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2024-10-02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共11篇)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1

在付菊平老师执教以后,经过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小连环”课《北京的春节》的授课模式基本确定。杨专家认为,在最后一节执教时还务必体现出“成功教学法”,即一定要有课堂练习环节。而保证“成功教学法”练习环节正常实施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时间,即必须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另外,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应当把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作为教学重点之一,所以在“菊平”老师教案的基础上,我稍作了调整,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谈谈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词句的品析和语言风格与表达特点的渗透!

在没有试教的情况进行这样的公开课,教学生涯还是头一遭。老早就知道有校长一行将来听课,所以执教前的一个晚上,基本没有怎么睡觉。由于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都非亲力而为,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对教学思路和课件进行熟悉。凡空堂课时间均在寻思着明天公开课的事情。为了使课堂教学能更加游刃有余,下午六点放学后独自在空荡荡的教室进行演练,一字一句地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斟酌,还要试试对教学时间的把握。试教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九点感觉比较满意之后,才干哑着嗓子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影回到家。回家后,简单吃过晚饭,又是对着电脑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练。直到十一点才上床睡觉,满脑子依然是“北京的春节”教学课件幻影。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我化了淡妆,穿上自己认为最淑女最漂亮的服装“兰花俪人”,在第一节课时闪亮登场了。校长一行们果然姗姗来到,听课教师们把教室后面坐得满满的,录相师也来了,一时紧张,也没看清到底来了多少人。刚开始上课时,挺兴奋也挺自信的,感觉真的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学生也挺活跃的。但当课上到关于“除夕”部分内容时,我快速扫视了一下时间,即心里“咯噔”一下,啊!天呐,刚才讲“腊八节”部分内容时,明显耗时过多,现在居然只剩下十五分钟时间了,可是还有“初一”和“元宵节”以及“课堂练习”环节需要完成,咋办?一瞬间,我有些慌张,但很快镇定下来。随即调整了教学思路,把“初一”部分内容以以读代讲的形式迅速完成教学,“元宵节”和“我会说”教学环节,也尽量用简洁而有效的语言进行教学。还好,我及时调整过来,要不然就出糗了。当我顺利地完成“我会说”环节时,还有四分钟,于是我赶紧让学生进行“我会写”环节。随后下课铃声响起。由于时间把握问题,“成功教学法”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原则没能彻底贯彻,这是一大遗憾,但所幸的是,白玉微瑕,其它教学环节还算是完成很好!

接下来的第二节课,马不停蹄地进行评课活动。校长一脸严肃地坐在“董事席位”,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第一次听我课的校长会怎么看待这节课?备课组长让我把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简单诠释一下,我顺便把咱们六年级备课组的“小连环”研究主题也向校长作了汇报,态度是认真而谦逊的!

校长的评课,不失他一贯的幽默风趣语言风格。他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是“总体感觉比较好”,尤其是课件和“范文”特别好,另外以“提问”引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很不错。他说“优点就不多说了,我来谈点建议吧!”他认为我节课中关注差生比较少,只叫了举手的同学答问,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则被忽视了,他认为老师应当在课堂中关注每一个层面的孩子,可以刻意找不举手的同学来答问,来给课堂“设难”,这样更能体现老师的教学艺术。而我在叫举手答问的孩子时,也有些厚此薄彼,两边的同学答问频率高,而中间一块则在我视野的盲区。校长听课无疑是十分认真的,他还记录了答问学生的数量,在听课本上用示意图标出了答问学生坐的位置,甚至哪个学生答问了几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除此以外,校长更多地是针对六年级备课组本次“小连环”研究而进行评论。校长说,“小连环”研究课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明确,在“课魂,课感,课型,课韵”等方面都要进行细致的探讨。本次“小连环”教学,研究主题定位层次不高,只注重了老师技术的提高,学生对知识能够输出多少,却没有体现。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身上。研究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能不能运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学习效果好,即便授课老师一句话也不说,这也是成功的课堂。校长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认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层次不应当仅局限于对老舍先生“语言特色”与“表达特点”的分析,而应当上升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即把一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上升到“思想与文化”的传播。

听了校长的精彩评课,我感觉有些轻松,也有些领悟。轻松的是校长对我这节课的评价还算不错,同时也领悟到了,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们备课组的确没有意识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也就没能抓住契机,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教育。这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新课程理念是有一定差距的。

以前在别的学校任教时,要上公开课必定会事先在别的班进行多次现场演练,然后才敢正式登场。荣根学校的“小连环”教学的确是个锻炼人的好平台。这次直接进行“公开课”的授课经历,让我这个年轻的老教师着实好好地锻炼了一回。相信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轻松自信地面对“公开课”了!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2

1.认识15个生字。

2.积累本节课中的词语, 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义, 用“焕然一新”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学会应用。

2.体会北京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通过看图、想象、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出自己的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交流:

(1) 课前观看《北京欢迎您》。

(2) 交流:

教师出示网络链接:

师:课前老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长安街……

王府井、西单大街……

天安门广场……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上网的过程中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呢?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多媒体初课文, 自学生字, 读通句子

1.师板书课题。

问:有读必有思,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

2.教师课件范读。

3.请看边读边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互相考生字, 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 同桌一起读课文, 你读一段我读一段。

二、教师“后教”, 师生共读文, 多媒体了解词语、识字

1.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运用多媒体体会长安街的景象。

播放北京亮起来的视频, 学生看视频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女生接着读第二句, 男生接读第三句。

3.第三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图片。

读过了知道了什么?

预设:

(1)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那你知道“犹如”是什么意思吗?换词读。

(2)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好像道道彩虹) 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换词读。

运用到其他句子里。

再次看图齐背。

4.第四段:

指名读, 出示课件。

出示过去的王府井、西单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你想到了哪个词 (焕然一新) ?

改变陈旧的面貌, 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鲜明光亮的王府井、西单, 真的是焕然一新。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运用造句。

你还想来读一读这段吗? (接读、同课读、配乐读) 出图读, 背诵。

5.第五段:

男生读这段。

认识“宫”字。 (出图字)

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图中宫殿的入口大门和宫墙组成的形状酷似“宫”字的宝字盖, 后面的两个房子好像“宫”字的两个口, 透过这个“宫”字, 我们仿佛看到了雄伟的宫殿, 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于此。

女生再读。

6.第六段:

教师引读:华灯高照的长安街, 光彩夺目的天安门, 彩虹似的环形路, 焕然一新的商业街, 变得年轻的故宫, 各种色彩的灯光绚丽多彩, 璀璨夺目。

不禁让我们感叹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赞美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充满豪情祝福它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三、多媒体检查巩固生字

(1) 再一次一起去欣赏亮起来了的北京, 看看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它。 (看、说) 出词, 分组读。

(2) 字:游戏《连灯》。

(3) 换语境再认字。《哈尔滨亮起来了》。

四、结束:欣赏各地夜晚亮起来的图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课堂中的读书声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本节课的教学, 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语言文字中, 把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般的文字读活了, 读出了趣味, 读出了乐趣。尤其是在和孩子们读的过程中, 自己也会对文字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那种收获带来的喜悦, 如同潺潺小溪, 涓涓滋润着心灵。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 我让学生全方位地读书, 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同桌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配乐读等, 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并运用词语

“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充分利用了多媒体,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 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 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 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 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课文语言优美, 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 让课文增色不少, 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可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仅仅依文本很难感受到北京的美。因此我就通过多媒体技术, 联系生活场景, 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 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 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如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给“犹如”换词, 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此外, 配合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过去的西单、王府井, 现在的西单、王府井, 引出了词语“焕然一新”。在课文中初步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改变陈旧的面貌, 西单、王府井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在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这个词语。

创设情境, 化动为静, 化虚为实, 吸引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师生共读课文之后, 我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作用播放北京美丽的夜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这里的夜色景, 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学生说出本课中我们应该积累的词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同学们已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 但教师并没有做一个总结。

2.课堂上缺少教师的范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5-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均衡阅读设计的梯度

新课标强调:“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阅读的差异化设计,比如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①“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②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③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差生。当差生答对时,要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人的生命价值得到表现,就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生命力量得到尊重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读。该模式认为,感受胜于理解,多读,就是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过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对先生的内心的理解需要学生走近那个时代,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先生内心的悲怆与希望。

四、强化阅读中的读写整合

优化阅读效果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组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艳.培养阅读能力方法谈[J].现代教育科研杂志2007(4).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儿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

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5

--是谁设下的“圈套”

学生在“多向互动”中提出好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多读几遍书,从书中找答案,在我的一句:看看谁能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通过读课文就把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弄懂。马上,同学们有的一个劲往书里钻,有的若有所思……看着一个个小脑袋恨不得“挖”出宝贝来时,我心里欣喜若狂,哎,你们落入圈套了吧?

是不是有新的发现?问题一出,“精灵鬼”彭含笑说:从《老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中知道,大街小巷到处有表演,我觉得过春节时,最好是有机会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我们平顶山的马街评书,让大家平顶山人的风采。此言一出,“马街评书”便随着哈利波特的那根“魔杖”到春节乐园里转一个来回,“精明眼”刘穹来个回马枪:马街评书表演好,可以增添过年的气氛……正当大家兴致勃勃谈论平顶山春节怎么过时,班上的小博士王洪涛低头不语,平时像这类激烈讨论哪里少得了他呀,可此时他却苦苦思索着什么……于是,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博士今天你遇到啥难题啦?小博士一听直摇头:我读了课文,再加上整理了网上查找的资料,我发现过年有好也有坏:好的是过年是中国的特色,坏的是春节大人拜年总不忘送礼,真希望大人换种方式,比如送电子贺卡什么的。小小年纪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着实不易,且此发言足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态度百变”的张轲此时也频频点头,说:“可不是,过年了,不管离家多远的人,总要赶回家过年,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这点很好,但是有的人过完了年还要千里迢迢出门去,来回奔波,钱又花得多,真不划算……”话匣子一打开,怎么也关不住,没等张轲坐下,富有爱心小天使之称的买士恒接过话“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好,但如果只是妈妈一个人在准备年夜饭就很不好了,我建议全班应该一起做,特别是小朋友要参加,我们杜老师设置的蓝丝带不正是教我们懂得感恩吗?……

--都是鞭炮惹的祸

60个孩子,60种声音,他们奏起“百鸟朝凤”,各鸣佳音,我顺势一问:没错,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那你在课文中又发现哪些值得感谢的人和事?这时,教室--恬静的学园又书香满溢,过不多久,一双双小手又高举过头等待发言,“态度百变”的张轲抢先一步:从课文中我知道了,在鞭炮声中过春节,人们更欢乐了,所以我们要感谢制作鞭炮的人,而且我们如果没有买他们辛苦做的鞭炮,我们会更对不起他们,他们就是为了生活,才赚钱的呀……没等张轲说完,反对声四起: “如果有人不小心被你放的爆竹烧伤,我们放得开心,受伤的人却要在全家团圆的时候住院好几天,大家的年也会过得不快乐了,他们不能成为我们感恩的人。”“很多爆竹一起放时,浓烟滚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那“噼啪、砰“的巨响更是吓死人”“以前我也知道放鞭炮危险,但没想到鞭炮还有这么多的环境污染,又脏又吵又危险,以后我要少放。”“不,以后不要放了,多可怕呀,我妈妈说被炸伤的人有的眼球被摘除,有的被截肢,都变成残疾人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让学园流淌着一泓活水,让我更加相信其文本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学生,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学生,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判断。

--还问题生成的空间

在这平等丰富的信息场里,一个个有个性思考的孩子在语言锤炼中成长,而我也为抓住孩子的每一次灵感闪现而激动不已,可当我沾沾自喜时,我发现王洪涛不仅默不做声而且还两眼直往天花板瞧,于是我在王洪涛面前挥挥手,说:你在想什么呢?愿意告诉我吗?小博士说:过春节,我们都很喜欢过,刚才经大家一说,让我觉得过年好危险,我想,如果爆竹能变一变,发明更健康、好玩、安全的鞭炮,那小朋友就会玩得很开心。小博士一说完,班上那帮“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小家伙就说:那怎么才算是健康、安全的呢?小博士回答道:制作的材料可以换一换、改一改,杜老师,我建议大家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绿色鞭炮,看看哪个小组最厉害。这么有创意的提议我当然是点头称赞的喽,可我也知道不要把千差万别的孩子揉成面团,送进“流水线”,打造成形状、大小、颜色,乃至口味都相同的“汉堡包”。因此,我说:我们将此次活动定为“阳光春节A计划”,你们可以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看最后谁能引领大家过个阳光春节,学会快乐语文。在我的一声令下,孩子们策划的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现采撷“绿色鞭炮”小队的活动片断与大家分享:

“绿色鞭炮”小队的七名队员忙着设计自己的绿色鞭炮,他们有的请教家长,有的上网络资源搜寻信息,有的到图书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佳凝:今天国旗下讲话时,老师提到“让健康消费进我家”,我觉得可以制作一种绿色鞭炮,它的内部由录音机组成,装上带有鞭炮的录音带和闪光灯,一开开关就又闪光又有鞭炮声,又带劲又环保。刘穹:可以设计一种鞭炮是空心的,里面装入一些小石子,使用时使劲地摇动这种鞭炮,鞭炮就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多卫生。……

课后,孩子们把零用钱省下来买材料,能找到的材料就千方百计寻找,焦世杰同学在征得爸爸同意后拆了一个能说话的小狗玩具,李向阳同学从小时候的玩具中找到了马达,当他们得意地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绿色鞭炮给我参观时,我的心再一次被这些花花绿绿的鞭炮,被孩子的心灵所感动,这呈现的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精神食粮。

“阳光春节A计划”的活动还在继续,我的感动也时刻满溢学园,虽说是语文课,但所动态生成的问题却是下一节课“查找资料、研究问题、开展活动”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学生多方对话的过程也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厚实底子,在多向对话的过程中,也让我明白60个学生就有60个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值得“深深挖掘”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我“细细品读”的一本书,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及精彩对话都将把我领入一个美丽新世界。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1

《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文,但写作上极富特色,一是线索鲜明,二是运用插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这两点?我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初步概括出探亲返岛、尝瓜会、种瓜、第二天见蝴蝶这些事,我在板书这些内容时,顺带引导学生说出探亲返岛带回蝴蝶(等昆虫)、尝瓜会上得知岛上缺少蝴蝶(等昆虫)、第二天早上见到蝴蝶,边说边在相对应的位置板书“带回蝴蝶”、“缺少蝴蝶”、“见到蝴蝶”,然后我问学生从第二行板书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都有“蝴蝶”,我告诉学生“蝴蝶”就像一条线把课文所写到的这些事串了起来,这就是线索。(这时有些学生已能够说出“线索”)我再引导学生看课文种瓜是在哪里写的,原来种瓜的事是在尝瓜会上了解到的,是两年前开始发生的事,结合板书我让学生明白了这是插进去叙述的,叫插叙。至此,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线索和插叙。

课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感受小岛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我出示句子“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让学生读,读完后我问“谁能从这个句子读出疑问?”,一开始全班沉默,我再诱导:“谁能从看似无疑问处提出疑问,谁的读书水平就高。”马上,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抓住‘终于’提问,为什么用‘终于’?”紧接着有学生问:“为什么岛上成熟一个西瓜,也能说是‘奇迹’?”“‘这个岛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岛?”我把三个问题都简要板书出来,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解决问题。阅读时间差不多时,我问学生先解决哪个问题,开始意见不一致,我再要求学生仔细想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好,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先解决“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岛?”,我再追问为什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两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我告诉他们叫“迎刃而解”)这样,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觉到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2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平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3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4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昆虫为线索,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教学本文时,在多读多思、重感悟的理念指导下,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这不仅是阅读课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得到提高,略读教学才真正将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有效的迁移。最后,我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展彩色翅,抒心中情,让学生放飞想像如今宝石岛情景,深刻感悟边防战士们爱岛建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领悟课题“彩色翅膀”的双重涵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5

一、成功之处

1.重视课前预习,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学生中哪些是难读的字词,梳理学生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放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划写写,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真正地把读书时间交给学生。

2.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彩色的翅膀》一文课文比较长,而且内容分散,文章中战士们的情怀表现得比较含蓄,只有一个小高的形象显而易见,而后就是一次活动——“尝瓜会”。文中又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交代了西瓜不平常的来历。对于学生来说概括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我重视了这点,课堂上通过出示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言简意赅,并抓住文章的要点重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紧扣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较好地感受了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回答问题不能踊跃发言。

三、改进措施

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读上下功夫,更要在由读到写上下功夫,课文中的“吃西瓜”细节描写很有特色,课堂上,学生可以模仿着以《吃xx》为题,进行仿写,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如果我们坚持“一课一得”,持之以恒,学生的读写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6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从小学开始抓好基础教育,对帮助学生成长、培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六年级作为小学教育的特殊阶段,老师除了要做好自身工作外,还必须高度要求自己,在教学革新的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间提高学习成绩,保障学习成果。

一、小学六年级学生特点

年级越高,学习的知识内容越多,同时,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在随之增加,部分的学生会因为对知识的渴望而加大学习量,但是,学生往往会在新增加的科目上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对语文的学习有松懈的现象,从而使得语文成绩不断的下滑,学生常常会因此而失去学习信心。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会逐步进入叛逆时期,学生的思维会拜托评价的束缚,六年级的学生就是处在叛逆时期的初期,同时也是身体发育的新时期,思维的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处在最佳的状态,然而,学生却逐渐钟情竞赛方面的活动。因此,六年级的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1、用爱心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语文学科本身的重要性和六年级升学的压力要求语文老师要多用心。教好六年级的语文,首先就要有一份责任心和爱心。众所周知,轻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相比严肃沉闷的课堂氛围更能出成绩,教学效果更好,而且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教学中和生活中,教师如果都能多关心关心学生,学生晨读、自习,教师从旁给予指导;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用爱心和学生们相处,让学生深切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就能够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上长期保持,一种平等、民主而又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产生了。:在这种氛围下,师生沟通无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师生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它对学生的认知、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方向发展。因此,师生互动也是提高小学语文中六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方法,它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将传统教师单向“传话”和“独白”方式,变革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的主体性则更加突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材料、参与协商、监控过程、启发思维,以及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与交流,倾听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打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比如,在展开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前,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尊师重教、节约环保、助人为乐等作文主题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实例,很自然地实现师生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创作做好铺垫。此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展示的眼神、笑貌以及神态、话语等,都是与学生实现互动的重要途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尽量不吝啬评价和鼓励,对那些语文能力较强以及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可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唤起了他们的信心。总之,良好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并掌握课堂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3、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是教学方法的直观反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结合班级情况和课程内容,采用并创新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堂更丰富多彩。一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六年级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单向形式因其操作简单,成为现阶段许多老师常采用的手段,但往往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因此,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丰富教学模式,创设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最终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六年级课文过程中,将与课文相关的动画、音像、互动式课件以及视频等引入课堂,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好奇以及好玩的心理特点,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为语文教学活动带来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充分采用合作学习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将六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语文教材的中心问题,以“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指点,展开讨论或辩论,学生之间相互激发并有所提升,而教师在其中担负起一个观察者、鼓励者、指导者的职责,进行适时有效的管理,在讨论结束时进行小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种形式不仅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竞争与意识。

4、做好阅读积累。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作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现代化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读写整合,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和阅读习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收藏好句好词以及名言警句,在聚少成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和教学安排,做好引路人工作。例如,在《船长》这篇课文阅读时,为了达到以读促讲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观看插图,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理解,在细心观察整篇图中人物神态、动作、表情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阅读中,领会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

三、结语

总之,小学六年级作为连接初中教育的端口, 它具有特殊的一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虚心请教,整合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发展,努力提升教学实效性与有效性,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鹿丽丽,王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8).

[2] 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3] 王君.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4] 丁西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篇8

一、成功之处

我安排孩子们讨论:课文中叙述了草虫世界的哪几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请在书上批注你的体会。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没想到,我随意安排的这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第二堂课,我索性引导孩子围绕孩子们喜欢的场景展开了学习。

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景是虫子开演奏会的场景。我就从这个自然段入手带着孩子们学习。于是我带着孩子从三个方面体会了虫子演奏的音韵美和背景美。“优美的音韵”“灵泉”“优于”“只有”这些词语为我们描绘了音韵的美。并且,我还引导孩子们体会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紫红”“烘烤”这些词写了那丛灌木的美丽,并且我让孩子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当时演奏的场景,孩子们进行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补充。最后,让孩子们用情朗读。

每个场景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的话,那孩子们一定会觉得有些厌倦。每个场景我抓住了不同的重点让孩子们去学习去体味。

比如,虫子搬动食物的.场景里,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孩子们的想象也非常有创造性。

二、不足之处

平时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与他们上课是否大胆发言有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我们老师的职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严格要求他们,课堂上能让他们愿意听我们讲课,而不是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差,更不可能跟不上课。

三、改进措施

北京的春节 教学反思 篇9

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他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

教学这一课,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精彩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过程,我作出如下反思。

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

2、基础知识点把握准确。对修辞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体会句子的方法。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

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3、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

但是,这一节课,依然有几点做得不够:

1、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各民族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应该在课堂上有所展示有所侧重,否则以后孩子们会对资料搜集失去兴趣,慢慢变成纯粹的应付或者耳边风。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当然,感悟的基点是“读”,也就是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读得不够充分,读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是以后必须重视的。

浅析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是语文教学的“燃点”,这“燃点”是否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取决于教学工作者们能否做到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自主性和积极性,师生在课堂上形成完美的配合,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自学能力仍不足,但是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了。这时,新课标改革应运而生。教师们就不得不更加重视新的环境下对于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以本为本,深入钻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很多教材内容已经远离现实生活,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不能和时代需求相结合的教材就是落伍的,就是无法激发出学生积极性的。如果教材能够与时俱进的话,就会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学生们也会比较有学习兴趣。另外,教科书是学习之本也是教学之本,利用好教材就等于做好了基础工作。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保证后面的学习障碍能够被轻松扫除。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是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知道,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从头到尾地把文章内容讲一遍并不会激发同学多大的学习兴趣。相反,让学生去自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自学方式,也许能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并且,我认为一个具备自学能力的人,他必定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成就,这种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二、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尚且不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合理的情境,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学习起来更容易。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把握住情感基调,是为了创设一个与之匹配的阅读氛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对话,我们的载体就是那一篇又一篇的课文,想要讓这种对话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就要把情境融入其中,进而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我们所创造的情境越靠近作者营造的氛围就越容易体会作者的心情,从而读懂文章,领悟作者要传递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负责的一般都是听和写,并且听和写的内容是由教师事先备好课的,学生只要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即可。可是任何一门涉及到语言的学科都需要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综合发展才能确保真正学有所用。传统的课堂模式所侧重的听和写相对来说比较被动,说和读则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有关联。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说明他既掌握了这篇文章的所有字词,又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兴趣。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说出读后感或者是小小的见解,说明他既理解了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又有了独立于文章之外的自己的看法。要知道,这样的一种能力才是教学工作中最可贵而又最难培养的。只侧重于被动学习,而忽视主动学习,那么无论教师教得多么好,学生也无法真正爱上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讨论式课堂

正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等都影响着学生们对文章的解读,这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但正因为有这种差异,才有讨论的空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创新,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给予他们更多空间自由发挥,他们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加出色。我们应当鼓励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扼杀学生的想法,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与答案截然相反,但是却很有意思。但毕竟考试是最后体现学习成果的平台,所以教师们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评判错误的观点,避免学生总是钻牛角尖、固执己见,才不会影响考试过程中的作答。教师由一个思考题引入,让学生们提出他们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只有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才能不断攀升,达成学习目标。随着教材的更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期待能有更多经验可以共同分享。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1.

[2]李彩月,《一双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

[3]刘平平.《小学语文教学攻略大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篇11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舅民过春节时的

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

1、会写38个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

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风筝、口琴、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横,不能写成三横;“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舅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姓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

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舅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

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 “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

作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姓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正月十五: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

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

(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课件出示:课文第11、12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板块三 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

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

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

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达顺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我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

2、指导朗读,创设氛围。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此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突破难点,领悟写法。

上一篇:我国保险法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励志奖学金发言稿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