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案例

2024-11-10

黄河颂教学案例(共13篇)

黄河颂教学案例 篇1

《黄河颂》教学案例

所属课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所属专业:初中语文 授课时数:1 课 时 设计人: 田 青

工作单位:定州市息冢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黄河颂》 教学案例

定州市息冢初级中学

田 青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战斗力,展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诗歌号召广大中华儿女要学习黄河精神,勇于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

全诗主体部分分三段,第一段深情地描绘黄河的雄姿。第二段热情讴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赞颂黄河精神。第三段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永远向着胜利前进。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体会理解诗歌的情感,把握诗中形象,还不是很深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解读诗歌内涵。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习,解决生字,掌握并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把握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和雄浑豪壮的气魄,体会诗中的爱国激情。

2、通过交流研讨,理解诗歌内涵,理清结构。

3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并体会语言的妙处,理解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特征,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的志向。教学重点:

1、感情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会诗歌的爱国激情。

2把握黄河的巨人形象,学习黄河精神,树立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理解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教学方法: 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反复朗读、交流活动、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语: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下面先请大家欣赏《黄河船夫曲》,用心去感受,听完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

①你听到了什么内容?②你有怎样的感受?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放音乐,同学们用心聆听,听完后小组交流回答 出示课件:①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②你有怎样的感受?

我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内心激动,热血沸腾,充满豪壮的战斗激情。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写作背景)

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字词,学会运用。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涵,理清层次。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的志向。

三、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同学们找出下列读音或字形错误的字: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解决生字,掌握并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四、讲授新课

1、反复朗读,体味诗情

首先听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再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中意境; 然后交流感悟,从诗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最后齐读诗文,整体感受诗文情感。

2、交流研讨,感知内容(课件展示)(1)、题目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2)、全诗分几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3)、序曲和尾声1—3节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5)、绘黄河之景,用一字来统领是什么?几方面写景,有什么作用?(6)、“颂黄河”分几层?分层的标志是什么? 小结并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颂

学黄河精神

3、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1)、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自由朗读,说说诗人的感情,学生交流,明确:激越豪壮、热情澎湃的爱国之情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明确:反复出现三次,表达诗人强烈的热爱和赞颂之情,并把主体部分的颂词分为三个层次。

(3)、如何理解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学生交流,明确:用比喻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学生交流,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无数支流是黄河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5)、语言特点: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刻画黄河的巨人形象,营造画面美。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品味、交流。

五、强化主题,创意表达

作者认为黄河是伟大坚强的,那你是如何理解黄河精神? 请用“黄河精神是一种„„精神”句式表达出来。同学们思考交流,创意表达。

六、课堂作业 黄河知识知多少?

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者故事,或者有关资料,请大家说一说。

七、小结,结束语

同学们,黄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每个中华儿女都要传承这种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建设伟大的祖国,这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

八、作业

1、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2、查阅了解黄河的现状

3、学唱《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案例 篇2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 着眼于“歌颂“, 在结构上与律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本文中,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 他站在高山之巅, 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 源远流长, 并且要学习他的榜样, 像他一样的伟大坚强。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且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 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 营造出了歌词的画面之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细心体会。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朗读不甚了解, 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对诗歌蕴含的感情体会不深, 但是求知欲较强, 宜用课件演示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清本文的结构, 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诗歌的一般朗读方法。

3. 情感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爱黄河、爱祖国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重点、难点

1. 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 课件演示法:

“黄河滚滚, 惊涛澎湃”和“九曲回环”等处学生朗读往往不到位, 感情把握不准, 语调、语速很难把握, 老师用画面直接演示, 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这一方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使其对获得的知识印象较深, 同时这种方法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2. 朗读→设疑→讨论→释疑→程序教学法:

学生朗读课文后, 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然后提出一些疑问, 再由学生结合朗读加以详细讨论, 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以上教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

(利用声音和画面, 再加上老师的讲述, 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师讲述】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后,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 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 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 他向着黄河母亲, 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课件演示】《黄河颂》光未然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

(画面直观、醒目, 能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豪壮之情。)

【学生试读全文】

【学生评议朗读】

【老师指导】朗读诗歌时, 要注意节奏, 如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轻重音等。

【媒体演示】背景音乐:《黄河颂》

【老师范读全文】让学生领略到配乐朗读的魅力!感受到读诗的节奏、语速、语调的和谐。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媒体演示】背景音乐:《黄河颂》

(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学生齐读】

【媒体演示】“黄河滚滚”和“九曲回环”的画面

(变抽象为具体、形象, 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感情, 突破学生读不出感情的难点。)

【学生再次朗读】:根据画面, 有感情的朗读出歌词中有关的内容。

【承转】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 到底文章的“义”是否“自见”的呢?咱们一起看一下下面的几道思考题, 你就会明白。

【课件演示】自主探究题

(1)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 题目中的那个词是关键? (抓“颂”字)

(2) 歌词中反复出现“啊, 黄河”, 你觉得有何作用?

(3) 本文主要内容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 而是在“颂”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 应该是哪个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字? (即“望”字)

(4) 本文第一节是朗诵词, 作者开宗明义的点明了什么?

(5) 这首诗结尾连用了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有何作用?

(6)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你不理解的, 请找出来!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法的形成)

学生畅所欲言:发言略

【学生讨论、发言】

【课件板书演示】

【老师总结】一首《黄河颂》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 他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同学们理解这句话吗?

【课件演示】

1. 你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曲?能说出来或唱出来吗?

2. 你最想对黄河说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培养了学生积累、研究、创新的能力。)

【老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 老师想起了一句话:“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 静脉是长城, 动脉是黄河!”可以说, 只要是中国人, 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用它甘甜的乳汁, 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在中国的历史上, 黄河曾经遭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当今的世界, 并不全是和平, 依然有战火、硝烟, 依然有侵略和苦难……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只要我们有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我们就不会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重演, 一定不会让我们的母亲河再受到侵犯!同学们, 有没有信心?就让我们在《保卫黄河》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媒体演示】《保卫黄河》的音乐及画面

【学生齐唱】《保卫黄河》

(用歌声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 再一次强化了他们内心的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1.学完本课后, 写下你最想对黄河说的话。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余部分。

(巩固学习本课的感受, 强化爱国之情;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移,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八、教学评价

1.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朗读了解不深,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融入到诗歌的朗读中, 为以后的诗歌学习奠定基础。

2. 在活动过程中, 设计得当, 既有老师的引导、示范, 又有学生的亲自参与朗读的体验, 形成了乐于探究、主动提问、勇于进取的积极态度。

《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这首诗以气势取胜,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号召祖国的英雄儿女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同时,也借颂黄河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抵抗外敌侵略。诗歌内容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诗歌《我的中国心》,所以对《黄河颂》在情感上整体把握较容易;由于学生在朗读方面没有掌握技巧,朗读效果不会很好。

教学目标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通过饱含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处理

《黄河颂》所在的第二单元,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黄河颂》的教学安排在《最后一课》和《木兰诗》的教学之后,放在《土地的誓言》与《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之前,因为《最后一课》表现的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木兰诗》是一篇文言文,充满传奇色彩,而《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三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本节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感悟研讨——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资料;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1.播放反映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影片片段,引导学生看屏幕,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情感。)

二、感悟研讨

1.配乐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教师的语速、语调,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读。

2.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读后所得。

(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心得、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尊重学生看法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评价。)

3.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诗句,谈喜欢的原因,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读后可让其自评、互评,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评价。)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组织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通过饱含激情的朗读,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的学习方法。)

三、拓展迁移

1.组织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可以是历史、地理、文学等各方面的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知识的扩充,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跨学科的学习。)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看屏幕,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3.组织讨论黄河精神的现实意义;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颂》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要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

指导教师: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张春晖

齐齐哈尔市教研院 薛 杰

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戴彦明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诗等容量很大,怎样能环环相扣呢?关键在于课堂环节的衔接,本节课的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朗朗的读书声,踊跃的举手声,勤于思考的智慧声,无不展示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为之感动,一股爱国之情犹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洒洒,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处:

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不足,这批学生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对学生来说理解黄河的主题是有难度的,特别抗日战争的背景离我们毕竟久远了些。所以教学中如果设计一下有关本文抗日的背景简介会好些。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具体介绍。

以上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5

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以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读出感情

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二、读出语气

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D赞美�D激昂。|

三、读出体会

诗歌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一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够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资料,自己尝试写写诗。

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6

禹州镇第三初级中学 刘婷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 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读、悟、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自由回答。

板书:主体 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 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学习黄河精神 补充资料:

《黄河颂》的作者 光未然 作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红旗颂》教学设计 篇7

本节内容为苏少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感受与欣赏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欣赏和演唱以及对比的艺术手段, 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歌曲和乐曲带给人们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歌曲和乐曲的分辨能力还不高, 感受与鉴赏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演唱方面, 大部分学生把握不了歌曲的情感, 因此,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红旗颂》进行欣赏, 以提高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演唱《红旗颂》让学生简单了解管弦乐的知识, 学会用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

(2) 让学生在听、看、动等活动中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 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 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聆听音乐, 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4)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爱国歌曲, 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激发学生对国旗以及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 难点:有感情地演唱主题部分,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

5.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演唱孙楠的《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用歌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步引起共鸣, 增强对课堂的可控性。)

(2) 讲授新课。播放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的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 在这次阅兵中, 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谈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雄壮、自豪的音乐在阅兵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引以为傲的国人品质。)

播放影片《江姐》片段, 着重细听影片里的歌曲《绣红旗》。

听赏歌曲《五星红旗》 (李媛媛演唱) 。学生谈听后感, 比较两首歌曲听赏之后的感受。

听赏吕其明的乐曲《红旗颂》 (管弦乐曲) 。 (1) 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2) 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3) 聆听号角主题片段。 (4) 聆听并带领学生简单分析红旗主题。 (学生自行阅读, 老师在学生聆听过程中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第一段:以小号奏出国歌的旋律, 雄壮宏伟。然后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 人们被音乐带到永不忘怀的回忆之中。

第二段:节奏富于动力, 速度稍加快, 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 人们的脑海里出现的画面为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 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 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段:再现部分。乐队合奏主题, 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 音乐达到了高潮, 头脑里浮现出着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阅兵的场景:我们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 让我们高举红旗, 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完整听赏《红旗颂》。老师用钢琴弹奏主题部分, 学生用“啦”哼唱;老师带领学生模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 再次感受我们国家从落后走向富裕强大的历史性过程。

升国旗, 奏国歌。在老师带领下全班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让学生在高亢、激昂的国歌声中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6.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了相同主题 (红旗) 不同体裁 (歌曲、乐曲) 的表演风格特点。学生比较异同。

(1) 相同点:让人的心灵得到震撼, 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 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

(2) 不同点: (1)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 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2)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 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 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7.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背唱红旗主题并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 课后同学之间交流, 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8. 教学反思

《红旗颂》教学设计 篇8

欣赏《红旗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聆听、模唱、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熟悉作品《红旗颂》的主题旋律。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理解作品内涵。从B乐段的聆听、分析、节奏模拟等音乐活动中,体会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知识与技能:认识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创作背景;分段、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及乐曲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

难点:学习并背唱《红旗颂》主题旋律音调。

【教材分析】

《红旗颂》这首序曲是由吕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串发展的三部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和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又奏出,啊!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吧!接着主题变体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的形式引向了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连续的三连音音型,调性移动,节奏富于动力,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奋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调中音乐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段: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是团结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第三乐段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循环播放《红旗颂》主题旋律部分。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同时又让学生提前接触主题旋律,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导入

听音乐片段,猜出所听歌曲的名称,并说出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特点。

聆听《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红旗飘飘》、《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爱我中华》等音乐片段,学生猜出曲名,并归纳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竞猜导入,一为提高学习兴趣,二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和爱国、歌唱祖国相关内容的。

二、新课学习

1、基本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通过图片+教师讲解的方式是學生了解《红旗颂》作者吕其明。

(2)创作背景简介

《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生气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

【设计意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红旗颂》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的简介,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音乐之前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能帮助其更好的去分析和掌握作品。

(3)作品结构:A+B+A

2、分段欣赏

(1)欣赏并分析《红旗颂》主旋律

①给出乐曲谱例,初听乐曲主题

学生思考的问题:乐曲的节拍、力度、速度是怎样的?感受乐曲情绪。

②复听乐曲主题

学生活动:分成两组,一组打节拍,一组划指挥图示,跟随音乐活动。

③再听乐曲主题

学生跟随乐曲主题唱哼唱唱名。

【设计意图】《红旗颂》的主旋律是全曲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应该记住并会哼唱旋律的一部分,通过分步走,分三遍聆听加上音乐活动,打节拍、划指挥图式、唱旋律,把音乐的基本知识贯穿在活动中,使学生达到强化记忆的学习目的。

(2)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通过视频观看并欣赏乐曲引子部分。

提问: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来演奏?(小号)音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3)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音樂要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绪的?音乐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方整性乐段。其中,每个乐句均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级进、模进相间,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第三、四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在本乐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乐段的演奏风格上有何区别?你还听到了那首歌曲的旋律音调?

音乐活动:学生试着随音乐,用手拍击进行曲风格节奏型或者采用走步的方式感受进行曲风格。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二部分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开始在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5)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又出现了吗?你从本乐段中听到了哪些熟悉的歌曲的旋律?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三部分延续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镣绕、情感未尽的印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段欣赏,每次欣赏前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的欣赏不会是盲目的,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他们会更加认真且细致的关注音乐本身。

(6)《红旗颂》的主旋律在三个不同乐段中的出现。

再次回到《红旗颂》主旋律在三个不同段落中出现的旋律,进行对比欣赏,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前面提到《红旗颂》主旋律在整首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段欣赏结束后,此处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已学习的知识,达到进一步深化主旋律印象的目的。

3、完整欣赏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跟随音乐画面,画出学生可以想象的任何画作,开放式作业,教师不对画作进行点评,只是让学生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对全曲进行创新式思维的延展和拓宽。

三、拓展

1、创编歌词:让学生分组,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展示后修改,选出优秀歌词作品。

2、表现:教师钢琴伴奏《红旗颂》主旋律,学生齐唱为《红旗颂》主旋律填词的歌曲。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四、评价

(一)评价方式

本课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穿插于上课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解答实现。学生自评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归纳总结解答、语言组织、以及主旋律背唱是否完整准确等方面。

(二)评价量规

1、《红旗颂》主旋律音准正确、完整背唱。

2、独立完成设计中的音乐要素表格。

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9

大连世纪中学

张玉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七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学生准备:通过网络了解诗的背景,文学常识。二.教学课题:《黄河颂》

三.教材分析:《黄河颂》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读能力。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训练学生理解感情

把握语气语调

读好重音。

㈢、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内容。难点:训练学生理解感情

把握语气语调

读好重音。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flash 动画和图片,精彩的范读录音,增加课堂容量,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校下周要举行朗诵比赛,形式上包括个人或集体,内容我们班选的是《黄河颂》这首诗,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想通过同学之间的pk来选拔参赛的选手,同学们有信心吗?(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愿望)

教师简介《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8年的秋天诗人光未然随着抗日宣传组来到了黄河,看到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的黄河,(百度图片搜索,黄河的图片)抗日健儿的英勇的身姿深深的震撼了他,于是他寓激情于笔端,写下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后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广为流传。《黄河颂》就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

检查生字预习

狂澜

澎湃

九曲连环

哺育

浊流

体魄 提问读

齐读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全诗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分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诵词写黄河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歌词部分分为两层,绘黄河和颂黄河。

(二)、悟读,小组合作探究。按朗诵词、绘黄河和颂黄河三部分把学生分为三组,先练习读,然后研讨这一部分怎样才能读好。

(1)朗诵词组展示。同学读,评价优点及不足。重点分析关键词的重读。“伟大而又坚强”写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重读。“赞歌”引出下文歌颂黄河,重读。请一学生读,其他组的一个同学pk,学生点评,选出优胜者。

(2)绘黄河组展示

同学读,评价优点及不足。学生重点分析关键词的重读。尤其是动词,“望”拖音,体现出站得高,望得远。“掀”读得要有力,“奔”速度快,读得也要稍快。“劈”重读,要读得快而有力。读好这些词,就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狂澜”读时语调上扬,因为黄河之水天上来。请一学生读,其他组的一个同学pk,学生点评,选出优胜者。

(3)颂黄河组展示

同学读,评价优点及不足。学生重点分析如何把握语气语调。第一处“啊,黄河”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成“摇篮”,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养育中华民族,读时应用舒缓的语气。第二处“啊,黄河”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成“巨人”,“屏障”,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保卫中华民族,读时应用强有力的语气。第三处“啊,黄河”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成“臂膀”,具体的指黄河的支流,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读时应用激昂的语气。三处“啊,黄河”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作用,读时语调应越来越高。请三个同学各读一处“啊,黄河”,学生点评。教师部分范读。(4)总结读诗的规律

(板书)理解感情

把握语气语调

读好重音

注意停顿

(三)、听全诗的范读,(百度音频搜索《黄河颂》朗读)体会朗读者的感情,注意重读和语气语调的变化。学生练习读。

(四)、提问三个同学读全诗。

(五)、全班同学齐读

(六)、配乐朗读(百度视频音频搜索《黄河颂》乐曲,《保卫黄河》视频)。教师读朗诵词,学生齐读绘黄河部分,一女生读第一处“啊,黄河”,一男生读第二处“啊,黄河”部分,学生齐读第三处“啊,黄河”部分。

结束语:毛主席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就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走过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的国家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国庆大阅兵,神七的发射成功,汶川大地震的久远,奥运的华彩乐章无不预示着中华儿女一定会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百度图片搜索)

作业:必做:

1、继续练习全诗的朗诵。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积累五句。选做:搜集《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练习朗读。六.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亮点是:范读的展示放在学生朗读探讨之后。传统的朗读课通常把范读课件放在学生朗读前展示,旨在让学生学习范读者的语气,语音语调等,它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却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自主探讨朗读的方法,通过比赛学习,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探讨后,理解了诗的内容,再展示朗读课件,让学生找差距,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10

6、黄河颂

光未然

教学目标 :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

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11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学生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

6.《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12

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板书:黄河颂。

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品读诗歌。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学习目标: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生齐读,吟咏成诵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齐读课文。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伟大的母亲河!

神。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颂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魄。

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大约一个半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⑴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的认识。

⑵ 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2、学生:

⑴ 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文明的发源地等)。

⑵ 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朗诵诗歌,弄清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对黄河、中华民族的赞颂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提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下面我们借助照片和影像来实地考察一下黄河。

二、感性认知

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和影像片段。

三、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提示: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读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教师还应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课文小结。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辱。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二年级感恩节的作文300字下一篇: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