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底是花生的谜语

2024-12-04

谜底是花生的谜语(精选2篇)

谜底是花生的谜语 篇1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身上。请看这样一段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 进士出身, 是位爱国诗人, 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 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 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 许南英不愿当亡国奴, 出于爱国之心, 毅然抛弃全部家产, 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 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 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 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许地山小时候, 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 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 不求虚荣, 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 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著作有《许地山选集》。

通过这样一段资料, 我们不难看出, 许地山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文人, 他自己就是“落花生”。他本来可以继续留在台湾, 过着表面光彩鲜艳的生活, 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默默地爱着自己的国家, 默默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这种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爱国情怀,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拥有。作为父亲, 面对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只有通过借“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进行对比, 告诉孩子们:“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也曾听说过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讨论:“你们是愿意做落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 但是很有用的人, 还是愿意做苹果、桃子、石榴那样既好看、又有用的人呢?”我觉得教师问这个问题, 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也没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许地山的父亲说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我想, 许南英前辈只是想借苹果、桃子、石榴光鲜的一面来说明:人不能只图自己过着光鲜的生活, 而应该多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不应该去引导学生选择做哪一种人, 而应该问:“作者是在贬低苹果、桃子、石榴, 还是在贬低当时社会上像苹果、桃子、石榴一样, 只顾自己的体面, 而忽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谜底里的谜语 篇2

犹太人同样是一个受尽杀戮和磨难的民族,他们对付苦难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幽默、反讽、调侃和自我解嘲,在那没有电视可以消磨时光和浪费生命的漫漫长夜中,幽默带给他们欢乐、慰藉和智慧。于是,犹太文学史中就出现了一大批以幽默、反讽、荒诞和嘲弄为业的大作家:卡夫卡、贝克特、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马拉默德、肖洛姆·阿莱汉姆、卡尔·克劳斯、约瑟夫·海勒、诺曼·梅勒、阿瑟·米勒等,他们和果戈理、左琴科、契诃夫一样,带给广大读者无限的欢乐。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产生这样的作家,中国的文人就像鼹鼠一样,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洞中,个个贼眉鼠眼,工于心计,头脑发达,四肢简单,活脱一个个“娄阿鼠”;要么就是在郁郁寡欢中,不断娶妻生子、栽根立后,于是,中国成了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这十几亿人,个个都聪明伶俐,科学上有所发明、技术上有所发现、思想上有所创造、艺术上有所创新,那中国就不是现在这副模样,肯定到处是阳光明媚、欢声笑语,激荡着生命的欢乐和人的尊严。

陕北的郭世平老弟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土壤中,深受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响,深得中国民谣的精髓,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金玉凉言》,再加之刘宏先生的生花妙笔,珠联璧合,为中国人带来了欢乐和笑声。卡尔·克劳斯说:“只有能从谜底中猜出谜语的人,才是一个艺术家。”于是,这二位老兄,一个写谜底、一个画谜语,道出了世态炎凉,悟出了生死机缘,看透了非常男女,识破了滚滚红尘,为我们说出了社会的秘密。

“别人都假装正经,我只好假装不正经。”

“天下自己做错了事,反而对别人大发脾气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女人,另一个便是领导。”

“只有在悼词里,我才知道又一个好人死了;只有在对骂中,我才明白原来都不是东西。”

“有脑袋不等于有思想——大头针也有脑袋。”

“没有无聊的生活,只有无聊的生活者。”

……

犹太有句谚语:“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透过世平老弟这一句句“金玉凉言”,虽然有时候只说出了半个真理或一个半真理,我们却读出了他对生命的爱,对人的爱和世界的爱,尽管这爱中还有丝丝缕缕苦涩、埋怨和批判的味道。这厮其实在西安混得很好,把高建群、方英文、狄马一群当地“名人”逗得团团转,纷纷为他的才华鼓掌喝彩,要不是他神秘失踪,舍不得他陕北老家的几个“不三不四的女人”,早和贾平凹先生一样,堕落成名作家了。世平可怜,世平可怜呵……

昨夜读世平的书稿,持续到凌晨两点,困了,随手翻阅犹太人的《快乐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谜底说:“医生和魔鬼都在杀人,不同的是前者还要收费。”谜面则讲了一则故事:“一个哲学家得绝症快要死了,于是医生放弃了治疗;但后来这个病人却奇迹般地痊愈了。当医生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散步。医生问:‘你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了?’病人回答说:‘是的,我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了,在那里,我看到非常可怕的惩罚降临在每一个医生身上,因为他们杀死了他们的病人。但是你不必担心,因为我告诉他们,你根本不是医生。’”讽刺真正的目的,在于对恶习的修正或改造。尽管作家本人怀疑自己作品的效果,但他内心强烈的使命感逼迫他不能自拔。讽刺是一面镜子,窥镜者总可以从中照出自己和社会的真实面貌。所以,蒲柏说:“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类自己,他是真理的惟一裁判,又不断错误迷离,他是世上的荣耀,世上的笑柄,世上的谜。”当讽刺举起她有力的连枷,镜中人早已浑身颤抖,脸色发白。

卡尔·克劳斯又说:“我曾经梦见自己为国捐躯,一个给我揭棺材盖的人,却向我索要小费。”这种悲凉而深刻的欢乐跃然纸上。不,欢乐的背后是痛苦,这才是真正的幽默。哈代对“圣诞节:1924年”的神秘祝福也有这样的力量:

“人间平安!”我们唱着它,

雇请一百万个牧师,让我们带来

人间平安,然而在两千年之后,

我们得到的却是毒气。

是为序,与郭世平及刘宏兄弟共勉。■

上一篇:区机关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李时珍与《本草纲目》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