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2024-06-12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精选10篇)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

2.学习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3.运用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妙笔成文。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

2.学习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

2.学习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预习导学:

同学们,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不仅有着其独特的外在特征而且还有着其内在的特质--精气神。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并不太难,但你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提示:1、注意,这次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与精神气质。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在细节描写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写作栏 修改栏

课堂学习:

一、预习展示,互动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分享片段;

2.师生互动评议(提示:评价要围绕片段中的感悟来谈)。

二、自主学习

(一)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各写出了其中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性格品质?填写在下表中:

《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回忆鲁迅先生》

《孙权劝学》

通过填写上表,给我的写作启示是:

(二)回顾课文,初探写法

1、《邓稼先》一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例?分别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邓稼先》一文当中,作者拿          和             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邓稼先          、           、                   等优秀品质。

3、《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进行了                     、

、             、              等细节描写 ,着力表现了鲁迅先生            、                           等精神品质。

4、《孙权劝学》一文,              是对吕蒙的正面描写,

对吕蒙的侧面描写,表现了吕蒙                        的性格特点。

5、再次找出这一单元所学几篇课文当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三、范文赏析,再探写法

1、范文赏析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

这样一个深秋,天暗得早。

小路上没有霓虹,只有广阔夜空中一弯清冷的月亮散发着幽幽的光,只有一阵冷风吹过,飘下满地的落叶,与风一同在街边旋转着。

我就这样一直走着,一直低着头走着。直到我感觉到一丝微弱的亮光照亮了路,才缓缓抬起头来。前面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佝偻着。他背对着我,正咳得厉害,旁边是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地瓜炉子,火膛里闪着红光,上面用厚厚的花格子布捂得严严实实。等我走近了,那人才长舒了一口气,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微弱的光下,他灰白色的头发稀疏而且乱七八糟,有点像鸟窝里的干草。沟壑纵横的一张脸,黑黝黝的。下面是麻秆儿一般粗细的两条腿。

老人见我看他,也就盯着我,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忽然咧开嘴乐了:“同学,买地瓜不?”一口方言,听起来很温暖,我点点头,老人掀开花布,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看看四周,不禁好奇地问他为何要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卖东西,他只是麻利地称着东西,笑而不答。

直到有一天,我回来的稍晚了一些,远远地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孩站在老头的面前,仰头望着老人从炉子里挑出两个最大的地瓜递给他,小孩用衣服兜着冒着热气的地瓜飞快地跑向一个黑暗的角落,那里隐约躺着一个女人。

就在这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老人那日的笑而不答……

这个在我成长中最难忘的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生活有时也需要那么一点人情味,好让人们感到亲人以外的温暖。如果只有一味的冷漠,又怎能叫做生活呢?

花落花开间,又过了几年。还是这样一个深秋,还是那个熟悉的角落,却再也闻不到地瓜的香甜,那对耐人寻味的母子不知从何时起,也不见了踪影,但多年前的那个佝偻的瘦小身影,那一口温暖的地方口音,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却让我难忘。

现在,心中的这些记忆,即使在清冷阴寒的深秋,也仍会散发出丝丝温暖。 2、再探写法:

(1)说说例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出了这个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品读例文,在文中找出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句子,并做出批注。

四、我能总结归纳以上学到的写作方法:

1.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的精神风貌。

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和同伴的片段并说出修改理由。

2.评价自己的和同伴的作文是如何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

3.运用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完成习作。

课堂学习:

一、完善片段,再次分享。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能用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写作片段修改的更出色。

1.生自评自改。

2.互评互改。

3.展示交流(也可以交流修改片段时内心的感受,如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

二、运用写法,妙笔成文。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提示:1.先补全题目。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学习后记:

这节课的学习,我有收获的欣喜,也有不足需要改进,我想把它记下来与大家分享

王新萍

[写出人物的精神--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篇3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会正确区分韵母an、ang生字;掌握“白、回、国”的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背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和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熟读背诵大小写字母歌和《祖国多么广大》;正确阅读《谁和谁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二、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和天气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呢?(雾霾、风暴、闪电、狂风……)

4、集体齐读字词。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字母表。

(2)学习字母表应注意哪几点?(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字母的顺序)

(3)读小写字母,对应认识大写字母。

(4)找找哪些大小字母完全一样?(Cc Oo Pp SsVvWw Xx Zz)(5)背诵字母表。(6)学唱字母歌。

2、读一读,写一写。(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泛读,学生跟读,自己正音。

(3)按照韵母给这些生字分类并书写。(教师指导)(4)集体读生字。

3、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注意读准“兴、岭、岛、盛”四个字。

(2)大兴安岭、长江、海南岛同一季节景色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3)学生齐读儿歌,教师指导背诵。

4、小组齐读字词。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书写提示。

1、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教师抽查学生,然后泛读。

2、学生上台书写笔顺。教师检查,学生书空。

(注意三个字:都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四字词语。

2、你有什么发现?(都和春天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四字词语?(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春光明媚……)

4、小组齐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谁和谁好》。

四、课堂总结。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5

1.知识目标:认识、积累字词;掌握“主、书、门、我”四字“点”的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熟读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积累字词;掌握“主、书、门、我”四字“点”的正确书写。

2.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我说你指的游戏。(学生食指指着鼻子,教师说哪个人体器官,学生快速指出)

二、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人体器官)

3、你还知道哪些人体器官?(眼睛、耳朵、手掌……)

4、集体齐读字词。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3)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词语最后一个字都是“子”;第二行都是人物称呼的叠词;这些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4)小组再读词语。

(5) 集体读词语。

四、书写提示。

1、 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教师抽查学生,然后泛读。

2、 学生上台书写笔顺。教师检查,学生书空。

(注意三个字: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或右下方,先写点)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指导)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笔顺,并规范书写。

2、积累词语,培养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阅读轻声词语。

2、谁还能说出一些轻声词语?(姐姐、孩子、灯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贾岛。

3、请学生试说《寻隐者不遇》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妞妞赶牛》。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6

1. 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可通过拍手读、男女生比赛读、带上动作读一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快愉悦,读得趣味盎然。读后,建议让学生交流读这两首童谣和儿歌的感受,“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呢?”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读儿歌和童谣的快乐。

2. 搭建展示平台。有些学生也许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找一找自己读过的这类图书。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读过的童谣,背背熟记的儿歌,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籍。教师要适时鼓励,激发学生展示的

欲望。对于学生自信的表现,要积极肯定。如果学生表现不佳,教师也应适度引导,切勿打击学生的信心。

3. 产生阅读期待。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趁势引导,或教师自己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歌或童谣书籍,或让学生自由交流推荐,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期待。

“快乐读书吧”更注重延展性和持久性,教师应将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一堂课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教师可隔三差五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同学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时机,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学生相互交换阅读书籍。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个交换图书的小书市,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读书和分享的快乐。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7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①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

A.大声说( )B.小声说( )

③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④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⑤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⑥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①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②交流反饋。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③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8

本组教材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为主题,编排了一首诗,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是一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会勇敢、敢于大胆想象的教育素材。这组教材中的课文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去感知教材、感悟生活,进而形成良好的的品质。三篇课文为《夜色》《端午粽》《彩虹》,一首诗为《静夜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54个字,会写28个字,认识8个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会背《静夜思》《寻隐者不遇》,积累优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游戏的方法识记生字;找重点词句以及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对经典诗歌和儿歌熟读成诵,达到主动积累语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的学习,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亲人的教育,立志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54个会认生字,写好28个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首诗歌。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图文想象诗歌的意境;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句子;体会到亲人之间浓浓的爱。课时安排:

《夜色》

2课时

《端午粽》

2课时 《彩虹》

2课时 《静夜思》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8.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4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诗题

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2.引出诗题---静夜思

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2)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采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如: 生活中识字:夜——黑夜光——灯光月光 举——举重举手

熟字加偏旁:田——思木——床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底——低凝——疑 3.自主读读句子,认读生字。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这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拾,思:思念。3.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3.填空,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课件出示古诗填空)

五、板书设计

举头望明月

8.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9.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写好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教法学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2.板书课题:夜色

3.齐读课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一抄。(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外(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 3.学生书空。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五、板书设计 9.夜色

从前:胆子小

出去散步后:很勇敢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5.作品展示。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生字卡片。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

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

花样:多

意义:纪念屈原 11.彩虹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读来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 【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引导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习课文

(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3)学生讨论交流

(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2.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2)指名说,师生指正。

(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一幅插图呢?

(4)范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

(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说。

(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

三、课堂拓展,布置作业

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人体器官,认识8个生字,8个生词。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知道带有“点”笔画的独体字的笔顺规则。

3.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轻声词的构词方式,养成课外积累词语的习惯。2.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学前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3.闯关游戏:读词语。

(1)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2)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4.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

(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5.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一个部首是“月字旁”。(2)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

(3)小组合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7.小结。

二、游戏闯关,字词句运用

1.游戏闯关:摘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1)教师指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

(3)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一个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2.运用词语造句。

(1)导学: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老师示范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

(3)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将说得比较好的句子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4)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3.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三、游戏闯关,书写汉字

1.导学:同学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开心,接下来朱迪要带领我们到动物城堡里的游乐园逛一逛。但是,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才能进去。2.多媒体课件出示任务卡: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按照正确笔顺书写“主”字。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写“主”字。

(2)师生同步竞争书写“门”字。看谁写的笔顺正确。

(3)男女同学派代表在黑板上比赛书写“书”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4)同桌之间竞争书写“我”字。教师提示独体字书写时按照正确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进行书写。教师巡视观察。3.总结带点字书写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几个字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2)总结带点字的书写规律:笔画“点”在字的上方或者左上方时先写点;“点”在字的右上方时,后写点。

(3)根据“点”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带点的字

四、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导问:今天大家跟着朱迪玩得开心吗?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2.总结。

3.作业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

一、诵读比赛,日积月累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借助拼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3.精读古诗,熟读成诵。

(1)导学:同学们已经读准了字音,接下来我们展开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正确、流畅。

(2)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边评边读、齐读。(3)指导学生通过二人对话的方式识记诗歌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师扮演诗人,学生扮演童子。师生合作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诵读。

(5)学生自由背诵,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6)教师抽背,鼓励同学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4.小结:我们跟随着朱迪参加了赛诗会,并且运用了多种方法诵读诗歌。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诵读诗歌。

二、绕口令比赛,和大人一起读

1.导问:我们参加了快乐赛诗会,朱迪还给大家请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妞妞赶牛》的图片。

3.导学:从图片上看到了主人公是谁?在做什么?揭示主题。预设:主人公是妞妞,妞妞去赶牛。

4.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发音的生字。

5.朗读表演:教师示范读绕口令。

6.结合图画演示,师生逐句学习绕口令,正确读准字音。

7.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在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感受绕口令内容、字词的发音等。

8.角色竞赛,分角色、分小组,和同伴朗读。学生有韵律快速读绕口令,教师对朗读方法予以纠正指导。

9.活动小结:今天我们快乐地学习了绕口令《妞妞赶牛》,说一说你哪一句读得最好。通过复述,让学生对不同语句进行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妞妞赶牛》内容的认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9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2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们有趣的活动情景,读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识记的字大都有虫字旁,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养成。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读“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运”等7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③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拼音及多种形式地读读准字词;

②利用课件.表演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热爱小动物。教学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教学难点

“迷”字偏旁及结构关系。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去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出示课文插图)2.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

二、初读童谣,看图识字。

1.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呀就住在咱们课本的54页,快翻看书,大声的读读这首《动物儿歌》吧。师: 如果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预设:借助拼音,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读书中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那就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大声开始读这首儿歌吧,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开始吧!2.检查朗读,师:我想请六名同学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他们朗读,一人一句。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正确了,你们大家就跟着读一句;如果他读错了你们大家就教他读一遍。3.师:小老师教得好,大家学得更认真!小动物们呀觉得大家真厉害,争着从课文里跑出来,还想再考考你们呢!4.师:看,谁要考大家啊?ppt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蜻蜓、蚂蚁、蜘蛛)5.学习“网”和“藏” 师:谁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

预设:会织网。Ppt出示蜘蛛织网图-----渔网-----“网”字进行对比,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什么网? 师:谁来读读儿歌中带这个字的句子。

师:咱们这只小蜘蛛有些顽皮,织了一张奇怪的网,同学们请看:ppt出示藏,逐渐变大。师:你发现了什么啊?儿歌中谁藏起来了啊?请大家一起读读。

6.三个小动物玩累了回家了,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你还认识他们吗?我请男同学来读读。7.师:拼音宝宝也回家了,你还会读吗?我这次请女同学来读。

三、探究规律,培养能力。

1.发现规律:看来这三个小动物们也没难住大家啊。请同学在读读他们的名字,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A: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有虫字旁。(点击课件,虫字旁变红)师:为什么这些小动物的名字都有虫字旁? 预设1:这些小动物都是虫子。师:都是虫子吗?

预设2:这些小动物中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是呀,蜻蜓和蚂蚁是昆虫,但是蜘蛛不是昆虫。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为什么也给它加上“虫”字旁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他们就把长得像昆虫的小动物当成了昆虫,所以它们都有——虫字旁。在古代,“虫”的含义可比现在广泛多了,他们还把老虎称作“大虫”呢!师:不光他们三个带虫字旁,另外三个小动物也带虫字旁,他们是:ppt出示(蝴蝶、蚯蚓、蝌蚪)

2.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读读他们的名字。规律B:去掉偏旁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了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字旁也念马。我发现蜻蜓的蜻,去掉虫,还念青。„„ 师:原来,这些字的一部分都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的关系,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字的意思,另一边表示字的读音。我们把表示意思的一边叫做这个汉字的形旁或者义旁;把表示读音的一边称作这个字的声旁,把按照形旁和声旁创造出来的汉字我们叫做形声字。

3.根据规律猜字:根据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认识其他小动物。点击课件,出示词语:蜈蚣

蚜虫

蝈蝈

蚂蟥

蛐蛐 师:这些都是形声字,你猜出了哪个动物的名字?

预设:我猜出了蚜虫。(师点击课件,出现“蚜虫”的图片与文字)师:对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我想牙齿的牙加上虫字旁还念蚜。4.根据形声字这个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本课这三个生字呢。ppt出示:粮(食)迷

师:谁来猜猜它们三个的读音?

师:粮这个字总是和“食”分不开,ppt出示,食的实物图片。

小结:迷和米声调不同,造和告声母不同,可它们也都是形声字。这又告诉我们,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会有些小变化啊。我们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才行呢!

四、读读儿歌,再识生字。

1.生字宝宝排着整齐队伍都出来了,看看大家还记得他们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快!ppt出示所有生字。同学们的识字列车开的又快又稳,生字宝宝们不甘心的又全都藏到了儿歌中。同位两人快合作读一读吧!

五、赏读儿歌,熟悉句式。

1.师生合作读:看到你们读得有声有色的,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一起读读这首儿歌,我来问你来答。什么半空展翅飞? 例:蜻蜓半空展翅飞。

2.生生合作读:谁还能问得和老师不一样? 预设:

生1:蜻蜓半空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半空展翅飞。„„)生2:蜻蜓在那里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半空展翅飞。„„)生2:蜻蜓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展翅。„„)3.仿写句子和词语。Ppt出示。

六、带动作背儿歌,总结全文

1、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玩了一节课,下面就请同学们站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如果背会了小动物们就更喜欢你了。准备好,开始。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0

一年级学生贪玩,想多睡会儿觉,不想上学,不想上课,想和伙伴们多做些课间活动,这是正常的,本课以儿歌的形式,反映了孩子们的这些心理,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12个新词,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会认13个生字,12个新词,会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梦吗?如果做梦,你们做过什么样的梦呢?指名答。

2.师总结:看来,很多同学喜欢做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文中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做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接”。

1.学生依照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

2.依次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3.生齐读课题。

4.认读“接”,并组词。

5.引导学生看清“接”的字形,看看“接”和什么活动有关。

6.认读生字“接”,并组词。

1.我会认。

告诉   天安门   广场

非常   壮观     北京

2.我会组词。

接:______  ________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这首儿歌有几小节。

2.组内互读,圈出生字,并互相正音。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比赛读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5.多媒体出示生词课件:接着接力一再再见做梦做伴有趣趣事这样这里各自各种各样

6.用各种形式认读、识记以上生词。

7.组内自由读第一小节,读通顺句子。

8.指名读,并提问:

(1)“谁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

(2)引导朗读句子:(课件展示)

①“快回家睡觉!”

②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9.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本小节内容:

孩子们在贪玩中不知不觉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被大人们催着回家睡觉,回家睡着了,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啦!

10.指名读本小节,感受回答: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11.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边读边圈。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生拿出自制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认读课件出示的生词。

5.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互相帮助,理清读得不通顺的句子。

6.生回答问题: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

7.理解回答“各种各样”的意思。

8.生用“各种各样”说话。

9.生回答师的提问,回答不恰当的地方,其他学生帮忙。

10.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3.我会认生字。

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  伴  却   趣

4.连线,读一读。

接   再  做  这  各

梦   力  见  自  里

5.我会用“各种各样”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第一小节,指导生字书写。(用时:10分钟)

1.指名一个小组读第一小节。

2.指导书写生字“过”“各”“种”“样”。

(1)这几个生字有哪几种结构呢?

(2)和“过”同偏旁的字是谁呢?注意观察课件中“过”的笔顺,“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写“过”,组词、说话。

(4)在课本P23描红“过”,师边巡视边指导,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评价。

3.同法指导书写“各”“种”“样”。

1.第一小组齐读第一小节。注意带“!”句子的朗读语气。

2.生观看课件,思考“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

3.生描红“过”字,同桌互评,全班交流,并组词。

4.生描红生字“各”、“种”、“样”。

6.我会写笔顺:

过:___________________

各:___________________

7.加一加,组成新字,并组词。禾+中-  (     )

木+羊-  (     )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小组内比赛朗读第1小节。

2.抽读课后第2小题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认读生词卡片,读得好,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

教学反思 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课文又把孩子们的这种天性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尽量让孩子们多读,用各种形式的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去识字学词,用最短的时间,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去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生词,能把儿歌读通顺,读流利。

2.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中,继续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本课13个生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2.回顾第一小节内容,引入新小节:同学们,你们的梦醒了吗?被谁叫醒的? 1.学生认读生字卡,开火车读,指名读,比赛读,全班评价。

2.学生听写生词:过去,各种各样。

3.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1.我会认

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梦  伙  伴  却  趣  这

2.听写:

过去   各种各样

二、学习课文2、3、4小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用时:20分钟) 1.是呀,当我们做的美梦被大人打断时,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2.指名答。

3.学习第2小节。指名读,全班评价。

4.引导读好句子:(课件)(1)该起床上学啦!

(2)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3)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5.讨论:(课件)

(1)为什么会有不想上学的心理?

(2)上了学,见到小伙伴又很开心和不上学是相互矛盾的吗?

(3)“开心”的意思是什么?

6.师总结第2小节内容:是呀,在做好梦的时候,大人叫醒了我们,多不爽啊!可是,到了学校,和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又玩到了一起,让人感到快乐!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是一样吗?齐读第2小节。

7.师总结学法,用以上学法学习第3小节。注意理解词语:“快乐”“有趣”,读好以下长句子: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课中)

8.分组朗读第2、3小节。

9.师总结2、3小结,引导朗读1、2、3小节课文。

10.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小节,全班谈感受。

(2)齐读全文。 1.回答美梦被打断的感觉。

2.组内互读第2小节,组内互相正音。

3.练读以下句子:

(1)该起床上学啦!

(2)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3)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4.指名读以上句子。

5.组内讨论课件上提出的问题。

6.生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7.生齐读第2小节,体会文中的“我”的感受。

8.学生自学第3小节,组内交流自学体会。

9.互读第3小节,理解词语:快乐、有趣。

10.生练习朗读长句子。

11.第1、2小组朗读第2小节,第3、4小组朗读第3小节。

12.全班齐读1、2、3小节。

13.学生读第4小节,全班谈感受。

14.齐读全文。 3.我会读句子。

(1)快回家睡觉!

(2)该起床上学啦!

(3)能见到小伙伴,多开心哪!

4.我会说话。

(1)能听到_______________,

多开心啦!

(2)能见到_______________,

多开心哪!

5.选一选,填一填。

A.快乐    B.有趣

(1)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房子,我觉得很_______________。

(2)听老师讲故事,我觉得很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文,指导生字书写。(用时:10分钟)

1.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童年多么快乐,多么无忧无虑呀,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在这种快乐中长大,在这种快乐中进步,愿你们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2.指导书写生字“伙”“伴”“这”。

(1)“伙”“伴”同为“亻”,和“人”有关。

(2)“这”字可以和“过”进行比较指导。

1.齐读全文。

2.学生观察田字格,观察课件,描红生字“伙”“伴”“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生字比较组词。 6.我会写笔顺。

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写:

这     伙    伴

四、朗读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着将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3.抽读课后第2题词语卡片。 朗读课后第2题词语卡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上到这一课时,孩子们对课文的内容已基本了解,因而在朗读课文,交流问题等环节中踊跃参与。因为他们感同身受,和文中的“我”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中,不需要太多的,就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口,走进文本,达到双基落实、情感升华的效果!感谢可爱的孩子们,希望也能像他们一样永葆童心!

《一个接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第2小节教学

师:“该起床上学啦!”这是谁在叫?

生:大人在叫。

生:爷爷奶奶在叫,或者爸爸妈妈在叫。

师:你们睡得正香时,喜欢大人这样叫吗?

生:不喜欢,我想再睡会儿,因为我还没睡好。

师:(作不情愿状,翘起嘴,生气)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你们是这样的想法吗?

生:是。

师:现在我是爸爸,你是儿子,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该起床上学啦!(读出催促的语气)

生: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叹气,不情愿)

师:学校里有好多好多小伙伴,见到他们,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报告下一篇:长葛八中第十九个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