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精选11篇)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1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歌曲《阿西里西》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阿西里西》,并能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教学准备:vcd、教学光盘、钢琴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mtv2、提问:这部mtv表达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在什么地方?你了解这个地方吗?1、伴随着音乐进教室。2、学生聆听、观赏并把自己所了解的西南少数民族做简单介绍。创设气氛,激发兴趣,为课堂做铺垫。教师总结并简介西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2、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简介歌曲及背景知识。2、播放歌曲提问:歌曲的体裁形式?歌曲的基本情绪如何?1、认真聆听,并能用简单的动作或语言表达感受的情绪。2、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通过各种方式更好的体验、感受音乐。1、媒体出示歌曲的两个基本素材2、分组讨论,设计动作。1、跟钢琴伴奏哼唱。2、设计简单的动作,表演感受。3、学习歌曲《阿西里西》1、简介歌曲相关知识。2、教师范唱。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 ?3、播放《阿西里西》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演唱。1、聆听,感受活泼流畅的歌曲。2、轻声跟唱,找出曲中的大跳音程的地方并唱准。3、跟琴声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此曲的兴趣,在主体的参与实践中学会歌曲。4、艺术创作1、出示固定节奏2、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3、分发乐器1、学生击掌练习2、学生分组合作练习。3、学生表演。培养合作能力,在实践中表现音乐。5、师生合作师钢琴伴奏学生表演情感升华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2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 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编写,导学案,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3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第一课时《两只老虎》教案 张晶
《两只老虎》 一、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两只老虎》。2、编创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掌握轮唱的演唱方式。 2、学会聆听,与同学用准确和谐的声音演唱,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4、感受音乐表现的形象,体会动物的可爱,教育学生爱护动物。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具准备:磁带、琴、写有旋律的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要深,仿佛闻花香一样。吐气要匀,犹如从口中吐丝一样。 2、发声练习:注意连音的连贯和跳音的轻巧。 2/4 1 23 45 -1 35 0‖ La~ lala la 二、学唱歌曲: 1、引入新课。 2、齐唱歌曲,注意歌词唱准确。 3、 教师带学生唱歌曲的曲谱,对音准进行指导。 4、在唱歌曲,达到准确的`效果。 三、轮唱歌曲: 1、游戏――跳格子: 两 只 老 虎 两 只 老 虎 跑 得 快 跑 得 快 一只没有眼 睛 0 0 0 0 两 只 老 虎 两 只 老 虎 跑 得 快 跑 得 快 一只没有尾 巴 真 奇 怪 真 奇 怪 真 奇 怪 一只没有眼 睛 一只没有尾 巴 真 奇 怪 真 奇 怪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教师和一个学生配合做游戏,一人一个声部,其他孩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4、抽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5、让更多的孩子参加游戏,为演唱打基础。 6、听录音范唱,感受和谐的音响效果。 7、带入旋律唱一唱,再一次听范唱,注意听自己刚才唱的哪个部分。 8、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A控制音量,学会聆听。 B注意音准和节奏。 C有感情的演唱,唱出老虎的可爱。 9、教师讲授什么叫轮唱,与以前的齐唱做对比。 四、创编活动: 1、小组表演。2、男女生表演。3、个别学生表演。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表演的孩子当评委说说台上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五、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找朋友》这首歌曲,孩子们都很熟悉,以同桌讨论的方式思考这首歌怎样轮唱。 2、选两组同学展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学习托物言志的构思方法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
《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通读课文,翻译课文,第2、课时:理解课文大意,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
一、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听读课文(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划分节奏(三).注意语气语调 四.学生朗读,要求:(一).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二).读懂句意(先逐节翻译,再抽读评议)(三).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
1、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痛惜之情
2、千里马的遭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慨诘问
3、食马者的言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讽刺嘲笑 五.作业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5
第一课时
课 题:《白鸽》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鸽》,以此为背景出示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分句、分声部教唱旋律,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在学唱低声部旋律。(用听唱法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高声部旋律: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课 题: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6
1.long的名词性是翻译成,high的名词形式
翻译成,表达东西的长度可以有两种方法例如:这条河100米长。
(1)Theof the river is 100meters.2)课题: Unit7 Section A 1a-2c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2.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animals in the worldthe giant panda.教学目标: Chinaon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节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one of +名词复数,谓语动词要用数。
2.谈论地理和自然现象,学会对事实和数字的比较,eg:其中一本书是新的。3.能表达较大的数字,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3.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is 6400000000.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对人口这个数字划线提问要用特殊疑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自然地理之最中的知识。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教学重、难点:学习较大数字的表述,识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法的多条规则;正4.as big as 和…一样大as…as 之间的形容词用级。
确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句式。The Yellow river is not as long as the Yangtze river.自我预习否定形式not as…as 意为。
1、自学Page49-50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5.Can you tell me a bit more about China?
2、自学完成Section A 1a,学科组长检查。我们学过的可以修饰比较级的副词和短语还有
3、小组合作操练1c、2c句型,准备课堂展示。6.注意比较级和最高级Which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Which river is longer ,the Nile or the Yellow River?
教学过程: 最高级一般用于者以上相比,最高级前一般要加定冠,比较级一般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用于者之间的比较,被比较者用引出。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1.The l ______ river in Asia is the Yangtze River.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2.China is one of the oldest c ________ in the world.—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3.One of the o________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s China.预习检测:
4.M __________ of city lies three meters below sea level.写出下列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5.Our playground is about 2000 s _______ meters in size.Highdeepbig
(二)单项选择。longoldyoung
1.It’s ______ in the world.翻译:1.最高的山2.最长的河
A.the biggest desert B.biggest desert C.the biggest deserts D.bigger desert3.八百万平方公里4.1025米深
2.There are no man-made structures as _______ the Great Wall5.……的人口6……的高度
A.biggerB.bigC.biggerD.the biggest7.和…一样大8.少于……的长度
3.The Nile is 6,470 _________9.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A.kilometersB.kilometerC.kilometers longD.kilometer long自主、合作、探究:
4.Mount Tai is _______ lower than Qomolangma.Task1.A.lot’s of B many C very D much1、通过自主学习1a-1c,并完成1a.5.Shanghai is one of _______ in the world.2、听听力,完成1b练习,老师核对答案;听2a、2b录音,完成听力练习。
A more big city B the biggest city C the biggest cities D the most big cityTask 2.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读准其中的多音字。2.解读文句,体会修辞等表达方式的好处。3.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二.教学重点:
通读知大意,读准多音字,体会修辞好处。三.教学难点:
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四.教学过程:
1.示单元导语“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齐读。接下来的第6组课文,我们将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请大家翻到语文书第99页,默读,用笔标出这一组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今天,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21课(读课题)——《乡下人家》。
3.课文中有些字需要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都是多音字。先读读看吧。指名正音。
结()出了青的、红的瓜 门前的场()地上 把头扎()到水里 鸡冠()花 率()领
好,字是语文的基础,一定要先读正确。
4.读文章,还有一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概括主要内容,请依照屏幕上的提示“作者陈醉云按(和)的写作顺序,清新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美景图。”,快速地浏览课文,并用笔标出相应的内容:比如你是从哪些词中来判断写作顺序的?好,开始。
参考:作者陈醉云按(时间和空间)的写作顺序,清新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田园)美景图。5.很不错,读书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把书读薄”,要学会抓住主要内容,不过刚才的方式使我们常用的,今天我们试着换个方式再来说说主要内容。依据课文各个自然段中列举的主要“景物”,作一首小诗: 长藤 绿叶 瓜架,春雨(竹笋)鲜花,好温馨,(鸡)一家,小桥 流水(戏鸭),夕阳 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织呀”,最美还是(乡下人家)。
6.真棒!学习语文是非常注重方法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开发这样的新方法。咱们回到课文,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田园美景的章,而作者所运用的语言也特别美(美文),作者到底用了什么语文魔法让句子又生动又形象的?咱们来看一张图片,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吗,用括号括起来,自己读一读。(1)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7.美美地读。(抓住关键词、停顿等)
8.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句子这么生动?(拟人)你能换个形式,比如用比喻的方法来改一改,说一说吗?表达就是要别出心裁,才能吸引人家。9.看来,读一读、说一说都很棒了,咱们来个终极挑战——写一写!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也许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着小鸡仔,在竹林中觅食;也许会();也许会();也许会();也许会()„„真是好温馨啊!
10.拓展练习:
狗,乡下人家照例总会养上一两只的。从他们的门前走过,或能看见狗爸爸();或能瞧见狗宝宝们围着狗妈妈,()!11.小诗结题:
长藤 绿叶 瓜架,春雨(竹笋)鲜花,好温馨,(鸡)一家,小桥 流水(戏鸭),夕阳 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织呀”,最美还是(乡下人家)。五.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田园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8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案 周村区实验中学 韩俊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How oft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熟练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 3.能够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 一,自由对话。 请几组同学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做对话练习。此环节主要是复习前面句型。 二,师生互动和二人小组活动。 借助图片复习词汇junk food ,milk ,fruit, vegetables, exercise, watch TV, read books, play basketball等等。教师与一学生做活动示范: -――How often do you drink milk? ――I drink milk every day. ____Do you like it? ____Yes, it’s good for my healthy. 学生二人一组,选用上面词汇自由问答 .然后请几组同学为全班表演。 三,听力训练。 听录音,圈出你的答案和填空。2a和2b。 四,现场采访。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记者,一人扮Katrina或Bill,进行问答。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I exercise every day. ____And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 ____I eat fruit…. 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五,阅读训练。 阅读Katrina 给笔友的信,回答5个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汇: eating habits try to do of course look after make a big difference grade 六,写作训练 读Paul 的信,模仿3a的内容填空。 七,调查报告。 让学生4人一组完成95页的Additional material for Unit 8。学生互相询问同伴的生活习惯,并做好记录。 八,作业 根据3a和3b 提供的`材料和模式,以My eating habits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动词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 的用法。 2,能够想象和描述他人的日常生活。 3,能够给自己安排健康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几个同学口头讲述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他同学评出“Who is the healthiest?。此环节是复习和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词汇学习 让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并造句,掌握 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的用法。 三、猜名人 两人一组。确定一位中国名人,想象一下他每天做的事,口头描述一下,让对方猜测你说的是谁。注意用上某些频度副词。 四、思考与讨论 4人小组讨论一下How to be healthy?或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五、作业 1、给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的日常生活计划。 2、调查一位名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写下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9
第一单元
单元重点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藤野先生》侧重于讲述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师长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学生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的母亲》侧重于讲述自己年幼时候受到母亲的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宽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我的第一本书》侧重讲述的是自己年幼时候的一段读书的经历,父亲和生活给我的难忘记忆。告诉学生人生的际遇是不同的,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刻画的是伟人的肖像,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人生世界观变化的一段经历。《再塑生命》讲述的是凯勒从黑暗世界中走向光明的经过,引领她的莎莉文老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侧重要告诉学生的是走过逆境固然需要自己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但也不能忽略一个好的老师。
设计重点:
1、主问题的引领(寻找主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
3、多角度阅读
第1课藤野先生
教学设想: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了解,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以直接由人生经历导入: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通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难忘的人和事。
可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引出。
也可以由名人尊师的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
2、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敬仰、怀念„„
三、跟踪阅读
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藤野先生的为人、鲁迅当时的处境等问
题。
1、藤野先生是一个的老师。(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要求概括这些事情,懂得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要素。
课文写藤野先生一共写了这些事情,前三件可以看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先生送我照片的事可以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而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为了说明他认真治学的精神。虽然这些事情不是都在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帮助,但它们却共同刻画了一个藤野先生的完整的形象。
2、鲁迅当时的处境怎样?
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处作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3、为了改变自己的、更是民族的处境,鲁迅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回忆鲁迅从学医到学文的道路的选择,贯穿始终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改变祖国命运的思想。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四、探究阅读
1、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
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对待。
2、在这样的处境中碰到这样的一位导师,真的令人一生难忘。所以在20年后,鲁迅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更会想起他来。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先生要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一组问题,其实是由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引出的,由这个问题带学生进入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对鲁迅当时处境的理解,对鲁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感动。)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2课我的母亲
教学设想:
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
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名人谈父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印发,要求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推荐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父亲·童年》林语堂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唐韬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邹韬奋
《母亲》碧野
《母亲》李霁野
《母亲》何家槐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设想:
通过对作者童年经历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人生经历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人生的道理。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生经历各异,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你还记得你得到的第一本书吗?
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终身难忘,因为这第一本书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二、作者的童年经历了些什么事情?
三、哪些事情对他影响深远?这些事情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为什么对他有这样的影响?你从他的经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假如乔元贞也能继续上学,请你设想他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这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七、课外作业
阅读牛汉的一系列关于父亲和童年的文章《海琴》、《月夜和风筝》、《心灵的呼吸》、《父亲·树林和鸟》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通过对托尔斯泰的外貌的学习,体会托尔斯泰的心灵,感受他的心灵产生的变化。课前印发茨威格的《逃向苍天》。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说说你所了解的托尔斯泰。
二、朗读感知
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托尔斯泰是个怎样的人?
三、跟踪阅读
1、托尔斯泰的外表是怎样的?
抓住托尔斯泰的须发进行分析。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
总结外貌特征:普通
2、托尔斯泰的内心是怎样的,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分析,同样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
3、作者为什么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
与《音乐巨人贝多芬》刻画人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结合《逃向苍天》分析文章中“当这一副韩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课外作业
有条件的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
阅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逃向苍天》介绍:(选自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是茨威格为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
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伟大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他在世界观激变之后,为自己贵族地主庄园式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而深感不安;但他的妻子却囿于世俗偏见,过多地为家庭和子女的利益考虑,不能理解他的思想,从造成夫妻的不和与家庭的悲剧,这更使托尔斯泰痛苦不堪。于是他在一八八二年和一八八四年曾一再萌发弃家出走的念头。这种想法在他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尤其是一八九零年开始创作的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更可以说完全是当时作者的自我写照。该剧中的主人公萨林采夫在世界观转变之后同家庭和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他同时又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剧本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创作,但始终没有完成,只留下片断,因为托尔斯泰不知道该如何结局,——他还没有为主人公的矛盾找到解决的办法。而现实中的托尔斯泰自己,正如剧本中的萨林采夫一样,也仍然处于深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因为它虽然想以弃家出走来摆脱自己的痛苦,但又怕自己的这一举动会引起妻子和亲人的痛苦,这无异于自己犯下罪孽,违背自己“不抵抗”的理论。所以,这种矛盾的痛苦又继续折磨了他将近二十年。一九一零年十月末,风烛残年的托尔斯泰在经过几场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之后,终于毅然决然悄悄离家出走。十月二十八日清晨,一辆载着托尔斯泰的马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远远驶去,前面是茫茫苍天。陪同他的只有一个挚友兼医生马柯维茨基,知道他去向的只有他的小女儿。
但是,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已经不起旅途的劳顿。三天之后,他因患肺炎不得不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下车,暂住在站长的公务房间里,经过几天的重病之后,终于在十一月七日清晨与世长辞。由于导致托尔斯泰最后毅然出走的起因极富戏剧性,又由于他生前曾写过这样一部影射自己的未完成剧本,茨威格以此为契机,采用戏剧形式再现了这样一幅令人唏嘘的历史画卷。
《逃向苍天》是采用戏剧形式写的一篇历史特写。属于纪实文学。
第5课再塑生命
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下走出黑暗的过程来体会成功除了需要别人的帮助还需要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的道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从介绍海伦的一生导入课文。
二、初步感知
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三、跟踪阅读
a)围绕着再塑生命,课文写了几件事?
b)从这些事情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四、探究阅读
课文说莎莉文老师重塑了海伦的生命,这个生命指的是人重新获得了生命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你说一说。
五、课外阅读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10
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1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4.让生独立思考。
5.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1.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
完成相关匹配的练习租船
224=5(条)。.....2(人)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 篇11
版画实践――藏书票
教学目的
1、学习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学会用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提高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兴趣及对书籍装饰的审美情趣。
2、通过色彩构思教学和范例演示,辅导学生上色拓印,了解藏书票由来和艺术特点。通过讲授,作为必不可少的一步,请学生在学会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材,设计制作藏书票。
3、体验凸版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教学说明:作为版画的实践是一个非常繁杂和系统的过程,如何在本环节中能让学生从印鞋转移成印刷版画作品,而且版画的分类风格、形式比较多,既容易掌握又能学到版画制作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藏书票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难点:掌握版画印刷艺术的艺术规律。教学准备
学生:设计制作藏书票的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有关藏书票史料及作品等,准备制作藏书票的准备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5分钟)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拿出几种准备好的藏书票提问学生。
1、这是什么东西?什么是藏书票?它的由来?它的制作过程?
2、藏书票的特点有哪些?
3、世界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叫什么?
4、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什么?
5、藏书票用途是什么?
问题用课件出示,如果学生有图片资料,可随时切换到展示平台。你可以回答其中的一道题,也可以针对别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说明:本环节设计是用直门见山的方法,学生好像当头一棒打闷了,这样,反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探索兴趣。
二、讲授新课(12分钟)欣赏投影,藏书票范作及师范作。
刚才大家都回答了这些问题,老师感到非常满意,那么,究竟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即时讲解: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它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本世纪初传入我国。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
1、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2、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
3、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
4、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5、贴在书皮或扉页上。(藏书票的组成要素a主题画、b拉丁文“EX-LIBRIS”、c版次、d版种、e年份、f作者署名。)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的德国“刺猬”藏书票,是德国人勒戈尔制作的,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这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长宽为6.5×9.5公分,内容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易书’字样。这真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质。)(2分钟)
看了这些,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那么,藏书票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3分钟)(课件出示两张藏书票)(藏书票包括图画和文字组成,第一是应该有藏书者的名字或书的种类、用途、名称等;第二是应该有简洁优美的图画,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上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尤其注意的是藏书票不要做成一张复杂的版画,一定要简洁,体现自己的个性。)现在,我们对藏书票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一些优秀的藏书票吧。(出示课件,欣赏藏书票,时间:1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藏书票真是太漂亮吗?今天,我们就要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藏书票,刚才我们知道,今天要做的藏书票是用版画来制作的,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方法,现在,谁能根据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藏书票的制作步骤,你们说一步,老师跟着做一步,好吗?(5分钟)
1、构思;(课件出示并板书)
2、制版;(课件出示并板书)文字部分可以在最后用毛笔蘸颜料书写
3、拓印;(课件出示并板书)
4、整理;(课件出示并板书)(在上面步骤中,教师还应根据步骤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老师的这一张藏书票就做好了,(出示实物),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同学们,开始吧(1分钟)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伴随音乐循环出现各种藏书票。)(26分钟)
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团队协作性,以小组分工形式,所以提高作品出炉的时间,教师必须要认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品作为礼物赠于自己喜欢的同学,就是教师和同学给我们作者最大的肯定。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拿到展示平台进行展示,然后贴在黑板前面
五、小结(3分钟)
请两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这节美术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出示已经贴有藏书票的书)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藏书票的制作,今后我们可以在书的扉页上贴上自己刻印的藏书票,使我们的书更加漂亮、美观。板书:版画藏书票
1、构思
2、制版
3、拓印
4、整理;
四、单元小结: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周第一课时】推荐阅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时教案02-22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02-18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音乐教案01-09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案设计09-02
八年级音乐教案下册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