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通用9篇)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1
在60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礼炮声声,彩旗飘飘。在这收获的金秋时节,一中迎来了60华诞,美丽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参加庆典的各位校友从美丽的乡间,从庄严的军营,从繁华的都市,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带着微笑,带着友谊,带着成功和祝福光临母校,聚集在弥漫着淡淡清香和传出朗朗读书声的校园里,把节日的欢乐带给每个人。在这珍贵的时刻,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280名教职员工,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60年前,当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彻底散去,在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喜迎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在故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中的前身——民权小学诞生了,从此,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历经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风雨兼程一直向辉煌走来。60年来,一中人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辱使命,呕心沥血,以诲人不倦的红烛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谱写教书育人的新篇章。星转斗移,广大学子在这里孜孜以求,修德励志。“且喜桃李满园艳,莫悲霜雪两鬓斑”,岁月的丰碑上,凝结着一代代教师的忠诚与奉献,汇聚着一届届莘莘学子的努力与企盼。60年来,一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奋斗铸就辉煌,努力创造成功。今天的一中,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全体一中人凝心聚力,通力划舟,学校一次次创造辉煌,一步步
扎实前进。高考夺魁,竞赛上榜;每年都为北大、清华和重点高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管理有序,干群关系和谐,师生感情融洽,人心思进,风清气正。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作为一中的一员,我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谢这里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奉献智慧,洗练自我,实现价值的人生舞台。我们深知,传道授业是我们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使命。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学校的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同舟共济的不懈努力。我们没有理由为过去的成就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清楚那是几代一中人心血和汗水的奠基;我们只有扎实前行,创新求索,才能使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责,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底蕴;我们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恪守师德,以身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昨天的荣耀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努力必将成为明天再创辉煌的基石。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在前辈们的精神鼓舞下,肩负着国家社会的重托,以崭新的姿态努力工作,拼搏进取,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奋力前行!谢谢大家!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2
大家上午好!
金秋的九月,秋高气爽,收获的季节。今天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储运研究分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商业储运物流网络企业转型升级联盟会在美丽的上海隆重召开,我谨代表研究会向各位领导、嘉宾和代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1956年5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储运研究分会(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原名为全国商品储存养护技术研究会)在武汉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历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岁月,我们研究分会已迈越了初创、开拓、发展、转型的历程。我们储运人的梦,划过60年的时间轨迹,走到今天,储运人梦想的架构越来越明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各位共同纪念和见证研究分会60年华诞。同时,衷心感谢所有曾为推进我会工作呕心沥血、鼎力协作、辛勤耕耘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和广大储运物流同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为了落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从1952年至1956年全国各地先后相继成立了商业储运(仓储)公司,担负着集中储存保管大量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起着商品“蓄水池”作用。而当时商品保管养护条件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商品常发生变质或火灾事故,各地在保管商品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要研究、掌握各种商品的储藏性能和保管养护方法,才能确保商品质量的完好和安全。准确的说商品需要养护,亦即是“商品养护”这一新词在仓储行业诞生,这一工作并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而我们商品养护技术研究会也应“需”而生。最早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沈阳、广州、重庆、长沙等8个地区国营商业仓储公司为核心,预示着全国商业储运网络的形成,揭开了我国仓储史上新的一页。
回顾研究会6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不同发展时期:
1.初创期。我会成立至六十年代初,主要是承担商业部下达的任务,研究解决各地仓储公司在维护商品质量方面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如:烟霉、糖溶、金属腐蚀及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保管等,从总结仓库实践与民间传统经验着手,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实验,掌握了大量的商品基本性能和保养方法,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方法推广到各地,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和库存亿万商品的质量完好,体现出商品养护技术从启蒙到传播与普及,并培养和发掘了一批养护技术人才,为下一步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2.提高期。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商品养护技术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是实现科研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二是除完成商业部下达的任务外,并开始主动出击,立项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三是吸引了生产、科研部门特别是相关院校纷纷参与这项事业,改变了单打一的局面,逐渐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从而引起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确立了商品养护这一专业的地位。
3.发展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会迎来了技术发展与内涵深化的新高潮:一是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开始运用气调、微波、辐照、微机等来武装优化商品养护;二是将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编制成商品储藏养护技术规范、标准;三是创办《商品养护技术》会刊,不断完善丰富养护专业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四是通过向教育部建议并实现了高等院校创办“商品养护”专业;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和商业部“关于商品养护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考核晋升业务标准”也出台了。全国仓储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4.转型期。2000年世纪之交,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的商品结构和各会员单位的经营结构发生了变化。加快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成共识。为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逐步把研究会重点工作放在由传统的研究“商品养护技术”逐渐转移到研究“仓储物流技术与管理”上,探索推动传统储运业迅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储运研究分会与各会员单位一道从其创立之初就与我国的商业经济建设、仓储物流业的发展命运相系。60年,我们一起见证了我国仓储物流启蒙、认知和发展历程;60年,是我们坚持“全国商储是一家”的优良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激励、相互推动的历史过程;60年,是我国仓储物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是广大仓储物流队伍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做出的重要贡献的历史见证。
60年来,我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业内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交流会96次;获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46项;举办商品养护、物流师培训班44期,编印出版本专业书籍、规范、标准及各类资料102种727,200册;创刊38年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会刊出版266期,发行823,400册,为仓储物流行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60年研究会工作的实践,使我们领悟到,虽然我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环境,为什么在60年历史的长河中,能有一代又一代的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储运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届又一届的各会员单位扶持和关爱,使其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主要源于:
一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服务方向,始终坚持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把研究会办成全国商储企业的大家庭,尽一切能力为会员单位服务,因而得到广大同行的厚爱与欢迎。
二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将取得的成果迅速转化到仓储物流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始终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会员单位的参与并倾注了大量心血;“商品养护”这个名称在储运界已人人皆知;自参与这个网络组织的活动,大家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亲切。
四是全国商业储运物流网络组织的支持,发扬“天下商储一家亲”精神,做到网络健全、互通有无、从无断链,保持联系不断、沟通不断、交流不断,大家集思广益,发挥团队整体的优势和力量。
五是凝聚和团结了一大批无比热情、执着追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积极分子,他们为商品储藏养护和仓储物流业的生态文明作出了大量的贡献,推动了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储运研究分会60年的历程和业绩,她是未来发展很好的参考书和营养剂。温故而知新,激励我们未来更好的把握前进方向,不断创新。在这一个甲子的华诞之际,纪念和回顾研究会60年的发展历程,更加珍惜我会的光荣传统,铭记发展历史和经验教益,缅怀为研究会和商储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辈,敢于应对未来的挑战,对进一步团结组织商储物流界力量、进一步发挥好研究会的作用、继续为中国商储行业实现现代物流梦做出更大贡献,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物流业的发展正从过去传统的阶段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国家不断出台新的创新战略,我们要顺应新常态发展要求,抓住发展机遇,我们商储物流企业要在新常态下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步伐,并形成集群集约发展。“万物互联”为智慧物流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们仓储物流也要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并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使整个行业向着高效流通的方向迈进。打造智慧物流的核心价值观:开放、共享、协作、共赢。
研究分会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我们以这60年为一个里程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承前启后,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聚集一切正能量,增强总体创新实力;继往开来,愿同商储物流同行携手共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3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据新华网)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帮助我校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60年来,在华中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远远超出了寻常的想象。有一面旗帜,始终飘扬在华中大人前行的路上,那就是共和国的旗帜。
华中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壮大的。正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学校一直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耰而不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践履大学使命。我们的师生把论文书写在车间里、大地上;我们的白衣战士们活跃在城乡医疗卫生战线上; 更有“华中数控”受到某发达国家的特别“关注”;在共和国60周年阅兵式上一展风采的某型号导弹,其中三项核心技术为华中科技大学所攻克。这些光荣属于共和国!
有一些声音,始终在华中大的上空回荡。
“科研走在教学前面”、“单一工科不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是具有远见和胆略的声音。朱九思老院长的这些话,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1977年,他在上书邓小平同志的稿纸上奋笔疾书,由此揭开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序幕。
“让医学归于大众”是充满信念和温暖的声音。这是“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恪守一生的理念和准则。闻名于世的岂止他精湛的医术,更有那仁者仁医的风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那是富有智
慧和激情的声音。杨叔子先生的这些论断,不仅是对漠视传统文化倾向的一种反拨,更是对重理工轻人文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的釜底抽薪。从此,华中大校园涌动起科技与人文相融的春雷,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声音在整个中国高教界回荡。
只要历史向前,思想的声音就不会沉寂。60年来,“异军突起”、“学研产三足鼎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国际化办学”、“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声音一样高亢。这些声音,我们不会遗忘,因为它们的背后传承着历史的篇章,挺起了华中大人的脊梁!有一排身影,永远留在华中大的相册里。
在中国,血吸虫病曾给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原同济医科大学魏德祥教授长期深入疫区,不计报酬为百姓送药,不惜代价为百姓治疗,为共和国血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一生。他去世后,当地村民自发为他竖起了饱含感戴之情的石碑。段正澄院士,年轻时就与企业技术人员、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坚持50余年,成功研制了多个自动化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始终心系国家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潘垣院士,把关于大气水资源的建议亲手递到胡总书记的手里。
在华中大泛黄的相册里,还有太多的身影令人难忘。历经岁月淘漉,这些身影愈发清晰明亮,因为年华终要老去,华中大的精神却历久弥香!
有一组画面,始终见证着华中大学子的自由和活力。
11岁的点团队,这个以本科生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倡导主动学习,他们的画面定格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4月20日,北京,比尔·盖茨把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的冠军奖杯颁给了联创团队。当自由的种子播入学生成长的土壤,当个体的激情汇聚成群体的追求,将迸发出怎样的力量?创新带动创业,如今已有很多学生成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在颇为功利的社会氛围中,华中大学生的“党旗领航”、“公德长征”、“烈士寻亲”、“情系国旗、传承文化”等活动,特别显现出追求理想、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你也许很难想象我们的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你可曾想象我们的大学生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晚会舞台与知名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你或许已经知道我们毕业不久的一个学生的歌声成了“中国好声音”!这一切都说明——华中大的教育正在变得生动起来!
有一串脚印,始终昭示着华中大校友的风范。
王争艳,医疗专业校友,从医28年,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处方只有2毛7分钱。她说,任何一种病,都有可开可不开的药,都有高中低价位的药,就看医生一支笔。这支笔书写了一名普通社区医生的大爱和良知。
占美丽,环境专业毕业生,选择了不同寻常的工作——每天和垃圾打交道。她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环卫工作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仿佛看到,在城市美好的家园里,花开的时候,她最美丽!
汪海兵,80后校友,来自中国的小山村,他的公司在纽约上市。他说,“我不拼爹,拼的是自己”!
60年来,瞩目这片土地,还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脚印,从华中大走出,演绎着许多故事,延续着华中大的梦想!
有一份执着,始终展示着华中大追求卓越的风采。
1983年,学校决定将引力中心建在喻家山下。防空洞里幽深潮湿,辐射严重。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挑战生理极限,抵制各种诱惑。30年如一日,让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量结果为国际同行所认可。
还有“3MW富氧燃烧二氧化碳捕获示范装置”,无不包含几代科学人的心血和智慧。“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因为执着,就有力量!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无不承载着华中大的精神、豪情和智慧。
这种精神,就是“求是创新”,它始终伴随着华中大奋进。
求是,使这所学校“不唯上”。九思先生当年并未一味遵照“上面”的意旨办学。
创新,使这所学校“敢为人先”。当年学校克服重重阻力,在高教界开风气之先。正是敢于创新,使学校得以“异军突起”。
这种豪情,就是“敢于竞争”,它渗透到华中大人的骨子里。
较之于中国的几所名校,华中科技大学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厚重的积淀,没有如某些名校所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最强力支持。但是她敢于挑战自己,敢于追求卓越,敢于同强者竞争!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华中大人用 “光”和“热”,走出了一条“敢于竞争”的拼搏之路。
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华中数控”。曾几何时,中国的数控研发“三打祝家庄,屡战屡败”,一些名校的数控研发也偃旗息鼓了。然而,“华中数控”坚持不懈,最终引领了中国数控的发展。
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设施。仅四年时间,我们用“华中”速度创造了“亚洲”强度。
这种智慧,就是“善于转化”,它成就了华中大的大事。
我们善于把困难转化成机遇,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把学校的势和社会的势互为转化。
是的,我们在某些领域缺少大师或领军人物。但当我们把一批可能并不冒尖的学者组织起来、协同起来的时候,转化出现了。激光研究的壮大即是如此。
是的,我们在某一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当我们把学校的势转化成区域的势,进而把区域的势转化成学校的势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光电国家实验室的诞生即是明证。
是的,我们的财力难以支撑大事。但当我们把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地方去的时候,却在地方干起了大事,自然也从地方获取了大量资源。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研院即是典型。
60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一代代华中大人辛勤浇灌的结果,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珍视和骄傲!
只有回首以往,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只有反思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还能够走多远。
我们不要只沉湎于历史的辉煌。大学作为理性的堡垒,更需要反思。唯如此,大学才更有生命力。
追溯当年,学校受“左”的思潮影响,曾经使某些青年才俊离校而去;曾几何时,也有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容忍;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少了一点实事求是;学校对人的关注也时有不够。这里,借此机会向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校友,并向社会表示我们的歉意!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华中大还需要什么?
未来的华中大,要常怀教育者的良心。我们如何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
未来的华中大,要赋予自己更大的担当。大学不能只是一个风向标,“她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仅仅是对现在负责”。她必须在对国家过去的记忆中,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中明晰自己的责任。更大的担当就是引领——应该敢于引领科技、社会和文化进步。未来的华中大,要在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加上“自由”。“学术自由”、“让学生自由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未来的华中大,在追求卓越的漫长道路上,千万别迷失自己。在社会功利的喧嚣中,在“一流”的躁动里,可不能缺失那一份清醒和冷静。
未来的华中大,自然要保持和彰显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不能把什么都装在特色的大口袋里,否则负重难行;我们也不必用特色裹满全身,否则我们恐怕只剩下色彩,最终也丢失了自己。老师们,同学们,广大的校友们,社会各界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华中科技大学成为——大写的她自己!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5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院长伍 世 亮
(2009年9月28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教工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再过两天,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生日;再过四天,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了热烈庆祝祖国60华诞,欢度中秋,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举行“迎国庆,贺中秋”专场文艺晚会,以欢乐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达师生高昂的爱国热情。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参与演出的全体师生(特别是退休教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60年,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团结奋进的壮丽诗篇。历史证明,新中国60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是中国人民生活状况根本改变的60年,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60年。回首中国的60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三次巨大的转变,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
主义制度迅速已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工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半个多世纪才能走过的路程。我们的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专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四化”创立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二是1978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文革中一度濒临崩溃边缘的中国经济,到今天已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老百姓从温饱不足到吃饱穿好,不少人开小车住楼房。从抗震救灾中,从奥运的成功举办,从神七飞天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三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的今天,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创新精神,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老师、同学们,在这载歌载舞、普天同庆的欢乐时节,我们将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歌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我们希望,全体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远大目标,珍惜时间,勤学奋练,打下坚实基础,修身立德,健强体魄。志存高远,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投身到学校“五大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共建高州师范和谐大家庭,再创高师明天新辉煌,争取早日把高州师范建设成为省内外一流的师范院校!
祝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祝高州师范明天更好!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6
来源:阳泉矿工报 作者:任福耀 点击:45次 时间:2010-01-08
——在阳煤集团建企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阳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任福耀
(2010年1月7日)
尊敬的老省长、老部长王森浩同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同志,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尹晋华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同志,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同志,中国钢铁企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同志:
尊敬的省委高建民常委、秘书长,省人大靳善忠副主任,省政府陈川平副省长,省政协郭良孝常务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阳煤集团本部以及分布在本省晋中、朔州、忻州、太原、临汾、运城和山东、河北、重庆、北京等四个省市的148个分子公司、三十万职工家属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共同庆祝集团公司60华诞。借此机会,我代表阳煤集团董事会、党委、经理层和30万职工家属,向从首都北京、省会太原和全国各地以及国外赶来参加庆典活动的上级领导、各位贵宾、国际友人和离退休的老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从1950年1月7日阳泉矿务局正式成立,到1998年2月18日整体改制为阳泉煤业集团公司,几乎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无烟煤基地,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从呱呱落地到树高千尺,从单一煤矿到煤化铝电、建筑建材、机械电气、服务贸易地产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回顾六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几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它曾经的光辉历史而自豪,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推动它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阳煤60年,是几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做大做强的60年。从成立之初的两条山沟,四个小窑,81万吨原煤产量起步,到今天地跨晋冀鲁京渝5省市15个地、市、区的148个分子公司;煤炭产业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在建规模超过6500万吨;煤炭化工生产能力540万吨、在建规模245万吨;铝电产业生产能力53万吨,在建规模12万吨,电力装机60万千瓦/时,铝土矿80万吨;建筑建材、机械电气磁材、贸易服务地产、中小企业集团等多个经营规模达到20至70亿的公司群体,职工总数超过13万,总资产超过800亿,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0亿,实现利税超过70亿的经营和建设规模。从当年井阳矿务局分立出来的四个小煤矿的联合体,到今天中国最大企业集团139位,中国企业500强179位,中国煤炭工业100强第13位;它见证了共和国从百业待兴到世界经济大国的变迁,并为这一历史性转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阳煤60年,是一代又一代干部职工前赴后继,忠诚奉献,艰苦奋斗,英雄辈出的60年。60年累计生产煤炭7.5亿吨,上缴利税230亿,为祖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辉煌业绩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干部职工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英雄史诗:严细成风的三矿裕公井硬骨头采煤二队,曾被煤炭部树为全国十面红旗之一;宏厦一建的前身工程处的57队,多次夺得全国煤炭基本建设单进冠军;一矿综采五队屡创单产新纪录,把先进荣誉保持了几十年。60年来,集团和所属单位涌现出169个省级先进单位,6个国家级先进单位,231个省部级劳模,22个全国劳模,两个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大量专家学者。在他们中间,有全国采煤工人的榜样王四毛;全国第一个女采煤队长苏景云;全国革新能手“智多星”张世祯;矿山铁人吕成录;劳动英雄王景文;矿山铁柱曹大良;全国瓦斯治理专家金元斌;全国自学成才标兵赵昧玉;优秀工人技师、党的十五大代表邢军;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韩贵珠;矿山鲁班薛国仁;全国技术能手蔡廷军;全煤行业技术能手李国栋,山西省原常务副省长阎武宏,煤炭部原副部长贾慧生等。是阳煤集团这块沃土孕育了这些时代骄子,也是这些英雄模范和国家栋梁使阳煤集团名扬四海。
阳煤60年,是始终坚持严细管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60年。60年沧海桑田,煤乡巨变,但是,阳煤人精益求精,严细管理,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传统始终不变。就是这个千变万化中的始终不变,使我们在地质构造异常复杂的超级瓦斯矿区条件下,保证了安全发展,保持了快速前进的步伐,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诸多褒奖:1977年矿务局荣获“煤炭工业战线大庆式企业”称号;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金钟奖”;1990年被命名为全煤现代化矿务局和质量标准化矿务局;1996年因为在超级瓦斯矿区创造了连续25年没有重大事故的安全业绩,被树为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的一面旗帜;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成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5年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2007年荣膺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十佳企业”,2008年被树为“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2009年荣获“中国生态贡献奖”和山西省“功勋企业”称号。
阳煤60年,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60年。在工艺技术应用推广领域:197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套综采设备在四矿投入生产;1976年,全国第一个三吨底卸车运输系统在三矿投入使用;1990年,一矿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月产达到14万吨,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1999年,第一次在厚煤层巷道支护中应用全锚索技术,获得煤炭工业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领域:邻近层瓦斯抽放技术从这里走向全国;瓦斯综合治理和煤层自燃预测防治技术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92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9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97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获得煤炭工业部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煤层自燃火灾预测防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高瓦斯自燃煤层高产高效综放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国家级技术中心在这里建成;2008年含氧煤层气分离液化示范项目在这里试验成功。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2008年,煤层气利用在矿区和城市民用普及的基础上全面向工业用户延伸,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规模达到全国的1/3。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领域:1964年,首家在全国开发出冶金喷吹煤并在首钢试验成功;1993年无烟煤全面从民用转向工业和电力用煤获得巨大成功;1996年,“阳优”成为全国第一个煤炭产品注册商标;2008年,第一台大功率防爆永磁电机在这里诞生;2009年,第一台防爆永磁变频一体化电机走向市场。在企业文化建设领域,2002年开始建塑的以6S行为规范,4E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精细管理文化在全国煤炭战线和全省国有企业得到推广;2007年,全国煤炭系统第一次岗位价值管理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阳煤60年,是企业发展,职工受益,矿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60年。企业发展,职工受益,既是管理层始终坚持的办矿理念,也是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工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从1950年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人均工资从392元增加到845元。改革开放三十年,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加1360元,平均增长14%;最近17年,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从1992年的4.6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20.7平方米,平均四年翻一番;最近五年,平均每年投资3亿元改善矿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生产企业两堂一舍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洗煤系统各单位全部实现零排放;截至2008年,矿区21座烟笼雾罩的矸石山全部披上绿装并实现了今后的排放与治理同步;桃河、蒙河矿区带两大严重污染水系治理全面竣工,沟通桃河南北,方便职工出行的桥梁建设不断加快;投资5.5亿的娘子关引水入矿工程基本完成,矿区饮用水替代和全天候供水成为现实;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沉陷区改造,23000个无房户喜迁新居;困扰矿区多年的子女就业矛盾,随着最近几年的跨越发展,愿意服从分配的男青年已经可以全部就业,愿意服从分配的女青年可望在今后三年内全部就业。
阳煤60年,是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60年。上世纪七十年代,顶住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干扰破坏,1974年顺利跨越年产原煤1000万吨大关,进入当时为数不多的千万吨矿务局行列,并在1976年顺利实现了当时轰动煤炭战线的矿井设计能力翻番,当年煤炭产量达到1258万吨。进入新世纪以后,抓住煤炭市场从复苏到繁荣的机遇和国阳上市带来的优势,一手抓老矿技改挖潜、新井建设和地方煤矿重组改造,一手抓非煤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和兼并重组,到2007年底,煤炭产量超过3000万吨,非煤产业销售规模超过煤炭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6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以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内容调整发展战略,开始了以开疆拓土,跨越发展为鲜明特征的新一轮创业:两年艰苦创业,引进、争取政府支持和资本运作筹集资金106个亿,参与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控制的煤炭资源从63亿吨增加到120亿吨以上;拥有的煤矿公司数量从14个增加到46个;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煤矿在建规模从1410万吨扩大到6500万吨;煤炭化工产业从一个集团、一个公司增加到四个集团、七个公司,销售收入从30亿左右增加到100亿以上;年产40万吨氧化铝项目当年投产达产,电解铝生产和扩建规模达到25万吨,铝土矿从无到有产能达到80万吨以上;百万米胶带和百万吨水泥生产线顺利投产达产;国际贸易和物资经销产业异军突起,机械电气制造业和设计勘探等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实现了两年翻番;继2008年提前两年实现“十年三百亿”奋斗目标以后,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0亿以上,非煤产业比重突破60%,实现利税达到76亿,年度投资能力突破200亿,基本上完成了亿吨千亿目标所必须的产业布局和体制构建。
从1950年的81万吨到1974年的1004万吨,我们走了24年;从1974年的1000万吨到2003年的2268万吨,我们走了29年;从2003年的2268万吨到今年突破5000万吨,煤炭化工从无到有形成产业支柱,我们走了5年;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宣布,煤炭产量从今年5000万吨到12000万吨,煤炭化工规模从500万吨到跨过1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从450亿到跨过1000亿,站在前人的肩膀和60年造就的平台上,我们最多不会超过5年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把阳煤集团建成中国企业群体中货真价实的航母编队。
在回顾60年辉煌成就的幸福时刻,我们异常怀念60年来为阳煤的建设和发展献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干部职工!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全体领导和30万职工家属,向为阳煤集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宝贵生命的干部和职工兄弟,表示深切地怀念并向他们鞠躬致敬!
在回顾60年辉煌成就的幸福时刻,我们非常惦念奋斗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13万干部职工和他们身后的20万家属。他们是企业高速运行的发动机,跨越发展的火车头,安全生产的顶梁柱。是他们默默无闻,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铸就了企业的辉煌历史;是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驱动着阳煤这架巨大的战车铁流滚滚,一往无前!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领导集体,向60年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全部力量的代代英雄和30万职工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在回顾60年辉煌成就的幸福时刻,我们十分感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历届老领导和党政班子成员。首任局长白猷之、党委书记刘其恒,在企业初创时期与职工群众一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奠定了阳煤集团的百年基业。局长王占国,党委书记陈子万、阎武宏、田泽仁,率领数万干部职工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战胜无数艰难曲折,保持了企业元气。1953年到1975年两度担任局长、书记的贾慧生和温藏宝、成五江、原兴华,在十年浩劫中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顶住干扰,实现了煤炭产量翻番;连续20年担任局长、党委书记的赵芝田和党委书记刘保山、田志斌、马书绅,局长万宝成,张崇慧等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以细为本,以严治矿,奠定了从严务实,严细成风的管理基础,形成了在煤炭界独树一帜的阳煤品格;特别是从阳煤走向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岗位的老局长阎武宏同志、走向煤炭部副部长岗位的老局长贾慧生同志等领导同志,人走心在,梦牵魂绕,离开之后继续关心阳煤的建设和发展并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矿务局改制十年来,先后担任集团主要领导职务的老领导和历届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坚持煤与非煤并重并举的发展战略,在煤炭产业从1000万吨走向3000万吨,非煤产业超过煤炭产业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创新,运筹帷幄,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回顾60年辉煌成就的幸福时刻,我们尤其感念党中央、国务院、历届煤炭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企业总部和分子公司驻地党委政府对阳煤集团的亲切关心和巨大支持。江泽民、叶剑英、彭真、朱基、温家宝、陆定
一、余秋里、胡启立、黄菊、邹家华、尉健行、回良玉、华建敏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都曾经直接指导过阳煤的工作或亲临企业视察。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部、铁道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能源局的历任和现任领导,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历届书记、省长,都对阳煤集团关爱有加。特别是近年来,张宝顺书记、孟学农省长、王君省长对阳煤集团更是关怀备至,多次亲临指导帮助工作,为集团公司迅速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和所属办公厅、组织部、国资委、煤炭厅、财政厅、发改委、工信委、国土厅、环保厅、审计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利厅、林业厅、建设厅、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银监局、证监局等各个部门,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集团总部和分子公司驻地的阳泉、晋中、朔州、忻州、太原、临汾、运城以及石家庄、衡水、淄博、青岛、烟台、临沂市委市政府、北京丰台区、重庆天河区区委、区政府以及30个县市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对阳煤集团关怀备至,热情支持,为阳煤集团的跨越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阳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四区两县的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鼎力支持,热情帮助,全面促进阳煤集团的建设发展。借此机会,向阳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阳煤集团60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各界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数众多的战略投资者、客户和供应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设计院所和社会中介机构,与阳煤结成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为阳煤集团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以国家五大电力集团,鞍钢、首钢、宝钢、河北钢铁和韩国埔项钢铁为代表的广大客户,以中国信达山西公司、建设银行山西分行为代表的广大战略投资者,以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众多协作单位,不论是在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还是市场繁荣的阶段,始终与我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亲密合作、结伴前行,为阳煤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缅怀光荣历史,庆祝60华诞,我们要努力继承前人创造的全部经验和精神财富。永远坚持稳健经营,严细管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积极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基数增长、资本回报和授权经营三大制度,深入贯彻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原则,努力促进经营业绩和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努力促进对国家和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缅怀光荣历史,庆祝60华诞,我们要科学继承前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把企业的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工艺创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确保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缅怀光荣历史,庆祝60华诞,我们要永远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优良传统。积极引进人才,努力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全力以赴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搭建平台,使各个方面的人才成为企业百业兴旺,百业腾飞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缅怀光荣历史,庆祝60华诞,我们要永远坚持企业发展,职工受益的办矿理念。紧紧围绕职工工资增长、职工住宅改善、职工子女就业和矿区道路交通、水暖电气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五件大事,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提高水平,为企业快速发展高速增长和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提供强大的动力。
缅怀光荣历史,庆祝60华诞,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跨越发展局面。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继续强化煤炭产业和煤炭化工产业的跨越发展势头,确保煤炭产业2010年再开工四个项目1900万吨,努力达到13800万吨,煤炭化工集团公司2010年上市;在氧化铝二期60万吨开工的基础上,促进完善铝电矿铝型材运输设备部件、建筑建材地产的产业链条,在华越扩建,采掘设备制造项目开工,寿阳大修和配件制造基地开工的前提下,大力促进永磁电机系列化进程,积极推动设计勘探、策划咨询、招标审计评估、信息平台、财务金融、贸易物流、酒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力争提前实现亿吨千亿的五年发展目标,为煤炭和煤炭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走出山西,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60年的积累和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届集团领导集体和13万职工有足够的信心、能力和力量,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把“革新体制、再造管理;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开疆拓土、跨越发展”24个大字写在阳煤的旗帜上,全面推进“强煤强化、五年千亿”的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安全阳煤、十强阳煤、百年阳煤、千亿阳煤,展现更加气势恢宏的进取态势,创造更加气壮山河的辉煌业绩,告慰历代前贤,造福子孙后代,奉献国家社会,惠及职工家属,繁荣驻地经济,为新山西、新基地建设,为共和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7
事实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前, 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 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30年来,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艰辛探索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封闭落后和沉闷僵化的状况, 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 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走向复兴的壮丽史诗, 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30年来, 天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使天津这座老工商业城市重新奋起, 蓬勃发展,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 是天津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 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30年, 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是城市地位显著提升的30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得出的根本结论, 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 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这样广泛、这样深刻。当今中国, 已经进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当今天津, 正处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崇高的使命、严峻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保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正确处理好与快、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既要渡难关, 又要上水平, 着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开创天津科学发展新局面。
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 实现新发展,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全面推进思想解放, 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措施,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 努力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 全面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 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 更好地解决住房、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勇于探索, 不断用新思路新举措新招法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要紧紧依靠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统筹兼顾, 提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求真务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8
王兆国指出,60年前全国青联的成立,标志着党领导的青年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60年来,青联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紧紧围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竭诚服务青年,不断激发青年的建设热情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宏伟征程中谱写了绚丽篇章。
王兆国强调,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青联组织要大力弘扬“爱国、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积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建设者队伍,组织引导各方面优秀青年人才争做创新先锋,争创一流业绩。要努力促进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联合,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广大青联委员要切实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表率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大的作为,更加优异的成绩,带动更多青年共同成长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关心支持青联工作,及时解决青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青联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座谈会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主持。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出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致词。徐寅生白春礼,杨元庆,姜云燕,黄英豪等五位不同时期,不同界别的全国青联委员在座谈会上发言。全国青联新老委员代表20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篇9
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8周年,目的是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弘扬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蓬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68万蓬安人民,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不朽贡献的老战士、老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预备役军人和广大民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向离退休军人、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复退军人及烈军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78年前的8月1日,在南昌起义的战火中诞生了人民军队,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78年来,人民军队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共系,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卓越功勋。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超乎寻常的革命毅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最终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在抗日战争年代,人民军队高举救亡图存的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践证明,英勇的人民军队是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蓬安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军民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近年来,驻县部队和武警官兵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圆满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参加地方的改革和建设,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全县人民的爱戴和赞誉。蓬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县的重点建设、维护稳定、扶贫帮困和许多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都得到了驻县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支持国防建设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千方百计为部队建设提供方便、解决困难、搞好服务,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营造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蓬安的发展离不开军政军民团结,离不开军地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全县人民,向驻县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我县经济社会已呈现出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一个振奋人心、千载难逢、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记历史教训,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推进蓬安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蓬安这样一个欠发达县,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县十次党代会和十四届人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我们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要求,提出了“全力招商提速、大上项目加劲、做强产业升位”和“打造开放蓬安、平安蓬安、和谐蓬安、正气蓬安”的重大举措。现在,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促进发展、以开放为动力加快发展的喜人局面。我们热切希望驻县部队和武警官兵继续关心、支持、参与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为推进蓬安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带领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增强识人用人的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为建设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进步、民主法制健全、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蓬安而努力奋斗。
三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形成兴县富民的强大合力。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我们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坚决纠正和防止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错误行为。要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把信访等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驻县部队和武警官兵更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内涵。
四是必须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努力开创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关心国防就是关心国家利益”,“服务国防就是服务大局”的观念,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要继续帮助驻县部队和武警官兵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支持军队圆满完成战备执勤、军事训练等重大任务,切实搞好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安置,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双拥活动。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新路子,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作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未来的道路仍很艰辛。让我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蓬安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体官兵、预备役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家人,节日愉快,阖家幸福!
【在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大学60周年校庆讲话11-06
路甬祥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06-02
三堡中心中学60周年校庆筹备方案10-03
东华大学60周年校庆工作方案11-03
在庆祝建党88周年会议上的讲话05-13
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上的讲话07-29
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大会上的讲话05-19
在淮滨厨师厨师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上的讲话07-02