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2024-05-16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通用8篇)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1

教师节演讲稿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

掐指算算自己进入教育这个行业已有三个年头。

也该回顾回顾这三年来的工作感想。

在这三年中我哭过、笑过、感动过、悲伤过。

一切都那么的真实,又那么的梦幻。

三年前,我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女生。

三年前,我对于任何事情都显得那么稚嫩。

三年前,我要感谢她,是她给了我一次获取知识的机会。

三年前,我要感谢她,是她手把手的教会我各项技能。

三年前,我也总是让她们伤心。

三年前,我曾想过要放弃这个被所有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行业。

三年前,是她们一直没有放弃我。

三年前,是她们让我找到了新的希望。

三年后的今天,我想告诉她,我成功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想告诉她们,我可以的,我做到了。

今年的教师节是教师节成立以来的 也各有千秋。

而我对这个最佳师表的好老师则认为:是对老师的最好称赞、对老师最高的评价与肯定。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得到肯定,一个肯定证明了一位老师教育的成功、证明了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如果这个“肯定”是一百分的话,我想我已经拿到了90分,而我的这个90分离不开家长与领导们的信任与支持。自己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乏耐心。如果孩子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会很生气,我会对他们很严厉。因为,他们进入我的班级就是我的孩子,我就像似他们的妈妈。试问:天下那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风呢?我也是一样的,我希望他们变得更优秀,我希望他们比同龄班级的小朋友更突出。我是这样希望的……

怎样才能百分百的做到最佳师表的好老师呢??我想所有人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我只有把那个丢掉的10分补回来,我就可能做到一名最佳师表的好老师。我相信,我可以。

那怎样才能把丢掉的10分补回来呢?

我是这样计划的:

1、要做到“宽容与赏识”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同,我不能让他们全都达到百分百的完美,但是我可以从另一方面让他们达到完美,那就是“放大优点,缩小缺点。”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励他们向优秀迈进的步伐。

2、学会“爱”,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爱是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也不需要太多温柔的话语,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宠爱的抚摸,一阵鼓励的掌声,一个肯定的手势,孩子就能从中读取我们的爱。也相信在这个爱的大家庭中我的孩子们会感受爱、学会爱、并体会爱。这点我会做到的。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后的归宿。

3、“为人师表,说到就要做到。”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个教育行业,选择了当他们的老师,我就应当做出表率。给孩子们和班级老师们带一个好的开头,带一条好的前进道路。就像我们红缨的承诺一样。从今起,无论任何事,我都会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起到一个榜样的光辉形象。我相信,我能做到。

总能听见对老师的赞美,可是我觉得再多的赞美,也抵挡不了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们爱您”而这些话就体现了我们老师为之付出的价值所在。

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而长久以来旧的教育观念扭曲了课堂的本来面目,使多少学子不堪回首。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课堂,让我们抖擞起精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可走进某些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的教案上永远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永远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框;我们看到模式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我们看到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以及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失去了海洋。课堂,是指向过去的世界,还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以单通道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每一个答案都是后者,每一个答案都要求我们完成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2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 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 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 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 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 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

考虑到上述要求, 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 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 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 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 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

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 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 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 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 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 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 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 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 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 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 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 如具备相应资格, 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 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 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 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

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 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 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 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

在开设课程之后,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 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 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 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 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

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 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深入把握教学理论, 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 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 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 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 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 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 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

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 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 (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 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 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 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

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 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 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 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 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 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 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 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 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 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 让我们看到, 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 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 如何引入新鲜血液, 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 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历经比赛锻炼, 我院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在发展过程中, 梯队教师以竞赛提高教师素质, 以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带动梯队建设, 以理论学习提高梯队水平, 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也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缺乏进修机会和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教师梯队的活力, 延长其生命力,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 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01) .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4) .

[3]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3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公众演讲;大学教学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强调加强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在推进的国际化进程,要求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培养其国际交流能力的课程,使他们将来能够承担起国家对外交流的任务,而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就是有效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课程之一。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沟通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修辞学,特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他们都以修辞学为基础对演讲进行过探讨,比如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一书中就对修辞中的隐喻在演讲劝说功能进行探讨,并认为“隐喻性演说不仅比传统式表达更为明朗,还能唤起听众生动的联想。”(陈朗2011)美国著名的演讲学家卡耐基认为,公众演讲具有无限的由内至外的感染力,可以从精神到身体全方位地影响听众。(卡耐基2010)美国公众演讲学家卢卡斯教授在谈到演讲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时也认为,在“面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听众时,尤其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将如何影响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反应”(卢卡斯,2013)。

如果把演讲和演讲课程放在西方国家背景下来考察的话,我们就会注意到无论演讲或演讲课程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美国为例,演讲是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必备基本素质,无论是在公众场合下的大型演讲或是单位内的小型讨论,都随时需要职业中人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并能自如地回答演讲后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这样的需求,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把演讲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正规的演讲学的训练,其内容包括演讲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交际语言能力以及演讲的基本能力等(Lucas 2005,Carnagey 2013)。

我们再来看国内演讲及演讲课程的设置情况。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演讲在国内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大学中也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演讲课程。英文演讲由于没有外部语言环境,重视的程度更差一些。就英文演讲的课程设置来看,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选修课程,受益学生较少。有些学校的英语演讲只作为外教口语课的简单拓展,甚至只作为一种口语的练习活动,或一项课外活动。(陈朗2010)国内部分学者和教师对英语演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语音能力培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过了探讨,认为英语演讲课对这些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文2007;王琳2008;王立非等2009;鲁修红等2010;金双军2011;黄滔等2012;江桂英等2013;叶萍2014)。

二、英语演讲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大学中英语演讲课程的普及的必要性可以从国家发展需要、大学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述。

(1)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谈到高等教育时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谈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又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看到,纲要中提出的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于人才培养所提的要求,而外语能力也应是高级人才所具备的必要能力之一。从外语能力培养来看,国家发展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不仅仅是能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会话交流,而是能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主张、想法、项目、研究成果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中、在限定的时间内、在听众的疑惑的目光中、在专家的注视下阐释得清楚、合理、逻辑性强,并在其后的问答环节中对听众所提问题能够应对自如。这是更大意义上的沟通能力,但对学生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国家对外开放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国外科学、技术、文化等的直接引进,并进行本土化消化与吸收。这就要求未来在工作第一线的大学生们,无论他们在什么行业工作,都要与国外相关单位的人员在本土进行直接交流,将自己的优势介绍给对方,同时也学习在本土落地生根的国外企事业单位的长处。这些需求都向大学提出新的要求,即我们需要培养当今的大学生具备将来承担此重任的沟通能力。

(2)各大学是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布局的。因而外语教育上也要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以满足国家人才储备的需要,特别是大学公共外语教育的改革应朝着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及紧缺技能的方向发展。这种布局也是学校与国家发展需要协同发展的方法之一。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增加演讲教学的元素,无论是以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都是学校外语教学与国家发展相向而行所做的有效改革,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改方向。

(3)学生个人外语沟通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其中演讲能力的培养就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演讲课与传统英语听说课或许多学校开设的外教口语课是完全不同的课程。广义上讲,演讲课是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甚至英美文化课等的高度凝练和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根据Lucas教授的分析(Lucas 2013),英语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在主要的六个方面发展其能力。第一,演讲课可以提高学生演讲本身的技能并增强其演讲的知识。演讲课并不是如有的同学以为的一样,是英语口语课的变形或延伸,而是拥有自身知识体系及特定技能的专门课程,是包括了演讲发音、讲稿写作、分析听众、理解文化、注重学术规范、有效传达信息、礼貌反馈听众等一系列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技能上讲还包括了语音音高的随时调整、音调的实时掌控、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可视设施辅助的应用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第二,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公众演讲是人类信心最显不足的行为之一,中国学生用所学的外语进行演讲又增加了对语言准确度把握的不确定性,因而信心会更加降低。而演讲课通过系统的演讲练习设计如从句子、段落、短篇到长篇等由简到繁的演讲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渐掌握演讲的技能进而能够熟练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就是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过程。第三,演讲课程可以改善学生的英文写作技能。乍看起来演讲课似乎与英语写作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写作是演讲的基础,是成功演讲的必备能力。我们知道,演讲在大部分场合下是有准备的演讲(即是prepared speech),是需要事先准备好演讲稿的,而这个讲稿就是对演讲者写作能力的检验。演讲课程中设计了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提出和发展观点并提供论据、如何润色语言、如何运用修辞等,演讲稿写得如何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效果。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自然会有一个质的提高。第四,演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听力理解能力。演讲中的“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听懂他人的表达或提出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演讲课程中的“听”与一般英语听力理解是不同的,一般听力理解强调听懂大意和主要细节即可,而演讲课听的训练更强调一种“分析性”的听力理解。除听懂演讲的大意和细节外,还要能够听出演讲文本的逻辑结构、文章组织、过渡性词语、中心点、分支点、缺陷及不足、要提的问题点等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听力理解。从演讲课的时间安排来看,学生“听”的时间要多于“讲”的时间。以一个演讲班15位学生来说,一个学期平均做5个约为5分钟的课堂演讲,一个学生最多只能讲25分钟的时间,而要听350分钟其他学生的演讲,以及几乎相同时间的老师的点评,因而演讲课上完全可以有效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沟通的有效性来讲,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与提高演讲能力是同等重要的。第五,演讲课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目前英美各大学非常重视的学生能力培养之一,它在解释、分析、评估、推论等方面表现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演讲课程中讲授的主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分析、讲稿的写作、学术的引用、听众的分析以及演讲传递与问答等各环节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有意地潜移默化在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第六,演讲课可以增强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演讲课程培养的重点能力之一,这包括理解语言与文化间复杂的关系、包容各民族文化差异、鼓励使用本民族文化等。上述前五个方面对于演讲课程来讲固然重要,但跨文化沟通的内容也同样重要,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或者因跨文化能力欠缺也可能导致演讲中的沟通障碍。演讲课程应有意识地将文化内容融于其中,以达到演讲课堂不仅可以解决语言流畅的目标,也可以达到解决文化流畅的目标。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来看,英语演讲课程的确是一门外语综合类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是其他外语类课程无法达到的目标。

三、英语演讲课程普及的可行性

为了满足国家、学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普及英语演讲课程在目前的环境下是具有可行性的。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即所有在校学生应安排英语演讲课的教学,保证学生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条件不允许的学校也可以开设小规模的选修课程,至少让一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演讲的训练。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普及就会变为可能并逐步拓展,惠及更多的学生。下面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英语演讲课程的建设为例,讨论一下普及演讲课程的可行性。

人大的公共英语演讲课程始建于2005年,经过一年的准备于2006年开设了全校第一门英语演讲课程。经过十年的努力,演讲课程目前已建成为一门较为完备的全校本科生必修课,它与其他如综合阅读课程、听说课程、语音课程、口语课程、文化课程、写作课程等一样成为本科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课程。下面我们主要从课程负责人的培养,演讲课教学大纲的编写,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教材教的改编,教学平台的开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演讲协会的成立和课程评估的方法等八个方面来讨论。

(1)课程负责人的培养。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对于课程进行全面设计和协调的课程负责人。他们应对课程建设有宏观的规划和细致的安排,他们应了解该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课程教学大纲,协调教学过程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适当的评估方法等。人大的课程负责人的培养上基本按上述规则进行,其中一位负责人身攻读过演讲学方向的博士学位,专门跟随演讲学专家Lucas教授在他执教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演讲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并有着多年的演讲课的教学经验。

(2)演讲课课程大纲的编写与制订。人大《英语演讲课程大纲(英文版)》①是根据人大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校对课程的要求以及在参照了美国哈佛大学演讲学课程、威斯康星大学演讲学课程、华盛顿大学演讲学课程等较早开设演讲课学校的课程大纲的特点后而编写的,是一个综合性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表、教学任务安排、教学与学习诚信要点、课程评估方式、教学与学习资源、参考书目等九个部分。该大纲是指导课程实施的指南,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参照标准。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指导性的课程大纲,才保证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充盈和专业化是这门课程的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拥有足够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完整有效地落实,学生才能真正从这门课中获得知识、得到训练。为了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和为每年2800多名本科生开设演讲必修课,人大首先解决师资的问题。一是培养在岗教师和招聘有演讲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二是聘请外籍教师加入教学团队。近几年来,学校每年聘请约22~25名全职外教为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演讲课,完全解决了师资问题。其次解决教师本身关于演讲学的知识与技能等的“专业化”问题。人大主要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办法来解决。“请进来”主要是请国外演讲学、英语教学与评估方面的专家如Stephen Lucas教授、Andrew Cohen教授等来做讲座和培训。我们也聘请了国内演讲学方面的知名教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培训中外教师,并给学生做讲座。“送出去”就是利用国内各种演讲教学的培训机会派中外教师出去参加培训,学校也定期派老师到英美澳的名校进行一年、半年、三个月、一个月等各种时长不等的专业培养。如2014和2015年暑假期间派40名教师赴牛津大学参加暑期口语及演讲教学法集中培训,受训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管理、练习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得到了强化训练,增强了教学能力。

(4)引进教材的改编。一本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系统地组织知识体系,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识,使师生双方互动更加简化、更加规范,也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为了保证教材的品质,我们从英美知名出版社选择了数十种多次再版的优秀演讲教材,最后确定了两种教材进行引进改编,出版了一本基于原版教材内容而又增加了针对中国学生特点章节的全新教材——《大学公众英语演讲教程》。这本教材保持了国外优秀演讲教材的主要章节如演讲概述、演讲种类、主题选择、谋篇布局、学术引用、演讲呈递、辅助应用等内容,增加了讲稿的写作、修辞的运用、演讲中的语法等中国学生知识点与技能相对较弱的章节。同时增加了演讲术语的中英文注释、英美文化现象的随文解释、总词表、与各章内容配合的经典演讲样例、音视频多媒体资料等内容,使该教材成为中西合璧的、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立体化教材。

(5)教学平台的开发。人大英语演讲课程从建设开始就注意将信息技术与演讲课程结合起来,从最早利用邮箱辅助教学到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源,再到开发课程教学网站和多媒体资源库,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教学平台发展过程。②该平台包括了教学课程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教案、教学参考、学生作品、演讲策略、经典作品等板块,还开设了师生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课下交流提供了非实时信息交流空间。

(6)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人大演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课程大纲规定和教材内容,搜集整理了100篇英美经典演讲(文本和音频)。内容主要为informative和persuasive两大类,也包括了部分介绍性、答谢性、宣讲性等的篇章,并对部分与课堂教学紧密的篇章做了仔细的题材、体裁、结构、修辞等方面的分析。二是搜集了100篇学生演讲(文本、音频或视频),包括正式演讲比赛的篇章和教室的练习性篇章,其中部分优秀篇章作为课上教学的样文。三是搜收集了100篇TED③公共演讲平台上的各类演讲,男女演讲者各50篇,时长在适合教学使用的10分钟左右,内容涉及社会、经济、金融、生物、历史、语言、文学等,作为课堂教学范例使用。四是搜集了20门英美名校公开课,如牛津大学的“大众哲学(General Philosophy)”、剑桥大学的“发展(Development)”、哈佛大学的“正义(Justice)”、耶鲁大学的“欧洲文明(European Civilization)”等系列课程。这些优秀的公开课程的每一讲都可作为一篇精彩的演讲,其丰富性、逻辑性、生动性以及非语言交流手段的运用不亚于一个专门准备的演讲。我们把公开课视频主要作为学生拓展文化知识的“泛视听”材料,个别演讲特色突出的章节,如Justice的第一讲皆具有课程介绍及informative型演讲特色,用在课上作为演讲范例来加以分析。

(7)演讲协会的成立。演讲课程即使设置成必修课也只有每周2学时的课时量,一学期最多也只有18周共36学时的教学时数,课上演讲的知识讲解、技能的训练、经典演讲的分析等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实际用于学生课上演讲练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课外演讲练习和比赛就是极为关键的问题。人大以半官方的形式组织了学生社团性质的“英语演讲协会”,旨在完成这样一个课堂教学延伸任务:把学生演讲练习以学生组织的形式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评价等系统活动组织起来,使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演讲知识与技能在适当的场合得以练习和巩固,通过实践真正将其掌握。演讲协会通过制定协会章程、组织协会人员机构、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指导老师等手段,使学生的演讲实践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协会还承担组织校内各类讲座、培训项目、演讲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各类演讲活动和竞赛等工作。

(8)课程评估的方法。人大演讲课程的评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基于《英语口语能力标准》(2013)④开发的《英语能力水平测试大纲》(2013)⑤中第三部分——即兴演讲构成,占总评成绩的50%,也是以学分管理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口语能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根据课程大纲的规定,由课程负责人协调教学小组所制定的统一课堂评估方法,是由一个演讲知识笔试、平时演讲稿作业和几个连续的课程阶段性课上演讲构成的,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总之,通过如上八个方面的课程建设,英语演讲课程成为人大一门系统、规范、专业的必修课程,一门惠及每一位本科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大学、学生三者发展的共同需要,英语演讲课程设置和普及是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一门设计良好的英语演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本身的能力。将演讲话语组织得有深度、有广度、有逻辑、有感染力、有说服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治力、思维力、判断力、想象力和跨文化的沟通力。当今大学生是未来承担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大学的演讲课程使其有效掌握好英语演讲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在未来的国内外各行各业的职业中为国家建设出力,也为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从新时期的发展来看,英语演讲课程应在各学校校级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向国家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方向努力,这样既可以为本校学生提供资源更加丰富的课程内容外,也可以让其他高校的学生共享课程资源,还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学习英语演讲的平台,为实现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做出一份贡献。

注释:

①《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演讲课课程大纲》是指导该课程教学的基本文件,该大纲现已放在人大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网的演讲专区,其网址为:http://sope.ruc.edu.cn/。

②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平台,暨学校高级英语演讲精品课程网站,其网址为:http://sfl.jpkc.ruc.edu.cn/gjyj/。

③ 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 and Design三个英文单字的缩写,是一全球性非营利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演讲来传播每个人的想法(ideas),以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其网址为:http://www.ted.com/。

④《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是基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口语能力标准,它与欧洲标准接轨,能力等级分为1-6级,分别对应欧框的B1-C2六等级别,具体细节见该标准。

⑤《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大纲》规定,学生在学习完成“英语演讲课程”后要参加全校性即兴演讲测试。该水平测试是一项标准化口语测试,考官经过标准化测试培训,考场按标准化形式设置,考生全校打乱教学班随机安排考场,外籍考官随机抽取考场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具体细节见该大纲。

参考文献:

[1] Carnagey, D.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 New York: Tredition, 2013.

[2] Lucas, 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 Lucas, 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

[4] 陈朗. 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内容、活动及评估规划——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新课型探索[J]. 外语研究,2010(6).

[5] 陈朗. 概念隐喻能力对突破中介语石化的核心价值——公众英语演讲教学跨学科探索[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9).

[6] 卡耐基. 演讲的艺术. 王红星译.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88.

[7] 黄滔,刘莉,陈婧,秦丽莉. 基于建构主义的“模拟会议”英语公共演讲教学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6).

[8] 江桂英,王容花. 外语研究英语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的融合研究[J]. 外语研究,2013(5).

[9] 金双军,杨小刚. 学习者培训对降低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效果探析——一项基于英语演讲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 外语界,2011(2).

[10] 鲁修红,黄晨晨. 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语块使用特点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1).

[11] 任文. 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 中国外语,2007(6).

[12] 斯蒂文·卢卡斯. 演讲的艺术. 顾秋蓓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6.

[13] 王立非,马会军.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话语立场构块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

[14] 王琳. 从话题结构分析的角度分析英语演讲语篇[J]. 英语研究,2008(1).

[15] 叶萍. 同伴互评法在英语演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 外语教学,2014(7).

[16]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项目组.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7]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项目组.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大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共建—教育教学改革—外语综合能力提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1730200-11730210]

[责任编辑:陈立民]

2016年《中国大学教学》征订

本刊是高校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广大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资料。

读者订阅2016年本刊可通过当地邮局办理。本刊邮发代号为2-467,单价8元/期,全年每份12期共96元。

欢迎教务处为各教学院(系)集体订阅本刊。凡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全年30份及以上者,每份84元;50份及以上者,每份72元。编辑部还可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名单直邮各院(系)。

汇款时务必注明发票抬头及“《中国大学教学》期刊费”字样。银行账号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0200004109004616104,北京工行东四支行。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4

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各行各业硕果累累、喜获丰收的金秋时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1985年全国人大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有了自己神圣的节日。转眼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市改革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一是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4亿元,比1985年增长179倍;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增长169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全省强市位次,2003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61位,列全省30强第18位。尤其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形势喜人。重点培植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建起了“外贸城”、“汽车城”、“纺织服装城”和“食品加工城”四大工业城,打造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9家,大中型企业集团40家,去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1家,其中有6家过亿元,潍坊市5家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我市占了2家;“新郎”、“得利斯”两个品牌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这在全国县级市中是少有的。2003年全市落实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47个,今年增加到52个;全市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27亿元、利税18亿元,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0%。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了龙城市场、密州商城、九龙商贸城、龙海水产城等一批大型骨干市场和商业网点,其中龙海水产城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加快开发现代旅游业,拉起了以“龙文化”为主调、以“两山两河”(障日山、马耳山、扶淇河、潍河)为主体的现代旅游城市框架。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到去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86万家,民营企业发展到2144家;坚持用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和办法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在先后推行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完善企业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了县域经济合作化改革。与此同时,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贸易关系,出口创汇居潍坊各县市区之首,其中肉鸡年分割出口4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10,占中国出口日本市场的1/3;年产天然色素3亿克,占世界总产量的1/2。招商引资大见成效,全市已建成三资企业240家,去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5亿元,利用境外资金5482万美元。外经外贸工作深入展开,已建成海外企业5家,每年输出国际劳务近百人次。设立了海关诸城办事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现代化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三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年来我市的城市面貌翻天覆地、涣然一新。先后开通了四条外环路,拉起了中等城市框架;积极实施市区“北扩东移”战略,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投资2亿多元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八通一平”,吸引入区项目90多个,总投资80多亿元,并初步规划了东城项目区,以充分接受1小时青岛经济圈辐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了和平街、兴华路、西郊街,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东关大街拓宽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国陆海铁路大通道胶新铁路诸城段建成通车,青(岛)莱(芜)高速即将动工兴建,改写了诸城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投资近10亿元,拓宽改造了境内国道、省道,并对市乡道路逐步进行了拓宽硬化;投资近亿元,对潍河城区段进行了园林景点式改造,蓄水达5000万方;高标准建设改造了恐龙公园、沧湾公园、中心广场,加强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去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595亿元,比1985年增长543倍。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人民医院新院和新建了中医院病房楼,新购置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市民的医疗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交通通讯发展迅速,客货运力明显增加,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建设了广播电视大楼和电视转播塔,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市人民温饱已经解决,小康提前达标,目前正朝着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抚今追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同时也与教育系统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20年来,教育工作硕果累累,业绩骄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全球”。全市先后为国家输送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3万多人,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职工15万人次,每年培养各类技工近4000人,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是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状况比较紧张。但我们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把有限的资金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教师工资全部实行“四统一”发放,潍坊市级以上增资政策全部按规定落实到位。特别是一次性为1054名民办教师办理了“转非”手续,从而彻底解决了民办老师的历史遗留问题。各乡镇(街道)也都立足各自实际,全力以赴支持教育事业,在校舍改造、设施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诸城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特别是近年来,福田公司、新郎公司、泸河集团、义和车桥公司等企业集团以及其他社会各界,情系教育,慷慨解囊,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最大限度地对教育事业进行扶持帮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在全市上下已蔚然成风。

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的结果。改革是时代的主题,也是诸城的优势。我们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靠改革增活力、挖潜力。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结构工资制”,逐步建立起了“教师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干部教师城乡交流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毕业生录用和教师进城进行公开考选,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更是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苦干实干的结果。诸城教育基础好、起点高、成就大。历届教育局领导班子都注意顾全大局、精诚团结,钻研业务、不懈进取,以对组织、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打好“接力赛”,开创新业绩。特别是近年来,面对高考成绩在低谷徘徊的被动局面,局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负重奋进,自强不息,保持了诸城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的教育管理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一心扑在事业上,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教育战线的旗帜和标兵。尤其是那些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他们不计条件优劣,不论待遇高低,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甘为人梯、默默耕耘,对教育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了艰辛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这其中,有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续为教育事业献计出力;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成为诸城教育的中流砥柱;很多同志操劳过度、早生华发,有的积劳成疾、累倒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他们不愧为辛勤的“园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再次向全市广大人民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深入实施“四化”战略、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围绕“市内争第一、省内进前

十、国内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展开了大投入、大招商、大发展的新蓝图,掀起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高潮。这是全市的工作大局,教育战线更是责无旁贷。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先行。诸城要进“百强”,诸城教育首先要进“百强”;诸城经济要实现腾飞,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各级党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抓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实现诸城教育工作的新突破,为实现全市的既定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5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渗透荣辱观教育。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凸显出来。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6

----清廉从教无怨无悔 桃李满天幸福一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让我在这里为大家作先进事迹报告,实在不敢当。因为:我作为一名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还有许多方面、许多工作做得不如大家,还得虚心向你们请教和学习。在这里只能说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从教33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以期得帮助与共勉。

自1981年高中毕业还乡就在x县x乡担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曾在乡下的x厂、x等村小任教,教过五、六年级复式班的语文、数学和自然并担任班主任,也教过学前班并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关心学生。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服从分配,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尤其懂得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之告诫。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于1992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于XX年12月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准予毕业。

回顾在村小的那些日子,苦中有乐。既要上好两、三个年级的课,还要给学生烧开水、热午饭。尤其是有时学生把饭倒了或不慎被野狗吃了,我就得回家为他们煮。前不久一名五年级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冯老师在村小教我背《春晓》,狗把饭吃了,他回家给我煮好了。”还有天气变化,下雨涨水,我就只好叫妻子和我分别背送学生过学校上边和下边两道河,才能确保学生平安回家,不然学生抢过河心切,我一人忙不过来。虽经常不能按时休息,按时吃饭,曾因此而胃出血住进县医院,在住院期间,总是放不下学校工作,时刻惦记着学生。我怕因自己生病而耽误学生的功课,再者由他人代课心里也过意不去。病情有所好转我就要求出院,经反复和医生说明情况,医生才勉强同意出院治疗。边治疗边上课,回到学生当中就觉得开心,就觉得充实。通过与疾病的较量,使我认识到珍爱生命就别浪费时间,在短暂的人生中应多做些事。懂得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正含义。正如我的一名学生所说的:“您那种战胜困难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力量,激励我今天成了一名中学教师。”的确是学生也给了我战胜胃溃疡的力量。我在32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明白了以人为本,情感至上,用师爱管理学生,用智慧管理班级的道理。

村小条件差,缺炊具,我就出钱买;缺乒乓球台,我就出木料做。“5.12”地震后还出200元钱请当地王xx和冯xx维修校舍。在当学前班的班主任时,还为单亲儿童出钱打预防针。本期开学又为班上27名优生出4百多元钱发奖培优,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带动全班。做到以奖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力求做学生喜欢和尊重的老师。曾被评为xx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xx市优秀教师”、旺苍县“模范班主任”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以及“阅读推进先进教师”。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要想学生学好,自己要作榜样。我深信“爱心沟通心灵,赏识点燃希望”,我坚持爱心教育,赏识教育,从不为难学生。鼓励师生共读一本书,以书本为师,以老师为友,以同学为伍,采取同学互学和自学为主,老师助学为辅的一天比一天有进步的快乐学习方式。从而也成就了我自己。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和公开发表。近期撰写的《祖国多么美丽》《xx》《人生》《老师的眼睛》等诗词作品获得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当代红色诗词佳作奖”并入编《xx》一书;撰写的《xx》入编《xx教育》XX.2总 读了这个故事后,也许有人会感动,也许会有人笑她傻,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穷山沟,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呢?可是你又何曾知道,正是因为有这些永恒的教师,不知为国家培养了多少有用之材;正是因为有这些无私的教师,让知识的种子撒遍了原本闭塞的山沟沟;正是因为有这些伟大的要教师,让知识照亮了孩子们那渴求的双眼!可见教师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是需要我们在平凡中无悔地奉献。

但是,近些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些教师一时迷失了自我,奉献精神淡薄,职业责任淡化。这虽然是社会转型期一时性的混乱,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即便是一时的疏忽,都会给学生人格的塑造带来重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求教师有强烈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陶行知身体力行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更是我们教师的光辉典范,即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美德也不能丢。古人尚知“百年树人”的道理,今人更懂“振兴国家,教育为本”。那么,我们又怎能用金钱来衡量我们的职业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曾出访海外26国,却满怀一腔热血布衣草鞋走向晓庄,让中国的教育在贫困中放出曙光。今有住着泥房子,用着泥桌子,教着泥娃子的半农半教的民办教师群,更有用自己可怜的工资为学生垫付书本费却又因交不起自己的医药费郁郁而死的山区教师……他们中,有的名垂千史,但更多的却像山上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随风逝去了无痕。但是,正是他们以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崇高师德,铸就了教师群体的光辉形象;正是他们树起了万世师表,无边师魂;正是他们使“教师”这个大写的名字熠熠闪光。因此,选择平凡,我今生无悔。

面对故乡那条流动着潺潺哀婉的小河,那静静僵立的土坯墙,那故乡亲人脸上贫瘠的皱纹,孩子们那还没有被知识的灵光照亮的眼睛,站在这神圣的讲台,我有了足够的勇气,站在三尺讲台,我就是孩子们眼里的百科全书;站在三尺讲台,我就是孩子们眼中鲜红的太阳;站在三尺讲台,我会沐浴到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我崇拜讲台的高尚圣洁,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了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经历了讲台的养育与磨炼,在这里你会有自我升华的愉悦。

每当清晨走进校园,那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每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那等待塑造的灵魂;每当课间跟孩子一起看到操场上那一个个龙腾虎跃的身影,听见一声声的欢歌笑语;每当夜深人静,欣赏孩子们那一篇篇优秀习作,批阅着一道道充满智慧的答卷,我感到多么满足,多么激动,多么富有多么自豪。选择教师,我今生无怨,选择平凡,我今生无悔。

朋友们,同行们,记得全国著名教师于漪曾深情地对同事们说:“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地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节演讲稿与教师节演讲稿公众演讲 篇7

2012年10月18日上午,湖南省宜章县赤石乡中心小学举行了“讲师德、强师能、正师风、树形象”演讲比赛。

本学期以来,该校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三师”主题教育活动精神,开展教学比武、读教育专著、青蓝结对、外地取经等活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师德师能师风氛围,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次演讲比赛也是三师教育活动之一。19名特岗教师以充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凸显了师魂本色,触动了赛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博得了各位中老年教师们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五位评委老师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演讲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当场亮分。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角逐,曾昭竹、将秀花等六位教师获一等奖。

“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不仅锻炼了我们年轻教师的能力,而且体现出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希望学校多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赛后,特岗教师肖维表示,自己虽然没有获得好的名次,但收获了成长,以后这样的活动都会参加。(欧阳英新刘启昌谭平香谭克行)

跨文化语境下公众演讲的话语分析 篇8

【关键词】跨文化 演讲 话语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

1.1跨文化交际的国外研究

自著名的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62年提出“地球村”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合作的迫切要求,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功能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深入研究。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所著的《无声的语言》的出版则被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Samovar, Porter和Stefani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认识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之间的交际。这些不同的文化认识和符号系统足以改变交际事件。”[1] 他们认为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差异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都可看作是跨文化。

1.2跨文化交际的国内研究

在我国,将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胡文仲对跨文化交际做出的定义是:“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 我国跨文化交际学初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此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国民性研究等。[3] 与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相比,首先,我国的跨文化交际主要偏重于语言教学,研究范围局限于中美文化的对比,而国外的研究范围超出中美文化的对比,甚至细化到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对比。再者,我国思辨性和演绎性的文章居多,以实证性分析的文章偏少。

1.3对跨文化交际演讲进行话语分析的意义

而跨文化语境下的公众讲演无疑是在非讲演者所属文化语境中所进行的语言交际活动。一个好的跨文化语境下的演讲行为不仅能将演讲者所属文化传播给异文化公众,并且能在充分了解异文化之后避免文化冲突,体现出对异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公众演讲更加地需要演讲者具有好的交际能力和广的知识面。对于跨文化语境下公众演讲的话语分析也更能体现出一个好的演讲者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交际。

二、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

2.1话语分析的产生和定义

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在《语言》杂志上发表题为“话语分析”的论文。这一行为,标志着“话语分析”术语的产生。话语分析最初是和篇章语言学相并列的,话语分析侧重口语研究,而篇章语言学侧重于书面语的研究。而本文所说的话语分析是从广义上来定义的,它包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话语分析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从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来看,它的分析单位是大于句子或从句的语言单位。另一方面是从话语的交际功能来看,话语分析是对在交际过程中如何传递意义的动态分析。

2.2话语分析的特点

话语分析的最大特点,就是紧紧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同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发话人与受话人双方的认知能力等角度出发,对有关特征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4] 话语分析使得语言研究不仅局限于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的研究,还着眼于交际功能层面的研究。

2.3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必要性

话语分析的内在发展使得它必须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研究有所突破,这也是目前学科发展的趋势所在。无论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还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二者都有结合的必要性。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随着地球村的形成,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會群体也在朝多样化发展。而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都是以个人的交际为基础,而个人的交际又主要表现在言语的使用上。通过话语分析,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群体话语模式和秩序的差异性,从而加深我们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冲突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话语秩序中也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社会秩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社会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话语的产生、理解的各个层面。从作为理解基础的社会文化背景到话语单位,从划分语义范畴、构建理解框架到安排句子中的韵律曲线,乃至词汇、语法的选择,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规约的影响。脱离了社会文化背景,话语是无法被理解的。[7] 且国内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学科性质非常明确,即跨文化交际学的“跨学科性”和“边缘学科性”。跨文化交际的内在发展也决定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必要性。因此本文着眼于话语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进行话语分析。

三、话语分析方法与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

3.1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自60年代未、70年代初以来,日益受到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视。许家金认为常见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篇章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学、民俗学、互动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会话分析、文化批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等。[5] 笔者认为他们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语用学;(2)社会语言学;(3)系统功能语言学;(4)认知语言学。

范戴克和韩礼德认为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分析方法,通过话语分析将揭示人类如何理解彼此的话语。博格雷德认为二十一世纪话语分析的重点将是知识共享和话语策略;话语分析的任务将是研究话语在团结社会文化群体中的作用;展示多元文化实现人类潜能的过程;探讨话语与社会化的关系以及语言资源的使用策略;分析话语在获得和使用知识中的作用。[6] 而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不仅体现了知识共享,而且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个文化圈人民的友好关系,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无疑掩藏着巧妙的话语策略。可见对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的话语分析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3.2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奥斯丁在1955年《论言有所为》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说话就是在用语言行事,完成一定的行为。他把言语行为分成三个部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如:女孩对男孩说:那束玫瑰真漂亮。其言内行为就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言外行为是想让男孩给她买这一束玫瑰。言后行为则是男孩听后做出的反应。而对于演讲而言,言后行为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演讲的目的即在影响公众,激励公众。杨澜在演讲过程中,运用大量数据来支撐她的演讲,使她的演讲显得丰富有力。据笔者统计,在短暂17分钟的演讲过程中,杨澜共在47处用到数字来支撑她的论点。这与以往中国感性式的演讲不同,杨澜的演讲借鉴了西方定量的分析方法,以逻辑实证为手段用数字来使公众信服。这些数字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还为她的论述提供佐证,并希望公众或是政府来做些什么,改变目前的状况。并且她的演讲由于是公开的,且可以通过媒体来扩大影响,从而使政府或人们意识到并付诸行动。如她指出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危险系数0.4,言外之意即我们国家的收入水平明显不平等。言后行为即政府可能会重视这一问题并出台政策改变现状。

3.3话语衔接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开创者韩礼德提出了话语衔接理论,他认为语言在语法层面、词义层面以及所有的结构上都应该是衔接的。衔接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也可能出现在两个相邻句子之间,还可能发生在相距较远的两个成分之间。[7]他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对话语衔接关系进行分类,提出五种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和词汇衔接。在杨澜的整个演讲中,这五种衔接手段都有所体现。其中连接词语运用的最多,连接词语是通过连接成分来体现语篇中的种种逻辑关系的手段。据笔者统计,杨澜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连接词“and”出现了63次,连接词“so”出现了18次,连接词“but”出现了15次。其它连接词如“while,yet,because”等也都出现。指称,又称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指示主要有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在杨澜的整个演讲中,人称照应出现地最多。她用”we,they,it”作为人称照应来衔接上下文。用”that”作为指示照应来衔接。至于比较照应, 如:

”Similarly,many other issues concerning public safety is a hot topic on the Internet.”similarly”照应前文中的”the state council passed a new regulation on house requisition and demolition,and passed the right to order forced demolition from local-governments to the court.”

省略是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成分的缺省,被省略的部分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才能发现。省略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替代即零替代。”她在演讲中两次省略了”she is”。才外还多处出现省略,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另外一个链接手段是词汇链接,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杨澜的整个演讲中,不管是原义复现还是反义复现,或是近义复现都有所体现。如:原义复现,”different”一词在演讲中多次出现。

最后,替代是指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主要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分句性替代。在杨澜的演讲中主要运用了名词性替代。如用“my word”代替前边整段话。

由此可见,杨澜的整个演讲运用的衔接手段非常丰富,且逻辑十分清晰,而衔接手段的丰富实用无疑有助于增强演讲语篇的连贯性。在衔接方面很值得我们效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杨澜在跨文化语境的演讲中意识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运用大量数据和例子来提供佐证,这些例子也大都是在中国现阶段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件。她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充分地考虑到跨文化交际因素。除此之外,还运用多种衔接手段使演讲辞显得清晰明了。她采用逻辑实证的方式,以异文化公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参考文献】

[1]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2005(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军向,纪玉华.简评批评话语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

[4]陈平.话语分析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

[5]孙咏梅.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与互动社会语言学[J].外国语言文学,2007(2).

[6]曹勇,计道宏.话语分析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有关需要初二作文下一篇:元旦的致辞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