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课程计划(精选9篇)
校本研修课程计划 篇1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科研兴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个人的研修目标:以“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科学学科的本质,追求科学教学的实效。注重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做一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锐意进取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一、本期个人目标
1、确立学科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
二、研修措施
1、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好老师,更要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上的领路人,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通过学习《师德规范》、《教师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争取做一名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的教师。
2、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参加网络技术培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和各种课件的制作技术。通过学习,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整合。每学期上交一份优秀的网络教学教案。
3、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经常观摩教师的优秀课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试用,并及时反省。
4、以课题研究实验为平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5、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笔记、案例等及时整理,存入档案,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争取每课1反思,每周1总结,每月1自评,反思时立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每学期还要完成1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本学期按学校要求相互听课节次不少于20节,制作教育课件5次。来提高个人掌握运用远程教育能力。
6、通过多读、多思、多写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7、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并通过集体备课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向本校的优秀教师请教教育教学经验,通过经常听他们的优质课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8、通过网络及各种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课程计划 篇2
一、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内容模块的编制
从职初教师岗位实践和专业提升的需要角度看, 基于导师指导的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所示。
(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 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 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 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 初步把握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 在备课组长指导下, 结合学情, 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 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 (2) 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 科学安排与布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 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意识。 (3) 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 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并与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 按时下课, 不拖堂。 (4) 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 精心备课, 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资源准备, 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 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 (5) 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课堂学习规则, 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训练程序, 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 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论;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 尊重他人发言, 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6)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7) 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能够合理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8) 根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有效实施学科教学。 (9) 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 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 并明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 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智地引导和调控, 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 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过早掉队。 (10)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 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1) 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会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 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 进行适度的教学过程调整, 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12) 科学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 恰当运用课堂的矫正与反馈手段, 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 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 对学生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 (13) 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 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 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 (14) 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 有启发性、激励性、幽默性, 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 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 (语) , 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 (15) 科学布置巩固性的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结合学情特点, 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 作业容量适度, 能启发思考, 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 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 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 凡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 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 “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 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 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 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 对学科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把握学科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 (2) 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 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 能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 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3)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 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 如均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 (4) 熟悉试卷命制的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 会根据命题任务, 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 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 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 题型结构与分值, 控制试卷总体难度、容量, 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范, 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 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 并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 (5) 初步掌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 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 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 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 (6) 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的功能, 结合教学任务, 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 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 (7) 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 合理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 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 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 掌握“网络阅卷”的具体方法, 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 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 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书面的诊断分析。 (8) 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试卷评分标准, 能够合理判分, 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与统计;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 进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 形成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报告, 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 “教学课例的研究”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 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 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 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 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 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 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 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 发展自我, 为自己而研究;通过同伴互助, 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在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 (2) 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 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 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3) 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 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 具体遵循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 (4) 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 力争研究主题系列化;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 可以将研究形式拓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 (5) 规范教学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 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 成立或组建研究团队, 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能围绕研究的主题, 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 着眼同伴互助, 能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 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基本经验。 (6) 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 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 科学制订课堂观察量表, 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 恰当地运用DV、手机、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 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诊断分析与研究。 (7) 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 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 聚焦主题, 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 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 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 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优点的评述不吝啬, 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 不走极端, 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8) 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 畅所欲言地表达;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 并基于观察数据, 理清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价值, 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 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 “学生学法的指导”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 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活动, 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 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 (也把一节课分为四轮) :第一轮———预习, 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 破除障碍;第三轮———复习, 扫除障碍;第四轮——作业, 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 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 复习是为了巩固, 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 培养学生“先预习再上课, 先复习再作业, 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 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 (2) 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3) 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特点,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现的可能性, 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 是否应该做的, 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 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 可衡量, 可达成, 符合实际, 并且有时间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 提高学习整体实效。 (4) 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 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 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 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 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 哪些还存在问题。 (5) 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 作业训练要精选试题, 强调训练的计划性, 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 学会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 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 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 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 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 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 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 (性) 训练以及限时训练, 答题要克服犹豫心态, 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 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 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 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抓稳基础分, 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 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6) 学会选择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 要指导学生“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 拓宽知识内容, 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 注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耀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 坚持举一反三, “以一当十”, 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 引导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 决不能舍本逐末。 (7) 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理辅导, 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 合理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调整考试动机, 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 摆正心态, 避免怯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 (8) 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 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 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 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 标注题号以便核查, 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9) 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 及时弥补, 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反思诊断, 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 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 应结合学校特点, 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 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主实践与自觉反思, 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的方式。具体说, 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 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 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 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与方案, 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 并要求职初教师了然于心。 (2) 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时, 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 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研修, 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 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 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 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措施, 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 (3) 落实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理论学习指导, 结合自身教学示范, 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 (4) 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 定期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 明确具体数量和内容要求, 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 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 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资料, 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 (5) 落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建议, 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二) 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1) 虚心听取导师专业意见。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师课程指南的要求, 虚心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 规范落实研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善于听取导师的专业指导意见, 进行课程研修和专业实践。 (2) 定期开展研修总结。要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 定期进行专业研修的反思和总结。针对课程研修中出现的专业问题, 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 并善于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 创造性地进行落实, 不盲目从于导师的建议。 (3) 主动落实课堂研修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组织课程研修的要求, 围绕课例进行专业研修, 能主动定期观摩和听取导师的常态课, 学习导师的课堂专长, 并主动开展课例研究教学实践, 征求导师或同行的意见。 (4) 主动落实学业命题研修要求。能根据导师对学业试卷命题的指导意见, 主动进行命题实践, 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命题评价的相关理论, 充实自我对学业试卷命题的评价理论水平;同时能够根据研修的要求, 在研修期间提供规定数量的学业试卷。 (5) 做好研修材料的积累。能够根据导师要求完成各类专业研修过程资料和评估资料的填写, 并做好专业研修过程中各类研修课程过程性资料的积累, 能够选择和提交体现专业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三) 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学校要求
课程视阈:校本研修设计的新途径 篇3
【关键词】课程规划;顶层设计;课程视阈;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30-02
【作者简介】王跃平,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9)教师。
目前,多数学校都很重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发展,还可以推动学校发展,可以说,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中成本不高、操作简易、见效迅速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随意,方向不明。
由于对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要求等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思路不清,过程的安排缺乏条理,活动没有系统性。其实,开展研修前就要思考:这次研修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开这几节研讨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次活动与上一次有何关系?与下一次活动有何联系?一学期需要开展几次校本研修活动?分别研修什么?等等。在校本研修全面推进的今天,学校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期待通过开几节课、听几场报告、看几本书、做几次培训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应变革学校的培训方式,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校本研修目标明确,内容系统而有效;让教师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
2.视野狭窄,收效甚微。
很多学校的校本研修,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问题,但主流却常常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虽然实在实用,但往往视野不宽,主要集中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上,研修目标主要指向应试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学科成绩的改善,比较功利和短视。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导致校本研修与学校整体工作无法有效整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目标等关系不紧,校本研修与学校问题的关联度不大,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没有多大作用。
以上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校本研修缺乏整体思考和顶层设计。什么是顶层设计呢?此概念源自于“系统工程学”,意思是从高端开始的总体设想,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包括选点、规划、实施和评价等。
那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呢?如何从课程视阈进行思考呢?
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把校本研修当作一门课程,用“课程”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项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认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内容、规划和进程,校本研修也具有这几个要素,所以把校本研修当成课程来看是完全可以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序策划和逐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建构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校本研修课程。
在操作方式上,应该把校本研修当作一门课程来规划,从课程理念、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体思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点规划。
选点,即确定校本研修课程的起点。可以从“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入手,对学校及其校本研修进行定位与再认识。对学校的师资状况进行诊断,对学校的研修现状进行把脉,为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做好前测工作,选定研修的起点,保障研修的有效性。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它是一所城市初中,办学理念是“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课程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基于学校情况,近年来在校本研修方面进行了系列规划和探索,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每学年确定一个研修重点,这就是“我要到哪里去”。例如:
2012-2013学年,重点是提升课程的理解力。2013-2014学年,重点是提升课程的重构力。2014-2015学年,重点是“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这一系列研修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从一个教育工作者成长为一个课程工作者,能拥有一定的课程智慧。
基于以上情况,学校提出了“三叶草”校本研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团队,“三叶”分别代表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重构力,也暗含“师德课程”、“视野课程”和“师能课程”,使教师成为“三馨教师(厚德、博学、专能)”。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校本研修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建构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研修课程。并注意四个“结合”:即实用性与学术性结合,学科课程与学校特色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面向部分培训和面向全体培训结合。这样,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可以促进科学管理。
2.课程实施。
课程“去哪里?怎么去?去哪里?”探究的是校本研修的重点与方向,“怎么去”思考的是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
(1)校本研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三个层面的校本研修。校级主题研修,重在提升研修课程的领导力;组级校本研修,重在提高研修课程的执行力;校本特色活动,重在提升研修课程的影响力。每次活动都精选研修点,精心策划研修活动,用心编制研修材料,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成效。这样的专题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改变着学校的课堂。
(2)校本特色活动。主要包括基于研修主题的专家讲座、读书交流、演讲展示、参观学习等,目的在于引领、夯实和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追求是校本研修的内核,它决定着校本研修的方向与内容。因而,校本研修的选点显得尤为重要。但“点”毕竟是“点”。如果学校只能在“点”的层面进行研修,势必会导致教师能力素养的不系统,影响研修效果。所以在设计研修活动时,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注意由浅入深地把一个个相关的、类似的“点”串起来,做到“连珠成串”,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体系。
3.课程评价。
校本研修的目标主要有两条,一是促进教师发展,二是推进学校的发展。怎么来评价这两个目标的达成度呢?这就需要建立校本研修的评价体系。可采用定性与定量测量相结合的办法。
定性测量只要知道一个物理量的性质即可。定量测量不仅要知道变化趋势,还要确定出具体的量,即谁增加多少的时候会使另一个增加多少,进而得出确定的比例关系(或者是函数关系)。
第一,评价校本研修到底有没有促进教师的发展。可以先围绕“教师发展”确定几个测量点,如区级以上骨干数量增长幅度大、教师课堂教学显著进步、撰写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篇幅显著增加、市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量增长快等等。然后对每个测量点再进行定性或定量测量,如如何定义课堂教学显著进步。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进行跟踪测量。具体做法是先制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然后为课堂“建模”,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前测”和跟踪调查,看看教师的课堂变化趋势。
第二,校本研修对学校分层的评价也需要确定测量点,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如学校的社会赞誉度、家长的信任度和师生的自豪感等,再比如学校的教师成长情况,毕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等。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篇4
一、研修目标
本学年,我校将根据县教育局工作思路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抓手,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使校本研修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位于新邵县迎光乡,地处偏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为村小,教师队伍缺失严重,学校实际上课包括两个代课教师才7人。基本上每个教师都包班,教学工作繁重。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因此,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定势,由于年龄较大,学习意识较差,要让他们转变教学观念有难度。
2)、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队伍中长期休病假的人太多,在一线上班的教师家里有事或有病请假扣钱,不上班的不扣钱,形成“干多不如干少,干少不如不干”的恶习,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校教师严重短缺。整个学校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对学校的艺 术教育形成严重制约,每年的艺术节是学校最大难题。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很难做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4)、办学条件还有不完善之处。
1、学校无围墙和校门,对于学生安全是个隐患,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体、音、美、卫器材严重不足,教师专业也不对口,每次上音体美课只能是挪作作业课,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3、没有多功能教室,全校教师开会、教师讲公开课有诸多不便。每次想给学生上上什么多媒体课,都只能是“望洋兴叹”。
5)、教学工作底子薄,这几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邵东及广州等地读书的较多,学生外流现象更加严重,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则不断带回家,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三、研修重点:
“有效教学” “疑难问题解决”
四、主要具体工作措施
1、已经向上级申请校园维修的修建。
2、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杜绝一切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把师德建设放到教师素质的首位,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3、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不断提高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通过组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有机整合。
4、发挥老教师的师示范作用,尽快形成年轻教师的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学校将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的丰富教学经验直到作用,以老帮新,以新促老。以此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督促各立项课题科学有序地开展。
6、做好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全员研教工作。根据新课改研教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做好本学年全员研教工作。并结合全员研教工作,组织开展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的研讨
活动,以达成学校教研、科研一体化。
7、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五、保障措施
以校长为带头作用,狠抓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主任检查力度,不定期去随堂听课,不断促进教育教学革新。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篇5
龙门中心小学 李亚红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专业修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个人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本人于2015年2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各方面的知识拓展,广泛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努力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方法。
3.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三、具体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在备课管理上,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一步。在教案的设计上,凸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四、研修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公开课,做好听课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计划 篇6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此,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2、加强学习,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3、通过研修,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4、通过研修,丰富教学经验,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5、通过研修,掌握教学基本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研修内容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每周不少于2小时用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2、加强业务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数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3、加强常规研究,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听课,只要有时间就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通过听课、评课、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锻炼,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4、积极参加学校与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数学教研活动,并主动承担学校组织的实验课、示范课等,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课程计划 篇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校本研修蔚然成风, 各级各类学校对校本研修的模式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但从现实情况看, 尽管各地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但实际效果仍然不如人意:有的专家讲座隔靴搔痒, 同伴互助迫于学校强制要求, 个人反思往往流于形式, 公开课有些是表演秀, 参观考察大多走马观花等等。在给学校增加了经济成本, 给教师个人增加了时间、精力成本的同时, 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使得校本研修未能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反而产生了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负面影响。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校本研修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没有能够做到基于课堂教学研究, 即从课堂教学开始, 研究课堂教学, 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支点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中心, 紧紧围绕学校教学活动的教师在职教育 (Inservice Training) 的一种形式。校本研修中所谓“校本”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学校”, 即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二是“在学校中”, 指教师应在任职的学校和课堂教学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三是“基于学校”, 即教师继续教育的一切计划与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校本研修中的“研”, 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修”则是在研究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式。不论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还是学校的发展, 都必须是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最终呈现方式。不论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还是“基于学校”;不论是“研”, 还是“修”, 都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 尤其是常态的课堂教学。
要想有效规避目前校本研修在实践层面种种华而不实的流弊, 就必须确立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自课堂教学始, 研究课堂教学, 服务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 才能使校本研修走向常态化和制度化, 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进行校本研修的方式
(一) 在常态“听课”中进行校本研修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 也是教师进入同伴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很好地利用这一经常性的教学活动, 并对其进行研究, 能够开展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听课中进行校本研修, 应该做到“有备而进、有心而听、有得而评”。
1.“有备而进”, 即进入同伴课堂听课之前要有必要的准备。既然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就需要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 对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
研究目的可以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等较为宏观的问题, 可以是教学设计、调控能力等较为中观的问题, 也可以是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智慧等较为微观的问题。研究内容的准备就是要对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 熟悉这一研究课题在理论上已有的成果, 并通过对文献梳理形成自己初步的研究基础与方法。对于研究对象的准备就是要熟悉所要进入研究的课堂的基本情况, 包括任课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基本面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等。这一准备的过程既是在听课中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必要阶段, 更是教师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的关键一环。
2.“有心而听”, 即在听课过程中认真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首先要全面, 既要“听”上课同伴的目标达成和课堂组织, 又要“观”学生的活动和反馈, 全面衡量教学效果;其次要有针对性, 要在全面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 重点收集与自己研究目的相关的素材;再次是要有延续性, 应该围绕自己的研究目的,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访谈, 认真听取上课同伴的说课, 以丰富研究素材。素材的丰富既有助于对同伴课堂教学进行中肯的评价, 更有助手教师自身研究目的的达成。
3.“有得而评”, 即在评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而有价值的评价。以校本研修为目的的听课, 其本质是以“课”为例开展教学研究, 所以在评课阶段, 应正视课堂教学本身, 围绕自己的研究目的, 充分系统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并就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探讨, 使上课同伴感到有启发、有帮助, 使听课教师有收获、有发现, 两者皆有所“得”。因此, 评课阶段既是对同伴课堂教学研究的小结, 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提高和阶段牲成果的展现。
(二) 在“研究课”中进行校本研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进入中小学课堂, 与教师共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已经非常普遍。有效利用这类“研究课”, 实现教学实践者和教学理论研究者的合作, 是校本研修更为有效的方式, 同时也对教师和专业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课”可以是教师个体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 即专业研究者进入教师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与专业研究者一起开展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也可以是教师集体与专业研究者一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在专业研究者的指导下开展听课、观课、评课的集体研究活动。
教师在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中, 不仅能改进教学, 而且能学会研究。在专业研究者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引领下, 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会不断提升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进而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同时, 专业研究者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 能够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不断重构与塑造、专业化知识的不断拓展、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研究品质的不断改善”, 有效推动教师的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但是, 在“研究课”中进行校本研修的前提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这就要求:
1.教师、同伴与研究者是基于校本研修而形成的课堂研究共同体, 是以探究课堂教学现象与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摒弃了种种华而不实的所谓专家引领形式, 更主要的是, 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 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校本研修, 不是额外地让教师做本不属于他们的抽象研究, 而“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便是将专业活动与专业研究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师专业生活”。
走向校本研修 篇8
校本研修是什么?校本研修源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合理引导和规划,以教师为活动主体,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是一线教师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提升自我的研修,教师是参与的主体,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的研修活动。校本研修是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有机整合,对培训、教研的超越和进步。
校本研修做什么?校本研修应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己任,因此,校本研修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一线教师在研修活动中获得专业知识,修炼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情意,校本研修要让教师在教学现场中习得,在尝试探索中前进,在实践反思中提高,在教育研究中发展,在合作交流中倍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校本研修怎么做?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从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绿色教育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一是教师自主研修。教师自主研修即教师的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自主研修的质量主要取决与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的奉献、对学生的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事业的规划。一个人教师越是对自己的教学不满足,对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满足,才能造就他们不断求知,不断超越的人生价值。教师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读书、读图(像)、研课、磨课、反思等。教师不仅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与图(像),更要阅读自己专业之外的“闲书”,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吸收优秀教育前辈们对教育教学的积淀,充分领悟知识结构的脉络与延伸,才能做到教育教学的厚积薄发。教师要学会用阅读拯救自己,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让书香溢满校园,让阅读浸润学生,让阅读成为教师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需要,不断整理教学的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二是教师合作研修。教师合作研修是指学校当中同学科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的研修活动。教师合作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资源优势,具有实现共同发展的特点。成员的构成一般为同学科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参与的半开放形式。研修的主要内容一般为教师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难题,围绕研修主题开展问题的定向研修,使每位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授课水平得到提升。形如各学校开展的教师沙龙、教师亚团体、科研别动队等形式。比如在一线教学中各学校经常采用的主题教学研讨、同课导构,以研修主题作为观课时的关注点,议课时围绕研修主题,以课堂中学生学习状况为依据,以平等的对话交流对授课教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探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学校集中研修。学校集中研修是指校长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手段。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校长,要把自己的教师队伍打造成什么样,学校集中研修活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集中研修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通识培训、师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校外专家的讲座和引领活动、学校特色教育的强化培训。形如各校开展的假期全校教师集中培训,日常教学期间的教学专题赛课、专题研讨、科研驱动、教育主诣论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组织的集中研修,从一定程度上讲,学校集中研修是教师自主研修和团队合作研修的方向标,为教师自主研修和团队合作研修导航。
四是区域联盟研修。区域联盟研修是指以品牌学校为中心,学校与學校之间抱团发展,组成教育发展联盟,定期开展校际之间的研修交流活动。甚至可以是以省市县等地域为中心,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以教研机构为主体,进行更大范围内的研修交流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区域联盟研修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实施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文化共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质量共进等行动,它是对学校集中研修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区域联盟研修的具体内容有优秀研修团队活动展示,优质课交流研讨,教学成果推广交流活动,形如当前的各校教育共同体活动、各级名师送教活动、教育学术团体年会研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发挥研修活动示范学校、教研机构的辐射引领,有利于激活区域联盟研修学校的活动热情,有利于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推进区域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学校办学力,教师发展力,学生成长力的提升,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五是信息社区研修。新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信息社区研修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开展的交流、学习、论坛等研修活动,是未来教师开展研修活动的发展方向。信息社区研修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独特优势,把能够上网交流的教师、专家、学者、家长,甚至关心教育发展的团体与个人“一网打尽”,以快捷的速度,海量的信息,把大家迅速地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沟通无限、共同研修。目前使用最广的方式有博客、微信、论坛、专题网站等形式,如建立的名师工作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过其它校本研修方式的功能和作用,信息社区研修效果明显。
加强校本研修,学校才能更好地铸造教育品牌,教师才能更好地提升专业素质,学生也才能更好地触摸到学习旅途中最美的风景。走向校本研修,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校本研修,永远在教育的路上。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篇9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校研修工作实际,坚持“以研促修,促进教学”的原则,遵循教研工作的基本规律,聚焦课堂,依托“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模式”,围绕“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以“青年教师合作组”的形式开展有深度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
二、研修目标 第一年:
1、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要求认真学习和比较近年新、旧教材的特点,经常研究新、旧教材和课程的有效整合问题。
2、每学期至少要举行公开课一次,听课至少十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
3、要正确、高效开展“培优补差”的工作,不单是上课,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工作细致到位。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争取论文区或市级获奖。
5、参与各类培训及业务的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6、积极教育教学研究。主持的课题争取校级立项;参与一个合作课题,并能起到骨干作用。
7、积极参加校级“教学与反思”优秀课的评选。
8、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以片和区、市教研活动为载体开展网络主题研讨活动,进行网上评课活动。
第二年:
1、要多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要重视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体现数学文化的精妙。
2、要持之有恒地建立、完善数学科组题库(每两年一辑),加强积累,资源共享。
3、每个学期均要有教学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计划;每周参加一次正式教研会议,有主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
4、要有公开课计划,经常互相听课和评课,探究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5、争取学年度专业技术考核“优秀”。
6、积极教育教学研究,主持的课题争取区或市级立项。
7、积极参加校级“教学与反思”优秀课的评选并能获奖。第三年:
1、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
2、交一节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录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4、在“课题研究”、“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这两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完成撰写工作。
5、参加科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侧重在备课组长工作、教研活动及资料编写、新老帮带四方面入手。
6、通过备课组长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勇于负责和决断,善于组织和协调的能力。通过教研活动(论文评比、说课比赛、公开课示范或研讨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开阔了他们的教学眼界。
三、学习形式:
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主要措施: 1.抓常规、常态。
2.继续实施“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深化校本研修,促进组内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a.确定主题。公开“课例”在数学组的实施已经多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做到与时俱进,数学组对“课例”的主题进行深化,围绕“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提出系列主题“新课程下的数学双基教学”之---“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b.同伴互助。备课组每个教师分别就以上主题搜集资料,供组内教师学习交流。在确定上课内容之后,七年级数学组根据确定的内容进行说课,供备课组集体讨论,供上课者参考。
c.自主备课,自主上课。
3.突出数学本质,实施轻负高质。
a.数学教学的根本就是关注数学本质和关注学生。
措施:(1)加强数学老师的解题能力,各种评比(职称、教坛新秀等)的业务考试可作为模拟考试。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双基落实,从而关注教学实效。(3)关注大班额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
b.继续高质量进行竞赛辅导。
措施:定时间、人员、地点系统地进行三个年级的竞赛辅导,让优秀生在数学上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4.其它工作:
a.新教师最有体会的一件事(一堂课)交流活动。b.参评优秀论文案例、学科教学论文评比。c.期中检测命题及试卷质量分析。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个人校本教研规划
单位 广济初级中学
【校本研修课程计划】推荐阅读:
校本研修年度研修计划09-15
校本研修的课程化论文09-16
校本研修学习计划01-17
音乐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8-30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05-30
校本研修工作行动计划07-15
校本研修个人成长计划07-22
希望小学校本研修计划08-11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计划08-18
新教师校本研修计划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