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2024-09-07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精选8篇)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篇1

《SQL Server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

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数据库开发技巧,选择前端开发环境与后端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集成,使学生在数据库开发应用方面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SQL Server 2012涉及的概念和范围较多较广,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从更多的实践环节中理解SQL Server 2012的体系和特点。2.课程应注重Transact-SQL的教学和实践,在掌握SQL Server图形管理工具的同时,加强isql/osql公用程序的使用。3.本课程综合性较高,教学中可酌情安排一定时数的课程设计(结合前端开发工具),使学生对于SQL Server及其它数据库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以SQL Server 2012为后台的Windows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将德育教育寓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刻苦学习,学风严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SQL Server概述

1.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SQL语言的特点

(3)Microsoft SQL Server的特点 2.教学要求:

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的结构、功能和性能特点;理解SQL语言的特点;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 Serve的演变过程。

(二)安装SQL Server 2012系统

1.教学内容:

(1)安装预准备工作

(2)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的安装过程(3)验证系统是否按装成功 2.教学要求:

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安装的软、硬件要求及安装过程;了解 SQL Serve的版本类型。

(三)注册和配置服务器

1.教学内容:(1)注册服务器(2)配置服务器 2.教学要求:

掌握注册和配置服务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了解注册和配置服务器的作用。

(四)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1.教学内容:

(1)认证模式和认证进程(2)管理登录账号

(3)管理数据库用户账号(4)管理角色(5)管理许可 2.教学要求:

掌握设置认证模式技术、管理惧色、许可技术;理解数据库安全模式、认证模式及账号管理;了解许可类型。

(五)管理数据库

1.教学内容

(1)数据库对象(2)创建、删除、修改数据库(3)设置数据库选项 2.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属性技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六)管理表

1.教学内容:

(1)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数据类型(3)管理表 2.教学要求:

掌握表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数据类型,表的基本操作;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

(七)操纵表中的数据

1.教学内容:

(1)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2)检索表中的数据(3)高级检索技术 2.教学要求:

掌握表数据的基本操作及各种检索技术。

(八)索引

1.教学内容:

(1)索引的类型和访问数据的方式(2)创建索引技术(3)维护索引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维护索引技术;理解索引的类型;了解索引的作用。

(九)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1.教学内容:(1)备份技术(2)恢复技术 2.教学要求:

掌握备份操作和恢复操作技术;了解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作用;

(十)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教学内容:(1)视图(2)存储过程(3)触发器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修改和使用视图技术,创建触发器技术;了解视图的概念和特点,触发器的特点和作用。

(十一)Transact-SQL语言

1.教学内容:

(1)Transact-SQL语言的特点(2)Transact-SQL语言的组成元素(3)执行Transact-SQL语句的工具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数据控制、定义和操作语言及T-SQL语句;了解Transact-SQL语言的特点。

(十二)SQL Server的并发性

1.教学内容:

(1)并发性的概念(2)事务(3)使用锁 2.教学要求:

掌握事务管理和锁技术;理解锁的作用;了解并发性的概念。

(十三)数据互操作性技术

1.教学内容:

(1)数据互操作性技术工具(2)数据转换服务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DTS工具;理解DTS工具的特点;了解数据互操作性技术的概念。

(十四)数据完整性

1.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的概念(2)约束管理(3)缺省管理(4)规则管理

(5)完整性技术比较研究 2.教学要求:

掌握如何选择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对象管理技术;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类型。

(十五)数据复制

1.教学内容:

(1)数据复制的特点

(2)复制代理、复制类型和模型(3)建立数据复制的各种技术(4)在异构环境中复制数据(5)监视和维护复制 2.教学要求:

掌握建立数据复制的各种技术和复制代理、复制类型和模型;了解数据复制的概念和特点。

(十六)管理作业和警报

1.教学内容:

(1)管理作业技术(2)管理警报技术(3)故障诊断 2.教学要求:

掌握作业管理、警报管理和故障诊断技术;了解任务自动化的原因。

(十七)性能监测和调整

1.教学内容:

(1)SQL Profiler(2)性能监视器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SQL Profiler工具监视性能即T-SQL语句监视系统性能;了解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和监测工具。

(十八)向导和工具

1.教学内容:

(1)服务器注册向导(2)数据库类向导工具(3)系统管理类向导(4)数据转换服务向导工具(5)复制类向导工具 2.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库各类向导工具的用法;了解向导工具的分类。

(十九)管理ODBC数据源

1.教学内容:(1)ODBC技术

(2)配置ODBC数据源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和配置ODBC数据源的过程;了解ODBC的概念和特点。

四、课时分配

总学时 授课时数 上机时数

(一)SQL Server概述 2 2

(二)安装SQL Server 2012系统 4 2 2(三)注册和配置服务器 2 1 1(四)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2 1 1(五)管理数据库 2 1 1(六)管理表 2 1 1(七)操纵表中的数据 2 1 1(八)索引 4 2 2(九)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2 1 1(十)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4 10 4(十一)Transact-SQL语言 12 8 4(十二)SQL Server的并发性 2 1 1(十三)数据互操作性技术 4 2 2(十四)数据完整性 4 1 1(十五)数据复制 2 1 1(十六)管理作业和警报 2 1 1(十七)性能监测和调整 2 1 1(十八)向导和工具 2 1 1(十九)管理ODBC数据源 2 1 1 机 动

4 0 合 计

45 27 序号

五、实践环节

1.实验(25学时,包含在上机时间内),可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建议项目:创建和使用数据库;创建和使用表;Transact-SQL;索引;视图;数据库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还原;数据转换;用ADO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VB的数据环境和数据报表;数据库系统设计实例。2.综合性大作业,可根据实际课时安排在实训内容来进行,建议1~2次。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高专计算机各专业使用。

2.本课程与其它编程语言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作为程序设计的提高课程,应在《程序设计基础》之后开设。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考核及格后获得3学分。4.参考教材:《SQL Server 2012数据库及应用》 徐人凤、曾建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篇2

以工作过程为系统化,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 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姜大源教授的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与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 从专业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 根据职业资格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 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 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对应该专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技能与能力需求, 然后逐一把它解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序化成若干个工作项目, 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对于成功完成每项工作项目的支撑点是课程教学, 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必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而确立, 教学内容是围绕职业岗位 (群) 的技能需求而展开, 学习情境是校企深度互融和企业真实环境的再现。

我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 2005年被遴选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改革指导下, 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 以“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 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1 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1 综合情境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 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以真实企业环境的再现创造学习情境。

1.2 确定行动领域。

在调研中, 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 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 确定职业行动领域, 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 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1.3 确定学习领域。

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 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2.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

针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 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中将数据库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先讲解数据库原理, 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 讲解数据库应用技术, 指导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与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及市场需求不一致的, 高职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对学生的最根本的要求是知其然, 能熟练应用某一种技术, 而市场更需要是大量的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 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因此, 从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来考虑, 都有必要重实践应用轻理论研究。

2.2 以项目建设为主线。

传统教材, 对于知识点的编排, 侧重于知识逻辑上的先后顺序。2009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自编教材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采用以项目为单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 结合行为导向法教学是有特色高效率的一种教学思想, 是一种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项目时, 各科知识均贯穿在项目这根主线上, 对知识点的讲解是根据项目的需求, 以实践项目驱动、问题牵引、套路主导的“工学结合, 行动导向”学习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 这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 教学实施过程

3.1 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

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真实工作过程分解, 将真实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过程设计。

传统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 (简称传统教法) 。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教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 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传统的计算机机房技能训练基本属于实验型, 虽以学生为主体, 但知识点相对分散, 为实验而实验, 与实际应用相脱离。这样的传统教法没有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 (简称项目教法) 的过程为:通过实际项目实现情境导入、诱发欲望———借助项目、尝试自学———问题反馈、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进步———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无论教师怎样发挥, 一是看教学活动是否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是否以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三是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 因此要求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式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为原则, 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先分组, 要求每组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段内设计完成具体一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并编写程序实施设计过程。

第二步:制订和实施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和老师指导为主。数据库基本知识及原理以少讲、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及掌握开发方法和步骤, 进行实践设计。

第三步:成果交流。师生交流设计成果, 找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第四步:成绩评定。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考核。通过这样的仿真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 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 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 有成就感。达到在有效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项目实验平台

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设施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学生实践方面, 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 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 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与主要用人单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环境, 边学边实习, 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 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 提高创新技能。学生只有在先进的实训场地里学到的东西, 用到实际工作中才不会落伍。

5 以工学结合造就双师型教学团队

根据“引进和培养并重, 学历提高和业务能力提高并举”的原则, 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带头人, 一方面加大教师生产锻炼、对外交流的力度, 另一方面在学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 调入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和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员, 同时挑选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外借助于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资源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平台, 开展应用性研究, 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找到新的结合点, 为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院应对教师量身设计一套针对工作过程化项目式教学法的全新师资培训方案, 提高教师教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施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基本思路是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 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 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 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够用的基本知识, 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二是实践能力, 突破仅限于操作技能的考试, 增加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的合作能力。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 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项目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 记入成绩, 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 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四是在内容加入职业技能认证试题与技能认证接轨。不仅要求学生上传并展示个人的项目成果, 还设计并使用了“学生任务反馈评价表”, 其中包括学习过程中个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描述、学习日志 (包含知识技能的掌握、心得体会与自我评价等) 、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项目, 开发了教师和学生网上评价系统, 用于学习成果考核, 还通过组织学生个体或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体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核算标准“期末 (40%) +实训 (30%) +平时 (10%) +自我评价 (10%) +学生互评 (10%) ”五层次评价体系。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教法方便实用, 富有成效,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 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 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开发项目式课程和教材, 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促进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充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1) .

[2]孙慧平.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4) .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简艳英(197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周爱霞(196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55-01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以其强大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功能成为计算机及其他应用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常用工具。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数据库编程以及在可视化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开发具有良好界面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开发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和经贸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调查及多年从事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突出数据库本身的特色。数据库是一个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工具,由于面对的对象是高职的学生,着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尽早和尽量多地使用数据库系统。而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只是强调书本知识点的介绍和理论的教学。

2.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不能明确实验目的和上机内容。上机前不做任何准备,照着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或一味模仿教师操作实例,不能举一反三,对所要做的操作不理解,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在编程中所需的东西;考核中实验课所占比例过少。学生在课程结束还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些连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

3.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思路,向学生灌输理论术语、抽象的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命令的解释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把上机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学生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缺乏创造性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甚至不明白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问题有什么联系,更不要说独立编程。

4.缺少实训环节。基本理论教学结束后,上机课就停止,立刻转向理论复习阶段,对教学中的知识点或考试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死记定义,根本不可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编程中,一个个知识点不能有效地用一个使用性强的程序串起来,所学和所用脱节,缺少必要的实训环节。

二、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目标定向就是确定教学目标,也叫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据库之初,明白自己学完该课程后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即带着任务、带着项目去学。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技术,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或给出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新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改变教学内容的次序。现在的教材基本都是从讲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开始,按部就班地编排,到最后是面向对象的知识介绍。照这个次序来教学的话,开始就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和我们的项目联系不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原因是数据库课程在高职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放在C语言学完之后,学生已经对计算机语言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有了基本的了解,数据库的常量、变量、函数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等部分内容和C语言中的定义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的细节不同。而且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一部分已不再是教师授课的重点,用到时学生可自己查资料学习,教师只做简单的介绍即可。

因此,开始本课程的学习时,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做1~2个课时的简要讲授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设计部分的内容。数据库的项目管理器功能很强,它将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各种资源都集成在一起,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联系实例或项目讲解,让学生对整个数据库的内容有一个“线性”认识,明确学习的方向。也可以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所修科目为数据来源,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表。认识查询和视图,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数据来源。

根据一般高职的课程设计,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学习过有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知识的。对于初学者,类和对象的概念不太好理解,不宜做深入地讲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慢慢领会。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要做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象的事件,要讲清楚什么是事件、如何触发、如何为事件编程等。接着,可以进入数据库的常用控件的学习,用1~2个课时的时间集中介绍这些常用的控件,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计算机上实现。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1)设计案例。钻研教材,将VFP进行分解,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选择典型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精心设计案例,将理论和知识贯穿到实例中。(2)分析案例。讲课时首先演示案例,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先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再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讲解,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要充分发挥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各种问答给予恰当的评价,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在坚持“案例式”教学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第二,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数据库,从而快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为此,我们除加强上机实习的指导,积极开展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活动外,还要在学期末抽出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训环节的教学,要求每个学生独立设计一个项目,最好形成文档,然后再上机调试。这个过程可以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来执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软件从设计到交付的完整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初次独立制作、完成一个软件,会面临很多问题,大多数是所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遇到的情况,或给予鼓励,或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随着模块的调试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为提高,自信心和动手能力会逐步增长,学到的知识也逐步巩固起来,最初的项目驱动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答卷考试不能完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同时,传统的答卷考试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数据库教学的要求。采取上机考试和答卷考试并行的考试办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也可把课程设计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课程设计可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考试督促学生重视课程设计,以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的项目驱动教学、实训实践与课程设计考试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德.Visual FoxPro 6.0入门与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篇4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胡南珍

编辑:studa1211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数据库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选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三个数据库项目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使学生在项目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项目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http:///

[2]裴大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7).http:///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http://

数据库应用基础2011教学大纲 篇5

课程编号:0411018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 全院各经济类专业

学时数:64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

学分:4 执笔人:

尤传华

审核人: 唐济波 修订日期:2011年3月8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经济类学生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它不仅是数据库入门理论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结合专业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使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创建表、查询、制作报表、Web访问页等操作,掌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提高运用Access 2003对数据的综合管理能力,并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课程项目设计,真正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全书共12章。第1章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Access 2003数据库特点与功能,第3~9章介绍了Access 2003数据库的7个对象,第10章通过一个综合应用实例将第3~9章所建立的各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第11章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第12章简述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讲授2学时)

通过讲授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规范化。并使学生了解课程研究对象、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后面

共6页 第1页

章节的展开做准备。

第二章 Access 2003数据库概况(2学时,第一周机房中上机课时讲授)了解 Access 2003的工作界面、主要特点、新增功能;熟悉Access 2003 的启动、退出和帮助;掌握Access 2003数据库的创建和7种基本对象类:表、查询、窗体、报表、宏、模块、页;了解数据库的压缩与修复及密码设置。

第三章、表与关系(讲授6学时、上机6学时:包括一次关于表的上机考试)表是存放数据的地方,为应用提供数据源。本章包含如下内容:表的设计与创建、字段的类型及设置;使用表向导创建表、利用设计器创建表、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表结构的编辑和修改;导入表和链接表;字段名、类型、长度和说明,字段的标题,字段的格式,掩码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有效性文本和字段的其他属性设置;主关键字和索引(主关键字的类型、主键的创建和取消,索引的创建和使用);关系的创建及应用(关系的种类、数据结构设计、建立关系、修改、删除表关系、子数据表的使用、关系的联接类型等);创建OLE字段(如何在表中建立图像字段、如何显示观看图像)。

通过多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表的创建、维护与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并熟练掌握表间关系类型及建立方法;掌握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基本操作。

注:第四周要求各项目小组提交项目设计的开题报告

第四章 查询(讲授6学时,上机6学时:包括一次关于查询的上机考试)数据库的应用必须从表中提取数据,而查询则是应用的最基本操作,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的几种视图、查询的条件及其他、建立带“计算字段”的查询、建立分组统计的查询、建立交互式“带参数”的查询、建立自动输入数据的“自动查阅”查询、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使用“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使用向导“查找表之间不匹配的记录”; 操作查询”的创建,追加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生成表查询;SQL查询的创建,SQL简介、SQL使用实例;“联合”查询的创建;查询的种类和属性,查询的种类、查询属性的设置、字段属性的设置等知识点。

共6页 第2页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查询的概念、作用与分类;熟练掌握选择查询的创建与使用;熟悉交叉表查询的创建与使用;掌握操作查询的创建与使用;了解SQL查询的概念与建立方法;熟悉查询的种类和属性。

注:第七周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设计进展的第一次检查

第五章 窗体(讲授4学时,上机4学时)

窗体是人机交互操作的重要界面,用户通过窗体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和操作。本章着重介绍如下内容:窗体的基础知识、窗体的种类、窗体的视图;窗体的创建,使用“自动窗体”新建窗体、使用“窗体向导”新建窗体、使用“设计视图”新建窗体、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创建数据透视表;窗体的布局及格式调整,选择对象、移动对象、调整大小、对齐、间距、外观、特殊效果、控件的选择和使用;改变窗体的背景,更换背景样式、以自选图片做背景、和取消背景图片、在“自动套用格式”中添加或删除自选图片的方法;窗体高级设计技巧,窗体中的图片与图像、控件工具箱的使用、子窗体;使用窗体操纵数据,使用窗体浏览/修改记录、使用窗体添加/删除记录以及使用窗体查找与替换数据的方法;数据的筛选,按选定内容筛选、按窗体筛选、输入筛选目标、高级筛选/排序、筛选用于表、查询、报表。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得学生熟悉窗体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窗体创建与窗体设计过程;掌握窗体控件及其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三类不同类型窗体的应用;了解窗体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

注:第九周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设计进展的第二次检查

第六章 报表(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包括关于窗体和报表的上机考试)报表是ACCESS中的一种输出方式。本章的内容如下:报表的结构;报表的创建,包括: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使用“标签向导”创建标签,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使用“设计视图”修饰现有报表;报表的高级应用,包括:报表的排序,报表的分组,利用函数对报表进行统计汇总,域合计函数的应用;子报表;多列报表;交叉表报表;报表的打印和预览,包括:页面设置,预览报表,打印报表。

共6页 第3页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报表的创建方法;掌握报表的分组、统计、域合计函数的应用;了解子表、多列报表、交叉报表的应用和掌握报表的打印应用。

第七章 数据访问页(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本章内容有: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步骤;数据访问页的发布、访问;实现Access数据库在Internet上的数据信息传递或发布。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访问页基本概念;掌握数据访问页基本创建方法;理解发布数据访问页、访问数据访问页的方法。

第八章 宏(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在ACCESS中,宏是各个对象之间的纽带,通过宏把其它对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章主要内容有:宏、宏组以及带条件的宏;宏的创建及编辑;宏的运行与调试;使用宏创建菜单(下拉菜单、热键与分割线、多级下拉菜单)。

通过本章的讲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宏的定义、宏的概念与格式;掌握宏的运行;熟练地使用宏将应用系统集成;掌握利用宏创建菜单。

注:本章内容根据需要可与第六章内容交换讲授次序,可使学生及早实现课程设计项目应用系统的集成。

第九章 模块

由于课时有限本章不讲,但不会影响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构成,也不会影响对项目设计的开发和本门课程体系的理解。

第十章 利用宏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讲授2课时,上机2课时)本章讨论案例设计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是:根据“教务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创建相关数据表,组织相关数据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菜单设计;系统安全与自启动窗体的设置,数据库密码的设置。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ACCESS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共6页 第4页

掌握系统设计过程,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菜单设计,系统安全设置等。

第十一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本章以“教务管理系统”为例,着重介绍如何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开发软件。主要内容如下:介绍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及运行;需求分析。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概念模型,并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数据表);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控制面板和菜单设计),特殊模块的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功能模块的实现(采用宏或宏组命令),自定义菜单,设置自动启动窗体等。

通过本章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开发步骤。掌握各个模块的调试和系统整体联调,设置数据库密码。

注:第十四周要求各个项目小组提交设计结果

第十二章 数据库的安全(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本章内容包括:数据库信息资料的安全管理、设置;对数据库访问用户进行权限、口令等设置的编辑操作;对数据库访问工作组的创建及权限编辑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加密编辑操作等操作。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用户密码的设置;了解工作组的创建及权限;了解编码数据库等操作。

注:第十五、十六周队各个项目小组的设计进行成绩评定

三、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基本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但具有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概念,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应用性非常突出,实践性强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非常明确清晰,知识体系完整,知识框架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配合多种形式的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教学辅助活动,达到比较理想的知识传授目标。通过各个环节让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把计算机科学发展

共6页 第5页

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新技术发展作为案例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得计算机科学人文教育得以充分体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了“基础知识+项目驱动+过程控制+鼓励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知识点与案例以及课本知识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结合、讲授知识点与案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过程与项目设计过程控制等措施。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3次随堂小考占总评成绩20%,项目设计占总评成绩的30%)占50%,项目设计成绩采用学生答辩,组间评定,组内成员评定与老师评定相结合,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先行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在Windows环境中的基本操作。本课程为经济类各专业使用数据库知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以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网页设计打下基础。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选用教材: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李梓,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参考书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第2版),沈祥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六、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用课件演示结合讲授,在讲授中随时融入数据库的最新发展,并且自始至终强调实践,要求学生必须上机动手操作,本课程上机操作课时的安排占整个课时的二分之一,结合课程案例理解相关知识点,用项目设计驱动教学全过程,最终完成自己的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第三章表与关系、第四章查询、第五章窗体、第八章宏,这几章是本课程的主线,必须掌握好。

在上机时在Access2003环境中实现。

大数据应用及未来展望论文 篇6

摘 要:大数据应用及未来展望,紧跟互联网+,便捷未来人们的生活,方便用户。畅想未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社交网络、社区文化,到“六度空间”;展望教育对于国家的希望,大数据和教育整合、合理的早教,对个人的帮助,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帮助病人的控制病情,并发病等,结合医疗平台,预测依照现有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的影响度,精确医疗救助,帮助老人送诊就医;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蝴蝶效应”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从开发者角度,整合用户数据,适应市场变化,用户需求,猜“你”喜欢,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结合应用,人脸分析,动态推送广告,全“自动”,非“手动”应用,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猜“你”喜欢的全新的社交方式。大数据在未来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如何获取大数据,掌握大数据,提取大数据,整合大数据,关系到人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谁掌握了大数据,就掌握了未来!

关键字:大数据;应用;社交;教育;医疗;自然灾害;应用开发;人脸识别;

Big data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ie lv(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0)

Abstract: Big data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with Internet+ convenient, the future of people’s lives,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from social networks, community culture, to the “six space”;prospect of education for the hope of the n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 early education, to help people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nd the state;to help patients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bring new disease, combining the medical platfor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existing way of life, the impact on individuals, accurate medical assistance, help the elderly to send medical treatment;reduce natural disasters to human beings, th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disaster prediction butterfly effect the occurrence of;from the developer perspective, the integration of user data, the user needs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market, “you guess,” love,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of the application;application data and face recognition, face analysis, Dynamic push advertising, full automatic, non manual application, emphasizing the between person and person guess “like you” the new social way.Big data in future applications will be more extensive, how to obtain the data, master data, extraction of big data, data integ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life of the people, who mastered the large data, the master of the future!

Keywords: big data;applications;social contract;education;medical treatment;nature calamities;App development;Face Recognition;

1、社会网络到社交文化

1.1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基于节点与节点的联系,区别于传统的群体内的沟通。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方式聚集在一起。在互联网中,不断进入和退出一个群体,对同一个群体表现出归属感。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内部相对紧密,外部相对稀疏,暂时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1.2 六度空间

六度空间理论的猜想,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隔的距离不会超过六个。(暂时还只是猜测)。

过去的10年,是社交网络的10年,从twitter到facebook,到中国的qq,微信,社交网络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腾讯大数据信息统计,qq日接入消息数:30,000亿,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5.7亿。大量用户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建立大量多元化联系。社交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网络向外辐射,又与各个群体产生联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不是一盘散沙,若有若无的保存着一种联系。关系型社交到非关系型社交再到关系型社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只有那么近!关于社交文化的研究会是一个大数据应用方向。

2、早教到合理,优质教育

2.1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对近1000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1]。可见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虚言。早教对一个人的发育及未来的影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2 合理,优质教育

早教不是填鸭教学,不是培养“神童”,而是通过早教形成正确的人格。通过国内外教育大数据分析,提供合理教育方案,因材施教,找到属于自己的起跑线。结合在线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教育与国家的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国家的发展和崛起提供帮助。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合格人才,解决教育难题。合理,优质教育是当代中国实现强国之路的先决条件。

3、医疗平台结合3.1 社会医疗现状

医疗资源大部分80%集中在省市区,大医院资源又集中在30%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和医生资源过度集中,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会选择去省市的大医院,一则大医院本是负责重大疾病救治的,不但浪费了大医院的优质资源,还增加了医院和医生的负担。二则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因为不能及时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导致病情的加重。本都是为了能够看好病这一条原因,最后导致普通疾病治疗的成本攀高,大病急病治疗的延误,对于百姓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及其不利的。

3.2 预测疾病

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环境改变,生活压力大等元素均会导致疾病生成,每一个疾病都不存在巧合,有果有因。不同于google通过搜索词预测流感趋势,预测疾病是通过医院对过往病人疾病及生成原因的大数据分析,预测一个人处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下会得哪一种疾病何时会得。

3.3 预防疾病

美国强生OTDMS糖尿病管理软件,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谱,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先关血糖数据,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加强自我管理,自我预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通过大数据整合,对患者的病情分析,给患者提供正确医疗建议,有助于患者方便快捷的实现自助式医疗服务,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疾病及其并发疾病。

3.4 精确医疗救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化国家,60岁以上人口近两亿。老人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养老制度不健全,障碍问题突出,家庭支持功能弱化。如何有针对的赡养老人,或者对老人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是如今社会面临的问题。通过社区,居委会,福利院等机构对当地的老人,如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疾病状况等进行登记。老人可通过手机软件,简单操作发送求助信息,得到针对性的医疗救助,附近的医院单位进行及时看护、治疗,防止意外的发生,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3.5 语音识别指定医疗方案

通过引导语音交流,判断疾病可能性的打分制,提供医疗指导方案,解决医患比例严重不足,小病可以自动化处理过程。通过语音引导,比如第一步询问哪里不舒服或者哪里有疼痛,根据患者的回答进一步缩小一定范围,通过进一步的询问,最终根据后台大数据系统得到可能的病例分析,给出相应的打分,比如肠胃炎80%,胃溃疡50%…并给出各个结果的相应其他症状,并给出推荐治疗,或进一步检查方案。最终减轻小病的医生诊治,减轻医生负担,合理利用和分配医院资源。

4、自然灾害

4.1 科研机构

全国范围内地方的地震机构,包括市级、区级和县级,数量可达两千多个,年经费预算达40亿[4],并成逐年上涨趋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地震局,解释地震无法“预报”的窘况,屡屡受到公众诟病。找到地震,大到所有自然灾害的原因,减少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至关重要。

4.2 预防灾害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自然灾害的形成,可能源于若干个小的活动的积累。每个小的数据,汇聚成大量的可用性,可推测型数据,用以预防灾害。

5、流行应用

5.1 手机应用使用率

App Store和Google Play都拥有超过150万个应用,相关开发者的数量各自都突破了30万,根据Flurry Analytics的调查研究显示,2015年全球移动应用的使用量增长了58%。[5]大量的应用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应用被人们经常使用,如何能从众多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一个开发者,每一个创业者的难关。

5.2 下一个超级app+猜你喜欢

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独立于现有软件,给未来用户的生活便捷的应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App。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开发出来的一款应用后,跟随市场的动态,用户需求的变化,守住App的“江山”,在同类型应用中,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更重要。“猜你喜欢”这个名词第一次了解是在淘宝App的首页,根据你的浏览历史纪录,判断出可能要买、或者感兴趣的东西。区别于无目的推广,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宣传及销售成功比例。猜你喜欢并不是只适用于购物App,例如阅读,视频网站,个性化的推送不单单能够方便用户的选择,更加有利于企业对于用户的了解,增强用户的黏附力。在一个视频网站中,可以知道用户当下的,下一分钟的选择,对于整个用户群,能知道对于哪一类型的视频更感兴趣。现在的视频网站不单单整合视频内容,利益产出更多的是企业创作的视频内容,能产出更多优质,贴合用户的视频。

6、人脸识别

6.1 基于人脸识别的商业大数据分析系统(中国软件杯大赛题目)

首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性别识别、年龄段识别、表情识别、注视时长统计等处理收集观看广告机、数字标牌用户的信息,在收集大量数据之后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用户对内容的喜好,为不同性别、年龄、情绪状态的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内容,在不同时段投放不同内容作出参考依据[6]。简称为“猜你喜欢”,强调人和物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的人,动态实现广告,消息等推送。

6.2 非手动应用

不用于传统应用的点击,手势等操作方式,通过识别面部,眼睛等信息,预测下一步的操作,实现非手动,全自动的应用。例如对某段文字或某张图片的注视时间和脸部表情,判断是否有兴趣,直接进入文章或者放大一张图片等等。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特征,实现应用全自动操作。

6.3 人与人之间的猜你喜欢

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猜你喜欢,例如通过摄像头识别对方看你的脸部表情,预测对你的兴趣或者称为好感度,类似于相亲,换言之你就是广告牌,我对你有几分兴趣?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对的人,可大多檫肩而过,从此再无交集,如何改变未来的社交方式,比你更懂你,找到你的那个人。

文献:

[1]本杰明·布鲁姆.《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数据].[2016.2.2].[2]杨洲.浅谈OTDMS糖尿病管理软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糖尿病防治/计算机管理软件].求医问药(学术版).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篇7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发展的代表性产物。实行新的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更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主要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主要技术平台。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大量的学生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如何更好地提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2 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内容选择不合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由于课时有限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很难全面地掌握。而有些教师讲授的重点往往偏向基本理论的解释和推导,而忽略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对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会使用,数据库应用能力差。

许多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已经不能完全跟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缺乏兴趣。

2.2 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目前很多独立学院虽然为该课程安排了实验,但实验的数量相对较少,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缺乏运用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独立学院为该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实施,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不严格,从而使得课程设计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也达不到培养学生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的效果。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3.1 加强内容整合,注重融会贯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然而该课程应用性强,内容丰富,概念众多,不少概念的讲述前后重叠在深度广度上不断地递进,形成了复杂的知识网络,如:码的定义,在数据模型、在关系数据库、在关系数据理论等各章节中的表述各不相同,随着课程的推进在不断被细化、深化。这些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理解掌握以及如何联系实际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可以把该课程的章节顺序看作纵向结构,在各章的相关或重叠讲授或递进扩展的内容看作横向结构。在按照课程纵向结构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组织、设计横向结构的知识点,对横向知识点的掌握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逐步推进,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学习的清晰,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2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应开设课内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在课内上机实验中,我们开设了六个实验,以SQL SERV-ER 2000,VC6.0为实验平台,实验中尤其安排了嵌入式SQL编程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嵌入式SQL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鼓励学生在课下多练习,多实践,熟练掌握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同时,我们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它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教学阶段,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完成一个实际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首先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布置具体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据库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还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的工作流程,为学生以后真正步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3.3 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传统的单一讲解理论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与模拟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归纳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给学生演示一个较熟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例,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直观感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围绕这个案例展开教学,讲解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认识。例如,对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讨论中,教师就可以这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为例,具体讲解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每一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及形成的结果,使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认识,既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同时又知道如何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要灵活组织,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教学节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地参与思考,要创造出能激发学生努力地探索和思考的氛围和环境。让学习成为一个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积极交往的集体活动过程。

3.4 培养学生兴趣,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举行数据库设计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考试,如软考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独立学院学生参加考试,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把教学内容和考证内容相结合,也可以举办专门辅导,鼓励更多的人拿职业证书。

4 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课程,对师资、设备、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践环节要求都很高。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提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力,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希望和同行一起,通过讨论,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

摘要:该文分析了独立学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的现状。根据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管美静,孟赟,殷丽杰.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9,(2):16.

[2]崔巍等.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7(11):24-27.

[3]张宇敬,崔新会.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

[4]罗勇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内容与方法初探[J].职教论坛,2002,(12):52-53.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项目导向;向任务驱动

一、引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为从事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支持、网络设计维护、数据库应用及开发等行业培养具有数据库应用、设计及维护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因此,高职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毕业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具有深入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编程能力、管理维护能力和系统分析等技术技能,具有成熟的软件开发经验,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现根据几年来参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工作,分析、比较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如图1所示,本课程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要求,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物流信息网)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做到教、学、做、评、创一体化。使课程教学做到“四贴近”(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三干”(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

(二)课程设计思路

如图2所示,本课程采用面向项目开发,强调基本原理与应用操作课程设计思路开展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数据库系统项目开发讲解和实验,按照企业数据库工程师岗位的能力,以“项目(物流信息网)”为载体,按照“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教、学、做、评、创”一体化的思想构建本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

(三)课程设计方法

为使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方性的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将企业真实设计任务纳入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软件开发人才,改变教学方法是必需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什么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将某一门专业依据技能内容不同将课程划分成若干个技能学习单元,每一个技能学习单位可作为一个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实现项目的学习,从而完成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工作情境、团队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項目的选取

教学中选择的项目要来源于企业,因为来源于企业的项目更真实。具体的企业项目可以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单位取得,也可以从教师兼职单位取得,或者从毕业生工作单位取得[2]。

(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明确任务:以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为导向,提出数据库应用任务,描述企业工作情境,确定教学目标。即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2)示范引导:包括以多媒体辅助的课堂理论教学、丰富的实验中心及现场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具备完成项目目标的专业技术知识。即解决“可以做”的问题。本步骤的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制定计划:下发任务单,分组讨论任务需求,搜集完成项目需要的能力知识支撑材料,制定实施计划。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4)组织实施:确定任务实施方案后,开始进行方案实施,在此过程教师进行实施方法、知识和技能的知道。即解决“动手做”的问题。

(5)检查评价:任务结束,各组代表综述任务的完成过程,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即解决“做更好”的问题。

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好处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和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作用。

2.以企业项目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目的,学习具有系统性。

3.鼓励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的同时,通过检查评价,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5.项目与实际工作顺序保持一致,容易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五、结束语

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数据库专任教师,深深体会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和呆板,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与企业项目的开发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做、评、创”五者一体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阮红霞著.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1.

[2]陈代堂.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探讨,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管理学院财会项目中心.

[3]姚和平,首珩,周虹著.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两字qq网名下一篇:长句翻译汉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