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云班课阅读课

2024-06-12

蓝墨云班课阅读课(通用3篇)

蓝墨云班课阅读课 篇1

蓝墨云班课使用情况总结

本学期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应用了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蓝墨云班课,在教学法上,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打破了原来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模式,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工具的优势,结合面授教学,通过混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在线上,使用蓝墨云班课给学生课前推送我自己制作的课程简介、PPT等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推送作业布置和链接,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在线下的课堂上开展了更多更有效的课堂参与式活动。

本学期加入蓝墨云班课工具的使用,学生反馈良好,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蓝墨APP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实施主动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资源发布、学习活动、小组任务、课堂签到等多种方式,将移动设备引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方便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在蓝墨APP的使用过程中,只对部分基础功能进行了应用,更多好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运用。

蓝墨云班课阅读课 篇2

1 蓝墨云班课概述

蓝墨云班课, 主要是指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 以移动网络环境和云服务平台以依托, 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反馈与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云端创建班课空间, 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服务, 如资料、视频、作业、消息推动和课程订阅等。通常蓝墨云班课包括以下几大模块。 (1) 通知模块:及时发布相关课程信息; (2) 班课资源:上传班课的视频、课件、教案等各种学习素材; (3) 班课详情:该模块涉及班课的邀请码、考试安排、学习进度及学习要求等; (4) 班课活动:涵盖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内容; (5) 班课成员信息:该模块能够了解成员获取的经验值和学习班课资源进度, 实现课堂签到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 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首先,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往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与习惯, 而蓝墨云班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学习上传的班课课程资源,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其次, 激发学生好奇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允许看手机, 而蓝墨云班课教学中, 手机是上课的重要学习工具, 这种方式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新鲜感,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增强趣味性。再次, 便于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互动。传统课堂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 或者是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提问,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而蓝墨云班课能够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便于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云班课中有答疑讨论区, 学生可以通过截图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提出问题, 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解答, 然后教师针对复杂的问题利用传统课堂模式进行讲解, 解答学生的疑虑。最后,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应用蓝墨云班课模式时, 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当堂发布的测试题, 然后查看测试统计分析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并以答题情况为依据来详细讲解重难点知识。这样能够保证评价的及时性与考核的便捷性, 在第一时间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更好地掌握教学情况,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云班课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这样会导致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手机进行QQ或微信聊天, 同时有些学生过于重视经验值的多少, 对学习内容不够重视, 没有认真学习教师上传的课程资源, 仅仅只为了获得更多的经验值, 这些问题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3]。 (2) 蓝墨云班课拥有强大的功能, 但是在一些方面仍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如创建云班课之后, 只有创建者拥有操作权限, 像QQ群一样来设置其他的管理员, 加强管理;学生参与活动或签到时应显示参与时间, 有效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等。 (3) 蓝墨云班课的应用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还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源与信息, 精心设计课程各环节,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师生互动, 争取在育人的同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蓝墨云班课是在网络条件下使用, 这对校园网的硬件配套设施有较高的要求, 必须要保证网络通畅, 这样方可保证云班课的顺利开展。

2.2 具体应用

蓝墨云班课利用手机终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打破时空限制, 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学习或预习, 保证学习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初步实现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第一, 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 师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蓝墨云班课APP, 创建并加入班课, 在资源库中上传课程中的相关教学资源, 如与课程相关的网络链接、视频、图片以及教师录制的微课、PPT、授课计划、教案等, 以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并借助“通知”功能来为学生提前布置学习任务。

第二, 课堂应用。 (1) 课程点名:蓝墨云班课改变了传统利用花名册点名的形式, 而是采用签到功能, 学生通过手势签到或一键签到的方式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趣味性。 (2) 课堂提问:利用摇一摇功能进行随机点名,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课堂的神秘感与趣味性,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能增加相应的经验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自信心[4]。 (3) 知识点检测:学习完每一章节内容后, 教师可以从上传的题库中随机抽题进行测试, 并统计做题所用时间与测试成绩,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实现资源库的重复高效使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 课后复习和评教评学。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云班课软件来发布作业, 让学生查看与使用手机提交作业, 根据教师要求上传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 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利用空闲时间批改作业, 给予学生一定的经验值,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评价或互相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答疑讨论区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一步交流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 或者是利用头脑风暴的功能来提问, 让学生重点记忆与复习重要的知识点[5]。此外, 教师能够通过投票问卷功能来组织调研活动, 详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 以便恰当改进今后的教学, 并且教师可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开展课题调研, 直接获得调研结果, 不需再用统计软件加以统计, 实用方便。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潮流席卷社会各个领域, 对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极大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时, 可以合理应用蓝墨云班课, 将手机移动终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与学生进行互动, 使手机成为强大的学习工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增加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墨云班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 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可以激发教师的应用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 就对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云虹, 张胜华.基于云班课平台翻转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 2016 (1) :84-85.

[2]郝利娜.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6 (14) :149-150.

[3]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 2016 (15) :114.

[4]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6) :219-220.

蓝墨云班课阅读课 篇3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 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教学 有机化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已推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界迎来了新的挑战,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探索一种顺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有机化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蓝墨云班课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蓝墨云班课背景

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课空间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推送、作业、课件、视频和资料等服务。

它主要包括五大模块。一是班课详情,如班课的邀请码、学习要求、学习进度、考试安排等;二是班课的成员信息,在此模块可以实现课堂签到、以及了解班课成员学习班课资源的进度和所获取的经验值;三是班课的资源,包括上传到班课的各种学习素材,如教案、课件、视频等;四是班课活动,包括测试、答疑/讨论、头脑风暴以及投票/问卷等;五是通知模块,在此模块可以及时发布课程信息。

该平台在手机上操作简便、师生使用免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因而在师生中得到推广应用。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近年来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混合式学习”也即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两种方式的结合。该学习模式旨在发挥传统课堂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三、蓝墨云班课平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建和加入有机化学云班课

课程开设前,教师在移动端(电脑或手机)上创建有机化学云班课,学生则通过手机下载云班课APP并使用邀请码进入云班课。

教师在云班课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活动,如上传课程资源、发布测试题、发布通知、进行投票或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在线答疑或讨论等,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和自身学习情况进入云班课进行学习和完成课程任务。

2.教学分析

虽然目前大多数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课堂已用PPT代替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授课方式,但是教学仍然是停留在面对面的课堂学习阶段,而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教学较少。目前的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任务重、课时少、内容抽象且枯燥,加之入校来的学生文理科兼有,学生化学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因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将云班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克服课堂信息量大、学习内容不易消化、教学进度难控制、学习效果难保证的教学弊端。

3.教学设计和实施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和课下拓展延伸。在课前,以线上学习为主,穿插一些课前准备小活动,如查阅资料、组装结构模型和了解相关官能团结构的药物等。

课前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如导学案、课件、微视频、动画、测试题等。上传的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包括分组任务单及要求、预习测试题、活动评价方案等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进行课前分组学习、协作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和测试以及了解活动评价内容等。课中以线下学习为主,即传统的课堂师生面对面讲授学习、任务展示为主,穿插一些线上测试、投票和讨论等课堂活动。课后,以线上学习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发布一些头脑风暴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以拓展课堂知识;教师也可以在线布置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要在答疑讨论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和考核

有机化学课程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由平时、期中、实验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在成绩组成中,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考勤、作业等方面定性评定,主观性较强,且在班级多、学生多的情况下多流于表面形式。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考勤签到、课堂表现、课前预习、答疑讨论、小组展示和课堂测试等内容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以定量化的形式客观、如实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方便了教师的评价考核。教师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及时给予学生督促和提醒,因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教学应用效果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尝试,从期末的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能够适应本课程的学习形式,87%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形式满意。从期末学习成绩来看,期末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触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以往传统的课堂是不允许学生看手机的,而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手机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课堂,而且手机是作为上课的学习工具,这无疑对于学生来讲是件新鲜事,触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2.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有机化学学习调查中发现,学生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而在本学期的期末调查中,发现有83%以上的学生在课前预习了上传的班课课程学习资源;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有71%以上的学生愿意作为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任务。

3.方便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本学期开设云班课教学以来,明显感觉到问问题的学生多了。在云班课的答疑讨论区,经常会有学生问问题,有的是文字形式的,有的是截图形式的。在刚开始阶段,是老师解答,到中后期阶段,经常会有热心的学生参与解答,对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再通过传统课堂面对面地讲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传统课堂上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问题,或者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克服了传统课堂的缺点,方便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4.及时的评价与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当堂发布课堂测试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在完成测试后,教师通过查看测试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一般在一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课堂测试,学期结束后统计学生每次的测试成绩,计平时分。由于考核方便、评价及时,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情况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涛,张振,吴琴等.混合式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广州化工,2014(8).

[2]武爱红,李艳丽.高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邯郸学院学报,2008(9).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蓝墨云班课阅读课】推荐阅读:

班课教学反思07-05

上一篇:专题八 学习模范人物 弘扬民族精神下一篇:根和茎的奥秘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