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2025-03-0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菜园的变化五年级作文(共12篇)

菜园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1

表姑的菜园五年级作文

在我童年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表姑的菜园里可多蔬菜了,如:红萝卜、白萝卜、生菜、荷苞菜、荷兰豆……每次我去到表姑家准要去帮倒忙,虽然帮的是倒忙,但我和表姑很开心。

还记得那一天,我来到表姑家,吵着要表姑带我去菜园,忙碌的表姑放下所有的手中的活,带我去到了菜园。菜园的“诱惑”对于我来说已不成诱惑了。要是第一次去的.人,准会赞不绝口。就像五彩缤纷的“游乐场”。白的、红的、绿的、紫的、蓝的……穿好了水鞋,眼前的花花绿绿使我认不得哪个是萝卜,哪个是荷兰豆,哪个是荷苞菜……表姑指出哪个是红萝卜。我就开始了拨萝卜的“旅程”,我一边唱着“拨萝卜,拨萝卜,嘿哟嘿哟拨不动……一边拨。因为我力气小,所以总是一下子停,一下子拨。满头大汗。萝卜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的,不敢出来。但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完全独立地把萝卜拨出来了。但可恨的是,拨出来的萝卜竟然是个小姑娘。

我没有气馁,继续拨。我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没想到的是:萝卜拨下来了,人却不见。啊,掉到小溪里去了。我顿时懵了,不知所措,心理只想到糟糕糟糕了,表姑看见了,连忙把我抱起来。还压死了几条小鱼,表姑笑到肚子都要疼了。我连忙去换了件衣服。又回到了菜园,因为实在是太好玩了,让我留恋忘返。

我又去摘荷兰豆,妈妈也到了。帮表姑一起摘。我也学起来。因为我小,所以就随随便便拨,见到一个就摘一个,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嘻嘻,今晚可以吃到美味的荷兰豆了,我直流口水。妈妈看见了,笑着说:“看看你,就只会帮倒忙。”

虽然我只帮了倒忙,但这件事让我既快乐又难过。我再次来到表姑的菜园,但童年不会再重临了。

菜园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2

一、在命题思想上的两个变化

1、由关注人文精神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近年来,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考查, 一般是借助某个带有一定象征性概念的词语来命题。比如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怀想天空”, “天空”就是一个带有一定象征性的词语, 可以有各种理解, 可以是具体的天空, 也可以是抽象的天空, 可以是历史的天空, 也可以是现实的天空, 有实有虚, 但“天空”更多的是蕴含了某种人文意义。

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好奇心”, 撩开题目的面纱, 它点中了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死穴, 对中国教育的现实进行了无形的批判。平心而论,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将学生的好奇心消磨殆尽。那些在现行教育制度束缚下的学生, 顶着升学的压力, 只是在毫无疑问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毫不怀疑地接受知识的传递, 机械地重缺少对新知识探求的兴趣, 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已被“边缘化”、“妖魔化”了。

高考作文命题的功能有一部分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如2008年全国卷和四川卷的“坚强”和“学会帮助别人”等。应该说, 敢于以高考命题的形式从较深的层次来批判重大现实问题, 这一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2、在题目的表意上从诗意化走向理性化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 有明显的诗意化倾向。如2004年高考作文“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 2007年的“怀想天空”等命题, 均是典型的诗意化命题。这些命题有的通过“提示语”, 有的借助命题本身, 表达了一种意境, 学生要在这种意境中去体会命题所蕴含的意义或指向。譬如2004年的高考作文就是通过提示语“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 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构造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意境的, 考生一定要在这种诗情画意中捕捉到其中的“寓才能正确审题和作文。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过去的五年中也有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 它是通过“关系型”的命题和提示语的提示, 来开掘命题的理性深度的。2006年, 高考作文“人与路”, 提示语“有人说, 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有人说, 世上本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没了路……”这里, 通过二维关系的命题, 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如, 2004年高考作文是“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命题中也蕴含了多种哲学元素, 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等。但2004年、2006年的江苏高考命题均是在通过“命题寓意”来实现的, 考生如果忽视了对提示语的理解, 就难以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

2008年,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则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质疑”、“发现”是从中性的立场去分析好奇心的功能, 乐”等是从正面分析好奇心的作用, 而“烦恼”、“平庸”则是从反面说明好奇心造成不良的后果, 命题人通过提示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好奇心进行辩证分析, 同时考生从题目本身也可以作较多的思考。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提示空间, 有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理性思维品质。

二、在命题内容上:从抽象、玄妙走向具体、鲜活

分析江苏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总体感觉是抽象、玄妙的居多。有2004年的遥望山水, 抒说灵动与沉稳, 2005年的纵论人生, 喻说“凤头、猪肚、豹尾”;有2006年的话说人生道路, 2007年的怀想茫茫天空。如果仅仅是一次抽象、玄妙也就罢了, 但年复一年的玄妙就让人担心, 这种命题会不会导致学生对自身生活的漠视?会不会弱化学生对身边现实的思考?会不会使学生的文风日趋虚浮和清淡?无疑, 一定的文化积累是必要的, 但勤于思考自身的生活, 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正道。

而2008年, 江苏高考作文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选出的一个话题, 从整日在学生嘴上说来说去眼前晃来晃去的平常语境中挑出来的一个语词来命题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感受, 真正做到了人人有感 (有感受、有体验) 可发, 个个有话可说。这样的作文是“平易近人”, 而不是“深不可测”。

三、在作文教学的导向上:从虚构走向真实, 从“古仁人”走向“现代人”

分析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五年来走过的轨迹, 可以看到其在作文教学的导向上, 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人与自然等, 这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也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积极引导。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有效地破解了现代中学生比较流行的应对高考的“招数”, 让这些年来高频率出现的“古仁人”淡出视野, 让一个个真实的“现代人”跳跃在卷面上。王栋生上批评过一些学生以一种固定的文化散文来应对高考、以一个“古仁人”通吃作文天下的现象。这里不妨展开一下:如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有人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 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 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 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 有人又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 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汩罗江时, 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 作文题是“人与路”, 有人提笔便写:“屈原向我们走来, 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07年“怀想天空”, 有人不加思索, 开篇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下面仍然是老一套。

这种“新八股”,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 禁锢了学生的才情, 淡化了学生对现实对自我对自然的关注, 用一种看似有文化的“旧树开新花”方式隐饰了某些考生自身的作文缺陷。

四、在命题的呈现形式上, 由多型、多元渐趋定型、规范

2004年以来, 江苏作文命题逐步形成了“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基本形式。

“提示语”是对命题的提示, 但不是解释, 可以说是命题人对考生作的一点善意的“提示”和说明。优秀的考生在阅读了“提示语”后, 可以对命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对于作文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 有“提示语”的支撑, 考生可以不跑题,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进入构思状态。应该说江苏的作文命题形式, 能够兼顾所有的考生, 增加考试的公平性。

试看江苏2008年的“提示语”对考生的提示作用:

第一句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 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这句话通过两类人对比, 从度, 说明好奇心在两类人中不同的状态。提示语用“只是”“有过”“都能”“保持”, 显示了命题者对“好奇心”的理解和情感倾向———“好奇心”是个好东西。同时, 这句话还说明了“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 不予以保护、保持, “好奇心”就会丧失, 所以有些人只有童年时才有好奇心。

从这一句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好奇心与生俱来保持难;好奇心因人因时有差异。

第二句话:“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这句话, 列举了与好奇心相关的八个方面, 如学习、事业、品德、人生等, 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 表明了“好奇心”对学习、事业、品德、人生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这句话一方面表明了好奇心的有无对人的不同作用, 同时还说明了好奇心的又一个特征:有高雅低俗之分。即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好奇心, 能引发人探究的兴趣, 能够促进人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探究;低级庸俗的好奇心, 则会使人变得无聊甚至无耻, 如偷窥、刺探别人隐私等。

两句提示语, 一方面引出了写作的对象“好奇心”, 同时还说明了好奇心的基本特征、作用等, 使考生对好奇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所以说, 提示语有一定的提醒与启发作用, 它力求引导考生把文章写得富有真情实感, 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另外, 提示语仅是举例, 并不限制考生作文的空间。

当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命题中的提示语也容易诱发部分考生对它的过于依赖, 缺少创新, 简单演绎便可取巧成文。

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五年的变化 篇3

一、在命题思想上的两个变化

1、由关注人文精神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考查,一般是借助某个带有一定象征性概念的词语来命题。比如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怀想天空”,“天空”就是一个带有一定象征性的词语,可以有各种理解,可以是具体的天空,也可以是抽象的天空,可以是历史的天空,也可以是现实的天空,有实有虚,但“天空”更多的是蕴含了某种人文意义。

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好奇心”,撩开题目的面纱,它点中了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死穴,对中国教育的现实进行了无形的批判。平心而论,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将学生的好奇心消磨殆尽。那些在现行教育制度束缚下的学生,顶着升学的压力,只是在毫无疑问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知识的传递,机械地重复地低效地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缺少对新知识探求的兴趣,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已被“边缘化”、“妖魔化”了。

高考作文命题的功能有一部分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2008年全国卷和四川卷的“坚强”和“学会帮助别人”等。应该说,敢于以高考命题的形式从较深的层次来批判重大现实问题,这一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2、在题目的表意上从诗意化走向理性化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有明显的诗意化倾向。如2004年高考作文“山的沉稳,水的灵动”,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2007年的“怀想天空”等命题,均是典型的诗意化命题。这些命题有的通过“提示语”,有的借助命题本身,表达了一种意境,学生要在这种意境中去体会命题所蕴含的意义或指向。譬如2004年的高考作文就是通过提示语“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构造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意境的,考生一定要在这种诗情画意中捕捉到其中的“寓意”或“哲理”,才能正确理解命题,才能正确审题和作文。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过去的五年中也有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它是通过“关系型”的命题和提示语的提示,来开掘命题的理性深度的。2006年,高考作文“人与路”,提示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里,通过二维关系的命题,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如,2004年高考作文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命题中也蕴含了多种哲学元素,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等。但2004年、2006年的江苏高考命题均是在通过“命题寓意”来实现的,考生如果忽视了对提示语的理解,就难以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则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质疑”、“发现”是从中性的立场去分析好奇心的功能,“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等是从正面分析好奇心的作用,而“烦恼”、“平庸”则是从反面说明好奇心造成不良的后果,命题人通过提示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好奇心进行辩证分析,同时考生从题目本身也可以作较多的思考。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提示空间,有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理性思维品质。

二、在命题内容上:从抽象、玄妙走向具体、鲜活

分析江苏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感觉是抽象、玄妙的居多。有2004年的遥望山水,抒说灵动与沉稳,2005年的纵论人生,喻说“凤头、猪肚、豹尾”;有2006年的话说人生道路,2007年的怀想茫茫天空。如果仅仅是一次抽象、玄妙也就罢了,但年复一年的玄妙就让人担心,这种命题会不会导致学生对自身生活的漠视?会不会弱化学生对身边现实的思考?会不会使学生的文风日趋虚浮和清淡?无疑,一定的文化积累是必要的,但勤于思考自身的生活,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正道。

而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选出的一个话题,从整日在学生嘴上说来说去眼前晃来晃去的平常语境中挑出来的一个语词来命题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感受,真正做到了人人有感(有感受、有体验)可发,个个有话可说。这样的作文是“平易近人”,而不是“深不可测”。

三、在作文教学的导向上:从虚构走向真实,从“古仁人”走向“现代人”

分析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五年来走过的轨迹,可以看到其在作文教学的导向上,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人与自然等,这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积极引导。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有效地破解了现代中学生比较流行的应对高考的“招数”,让这些年来高频率出现的“古仁人”淡出视野,让一个个真实的“现代人”跳跃在卷面上。王栋生同志在《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上批评过一些学生以一种固定的文化散文来应对高考、以一个“古仁人”通吃作文天下的现象。这里不妨展开一下:如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有人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有人又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汩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作文题是“人与路”,有人提笔便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07年“怀想天空”,有人不加思索,开篇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下面仍然是老一套。

这种“新八股”,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才情,淡化了学生对现实对自我对自然的关注,用一种看似有文化的“旧树开新花”方式隐饰了某些考生自身的作文缺陷。

四、在命题的呈现形式上,由多型、多元渐趋定型、规范

2004年以来,江苏作文命题逐步形成了“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基本形式。

“提示语”是对命题的提示,但不是解释,可以说是命题人对考生作的一点善意的“提示”和说明。优秀的考生在阅读了“提示语”后,可以对命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对于作文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提示语”的支撑,考生可以不跑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进入构思状态。应该说江苏的作文命题形式,能够兼顾所有的考生,增加考试的公平性。

试看江苏2008年的“提示语”对考生的提示作用:

第一句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这句话通过两类人对比,从“好奇心”“有无”和“保持”的角度,说明好奇心在两类人中不同的状态。提示语用“只是”“有过”“都能”“保持”,显示了命题者对“好奇心”的理解和情感倾向——“好奇心”是个好东西。同时,这句话还说明了“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不予以保护、保持,“好奇心”就会丧失,所以有些人只有童年时才有好奇心。

从这一句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好奇心与生俱来保持难;好奇心因人因时有差异。

第二句话:“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这句话,列举了与好奇心相关的八个方面,如学习、事业、品德、人生等,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表明了“好奇心”对学习、事业、品德、人生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这句话一方面表明了好奇心的有无对人的不同作用,同时还说明了好奇心的又一个特征:有高雅低俗之分。即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好奇心,能引发人探究的兴趣,能够促进人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探究;低级庸俗的好奇心,则会使人变得无聊甚至无耻,如偷窥、刺探别人隐私等。

两句提示语,一方面引出了写作的对象“好奇心”,同时还说明了好奇心的基本特征、作用等,使考生对好奇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所以说,提示语有一定的提醒与启发作用,它力求引导考生把文章写得富有真情实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另外,提示语仅是举例,并不限制考生作文的空间。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命题中的提示语也容易诱发部分考生对它的过于依赖,缺少创新,简单演绎便可取巧成文。

总之,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课程标准、作文教学实际和社会生活对作文的要求。

爷爷的菜园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4

起初,爷爷每天一担土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奶奶在一旁看了心疼:“你这老头子,我就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爷爷只是“嘿嘿”两声,神秘地说:“你不晓得!”爷爷每天只顾担土,什么事情都不做。久而久之,奶奶看爷爷辛苦,就给爷爷做后勤。爷爷的菜园终于建好了,也要把它侍弄得整齐卫生,菜园里虫子很少。爷爷用两块来种蔬菜,用剩下的一块种橘子树。

这些年来,菜园里的蔬菜很多,有青菜、白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有些时候,还拿些去城里买些钱买种子,剩下来的留来自己吃,有些还拿去走亲戚。爷爷种的橘子树,果实也结得特别多,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的时候,都要带一箱回家吃。因为橘子种得少,所以不拿去卖,留下来自己吃和走亲戚。有些小孩子从门前路过,爷爷奶奶都拿几个给他们吃,他们都说很甜。

菜园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5

听奶奶讲,在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根本没有钱供他们读书,许多孩子连学校长的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而现在呢?政府免去了我们的学杂费,我们可以享用免费的义务教育。奶奶还说在以前如果做了一套衣服,天天穿,年年穿,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衣服旧了就不要了。自从新中国建立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以高,我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座小茅草房变成了大瓦房,屋里换上了新家电和新家具,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生活中的一切也都在变化着。从简陋的茅草屋到温暖舒适的大瓦房;从凹凸不平的泥路到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从忍饥挨饿的二两粮到现在的丰衣足食;从以前的人工化到现在的机械化……人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幸福了。田野里人们不再用老牛耕地,都有专门耕地的机器,只要坐在上面,简单操纵就可以了,既可以轻松又方便,比传统的老方法省力多了。虽然我们是农村人,但我们跟城里人一样,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而且提高的分外明显。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长大以后给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让她变得越来越强大。故乡是有梦的翅膀,梦是理想天堂,故乡会带着梦,带着理想一直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一直飞向美好的明天,去享受那灿烂的阳光。

家乡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6

现在村里是红瓦绿树,街道也很整齐,有的盖起了小二从楼,还买了车辆,盖起了大棚,搞养殖、种果树,部分有能力的青年都出去打工挣钱,总之村里是红红活活的,一片新景象、新面貌,老爸老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心里美滋滋,可高兴了。

在看那漫山遍野上,到处都是绿绿油油的庄稼,玉米、高粱都压弯了腰,花生、地瓜长的可茂盛了。到了秋天,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挂满了金黄黄玉米,花生、地瓜遍地都是,村民看到丰收的喜悦,个个心里都暖洋洋的。

村里还建起娱乐场地,有跳舞的、打太极拳的、蓝球场、还有娱乐中心,老人们在里面打打扑克、麻将和象棋等等,村里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炊具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7

提到炊具,人们一般想到的是电磁炉、电饭煲这些高科技产品。可是,以前的炊具却和现在的大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家炊具的变化。

听奶奶说,爸爸小时候可没我们现在幸福,他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自己做饭。那时科技并不发达,别说电磁炉,连普通炒菜用的铁锅都没有,因此饭和菜都只能在一口大锅里做。由于没有煤气,做饭只能烧柴火,所以要一只手拿着烧火钳往灶里添柴,另一只手则翻动锅铲炒菜做饭;一只眼睛盯着灶里的火势,另一只眼睛则瞅着锅里的饭菜熟没熟。做一顿饭不仅需要一两个小时,爸爸清瘦的小脸还总是变成大花脸,而且被黑色的浓烟熏得够呛。

到了爸爸大学毕业时,家里的情况有所改善。“乌龟盖”变成了口径略小的锅,柴火也被蜂窝煤取代了。这样一来,厨房不再烟雾燎绕,做饭时间也缩短了一半。可是要是炖个排骨汤什么的,还是得花上一个半钟头。

等我出生后,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搬进了新家。不但住房面积大了不少,家里的设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添置了一台“海尔”牌冰箱,我有了自己的衣柜……改变最大的,当然就是家中的炊具了。家里既安上了方便快捷的煤气灶,又有了电饭煲。这下做起饭来可就“省时省力又省心”了,炖排骨、炖羊肉、熬粥……全都能在四十分钟内“大功告成”。

当我上小学时,家里的.炊具又一次被改善,平底锅、高压锅以及紫沙锅“走”进了厨房。这下可好了,不但能烙出各种各样的饼,还能熬出美味可口的粥,而且都只需要十几分钟!有一次,我特别想吃土豆炖牛肉,可那时天色已经很晚了。爸爸没办法,只好请出了“大将”--高压锅。只见爸爸把牛肉切成大小相同的块状,把它们倒进了锅里。盖上盖儿,开了火,不到十五分钟牛肉就熟了,高压锅可真帮我解了馋!还有那神奇的紫沙锅,煲出的汤又香又浓,真是美味可口,好喝极了。

家乡的变化-五年级作文 篇8

想到以前的家乡,那时候的家乡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矮矮的瓦房,破烂不堪,晚上没有电灯,只有用煤油灯。下雨的时候,还会漏雨。家附近没有水喝,老人和孩子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吃就是用玉米面做的馒头,基本没有肉吃。他们上学的时候,只能走崎岖不平的山路,还有高低不平的水泥路。下雨的时候,一脚踩下去就会陷下去的黄泥路。天天穿着很多补丁的旧衣服,看着没有几个台的黑白电视。

可是,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我被眼前的一片景象惊呆,房子都是那种高楼,楼里面更是豪华,大理石地板,洁白的墙壁。我走进去,看见我的房间变得干干净净,里面不仅大屏电视,还有电脑。马路变得又大又宽,路的两旁一只只蝴蝶在跳舞,一只只蜜蜂在唱歌,环境可优美了。还有一个大的广场,老人和小孩可以在里面锻炼身体,还有小孩玩的滑滑梯,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五年级想象作文:故乡的变化 篇9

我听妈妈说,之前的文昌可不是这个样子。就比如说文昌公园吧,现在的公园,绿草如茵,湖里面碧波荡漾,健身器材比比皆是,是人们茶余饭后休息的场所。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无人问津。那时候的人们很贫困,住的是低矮的瓦房,湿润阴晦,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天天忍饥受饿,怎样还会有闲心去那里休闲!

听了妈妈的讲述,我不由感慨:是啊!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已吹遍神州大地了。现在,政府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断地进步,一部份人已开始富起来了。菜市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新鲜的蔬菜、香气诱人的水果、活蹦乱跳的海产品……而商场里则挂满了鲜明亮丽的服装,满目琳琅的生活用品……公园里,老人们在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好不安闲。你可能还不知道,国家正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一项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你瞧!那一条条笔挺的柏油大路,四通八达;路旁,到处都是造型新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旅游消费场所数不胜数。而新开通的东环高速铁路更是锦上添花,带动了故乡的快速发展。

五年级叙事作文:家乡的变化 篇10

从至,这七年里,穆棱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平房,而现在都盖上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和平雅居,百合小区,金碧园,江南名府等小区,让我们有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前,家里如果有一部智能手机,那就天天捧在手里不放,而现在,拿着智能手机用,已经成了我们的普遍现象。

现在的道路宽阔平坦,很少会见到凹凸不平的道路了。有的大人要晚上开车工作,怕路太黑看不清路,现在不怕了,因为我们完成了主副街道路灯和景观路灯的亮化工程。

现在,我们又建设了文化公园,体育场,西环广场,中联广场,金山公园等公园,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娱乐,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我们还建设了健身馆,游泳馆,体育馆,人们可以去健身,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其中,羽毛球馆,滑冰馆,滑雪馆,台球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乐趣。

我们穆棱市旅游业也飞速发展,建起了海月湾,镜泊湖,牡丹峰,亿龙水上乐园,爱苑山庄。最近,建起了十文字二十五里等旅游景点。今年的花海开业了!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富裕了穆棱人。

课堂的变化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11

在新学期里,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以前大不相同。

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整节课上讲解,我们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多少学习气氛。我们只有在发言时可以只以其他方法。其余时候只能让老师传授,不能充分学习知识。

而现在,我们用的.方法新颖,用“30+5+5”的学习方法。一节课40分钟,30分钟让我们学生独立展示、质疑、点评、学习;5分钟由老师讲解,剩下5分钟是让我们对这节课做一个检测。就这样,一节课就完整的结束了,也充分的让我们学习了知识,不但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也让我问变大胆了。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纠正错误,还增加了各个小组的团结意识,让我们能够向老师一样自学、好学。不要求“要我学”,只希望“我要学”的良好学习精神。

五年级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 篇12

一到村口,只见前面矗立着一块大石,上面雕刻着“湖头”两个字。爸爸开着车进去,“天啊!”我被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是那么宽敞,汽车来来往往。水泥路的两旁是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不时出现几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像翠绿的大伞,在大伞下各色的小花随风摇摆。看!它们还在对我笑呢!旁边是个鱼塘,爸爸停下了车,我飞似的来到鱼塘边。啊!鱼塘清澈见底,红的、黄的、黑的鱼儿在水中游动,在阳光的照映下,就像一块块闪闪发光的宝石。

车子拐了一个弯,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村里竟然也有城市才能见到的健身乐园,乡亲们不分男女老少都在健身,“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啦。”爸爸对我说。我们继续沿着水泥路进去,眼前为之一亮:以前低矮破烂的平房不见了,取代它的是那一幢幢气派、雄伟的楼房,各家门前还有小花园;以前到处乱扔的垃圾没有了,变成了美丽的花儿;以前到处都有的鸡屎、狗屎没有了,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地。

看着眼前如此美丽的环境,我不禁回想起了以前还没改造时的旧村貌。

那时候车只能停在村口,我们步行进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坑坑洼洼的。村民的垃圾到处乱扔,路上都是鸡屎、狗屎,我走路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踩到“地雷”。那时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路上一片漆黑,冷不丁会从黑暗的角落里突然冲出一只面目狰狞的狗对你狂吼,让人心惊肉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援疆干部人才欢迎致辞下一篇:幼儿园第一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