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观课评课记录(共10篇)
景阳冈观课评课记录 篇1
观柳会玉老师《甲午中日战争》有感
这次远程研修,我观看了6位老师的讲课视频,各有千秋,奇思妙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其中柳会玉老师的《甲午中日战争》让我更为欣赏。观看这一课视频的时候正好我的学生也学习这一课,所以有更多感触和收获。
1、教学设计简约,教学思路清晰
整个教学设计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以“黄海鏖兵:动画还原甲午海战”开篇,导入本课;日本大陆政策示意图,揭示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贯穿始终,柳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结合地图引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中,黄海海战到辽东半岛之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历史情境中,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互为犄角之势的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和北洋水师的门户辽东半岛的失守,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危在旦夕的形势„„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战争的整个过程。整个课堂老师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与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深研课程标准,重在“精”点
柳老师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让我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赞叹不已。学生对自己经过深入探究深入加工过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容易形成长久的记忆,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
3、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少
柳老师在讲述日军旅顺屠城时,对学生成功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态度教育。当今世界充满了竞争,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努力,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们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一定要努力学习,居安思危!
4、一点建议
本课课件制作很实用,有点遗憾的地方就是,在课件中没有展示教学目标和考点,虽然别的地方有展示,总是觉得作为一个课件有点欠缺;最后的当堂检测中应该有材料解析题,单纯选择题过于简单,可以适当加入材料解析题,检查一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我认为设计一节课会很费时也很累,一旦我们用心投入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并且自己消化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变得很轻松,很得心应手,可能结果并不如我们所想,因为更多的知识是在课堂上师生的建构中生成的,那种喜悦也是无以言传的,这就是做老师的苦乐。
景阳冈观课评课记录 篇2
一、基于学生视角观课评课的意义
众所周知,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指向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有效达成。教师讲得再精彩, 如果讲台只是其个人表演的舞台, 教学成为了教师一种独舞, 学生最终沦为观众或看客,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令人遗憾的是, 当前我们的观课评课大多围绕教师打转转, 把目光聚焦在教师的个人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等方面。当我们过度关注教师单方面的行为, 必然会忽视对学生的观照与审视。教师精彩演绎容易遮蔽我们的眼睛, 让我们误认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就是有效教学。殊不知, 抛开学生的教学, 再精彩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教师观课评课时心中始终要牢记一点: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教师永远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因此, 我们观课评课除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外, 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教师的教是个人才艺的展示抑或是“作秀”, 还是着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观课评课真正落脚于学生的学时, 我们才能看清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 洞察学生的学是否有效,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反观教师的教学行为, 固化优点, 改进不足, 观课评课才能起到提升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的作用。
二、基于学生视角观课评课的路径
确立了学生视角, 我们在具体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才会有的放矢, 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上。
(一) 观课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处的“学”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学, 而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首先, 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接受, 是否有饱满的情绪, 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是全员参与, 还是部分学生甚至是几个尖子生参与, 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其次, 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是否善于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 是否有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敢不敢怀疑书本、对教师的答案说“不”;再次, 看学生朗读是否到位有感情, 练笔时学生是否开得了头, 有没有下不了笔的情况, 甚至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 问问学生出现状况的原因, 便于分析课例;最后, 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 既要看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达成, 还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 更要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熏陶与发展。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倡导观课要关注学生, 并非就不关注教师, 而是强调学生是关注的重点, 观注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
(二) 评课视角聚焦学生的学习效果
笔者注意到, 我们评价一节课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衡量。“××老师基本功扎实, 普通话标准, 教态自然, 有亲和力。”“教学目标适合, 教学流程清晰, 板书设计巧妙。”“教师对文本把握不到位, 课堂上关注自己教学过多。”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 我们并不陌生。综观平时的评课, 不难发现学生被我们遗忘了。按理说, 评课时学生不应该缺席, 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教师的评课以及在课堂上的观察有可能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导致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误判, 与真实的教学实际相去甚远, 甚至大相径庭。
某教师在笔者班级上了《西门豹》。次日, 走进教室, 学生叽叽喳喳, “昨天我们好紧张哟!”“我举了三次手, 老师都不叫我。”“老师, 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官绅巫婆抓起来杀了得了?”“我写话还没有完成, 老师就叫停了。”听着学生的话语, 笔者不禁想起昨天评课现场老师们的发言, “教师关注学生。”“写话设计很好, 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显然我们看到的与学生实际学习状态有所偏差。因此, 评课不仅评教师怎样教, 更为重要的是要评学生怎样学, 学的效果如何?
倘若我们在观课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 那么评课时自然会从学生角度去评。以某教师执教《西门豹》为例, 笔者注意到该教师让学生自由读4至10自然段, 开始时书声琅琅, 两分钟后读书声稀稀拉拉, 读书的几个学生见其他同学没读了, 也打住了。写话环节, 有的学生下不了笔, 有的学生刚写一排, 教师就叫停笔。坐在最后一排两个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 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都为很多观课教师所忽略。透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出, 教者注重让学生朗读, 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用心读, 而是浮在文字表面, 难以走进文本, 触摸文字背后的意思, 所以不能理解西门豹这样做的用意所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自由读、小组读、默读等形式反复在字里行间里穿梭, 学生的感受会多一些, 体验会深一点, 交流时就不会找不到话说。这样的朗读才扎实。写话环节, 教师对学情估计不足, 预设不充分。教师让学生从被救的新娘、老人、没被杀头的官绅、巫婆中选择一种角色, 想对西门豹说什么?部分尖子生找得到话来写, 而中下水平的学生可能就下不了笔。教师如能为这部分学生搭一个梯子, 出示一个例句开启学生思维, 让他们依葫芦画瓢, 这样会降低写话难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 教师对学生写话的评价不具体, 缺乏指向性, 没有指出写话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也没有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试着让学生修改。这样学生不知道好在哪, 不好在什么地方, 所以不仅没有知其然, 更无法知其所以然。
我国新型观课评课方式简述 篇3
【摘 要】目前传统的观课评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的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同步互动式”“复盘式”以及“课堂观察LICC范式”,以望观课评课的有效性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视频切片式 追问式 同步互动式 复盘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
观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学校的评课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观评课活动缺乏专业的听评课技术的引领,听课老师不清楚听课的目的,不知道要研究的内容,观评课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欠佳;评课老师的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触及教学深层次的专业问题,不能触及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或者仅仅是只提意见,不提建议。评课的结果很难对教师的成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形式,确保课堂教学观评课的功能能够落到实处,国内的一些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了几种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追问式”评课、“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复盘式”评课、“课堂观察LICC范式”。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新型听评课模式简述
1.1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
2006年下半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862节录像观摩课[1]。在进行完一轮评课活动之后,为了能最大效能地发挥观课评课的功能,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的视频案例项目开发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观课与评课的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成为“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的良好载体。
“切片”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指用特质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薄片,然后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来检查组织是否发生病变。这个概念用在教育领域则是指根据学科的特点,利用视频切片分析系统这一资源来截取多个授课者课堂上的某个视频片段,如问题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等环节并把同类学科同一个专业性问题集中在一起来进行对比观察,且每一个大的环节的下面设有小的切片集,如“问题导入”下设有问题情境、认知冲突等更为细化的小栏目。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较好地改变了评课者对一节课泛泛而谈的现象,使评课者能够对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且在视频案例分析系统中设置有“分析模型”这一栏目,能较快生成课堂诊断的数据,与描述性的语言结合,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评课方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利用这个平台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这个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并不具有普遍性,由于资源有限,不能进行很好的推广。
1.2 “追问式”评课方式
“追问式”评课方式[2]是2009年由上海洋泾中学的李海林老师提出并践行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评课方式,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所谓“追问式”评课,就是以追问的方式,认定教学事实,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认知活动[3]。就是要求评课者仔细记录课堂教学事实,同时把错综复杂的教学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教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执教者的教学指向、教学形态、教学效果等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苏格拉底式追问,从而达到帮助执教者认识教学规律、提升自身专业化高度的目的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它的特点在于不是直接指出教师的问题,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追问式”评课以其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事实、高度明确评课者参与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追问探讨内容的专业化、学术化纠正了传统评课中“无事实”“无合作”“无研究”的“三无”现象,但“追问式”评课对于评课者的要求较高,若是评课者不能对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对课堂有全局的掌控,“追问式”评课就无法顺利地进行。
1.3 “复盘式”评课方式
“复盘式”评课[4]是近年由徐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魏本亚教授首创的,一开始运用在语文课的评课中,后来也陆续被其他教师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如数学、化学的评课中。
“复盘”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棋盘的对局过程,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和得失关键,分析当时走这步的想法,同时提出假设,如果不走这步,还可以走哪步,怎么走才是最佳方案。在复盘过程中,双方的思维不断碰撞,新的方案不断被激发,新的思路、新的理论也很有可能在此过程中诞生。
“复盘式”评课步骤如下:
执教老师上课,评课者详细记录听课内容或用录像设备记录执教老师上课全过程;
b.请执教老师用简洁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并完成表格(可在听课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c.对照目标,审视教学。请执教老师将自己所写的教学目标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对应地连起来;
d.请一位听课老师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连,并大致分析通过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
e.根据课堂反应的事实,反思教学过程,展开平等对话,进行多方交流,审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学习效果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发现问题,协商解决。
“复盘式”评课的方式更多的关注上课过程、关注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教师的热情,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同时能对一堂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助于打造精品课堂,无疑是一种有效、高效的评课方式。
1.4 “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是由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王愫懿[6]提出来的,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录播手段进行的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指通过录像或是录播手段,在听课过程中,教研员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策划,针对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活动的安排、问题的导入等问题,边听边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与授课教师以及其他听课教师进行言语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改进方案。在“同步互动式”评课中应注意,评课的语言应简明扼要,直抓重点,而且应该预先确定评课的侧重点,使得评课有应有的效率,时间花在刀刃上。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观课评课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能在这次小学体育教师研修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把这次研修培训作为学习新课程、执行新课标和实践新课程的切入点。观看各位老师的优课,感觉平时的教学中自己还缺乏深入思考,同时也发现对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新名词自己尚未了解。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观课评课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优课视频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评价,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多的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侯祥管老师的《前滚翻》:他将这节课整编成一个完成的“龟兔赛跑”,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小乌龟的滚动,在尝试与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节课充满了快乐。另外,小学生对于形象的事情记忆深刻,为此,这节课侯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团身滚动建立正确的团身概念,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牟建娜老师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会合作 智赢未来》:这是一节内堂体育课,在教学设计中,以游戏体验贯穿课的始终,以游戏体验难度的层层提高深深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学习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指拿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课的开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这个体验深深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的 兴趣。观看“老河口事件”的即时新闻报道,图片及配乐《世界充满爱》的播放,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震撼,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合作,合作不好会危及生命。观看美国北京奥运会的掉棒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团队的事,更是国家的大事,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因此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学校教师观课评课评语 篇5
1. 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2. 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3.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5.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6. 语言富有情趣,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教态恩好,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该老师的提问也很到位,在同学产生疑问的时候也引导的很到位,课件做的也非常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避免小朋友做与课堂其它的事情,而是去仔细的观察课件,思考问题,唯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就是课件有点小小的问题。
7. 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8.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9.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 “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11.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WwwcN),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12.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13. 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14.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5.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6.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17.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8.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9.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20.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2.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3.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25.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26.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27. 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28.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29. “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30. 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31. 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32.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3. 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34.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35.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36. X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
37. 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38. 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39. 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40. 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41. 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42. 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常用观课评课评语
2.学校观课评课评语
3.观课评课评语建议
4.教师观课评课评语
5.教师评课评语大全
6.受欢迎的评课评语
7.教师听课评课评语
8.初中学校听评课评语
9.最常用的评课评语
公开课评课记录 篇6
2012年4月12日评刘宁老师组内公开课《新疆》
4月12日上午第二节,刘宁老师在八年级(5)执教了一节组内公开课《新疆》,整堂课刘宁老师运用了多媒体的技术,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新疆的气候、地形、经济等特征,非常的生动,整堂课用《新疆好》贯穿全课,紧紧围绕着新疆好的歌词展开。
特别是在讲述地形部分时,用了有趣的字“疆”生动的概括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令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生动有趣。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2013年9月23日评刘宁老师组内公开课《等高线》
9月23日下午第二节,刘宁老师在七年级(3)班执教了《等高线地形图》一课,整堂课刘宁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信息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突破教学难点。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非常直观看到,达到认知统一。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地形景观图的对应呈现方式,不断冲击学生视觉,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
这节课张老师还很好的运用学案教学,练习精心设计。通过学练结合,学生从一个知识学习过程到一个知识应用的过程,这样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2013年9月15日地理课评课稿
2013年9月15日上午第三节听了刘宁在八年级(2)上的地理课-----中国的人口,是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其他教师评价 优点评价:
1.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 2.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4.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5.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
6.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不足之处:
1.虽然地理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突出了新课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理念,但是如果这些图片能够结合乡土地理,这种设置情景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3.虽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对课堂基本情绪的把握不准,使得这种过分的制造“愉快”,反而减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4.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也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的呈现,帮助学生将问题变得简单化,但是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依赖和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的作用过度地代替了教师的作用,有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5.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体现师生合作和交流,但是教师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其实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等教学难点和重点,就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6.虽然教师的讲解还较全面、很细致,但是对教材中的“非重点、难点”也进行面面俱到的的讲解,因而显得教学重点不突出,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的效率不够高。
七、参加评课的一些体会
1.公开课后进行认真的评课,教学者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师们营造了浓厚坦诚的评课氛围,在评课时能够放开手脚、抛开思想顾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各自的见解可能“有褒有贬、有优有缺”,但这种见解和建议是真诚的,这种评课氛围能够给予每位教师以教学的启迪、智慧的升华。
2.通过听课者和上课者的评课,使得听课者和上课者都能够得到启发和实质性的收获,对于地理教师的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的驾御,对于地理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说课评课 篇7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评课”是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讲课及说课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价。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及其理论,实践依据。、依据教学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标本思路。、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说明教学方法的择优和教学手段的优化。、说明教学效果的事例。
评课的基本要求
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从而使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已的教学。
地理课评课稿 篇8
——评《南北气温差异》一课
星期二晚自习时听了邢阿璟老师在八(3)上的地理课,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第一部分的内容,邢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展示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体现了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运用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对学生有耐心。
3.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给学生娓娓道来。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1、注意提问时语言描述的准确性,提出问题后能否给学生一点思考分析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课时间和课前知识储备耗费了大量时间,课堂任务没能很好完成,我认为学生活动其实是对本课知识的升华,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公开课评课 篇9
王建成老师担任本学期公开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九江三中的两位政治教师的参与下,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进行了评课,评课内容总结如下: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教师基本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熟练、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本课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传授知识与情感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整个授课过程既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评价总结,又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有生生之间讨论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践行了新课改理念。本节课采用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顺畅,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
该节课的教学环节完整,设计比较合理,能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能做到语言流畅,教态自然,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回答完问题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评价,体现鼓励、表扬的艺术。上课时,能始终面带微笑和同学交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准备充分,情景探究和问题设计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增加了课外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政治学科角度加以分析。知识点的的过渡自然,并能通过问题设计和探讨活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灌输式的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和学生共同探讨,由学生经过课堂情感体验或案例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复习课评课稿 篇10
亮点一: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实知识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亮点二:利用中考题让学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识点的题型。
亮点三: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
1、有点紧张,语言不够清晰、简洁。
2、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
本次化学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景阳冈观课评课记录】推荐阅读:
走进景阳冈10-21
《景阳冈》课本剧07-10
《景阳冈》的教学反思09-13
景阳冈语文说课稿10-22
景阳冈轶事小学六年级作文12-05
景阳冈武松打虎读后感09-23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课后练习题11-13
语文五年级下册《20 景阳冈》的练习题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