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精选8篇)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县政府已经出台了《农村土地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德政办发〔2012〕71号)和《垦造耕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德政办发〔2012〕72号)两个文件,同时调整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中的考核权重,考核指标分提高到7.5分。这表明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极其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县领导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县委书记XXX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调研中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做好“存量”文章,整合资源,强化土地高效利用,努力向低丘缓坡要空间,向集约集聚要空间。做好“增量”文章,积极抓住浙商回归、发展实体经济等有利契机,努力向上要空间;切实提高土地容积率,努力向空间要空间。做好“控量”文章,进一步细化规划,加强考核问责,努力向规划要空间。二要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围绕“以亩产论英雄”,研究出台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实施意见;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新进项目质量;严格执行项目后评估制度,提高土地亩均税收。三要切实保
1护耕地。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乱占滥用耕地现象。四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形成预防为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按照张书记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大耕地垦造力度,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一是要加大耕地垦造工作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新增耕地150亩的目标任务,对开发项目尽快立项,加快推进,提早完成。已经立项的项目要确保在9月底之前基本完工,10月底之前全面完工。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尤其是省级的示范项目民进村农村土地整治,今年一定要形成“可圈可点”的亮点。灯塔村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要将前期工作做实做细,对分户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建新区的土地上柏村要做好农户工作,确保灯塔村安置户能够落地。二是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盘活存量土地70亩,工业用地复核验收70亩,供地168亩的目标任务,工办、招商办要引导企业自身内部挖潜,通过空地增容、厂房加层、腾笼换鸟等方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加大对零星用地、低效利用土地的盘活力度。
二、加强违法用地防控工作,严格保护耕地红线
今年的卫片图斑显示,我镇共有监测图斑288个,其中违法用地图斑就有107宗,违法总面积有497亩,其中没有办理任何农转手续占用耕地的面积有99.2亩,初步统计的耕占比是10.08%,已经超过市里规定的8%警示约谈线。因此,镇里排出了12宗需要拆除复耕的违法用地名单,对一些制砖厂、堆场等进行拆除复耕,由国土所和防控办先上门做思想工作,督促自行整改;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自行整改的,镇政府将派出力量进行强制拆除复耕,切实加强违法用地防控工作,完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保护好耕地资源。土地防控工作各村要全力做好配合协助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接下去,镇政府计划出台对行政村的考核办法,真正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齐抓共管,严格禁止在基本农田区域内填矿渣、建房等破坏基本农田的现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二是要狠抓违法防控机制落实。城建、国土、城管、公安、供电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严格按照《建立土地违法行为防控机制的实施意见》(德委办发〔2010〕67号)的要求落实分工和责任。供电、供水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做好工作。土地监察员要敢于碰硬,要从“通讯员” 转变到“执行员”上来。三是要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对 “建新不拆旧”要进行清理整治,各行政村对农户建房情况要了如指掌,防止“少批多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各行政村还
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严格控制新发生,逐步解决历史遗留,对“建新不拆旧”的旧房要上门做农户思想工作,督促自行拆除。
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国土资源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防止事件升级。一是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今年要全力完成今年农村宅基地登记确权和农房发证工作。目前,国土所对城山村、龙凤村、双燕村已经开始调查,其它村正在测量,各村要积极配合。城建办要加强与建设局的对接,及时跟进农房发证工作。二是要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梅雨季节已经来临,山区的几个行政村要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开展汛期巡查、灾情险情速报和灾害预警预报等防灾工作,建立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加强农民建房削坡管理,配合国土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2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3
2011年12月27 -28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保障农民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的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意味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保障农民权利不仅是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号文件”再涉农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按照往年惯例,讨论稿在会议后定稿并会在2012年1月公布,成为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自2004年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是中国农村政策的风向标。上世纪80年代的五个“一号文件”,基调是体制改革,包括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市场化改革等重大改革,奠定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但是,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农村出现的诸多不稳定因素,面对城市高度繁荣下的农村治理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土地制度问题,不仅城乡一体和现代化难以实现,农村问题更会拖累城市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
“从2011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的‘加强农村发展水利’,到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愿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表示,在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突出的重点和先决条件,当然这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
征地制度新规年内出台
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表示,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来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2012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对2012年的“三农”工作,温家宝指出,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
温家宝说,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工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网、财新网)
总理讲话指明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刘守英表示,温家宝总理是在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时说出这番话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给农民足够的补偿,可以增加土地使用成本,减少盲目修大马路、大广场而浪费土地的现象,一些效率低的企业也会被淘汰,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很有意义。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花那么大篇幅谈土地制度及其改革问题,在刘守英看来是为下一步如何深化统筹城乡改革以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
刘守英认为,目前我们的基础产权制度的设置还不牢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和国有土地所有权不平等,没有形成如何分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级差收益的规则。下一步,我国必须落实土地制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根本改革征地制度。改变目前征地拆迁中将农民排斥在外的做法,让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允许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的可出租、可出让、可交易的权利,同时对城市规划圈外的农民集体土地,允许在符合用途管制的原则下,不通过征收进入建设用地市场。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4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央及省市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政策,明确部署,扎实抓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然后请县
委徐书记作指示、提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1997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各地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土地使用权属不明确,没有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管理工作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问题突出,证地不符、调整承包地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未及时变更,档案资料散失严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农户间土地流转口头协议多;承包地征用中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失地农民保障没有到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随意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纠纷案件和涉土信访量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落实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上问题如不予以重视并加以纠正,将引发许多矛盾,甚至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务必高度重视,一定要站在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对于进一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持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1、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体现以人为本,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保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利益,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准则。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是落实土地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农民只有依法获得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同时享有承包权、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和流转权,才能为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应当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主要的生活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利,是农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切实保证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实质就是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对农民合法权益最根本、最直接的保护。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从2005年3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将土地承包关系法律化,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2、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关键是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就会落空。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只有依法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将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并引导和推动农民积极采用优良品种,发展优质农产品,不断改善农业品种结构。
3、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去年以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我省从今年起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土地收益增加,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农民更加珍惜土地,出现了争田要地的现象,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纠纷也随之增多。据县农办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群众来县上访反映土地纠纷问题,达34批200多人次,其中集体上访3次。土地承包纠纷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现在土地承包纠纷增多,原因是多
方面的,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带来的问题,有城镇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一些是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之间以及与传统习惯之间不衔接带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予以解决,最终必将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土地承包关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只有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落实到位,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社会才能保持长期稳定。
4、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新形势下农村工作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就必须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国家有关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上来,转变工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这件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抓实抓好,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扎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补发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1997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后,由于多种原因,我县仍有部分村组未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承包农户,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给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留下了隐患。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发证工作,既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项政策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县“两办”专题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东办发[2005]76号),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通知》中所提出的要求,进行具体部署,规范有序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1、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
一是确保稳定的原则。这次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一步明确土地使用权属,是对1997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规范和完善,而不是打乱原承包关系,重新组织发包农村土地。补发的对象只能是二轮土地承包时以家庭承包形式承包了农村集体土地,但未领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承包农户。原二轮土地承包原始资料不全、地块不清的,要逐户逐地块核实,但不宜重新组织丈量,更不能借机重新调整土地。对少数1997年没有开展或尚未完成二轮延包工作的村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抓好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在此基础上,签订好土地承包合同,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关二轮土地延包的具体政策原则上仍按县委1997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延长集体土地承包期工作的意见》执行,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1997年已经搞好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填制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但未发放到户的,在确保证书内容准确无误、手续完备、无任何遗留问题的前提下,可将原证直接发放到户。但承包农户要求领取新证的,也可列入新证发放范围。
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已结束但未发证的,原则上按照二轮延包时的承包面积、地块和四至进行登记补签补发。二轮承包以来,农户之间承包地互换、转让,或因国家集体征用、占用等原因重新调整承包地,导致承包面积和承包地块变化较大的,也可按承包农户现实际承包情况核实登记,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和换发证书。承包期限统一至2027年8月31日止。
三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在延长土地承包期时,有少数村组对部分土地质量较差、耕作不便的地块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后承包到户的,这次补发证书仍按各地原做法,维护原状,不作调整。
四是依法办事的原则。必须严格以《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系列政策为依据,严格依法办事。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暂时没有具体规定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法律、法规和土地承包政策的原则精神,妥善处理。
2、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程序和要求。
(1)调查摸底。这次会议后,各地要立即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认真分析未发证原因,合理确定补发范围,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制定工作方案。
(2)分户核实。对需要补发、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要对现有承包地块等情况进行认真核实。核实的依据以二轮土地承包清册、原计征农业税的计税面积等相关资料为准。核实结果要经承包农户签字认可。对承包经营权不明确、承包面积有争议的,要认真抓好核实、协商和调解工作。对矛盾和纠纷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发包方与承包方未取得一致意见的,不能急于补签合同和补发证书。对个别需要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后续工作的村组,要按照既定部署和要求抓紧进行。为了有效防止“一户两证”现象,原未领证需要补发的承包农户,必须作出要求补领的书面情况说明,对于原已领证但因各种原因要求换发的承包农户,必须交回原证,并作出不存在双证的书面承诺。
(3)材料初审。发包方将要求补发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承包户的情况说明、承包户家庭基本情况、土地承包清册、原农村土地承包方案等相关资料报镇农经部门初审。
(4)签订合同。有关资料报经镇农经站核实认可后,由发包方与有关农户补签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由县统一格式。
(5)审核申报。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发包方将核实好的土地承包清册、签订好的土地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报送镇农经站,由镇农经站编制土地承包合同登记薄、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由镇人民政府向县政府提出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书面申请。
(6)登记发证。县农办在对有关材料核实后,对申请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编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薄》,委托镇农经站填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所载内容必须与土地承包合同内容完全一致。委托发包方将填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具体承包户。镇农经站与委托发放人、委托发放人与接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农户必须办理签收手续。发包方应当及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给承包方,不得代承包方保管,不得扣押。未经县审核登记,不得私自填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这次全县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从现在开始至10月底前全面结束。
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
一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制度。在承包关系理顺、基础工作做好、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好土地承包合同后,应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承包农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依法确认承包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今后,补发、换发时,一律使用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空白证书由镇农经站负责收回并销毁。
二是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制度。
今后,因发生自然灾害严重毁损、国家征用占用土地、村镇建设规划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情形,按法定程序进行土地调整而导致农户承包面积、地块发生变动的,应当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经发包方同意并登记,农户之间以互换、转让等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可以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承包农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应提交下列材料:
(1)农户要求变更的书面请求;
(2)已变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
三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制度。
凡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换发、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1)在承包期内,因家庭分户,夫妻离婚等情形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的;
(2)因征用、占用土地较多或实行大规模土地整治等原因,农户承包面积、地块、位置变动较大,难以在原承包经营权证书上作变更登记的;
(3)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遗失或毁损的。
符合条件要求补发、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必须由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报批、登记、签约和发证。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手续,应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薄记载的内容为准,换发、补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应当注明“补发”、“换发”字样。
四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回收制度。发生下列情形必须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1)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原承包地已由集体全部收回的;
(2)承包期内,承包方书面申请自愿放弃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承包地已由集体全部收回的;
(3)承包土地全部被依法征用、占用,导致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所载标的物已不存在的;
(4)承包家庭不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灭失的。
(5)其他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形。
应依法收回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由发包方负责收回,镇农经站统一登记、统一保管,并加盖“作废”章。原承包方无正当理由拒绝交回的,经发包方提出申请、镇审核后,由原发证机关负责注销,并予以公告。
五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变更、换发、补发、收回、注销等,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和登记制度。各镇要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规范有序。
三、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结合抓好土地承包基础管理相关工作。
1、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好农村土地承包档案
实行土地家庭承包以来,全县各地形成了大量的土地承包档案,这些档案是广大农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历史见证,是落实党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全县大部分地方重视对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为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目前,全县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归档资料不够齐全、整理不太规范、保管比较分散等问题,有极少数村组已没有任何档案资料。因此各地要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有关具体规定,进一步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和保管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齐全、完整。各村要将土地承包各种文书资料,包括土地承包平面图、土地承包方案、决议、承包合同、承包清册、与土地承包有关的会议记录、数据、资料等进行归档。各镇要将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各村二轮土地承包方案、决议、承包方及承包土地的详细情况、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及流转合同的鉴证记录、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登记表、土地承包到户汇总表等列入归档范围。对土地承包清册等基础档案资料不全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完善起来。因镇村行政区域调整等原因造成二轮延包资料不全或散失的村组,镇政府要组织力量逐组逐户清理核实,对散失在个人身上的资料要全部予以追回,统一整理归档。对无正当理由不移交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的退编退职人员,要说服教育,限期交出,拒不交出的,必要时可停发退职金或养老金补助。整理好的土地承包档案全部由镇统一保管。
要重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动态管理,因土地征用、土地整理后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对承包土地作了调整引起的面积和地块变动登记、合同的变更、权证变更登记及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件、材料也应列入归档范围。对保管人员工作变动的,要做好档案交接工作,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的保管制度和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把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各镇今年内要确保有60的组完成土地承包档案资料计算机录入任务。
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机制,着力化解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当前的土地承包纠纷。
一是建立调解组织,落实调解责任。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绝大部分必须通过基层调解予以解决。各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均要建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切实承担起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责任。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村级组织之间的一般性纠纷,由各镇村具体负责调查处理。对当事人不愿接受调解意见的,可以引导其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防止因工作不力引发农民越级上访。各镇要把解决土地承包纠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积极主动地解决土地承包纠纷。涉及到多个部门职责的,各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妥善处理。对接待农民上访和处理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处置失当,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二是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各地要认真组织广大农村干部深入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央和省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系列政策,增强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提高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处理土地承包纠纷,有针对性地搞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矛盾双方的思想认识,进而达成共识。
三是搞好土地承包纠纷的排查。搞好土地纠纷排查,落实工作预案,是有效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准确掌握当地土地承包纠纷的现状,分析土地纠纷的类型、引发原因和特点,重点掌握可能导致群体性、恶性事件发生的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制定解决本地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预案,分类提出妥善解决土地纠纷的具体意见和办法,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对已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同时对潜在的矛盾,要主动开展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对一些影响大、解决难度大的纠纷,要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妥善处理。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和重复访案件,必须实行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对一般性的上访问题,要分级负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杜绝出现因工作不到位引发新的越级上访问题。
四是依法做好信访接待和处置工作。对农民反映的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要做到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信访条例》要求,依法做好接待处置。要建立信访登记管理制度。县、镇都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信访登记簿,逐件登记来信、来访,督促基层按时调查处理,并及时记载查处情况。要建立限期结报制度。凡上级政府和机关转办的信访件,一般的15日内办结;重要案件必须7日内办结。如因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处理结果的,必须说明原因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初步意见,在1个月内办结。要及时将处理意见告知当事人,做好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真正达到息访目的,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县委农办将按季度对农民因土地承包问题到县及县以上信访的情况及办理进度进行通报,以便于各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相互借鉴。
3、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是关系到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大局的一件大事,各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要从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在农户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保证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1)加强政策疏导,引导、保护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坚持政策疏导,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热情。凡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应大力提倡和鼓励。要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的要求和市场经济法则,正确处理土地承包30年不变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经营、园区建设、二三产业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城市发展用地等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保护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和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决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制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不能损害农民利益,不能激化矛盾,不能留后遗症。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权,更不能与民争利。
(2)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户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缺乏市场对土地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的了解,缺乏应付市场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和手段,必须依托于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因此,各镇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制订土地流转规划,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系统,收集发布土地供需信息,为流转双方牵线搭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办理土地流转合同(协议);组织开展集体土地流转收益评估,研究制订并发布土地流转的指导性价格,协调各方利益;进行项目推介等。努力形成自下而上、网络状、多功能、紧密型的中介服务体系。
(3)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目前我县有些地方承包地流转合同不完善,程序不规范,有的甚至是口头协议。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各地要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政策精神为依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纠纷调处制度和动态监测制度等,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实施土地流转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和实施登记备案制度,对法律规定需要登记备案的事项登记备案,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建立和实施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通过实施纠纷调处制度,使流转纠纷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实施动态监测制度,准确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态变化情况,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承包合同、流转合同、流转登记备案等能准确记载和反映实际情况。农经部门要切实搞好土地流转的登记管理、中介服务和检查监督,逐步建立健全流转服务组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健全土地流转档案;搞好土地供求状况调查,尽快建立土地资源储备库,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服务的重心和落脚点放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不断创新流转服务的形式和机制,依法维护土地流转各方的权益。
同志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有序推进。相信今天会议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一定会把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我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5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听收看了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了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当前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暨违建别墅整治工作情况通报,以及XXX省长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三点明确要求,要坚持惠民利民和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这一目标导向,把耕地保护到位,把土地利用管理到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违建别墅整治到位,把土地管理程序规范到位,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好全省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空间问题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瓶颈。从基本上来讲,土地是我们老百姓生存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本依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耕地,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就没有依托保障。没有科学的利用耕地就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不出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对上争取、单独选址、盘活存量和闲置低效用地等多种方式,盘活优化土地资源,为重大工程、乡村振兴、重要基础设施、民生等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的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层层落实责任,有力推动了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一是耕地保护有力有效。全市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有量分别达XXXX万亩、XXXX万亩,均超额完成上级保护任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XXXX亩,做到了占一补一,占优补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XXX万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二是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成效显著。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在全面排查省专项行动办公室下发的44个疑似图斑基础上,对4类75个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共认定违建别墅X栋,已全部没收、处置到位。三是卫片执法整改扎实开展。省自然资源厅共下发我市2021土地卫片疑似图斑XXXX个,面积XXXXX亩(耕地面积XXXXX亩)。经核查举证,认定全市违法用地面积XXXX亩,违法比例为XXXX%。截至目前,我市共整改消除违法用地面积XXXXX亩,未整改面积XXXX亩,全市违法比例降为XXXX%(低于XX%即视为完成任务)。四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改善。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2012至2021年已批回土地总面积XXXXX公顷,已供应土地总面积XXXXX公顷,未供土地总面积XXXXX公顷,全市供地率XXXX%,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耕地保有量压力巨大。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市大部分耕地被农户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大量耕地失去了保障粮食安全功能,在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原有耕地因栽植经济作物而被调查为可调整地类或其他地类,涉及面积约XXXX万亩,对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有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因生态保护占用耕地XXXX万亩,基本农田XX万亩,加之2020年以来全市退耕还林XXXX万亩,生态红线一旦划定,将给我市耕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卫片执法矛盾突出。部分县(市、区)思想重视不够、协调配合不够,基层卫片工作比较滞后,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违法用地仍然存在,有未批先用、边报边用等违法情况。三是部分县(市、区)供地率不高。各县(市、区)2012至2021年已批土地供应供地率中,XXX区、XXX区供地率和供地面积较低,供地率分别为XXXX%和XXXX%,远远低于全市平均供地率XXXX%,主要涉及XXX区、XXX区、XXX市对商务中心区、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土地批而未供问题,问题比较严重。四是实际审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审批不规范,行政复议率居高不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有关部门、县(市、区)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对接沟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消化解决,确保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扎实高效开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
二、明确目标,把握关键,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XXX省长在会议上对下一步工作已经作了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要明确两个大目标、一个小目标和两个检验标准。两个大目标即耕地保护到位、土地利用管理到位,确保全市土地的供给和管理利用有序高效、科学持续,做到土地惠民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保障;一个小目标即当前突出问题解决到位,对于行政复议涉及政府违法或者不合法问题,行政复议率要下降,审批的程序要规范,违建问题要处置到位;两个检验标准即耕地是否保护到位和土地管理利用是否到位。贯彻落实好全省会议精神,要围绕”两个大目标、一个小目标和两个检验标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一要全力整改守红线。耕地保护督察整改是中央和省部署的重大任务,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2021年国家反馈我市的部分耕地保有量低于目标红线、土地整治建设任务落实不到位等4个问题虽然已经整改到位,但是从全国各地暴露的问题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大棚房、违建别墅、人造景观工程等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市也一定程度存在。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坚决扛起耕地保护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强化督促推进,切实做到兜清底数抓整改、挂账督办抓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坚决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整改任务。整改是保证全市耕地数量和保有量一项很重要的措施。现在中央和省督察发现问题,都是采用”天眼”,看得清清楚楚,对于被中央和省指出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要坚决把中央和省督察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解决好、整改好,全力完成,避免在”回头看”中被认为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二要扎紧”篱笆”保红线。要健全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确立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共识。要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优先把城市周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挤占,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良田沃土。要建立挂钩机制倒逼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严格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管控,努力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扎紧”篱笆”保红线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汲取教训。XXX省长前段时间在省自然资源厅报告上批示指出,要把程序合法、程序完善、程序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落实到位。只有程序合法、程序完善、程序规范,在保红线的问题上我们才能更主动。三要”互联网+”护红线。积极融入”互联网+”管理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视联网等创新技术手段,将指挥中心、手机移动执法终端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等联结在一起,构架起耕地保护巡查的天罗地网,采用科技手段对耕地进行智能化、大范围、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保护。这项技术方法,根据上级要求,要建立起自己的”天网”,市里正在研发推广。现在全国”互联网+”护红线的技术已经广泛运用,我们也要借助这个大趋势,更加主动来做好这项工作。
(二)狠抓违建别墅清查整治。
清查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前期我们做了大量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已基本整治到位。刚才会议通报了前一阶段各地在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中,还存在排查认定不准、漏查漏报的现象,为此,在全省范围继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清查、大整治行动。从即日起,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复查工作,对之前排查过的重新核实,对漏查的重新排查,对漏报的重新上报,确保排查无死角、认定无差错、上报无遗漏,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排查认定工作,并将结果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河务、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重点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口排查收集资料,形成工作合力,打好协同战、整体战。对于新一轮排查认定工作不力,被省里通报、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影响我市整体工作的,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严肃追责问责。刚才XXX常务副省长一再强调要真整改到位,如果我们放松标准或者执行不到位,被上级部门督察发现,就会成为新的”包袱”。为了争取工作的主动,各县(市、区)一定要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把这项工作认真完成,市直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确保不出问题。(三)紧盯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虽然我市未被省政府约谈,但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尤其是卫片执法检查的要求越来越严、技术手段越来越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督责任机制的意见》精神,真重视、真用心、真整改,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持续强化自然资源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合署办公、共同巡查、联合办案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将违法用地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初始,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赢得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济南局和省自然资源厅的信任和支持。(四)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益。
一要挖库存。在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除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外,各县(市、区)要加强对空闲土地的盘活利用,对已批的空闲土地和已供的闲置土地”一地一策”,加快盘活利用。刚才点到的XXX区、XXX区、XXX市在这方面要重点防治。全省XX万用地指标,除了XXX、XXX等重点地区之外,用地指标已经所剩无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立足于自身解决,把批而未供的、闲置的土地优先利用好。二要严标准。对已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依法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供地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开工期限等控制标准,在盘活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对闲置土地要规定开发期限,实行跟踪管理,确保落实开发建设。三要守规矩。对长期闲置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支持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四要提效益。对部分地块,要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通过收购、置换或入股联营等形式,加快腾笼换鸟,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土地利用率。三、强化保障,完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整改任务繁重,涉及多个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合作,确保各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一要硬起手腕抓整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推动督促。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组织部门要把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政法机关要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两办要加强督办督查,审计部门要强化跟踪审计,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重点抽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形成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举一反三抓整改。要着力抓好问题整改,限时整改,提高标准,建立台账,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坚决彻底整改到位,并通过问题整改倒逼健全长效机制,用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实。三要严肃纪律抓整改。要进一步严格规矩,敢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对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发现的问题,市里要对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对问题严重的地方和单位要列出名单、挂牌督办,对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四要强化队伍抓整改。刚才XXX省长专门指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职能整合后,对全局发展、长远发展更加重要,对这支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更高了,要注重锤炼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全局,只唯长远,敢于在原则问题和底线问题上说
”不”,一定要始终把讲原则守底线,讲大局服务长远,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确保土地问题不失手、有保障。
天元镇土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6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工作会议,签订《xx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书》。土地利用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是对新形势下我市管好、用好土地资源这一重要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把这次会议精神领会好、贯彻好。刚才,xx同志传达了全省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工作会议精神,xx同志对《xx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xx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书》。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坚决落实土地管理责任
我国人多地少,这是基本国情。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把土地闸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强调,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应当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上个月,省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土地调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有关土地调控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我们市、县(市、区)两级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决落实土地管理责任。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宏观调控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管理,在严格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同时,千方百计支持和保证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土地管理,落实土地管理责任,是我市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表现。我市土地资源虽然相对多一些,人均土地全省第一,但土地结构不合理、林地比重大。我们必须牢记土地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决不能在占用上大手大脚,而要切实加强用地管理,不断提高节约和集约用地水平,确保上级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落实土地管理责任特别是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的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开会研究,分析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责任书确定的各项考核指标落到实处。第三,要明确责任,建立奖惩制度。要把各级行政领导的土地管理责任纳入政绩考评和效能监察,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甚至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得差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整改,限期完成。在限期内完不成的,要按照政纪规定实行问责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责任制
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通知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者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有关政府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各地实际用地超年度计划指标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连续两年超过年度计划指标的,暂停该地区下一年度的用地审批。可见国家这次采取的调控措施是非常严厉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刚才签订的责任书,共有9大项,各县(市、区)要逐项逐项地执行好。执行的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供地用地政策规定,确保2007年度土地利用指标不突破。要严把土地审批关,加强土地使用标准管理,坚决执行国家有关限制和禁止供地的政策。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从源头上控制用地总量,必须坚决执行“六个一律不批”——凡是不符合土地总体规划的,一律不批;凡是没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一律不批;凡是没有通过建设用地预审的,一律不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的,年度计划指标己用完的,未依法及时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一律不受理新增建设用地申请;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未按预审要求完善相关内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受理建设用地申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禁止性项目、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别墅项目、高尔夫项目,一律不得报批用地。
二是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严查违法违规用地。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和执法监察力度,强化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尤其是乡镇国土所的建设,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监察协调机制。我市率先在全省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实行垂直领导,有利于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和执法监察力度。但是,有些县(市、区)改革还不到位,当地财政只发列入编制的国土所人员的基本工资,其它工作经费则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这种现象必须尽快得到纠正,以进一步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工作的重要基础作用。
三是严格执行《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按照《中共xx市委关于构建和谐xx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要将失地农民、农村居民逐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确保他们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允许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入股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再发展问题,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征地前的生活水平。要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听证制度、征地预存款制度、征地公告制度和补偿款公示与实名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臵争议裁决制度。
三、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发展必然要占用土地甚至要占用少量耕地,在局部地区,在一些重点项目,甚至要占用基本农田。因此,各级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搞好国土资源规划,优化土地布局和结构,坚持科学统筹,从实际出发,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要积极处理好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与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责任制的关系。这一关系实际上是如何处理长远发展与当前发展的问题: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责任制,着眼于长远发展;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着眼于当前发展。当前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发展。因此,从根本利益上说,两者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又要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
四、重视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今年6月上旬,市国土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前往江苏苏州就“苏州28项指标细化土地管理问责”的课题进行学习考察,回来之后,就如何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深入各县(市、区)进行了调研。考察和调研发现,我市的用地效率大有潜力可挖。苏州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要求亩均在200万元以上,而我市有些开发园区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一些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均只有十几万元;人家的工业标准厂房建设要达到3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5层,而我市大部分都是一层,而且不少还是简易厂房;在我市一些老的开发园区和一些新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仍有大量的闲臵土地。可见我市在集约用地方面潜力很大。今后必须加快转变用地观念和用地方式,充分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用地多、产出少、投入强度低、综合效益差的粗放用地方式。通过抓好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机制,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好路子。
第一、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要把好以下三个关:一要把好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工业项目的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那些重复建设、重污染、低效益的工业项目,不予立项;二要严把园区规划关,不能允许“跑马圈地”或借搞“花园式工厂”之名行圈占、浪费土地之实;三要严把供地关,凡未达到一定的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的项目,一律限制供地。有关部门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所区别的原则,抓紧研究草拟我市项目立项审批必须达到的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创造增加值、税收等指标的下限,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盘活存量土地,查处闲臵土地,挖掘土地潜力。在盘活存量土地方面,主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城中村。通过改造城中村,调出更多建设用地的同时,实行村改居工程,给予城中农民以居民身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农村的空心村。要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可以流转的政策,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同时,将农村这些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工业。三是改制企业用地。这些土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如果用于发展高科技、低噪音的工业或物流业,既可帮助改制企业早日走出困境,又可以臵换出更多的建设用地。四是机关占用的土地。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有大量划拨土地,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在查处闲臵土地方面,重点要处臵好两个地方的闲臵土地:一个地方是城区中的闲臵土地。去年,国土资源部门对市区的闲臵土地状况进行了清查,今年还要加大查处力度,扩大成效。第二个地方是各类开发区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闲臵土地。查处闲臵土地的难度较大,仅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是难以完成的。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的力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第三,引导外来工业投资项目进入园区,促进集约用地。近年来国家土地调控力度越来越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放松。因此,今后外来工业投资项目要尽量进入园区选址供地。园区之外,不能外商想要哪块地就同意他征哪块地,这会给依法用地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是很不容易的。土地规划调整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审批程序,不是我们想调就调,而且一经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调了一次之后,就不能再调。此外,园区外单独选址,基础设施不配套,投资成本必然增大,也必然会影响投资效益。因此,除了特大型项目可以考虑单独选址外,对于一般的大中型工业项目,我们要坚持主动引导其进入开发区和产业转移工业园,这是我们今后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节约集约土地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引导更多的工业项目在开发区和产业转移工业园落户,加快发展各地的开发区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五、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与付诸实施,国家对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采取的政策法规越来越严,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采取的惩罚措施也越来越严。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一是处理好依法用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用地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起着保证、决定和制约作用。在现有的政策下,不依法用地,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不为经济发展,占用土地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依法用地, 按照政策法律规定的审批权限和法定程序审批土地和使用土地,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二是处理好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关系。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是为了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属于百年大计。保障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严格保护耕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保障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只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年初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为xx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建设xx经济强市,跟上全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离不开土地这一重要载体。因此,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的国土资源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审批土地和利用土地,严禁越权批地和绕开法定程序批地;又要敢于开拓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服务,特别要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要进一步加大在盘活存量土地、查处闲臵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易地开发耕地、征地补偿、失地农民安臵、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打牢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