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韦应物全文拼音

2024-07-16

滁州西涧 韦应物全文拼音(通用4篇)

滁州西涧 韦应物全文拼音 篇1

hú zhōu xī jiàn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2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名家评价

刘辰翁:“此语自好,但韦公体出数字,神情又别。故贵知言,不然不免篇野人语矣。好诗必是拾得,此绝先得后半,起更难似,故知作者用心。”

谢枋得:“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

高棅:“幽草而生于涧旁,君子在野,考槃之在淌也。黄鹂而鸣于深树,小人在位,巧言之如流也。潮水本急,‘春潮带雨’,其急可知,国家患难多也。晚来急,危国乱朝,季世未俗,如日色已晚,不复光明也。‘野渡无人舟自横’,宽闲之野,寂寞之滨,必有济世之才,如孤舟之横野渡者,特君相之不能用耳。”

滁州西涧 韦应物全文拼音 篇2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中唐初期诗人韦应物 (737—792?) 的一首山水诗, 在我国念过初中语文的人几乎都能背诵。然而, 我们都读懂了吗?比如说, “幽草”指什么?四句诗是否有寄托?诗的魅力何在?

通行的唐诗选本都未对“幽草”作出解释。《中文大辞典》 (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 依据《诗经》中“有者狐, 率彼幽草”, 李白的诗“石黛刷幽草, 曾青泽古苔”, 以及韦应物这首诗, 以为“幽草”是指“深茂之草丛”, 以此来解读韦诗第一句:诗人唯独喜爱涧边“深茂之草丛”;则深感文理不通。在此诗的语境中, 诗人喜爱某一种植物, 才符合常理。“幽草”应该是指一种草, 即幽兰, 俗称草兰。正如韦应物在《拟古诗》 (其二) 中所云“黄鸟何关关, 幽兰亦靡靡”中的幽兰。韦氏在《贾常侍林亭燕集》中有句云“没露摘幽草, 涉烟玩轻舟”, 句中“幽草”显然不可能指“草丛”, 而必然是指幽兰。

有人认为, 这首诗是有寄托的。所谓“幽草安贫守节, 黄鹂居高媚时, 其喻仕宦世态, 寓意显然, 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唐诗鉴赏辞典》第693 694页) 。这与那种“刺君子在下, 小人在上”的看法, 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将幽草解读为幽兰, 以之喻君子, 还说得过去;将黄鹂喻之为“居高媚时”的小人, 则大可商榷。黄鹂, 又称黄莺、黄鸟、仓庚。在《诗经》中就曾以不同名字出现, 如:“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交交黄鸟, 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等。黄鹂的形象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至于《小雅·黄鸟》云“黄鸟黄鸟, 无集于榖, 无啄我粟”, 此黄鸟作为起兴的形象, 确乎是负面的;但总体上看, 在《诗经》中, 它不具有典型性。唐诗中的黄鹂, 大多是美好的形象,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漠漠水田飞白鹭, 隐隐夏木啭黄鹂”等, 看不出有君子小人之喻。将黄鹂当成“小人”的语义符号, 恐难以成立。笔者以为, 韦诗的头两句所写, 不过是滁州西涧的春天景象而已。如果将这首诗当作一幅山水画来读, 那么无论诗人情有独钟的涧边幽草, 还是在树丛中婉转啼鸣的黄鹂, 都是春天欣欣向荣的意象;可是诗人没有将这种暖的色调延伸下去, 而是笔锋陡转, 将幽草和黄鹂置于春雨潇潇、涧水暴涨、野渡无人的寂寥背景之下, 使得这暖色调消解在冷色的主调里, 透出作者心底的惆怅落寞的意绪。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版 篇3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翻译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滁州西涧古诗韦应物 篇4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上一篇:史纲会议著作总结下一篇:宋超婚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