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2024-05-29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精选12篇)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1

当阳市红旗煤矿2014年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搞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生产的抗灾能力,经矿委会研究,制定了2014年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制度:

加强我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规定送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

二、培训要求:

1、对新老工人一律先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录用。

2、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必须达到72小时。

3、每月月初由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4、每半年对工人进行一次全员复训并考试,对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5、坚持班前安全会制度,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工人在生产过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6、上岗工人必须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后,方可上岗。

7、凡考试不及格人员不准下井工作。

8、凡发现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人员下井工作的,立即停

止其工作,令其撤回地面,同时对安全员、检身工进行处罚。

三、计划的落实:

1、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专业培训,指定的人员必须按时参加,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

2、矿级主办的安全教育培训,由矿长主持,所有作业人员按时参加,并实名签到,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否则不予安排工作。

3、各类培训考核情况存档,对学习认真考核成绩优秀者,实行一定的奖励。

4、所有费用从安全基金中列支。

当阳市红旗煤矿

二O一四年三月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2

一、高度重视标准制修订工作。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职责, 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有关规定, 切实做好项目计划落实工作, 并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向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有关分技术委员会报告。

二、加强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督促检查。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有关分技术委员会要加强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 及时组织审查起草完成的标准项目, 严格督促进展缓慢的标准项目, 并就有关问题及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司局报告。

三、确保标准项目按时完成。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确定的完成年限完成标准的起草、审查、报批相关工作。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完成的, 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向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有关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说明理由。无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 取消下一年度标准项目申报资格。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3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2022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总结 篇4

1、在全厂范围内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下发学习材料,及时识别和获取有关的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及要求;分析讨论各类事故案例,举一反三,结合公司实际查找问题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另外根据季节性特点,结合本厂实际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分析和部署,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

2、针对公司具体生产情况评审修订安全规章制度32个;安全操作规程7个,并下发到相关岗位。同时以KT板的形式张贴悬挂于公司各工作场所。部门、班组就相关内容进行了培训学习。

3、狠抓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共完成10名新入职员工的厂级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新员工认真进行教育,使他们对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有了初步认识,并获得了上岗前必需的基本安全技能和自我防护知识。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了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公司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常利用日常检查、值班等机会与职工深入探讨,及时掌握职工安全心理,随时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教育,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效果。

4、开展了事故警示教育。组织全体职工观看《消防安全记录片》、《火灾案例分析》、《化工企业防火知识》等安全警示教育片。采用案例再现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企业典型真实案例的生动再现,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从思想深处懂得安全,重视安全,时时刻刻想着安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及真实案例的生动再现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理念,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素质。

5、对重点岗位员工进行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育。让他们熟知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20__年,公司送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和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均取得了相关证件。

6、对外来参观访问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监管,及时教育,跟踪检查,经常在现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规范了他们的很多不安全行为,如违章用火、用电、高处作业、携带火种等,避免了一些安全事故发生。

7、加强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及时组织特种设备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保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标准化宣贯,重点培训与各岗位相关的标准。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了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的培训,并有考核,确保了培训的内容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充分利用周例会、每日早会、班前讲话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有效促进各岗位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督促员工进行安全学习,学习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操作规程、及相关文件等。并对岗位应知应会、岗位危害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有关知识进行,以促进员工自学的积极性。在全厂员工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8、组织各种形式的消防和应急演练、演习,针对公司生产特点,不定期进行各种消防设施的实战操作演练,20__年,组织开展2次新员工消防灭火实战演练,培训指导员工达几十人次;8月组织全厂员工开展了事故应急预案演习,极大的提高了员工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增强了员工安全意识和灭火技能。

2012年春季学期安全教育计划 篇5

安全教育计划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园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育期间不但要传授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安全教育更是整个教育期间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我园制定了如下安全教育计划:

一、活动安全

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任何危险物品进行游戏,如刀具,文具以及所有与游戏无关的的东西。游戏中不做任何危险动作,不擅自离开集体,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不挤不撞不打人,不咬不抓不踢人。

二、课堂安全

培养幼儿遵守课堂纪律,教育幼儿在课堂中不讲话,不乱动,不做与课堂无关的动作,不拿他人的东西及文具书笔,不在课堂中随意走动和跟他人打闹。教师在课堂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做到有课堂就有教师。发现幼儿有任何异常要及时告知园内负责人和及时通知孩子家属。

三、生活安全(防电、防火、防雷、防水及交通安全)

教育幼儿不动园内园外所有与电有关的东西,如插座、电板、电器、等,以及防触电等相关知识。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免夹伤;教育好幼儿在任何场所不得玩火玩水,禁止幼儿接触

火种,教师用火后要收好火源,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园内所有药品等有毒物品要严格按规定收放;教育幼儿上厕所时不推不挤,入、离园途中行走时会避让各种车辆及牲畜,行走要靠右,不得在路上随意跑左跑右,有车辆通过时要靠边避让,待车辆通过后在行走。不得在路边玩耍打闹,不得带其他小朋友回家。要用水时,要叫老师或家属,不得自己一人去打水;更不得去塘子或水库中洗澡,不在水池边玩耍,遇到有人落水应大声呼救。天阴下雨时不得在高墙或树下避雨,以免受雷电伤害。

四、进食和午睡安全

教育幼儿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不洁净或变味发霉的食物,禁止幼儿去周边小卖铺购买食品。不带任何零食进园。午睡时不玩衣物如扣子、珠子、发夹、拉链、不带任何文具玩具上床;不蒙头睡觉,嘴里不含放糖果和任何物品,睡觉时如发觉身体有不适的幼儿应及时告知教师。

五、药品管理安全

我园教师通常情况不代替家长给幼儿喂药,但特殊情况需要我园教师喂药的,需把药品亲自交给教师,并写上幼儿姓名及相关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幼儿园内的所有药品需放置在指定的安全位置。

六、疾病预防和传染病的防治

春季是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爆发的高峰期,我园教师要特别注意:

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和记录。

2、注意教育和引导好幼儿的个人卫生,结合晨检教育幼儿要勤洗脸洗头洗澡洗手和勤剪指甲,培养和塑造出爱干净、讲卫生的群体幼儿

3、发现有身体不适的幼儿要及时通知家属,叫家属及时领幼儿去就诊治疗。特别是晨检时若发现有特殊病情的幼儿要及时阻止幼儿进入幼儿园。平时要多引导和教育幼儿若是在家发现有身体不适和生病的就不要来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它幼儿。

七、常规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

1、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引导幼儿做一个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的好幼儿。

2、教育幼儿在课间时间不乱跑、乱跳,不打人,不推挤,不抢别人的东西,不欺负小朋友。上厕所也要守纪律不推不挤,一人一坑。

3、教育所有在园幼儿上学、放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靠右及路边行走,途中不得追逐打闹,不追逐任何车辆。遇见车辆及牲畜要停下靠边避让,待其通过后在行走。教育幼儿上街及出门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及要废旧的车辆。乘车时手头不可伸出车外,以免造成伤害。

八、入离园途中的安全

幼儿早上入园时间: 7:20幼儿中午入园时间:12:00 幼儿早上离园时间: 10:10幼儿下午离园时间:4:00 幼儿园规定所有在园幼儿都必须有家长亲自接送,以确保幼儿在入、离园途中的安全。(家长外出做事,不能按时接幼儿离园的,可事先告知我园教师,我园可以免费延时帮家长照看幼儿,直至

家长亲自来领。)

家长要亲自接送的幼儿,须在每学期开学时签署幼儿安全接送协议,没有签幼儿安全接送协议的,一律视为不接送的,为安全起见,请家长不要让孩子携带贵重物品、危险物品入园。幼儿来园前请家长注意查看幼儿的口袋,如发现有危险物品(如小刀、药片、铁钉、小颗粒物、钉锥、弹子、碎玻璃等物品)应立即取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九、园外安全教育

教育幼儿放学后要及时回家,不得在园外及路上逗留玩耍,不得邀约他人去玩,不得跟随任何人去家里玩,不在途中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亲信陌生人说的话,只能自己回自己的家,回家后要听从家人安排。

不得玩火,不得自己去打水,不得攀爬高处,(如大石头、树木、电杆、围墙等等)不得随意跑出家门,更不能拿车去路上骑,若遇休息和放假要注意假期安全。在家生病时要及时告知家长或亲属,千万不可自己进食药品,以免多吃和吃错药品。

不乱摘别人的或者野外的瓜果吃,以免中毒,后悔终生。不在山崖,变压器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2012年小学安全宣传教育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系统综合治理暨安全工作》为指导,结合沙区教育局综治安全工作计划,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学校安全、学生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学生高度负责,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学生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2、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三、工作计划

(一)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1、确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保证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到岗,果断处理。经常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强化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排查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等能力。

2、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把安全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定期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全校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法制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预防伤害和自护、自救能力,确保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如:请学校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法规讲座、观看交通知识宣传片)

4、经常排查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知识宣传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要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优化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人,不留盲点,不出漏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强化安全保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更换墙报、专栏,利用升旗仪式、班队课、手抄报、小喇叭广播等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三)工作的主要内容

1、健全治安、普法、调解、巡逻、帮教、消防等组织,做到活动正常,组织、职责、制度上墙,达到规范化要求。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综合治理安全工作会议、每季度研究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2、完善物防、技防、人防制度。学校在物防和技防两方面加大投入,增强物质装备,在关键部位设置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等,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加强班主任监护、行政、教师值日、门卫巡逻等工作的领导,加强专职门卫值班制度,做到值班人员24小时在值班室值班有切实可行的值班职责制度和值班记录。保安人员坚持昼夜值班巡逻,严格落实24小时校园治安自防和巡逻、巡查。

3、通过党小组、工会和少先队,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教师理论学习、学生主题班会、道德实践活动、学科渗透的思想理论教育等,加强师生意识形态阵地的宣传教育。

4、建设校园安全环境,确保师生安全。通过积极整治校内环境,做到:校园内无违章建筑、无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拆除消防安全通道上不合要求的设施,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确保无交通安全事故。校内防火、防雷设施齐全有效,使师生对校园安全环境满意度高。

5、同各教研组、各班层层签定治安责任书,做到纵到底横到边。

6、对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及时检查,定期考核、评比,奖优罚劣。

7、及时反馈综合治理信息、工作情况。发生治安问题及时报告,及时整改,并对有关负责人视情节轻重及时做出处理。

一月至二月:

1、安排假期安全值班。

2、制定综合治理计划。

3、同中心学校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

4、开学前对学校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

三月:

1、对学校各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研究学校安全保卫、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四月:

1、对学校各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对教师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五五普法》。

五月:

请交警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六月:

1、迎接教育局综合治理、安全检查。

2、总结上半年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

七、八月:

做好暑假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即值班安排。

九月:

1、开学前对学校各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开展全校师生安全教育活动。

十月:

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十一月:

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十二月:

1、迎接中心学校综合治理、安全检查。

2、总结2012年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

综治工作以人为本,我校要不断坚持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增强师生法制安全意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和财产的安全,确保学校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7

评估产品

2014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围绕“菜蓝子”、“米袋子”等农产品, 针对隐患大、问题多的品种和环节进行评估, 产品类别包括蔬菜、果品、柑橘、茶叶、食用菌、粮油作物产品、畜禽产品、生鲜奶、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农产品收贮运环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等12大类。

评估方式

2014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统一按照专项评估、应急评估、验证评估和跟踪评估等4种方式进行。其中, 专项评估主要针对风险隐患大的农产品, 从生产的全过程找准主要的危害因子和关键控制点, 提出全程管控的技术规范或管控指南;应急评估主要针对突发性问题, 通过评估找准风险隐患及症结所在, 及时指导生产和引导公众消费, 科学回应社会关切, 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验证评估主要针对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猜疑、说法和所谓的“潜规则”, 通过评估还原事物本质, 澄清事实真相, 严防恶意炒作, 避免对产业发展和公众消费产生不必要的影响;跟踪评估主要针对久治不绝的一些重大危害因子, 通过评估及时掌握重大危害因子的发展变化趋势, 为执法监管和专项整治提供技术依据。

评估任务分工

12类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由指定的各风险评估实验室牵头, 会同相关风险评估实验室、实验站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共同实施。其中, 现场调查工作由各相关风险评估实验室会同所在省 (区、市)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共同开展;取样验证、分析研判、综合会商和结果报送等后续工作, 由各风险评估实验室按照任务分工组织实施。

结果报送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8

早期我们只是做国内教育,而现在中国、加拿大、蒙古的同仁都参与到我们当中,这份报告使我意识到实际上全世界都在参与这项工作,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这不仅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并且让我们能够了解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情况,尤其是学习过程。我们向所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发放资料,其中有102个国家给予回应;我们也把这份报告发放给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利益相关方,其中一些代表也参与了今天的活动。这些利益相关方将我们的资料发放给他们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为我们收集反馈,所以我们所做的工作绝对不仅限于44个利益相关方,而是更多相关的人。仅英国就为我们收集了几百份反馈,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向联合国机构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区域办公室发放资料,请他们给予回应。

因此,这份报告是从很多信息来源来收集反馈进行编写的,并且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以及学习项目的实施。今天,我将引领大家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份报告。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教学创新的重大来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证明这一点。

一是教学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发展演变。我们在阅读各个国家的反馈时,发现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发展演变过程:不仅是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各个国家的教学方法都在发展,使这个体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在发展中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当中,这确实让我们很激动。可能有些人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很长时间,认为人数的增多不算什么,但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考试、写报告、背诵或者多做题目来开展,需要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有传统的方法更复杂、更多元化。而且,当我们的课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时,会发现学生也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共同发展过程。我们对于共同发展的了解并不多,但我们知道这之间有必然联系。另外,来自牙买加的罗伦斯说,可持续发展教育重塑了我们在各个层面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基于社区的发展,并且以服务为导向。所以,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得到长足发展,教学能够更多地适应社区的发展,能够成为服务型教学,而教师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受到驱动来解决社区中的问题。重要的是,从全球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发展。

二是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创新。我们通过文献和相关研究去关注教学的监督和评估,很多杂志期刊都有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讨论,其中一篇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法》的文章讲述了教学方法发展演变的重点,它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法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能够明确个人的价值观,有更积极、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远景,有系统化的思维,能够通过应用型学习做出相应创新。

首先,学习提出批判性问题主要是指当学生听到或看到某个信息时,不能单纯地作为事实接受,而是能够向自己提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做自己的思考,考虑自己的学习体验。应该问自己:我对于读到的内容会做出哪些假设,我个人的价值观、思维会如何影响我对这些信息的解读,以及我的性别、信仰、生活态度、家庭生活文化、所处的国家等会怎样影响我所接收的信息。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周边人的价值观。在《塑造明天的教育》报告当中,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可能会谈到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并不会非常明确地描述价值观。我们需要非常审慎地去考虑文化当中的主导价值观是怎样的,如何去评估它,其它的价值观又是怎样的。当然,没有一门具体课程会涉及消费者的价值观或者其它方面的价值观,这是很复杂的体系。在这里,我们提出大家在各个课堂上都可以教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价值观。第一,要实现普惠,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现在都在为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我们可以合作并行,实现共赢。第二,实现平等、公正。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普世的公正,有些人有特权,另一些人则生活在非可持续性的环境当中,但是我们要将平等公正的价值观教授给学生。第三,供给的充裕,可能有些人会有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但另外一些人却满足不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第四,合作、协作,而不是强调个人主义,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很复杂,我们不可能自己找到解决方法,而是需要通过合作、协作来找到解决的方案。第五,采取审慎的态度和方法保护环境,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经济发展被动地接受环境的污染。

再次,要有更加积极、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远景。很多文献都提到对未来的展望,其中有一篇认为可以从五个认知方面的技能预测未来。如果按照我们当前的行为模式、决策、生活方式继续前行,2030年或2050年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想要一个不同的未来,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更加可持续?此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更加明智的决策和选择,来帮助世界的发展,并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最后,让学生学会应对复杂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有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创新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我们发现在很多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案例中,都将地方政府、行业人士、研究机构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方面我们需要一个多元的视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也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工作和项目。

另外一个关键的发现就是兴趣非常重要,并且兴趣在整体性的方法当中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社区、合作伙伴产生联系,生成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网络来传授知识、教授课程。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呢?因为我们把理论和实践、抽象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结合起来,这一点非常吸引学生的参与。他们只是对于不断学习理论已经疲惫了,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开展了一个生态学校的项目,已经进行了17年,有来自于52个国家的1170万学生加入这个项目,亲身参与到对废品、营养饮食、能源、水源、交通、生物多样化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由学生自己组织项目。这个项目带来的成果是节省了几千吨的废品、几百万升的水源、几百万千瓦的电力以及大量的资金。所有的这些都是由学生来主导改变的,没有一个高学历的人员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包括如何领导他人、如何合作、如何做出牺牲、如何沟通,而这些他们都可以应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态学校项目,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对环境的作为,这是把自然环境和人为行动结合起来的一个项目。十年来,我们想知道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不是真正可以改变人们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真正让人们参与到可持续的项目当中。我们的回答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有效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的管理必须实现模式的转换,将决策权分散到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和学生手里。

还有一个关键的发现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被认为是潜在教育方法的保护伞,这些方法聚焦于保护星球和人们的健康。在1992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只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许多教育理念以及新兴的问题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近期的气候变化教育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高度赋权,必须给予紧急的回应,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发挥相关的作用。我们现在必须发起气候变化方面的教育,可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但是我们已经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行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我们教授给学生许多很好的视野、观点和技能,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气候变化教育,把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气候变化教育结合起来;同时鉴于气候问题的紧急性,气候变化教育可以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可以无限地支持未来气候变化教育的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掌握未来。在这份报告中,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关键性推荐因素,需要展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关于优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必须基于证据来做出决策,我们必须向人们提供更多的证明,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确可以改善教育质量。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将会更容易执行和实施。所以,今天我们讨论了五个关于教育质量的问题,同时回应了相关问题。这些结论会很快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和分享,进一步引发下一轮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系作者于2014年5月1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揭牌仪式上做的主题报告)

救护队2012年安全培训计划 篇9

为进一步落实公司职教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企”战略,进一步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安全形势,以及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推动公司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奠定基础。特编制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一、培训计划、任务 1.管理人员:3人 2.班组长培复训:2人 3.队员复训:16人 4.充填泵工:1人

(一)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更新,以及煤矿标准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等,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做好煤矿职工的培训复训工作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赋于企业的主休责任,是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监管职责。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必须真抓实干。

三、工作安排

为全面完成任培训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地推进,计划分步实施,具体安排:

计划2012年举办6批次外出培训班。平顶山救援基队,统一教材:全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通用教材,发至各培训队员。采取“一分三统”(分批次培训、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的办法进行。分批次培训:确定批次人员负责人,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

统一考试:学习培训结束后,省统一命题,由救护大队进行统一考试、考核。

统一发证:对考试、考核合格的人员,省安全监管局统一发《煤矿工人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1)、第一季度

宣传发动培训的重要应及意义

紧紧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任务,树立大教育、大培训、大提高的观念,大力宣传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 性和重要性,拟定教育培训计划,及时填报人力资源部(职教科)。建立好班组及职工培训档案。

(2)、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集中培训)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及时与职教科组织与协调,确保培训生产两不误。安全培训要充分结合本矿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授课式、生产现场讲解式、班前“每日一题”式、安全讨论式、事故案例分析式等),把握“应知应会”、“规范操作”等作为重点,有强硬措施,确保受训率100%,确保培训取得明显效果。

培训内容

加强班 “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班组长培复训”培训班。主要是内容是,一通三防、防突、创伤急救、煤矿法律法规、灾变通风、现场急救、应急救援知识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班组外出考察交流(主要是针对救护方面的安全技术培训)

(3)、第四季度 总结讲评全年的培训工作

在全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树立和培育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和班组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整理材料,全面 3 推广,努力营造公司教育、培训,提高管理的氛围,推动公司标准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

二、主要措施

在全体指战员中深入开展学习业务、学技术,努力提高指战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学习内容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煤矿救护规程》、《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规范》、《矿山救护队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一通三防》等。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对于煤矿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安全教育培训来满足煤矿工人安全生产的需要;开展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生产要安全,教育是关键,培训不能丢,这是煤矿企业长期发展不争的事实,安全始终是“生命线”,始终是“大于天”的工程,始终是永恒的主题,而安全生产的一切都来自于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只有把这项工作抓好了、落实了,才能真正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才能真正使广大职工的“一举一动、规章至尊”的安全观变为行动,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我队坚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生产培训两不误。中队每月学习不少于2次,小队每月学习不少于3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学习时要有针对性,要加强拓展指战员的知识面;在方法上,要采取送出去和自己本单位组织培训及个人学习三结合的办法进行;在资料上,采取购买书籍和网上下载等多种渠道筹集。

3、加强和改进学风,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杜绝抄袭现象,建立健全培训台帐和档案,培训中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组织、有教材、有辅导、有记录、有心得、有档案。严肃培训纪律,把住培训考试关,严格落实工资考核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4、集中时间组织班组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内涵和操作要领,培训组织机构

政治培训: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10

按照()文件要求,正确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认真学关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加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以铁的决心、铁的作风、铁的纪律,筑牢“安全防线”,为经开区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采取进企业、进建筑工地、进车间班组、进小区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

利用“机关大厅电子滚动屏”、“安全环保微信工作群”等平台为载体,做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知识宣传,使经开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

(一)安全教育进社区

一是建立小区安全宣传工作机制,广泛宣传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深入普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结合小区特点开展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在小区安全宣传栏、橱窗、楼道张贴安全宣传海报、挂图,在护栏、墙壁、小区健身区悬挂安全宣传横幅、标语,在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电梯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安全动漫作品和安全警示提示等,编印发放安全知识手册。三是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地震等群众性应急演练。在小区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普及应急安全法律知识。

(二)安全宣传进企业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相关制度,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二是定期开展岗位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定期举办“安全生产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讲安全课;三是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四是组织企业职工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五是开展专家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按章作业等工作。

(三)开展《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宣传周活动

在塬上苑公租房、公共场所等地方,组织各企业、建筑工地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宣传咨询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把安全生产理念传输到企业职工、群众的心里,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确保宣传深入到企业、建筑工地、小区一线,使《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位。

(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宣传活动

六月份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宣传咨询日”活动,组织经开区机关各科室、办站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牌、设置宣传咨询台、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宣传咨询日活动,切实提高企业职工和群众的安全文化素质及防范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经开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站,由经开区主任担任组长,经开区副主任同志担任副组长,营造关心安全、参与安全、呵护安全、共筑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督导,确保落地落实。

各企业、建筑工地及小区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安全宣传工作目标和措施办法,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要善于总结,及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的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形成经开区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11

大会投票选举了协会会长和秘书长。新任会长陶一山代表协会秘书处作了题为《深入全面落实饲料新政,推进饲料企业提质增效》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协会2014年所做的主要工作,认真分析了企业在践行了饲料新政后的运行和发展特点及趋势,并部署了今后协会的主要工作。

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大家要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并对饲料行业和协会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快行业的整合,鼓励饲料企业兼并、重组和联盟,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二是推动产业的升级,要按照最新的生产许可条件做好产业升级:三是着力推进规范,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打基础、管长远;四是保障饲料安全,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基础,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五是靠改革创新驱动发展,靠科技面对严峻的形势:六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协会工作,为各位会员做好服务工作。

此外,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教授作了《变化时代的经营选择》的报告: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高级审核员刘丽华对企业该如何通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了讲解。年会期间,唐人神集团还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

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12

一、问题提出

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落幕,验证三年计划的成果势在必行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前提是认识的提高,中端是行动的有力和实在,末端是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成效。[1]目前各地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结束,如何评价与验证各个省份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及发展指数,成为进一步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2.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

已有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学前教育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东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学前教育发展较快,而中部学前教育发展较缓慢。中部地区整体及中部各省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在多方面落后。[2]为避免形成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区域性凹陷,国家需要关注和加大对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力度。

作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占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 862.0万人(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其中省内的农村面积在全省占据相当的比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省学前教育集合中部省份特点,具有代表性,并叠加了东部与西部现象,具有兼容性,可以说是融合我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个缩影。

据刘占兰等人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出:2003—2010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综合指数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排名靠后,在中部8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一。从入园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公办园比例、师幼比、教师学历和城乡差异六个分项指标来看:中部地区整体的财政投入水平和公办园比例明显呈凹陷;安徽省则在入园率、财政投入、师幼比、城乡差异几方面明显低于中部平均水平,相对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来说,安徽省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较弱。同时,安徽省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学前三年毛入 园率偏低,“入园难”问题 较为突出,与人民群 众对学前 教育的需 求不相适应等。[3]

二、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分析

1.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测量方法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4]本研究借鉴刘占兰等人在《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后的综合水平,具体如下:

该研究认为,评估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1/4×(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其中: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投入指数=1/2×(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公办园比例);学前教育质量指数=1/2×(师幼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城乡差异指数。综合考虑目前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有效统计数据,无法获得具体的城乡差异和专任教师学历指标数据。因此,拟用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代替专任教师学历比例;在学前教育公平方面,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替代分析。计算公式 转变为:学前教育综合发 展指数=1/3×(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因此,本研究是立足与借鉴刘占兰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安徽省本土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即纵向上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三个方面分析,横向上从城市、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构成多方位、立体式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

2.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安徽省已有的三年计划数据计算得出学前教育的分项指数并绘制相关的发展趋势图,具体指数见表1、图1与图2。

注:入园率、师幼比和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来自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统计汇总快报》,公办园比例来自2010—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财政投入数据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部门网站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基本重合在一起,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显著,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与2012—2013年发展较为平缓。具体来看,安徽省的部分指标仍处于波动水平:入园率处于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公办园比例方面有大幅度发展;师幼比和财政投入处于波动不稳定发展趋势;而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则呈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如此看来,虽然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图1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机会增加,入园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增长较为平缓。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使2011,2012和2013年的入园率达到53%,56%,60%。如表1数据显示,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三年入园率已经达到52.9%,71.8%,75.3%,远远领先于预定目标,相对于之前入园率有很大提升,表明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如图2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整体提高、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显著,而2012—2013年投入比例相对之前有所下降;公办园增多、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发展状态良好。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公办园已经达到3 045所,超出计划目标1 117所,成果显著。

安徽省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师幼比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缓慢发展,其中以2011—2012年有所下降,发展相对滞后;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教师缺口大,发展状态亟待改善。

三、安徽省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存在重量忽质的倾向,缺乏有效区分城乡建设指标

(1)综合发展指数较低、学前教育普及率低。首先,据2010年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显示,东部地区平均入园率为0.828。而安徽省实施三年计划后的入园率为0.753,仍低于东部地区实施计划前的入园率水平。其次,安徽省没有清晰区分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入园率现状,同时三年计划中也缺乏根据双方实况制定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标。第三,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安徽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还存在普及率不高、入园率偏低、幼儿园数量不够、班额过大等问题。

(2)幼儿园建设数量不足,且重量轻质。首先,从2010年安徽省各市县的建设实施进程来看,关注及通报的重点主要放在幼儿园建设数量的进度和入园率的提升等显性标准上,对于经费、管理、师资等软性标准则较少涉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学前三年高入园率、公办园数量激增的“大干快上”倾向,注重“广覆盖、保基本”忽视“有质量”。其次,安徽省共有56个县和1 000多个乡镇(街道)。如此来看,即便全省完成三年计划目标,建设了625所乡镇中心园并且全部投入使用,也远不能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无法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园”的目标要求。

(3)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布局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多样,已基本形成以县级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但是整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首先,安徽省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园数量不足以覆盖乡镇地区,且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质量仍待勘察;其次农村民办园占据一半江山,目前安徽省关于农村地区民办园的发展问题无有效的监管体系。第三,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建设未能顾及多数农村幼儿的入园需求,如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部分乡镇,如叶集镇南依大别山,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范围方圆数十里,分布着上百个村落,然而全镇仅有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园和少数的私人临时办小规模幼儿园。

2.财政经费存在“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现象,财政体制被动滞后,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民办园在大力兴建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

(1)经费的投入比例不稳定和单一化,经费体制缺乏弹性。首先,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较之前有所提升,但呈现波动不稳定状态。据数据显示[4],2010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为0.170,而安徽省行动计划实施三年的财政投入比例依次为0.080,0.156,0.088,仍低于实施计划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其次,安徽省尚无独立健全、顺应时势的幼儿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一方面,由于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幼儿涌入城市,目前对于流动性幼儿的教育经费支持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安徽省在经费的投入方面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及鼓励个人出资办园。但是由于农村很少有社会团体,且公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农村地区不适合采取吸引社会力量和鼓励个人出资办园的策略。

(2)经费的分配比例失调,缺乏管理、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目前安徽省主要通过提升学前财政投入比例、设置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等措施来增加经费投入,但是对于经费的具体分配利用、分配比例等问题缺乏思考,且多是直接将资金拨给幼儿园,忽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使得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利用率不高,进一步加重了安徽省幼儿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安徽省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据调查,安徽省在省、地、县三级财政部门之间一般没有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纵向转移支付关系和活动,同级的各财政部门之间、不同部门的财政机构之间也缺乏横向联系,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弹性。[5]

(3)公办园与民办园办学差距大,民办园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首先,办学层次与实力差距大。安徽省公办园在倾斜性政策的支持下,办学条件良好,保教质量较高。民办、村办、企业办及个体办幼儿园等,受资金的制约与教育资源的限制,保教质量与公办园相比有较大差距。其次,安徽省政府对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和引导不力,对非政府力量办园的管理较为松懈。很多的民办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办园基本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再次,从三年计划落实的情况来看,安徽省政府重点关注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如计划于2013年拥有幼儿园8 770所,公办园共由1 689所增加为3 617所,占整体的0.412,而民办园仍有5 093所,占0.581。如此看来,在安徽省整体幼儿园中,民办园依旧占据一半江山。公办园“大跃进式”的发展态势使得民办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师资流失问题和发展空间缩小等问题。客观地来说,当前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办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县,无法保证公办园成为市场主体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处理和协调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已经成为安徽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师资缺口大、结构不良,农村教师缺口严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1)师资缺口大,农村幼儿教师缺口尤为严重。随着三年计划的实施,伴随投入、场所、规模等硬指标的逐步实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为缓解,但是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却凸显出来。就安徽省三年计划目标提出:未来三年里教师数量要达到8.7万人,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8 770所,平均分配下来,每个幼儿园将只能拥有10名教师。根据国家幼儿园班级师资配备要求(2个教师,1个保育员),那么平均每个幼儿园只能拥有4~5个班。如此来看,幼教师资的数量跟不上政府大规模兴建幼儿园数量的硬性指标。此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学前三年适龄幼儿为217万人,其中农村地区有140万人。根据目标中60%的入园率来计算,入园幼儿将达到130.2万人,其中农村幼儿就有84万人。根据目标中所定1∶15的师幼比,那么将需要教师8.68万人,其中农村教师缺口达到5.6万人。以目前的发展势态来看,难以满足农村地区5.6万的幼教师资缺口。而且安徽省三年计划中关于教职工培养方面提出,要通过多种办学模式使得师资年培养规模达到1万人。如此计算来说,基于假设排除所有培养人员流失、转行的可能性,即便安徽省实现每年1万人的培养规模且全部投入幼教一线,在三年计划收官之际也只能培养3万多人,远远弥补不了4万人的师资缺口。

(2)优质师资缺乏,队伍结构不良。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由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几部分组成。其中拥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群体占很高比例,本科以上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极低。城市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专科以上)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多为中专、高中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次,安徽省现有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知识极度缺乏,且受用人机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难以保证。最后,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缺乏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大批没有持证上岗的教师充斥其中,质量堪忧。

(3)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过于同一化,缺乏差异性。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缺乏区分城乡有别的分类培养。据调查,安徽省大批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培训,其教育理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可以关注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城市幼教人员的观念相比较为先进,但在具体的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城市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可以关注专业技能和教学手段的提升。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专业发展比较困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优化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1.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城市地区坚持规模与质量提升并重,农村地区继续落实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资源普及体系

(1)科学统筹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与优化城乡幼儿园空间布局,普及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体系。安徽省农村与城市各地的实际情况各异,省政府应该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但同时应对城乡幼教的发展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数量、适龄幼儿人口数量、师资数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 标,以便真正保障城乡幼儿 入园机会均等。

(2)坚持促进公平、保障质量,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首先,实施“规范化工程”、制定办园标准及质量评估制度,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普及。一是规范幼儿园布局调整。各区县将幼儿园建设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到位,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本着安全适用的原则,结合安徽省本地的经济水平及人口数量、密度等实际情况,比照国家规定居住用地及城乡幼儿园建设标准,制定“城乡幼儿园建园标准”、“城乡幼儿园评估标准”等。省教委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为农村幼儿园配备、更新、添置设施设备,确保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到位。三是规范办园行为。省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制度和等级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办园行为,清理查处非法办园点。其次,尝试在经济较发达的市县建立辖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片区教研网络,构建公办园与民办园、城区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联动发展机制,鼓励各类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2.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资、监管及评估验收体制,解决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

(1)继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城乡有别,向农村倾斜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要切实关注投入的结构和方式,确保制度性投入不断增加,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其次,由于城市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础不一,制定城乡差异性的经费投入机制。城市应从当地自然、经济与人口分布状况和现行办学与管理体制出发,培养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同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政府支持、举办者投入、社会捐助、家长缴费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机制要侧重于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家长交费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幼儿教育经费的比重。[6]如可以对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发放教育券,减免部分费用,缓解贫困家庭的经费承担,建立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弱势群体保障体系。

(2)提高经费分配利用效率与监管力度。首先,安徽省政府应对如何分配财政投入做详细的规定,对经费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使财政投入最终能服务于计划。同时,省政府应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以减少城乡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与村办园之间的差距,扩大经费投入的受惠面和使用效率。其次,在教育经费具体使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财政经费利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督导及监管体制,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有效落实。最后,在经费投入使用后建立相关的评估体制,以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的落实及效益分析,不断完善与修订经费的运用机制,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以便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3)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创办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首先,政府应杜绝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监管管理的缺位现象,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公民办一体的有关经费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度。[7]其次,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渐进改革。一方面,坚持大力发展公办园来平衡与民办园间的比例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掌握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定价权”,促进办园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财政资助和资产流动的引导。如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对学生发放教育券并同时实行税收调节制度。如此,政府不仅在公、私立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也间接地承担了对私立教育的财政责任,履行对民办园的监管职责。最后,创建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公办与民办并举,既强调政府的责任,又为民办教育留存适宜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满足大众对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3.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建立城乡有别、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

(1)科学计算师资缺口,多渠道补充师资,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首先,根据安徽省城乡各地的适龄入园幼儿数来确定合理差异的城乡师幼比及师资缺口数量。其次,多渠道、有重点地分类补充师资,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一是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依托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幼师和幼专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二是以县为单位实施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三是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幼教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择优录取,担任幼儿教师。四是通过非幼教专业的在校师范生自愿转专业或主辅修等形式培养幼教师资。

(2)革新师资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保育员专业化。首先,必须革新师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各区域教师编制标准、资格考试、招聘、调动等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可建立全省各市县共享的、由省教委宏观调控、各市县教委具体调配的教师资源库,以确保全省各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其次,根据培训教师对象的不同,建立分层、分类、有重点的多元化幼儿教师培训制度,根据不同标准将教师分成不同类型,如园长与教师、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等,根据其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不同的职业定位,改革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按需要设立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3)实施区域城乡联盟,加强师资交流机制,建立政府统筹管理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首先,开展以市县为单位的学前教育公办园教师与园长定期流动的研究,促进安徽省各地区优质幼教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互通与共享,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动态平衡。其次,建立城乡教师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第一,形成“送教下乡”的常态机制。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每年组织相关幼教专家、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各区县巡回讲学或任教,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广泛的高质量专业培训。第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访学”,可采取一对一交换教师的方式进行。第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8]

摘要:随着第一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系统分析其成效意义重大。研究根据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数据,参照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发展等维度,分析了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成效,进而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学前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积累下一篇:正宫·寒鸿秋注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