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2024-05-21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精选11篇)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篇1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

班级 09微电子学号姓名

这学期我们选择了单片机这门课,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感觉到了这门课与其他的课有一些不同。单片机课程不仅是学习书本的内容,也需要从实验中掌握知识。这门课程确实让我们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并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学习单片机,要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中汇编语言各种基本语句的意义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中断等接口技术。使我们从硬件软件的结合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掌握单片机的应用。

熟悉单片机的人都知道,要学好单片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为单片机很难学,而是很难找到一本专为单片机入门者而编写的教材。翻一下身边的单片机教材,都好像是为已经懂单片机的人而写的,一般先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再是系统扩展和外围器件,顺便讲一些应用设计。如果按照此种学习方法,想进行产品开发,就必须先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了才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学习使用单片机只能靠循序渐进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万事开头难、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知识点用到才学,不用的暂时丢一边。想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在做实验,估计是不太可能的。看着人头都晕了,学了后面的,前面的估计也快忘光了,所以,最好结合实际程序,用到的时候才去看。我们在焊接具体电路之前,最好做个仿真,这样实验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我们都学习过C语言,相信的大家的基础都不错,在编写程序千万不要光看不写,一定要自己写一次。刚开始我们可以模仿别人的程序,然后慢慢的学会自己编写,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恒心和信心。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遇到过许多困难,这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团结合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焊接电路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学习焊接技巧,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编写程序的时候,要善于把自己好的算法给大家分享,不会的时候要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当然更要利用当今社

会为我们提供的网络资源,学会在网络上搜索资料,自主学习。切忌拿别人做好的实验和编写好的程序去蒙混过关,这样对自己百害无一利。

在学习单片机的时候,让我学会了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说,当我看到交通灯的时候会想到它的程序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它的led灯会有如此的高亮度?而我的led灯亮度很低,如果电流稍过大,就会烧毁。在家乡的公家车上看到远程led信息远程发布测试的时候,我便会想到它应有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两部分组成,也许我想的过于简单,但是让我学会了思考。

总之,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不仅学会了这门专业课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让我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深层的提高,谢谢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篇2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为后续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务》等课程搭建专业技术平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企业岗位工作中横向可借助本课程学习完成独立的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任务,为其后的课程学习及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直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改革概述

《汽车维护与保养》于2014年1月立项,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程先后完成了课程改革的调研阶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工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并于2015年3月开始进行课改试点工作,现课程已按照立项书的承诺完成全部任务,进入到最后的验收阶段。

三、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经过课程改革,已完成项目立项书中的全部任务,并进行了试点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现将课程改革的具体成效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为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上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注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育人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才能适合社会需求。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深入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改革小组认真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汽车维护保养工人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保证了学生能够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因此,课程内容选取上,我们突出使学生获取完成此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

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德国已采用并获得了良好成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质量需经企业检验,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开放式办学,使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4.以学生主体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设计开发了职业氛围浓厚、工作任务明确的一体化教学情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摸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课程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5.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理念

我们努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教、学、做一体化,以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改进了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制订实际检测任务计划和决策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我们都采取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三)开发了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高级汽车修理工证书、汽车维护保养技师证书、配件营销员证书等考核内容,结合企业典型案例,开发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实施建议内容在内的课程标准。

(四)开发了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

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在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高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一本,并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职业院校汽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美容与保养》一本。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录像、特色课件、演示动画、维修资料、图片、企业案例组成;还包括与每个教学情境相匹配的任务工单、学习手册和特色校本教材。

(五)“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在每次课中给学生分派任务,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而学习,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最终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和教师参加比赛获奖增多

2012年参加“风向标”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2012年“依维柯”杯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检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代表黑龙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场地赛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2013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

课改小组教师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化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七)课程改革提高了年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研究水平

通过课程改革项目的建设和完成,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现《汽车维护与保养》课改小组共发表课改相关论文3篇,申请立项哈尔滨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两项;教改立项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

四、课程改革取得的不足之处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也正式这些压力给我带来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把课程改革进行好。通过试点实施并与对比班级比较,我们的课程改革确实很有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仍需改进的地方,我们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了,关于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实训耗材损耗严重

在我们实施过程中发现,实训室的耗材如汽车使用的各种油液包括:润滑油、变速器油、制动液、转向助力液、发动机冷却液等,汽车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等由于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包括课下很多同学在晚上或者节假日仍到实训室练习,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得我们的实训耗材损耗严重,在实车的很多螺栓、拉筋等很快就坏掉了。我们建议增加实训工位数量,加大对实训耗材的投入,同时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

2.网络资源开发薄弱

目前我们还没有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将重点进行这方面的完善,开发网络课堂、论坛、专家在线指导等。

单片机期末学习报告 篇3

单片机期末学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单片机期末学习报告

一、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单片机: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相应实时控制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其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由总线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称为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电源、系统软件一起构成的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

通用微机的CPU主要面向数据处理,其发展主要围绕数据处理功能、计算速度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例如,现今微机的CPU都支持浮点运算,采用流水线作业,并行处理、多级高速缓冲(Cache)技术等。CPU的主频达到数百兆赫兹(MHz),字长普遍达到32位。单片机主要面向控制,控制中的数据类型及数据处理相对简单,所以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功能比通用微机相对要弱一些,计算速度和精度也相对要低一些。例如,现在的单片机产品的CPU大多不支持浮点运算,CPU还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其振荡频率大多在百兆赫兹范围内;在一些简单应用系统中采用4位字长的CPU,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广泛采用8位字长单片机,在一些复杂的中、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中才采用16位字长单片机,32位单片机产品目前应用得还不多。

通用微机中存储器组织结构主要针对增大存储容量和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现今微机的内存容量达到了数百兆字节(MB),存储体系采用多体、并读技术和段、页等多种管理模式。单片机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存储器芯片直接挂接在单片机的总线上,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按直接物理地址来寻址存储器单元,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一般都为64 KB。

通用微机中I/O接口主要考虑标准外设(如CRT、标准键盘、鼠标、打印机、硬盘、光盘等)。用户通过标准总线连接外设,能达到即插即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外设都是非标准的,且千差万别,种类很多。单片机的I/O接口实际上是向用户提供的与外设连接的物理界面。用户对外设的连接要设计具体的接口电路,需有熟练的接口电路设计技术。

二、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4位单片机阶段

自1975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次推出4位单片机TMS-1000后,各个计算机生产公司竞相推出4位单片机。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COP402系列,日本电气公司(NEC)的μPD75XX系列,美国洛克威尔公司(Rockwell)的PPS/1系列,日本松下公司的MN1400系列,富士通公司的MB88系列等。

4位单片机主要用于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

2.8位单片机阶段

1976年9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MCS-48系列8位单片机以后,单片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位单片机纷纷应运而生。例如,莫斯特克(Mostek)和仙童(Fairchild)公司共同合作生产的3870(F8)系列,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6801系列等。

在1978年以前各厂家生产的8位单片机,由于受集成度(几千只管/片)的限制,一般没有串行接口,并且寻址空间的范围小(小于8 KB),从性能上看属于低档8位单片机。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提高,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集成度提高到几万只管/片,因而一些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相继问世。例如,1978年摩托罗拉公司的MC6801系列,齐洛格(Zilog)公司的Z8系列,1979年NEC公司的μPD78XX系列,1980年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这类单片机的寻址能力达64 KB,片内ROM容量达4~8 KB,片内除带有并行I/O口外,还有串行I/O口,甚至某些还有A/D转换器功能。因此,把这类单片机称为高档8位单片机。在高档8位单片机的基础上,单片机功能进一步得到提高,近年来推出了超8位单片机。如Intel公司的8X252、UPI-45283C152,Zilog公司的Super8,Motorola公司的MC68HC等,它们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片内ROM和RAM的容量,同时还增加了通信功能、DMA传输功能以及高速I/O功能等。自1985年以来,各种高性能、大存储容量、多功能的超8位单片机不断涌现,它们代表了单片机的发展方向,在单片机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8位单片机由于功能强,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智能接口、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

3.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以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可达十几万只管/片,16位单片机逐渐问世。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1983 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1987年Intel公司又推出的80C96,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推出的HPC16040和NEC公司推出的783XX系列等。

16位单片机把单片机的功能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如MCS-96系列的集成度为12万只管/片,片内含16位CPU、8 KB ROM、232字节RAM、5个8位并行I/O口、4个全双工串行口、4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级中断处理系统。MCS-96系列还具有多种I/O功能,如高速输入/输出(HSIO)、脉冲宽度调制(PWM)输出、特殊用途的监视定时器(Watchdog)等等。16位单片机可用于高速复杂的控制系统。

4.32位单片机

近年来,各个计算机生产厂家已进入更高性能的32位单片机研制、生产阶段。由于控制领域对32位单片机需求并不十分迫切,所以32位单片机的应用并不很多。

需要提及的是,单片机的发展虽然按先后顺序经历了4位、8位、16位的阶段,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并没有出现推陈出新、以新代旧的局面。4位、8位、16位单片机仍各有应用领域,如4位单片机在一些简单家用电器、高档玩具中仍有应用,8位单片机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仍占主流地位,16位单片机在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才有应用。

三、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1.单片机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ROM和RAM是严格区分的。ROM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及数据表格。RAM则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用户数据。这样的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单片机用于控制系统中,有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空间,把开发成功的程序固化在ROM中,而把少量的随机数据存放在RAM中。这样,小容量的数据存储器能以高速RAM形式集成在单片机内,以加速单片机的执行速度。

但单片机内的RAM是作为数据存储器用,而不是当作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使用。

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为满足控制的需要,单片机有更强的逻辑控制能力,特别是具有很强的位处理能力。

单片机的I/O引脚通常是多功能的。由于单片机芯片上引脚数目有限,为了解决实际引脚数和需要的信号线的矛盾,采用了引脚功能复用的方法。引脚处于何种功能,可由指令来设置或由机器状态来区分。

单片机的外部扩展能力强。在内部的各种功能部分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时,均可在外部进行扩展(如扩展ROM、RAM,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与许多通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兼容,给应用系统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灵活性。

2.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工业控制。单片机可以构成各种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如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控制、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等。

仪器仪表。如智能仪器、医疗器械、数字示波器等。

计算机外部设备与智能接口。如图形终端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绘图仪、磁盘/磁带机、智能终端机等。

商用产品。如自动售货机、电子收款机、电子秤等。

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录像机、音响设备等。

四、单片机在生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系统选用以低成本、功耗小、性能良好的8位A/D型HT46R47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电路。引脚如图1所示。

1.他的主要特性如下:

·工作电压:fSYS=4 MHz:2.2~5.5 V;

·13位双向输入/输出口;

·8位带溢出中断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具有7级预分频器;·石英晶体或RC振荡器;

·看门狗定时器;

·2 048×14位的程序存储器PROM;

·64×8位的数据存储器RAM;

·在VDD=5 V且系统时钟为8 MHz时,指令时钟为0.5μs;

·四通道9位的A/D转换器;

·指令执行时间皆为1或2个指令周期低电压复位功能。

2.工作原理: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通电后,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此时系统可接收用户的功能选择,用户所选功能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出来,当用户按下确定键时,MCU开始对温度进行监测,对各种功能进行相应的加热控制,直至功能结束时,发出声音报警提示。

3.软件设计:模糊控制的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在图4中,t1,t2,t3,t01,t02

是时间参数,要根据电饭锅的不同功率进行

设定,其中t01<t02。

在典型的750 W电饭锅应用中取值如下:

t1=2 min,t2=30 s,t3=5 min,t01=4 min,t02=8 min主要步骤说明如下:

(1)通电加热后,采用全功率加热至60℃,进入a。

(2)a阶段:记录加热电饭锅胆从60~70℃所需时间t,t是与锅内米和水的质量成正比的;

(3)b阶段:以t1为时间单位,测量起止温度T1,T2当T1=T2时为沸腾状态;

(4)c阶段:根据a测米量所得到的时间t,和设定的参数t01,t02做比较,选

择适当的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5)以t2为时间单位,测量起止温度T1,T2,当T1=T2时为水干状态,停止加

热;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高云 篇4

1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8031系统中扩展8279键盘显示接口的方法。

2.掌握8279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进一步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CPU挂箱、8031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

利用8279键盘显示接口电路和实验箱上提供的6个数码显示,做成一个电子钟。

四、实验原理:

利用8279可实现对键盘/显示器的自动扫描,以减轻CPU的负担,且具有显示稳定、程序简单、不会出现误动作等特点。本实验利用8279实现显示扫描自动化。

8279操作命令字较多,根据需要来灵活使用,通过本实验可初步熟悉其使用方法。

电子钟做成如下格式:

HHMMSS由左向右分别为时、分、秒的十位、个位。

五、实验原理图:

六、程序框图:

七、实验程序

NAMESHIZHONG

PORTEQU0CFE8H

BUFEQU23H;

SBFEQU22H;

MBFEQU21H;

HBFEQU20H;

CSEG AT 0000H

LJMP START

CSEG AT 401BH

LJMP CLOCK

CSEG AT 4100H

START:MOVR0,#40H;40H-45H

MOVA,#00H;

MOV@R0,A;

INCR0

MOV@R0,A

INCR0

MOV@R0,A

INCR0

MOV@R0,A存放计数值 存放秒值 存放分值 存放时值 是显示缓冲区,依次存放 时高位、时低位,分高位、分低位,以及秒高位、秒底位

MOV@R0,A

INCR0

MOV@R0,A

MOVTMOD,#10H;定时器1初始化为方式1MOVTH1,#3CH;置时间常数,延时0.1秒MOVTL1,#0B0H

MOVBUF,#00H

MOVSBF,#55H;

MOVMBF,#58H

MOVHBF,#23H

SETBET

1SETBEA

SETBTR1;

DS1:MOVR0,#45H;

MOVR2,#5H;

DS2:MOVDPTR,#PORT+1

MOVA,R

2ORLA,#80H

MOVX@DPTR,A

MOVDPTR,#PORT

MOVA,@R0;

ACALLTABLE

MOVX@DPTR,A

MOVR3,#0FFH;

DEL:NOP

DJNZR3,DEL

DECR0;

CLRC

DECR2

MOVA,R2;

INCA

JNZDS2;

MOVR0,#45H

MOVA,SBF;

ACALLGET

MOVA,MBF;置显示时间初值 计时开始置显示缓冲区首址 置扫描初值,点亮最左边的LED6 得到的段显码输出到段数据口 延时一小段时间 显示缓冲字节加一 最末一位是否显示完毕?,如无则继续往下显示 把秒值分别放于44H,45H中 把分值分别放入42H,43H中

MOVA,HBF;把时值分别放入40H,41H中ACALLGET

SJMPDS1;转DS1从头显示起

TABLE:INCA;取与数字对应的段码

MOVCA,@A+PC

RET

DB3FH,06H,5BH,4FH,66H,6DH,7DH, 07H, 7FH,6FH

GET:MOVR1,A;

ANLA,#0FH;

MOV@R0,A

DECR0

MOVA,R1;

SWAPA;

ANLA,#0FH

MOV@R0,A

DECR0;R0

RET

CLOCK:MOVTL1,#0B0H;

MOVTH1,#3CH

PUSHPSW

PUSHACC

INCBUF;

MOVA,BUF;

CJNEA,#0AH,QUIT

MOVBUF,#00H;

MOVA,SBF

INCA;

DAA;

MOVSBF,A

CJNEA,#60H,QUIT;

MOVSBF,#00H;

MOVA,MBF

INCA;

DAA;

MOVMBF,A

CJNEA,#60H,QUIT;

MOVMBF,#00H;

MOVA,HBF

INCA;

DAA;

MOVHBF,A

CJNEA,#24H,QUIT;把从时或分或秒字节中取来的值高 位屏蔽掉,并送入缓冲区 把从时或分或秒字节中取来的值低 位屏蔽掉,并送入缓冲区 指针下移一位 置时间常数 计数加一 计到10否?没有则转到QUIT退出中断置初值 秒值加一,经十进制调整后放入 秒字节 计到60否?没有则转到QUIT退中断是,秒字节清零 分值加一,经十进制调整后放入 分字节 分值为60否?不是则退出中断 是,清零 时值加一,经十进制调整后放入 时字节 时值为24否?不是则退出中断

MOVHBF,#00H;是,清零

QUIT:POPACC

POPPSW

RETI;中断返回

END

八、实验步骤:

本试验不必接线。运行shizhong.asm,观察数码管显示。

九、实验结果: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篇5

目 录

一、设计目的二、程设计具体要求

三、单片机发展简史

四、8051单片机系统简介

五、80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简介

六、程序电路

七、程序流程

八、程序代码

九 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完整的论文以及心得体会

十 参考资料及小结

原 文 :一.目的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80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表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体要求

a)原理图设计。

1.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端了要不得有标号。

2.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b)程序调计

1. 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 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直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c)程序调试将设计完的程序输入,汇编,排除语法错误,生成*OBJ文件。

1. 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实验平台上连线,检查无误。

2. 将汇编后生成的*OBJ文件传送到实验装置的,执行该程序,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

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d)说明书

1. 原理图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

2. 程序设计说明

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

3. 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

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到图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单片机电子时钟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491更新时间:2007年06月27日

DS1302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种实时时钟芯片。它通过串行方式与单片机进 行数据传送,能够向单片机提供包括秒、分、时、日、月、年等在内的实时时间

信息,并可对月末日期、闰年天数自动进行调整;它还拥有用于主电源和备份电源的双电源引脚,在主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时钟的连续运行。另外,它还能提供31字节的用于高速数据暂存的RAM。鉴于上述特点,DS1302已在许多单片机系统中得到应用,为系统提供所需的实时时钟信息。

一、DS1302的主要特性

1.引脚排列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1DS1302引脚排列图

DS1302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X1,X2——32768Hz晶振引脚端;

RST——复位端;

I/O——数据输入/输出端;

SCLK——串行时钟端;

GND——地;

VCC2,VCC1——主电源与后备电源引脚端。

2.主要功能

DS1302时钟芯片内主要包括移位寄存器、控制逻辑电路、振荡器、实时时钟电路以及用于高速暂存的31字节RAM。DS1302与单片机系统的数据传送依靠RST,I/O,SCLK三根端线即可完成。其工作过程可概括为:首先系统RST引脚驱动至高电平,然后在作用于SCLK时钟脉冲的作用下,通过I/O引脚向DS1302输入地址/命令字节,随后再在SCLK

时钟脉冲的配合下,从I/O引脚写入或读出相应的数据字节。因此,其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十分容易实现的。

二、时钟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DS1302的工作情况不够稳定,主要表现在实时时间的传送有时会出现误差,有时甚至整个芯片停止工作。我们对DS1302的工作电路进行了分析,其与单片机系统的连接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DS1302的外部电路十分简单,惟一外接的元件是32768Hz的晶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外接晶振电路振荡时,DS1302计时正确;当外接晶振电路停振时,DS1302计时停止。因此,我们认为32768Hz晶振是造成 DS1302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2DS1302与单片机系统的连接图

(2)DS1302时钟的产生基于外接的晶体振荡器,振荡器的频率为32768Hz。该晶振通过引脚X1、X2直接连接至DS1302,即DS1302是依靠外部晶振与其内部的电容配合来产生时钟脉冲的。由于DS1302在芯片本身已经集成了6pF的电容,所以,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时钟,必须选用具有6pF负载电容的晶振。

然而,许多人在选用晶振时仅仅注意了晶振的额定频率值,而忽视了晶振的负载电容大小,甚至连许多经销商也不能提供所售晶振的负载电容。所以即使在使用中选用了符合32768Hz的晶振,但如果该晶振的负载电容与DS1302提供的6pF不一致时,就会影响晶振的起振或导致振荡频率的偏移,出现上述在应用中的问题。

三、利用辅助电容实现负载匹配

(1)当所选的晶振负载电容不是6pF时,可以采用增加辅助电容的方法提高或降低DS1302振荡器的电容性负载,使之与晶体所需的电容值匹配。如果已知晶体的负载电容为CI,若CI<6pF,则可以增加一个并联电容CS以产生所需的总负载电容CI,即CI=6pF+CS;若CI>6pF,则可以在晶体的一端增加一个串联电容CS,以产生所需的负载电容CI,即1/CI=1/6pF+1/CS,通过计算即可得出应增加的辅助电容大小。辅助电容的接法如图3所示。

图3CS连接电路图

(2)在使用前对晶体的负载电容并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晶体振荡频率的方法可以确定该晶体的负载电容。

对于晶体振荡器来说,其振荡频率与负载电容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以本文讨论的DS1302使用的32768Hz晶振为例:当它工作于所要求的负载电容时,能较准确地产生 32768Hz的频率;当它的负载电容小于6pF时,其振荡频率会正向偏移;当它的负载电容大于6pF时,其振荡频率就会负向偏移。因此,对于未知负载电容的晶体应首先采用实验的方法,在其两端加入辅助电容使晶体起振,然后用频率计测出振荡频率。若测得频率大于32768Hz,说明负载电容偏小;若测得频率小于32768Hz,说明负载电容偏大。对辅助电容逐步调整,最终使振荡频率尽可能接近32768Hz,则此时晶体端所接负载电容的总和就是适合该晶体的负载电容。

结论

以上方法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次使用,证明确实有效。它放宽了DS1302在使用中对晶振的条件要求,增强了DS1302在工作中的稳定性,对DS1302更广泛地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_2007-2008 _学年第_ 一 学期

课程设计安排计划

班级:_05应电__课程:_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_

一、课程设计题目:数码管时钟电路的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LED数码管时钟电路24小时计时方式,时、分、秒用6位数码管显示。选用AT89C2051单片机,12MHZ晶振,6位共阳数码管,要求有调时功能,其他功能学生可自由发挥。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

1.设计硬件原理电路,选择元器件、确定其参数。

2.设计印刷电路板电路(用面包板做)、焊接硬件电路。

3.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硬件电路和程序。

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设计时间安排:

1.第十九周:周一、二,设计硬件原理电路,选择元器件、确定其参数。

周三、四、五,设计印刷电路板电路(用面包板做)、焊接硬件电路。

2.第二十周:周一、二,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周三、四,烧录程序,调试硬件电路和程序。

周五,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 杨威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6

关键词:单片机 项目教学 Labview图形化编程 嵌入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77—02

面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高职教育中,我们的教学重点便围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展开。在单片机教学中,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从原先重理论教学,到目前的项目教学法,利用实际产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从布置任务到制作产品全过程,学生参与其中,既了解了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步骤方法和思路,又体验了实际工作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训场地,使学生尽可能掌握单片机技术。我院单片机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

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置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单片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依据典型产品设置了七个项目,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练习,将获取单片机最基本知识和单片机的基本技能。

(1)广告灯的设计与制作。该项目的目标:掌握单片机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C语言编程;掌握LED与数码管等电路知识;具备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软件和硬件调试能力;具备制作实际产品的能力。

(2)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该项目目标: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掌握中断系统的控制寄存器;掌握中断的优先级和中断控制寄存器;具备使用定时器和中断系统编程的能力;具备程序的软件和硬件调试能力;具备制作实际产品的能力。

(3)键盘识别的设计。该项目目标:掌握键盘检测的电路结构和原理;掌握如何实现键盘检测;具备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软件和硬件调试能力。

(4)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该项目目标:掌握A/D、D/A芯片基本知识;掌握A/D、D/A芯片的应用与调试;掌握A/D、D/A硬件电路与软件编程;具备熟练使用A/D、D/A芯片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具备熟练使用A/D、D/A芯片设计信号发生器的能力。

(5)单片机的通信设计。该项目目标:掌握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掌握RS232协议与AT24C02芯片功能。

(6)液晶屏显示。该项目目标:了解液晶显示基本知识;掌握液晶屏的硬件连接。

(7)嵌入式技术。该项目目标:了解嵌入式技术的基本知识、ARM系列芯片的强大功能,熟悉嵌入式技术的编程思想以及ARM芯片的调试方法。

在项目化教学中,先给学生下发任务单,通过分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在任务驱动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院图书馆等进行多方面的资料收集,比如硬件的相关知识:管脚以及功能;工作时序;典型应用电路的组成等,教师针对项目目标,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的实施方案可行性,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组独立完成任务。最后分组汇报并集体点评。

项目化教学实现了课程设置职业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技能训练岗位化、素质训练企业化。突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改革,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教学中引入了仿真软件Proteus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单片机教学中,也同样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我们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有关单片机的多个项目,并且全部实现硬件电路的焊接,软件的设计编译下载,软件硬件的调试,无疑时间上不允许,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拿出2—3个典型的项目进行实际焊接制作和调试,而其他的项目,我们通过仿真软件Proteus只进行仿真调试。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KeilC51的支持。Proteus仿真软件功能强大,非常接近实际,因此有部分教学内容我们的软硬件调试也仅仅局限于Proteus仿真。其实,在单片机系统开发中,Proteus同样被技术人员青睐,因为,仿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开发时间,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因此Proteus软件对于学习单片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故而我们教学目的之一便是熟练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

3 选取C语言编程教材

从早先的汇编语言教学到现在的C语言教学,目的有几个,首先从学生的理解掌握考虑,相对于汇编语言,C语言比较易于理解,高级语言接近数学语言,容易掌握,C语言的语句很少,把几条常用的语句弄明白就能进行简单的编程,所以对于高职学员,这一条很重要。再就是目前省赛国赛中,直接提出要求用C语言编程,为了和竞赛接轨,这也是促进我们选择C语言教材的另一个原因。

4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式”等。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增加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教师就所学的知识设定几个情景,然后学生根据案例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比较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给出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并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最后分组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录像观摩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学习知识的桥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仿真教学,运用仿真软件和开发环境进行软件和硬件的仿真,Proteus硬件仿真软件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KeilC51开发软件的使用,实现了程序的编辑、编译与调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软硬件连调,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

运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校内创设工厂环境,做到“校中厂”的教学效果。

5 传统的单片机结合当前先进的单片机技术

目前51单片机的使用仍然很广泛,大多高校也主要学习51系列单片机,在省赛国赛中,也大部分使用51单片机,因此,我们的教学中,以51系列单片机作为主要学习的对象,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与开发,为了和当前的主流单片机接轨,我院在学习51单片机后,在课内再学习较先进的ARM单片机,了解ARM单片机的基本知识,通过几个项目的学习,了解ARM单片机的设计开发流程和思路,了解嵌入式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使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进行编程,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微控制器、嵌入式程序开发手段,不用文本代码,只用连线将各种功能的图形控件连接就可以完成复杂的程序与应用,这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与开发的难度,拓展了新的实验应用领域,并且 Labview图形化编程在实际研发与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在单片机课程中,整合了多个内容的学习,一是单片机的硬件学习,一是C语言的简介,再就是嵌入式技术的了解,通过单片机的学习,掌握单片机的应用开发,并了解当今社会上比较前沿的嵌入式技术,在走向社会后,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 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为正确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根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由不同的项目共同组成,每一个项目主要分成两种考核方法:现场考核和公共能力考核。终结性考核也要以能力为指导,将项目融入考核。合理分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比例,考核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并充分参考学生的参与性、协作能力等。

总之,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通过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便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单片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霞.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永格,何乃味.单片机C语言应用技术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忠平.基于Proteus的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 刘同法,肖志刚,彭继卫.C51单片机C程序模板与应用工程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单片机课程设计总结 篇7

本课程实践的目的是,掌握单片机测量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测量方法,掌握单片机的外部控制方法,掌握单片机的显示器、键盘的扩展方法。通过学习和设计为毕业设计和科研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机型,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结构、51指令系统、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C51程序设计、单片机的扩展、应用实例及抗干扰设计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可较全面的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技术。单片机实验室仪器共40台组,每人一题,本次课程设计共5个题目,每个学生抽签选择题目,时间为一周。5个题目为:

1.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2.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3.外部输入正脉宽度测量

4.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5.密码锁控制器的设计

收获有:

1.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于单片机的实际应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使学生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各种方法有所了解;

3.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4.让学生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设计课题的分析能力、编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通过实践,增强了下阶段的学习信心。为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存在的问题:

1.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特别是对于单片机的前项通道设计的理解的不够,反映出模拟电路掌握的不好。

2.缺乏对于电子系统设计测试的概念。

3.在所教授的3个班中,B05211班和B05212班的课程实践效果较好,每个班都有6-7人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向上,能吃苦,在班级里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而B05215的学生却缺少这样的人,存在着普遍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

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8

关键词: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60-02

安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首次开始招生,2011年秋开始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讲解中采用了汇编语言与C语言两种版本,之后2012年上半年该专业2009级开始为期2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初期发现如下问题:(1)学生设计题目由教师指定,数目较多,难度各异,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不大;(2)学生理论基础尚可,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程序读写不熟悉(3)少数同学能很好完成任务,但不少同学存在“打酱油”情况;(4)小组成员虽然有明确分工,大多成员除了对自己的工作熟悉外,对其他成员所做工作不太熟悉,与其他小组间也缺乏交流。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1-6],笔者着重从学生分组、选题、实施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并依此对课程设计及时进行了重新部署。

1 分组

2009级共有99人,分两班进行,笔者所带班有50人。分组时主要考虑分组数量、组内成员搭配和班级协助小组(1)分组数量。组数过少,则组成员较多,会产生冗余人员,造成有些成员得不到有效实践机会;1人一组,虽然可以增加成员的动手机会,但缺乏团队协作方面的锻炼机会。因此,笔者选择了2人一组,这样整个班共分成25小组。(2)组内成员组成。若采且成员自由搭配的话,势必造成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在一组,一些成绩差的在一组,为了消除这些影响,选取单片机课程设计前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课程设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等7门课程的成绩,选取100为基数,分别对各科成绩进行归一化处理;把课程设计类归一化成绩权重设为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归一化成绩权重设为1.5,其他课程归一化成绩权重设为1;把各科归一化成绩乘以权重后进行累加,得出该学生的综合成绩;最后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把第1名与第50名进行组合,第2名与第49名进行组合,其他以此类推。(3)班级协助小组。选取综合成绩前5名成员组成班级协助小组,由指导老师进行强化指导,然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负责协助老师指导其他相同课题小组。

2 选题

选题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采取指导教师定题或学生自主选题结合的原则。选题要贴近现实,便于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应用价值;(2)知识点要求原则。考虑单片机课程原理及应用的特点,设计选题应主要考虑锻炼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口通信和扩展与接口技术,因此,在笔者设置题目或学生自主选择的题目应至少涵盖3个知识点。(3)便于管理原则。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50人分为25组,若每组1题,势必造成题目过多,在电路元器件购置上引发更多工作量,组间不便于交流,协助小组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笔者先确定5个协作小组成员所在组的课程设计课题,协作小组成员间课题各不相同,可以选择指定课题,也可以自选课题,协作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强化训练,确保其可以指导其他小组;然后以协作小组成员所在组选题为参照,把其他20组分成5大组,每大组内所选课题均相同,指定每大组的具体协作指导人员。

3 实施

确定分组与选题后,开展前关键是阐述清楚考核机制(见下节)。明确考核办法后,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采取的办法主要有:(1)采取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指导针对全体人员开展包括文献检索、任务书制定、任务分配、时间节点安排、keil c51使用、proteus软件使用方面的整体介绍。个别指导主要是对协作小组人员或小组内主要人员针对上述难点问题进行具体指导;(2)明确各小组人员分工,确定任务时间节点;(3)明确协作小组人员任务;(4)先用keil 51编写应用程序,再用ASM编写应用程序,用proteus绘制电路并进行仿真,通过检查后方可焊接电路板;(5)电路板检验通过后,参照本科毕业设计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6)按小组采用PPT进行答辩,限时10min,包括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和经验体会。

4 考核

考核办法是确保分组管理、协作小组管理、选题及开展环节有效的关键措施,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连带原则:小组成员答辩时必须清楚本小组课题的所有技术环节,包括电路设计、代码解释等;否则视为不合格,重新组织进行答辩;协作人员所负责大组初次答辩时存在成员不熟悉电路或代码情况下,协作人员不能加分(2)同组不同分原则:在小组答辩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任务安排,小组主要完成人在小组成绩基础上进行一定上浮;次要完成人进行一定下浮;(3)组间协作原则:在完成本小组课题的基础上,选则另一大组内课题进行学习,答辩时一同汇报,若不能,视为不合格,重新组织答辩,但不影响本小组的协作人员考核。

5 结论

笔者用上述分组、选题、实施及考核办法先后应用于安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级和2010级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虽然设计的周期最后远远大于了2周,但方法从机制上保障了分组的合理性,从考核上杜绝了“打酱油”学生的存在;从机制上保障了选题的科学性,由此引发学生对于创新性的思考;从机制上明确了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机会,锻炼了协作小组成员的领导能力,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助协作精神。与学院同年级其他专业相同课程设计学生相比,笔者所指导的班级在整体上体现了很强的实践能力, 2009级学生在今年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践能力普遍受到了指导教师的认可,其中段熊波同学以单片机为基础的一个项目获得了安徽农业大学第五届“兴农杯”一等奖和第五届安徽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银奖;2010级87人也依此积极申请了10多项的校创新基金。但是由于方法尚处于试运行阶段,还存在一些尚需探讨的问题,希望能广大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郝凤涛,祝名钰. 采用应用型题目提高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效果[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24-226.

[2]胡瑞强,张毅刚,李成伟. 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46-49.

[3]董亮,朱磊,何鹏. MCS-51单片机课程设计的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08(4):56-57.

[4]马金祥,何一鸣. 单片机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3):87-91.

[5]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9.

[6]肖伸平,凌云,何小宁,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04-106.

XX单片机课程设计总结 篇9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很多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专业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的动手实践活动,但现在很多高校的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做了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想。

我们的课程设计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出租车计费器系统(还包括255计数和50000计数);另一个就是温度报警系统。实习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也可以在寝室里自己做,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寝室里做的。

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是第一周的内容,由于有了老师的设计图和程序,只需要改一下自己所要求的变量就好。单片机的编程用的主要是汇编语言,说实话,我对汇编语言谈不上掌握,充其量只是了解。学校安排的课程真的太少了,关于语言部分的学习只学了几节课的内容,整本单片机书的内容也是学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第二周的内容就是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这个内容没有现成的程序和设计图,需要我们真正亲手去编,最郁闷的莫过于画设计图。按照实验要求上的图画了出来,加载程序以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改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同学们电脑上软件的版本差异也影响了交流。有些元件的型号不同,但在选用时图形确很相似,致使选错了元件,影响了结果。

这两周的实习真的有点郁闷,程序里面的好多内容不懂,自我感觉是单片机我们所学的内容还不足以编出这两个程序,但是只好硬着头皮去看去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乐趣,当看懂了程序的一些语句,画出了要求的设计图,那我喜悦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其他的各个方面。上课的时候的学习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单片机,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枯燥乏味。但在实习中见过甚至使用了单片机及其系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单片机知识的理解和水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又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团结的力量,当遇到不会或是设计不出来的地方,我们就会在QQ群里讨论或者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团结会有更多的理念、更多的思维、更多的情感。

单片机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老师和一些工作的朋友都曾说过,如果学好一门单片机,就凭这个技术这门手艺找一个好工作也不成问题。尽管我们在课堂学到的内容很有限,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单片机还需要好好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好了单片机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钱。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两个星期,在我们班里算是倒数几组完成的吧,但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们又怎么会去在乎那个先后问题呢,因为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单片机作为我们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单片机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

两个星期前我们五个人还在为到底选那个课题而发生分歧,最后还是在龚老师的耐心分析和指导下完成了课题的选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远比我们想想的要困难的多

过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在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虽然我们这次花去的时间比别人多,但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也会更多!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其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如:CAD制图、汇编语言、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等。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这是我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后,要做好一个课程设计,就必须做到:在设计程序之前,对所用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知道该单片机内有哪些资源;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完整的的软件流程图;在设计程序时,不能妄想一次就将整个程序设计好,反复修改、不断改进是程序设计的必经之路;

要养成注释程序的好习惯,一个程序的完美与否不仅仅是实现功能,而应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思路,这样也为资料的保存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德,但我们应该将每次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分析清楚,以免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设计过程,好比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和自学,若遇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篇10

北京大学,这所百年老校,以其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紧随时代的步伐闻名于世,你只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对此深有感触。你也只有在这里呆一段时间,才能如此之快,如此之深地体会到它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才能真正了解到何谓文化底蕴,何谓紧随时代的步伐。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我相信都会对学习产生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看法,都会对学习的乐趣有所认识,都会对学习的好处有所体会。有时我置身未名湖畔,看看在湖边专心读书的大学生,看到校园小路匆匆而过的科研者,为自己能在北大学习而庆幸,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讲堂、北大校史馆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为各类求学者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并努力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北大的学术研究氛围让我很受触动,北京大学校训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造就了北大学子心胸开阔、追求学术研究的品格。各界名流首选北大演讲,这也是北大与其他高校相比的出众之处。

走进北大课堂才发现很多事情自己竟然一点也不知道,很多问题以前竟想都没想过,我在学习期间选听了本科的课程和研究生的课程,感到北大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我所学习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克义教授讲授的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透彻的讲解了芯片的结构,芯片的原理,芯片的设计。在讲解复杂的CPU结构时采用模块划分的方法,简化了复杂的问题,并且与安腾系列处理器做比较,紧密结合专业的前沿领域。黄凯博士的《网络安全》讲座不仅谈到了网络漏洞的多样性,网络安全的紧迫性,而且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具体方案。曹大元教授的《数据结构》采用课堂游戏法讲授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体会抽象的专业内容,有效的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北大学习,使我感到落伍了很多,需要抓紧时间学习。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篇11

摘 要: 单片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单片机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在分析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选题及学生分组、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方式等做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单片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智能仪表、家电、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单片机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1.实施方案陈旧。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理论验证,设计过程是老师给出设计思路,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案和课本已有资料进行设计,最终造成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设计过程不能深刻理解,严重束缚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

2.题目选取问题。很多高校的设计题目多年来一直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的任务完成就是直接向高年级学生索要相关资料。还有的学校题目完全由学生定,题目选的过于简单,甚至选取教学中的例程。这两种情况都无法达到课程设计的真正目的。

3.硬件开发环节依赖试验箱。某些高校采用高度集成的单片机试验箱进行课程设计,试验箱功能强大,集成度高,用户通过简单连线可以完成实验,不利于学生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二、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中,题目的选取非常关键,一方面要使提供给学生的题目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选定的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以上因素,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老师精心挑选题目,并说明要实现的功能;第二种是让学生自拟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拟定课程设计题目,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讨论后确定。

2.学生分组。学生三人一组,以强带弱,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方向:一人负责硬件,一人负责软件,另一人负责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小组还要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查,采取组内合作模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设计实施过程。(1)课前准备:指导老师简单讲解单片机理论教学中没涉及的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同时介绍课程设计步骤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学生根据项目需要深入了解相关器件使用方法。(2)资料查阅: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资料库和互联网等查找与项目相关的资料,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单片机选型,主要考虑单片机所能提供的资源,比如单片机速度、输入/输出端口资源、低功耗和实现难易等因素。方案如果把握不准,可与指导老师讨论,修改后确定方案。(3)Proteus仿真软件的应用:对初学者来说,如果按照传统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制作硬件,经常会出现需要重新更改设计方案、重新购买元器件并重新焊制电路板等情况。这样不但会浪费时间金钱,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进Proteus软件对单片机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在Proteus环境中软硬件联合调试通过的情况下再购买元件并焊接。(4)单片机硬件电路的制作:各小组根据确定方案及仿真效果,选择元器件,列出详细元件清单,并自行采购。然后在Protel中设计完整原理图,生成PCB图,进行纸板和元件焊接,最后进行系统调试。

4.考核方式。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可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调试成绩、答辩成绩和报告成绩几部分。平时成绩考核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整理、工具使用熟练程度等能力。调试成绩考核学生仿真和实物调试,并与预定任务目标相比较而给出成绩。答辩部分反映学生对课题理解程度,针对课题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报告部分主要从内容和格式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方案合理性、文字叙述条理性、排版规范性等。

三、结语

单片机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等,为毕业设计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单片机实践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春晕,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22-224.

[2]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4-116,

[3]郭洁.大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法改革与效果分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74-76.

[4]施国英,李天华,刘晓松.浅谈“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

[5]张凯亮.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探讨及实验室的管理[J].福建电脑,2014,10.

[6]石莹.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

上一篇:谈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下一篇:机电毕业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