行详细审查, 以获取审计证据, 达到查错纠弊目的,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特点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查, 实现差错纠弊的目标。因此, 这一时期, 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账目, 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报告给企业股东, 目的是查错防弊。这种模式以企业的账簿和凭证作为审计的出发点, 对会计账簿进行逐笔审查, 检查各项分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及账簿的加总和过账是否正确, 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是否一致, 以获取审计证据, 达到查错防弊的审计目的。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详细审计, 是审计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审计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详细审计中的精华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20世纪初, 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 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情况, 以决定是否做出贷款决策, 此阶段的审计由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 审计报告的使用人除了企业股东, 还扩大到了债权人。这一阶段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查错防弊, 而是转变为证实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是否真实。审计人员无须对审计期间内的交易活动进行检查, 而只需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有关的会计记录和存货进行检查、认证和盘存, 即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三)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财务报表审计阶段。财务报表审计, 是以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 确定对会计账目等资料的审查重点, 对不同账目采用不同规模的抽查, 以获取审计证据, 查明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所以, 这一阶段审计对象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目的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 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 并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 报告使用人扩大到了股东, 债权人, 证券交易机构, 税务部门, 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这一阶段, 对待舞弊的态度最弱, 甚至对舞弊熟视无睹。

(四) 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人类已经开始迈进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审计也发展为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现代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或区域实施重点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审计效果的一种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使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转化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并对重大风险领域进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而不是依赖看似有效的内部控制, 从而评估、发现重大错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活动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此时, 被审计单位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互相影响, 这种复杂环境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而经营风险往往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所以, 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客观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又往往是企业管理当局舞弊的压力, 而管理当局舞弊造成的风险是重大的, 是审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这些特别风险将导致特别重大错报。这就要求审计职业界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舞弊加以审计, 以降低财务报表的特别重大错报风险。这一阶段的审计要求审计职业界重新考虑财务报表包含的舞弊因素。一系列重大企业舞弊案件的发生, 也使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最新的审计发展阶段, 显然已经开始重新重视企业舞弊行为对财务报表错报的影响, 尤其是管理层舞弊。

四、舞弊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

(一) 舞弊审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在1983年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以此模型为指导, 发现有关的错报风险, 最终, 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但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固有的缺陷, 它在发现企业管理当局舞弊行为不够有效。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阶段, 整合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把由于企业的整体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进行评估。2003年10月, 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 其中对审计风险模型做了重大的改正,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这一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把环境变量引入模型, 更好地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实现环境。审计风险是指在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模式下, 要求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使重大错报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以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财务表报的重大错报风险, 而企业的经营风险压力下的舞弊行为往往导致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 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从可能性变成事实。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前就存在的风险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往往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无效有关, 经营风险往往是企业舞弊的压力来源, 内部控制的无效往往给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由于舞弊的故意性、隐藏性, 审计人员难以发现, 其造成的错报风险往往更加重大, 性质更加恶劣, 造成审计失败的风险更大。所以, 笔者认为:现代审计风险理论为审计职业界承担舞弊审计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 审计风险理论也是审计职业界想方设法避免审计失败的理论来源。如果审计职业界一味的推脱舞弊审计责任, 将使审计职业界面临两难的境地。

(二)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全球化, 上市公司舞弊造假事件不断发生而没有被发现, 这是由于审计职业界很少对舞弊因素加以审计。这也往往致使其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 致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任度不断下降。这一审计期望差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审计职业界没有履行其对财务报表中包含的舞弊因素进行审计的责任, 使其没有发现舞弊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进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投资者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从而导致投资损失, 使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的期望越来越低, 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的完全失望而遗弃审计, 从而寻找其替代服务, 现代法务会计的出现对审计职业界是个极好的警示。再者, 审计职业界由于自身审计失败造成的审计损失也是审计职业界面临的一大困境。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多, 但最严重、致命的问题是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舞弊并揭示舞弊。在中国这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中, 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审计师积极履行职责, 提高发现舞弊、报告舞弊的能力。如果审计人员不对舞弊加以审计, 不仅不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审计风险将更大, 审计职业界也将面临更多诉讼的局面, 有损审计职业的自身利益, 不利于审计职业界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界的失望还是审计本身的审计损失, 两者都源于审计职业界对舞弊的漠视。所以, 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于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舞弊一直存在与审计发展的各个阶段, 只是在各个阶段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 从以上审计发展各个阶段的回顾, 我们始终可以探寻到舞弊的相关足迹, 舞弊贯穿于审计发展的始终。对注册会计师来说, 积极承担查找会计环境中舞弊因素的责任, 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为社会反经济舞弊提供一道有效的防线, 又可以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提高审计职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保持审计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回归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始终坚守职业的谨慎原则, 在经过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之后, 确定舞弊行为已经、正在或者将要发生而进行的以揭露舞弊为目标的审计。主要通过执行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各层次职员的座谈讨论、询问等审计程序来发现舞弊可能存在的迹象并查清舞弊是否造成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越发引人关注, 社会对其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希望它能够承担更大的审计责任。但期望总容易带来失望, 受客观与主观因素的限制,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时有发生, 巨大的期望差距由此形成, 审计职业界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面临的审计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多。为了缩小这种期望差距, 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争取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赖, 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经济的策略。从审计面临的挑战, 我们可以得出审计界为了保持其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回归舞弊审计, 实施舞弊审计。在舞弊事件不断出现, 社会公众不断要求审计师承担起舞弊审查的责任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能不顾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而拒绝或推卸其必要的审计责任, 否则将不仅有损审计职业声誉, 而且会丧失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任。审计职业界为了消除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不信任和失望并减少可能承担的审计损失, 必须对舞弊因素加以审计。审计经历了由查错防弊的账项审计到资产负债表审计, 后到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再到现代的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阶段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虽然舞弊审计从未被剥离出审计的视角, 但是其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任务, 目前各国的审计目的以审查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一贯性为主, 不肩负审计舞弊的责任, 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舞弊的蛛丝马迹, 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但这一状况已经发生了改观, 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开始舞弊审计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由审计发展阶段回顾可知:审计从最初的查错防弊的主要目的到次要目的再到现在对舞弊的重新审视, 不是现实的创造而是审计的理性回归, 是客观现实的诉求, 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社会公众需求的诉求和审计职业界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必然考虑。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和企业舞弊行为的猖獗, 审计职业界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审计发展阶段的回顾和对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的分析, 认为审计职业界为了保持其良好的职业发展, 必须加强对舞弊的审计。而舞弊审计是审计的理性回归, 审计从最初的账项审计阶段就已经包含了对舞弊因素的考虑。

关键词:舞弊审计,审计回顾,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沈志蓉、张学军:《现代审计准则下舞弊审计的探讨》, 《审计》2009年第14期。

[2]张苏彤:《法务会计高级教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安亚人:《审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李若山等:《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5]张蕊:《舞弊甄别与诉讼会计》,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6]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篇:公司债务治理下一篇:失能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