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吗?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精选11篇)
你知道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吗?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 篇1
你知道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吗?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传说一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太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传说二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篇2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人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就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就被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元宵节当天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五天了。
在我国,元宵节已经成为一个全家团圆的重要节日,全国各地都有庆祝元宵节的活动,因而,在全国各地的民间也流传了许多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由来的传说
据传,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的。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亲信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元宵灯会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惊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许久,才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这才离去。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有一种说法,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每逢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还有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吃元宵的传说
据传,春秋末期,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上,命舟人捞起,色白而微黄,剖之,其瓤红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大臣不能识之。昭王遣人问孔子,孔子曰:“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这天为元月望(即正月十五),以后每逢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制此果,而后以山楂做成胭脂红的馅料煮熟食之。之后,逐渐演变成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 另外还有一则传说发生在西汉时期。相传,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时更加地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城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文武帝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起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全城照样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天叫作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还有一说。相传,唐太宗为犒劳大将郭子仪,下旨御厨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应宴。御厨们灵机一动,创制出一道香糯柔软的白圆团子,献给皇上。唐太宗品尝后,赞不绝口,并将其定名为“唐圆”,象征唐朝一统天下。因“唐圆”是在元宵夜时吃的,民间遂称之为元宵。
(本刊编辑部孟艳霞整理)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 篇3
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在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时,看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楚昭王听说后,不禁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意图国家的复兴。由于于这种美食形状是圆形的,又因始于浮萍果,人们便将这种正月十五吃的美食称为“浮园子”,又叫做“汤圆”。寓意家人团团圆圆、美满吉祥、和睦幸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后来,正月十五吃汤圆渐渐形成了习俗。
元宵节的传说 篇4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
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宫女说:“我叫元宵,从小当了宫女,没有见过父母和妹妹几面。每当春节,看到别人高高兴兴的,我心里就更加难受。所以就„„。”东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说:“你不要沮丧了,我保证一定在这个月十五就让你见到你的父母和妹妹。”东方朔第二天化妆成一个算卦的,在长安街头为人算命。每个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众人忙求问怎么破解,东方朔说:“在正月十五火神君会派来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来烧长安的使者。只要我们求她就可能躲过这一劫。但你们要让皇上知道这件事,不然就会有灭顶之灾降临在我们头上。”说完扬长而去。众人联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惊。连忙叫来东方朔来商议此事,东方朔假装思考了一下,说:“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烟花爆竹,挂上灯笼,让城外所有人进城赏灯。这样,把长安城里闹得热热闹闹,火神君就以为长安城里起了大火。”皇上连夸:“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到了十五元宵的父母和妹妹来到了长安城里,看到了灯笼上写着“元宵”。元宵的妹妹大声叫着:“元宵!元宵!”元宵听见了,和父母妹妹见了面,高兴地不得了。
从此,人们将正月十五定叫“元宵节”。并且每年这个时候都燃放烟花爆竹,成了一种习俗。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篇5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
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篇6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传说:
其一,
在很久以前,有一年春节刚过,有人在猎杀凶禽猛兽的时候,误杀了一只迷路的神鸟,玉皇大帝得知后非常震怒,意欲派遣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所有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
玉皇大帝有个女儿,心地非常善良,她不忍心看到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驾着祥云偷偷来到人间,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希望他们早做准备。
众人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如雷贯耳,惶惶不可终日。这时,有个老人想出一条妙计,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放鞭炮、燃烟火。这样一来,玉皇大帝以为人间已被烧光了,无须再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大家就会平安无事。”大家听了老人的话,点头称是,于是分头去准备。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玉皇大帝从天庭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熊熊火焰,人畜财产定会烧光,心中大喜,随即取消派遣天兵天将的命令。人们为了感谢玉皇大帝女儿的恩德,纪念这次行动的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点花灯,放鞭炮,燃烟火,久而久之成俗。
其二,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是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汉惠帝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大权,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宗室深感愤慨,却又惧怕吕后残暴,敢怒而不敢言。
吕后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可终日。有一天,吕氏家族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于是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兵权,“诸吕之乱”彻底平定,终于保住了刘氏江山。众臣拥立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其三,
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奇人东方朔,人称智圣,诙谐幽默,足智多谋,心地善良。有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东方朔到御花园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他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正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将她扶起,并询问自杀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家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进宫以后,她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她就更加思念亲人,觉得自己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后,深表同情,并且告诉她,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有一天,东方朔出宫,他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要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卜的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人心惶惶,纷纷向东方朔求问解救办法。东方朔不紧不慢地告诉大家:“正月十三傍晚,火神君派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法解救。”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太监立即禀报给皇上。
汉武帝接过红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后大惊,急忙请来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沉思良久,然后对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立即闻声寻找父母,她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人们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今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做汤圆供火神君,同时正月十五全城挂花灯,放烟火。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正月十五这天就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元宵节的习俗之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之“送花灯”
元宵节吃元宵 篇7
今天,我与父亲母亲早早就来到了姥姥家,姥姥一看我们来了,就跑到厨房忙了起来,除了煮汤圆,姥姥还做了一些非常拿手菜。我们很快就吃完饭了。姥姥说:“咱们猜谜语吧!”
我回答道:“好啊!”于是姥姥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上了谜语,拿到了我们面前。谜语是这样: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动物)“这是什么呀,好奇怪动物?”姥姥说:“一点也不奇怪,很好猜。”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于是,我拿起笔,把答案写在了纸上。姥姥说:“答对了!”因为我答对了,所以,该我出谜语了,于是,我在纸上写道: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姥爷姥姥、父亲母亲一直盯着这张纸,在认真想着。我说:“这可是限定时间哦!”母亲突然笑了起来,看着我说:“是不是许这个字啊?”
我笑着对母亲说:“恭喜母亲,答对了!”姥爷突然问起来:“许,为什么?”母亲答到:“早不说晚不说,那他只能中午说啊,‘许’刚好是有中午午,还有言字旁。”
元宵节由来传说故事 篇8
一种说法来源于汉文帝
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刘氏小皇帝只是个摆设。吕后除了没像后世的武则天当皇帝,所掌握的权势和皇帝没什么不同。而且她提拔吕家势力,屠杀贬谪刘氏势力,在朝廷中引起极大矛盾。吕后病逝后,诸吕在上将军吕禄集合,阴谋篡夺刘氏江山。齐王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在正月十五一举粉碎了诸吕叛乱阴谋,即位的汉文帝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决定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平“诸吕之乱”的元宵节。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汉武帝
汉朝时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祇叫太一神,又叫泰一、泰壹氏、泰氏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玉皇大帝,西方的上帝,是主宰宇宙一切的天神。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一神。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因此这个日子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东汉时的汉明帝
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比唐僧取经早了几百年。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大月氏后就遇见了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这二位高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大汉的首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白马寺用于译经。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月十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全国的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生了。
第四种说法来源于道教
道教的鼻祖虽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但道教的产生却是从东汉时期张天师开始。第一位张天师名叫张道陵,他创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燃灯庆祝,后来演变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禁忌
1、民俗认为此日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应以喜庆为主。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也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2、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劳作工具损坏,带来霉运和财运损失和不利的事情发生。
3、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身体弱、运气差的人士更应加以防范,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应特别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5、元宵节当日,最好不要借钱给人,否则,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运气借走。
6、元宵节当日,米缸、面缸不要见底,因为古有断炊堪舆之说。
7、元宵节当日,应注意衣服不要弄破。否则,容易一年破败倒霉。
8、元宵节当日,切忌不要杀生、见血。否则,今年易引发破财及病灾、伤灾。
9、元宵节当日,应避免说脏话、爆粗口。否则,今年易祸从口出、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祸事侵身。
10、元宵节当日,应避免洗头、剪发。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剪发,易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 篇9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来到了青铜文化广场,哪里有猜灯谜的、有美食一条街、还有几个酒店免费吃汤圆的活动,那里是人挤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于是我和妈妈也排了队,轮到我们了,我和妈妈一人领了一份,我们吃着又甜又软的汤圆,心里面非常的温暖。
到了晚上,这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非常的挤。我看到一个舞台,舞台上正在表演着元宵晚会,有很多人在看,于是。我和妈妈挤了进去,时间像流水一样快,元宵晚会很快就结束了,突然,我们的后方放起了震聋欲耳的烟花,烟花五彩缤纷,非常的漂亮,有许多的人在摄像,我的爸爸也在摄像,过了十几分钟,烟花终于放完了,我们也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非常的堵,我们用了一个小时才回到了家。这是我在东胜第一次过元宵节,在东胜过元宵节真是太美好了!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2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我和爸爸到超市去买汤圆有芝麻味的、酸奶味的、黑加黑味的、、、、、、我简直要馋死了,最后选了三种。
正月十五的早上,我和妈妈一起煮汤圆。首先,我把各种汤圆逐个放入锅里5分钟后汤圆煮好了,然后,我学着服务员的样子端着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汤圆出来了,并且挨个放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的餐桌前说了一声:“各位请慢用,尝尝我的手艺”看着大家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特别的高兴、开心。
饭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继续劳动这就是吃汤圆的道理。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3
今天是元宵节,爸爸早早的就把元宵买了回来,我看着元宵就急得流口水,因为我喜欢吃元宵,元宵的口味有多种,芝麻味的,黑糖味的,好多种。
晚上终于来了,我迫不及待的缠着爸爸要煮元宵,爸爸拍着我的头说,好,小贪吃鬼,只见爸爸先弄了半锅水,然后等水滚了后,把元宵一个一个的放到锅里,我在旁边看着,不一会我就闻到元宵特有的香味了,爸爸看到我的样子呵呵直笑,等了一会,元宵就可以吃了,我赶快拿了一个勺子,舀了六七个放到我的碗里,这时爸爸看到我的样子说,不要急,现在的元宵是很烫的,小心把嘴烫一个泡,我不理会爸爸的话,我赶紧加起一个元宵,小心的咬破外皮,里面的芝麻馅流了出来,好香,我赶紧使劲吹了吹,等不热了就放到嘴里。
我爱元宵节,更爱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4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小年,我准备晚上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汤圆,于是我就向妈妈说:“我要吃汤圆,要吃又圆又白的汤圆。”说完以后,妈妈就和我来到超市门口,进去以后,妈妈和我看到一个冰箱旁挤满了人,他们的面容显得特别高兴,我猜应该是他们一家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团圆饭吧!
我和妈妈一共挑了好几袋汤圆,回到家后我就先把它们放到冰箱里,把水烧开,然后,再把汤圆放到水盆里煮熟它,最后,我们就开始吃这美味佳肴的汤圆了。我吃的味有:花生味,葡萄味,黑糯米味,果仁味,我吃的可香了,这太好吃了!
我发现我吃的最香,而且我吃得最开心,因为我一直就想吃汤圆,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 。
这汤圆比什么都好吃,我喜欢吃汤圆,我要记住这一天,“要永远铭记在心,吃汤圆美好的回忆”!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5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
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吃饺子、吃元宵。傍晚,天刚暗下来,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炮竹声,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院子里放烟花,我小心翼翼地点燃烟花,只见一道亮光升到了天空,“啪”的一声,美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
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喇叭花,有的像梅花······它们绽放的多姿多彩,照得夜空五彩缤纷,像白天一样。
伴随着烟花的绽放时一声声清脆的响声,有的像哨子,有的像鸟儿叫,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那烟花燃后的碎片就像流星一样洒落人间。
大家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更是欢天喜地,唱啊、跳啊······这是多么难忘的一天啊!我祝愿大家像这美丽的烟花一样绽放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也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6
昨天,我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看元宵联欢晚会,我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节目,突然电视屏幕一闪——原来是晚会开始了。
上边又出现了我熟悉的几位主持人的身影,男主持那熟悉的声音就像慈祥的父亲在说话,我陶醉在精彩的节目当中。
不知不觉又到了深夜了,月亮圆溜溜的看起来又滑又甜,这时几碗热乎乎的汤圆来到了我身边,啊!汤圆甜丝丝的、白亮亮的和这时的月亮一样,月亮似乎要把正个屋子都照的亮亮的,也不像以前那样冷,现在却是热乎乎的,而且更美丽。
啊!美好的元宵节,不亏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吃元宵。香甜甜的元宵,可好吃了。
吃过晚饭,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出去玩。一路上,大街小巷都在放烟花。只听”啾“的一声,一条项链般的条纹升上天空,然后又”砰“的一声,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烟花。有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大八爪鱼,有的像一朵朵大大的菊花,有的像一棵喷火的松树,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样飘落下来。好看的烟花给节日的夜晚装扮的格外美丽。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人民广场。那里人山人海,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好多的人啊!广场上有一个大大的灯,灯的中间有在不停的转动,转出一幅又一一幅的画面。五颜六色的灯光十分好看。广场的周围有许多卖小饰品的。有戴在头上闪闪发亮的小兔子、有牛角、蝴蝶结,好多好看的头饰。还有各种美丽的面具。人们戴着闪闪发亮的头饰和漂亮的面具在广场上逛来逛去,好热闹的景象啊!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啊!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8
今天一大早,我便起了床,因为今天是十五,吃元宵,吃汤圆。嘿嘿,我忘了!元宵和汤圆一样。大家还不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吧!让我告诉你们吧!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称得上元节、元夜、灯节。吃汤圆是节日的一项重要的习俗。汤圆又名元宵。吃元宵则美其名曰:元宝。有发财之意,我也喜欢吃元宵也爱这个节日。因为汤圆香甜可口,而元宵节也是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起来之后,我洗洗脸,刷刷牙,便开始十五一天的饭:汤圆。我拿个筷子,左夹右夹,就是夹不住,刚夹住就有滑下去了。看姐姐那边,右夹一个,左夹一双。我看得气不打一处来。我便拿来勺子,两个两个的吃。最后我先吃完。
吃完饭,便开车回老家,到了家,奶奶正在吃汤圆,爷爷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天天笑呵呵。到家报完道之后,又找波波玩去了,我在他家有玩又打又闹。
现出了正月十五无尽的快乐……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9
大家知道元宵节吗?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呢,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家是一定要吃汤圆的,因为妈妈说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寓意着家人团团圆圆呢。
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制作汤圆和煮汤圆吧。
首先,把已经和好的糯米粉揉成一个胖乎乎的小圆球,这个小圆球像一个小型的乒乓球;然后,用手轻轻的把小圆球用食指在中间压出一个小窝,向里面加入调制好的芝麻馅;最后,小心翼翼的用四个指头轻轻地把它捏回成小圆球。这样一个芝麻味的汤圆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到了煮汤圆的时候了。先把水放到锅里,水的深度要没过汤圆;开火,等水面上有了泡泡就说明水煮沸了,这时就可以把已经做好的汤圆下到锅里了;妈妈告诉我为了防止汤圆贴到锅底,可以用一个大勺子贴着锅底搅一搅,如果看到汤圆都浮到水面上了就表示汤圆煮熟了。
把汤圆盛出来尝一尝,味道好极了!我爱汤圆!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0
今天,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但是,康康姐姐还是到我家里来做客。因为,她要教我学有趣的画花,这是她上周答应我的。
一开始,康康姐姐让我准备了几朵真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然后,在花的一面粘上双面胶,再把双面胶用力地撕开,小心翼翼地粘在纸上,再用水彩笔仔细地在纸上画了杆和叶子。很快,一朵花就画成了。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按照康康姐姐的画法,重新又画了几朵,一幅美丽的图画终于画成了!
康康姐姐夸我真棒,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觉得画花很有趣,以后还要画花!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1
元宵雪白雪白的,像一个个小球。熟了的元宵,颜色变了样,个儿也比原来大多了。晶莹透明,带点褐色,包在里面的黑芝麻、桂花、玫瑰、豆沙隐约可见。现在可以吃了。不过,我先说一下,吃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咬,里面的豆沙就会流出来。你要使劲一咬的话,豆沙就会溅得你满嘴和衣服上都是,你的舌头也会被烫得发麻。
吃元宵的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佳节。现在,元宵佳节有很多民俗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放灯观灯、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前后几天,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我想,元宵佳节又观花灯,又看焰火,又热闹,又有元宵吃,所以,元宵佳节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大概都爱过这个节日吧?至少,我很喜欢过元宵佳节,也喜欢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2
今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说带我去吃汤圆。我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有汤圆吃喽!
”我赶紧背上书包,跟着妈妈走出学校大门。
大街上人流如潮。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门口,只见大红的招牌上镶嵌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巧英汤圆”。店堂里已经坐了许多放学的孩子和陪同的家长了。
我们找了个位置刚坐了下来,就有一位服务员笑容满面地端来了一碗汤圆。服务员轻轻放下碗,临走还不忘叮嘱一句:“刚盛上来的,吃的时候注意点,很烫的!
”我看着粘稠的汤圆像一个个小娃娃,用勺子搅一搅,碗口顿时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小啜一口,只觉得满口香甜。
等一碗汤圆吃完,我已是全身冒汗了。出了店门,站在深秋的 凉 风中,我竟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啊!
是汤圆温暖了我,是妈妈的爱温暖了我。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3
吃晚饭时,妈妈从厨房里端出一锅热乎乎的东西。
我往锅里头一年,哈哈,是我妈妈最拿手的小汤圆。我赶紧去拿了碗筷,准备吃汤圆。可是我夹汤圆的时候怎么也夹不住。姐姐笑着说:“你拿着汤勺盛不就行了。”我不领情地说:“你不用管我,我能夹住,你不信的话我们来比一下。”姐姐说:“好呀!”
我们把屁股翘得高高的,拿好架势准备战斗。吃汤圆比赛开始了,姐姐一口吃一个,而我怎么也夹不住,过了几分钟,姐姐吃完了,而我急得满头大汗也没能吃嘴里几个,我急了,拿筷子扎着汤圆吃,姐姐看见我着急的样子,心疼地放慢了自己的速度,但最后还是她赢了。我懊恼地说:“早知道,就用勺子吃了。”
姐姐躺在沙发上,笑嘻嘻地看着我,假装说:“太撑了。”看着姐姐那得意的样子,我想:以后得听进别人的劝说,假如今天我听了姐姐的劝,用勺子吃汤圆,说不定我还赢了呢。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4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球形,加上馅,可以煮、蒸、炸,这种食品叫元宵,也叫汤圆。
奶奶最会做汤圆了,一个个汤圆做得滚圆滚圆,惹人喜爱,谁见了都会有一种先尝为快的想法。
正月十五一大早起来,我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原来奶奶已经把汤圆做好了。我小心翼翼地盛了一碗,细看那熟透的汤圆,亮晶晶,圆溜溜,里面的芝麻花生隐约可见,让人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如果用力过大,里面滚烫的馅就会像喷泉一样射出来,把人烫伤。我才不会犯这种错误。我用勺子把汤圆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芝麻馅顺着口子流进嘴里;我先不吞,等热气散后再细细品尝,芝麻的香,花生的脆,白糖的甜,猪油的滑,混在一起,让人吃不够。奶奶的汤圆果然名不虚传。
我喜欢元宵节的热闹,更喜欢奶奶做的汤圆。
元宵节吃元宵日记15
一提到元宵节,我马上会想起吃元宵。不过,你们不能说我只爱吃,因为,我也喜欢看工作人员怎么做元宵。
首先,他们用搅拌机把糯米打成粉末,再把糯米粉加水柔成面团,然后做成一个个直径大约2厘米的面球,再把它们压扁,做成直径大约4厘米左右的面皮。最后把馅放入圆的面皮里,把它包起来,这样,元宵就做好了。
晚上,爸爸从超市里买回了一些元宵。奶奶先把水烧好,然后把元宵放入开水中。开始,元宵是沉在锅底,要是元宵浮上来,就表示元宵熟了。
吃元宵迎接元宵节作文 篇10
爷爷睡过午觉之后,就忙着包汤圆,我觉得包汤圆很有意思,就过来凑凑热闹。首先,爷爷把晒好的面粉倒进一个大盘子里,接着往盘里倒上热水,将它们搅拌一下,这样,就可以开始包圆子了。
爷爷经常包汤圆,他已经熟能生巧了,就是闭着眼睛也可以包出圆子来,我的手心也发痒了,真想帮爷爷也包几个,我小声嘀咕着:“怎么不给我也包点儿……”奶奶又说起了风凉话——:“你还包呢?说不定,你包起来的圆子会变成饺子呢!”我又嘟起了小嘴,爷爷最看不惯我撒娇,所以就同意我包圆子。我说包就包,赶紧拿一些面粉学着爷爷在手上捏,再把它揉成圆的,然后用大拇指按住一处,在手上转,当面粉被做成一个小杯子形状的时候,往里面放点儿包芯,接着再把口合起来,最后搓成圆的。汤圆就是这样做成的。
我按照爷爷的方法试着包圆子,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和奶奶的想法是八九不离十了,我只好重包,唉,虽然比刚才好了一些,但还是可以用“四不像”来形容,爷爷只好边包边给我做最最透彻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又继续包,渐渐的,我包的越来越好了……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篇11
这个节日,每年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红色的大灯笼,还有相应的传说中的十二生肖,今年是龙年就都是龙了,到了晚上还会电灯,很壮观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不过,现在在城市里面,尽管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但是小朋友呢都上学了,大人们都上班了。以后要是元宵节也是放假,多好呢。
【你知道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吗?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推荐阅读:
2022元宵节的传说故事06-20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10-07
元宵节的传说:观音灯会的由来09-02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传说08-08
民俗风情之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08-25
元宵节吃汤圆一年级作文11-07
吃元宵作文05-31
吃元宵英语作文及翻译10-10
元宵节祝福短信:品着元宵的甜蜜10-20
元宵节短信 发给亲朋好友的元宵节短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