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午节教案

2024-10-30

中端午节教案(精选13篇)

中端午节教案 篇1

端午节安全教案-小学端午节教案

教案《端午节》

综合活动《端午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节日中的习俗,同时激发幼儿

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粽子。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传说;赛龙舟和包粽子的视频。

2、包粽子的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幼

儿自由谈论。为什么大家在这段时间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呢?

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与幼儿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提问: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2)观看视频,让幼儿知道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包粽子还有其它的风俗习惯。

(3)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包粽子感受节日气氛

观看包粽子的录像过程,讨论:包粽子需要些什么?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执教:洪江市沙湾中心小学

一兵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2.多音字组词。

Shâáng()

强ãàng()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 ○

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无中生有: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

附:

3910舟山沈家门小学端午节教案

题:

端 午 节

授课课教师: 李 昌 华

单位:舟山市沈家门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2、能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下载和管理。

情感目标

1、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资料的搜集及分类下载;

2、主题性应用;

3、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任务驱动法;设疑教学法;竞赛游戏法;

2、自主探究;主动合作;分层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端午节》这节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中的一课,第三单元主要是学习网上资料的应用,所以我给这节课设计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①、能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②、能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下载和管理。情感目标:①、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个三维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环节,一是“走进端午”,这个环节通过龙舟赛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搜索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端午知识,也能更熟练的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小组龙舟赛的进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更使小组主动合作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在课堂中我还强调操作熟练的学生可以找更多的端午节资料,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设计的第二个大环节是“整理端午”,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会分类建文件夹和分类下

载保存网上查找到的知识,建文件夹和下载保存资料这两项技能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但没有分类建文件夹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端午知识分类安家”的情境,通过对小王和小明安家的对比图,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要养成会分类建文件夹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分类建文件夹和下载保存网上的资料同样采用小组龙舟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和小组主动合作学习。第三个大环节是“走出端午”,这个环节是拓展应用环节,是对搜索资料、分类下载保存资料这两个技能的应用。我没有拘泥于课本给定的节日,我是通过“看图猜节日”这个游戏自然引入,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中挑选一个学生最喜欢的,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搜索、分类下载保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最后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知识并向全班同学和在坐老师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节日知识,也为下节课《介绍端午节》做好了铺垫。

整堂课我以端午节的知识为主线,以小组龙舟赛为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还给学生准备了“帮助动画”,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我以游戏互动、设疑引领等方式,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主题明确、步骤清晰、节奏明快。

个 人 简 介

我是来自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的李昌华,从1996年分配至今,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作为信息技术教研组长的我,能积极带头,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1994年至1996年连续三次获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省录像课评比三等奖,我还多次承担市区公开课任务。在上好课的同时,我还积极带头研究新课改,不断总结经验,2002年一篇教学案例《电脑小报设计》获省一等奖,xx年一篇教学案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意外”收获》获省二等奖,一篇论文《学习型网站的实践与研究》获省三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我还非常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动手能力训练及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并对学生进行了多次辅导,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3次辅导学生参加由省教育厅、少工委等5家单位主办的浙江省少年儿童电脑作品现场设计大赛,连续3次都获省一等奖。崎岭中心小学端午节安全教育教案

崎岭中心小学端午节安全教育教案

三班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

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 动都适合中班的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小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 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

条,让小学生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小学生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小学生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

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 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小学生表现:

班上有四个小学生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 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 于名称,有一个小学生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

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 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小学生表现:

生:“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生:“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生:“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生:“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生:“这个是我做的。”

生:“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生:“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辰光小学端午节假日安全教案

端午节假日安全教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

二、安全注意事项: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①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②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③不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私自接电源,使用电炉;注意防火、防爆。

*发生火灾怎么办

①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②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③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④不随意点火,不带火种上山。

2、交通安全

①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②不在路上玩耍,打闹。

③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④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3、防溺水安全

①不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准私自到无安全设施,无安全防护的水域游玩活动;

③由于已经处于夏季,假期间经常有雷雨、暴雨,同学们不要

在雷雨时躲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他容易引发雷电击伤的地方。

④要注意行走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水库边、池塘边、壕沟边 的泥泞小道,不撑伞单手骑自行车,防止摔倒掉入路沟、池塘等事故发生。雷电暴雨、台风来临时,不要外出。

4、外出安全

外出必须有家长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乘车时要文明

礼让,尊老爱幼。不乘坐拖拉机、农用车等非载客的运输交通工具;

乘坐公共汽车时禁止把头、手伸出窗外,禁止尝试驾驶一切机动车。

5、食品安全

夏季天气热,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饮食卫生,不买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卫生许可的“三无”产品,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物。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品,近年来粽子的品种,质量,口味都提到了改善,但同学在食用的时候也不要过量,不要给自己的肠胃增加负担,以致影响自己的健康。

小结:

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所以就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的端午节!2016、6、18

安全隐患排查:

中端午节教案 篇2

一、通过朗读法,感受语言中的“韵味”

散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体味作者独特的言语表达, 分享作者在生活中的独特情感经验。 而在教学 汪曾祺的 散文时 , 教师更应该着重把握汪曾祺的语言特点。 古有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让学生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韵味, 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 还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段朗读, 重点段落以及语句朗读。 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去朗读文章的重点语段, 这不仅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整体课堂节奏, 也能够通过重点品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并自主地运用。比如在教学《 端午的鸭蛋》 时,笔者就通过分析“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一句话来引导学 生品位汪 曾祺散文 的韵味“, 哦” 读成短音表现的是外乡人对于高邮鸭蛋的赞美,“ 哦”读长音则表现出豁然开朗之感。 并让学生自己去读这个字来感受不同的读法之间, 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其中除了一个字的长短音变化能够体现出文章的韵味之外, 长短句也是其中另一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直观地感受语言运用背后的技巧和它所蕴含的独特情绪。 比如在《 端午的鸭蛋》 中,作者写到“,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细细品读这一句话可以发现, 尽管作者在这里只是一个对于家乡特色的介绍, 但是运用了多个短句。 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品味,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会用短句? 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是让人读起来 有一种生 活化的韵 味等等。

此处还有轻重音的处理,比如第二自然段中的“ 确实”、“ 实在” 等词加重读之后所体现的情感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作者的巧妙用心。

二、通过替换法,感受语言中

的“ 妙味”

初二的学生, 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 在语言表达上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文本的一两个句子, 让学生替换其中的关键词, 从而感受作者精巧的语言,解决散文教学中“ 言不尽意”的问题。

在教学汪曾祺的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就抓住了一个关键句“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的“ 冒”字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语言中的巧妙之味。 一个“ 冒”字,它将鸭蛋油多,并且油缓缓流出的动感都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 因此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思考有什么词可以替换。 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 流、 淌、涌、喷……”等相似的词汇,通过替换也能够自己说出两者的差别, 从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的“ 妙味”。 同时也激 发了学生 渴望表达 的欲望,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这个词替换的基础上还着重讲了“ 肃然起敬”这个词, 让学生换 一个类似 的词来替 换 “ 肃然起敬”,来让学生感受 ,这个成语用在此处作者的用心, 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究原因。 这样的切入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汪曾祺运用语言的巧妙。

三、通过圈点法,感受语言中的“趣味”

圈点法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并圈点勾画进行批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圈点勾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阅读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文本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能够顺利找出喜欢的句子, 但是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感受到句子背后的“ 味” 恐怕还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圈点勾画并层层提问来引导学生感受汪曾祺语言背后的“ 趣味”。

比如有一个学生找出了“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认为这个“ 蠢”字用得比较有“ 味”,但是并不能准确说出“ 味” 的具体特点。此时笔者就引导学生“, 蠢”和 “ 秀气 ” 平常是用来形容人还是物, 让学生知道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同时这个“ 蠢”字也与平时贬义的“ 蠢”字不同,这里是 “ 贬词褒用”, 是作者较为调皮的表达,十分具有乐趣。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就能够准确地感受到这句话的“ 味”在于“ 趣味”。

再比如文中有一句“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学生在一开始读时并不能准确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情感, 但是这里笔者采取了分角色反复朗读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是大人在问。 而“ 有! ”则是小孩在回答。 其实这两句话都出自汪曾祺之手, 他用一个孩子的口吻去回答大人的问话, 就体现出了一种童趣, 这也体现出了汪曾祺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 即看似平淡却十分有趣味。

端午习俗中的养生经 篇3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插艾悬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是芳香化浊类中药,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和菖蒲的确具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另外,艾叶、菖蒲还具有驱蚊的作用,慢慢让其燃烧驱蚊效果更好。中医以艾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原料。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悬蒲是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涂雄黄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另外,还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佩戴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取2克,另外再加丁香1克。将这几味中药研成细末,放入布袋中,缝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效。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具有滋补肝肾、壮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女性腰脊痛等症。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生活在气候潮湿地区的人,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的民俗活动,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端午时节赛龙舟,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脾胃代谢、通调全身气血。

教案《端午节》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节日中的习俗,同时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传说;赛龙舟和包粽子的视频。

2、包粽子的各种材料。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1)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幼儿自由谈论。为什么大家在这段时间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呢?(2)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与幼儿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习俗。(1)

提问: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2)

观看视频,让幼儿知道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包粽子还有其它的风俗习惯。

(3)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包粽子感受节日气氛

(1)观看包粽子的录像过程,讨论:包粽子需要些什么?(粽叶、1 米、绳子,其它食品)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端午节教案 篇5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走进端午节(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四年级

走进端午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怀。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全方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探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群体策划进行研究。

课前交流:

都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我出图片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比比谁的知识最丰富?

课件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学生抢答。(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知识真丰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节日——劳动节。知道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吗?阳历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那么你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来临的端午节。齐读课题:走进端午节

二、分组交流

1.前几天根据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我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小队,各个队都有自己的名字。请响亮地来报一下队名吧!

节日饮食队 节日故事队 节日习俗队 节日诗歌队

2.下面我们就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待会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有的在交流传说;有的在练习讲故事,有的在进行古诗配画,有的在包粽子……

4.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可真投入,刘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想不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个队先来?

三、汇报展示

有请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上台,他们汇报时其他小队可要注意听,比比哪个小队的发言最积极,听得最认真,我们将评选金星队!

(下面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活动而随机进行调整)1.节日故事队

我们是故事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1)大家知道端午节跟谁有关吗?(屈原)(2)我来为大家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3)我这儿还有一个传说呢!《纪念孝女曹娥》(4)其他队还有补充的吗?

(5)听了这些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这些动人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曹娥的孝敬;伍子胥的忠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谢谢故事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2.节日习俗队

我们是习俗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1)大家快看,习俗队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这是我跟妈妈学着制作的香包,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朱砂、雄黄、香药)

(2)插艾子:我通过上网、问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我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师: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断发生,我们一定讲究卫生,保证健康。

(3)系彩绳:过端午节时妈妈还为我的手腕、脚腕系上彩线呢!我们班的同学还有谁系过彩绳?

师追问: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5)食粽子

(5)其他队还有补充吗?

(5)师小结:只要多观察、多问、多学,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3.节日饮食队

我们饮食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粽子。

(1)我们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哪个队反应最快?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细品尝。(粽子)(2)想知道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吗?下面我就包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做边实物展示。师问:你是跟谁学的?(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呀!就要快过端午节了,请不会的同学们也学着与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动手,乐就在不言中。)

(3)其实,粽子的种类可多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各样的粽子,饱饱眼福吧!

学生投影自己拍摄的图片:能说说是怎么收集到的?说清楚名称、里面的是什么?(莲子肉粽、板栗肉粽、枣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枣、豆沙为馅,南方以肉馅为主。)

有的学生到超市进行了调查;还有的进行了拍照 ;有的采访了周围的人……

(4)听了饮食队的汇报,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总结:节日饮食队自编了谜语,还为我们讲述了包粽子的方法,还运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粽子的种类,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4.节日诗歌队

(1)我们小队收集了许多节日的诗歌,请欣赏我们的古诗配画,一边展示一边读古诗。如下列古诗: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大家觉得这古诗配画怎么样?

(2)我们一起为大家朗诵,会的同学可以跟我们一起朗诵。(3)你们能说说《离骚》中的名句吗?

师小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就是我们祖国最璀璨的明珠呀,读着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爱国的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5、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听着动人的传说,看着五彩的荷包,闻着竹叶的清香,欣赏着哀婉的诗歌。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更感动于你们有创意的表达,我觉得你们收获了很多很多。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吗?

指名说。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习俗文化对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深远影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不论哪一个节日,哪一个传说,都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爱国、忠诚、诚信、善良、孝敬等美好的品德。

四、课外拓展

对这些传统节日,国务院有了新规定,出示课件

国务院规定: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五、露一手

端午节即将来临,请大家学会包粽子,这个端午节都要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背诵描写端午节的诗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板书设计: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篇7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 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 富国强兵, 力主联齐抗秦,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屈原遭谗去职, 被赶出都城, 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初五,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 认为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 发展成粽子。

以后,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是纪念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子胥奔向吴国, 助吴代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百战百胜,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 夫差许之。子胥建议, 应彻底灭越, 夫差不听, 吴国大宰受越贿赂, 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 赐子胥宝剑, 子胥以此死。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眼睛挖出悬于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 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 在五月初五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令度尚为之立碑,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8

端午节即将来临!提起端午节,大家既熟悉又陌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方案,希望大家能借鉴!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一5端午节教案 篇9

一(5)王瑜

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活动过程: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

五、重午、重

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我向奶奶学一技>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 诗朗诵《五月五 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广东端午节出游人数与去年持平 篇10

省内游人数占七成左右

从旅行社了解到, 受甲型H 1 N 1流感冲击, 欧美等出境游长线的出游量直线下滑, 出境游普遍遇冷, 港澳酒店为吸引游客也不得不降价。

不过在省内生态游和亚洲海岛游的强势带动下, 整体出游人数仍然可圈可点。来自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的统计数据显示, 端午节3天, 该社整体出游人数超过2万人,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往年一样, 省内游版块依然成为“收客明星”, 出游人数约占总人数的七成左右, 同比去年增加两成多。

省内生态游人数增三成

就端午3天假期而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端午健康环保的省内生态游出游量直线飚升三成多, 成为当之无愧的“收客大户”。广之旅国内游总部省内游中心负责人表示, 市民在选择出游路线时特别注重“健康”, 生态线路在今年端午假期最受市民欢迎, 出游人数占该社省内出游总人数的近6 0%。

“流感出现反而催旺了省内诸多生态景区, 绿色生态旅游再次成为继非典后最受欢迎的旅游主题, 所以带动盘龙峡、怀集世外桃源、响水峡等附近生态景区都能逆市蹿红, 与此同时, 闸坡、上下川岛等亲近自然的沙滩海岛漂流线也大受欢迎。”南湖国旅·西部假期常务副总经理郑年军如此表示。

端午民俗元素受追捧

据悉, 备受瞩目的“端午申遗”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目前已进入初评阶段。而正由于端午申遗, 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热捧民俗元素, 使得赛龙舟吃粽子成为端午出游的一大亮点。

《端午节》教案及反思 篇11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三、教师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四、活动指导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

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最好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12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三(2)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内容参考)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由三名来自湖南、江西、四川的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唱歌:《56个民族是一家》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教师总结】

中端午节教案 篇13

山东省自古以来就是个文化名省,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它也沉淀了自己的各种文化特色。像端午节这类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旅游资源, 由于它承载着更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 在现今社会, 更好的融入现代文化的发展中。

而在现今社会, 像山东省这样以旅游业这种绿色产业为龙头的文化大省, 更应该重视像端午节这样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但是, 如今的端午节却在慢慢衰落, 这种民俗节日在现今社会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民俗旅游资源的衰落, 有外在的原因, 更有其自身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 并研究它们。针对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拯救民俗节日, 是山东省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为使山东省端午节这种民俗旅游资源健康的发展下去, 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本身产生的节日产品, 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二、端午节概述

1. 端午节的由来

从整个中国来看, 对于端午节有着不同的阐述。以端午节文化的发源地——湖南岳阳市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辐射这种文化。从古到今, 关于端午节有以下几种说法:

屈原说:这种说法是最广泛, 也是最被人们所接受的。屈原的那种崇高而博大的爱国主义已经被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屈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 后遭奸臣, 被楚王流放, 当他听说楚被秦所灭, 痛不欲生, 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人们沿途泛舟打捞, 于是就以五月初五为纪念日, 来纪念屈原。

曹娥说:这种说法流行在浙江会稽。因为她的父亲在五月初五日迎江神活动中, 淹死在江中。曹娥很悲伤, 投江而死, 后人就以五月初五来几年孝女曹娥。

介之推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山西一带。《艺文类聚》中记载“文公令燔山求之, 子推抱木而死, 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伍子胥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吴楚两地。伍子胥, 楚国人, 力谏吴王夫差灭越时要斩草除根, 夫差不听, 赐其死, 并将其尸体抛入钱塘江。民间认为钱塘江涨潮, 既是迎接视为“涛神”的伍子胥, 每年五月五日迎之。

祭龙说:闻一多先生在其《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端午节原是源于吴越民族举行腾龙的祭日。

恶日说: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忌讳。“五月五日, 被古人认为是恶日, 故《风俗演义》《论衡》《后汉书礼仪态》等书有‘不举五日子’的记载。”

有以上对端午节的概括, 可以看出, 端午节的内涵更加丰富, 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也更值得研究。

2. 山东省端午节概述

在山东省,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 又叫“端节”“端午”“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胶东的黄县, 招远等地, 又称初一为小端午, 初五为大端午。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通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 山东农村多不知道屈原是何人, 他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

(1) 山东省端午节的佩饰

全省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给儿童的手脖, 脚脖或手指上缠上五色线, 叫长命线, 栓命线, 五丝。日照则缠七色线。从缠上之日起, 到节后第一次下雨, 才能解下来扔到水里。

临清给七岁以下的男孩戴“符” (用麦秸做的土项链) 。俗话:“端午不戴符, 死了变成小牛犊。”给七岁以下的女孩戴石榴花 (屈原投江时, 正是石榴开花时) , 以纪念诗人屈原。民谣说:“五月端午不戴五, 死了变成癞蛤蟆。”临朐, 滕县等地的妇女, 小孩可以戴香布袋。花布缝制的花布袋中装有多种草药, 戴在身上, 玲珑可爱, 香味扑鼻。据说可以驱瘟避邪。诸城一带的小孩习惯戴荷包。男孩戴的荷包形如锄头, 意在引导孩子学锄地;女孩戴的荷包里插又花针, 意在引导孩子学针线。还有少数娇惯的小孩戴无毒兜 (兜上绣又蝎子等五种毒虫) , 意在以毒攻毒, 确保健康。临清的孩子在端午节这天都要穿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 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五种毒虫。意思是诗人屈原的墨迹亦能杀死五种毒虫, 使儿童免受毒害。德州的男女老少都要戴艾, 无一例外。因为“端午节不戴艾, 死了变成猪八戒。”端午节一般不举行祭祀活动, 只有临朐例外的举行祭祀蚕姑仪式。在蚕姑像前, 供上鸡蛋水饺, 然后焚香烧纸, 乞求蚕茧丰收。

(2) 端午节的饮食

端午节这天, 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和鸡蛋, 费县喜欢喝雄黄酒。据说, 雄黄酒有杀菌的功能。儿童不能喝酒, 便在而多喝鼻孔里抹上一点。招远, 诸城一代的妇女儿童, 习惯用雄黄酒涂抹耳鼻, 意在驱邪防病。

(3) 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端午节之日, 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 死了变个老鳖盖。”除了插艾外, 泰安和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德州还加挂纸葫芦。据说, 桃枝和纸葫芦可以避邪。诸城一带, 除了插艾外, 还用一束艾抽打屋内旮旯, 边打边说:今日端午节, 蝎子你听着, 只许墙上爬, 不许吧人蛰。

端午节的早晨, 文登, 乳山一带习惯用多种鲜花浸泡的水洗脸。即墨则用露水洗脸。少年儿童早早起床, 带着毛巾到青苗地里采露水。同时, 采摘青蒜和小白菜。据说, 吃了端午的菜, 可以去百病。如果能在端午节的早上抓到蛤蟆等小动物, 那就更高兴了。据说此时的小动物都是仙丹妙药, 包括百病。长岛的渔村这天早晨拉过露水之后, 又到海滩的礁石下去摸鲍鱼, 谓之“摸房檐”, 据说这天鲍鱼爬上来的特别多。

总之, 山东省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活动的多样性, 因此开发这种民俗旅游资源才有章可循。

3.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几乎都在吃粽子, 因此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的饮食文化。把粽子包成尖角形, 让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 就不敢吃了。

饮雄黄酒, 酒可以祛病, 防虫。但是现代医学认为, 雄黄酒对人体是没有益处的, 所以现在就没有饮雄黄酒这种文化了。

三、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们对于民俗旅游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是文化水平的提高, 民俗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 使得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互异为诱因, 文化的差异可以满足旅游者求异性, 知识性, 刺激性的需求。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丰富多彩, 以此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1) 节以食为天

端午节本是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好像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除夕吃水饺, 元宵吃汤圆,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也许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 人们似乎对饥饿充满了恐惧。因此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风俗——吃。

龙船竞渡, 粽子飘香是端午节的文化标志。然而, 端午也一度被商家裹上“粽子节”的伪劣包装。节日气氛也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逐渐谈化。过端午节就好像在过“吃节”。山东省各地在这个节日期间, 除了吃粽子, 挂艾之外, 好像就没有了其他娱乐活动, 而端午节也被着直接换成“粽子节”。

好在端午节在山东省已经成为法定节日。人们可以出游, 共同娱乐。端午节本是全国性的节日, 但除了在南方一些地方有政府组织赛龙舟等活动外, 在山东省也就是市民自己过节。最普通的庆祝方式就是吃粽子。流传到今天, 其做法与古代并无两样, 只是内馅变化较大而已。

近几年, 山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剧烈的社会转型, 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却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互换回归的双重齿轮中。在这种形势下, 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作为节日符号的食物, 已经随时随地都可以大饱口福, 这使得传统节日的魅力大大降低。然而商家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传统节日本来就不多的促销活动中, 依然主打饮食牌。

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遗产在山东省个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年轻一代对端午节更是不熟悉, 就知道在这一天吃粽子。

(2) 端午节在省内年轻人心中逐渐淡化

传统节日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缺乏个性化与更多的是人情味。对现代的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在他们心中逐渐淡化。对于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 年轻人知道在这一天要吃粽子, 在他们的记忆更多是“吃”, 端午节也被他们直接唤成“粽子节”。在节日期间, 年轻人喜欢逛街, 旅游, 上网, 睡觉等。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 只是玩玩, 吃吃, 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上, 很多人认为不大需要, 让其顺其自然。

2.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

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存在的这些问题, 是其文化衰落的一种表现。而文化的衰落是文化变异的一种情况。这种变异有两种情形: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生的变异;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异。

(1) 物质文化中饮食的烙印太深

端午节起源于农耕社会, 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以食为天”。那时虽然在粽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它的主料还是粮食, 逐渐由“时令化”走向“日常化”。在当代, 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在日常就能吃到粽子。于是端午节就被浓缩成了“粽子节”。这也就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因了。

(2) 行为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在山东省各地的端午节中好像还没有什么方式来供娱乐。南方可以赛龙船, 在我们北方没有什么方式来娱乐, 顶多挂艾, 挂荷包, 栓五色线, 方式单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旅游者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省内端午节的娱乐方式很难适合当代旅游者的口味。

(3) 在精神方面展现的层次较浅

在我们省内, 也只是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至于别的精神就不曾知道。其实从龙船竞渡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水的对抗;挂艾, 饮雄黄酒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抗争。端午节所流承下来的应该是爱国主义, 民族自尊心和文化传承力, 这样的精神文化层次才是端午节不可分离的核心因素。

物质是基础, 行为是风貌, 精神是核心。三者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端午节文化的整体, 才能使它继续发展。

(4)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文化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碰撞也日益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凭着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 把本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到我国, 在山东省, 韩剧热播, 我们崇拜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使我们对圣诞节, 情人节等节日的热爱度大大大于本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一些节日注重个人价值, 以个体为但原来庆祝, 而山东省的端午节则以群体为单元来庆祝。注重群体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的价值。因此, 以个性价值为主的西方节日备受省内人们的欢迎。而以群体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受冷落。

(5) 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大

政府是重视“雅文化”而轻视“俗文化”。在端午节这块上, 庆祝时间太短。旅游者在活动安排上, 出行上都受到限制, 就是在省内旅游也不现实, 就更不用说远行了。

还有对端午节的宣传力度不够。仅是吃粽子, 挂艾, 挂荷包等, 其余文化内涵人们就很少知道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则会削弱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四、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措施

由于山东省各地在庆祝端午节上有着不同的习俗, 所以以下就其中的共同点进行着重研究, 重点是研究山东省端午节的开发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这种民俗旅游资源。

1. 山东省端午节不同文化层次的开发研究

山东省端午节有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 行为文化层次, 物质文化层次。在山东省, 可以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 来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首先, 物质文化层面:这主要表现在粽子上。在包粽子的过程中, 体会劳动的乐趣, 而且可以选用不同的馅子, 包成不同的形状。

其次, 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以屈原为主。这样可以进行一下历史教育, 分析一下古诗。在中国的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展现着古代人们的民俗生活。因此在教材中可以适当的编入一些反映古人节日生活的诗篇, 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节日内涵。

最后, 行为文化层面:主要是吃粽子。也可以在活动形式上深入挖掘与升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可以把端午节设成复古的场面, 让人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内涵。

2.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产品的开发措施

端午节时, 山东省各地市都有制作香包的习俗, 它不仅可以防病除虫, 还具有审美情趣。在现今社会, 它的功能就更显示在后者了。

它用不同的布料, 缝制出不同的形状, 比如心形, 元宝形, 船形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缝制出更多的形状, 以此增加节日的娱乐气氛。它们可以带在身上, 可以挂在车里, 包上等, 还可以挂在墙上当饰物。另外, 可以再绳索上挂上其他小饰品, 增加美观。这样, 因为它的制作形状多样, 颜色丰富, 符合当今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既可以自己收藏, 又可以赠送给亲友, 所以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香包里面可以放上不同的植物, 例如干的艾叶, 月季, 玫瑰等代表不同意义的植物。让大家自己采集植物标本, 自己制作喜欢的香包。这样可以让大家热爱自然, 又能达到识别植物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制作好的香包里放上轻巧的饰物, 以增加节日的娱乐性。

另外, 外面用不同的布料缝制, 体现多样化。而今最流行的就是十字绣了, 它能根据需要在外表上设计任何图案, 也可根据赠送对象的差别来设计。比如在儿童这方面, 就可以设计上一些卡通图案;青年就设计一些祝福语一类的图案。这样, 既有节日的气氛, 又可以增进感情, 还能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还有端午索, 它用五色线作为驱妖辟邪的节物, 在省内各地, 一般是系在手腕、脚腕上。现代社会的发展, 现在有丝索饰品等多样的材料, 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部门, 丝索饰品、工艺品生产企业等举办端午索文化的交流会, 将山东省丝索饰品、工艺品纳入到一个合适的节日文化载体中, 丰富节日文化与节俗活动。

总体上看, 这些饰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让现代青年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

另外, 可以根据南方的一些习俗来开发山东省内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南方最普遍的是赛龙舟。在省内, 一些沿海城市, 比如青岛和日照还有威海等城市, 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龙舟漂流, 龙舟接力赛, 龙舟碰碰船等, 把古代竞俗改为竞趣。

3. 实现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首先, 丰富节庆文化的内涵, 加快彼此间的相互交融, 以完善和充实传统节日文化。

在省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们与世界接轨, 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更要学习他们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 使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衰落。

其次, 融入凸显个体价值的活动。旅游者在追求自身价值时个体精神才能得到满足, 这就需要以端午节文化为依托, 设计以个体价值体现为目标的参与型的旅游项目。比如再现端午节起源文化, 让旅游者亲自参与, 扮演不同的角色, 生动直接的了解历史, 也能更深入的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然后, 加强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政府在端午节的旅游价值实现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挖掘并弘扬端午节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 在省内个城市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不尽其样, 主要是突出地方特色, 加强政府重视, 深刻挖掘端午节的内涵, 使这一节日更好的传承下去。

五、结语

山东省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 必定与现代文化有所碰撞。只有在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汲取像端午节这种传统旅游资源的精华, 传承他们的民俗文化意蕴, 并重在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 促进古文化与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使端午节这种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文化中绽放他原有的和再生的文化光彩。以促进山东省民俗旅游业更新的发展。

摘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也是我国三大民族节日之一, 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之一。文章主要研究山东省端午节这种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开发的策略。使得端午节这一民俗传统节日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继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山东省,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端午节

参考文献

[1]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王殿基:山东民俗山东友谊社出版, 1990年

[2]金苹苹吴珊: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绍兴纹理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乌尔沁:中华民俗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4]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5]曹俏萍周叮波:端午节习俗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报) 2006年7月第77卷专刊

[6]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节日娱乐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

[7]杨丽娟:端午节文化及其旅游价值探析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8月第4期

[8]姜延秋沈静:世界著名节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上一篇:南充市总工会关于转发四川省总工会《关于贯彻全国总工会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的通知下一篇:判断说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